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研究
江苏产业结构调整下职业教育体系的适应性研究——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反向实证
第2 7期
S INC CE E&T C O O YIF R T O E HN L G O MA I N N
O本刊重稿 0
科技信息
江苏产业结构调整下职业教育 体 系的适应性研究
基 于 多元 回 归模 型 的反 向 实证
李 富 ( 锡 商业职业 技术 学院经 贸学 院 江苏 无
江 苏经 济 正 面 临着 第 三 次 转 型 的 机 遇
展 速 度 以及 专 业 设 置 , 职 业 教 育发 展 的决 定 因素 。根 据 产 业 结 构 进 是 改 革 开 放 以来பைடு நூலகம்,为 适 应 工 业 化 进 程 加 快 对 应 用 型 人 才 的强 烈 需 行 调 整 的职 业 教 育 反 过 来 又 促 进 了产 业 的 快 速 发 展 . 进 了 产 业 结 构 促 求 , 苏 省大 力 发 展 高 等 职业 教 育 , 现 了 事业 从 无 到有 、 模 从 小 到 更加 合 理 化 。 江 实 规 大 、 量从 低 到 高 的跨 越式 发 展 , 全 省经 济社 会发 展 培 养 了一 大 批 质 为 为 了说 明 产业 发 展 与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的 这种 关 系 . 明职 业 教 育 的 说
江苏产 业结构调整在 国家宏观调控的大 背景下 , 一直在积 极地主 导和 技 术 专 家 指 导 々业 建 设 , 与 学 校 的 教 育 教 学 , 出 对 人 才 培 养 参 提 动 地进 行 之 中。 改 革 开放 初 期 , 、 、 苏 锡 常等 地 区利 用 靠 近 上 海 的特 殊 的意 见 和 建 议 。 目前 全 省 共 有 专 业 指 导 委 员 会 10 00多 个 , 年 5 0 每 00 区 位优 势 , 动把 握 上 海 国 有 企 业 人 才‘ 技 术 扩 散 的 双 重 机 遇 。 创 多名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工作 , 主 和 开 保证 _职业教 育专业设置和教学组织 『 性地 走 上 了以 工 兴农 的 乡镇 企 业 发展 之 路 , 成 了江 苏 产 业 结 构 的第 与 经 济 建 设 的 密切 结 合 。 分 职 业 学 校 近 年来 广 泛 还 开 展 了 “ 单 式 ” 完 部 订
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策略研究
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策略研究摘要:产业转移对我国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对我国西部地区高职院校承接产业转移所进行的SOWT的分析,我国西部地区高职院校承接这种转移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
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的策略应是:根据产业转移后的新变化扩大招生规模、调整专业设置、开设生态治理与废物利用等相关专业以及大力开展校企及校校之间的合作。
关键词:产业转移;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策略产业转移必然会引起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人力资源的转移,进而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部分产业频繁地出现了一种向西部地区搬迁的现象,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因此将迎来新的发展的机会,西部地区高职院校随之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之下,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要发挥其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要实现高职教育与产业转移的良性互动,就必须制定出一个科学而合理的对高职教育加以调整的策略。
一、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高职院校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全面地了解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分析这种转移是如何形成的。
对于这种产业转移的形成原因,国内外许多学者已有比较多的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和威尔士提出了他们的关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区域生产要素比较优势、产品生命的周期和产品发展的周期是产业区位选择的三大因素[1]。
我国的马子红和胡洪斌(2009)认为,中国区域产业转移的模式包括:成本导向型转移、追求规模经济型转移、市场开拓型转移、多元化经营型转移、竞争跟进型转移、供应链衔接型转移和政策导向型转移[2]。
基于这些原因,近几年来,我国东部频繁地出现了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现象。
西部地区能够吸引东部的企业,是因为西部有较低的劳动力价格、丰富的自然资源、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以及广阔的市场等。
然而,区位优势并不能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企业内部的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①姚瑶(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00)一、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我国逐步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范式。
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在现代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为社会培育大量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职业教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战略结构调整的关键,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背景下,需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把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育的主阵地,改善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的情况,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二、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010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开始跨越式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其背后是党中央、国务院给予的一系列政策扶持。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提出,到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与实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改善。
然而,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其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职业教育在社会层面“认可度”不高长期以来本科教育的主导地位,使得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仍然存在认知误区。
一是国家虽然把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作为推手的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上热下冷”的情况依然存在。
二是企业和社会对技术性人才缺乏正确的认识,重学历、轻技术的现象比较严重,对技能人才的“有色眼镜”并没有摘除。
根据《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22年有69%的职校生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业工作,并且其中大多数都是建筑技术人员、销售服务人员、客户服务专员、房地产经纪人、餐饮企业服务人员等流动性终端岗位。
技术性人才就业渠道狭窄,待遇偏低的问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具有社会服务职能,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发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举措。
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基于产教融合视角,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价值显现作为切入点,剖析影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发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具体对策,以此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培养更多实用型工匠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3)36-0142-04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分析与对策研究孔宪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300350)推动产教融合是助力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战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动职普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1]。
