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同课文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60篇课文)+课文详解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60篇课文)+课文详解*第一课季氏将伐颛臾《论语》*第二课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第三课秋水(节选)《庄子》第四课大同*第五课谏逐客书第六课陈情表*第七课五代史伶官传序第八课答司马谏议书*第九课论毅力-梁启超*第十课灯下漫笔第十一课谈时间*第十二课论快乐第十三课选择与安排第十四课论学问*第十五课郑伯克段于鄢第十六课冯谖客孟尝君*第十七课李将军列传*第十八课张中丞传后叙*第十九课种树郭橐驼传第二十课报刘一丈书第二十一课马伶传第二十二课往事(一之十四)第二十三课背影第二十四课故都的秋*第二十五课香市*第二十六课爱尔克的灯光第二十七课箱子岩*第二十八氓第二十九课国殇*第三十课陌上桑*第三十一课短歌行(其一)*第三十二课饮酒(其五)第三十三课从军行(其四)*第三十四课山居秋暝*第三十五课行路难*第三十六课蜀相第三十七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三十八课杜陵叟第三十九课无题*第四十课关山月*第四十一课炉中煤*第四十二课发现第四十三课再别康桥*第四十四课我爱这土地第四十五课门槛*第四十六课虞美人第四十七课八声甘州*第四十八课水调歌头第四十九课声声慢*第五十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第五十一课天净沙·秋思*第五十二课前赤壁赋*第五十三课宝玉挨打*第五十四课风波*第五十五课断魂枪*第五十六课米龙老爹第五十七课苦恼*第五十八课麦琪的礼物第五十九课长亭送别第六十课日出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一)《季氏将伐颛臾》1、作家作品:(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主要著作。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孔子思想核心是“仁”。
具体来说,他提倡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他主张c.“有教无类”、d.“因材施教”。
2、课文要点:(1)文章体裁:这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驳论的记言散文。
三年级语文《帽子和鸟窝》课文
三年级语文《帽子和鸟窝》课文《帽子和鸟窝》山坡上有一片青青的草地。
一群小男孩儿在草地上翻哪滚哪,痛痛快快地耍闹着。
直到报时鸟叫“不早了,不早了”,他们才想起已经是下午了,于是就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突然,翔翔一摸脑袋,惊叫起来:“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
还好,帽子还在草地上。
咦(yí)!那是什么?蹲在帽子里,朝孩子们一探头,又一探头。
孩子们嚷(rǎng)起来:“松鼠!一只大松鼠!”孩子们的叫声太大,把松鼠吓跑了。
松鼠跑得太慌张,腰被帽子上的绸(chóu)带缠(chán)住了。
它一跑,帽子也被拖走了。
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松鼠更慌了,急忙爬上一棵松树,帽子也被带到树上去了。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nài)何地下山去了。
第二天,翔翔找了几根又细又长的竹竿(gān),约了他的小伙伴,走进松树林,要把松树上的帽子挑[tiǎo]下来。
他们走到那棵松树下面一看,松鼠不在了。
这回,那只大松鼠可没有再把帽子带走,绸带挂在树枝上,帽子像一只篮子似的吊(diào)着。
翔翔和小伙伴举起又细又长的竹竿,就想去挑帽子。
忽然,一只美丽的鸟儿衔着几根干草,飞进帽子里。
“这只鸟要干什么?”“它要在帽子里做窝。
”“做窝?是要下蛋吗?”“下了蛋,是要孵(fū)小鸟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听翔翔的,我们听翔翔的!”孩子们丢下竹竿,又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三上《帽子和鸟窝》教案】作者简介杜雪莹,女,大学本科学历,1998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十二年来,于大同市城区二十三校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
工作以来,兢兢业业,爱岗敬业,被评为大同市教学能手、大同市教学标兵、大同市优秀教师,多次荣获城区优秀教师、城区优秀班主任称号,曾承担公开课,多次在各类赛讲中获奖,并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
(完整版)《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时间 90分钟)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答案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1.《大同》一文中“选贤与能”句的“与”,繁体字作“與”,其读音是 。
2.古诗《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3.《还魂记》、《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四部作品合称“ ”,又称“玉茗堂四梦”。
4.老子学说的核心范畴是“ ”,认为它是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5.子曰:“君子博学 ,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西绪福斯是_________的象征。
7. 是中国现代作家,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散文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
8.《敬畏生命》的作者曾获1952年度诺贝尔 奖。
9.《贝多芬百年祭》的作者是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小说家 。
10.《故乡的野菜》一文的作者是 。
二、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题栏中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多涂、少涂、不涂、涂错均无效。
1.《大同》一文选自( )。
A.《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尚书》2.下列四组诸侯国,全部礼遇流亡途中的晋公子重耳的一组是( )。
