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白杨礼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象征手法。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体味情感和语言。

2、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学习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

1、分析5、7段内容,归纳托物抒情的写法。

2、学习托物抒情的手法;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难点: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2、探究文中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茅盾是笔名,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散文《白杨礼赞》。

二、背景介绍

1940年前后,延安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这一年,茅盾应朱德同志之邀来到延安。他耳闻目睹延安抗日军民的生活和革命精神,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当他在西北高原上看到“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地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时,他似乎找到了一种感情的寄托,对白杨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他把对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深挚感情全部倾注在白杨树身上了。《白杨礼赞》应运而生。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自主解决字音词义。

三、提出疑难,相互交流。

读准下列词语

zhān zǎi dài suō

大毡子主宰倦怠婆娑

yìyín

潜滋暗长旁逸斜出无边无垠

yān dǐqí

恹恹欲睡坦荡如砥秀颀

qiú

虬枝纵横决荡妙手偶得

解题:

《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第二课时

四、合作探究:

1、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不平凡在哪里?

2、如何理解作者在描写白杨树之前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

3、作者写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成果展示:

1、作者为什么礼赞白杨树?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白生长环境

杨不平凡外部形态

树内在气质

读课文第2段思考:

(1)、作者笔下的高原是什么样的?

(2)、高原风光给了他什么感受?

黄绿错综的大毡子

高原风光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雄壮

感受单调

伟大

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不平凡?

生黄绿错综色雄

长无边无垠大壮单调

环坦荡如砥平伟

境大

不平凡

白杨树一不平凡,它使黄土高原……生长环境美

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

作者要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还要写高原风光?

1、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坚强不屈的品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

2、暗写华北抗日战场,为后文作者的赞扬作铺垫。

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外部形态的?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干笔直丈把高无旁枝

白枝笔直向上靠拢成为一束

杨叶宽大片片向上没有斜生的

树皮光滑有晕圈淡青色

白杨树的外部形态为什么不平凡?

力争上游(总)

形干笔直丈把高无旁枝不

态枝笔直向上靠拢成为一束平

特叶宽大片片向上没有斜生的凡

点皮光滑有晕圈淡青色

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总)

白杨树二不平凡,它的外形……外在形象美

白杨树有怎样的内在气质?用了怎样的手法?

好女子拟人对比衬托伟丈夫!

欲扬先抑

婆娑伟岸正直朴质农民哨兵

屈曲盘旋严肃坚强不屈

温和靠紧团结精神意志

挺拔力求上进

排比反问层层递进气势充沛酣畅淋漓

从白杨树的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白杨树有哪些精神方面的特点。

力争上游

精神特点倔强挺立

努力向上

不折不挠

白杨树三不平凡,它的精神……内在精神美

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白杨树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小结

象征的作用

一、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二、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

五、畅谈收获

我要做……因为

快乐检测

1、把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用意如何?

2、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

1、把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用意如何?

①表达了作者对贱视民众的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慨、鄙弃之情。

②深化了散文的主题。

③以高昂的斗争精神赞美白杨树,形成首尾呼应,结束全文。

2、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扑”与“奔”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准确的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使用“涌”,说明感想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的喷涌而出。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泛”,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

六、总结

1、主题:

通过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颂了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