2022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
其具备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
基于产教融合战略的深入实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备受关注。
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不仅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教育强国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之举。
然而,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实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审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实践错位,从而提出相关改革建议,以此贡献职教力量。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价值显现(一)教育价值:培养高素质工匠型人才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首要目标,是高职院校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充分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简单的机械化操作技能转向突出综合素养的通识技能、由单一化的思维方式向多向度合作意识转变[2]。
“双高计划”下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少年写作102“双高计划”下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林敏晖现阶段,高质量发展是高职教育正在面临的全新机遇与挑战,并且,这也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逻辑、耦合类型、人才需求等相匹配,而双高计划则为高职高质量发展指出了正确方向,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高质量发展应将自身定位于有高度、有精度、有深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点管理决策,我国教育部建设改革创新型高职专业群,并大力支持发展中国特色与世界标准,为高职教育改革创新与内涵建设提供有力推动力量,促使高职高质量发展得以切实实现。
高职教育现代化,提高高职院校现代结构力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与合作的合理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缘起1.高质量发展耦合高职类型教育属性的价值逻辑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类型,具有相同关键影响。
”高职教育 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方式和工作经验,精准定位经历了塑造优秀人才、高技能实践型人才、高端技能人才文化层次和通识教育三大发展,一直处于犹豫的状态,与高等教育同化,使用价值减弱。
《规划》的明确提出,确立了高职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类型的地位和使用价值。
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与文化教育类型的特点是双重耦合,突出了高职教育“高性、开放、职业危害、跨界营销”的特点。
随着“双高计划”的明确提出,高职教育的“高”被重新定位,区别于普通教育,它强调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理论创新,“高本性”的高职教育强调技术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自主创新。
多元化、互动性、灵活的办学方式的社会发展凸显了高职教育“开放式”办学、多元化参与、资源共享的特点。
服务项目产业结构升级和公司发展设置专业和课程,“职业危害”体现优化高职教育服务社会发展岗位要求和岗位要求,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输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服务地方区域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高职教育服务地方区域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2013-11-01 16:11:48作者:来自:字体大小:【大】【中】【小】摘要:沧州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沧州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些都对本地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本文在分析沧州高职教育及产业结构现状基础上,提出地方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摘要:沧州“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沧州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些都对本地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本文在分析沧州高职教育及产业结构现状基础上,提出地方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一、地方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一)区域产业结构制约高职教育结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高职教育提供发展动力。
地方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设置受到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不同区域呈现出产业的结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区域不同要求的劳动力结构类型。
高职院校对专业的设置只有与本区域的特色产业或支柱产业相关联,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本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
反之,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也会通过影响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进而引起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高职教育应及时跟进,依据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来设置和调整专业,满足生产管理一线各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而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高职教育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方面,高职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的调整升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承担着为区域产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地方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整体办学质量,才能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高职教育能够为新型产业规模和技术管理水平的发展壮大提供大量有效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从而实现了产业升级所必须的人力资源保障。
总的说,高职教育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是相互促进的,高职教育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能够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供给侧结构改革下高职教育发展研究——基于产业和结构角度
教育现代化·2016年821339教育现代化·2016年12月第38期高职高教研究供给制结构的改革是现阶段经济工作发展的重心所在,也是现阶段“十三五”规划重要发展环节,即坚持从供给端进行分析,针对产业结构的需求,制定出完善、系统的教学模式[1]。
在高职教育中,针对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技术需求,职业教育成为其发展的直接、有力的推动因素,其真正的生命力能够实现对经济发展的服务性和适应性特点,从而实现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方面的互动和融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应该通过结构化调整和优化,从而有效缓解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不均衡关系、岗位与人才质量的差异性问题、关键性技术与基础性知识的教学关系的问题,都是教育优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重视高职教育的适应性原则,保证其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一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的新困境(一) 教学模式的层次结构无法适应产业结构的需求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GDP2000美元是衡量工业化程度的关键,相对的产业工业也呈现出高级、中级、初级等不同需求,在2015年的人力市场中,超过一半的企业对于员工的技术要求或者职称要求有明确的需求,但是各种行业中,对于高级工程师呈现出极为缺乏的态势,导致高技能人才呈现出供小于求的趋势。