A .狄、卫、齐、曹B .宋、郑、楚、秦C .齐、曹、宋、郑D .狄、齐、楚、秦 3.《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 )。
A .七言排律B .七言歌行C .古题乐府D .新题乐府4.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②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③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④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A .叠字 夸张 对偶 比喻 B .夸张 对偶 比喻 对比 C .反复 对偶 比喻 夸张D .双关 比喻 对偶 夸张5.《世说新语》的编著者是南朝宋著名文学家( )。
A .刘孝标B .刘义庆C .刘向D .刘伶6.下面对杜丽娘游园心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丽娘在春和日丽之中,伫立在小庭深院,心神不定,烦闷无端。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学语⽂》课⽂知识点汇总《⼤学语⽂》(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第⼀课天之道1.⽼⼦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出⾃《道德经·第七⼗七章》4.背诵、默写全⽂5.主题思想6.全⽂论证⽅法:归纳推理论证第⼆课季⽒将伐颛臾⼀、⽂学常识1.孔⼦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3.本⽂的体裁:驳论⽂⼆、论证⽅法:1.全⽂论证⽅法:驳论点2.陈⼒就列,不能者⽌——演绎论证3.危⽽不持,颠⽽不扶——类⽐论证4.虎兕出于柙,龟⽟毁于椟中——类⽐论证三、修辞⼿法:1.虎兕出于柙,龟⽟毁于椟中(双重⽐喻)2. “危⽽不持,颠⽽不扶,则将焉⽤彼相矣”(⽐喻)3. “何以伐为”、“则将焉⽤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四、成语演化:1.既来之,则安之2.分崩离析3.祸起萧墙4.开柙出虎5.季孙之忧6.⼤动⼲⼽7.陈⼒就列,不能者⽌五、重点字词1.过:动词,责备2.与:语助词六、通假字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七、特殊句式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重点字词1.是:例句出处释义世⽆孔⼦,谁能定是⾮之真正确,与“⾮”相对是社稷之⾂,何以伐为《季⽒将伐颛臾》这同⾏⼗⼆年,不知⽊兰是⼥郎《⽊兰诗》判断词,是2.疾:例句出处释义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君⼦疾夫舍⽈“欲之”⽽必为之辞《季⽒将伐颛臾》厌恶、痛恨⽼⾂病⾜,曾不能疾⾛《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会长⽼,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声⾮加疾也,⽽闻者彰《劝学》强庞涓恐其贤于⼰,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3.⽌:例句出处释义陈⼒就列,不能者⽌《季⽒将伐颛臾》停⽌河曲智叟笑⽌之⽈《愚公移⼭》禁⽌、阻⽌⼀屠晚归,担中⾁尽,⽌有剩⾻《狼》只是、仅仅4.见:例句出处释义昨夜见军帖,可汗⼤点兵《⽊兰诗》看见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季⽒将伐颛臾》拜见、偈见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风吹草低见⽜⽺《敕勒歌》xiàn,出现谡⼤笑⽈:“汝真⼥⼦之见!”《失街亭》见解、见识5.过:例句出处释义⾂请缚⼀⼈过王⽽⾏《晏⼦使楚》⾛过、经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潭记》过分、过于是谁之过与《季⽒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乃尔是过与《季⽒将伐颛臾》责备且尔⾔过矣《季⽒将伐颛臾》错(形)故尝与过宋将军《⼤铁椎传》拜访、访问第三课《国⼈之于国也》⼀、⽂学常识1.孟⼦的主张、地位2.《孟⼦》作品的作者、特点3.孟⼦散⽂的特点⼆、论证⽅法1.类⽐论证:五⼗步笑百步2.对⽐论证:狗彘⾷⼈⾷⽽不知检,涂有饿莩⽽不知发三、修辞⼿法1.五亩之宅……百亩之⽥(排⽐)2.⼈死,则⽈:‘⾮我也,岁也。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整理
1、《樊迟、仲弓问仁》——《论语》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役使百姓时要象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对人慈爱。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樊迟不理解。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以正压邪,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不仁的邪恶之徒就被疏远了。
汤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2、《老子》二章——老子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3、《晏子对齐侯问》——《左传》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着车赶来了。
新编大学语文(第四版)重点篇目课后研习与思考答案及补充简答题
研习与思考1.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答:这一点可以结合阅读康有为的《大同书》(重点读《序》,原文见为“教师备课资料光盘”部分)或分析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来讨论。
也可以就此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接受现象来谈。
可以结合当前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人类价值与伦理危机来讨论大同思想的现代与未来价值。
2.《大同》篇的艺术感染力除来自儒家用世的情感之外,还来自于文字的表达,试总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法。
答:(1)注意找出文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用”、“归”、“公”。
再如“礼”、“纪”、“里”、“知”、“起”。
再如“让”、“常”、“殃”、“康”。
先秦许多散文中都注意谐韵。
(2) 注意这篇文章的文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
