14 白杨礼赞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象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优秀课件
9
研读课文
探讨写法
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赞美白杨树?用课文中的原 句加以回答。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 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
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10
象征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 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 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 来。
15
பைடு நூலகம்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
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
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5
跳读课文 绘形绘神
请同学们迅速跳读课文,用课文中的词语
将导学案中的第三部分的题目完成。思考能不
能把外在和内在一一对应起来。
6
研读课文
探讨写法
提问:看看这些“绘神”的词语,想想 白杨树与什么人相似?你从课文那些语句看到 的想到的?
11
体会象征手法
白杨树 象
不但象征了北方的 农民,尤其象征了 今天我们民族解放 斗争中所不可缺的 朴质、坚强、力求 上进的精神
征
点 明 中 心
12
课文礼赞白杨,其实更主要的 是赞美白杨树的精神,这种精神象 征着广大北方农民,象征这面对日 寇侵略而坚决守卫自己家乡的抗日 军民,象征着抗日军民坚贞不屈的 精神和意志。
7
四 个 反 问 句
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 (由树展开联想)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 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 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 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 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 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 和意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优秀课件
揣摩题目
揣摩课题中的“礼赞”的意思, 把握作者感情。
“礼赞”是崇敬地赞美的意思。 “白杨礼赞”是倒装的动宾短语。
走进文本
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思 考它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
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
研读语段:一段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开头段的作 用有哪些?
本文开头段
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引起下文; 起线索作用; 抒发情感,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点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点明线索
的作用是什么? 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颂了 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2、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
3、修辞方法: 排比、反问、拟人
4、语言: 准确、凝练、变化多姿
农民 哨兵 精神 意志
排比 反问 层层递进 气势充沛 酣畅淋漓
研读语段:七八段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农民
哨兵
精神意志
相同的地域,相同的品质
白杨礼赞课文
白杨礼赞课文《白杨礼赞》是现代著名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全文如下: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高原是常看不厌的,然而往前再走几十步,再仰起头来看时,它可能隐没了),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然而刹那间,这正是发挥了白的惊心动魄之美的千变万化的形态,圆屋顶,平屋顶……还有一夜之间被大雪所急饰的寒冷空气的生命;眨眼之间把你压到黄绿的下面。
白杨树当然没有这么漂亮,然而他有着曲线美。
每一个或宽或窄的树皮裂纹。
像一行行公式:一笔代数的曲线画成的疏纹图案,虽不静美,但决不刺眼。
但是这里呢?那里呢?低低的成长在土里,从属地位根本看不出他的存在。
而当我们又再仰起头来瞻仰万丈高空垂下高悬于半空的圆柱时,云中天才!这是一群数不尽道不完而放言奇绝的气魄之雄者!无怪我们在风沙之中望着一排排地而起看着竟会浩气长舒地觉得一点也不会觉得单调了!我们又抬头仰望了一下高原顶上暂时屈伏在主宰者的宝座下而不断抗争着的奴隶们(这又是多么生动的比喻!)才又低下了头来目注我们的同伴。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至少在今天(抗日时期),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在尽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尽责的坚强不屈的哨兵!凝望着这些陕北高原的代表者,毫无疑义它是我国各族人民苦斗过的伟大土地的形象。
八上语文第四单元14课《白杨礼赞》
开头段的作 用有哪些?