在目前的高职教育中,我国的教育层次仅局限在专科领域,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由于高技能人才对于技术和技能多方面的培养和定位较为模糊,导致对于本科、研究生以及专科的培养定位不明晰,导致尽管大多数本科院校设立了“3+2”或者“3+3”的教学模式,但是对于人才培养计划、学分的设计以及课程的联系等方面未能实现全面的接轨,因此导致专科教学成为本科教育的发展和实践形式[2]。
但是由于本科教学工作和职业教育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因此本科教学能否符合人才培养的需求、能否适应产业升级的需求,这都是现阶段的教育改革的需求。
但是由于教师队伍中缺乏高级工程师、技能型人才,导致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这也是现阶段主要的问题所在。
高职院校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研究
高职院校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研究在当今社会,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一、加强科研队伍建设1、建立科研团队:高职院校应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涵盖不同学科领域,加强团队协作,提高科研效率。
2、培养青年科研人才: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科研素质和技能水平。
3、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高水平学术成就的专家学者,提升整体科研水平。
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1、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高职院校应设立科研专项经费,确保科研经费充足,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
2、加强实验室建设: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建设一批具有先进设备、一流环境的实验室,为科研提供有力保障。
三、推进产学研合作1、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成立产学研合作中心:设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机构,负责协调校企合作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建立社会服务平台: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批具有社会服务功能的平台,如技术转移中心、公共实验室等,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2、开展社会服务项目: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项目,如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社会调查等。
3、加强与政府、行业的:高职院校应积极与政府、行业,了解政策导向和发展需求,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五、完善科研与社会服务管理机制1、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申请、实施、结题等环节,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3、建立社会服务评价机制:对社会服务项目进行定期评价,了解社会反馈,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高职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
有 更 多 的 人 自主 去 选 择 接 受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 而西部 地 区因经 济发展 带来 的“ 引致性 ”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需 求 还 是 不足 的 , 随着产 业结构 的进 一步调 整 。 这 种 趋 势 应 该 会 发 生 明显 的 变化 。
等 职 业 教 育 进 入 快 速 发 展 时 期 。特 别 是 2 0 0 5 年 国 务 院《 关 于大力 发展 职业教 育 的决定》 颁布 后 , 高 等 职业 教育 发展 势头更 加迅 猛 。 党 的“ 十八 大” 报 告 进
一
等 发 达 城 市 的 第 一 产 业 比. 4 %.东部 省份‘ 睇 一 产业 的 比重都 在 l 0 %以 下 。
一
北 天 上 辽 江 浙 福 广 山 洞 山吉 黑 安 江 j 可 蝴 湖 海 重 四 贵 云 西 秩 甘 宁 青 新 内 广
京津海宁苏江建 东东北西林龙徽西南北 南南庆川州南藏西南夏海疆繁西
江 古
图l 中 国大 陆 省 级 行 政 单位 三 大 产 业 比 重 ( %} 2 0l 1年 全 国 大 专 院 校 在 校 生 数 为 l 3 . 3 7 4 。 7 1 3 人 . 总 量 在 各 省 分 布 情 况 很 不 平 均 。 总 体 上 来 说 经 济 大 省 和 人 口大 省 数 量 多 一 些 ( 见图 2 ) 。
经济 的发展 , 各 省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规 模 同步 扩 大 。 各 省 均有 对 高等 职业教 育的 刚性 需 求 。 这 从 总 体 上 说 明 了 经 济 增 长 对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有 正 向 的推 动 作 用 ; 还 发现 “ 引致性 ”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需 求在 东 部 、 中 部 和 西 部 地 区
论产业结构调整下河北省高职学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文_社科研究166摘要: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
本文针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高职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影响,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找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探索高职院校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当地经济的新举措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业结构;就业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显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和就业领域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已经占据毕业生半壁江山的高职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如何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结合问卷调查,分析产业结构与高职就业结构的关系笔者于2016年3月底开始以课题组所在的高职院校——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和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在两所院校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历时5个多月,对专业课教师和近两年的在校及毕业生进行调查和随机访谈,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下学生就业遇到的问题。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24份,回收率为81%,有效问卷301份,有效率为93%,属于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可供参考。
1)产业区域结构不平衡,高职生就业范围狭窄。
在产业结构方面,我省产业区域布局的不平衡限制了大学生就业的范围。
我们对两所高职在校生进行了就业意向调查,统计了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150人,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151人,呈现以下特征,详见下图1。
图1两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分布呈现出很多共性特征:第一,毕业生更青睐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中城市,分别占65%和52%。
我省高职院校大部分为省内生源,生源结构相对单一,由于受传统观念、人缘、地缘、业缘等因素的影响,高职毕业生超五成都会选择在省会或省会周边地区就业。
这些地区虽然吸纳大学生就业能力较强,就业机会较多,但普遍面临着人口压力过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
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
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摘要】本文围绕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展开研究,首先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入手,引出研究主题。
接着对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其匹配性及关联性,进而分析专业设置与区域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本文还讨论了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教育规划的一体化问题。