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气势。
(3)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六、研习与思考1. 理解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
答:乡土本色是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
而“乡土性”最直观的就是体现在乡下人身上的泥土气。
在这里,中国基层社会土地与人的关系被作者准确地揭示出来。
2.“乡土性”是如何从时间和空间上规定了中国传统基层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答:土地与人的关系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人与人在空间排列关系上的“孤立和隔膜”以及从时间里的“熟悉”,进而这种人与人在时间和空间缔结的生态状态,又直接构成中国基层社会独特的习俗和生活方式的规定性。
3. 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社区,尝试运用“社区分析”的比较研究的方法去提炼出它的特性来。
答:略。
七、练习3.简答题(1)作者认为,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有哪些?答:参见课文第九段。
(2)试讨论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土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离不开土地(土气因不流动而产生);孤立和隔阂;熟悉;礼俗社会(而非法理社会)。
初二地理课文-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初二地理课文: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初中频道提供大量初中生学习资料,在第一时间更新初中资讯。
以下是初二地理课文: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 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
现存主要洞窟45 个,大小窟龛252 个,造像5 万1 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 至6 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一看名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建都平城即今大同期间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是世界遗产、国之瑰宝、大同文化名片,一批批中外游人慕其盛名纷至沓来。
二看形
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
宋《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武周山在郡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
山之南面,千仞壁立。
;云冈石窟即因武周山南缘斩山开凿。
三看窟
云冈石窟的洞窟类型多样,结构复杂。
主要有大像窟、佛殿窟、塔庙窟、。
初二地理课文-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初二地理课文: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初中频道提供大量初中生学习资料,在第一时间更新初中资讯。
以下是初二地理课文: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一看名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建都平城即今大同期间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是世界遗产、国之瑰宝、大同文化名片,一批批中外游人慕其盛名纷至沓来。
二看形
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
宋《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武周山在郡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
山之南面,千仞壁立。
”云冈石窟即因武周山南缘斩山开凿。
三看窟
云冈石窟的洞窟类型多样,结构复杂。
主要有大像窟、佛殿窟、塔庙窟、。
成考专升本语文课文讲解:《大同》
成考专升本语文课文讲解:《大同》《大同》《作家作品》《礼记》成书于西汉中期,是儒家学说的经典着作。
大同:即人类的理想社会,大团结,大和谐的社会。
按照儒家学说,五帝时代(黄帝,,帝,尧,舜)是大同社会,是“大道之行”的时代。
《主旨》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不满,论及“大同”“小康”理想社会,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对“克己复礼”,重建“大同社会”的美好憧憬。
《疑难词语解释》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孔子的概叹,是由于鲁国的缘故。
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我没有赶上,但是有文字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运行的时代,天下为全民所有,推选有才能的`人参加管理,讲求诚信,谋求和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所以,人们不仅亲自己的亲人,还亲别人的亲人;不仅爱护自己的子女,还爱护别人的子女;使老人有所终止,壮年人能有工作,小孩能健康成长。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这种情况下,奸谋就不会产生,盗贼就不会发生,大门不用关闭,这就是大同社会。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用礼来规定君臣的名分,用礼来加深父子的亲情,用礼使兄弟和睦,用礼来使夫妻和睦。
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用礼来考察道义,诚信,过错,以仁爱为典范,向民众明示为人行事的常规。
《学习要点》重点掌握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区别。
(对比手法)大同社会小康社会在社会所有制与政治目的“天下为公”“天下为家”人事制度选举制“选贤举能”世袭制。
“大人世及以为礼”精神文明“礼”自然运行于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人欲与礼自然融合,人自然顺应自然。