2、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 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 “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不矛盾。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 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 “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 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3、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表达了向往革命圣地延安,愿与北方军 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日寇的感情。
• 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 第一部分(①):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 之情。 • 第二部分(②—④):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 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 第三部分(⑤—⑥):具体描绘白杨树形象和 性格,突出其不平凡。 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 第四部分(⑦—⑧) ___________________ 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明鲜 • 第五部分(⑨):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生 长 环 境
衬 托 铺 垫
雄 壮 伟 大
正衬
对比
单 调
不平凡
反衬
23
1、文章用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 特点? 2、文章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白杨树? 各有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含义? 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1、文章用哪个词语总写白杨 树的性格特点? “力争上游”
25
2、文章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白杨树? 各有 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含义?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相关知识
《白杨礼赞》相关知识《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
从1940年5月起,茅盾在延安生活了五个月,他耳闻目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因此在1941年写下了这篇文章热烈的歌颂他们。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出版的《茅盾文集》后记中,作者这样写道:“祝福这些纯洁而勇敢的祖国儿女,我相信他们不久就可以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而他们的英姿也将在文艺上有更完整而伟大的表现。
”可见,作者不仅是在赞颂,而且在他们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并寄予了无限的希望。
字音字形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倦怠(juàn dài)恹(yān)恹晕(yùn)圈参(cān)天潜(qián)滋暗长不折不挠(náo)婆娑(pó suō)虬(qiú)枝毡(zhān)子秀颀(qí)楠木(nán)词语注释[边际] 边缘,界限(多指地区和空间)。
[视野] 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眼界。
[错综] 纵横交错。
[开垦] 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妙手偶得] 课文中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语出陆游诗《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妙手,指技艺高超的人。
[精华] (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主宰] 支配。
通常还有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的意思。
[诸如此类] 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力争上游] 努力奋斗,争取先进。
[旁逸斜出] 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逸,原是“逃”的意思。
[姿态] 姿势,样儿。
还可指态度、气度。
[屈曲] 弯曲、曲折的意思。
[盘旋] 环绕着飞或走。
[伟岸] 魁伟,高直。
[朴质] 质朴,纯真,不矫饰。
[温和] 指性情温柔平和。
[坚强不屈] 坚毅刚强,不屈服。
[宛然] 仿佛,好像。
[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磨折] 折磨、磨难、挫折。
[贱视] 轻视。
[秀颀] 美而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白杨礼赞》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后,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们在讨论环节不够活跃。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尝试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
2.教学难点
(1)情感把握: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具体包括: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背后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奋发向前的精神。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感悟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
(2)写作技巧的运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例如:
此外,关于课堂互动的开展。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尝试采用了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但实施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不积极。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一节课中,进一步优化互动环节,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关于教学方法的调整。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过于依赖讲授法,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计划在后续教学中增加一些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文化认同感的塑造: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例如: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4《白杨礼赞》 解读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4《白杨礼赞》解读子。
⑥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
滋,生长。
⑦秀颀:美而高。
颀,修长。
⑧虬枝:盘曲的树枝。
⑨婆娑:枝叶扶疏的样子。
2.语言品味。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品析:“不平凡”,点明赞美白杨的原因。
“实在”进一步强调“不平凡”。
开篇语言简洁质朴却不失力度,直抒胸臆又自然真诚,毫不矫揉造作。
(2)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品析:“极普通”和“不平凡”,看似矛盾,仔细想来又可以理解。
白杨树“极常见”、“极易生长”,它当然“极普通”;但它的外在美、内在美又是不平凡的,特别是它所象征的广大抗战军民以及他们的精神和意志,是非常“不平凡”的。
(3)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品析:四个“难道”,每个的意义不同:第一个“难道”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更应该是别的什么;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同时,四个“难道”运用反问、排比修辞,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明确:作者用工笔细描的方法,从干、枝、叶三方面写白杨树的外形,突出其正直、向上、团结的特点。
同时又用人格化的语言,写出了白杨树的精神美、内在美。
(5)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白杨礼赞》