结论部分总结了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的启示,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高职专业设置、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教育规划、匹配性、关联性、一体化、启示、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高职教育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高职专业设置则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研究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探讨其匹配性和关联性,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的研究,探讨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研究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需求的匹配性,可以有效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针对性,满足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
研究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可以为培养适应当地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提供理论指导,促进人才流动和就业。
探讨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教育规划的一体化,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高职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探索研究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探索研究宋霞(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摘要: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对社会服务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以及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字:社会服务高职院校内涵对策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崛起。
高职院校以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产业、行业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和普通高校相比,其社会服务功能应更加突出。
随着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确立,高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高职业教育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尤其是怎样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是目前每所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社会服务功能内涵及作用(一)社会服务的含义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的社会功能和角色,包括培养人才、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
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等院校完成国家指定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以各种形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经常性、具体性、服务性的活动。
2006年教育部启动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对社会服务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即:“要在新技术推广、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劳动力的培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主力作用,同时在若干领域形成较强的技术优势,成为区域性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中心,辐射和带动区域、行业高职教育发展,在对口支援农村和对口支援中西部职业院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教育部阐述的界定中可以看出,狭义的社会服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的培训与培养;(2)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或行业产业提供具体直接的技术创新、咨询、推广和服务,并且担负起技术服务中心的职能;(3)向新农村建设作者简介:宋霞湖北随州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讲师分团委书记。
产业升级背景下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产业升级背景下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一个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目前,山东省经济正在向现代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方向转型,需要大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对此,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摇篮的山东省高职教育应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层次。
标签:产业结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前,山东省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时期,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此背景下,高职教育应如何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将是山东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山东省三次产业转型升级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部分领域有所增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加。
2012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8.6:51.4:40,整个产业结构呈现“2-3-1”的格局。
按照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今后山东省第一产业的比重将继续下降,第二产业仍将处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在经济中将占有更大的比重,到2015年我省三次产业比例的目标是达到7:48:45。
十二五时期,山东将加大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体系,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产业升级背景下山东对人才需求趋势的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山东省总体就业的趋势是:第一产业劳动者就业比例将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略有增长;第三产业明显增长。
人才需求热门行业将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业、建筑业、生物工程、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物流、旅游等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
随着产业升级,山东省迫切需要大批高技能、复合型的专门人才。
一是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目前,山东省低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供给较多,但知识层次高、操作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却十分紧缺。
从2011年初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看,山东高技能型人才的求职者(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总供给的1.5%,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河南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对策研究
元 , 长 1 . % ; 三 产业 增 加 值 56 9 6 增 22 第 2 . 6亿 元 , 长 1 . % 。人 均 生 产 总 值 2 7 增 09 04 7元 , 长 增 1 . %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为 1 . : 6 6 2 . , 00 4 3 5 . : 9 1 第 二、 第三 产业 比重 比上 年提 高 0 2个 百 分 点 。但 结 . 构 性矛盾 依 然 突 出 , 业 基 础 薄 弱 , 业 大 而 不 强 , 农 工 服 务业 发展滞 后 , 产业层 次不 高 , 资源 开 发型 产业 比 重大 , 高新技 术 产业 发 展 不 足 , 自主创 新 能 力 不 强 , 等方 面进行 改 革 和 调整 , 面提 升 河 南 高 等 职 业 教 全 育的区域化、 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 , 以适应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投资拉动和资源驱动特征 明显 , 资源环境 保 还是 从 长远 调整 对技术 应 用 型人 才 的需 要 , 区域 经 济 发 展 做 约 束加剧 。无 论从 当前 扩 内需 、 增 长 , 为 可 持续 发展来 看 , 这种 对资 源对 投资 依 赖程 度较 高 、 出积 极贡 献 。