“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圣人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物质文明物质极大丰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以礼设制度,以立田里“社会治安“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护不闭”“城郭沟池以为固,谋用是作,兵由此起”运用排比句,增加了气势。
高职语文课本_大同与小康
附录二、大同与小康◎佚名※学习重点一、认识礼记的内容与特色。
二、比较大同之治与小康之治的差别。
三、善尽个人本分,培养推己及人的人生观。
题解本文节选自礼记礼运,标题为编者所订。
礼运,礼记篇名,记录礼制在时空运行下的因袭与变革。
本文记叙孔子参与鲁国祭典后,因眼见祭礼不完备,徒具仪式而感慨,藉回答弟子言偃的提问,畅言大同、小康之治。
“大同”与“小康”虽然有别,却不是对立的,而是不同阶段的政治风貌。
“大同之治”是博爱无私、天下为公;“小康之治”是谨守礼义、天下为家。
孔子论述两者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差异,既充分流露对大同世界的向往之情,也揭示出儒家政治的理想境界,识见深远,历久而弥新。
作者礼记非一时一地一人之作,是孔门后学为阐述仪礼礼仪的意涵,而附于仪礼各篇之后的杂记。
除少数篇章外,今已无法确知作者。
西汉戴德选取八十五篇编纂成书,是为大戴礼记;其姪戴圣从中选取四十九篇编订成书,世称小戴礼记。
之后大戴礼记逐渐无人研习,小戴礼记盛行,所以后世所说的礼记为小戴礼记。
戴圣,字次君,西汉梁国(今河南省商丘市)人。
生卒年不详。
曾向礼学家后苍学习仪礼,之后被立为礼经博士,在学官讲授仪礼,礼记即为讲学时编选的辅助教材。
礼记一书的内容或言哲理、或论政治制度、或记礼乐器物、或述生活仪节,是儒家礼治教育与人格教育的重要典籍。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为十三经之一。
课文‧注释一昔者,仲尼○1与于蜡宾○2,事毕,出游于观之上○3,喟然而叹○4。
仲尼之叹,盖○5叹鲁也。
言偃○6在侧,曰:“君子○7何叹?”二孔子曰:“大道之行也○8,与三代之英○9,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10。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11,讲信修睦○12。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13;使老有所终○14,壮有所用○15,幼有所长○16,矜、寡、孤、独、废、疾者○17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18。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19;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0。
八年级语文上重点课文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
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
大同天下 课文
大同天下课文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译文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声叹气。
孔子叹气,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英明杰出的君主当政的时代,我虽然没有赶上,可是我心里向往(那样的时代)!”“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大家推选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彼此之间讲诚信,和睦相处。
所以人们不仅仅只敬奉自己的亲人,也不仅仅只慈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壮年人都有工作可做,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长,矜寡孤独和残废有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顾。
男子都有职业,女子都适时而嫁。
对于财物,人们只是不愿让它遗弃在地上,倒不一定非藏到自己家里不可;对于气力,人们生怕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倒不一定是为了自己。
所以勾心斗角的事没有市场,明抢暗偷作乱害人的现象绝迹。
所以,门户只须从外面带上而不须用门上锁。
这就叫大同。
”“现在的大同社会的准则已经消逝不见了,天下成为一家所有,人们各自亲其双亲,各自爱其子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拥有。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
初中语文重点篇目一、初一(上)5.《世说新语》两则《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1.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0.《论语》十二章《论语译注》《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笛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与《大学》《中庸》《孟子》和称为“四书”。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大同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2019新版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出塞》课堂实录一、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
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预设:生1:我知道,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
师:你很善于归类总结,有做学问的潜质。
生2:我知道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师:是的,呆会就要了解为什么称为“压卷之作”。
生3: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奴和中原之间的战争从秦朝开始,到汉朝,到唐朝,一直没有间断。
师:你也是做历史学家的好苗子。
谢谢你们的资料,这对我们理解古诗很有帮助。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1读师:也许你不是读得最动听的,但你是这个教室里最勇敢的;生2读师:字正腔圆,向你学习;生3读师:很有自信,继续发扬。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