小结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赞扬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开篇点题,直白抒情; 线索明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运用象征手法……
读出激情与豪气 一唱三叹 层进式抒情 形散神聚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4)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 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字音、字形 锤炼(chuí )倦怠( dài )恹恹( yān ) 晕圈( yùn )倔强(jué jiànɡ)婆娑(pó suō )
虬枝(qiú )秀颀(qí )潜( qián)滋暗长
描写环境的词:黄绿错综状元成才路 和风吹送 积雪初融 无边无垠( yín):没有边际。垠,界限,边际。
状元成才路
14. 白杨礼赞
茅盾(1896—1981),现代作家, 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之一,我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推荐阅读作品:长篇小说《子夜》
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41年3月,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 的相持阶段。1940年,作者在延安讲学期间, 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 同德,团结一致。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 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 后的抗日根据地。他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 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回重庆后, 满怀激情地写下了本文。
引出事物——描写事物——托物寄意
读背知句法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 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连用两个否定句,一个假设句, 再加上转折递进,欲扬先抑,突出 白杨树 “伟丈夫”形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象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八年级《白杨礼赞》字词拼音及解释
第十四课《白杨礼赞》一、重点字词注音开垦【kāi kěn】主宰【zhǔzǎi】倦怠【juàn dài】丫枝【yāzhī】倔强【juéjiàng】婆娑【pósuō】虬枝【qiúzhī】伟岸【wěi àn】傲然【ào rán】宛然【wǎn rán】秀颀【xiùqí】鄙视【bǐshì】妙手偶得【miào shǒu ǒu dé】坦荡如砥【tǎn dàng rúdǐ】潜滋暗长【qi án zīàn zhǎng】恹恹欲睡【yān yān yùshuì】旁逸斜出【páng yìxiéchū】不折不挠【bùzhébùnáo】楠木【nán mù】二、重点词语解释开垦:把荒地垦植成农田。
主宰:1.主管;支配。
2.起支配、控制作用的力量。
倦怠:疲乏,懈怠丫枝:1.树木枝叉。
2.枝桠。
倔强:刚强,不屈服。
婆娑:1.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2.枝叶纷披的样子。
虬枝:亦作“虯枝”。
盘屈的树枝。
伟岸:1.(身材)高大挺拔。
2.高明卓异。
傲然:1.高傲地。
2.有时用褒义,形容坚强不屈的样子。
宛然:仿佛秀颀:美而高。
鄙视:轻视,看不起。
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
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比喻人非常直率,不加犹豫·现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
潜滋暗长:潜:暗中,隐藏;滋:生长。
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恹恹欲睡:形容患病而精神疲乏。
旁逸斜出:逸:引申为超出。
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
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
楠木:指楠树的木材。
14、白杨礼赞开垦kāikěn:意思是把荒地垦植成农田,也有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和开创某种事物之意。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优秀课件
第一部分(第①段):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 树的崇敬和 赞美,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②-④段):描写黄土高原的 景色,交代白杨树生 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⑤、⑥段):描绘白杨树的形 象和性格,突出它 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⑦、⑧段):揭示白杨树的象 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第⑨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
3.运用对比。 第九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突出地 赞美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对“看不起民众、 贱视民 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表示愤慨鄙弃之情。
1941 年,茅盾《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 根据《白杨礼赞》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到后礼 赞之情意犹未尽,于是赋诗一首。表达了作者向往 革命圣地延安, 愿与北方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 日寇的感情。
重难点小结 这一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不是“好女子”到 “伟丈夫”,从外形,到内在品质,运用了欲扬先抑 的手法,为第二层进一步揭示赞美白杨的意义做好了 准备。紧拉着,第二层用了四个反问句,第一句是说 不应当只觉得它只是树,而应当由树联想到人。第二 句是说白杨树的品质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具体点出了 由白杨树联想到的是哪些人。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此诗可以说与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也选 一事物写几句话,或诗或文,表达一下你此时的情 感。
一、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②那就是白杨 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 的树!这些语句与标题相呼应,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是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形和 气质等方面赞美白杨树的,然后由树及人,写出了其象征 意义。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4 白杨礼赞 -课件
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 3、修辞方法:
排比、反问、拟人。 4、语言:
准确、凝练、变化多姿。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
作者要赞美白杨树,为什 么还要写高原风光?
1、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衬托它坚强不屈的品格和傲然挺立 的形象。
2、暗写华北抗日战场,为后 文作者的赞扬作铺垫。
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外部形态的?是从 哪些方面写的?
干 笔直 丈把高 无旁枝
白 枝 笔直 向上 靠拢 成为一束 杨 树 叶 宽大 片片向上 没有斜生的
生长环境 外部形态 内在气质
读课文第2段思考:
(1)、作者笔下的高原是什么样的? (2)、高原风光给了他什么感受?
高原风光
黄绿错综的大毡子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感受
雄壮 伟大
单调
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不平凡?
生长黄无绿边错无综垠色 大
雄 壮
单
环坦荡如砥平 伟
调
境
大
不平凡
白杨树一不平凡,它使黄土高 原 ……
写 作 与 笔 记 使 人 精 确 ; 史 鉴 使 人 明 智 ; 诗
歌
使
人
巧
慧
;
我们,还在路上……
解题:
《白杨礼赞》:“礼”是敬 礼、致敬,“赞”是赞美,题 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崇敬和 赞美。
合作探究:
1、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不平 凡在哪里?
2、如何理解作者在描写白杨树之 前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
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4.白杨礼赞
知识链接:什么叫象征?