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三名学生读。
师相应评价:这是一个含蓄深沉的王昌龄;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王昌龄;这是一个从容平和的王昌龄。
3.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多读几遍,意思也会渐渐浮出水面的。
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谁先来?生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期的明月依然照亮着边关,)师:这里明明说的是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呀?怎么?生: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课件(共2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其 用
弃,
于人
地尽
也 , 不
其 力
必。
藏
于
己
”
如图所示
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 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 头。
•
货
“尽
力 恶 其
其 用
不,
出人
于尽
身 也 ,
其 力
不。
必
为
己
”
理解文意
是故 谋闭 而不兴,盗窃 乱贼 而
图谋之心闭塞 兴起
作乱害人
这
故 外户 而 不 闭,是 谓 大 同。
“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阅读课文,梳理内容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 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 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男 有 分,女 有 归。
职分
指女子出嫁
翻译: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如图所示
社会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 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 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 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 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 全社会的关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各自筑起内外城郭、挖掘壕沟,来 保卫一己的领土。并且按照礼义来定 出法度,去确立君臣的名分,加深父 子的恩情,使兄弟和睦相亲,令夫妻 和谐相处。由此而设立各种制度,划 定田里强界;以此推许勇敢和聪明的 人,奖励为自己效力的人。这样一来, 一切阴谋诡计就产生了,而战争也就 由此而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 武王、周成王和周公,都是这时代的 代表人物。这六位贤君,没有一个不 是小心谨慎地运用礼制治国的。他们 以此来确立行事的是非标准,养成百 姓诚实守信的风气,又明白地指出人 们的过错所在,标榜仁爱,讲求互相 推让,使老百姓能有法规可去遵从。 如果有人不按照这样做的话。即使是 有权有势的,也会被罢免,而民众都 会视之为祸根。这就叫做小康世界。
• 既然这样的话,社会上就再不会有阴谋诡计 的使用,也不会有抢劫、偷窃和作乱的事发 生了。因此,人们也不用关上门来彼此防范。 这就叫做『大同』世界。 如今大道既然再无 法行,天下成为一家一姓的天下。人人只孝 敬自己的父母,只爱护自己的子女,生产财 货和付出劳力,都只为了自己而已。在上位 的将爵位传给自己子弟,成为固定的制度。
境
界
• 《礼记》不仅是一部描写规章制度的书, 也是一部关于仁义道德的教科书。其中最 有名篇章,有《大学》、《中庸》、《礼 运》(首段)等。《礼运》首段是孔子与 子游的对话,又称为《礼运· 大同》篇,大 同二字常用作理想境界的代名词,不少地 名亦取用此二字。
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束
谢 谢
大 同
这篇是从【礼记】第九篇【礼运】节选出 来,标题是另加的。【礼运】是讲礼的进 化的一篇文章。【礼记】是十三经的一种, 共四十九篇,和仪礼,周礼,合称为【三 礼】。礼记,大概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儒讲 礼的文章的集成。西汉时候,博士戴圣讲 授本书,所以也叫做【小戴记】,跟戴德 的【大戴记】有分别。内容是谈哲理,谈 政治制度,或者讲述礼乐,器物,人生仪 节。范围广大,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 这篇是讲儒家的理想大同世界,也讲小康的情况。 开头孔子参加祭祀以后,走到宫阙上参观,叹息鲁 国祭礼的不完备。他的弟子言偃问他为甚么,孔子 说: 大道实行的时候,天下是属于大家的。那时候的官 吏是:选拔贤良,委任有才能的人出来作事。个人 修养是:讲求信义,和睦相处。对于社会,不只是 爱自己的父母儿子,也爱别人的父母儿子。社会是: 老年人有养老的地方,壮年人有工作,幼年人有生 长的地方,其它残废有病的人都有疗养的设备。工 作:男的有职业,女的有家庭。生产货物,不必为 己;尽力怍事,不必为己。这样一来,没有阴谋, 没有强盗,小偷、乱徒、贼党,连大门都不必关。 这就是大同世界。
译 文 • 从前孔子参加鲁国的岁末大祭祀,并且担任助祭。祭祀
完毕,走到宫门外两边的望楼上参观,非常感慨地叹息 起来。孔子的叹息,大概是为了鲁国而慨叹。弟子言偃 陪侍在旁,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 「大道得以施行的世代,和夏、商、周三代贤君当政的 时代,我没能赶上,可以知道大慨的情况。」 「当大道得以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社会上 进选贤能做事,讲求信义,教人团结和睦。所以每个人 不英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单爱护自己的子女,还使社会 上的老年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能发挥所长,贡献社 会;幼年人能好好地成长起来。使鳏夫、寡妇、孤儿、 没有子女的老人家,以至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顾。 使到男子都有本身适当的工作,女子都有归宿的家庭。 人们不让财货资源白白浪费于地上,于是努力开发,然 而不必据为己有;人人惟恐自己不出力工作,可是并不 是为自己私底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