明确: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
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 种手法叫象征。
象征是写作方法而不是拟人、比喻之 类的修辞法。拟人、比喻只表现在句子上, 象征表现在篇章上,作者将所描绘的事物 赋予一定的意义。
一、读准下列词语。 ké 大毡子 zhān 外壳 dà i qiú 主宰 zǎi 倦怠 虬枝 qí 婆娑 suō 秀颀 无边无垠 yí 坦荡如砥 n dǐ 恹恹欲睡 yān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 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同时思考文章的结构有何 特点。
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 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 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 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 泛出淡青色。
明确: “泛”,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
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
2、文章第7段 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作者在第7段,承第三部分 (5、6自然段)对白杨树描写 之后,紧接着对它进行抒情 性评论。 主要用了以下 修辞方法:
(1)拟人 、对比。
拟人 对比衬托
好女子 婆娑 屈曲盘旋
自然景象:黄绿错综,坦荡如砥,无边无垠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
在语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 词语来赞美白杨树?文章由树联 想到了什么?这种联想是如何展 开的?
树
——人 北方的农民
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
层
坚强不屈
——哨兵
层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难点三: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引导
-学生可能难以从情感上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态度,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举例: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体会到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写作练习等,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和掌握这些核心知识。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对比、象征等手法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详细讲解。
-举例:解释课文中“它(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这句话中的象征意义,将白杨树与人的品质联系起来。
-难点二:对文章深层意义的把握
-学生可能难以领会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所表达的对民族精神的追求和对时代的思考。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白杨树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进行创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4.写作手法: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5.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6.情感体验: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7.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学习《白杨礼赞》,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学会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人教版八上第14课《白杨礼赞》
茅盾 ,作家、社会活动 家。原名沈德鸿,字雁 冰,浙江桐乡人。课文 选自《见闻杂记》
作品有:长篇小说 《子夜》;(《农村
三部曲》)《春
蚕》《秋收》《残冬》;(《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 《林家铺子》;《霜叶红似二月花》
不折不挠bù zhé bù náo比喻在压 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听课文的朗读录音,找 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 行赞美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 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 微泛出淡青色。
明确: “泛”,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
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
5、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 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 北方抗日军民呢?
明确:
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 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黄绿错综
生长环境不平凡 无边无垠
(景美)
白
杨 礼 赞
外在形态不平凡 (形美)
• 7.读读第五部分,思考并回答。
• (1)“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 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 “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 的人(诸如国民党反动派)。
楠木
白杨树 对 比
一是以其“贵族化”与白杨树的“极 普通”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引出那些 赞美楠木的人们,表明自己对共产党 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 象征这个表现方法的基本作用有二: 一是把作家要说而不愿直说的托义于 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一是帮助 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 诉给读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3.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重点难点】
体会对比、欲扬先抑等手法的表达效果,赏析文章简洁凝练、变化多姿的语言。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
白杨树是极常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路旁都有它的身影。
让我们跟随茅盾回到抗日战争年代,到西北高原去
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英姿
一、预习自测
1.识音记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
无边无垠.( ) 坦荡如砥.( ) 恹.恹欲睡( )
虬.枝( ) 婆娑.( ) 晕.圈( ) 秀颀.( )
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的意思)
(1)礼赞:
(2)视野:
(3)坦荡如砥:
(4)宛若:
(5)潜滋暗长:
(6)恹恹:
(7)旁逸斜出:
(8)婆娑:
(9)虬枝:
(10)伟岸:
(11)纵横决荡:
(12)秀颀:
3.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
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班。
1916年后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民国日报》主编,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翼作家联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4.背景链接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这期间,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
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合作探究
1.依据文章内容,把全文分成五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3.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的?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4.说说课文第4、6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三、解难答疑
1.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是怎样揭示出来的?
2.文章第7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3.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却又多次说它“不平凡”。
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四、反馈拓展
思考白杨树与北方的抗日军民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习反思】
【作业】
第二课时
一、预习自测
作者在铺陈赞颂白杨树前先描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象,勾勒出一幅雄浑、辽阔、苍茫的画面。
既介绍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环境,表现了“景美”,又渲染了一种不平凡的气氛,烘托出白杨树那傲然耸立、坚强挺拔的英姿。
赞美高原后又说它“单调”,紧接着骤然把白杨树一下
子推送到读者面前,使之在雄伟的高原这一背景的衬托下,更加清晰、鲜明、高大。
作者是如何达到这种表现效果的呢?让我们对课文的语言加以赏析。
二、合作探究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
..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体会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体会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体会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
三、解难答疑
1.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还要写西北高原呢?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楠木指哪些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反馈拓展
运用白描的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仿照课文第5段,从以下意象中任选一种,写出它内外兼备的美。
备选意象:
梧桐、苍松、银杏树、枫树、梅花、喇叭花、向日葵、莲
【学习反思】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