第 6期
No. 6
河 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u a fHe a n t ue o c e c n e h oo y o r l n n I si t fS in e a d T c n lg n o t
21 0 0年 6月
Jn2 1 u .O O
d i1 .99 ji n 17 6 6 .0 0 0 .0 o:03 6/ . s .6 3— 0 0 2 1 .6 0 3 s
【 高等职教 】
河 南产 业 结构 调 整 与 高职 教 育 专 业建 设对 策研 究
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湖南高职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进 一 步 学 习和 深 造 的 中 职 毕 业 生 进 入 高 等 院 校 学 习打
通路径 。 职教 、 普教 互通需要统一 的学籍管理平 台支撑 ,
目前 职 教 、 教 双 轨 办 学 。 此 转 学 尚 有 一 定 难 度 , 们 普 彼 我 将 以 学籍 管 理 制 度 创 新 为 突 破 . 步 实现 职 业 学校 与 普 逐 通 高 中 学 籍 的 统 一 管 理 , 变 一 考 ( 考 ) 终 身 的 局 改 中 定 面 . 学生 有 更 多选 择 教 育 的 机 会 。 让 记 者 :专 章 提 到职 教 “ 强 吸 引 力 ” “ 高 发 展 能 增 、提
行 中职 毕 业 生 注册 进 入 高 职 院校 试 点 , 逐 步健 全 完善 并 注 册 入 学 制 度 。 大 注 册 入 学 范 围和 规 模 , 更 多 需 要 扩 为
然会加强 。 几个方面 , 这 以人 才 培 养 为核 心 , 微 观 到 宏 从
观 。 职 业 教 育 内部 到 外 部 , 促 进 职 业教 育 创 新 发 展 从 对
作 出 了相 关 规 定 。 全 面 贯彻 实施 《 规 划 纲 要 》 形 成 职 省 ,
业教 育 改 革发 展 的 良性 互 动 和 循 环 , 能促 进 职 业 教 育 才 在 新 时 期 实现 新 的 大跨 越 和 大发 展 。 记 者 : 对 广 大 职 教 工 作 者 贯 彻 落 实《 规 划 纲 要 》 您 省
与 自身职责息息相关的部分 。 首先 , 就是要 学习《 纲要》 , 吃透政 策精神 ; 其次 , 随着我们 的制度设计 , 伴 伴随着 工
作 进 展 。 发 挥 个 体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和 创 新 精 神 , 合 具 要 结
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发展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发展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的互动关系,并探讨它们对彼此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在当前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高职专业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先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影响,以及高职专业建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然后探讨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和高职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的发展趋势。
本文还对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的政策支持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展望。
本文总结了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的互动关系,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高职专业建设、发展研究、影响、促进作用、问题、发展趋势、政策支持、互动关系、未来发展方向、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我国产业结构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在这个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与此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适应产业需求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专业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和调整之中。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劳动者素质的重要使命。
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发展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影响以及高职专业建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通过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的互动关系,为我国产业升级和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影响,了解产业升级对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影响,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研究【摘要】本文在研究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发现,高职院校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通过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共同推动了区域创新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未来,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实践中持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研究、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创新发展、案例分析、重要作用、未来发展、合作方式。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和实践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前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定位和角色日益受到关注,如何更好地与地方政府、企业等相关方合作,在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发挥作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为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意义在于推动高职院校更好地履行其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责,发挥其在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实践探讨等内容,可以为高职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意义还在于促进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关系,构建起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有利于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近年来,“双高计划”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首先,高职院校应深化社会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引领者,应积极融入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需求,引导学生服务社会。
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促使教师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借助这种意识形态的引导,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社会服务。
其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专业知识的更新来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行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是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前提。
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进修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此外,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不断提升教师在行业中的声誉和水平。
第三,高职院校可以积极探索社会服务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
通过开设社会服务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社会工作、公益管理、社会调查与研究等,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和社区服务,锻炼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探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第四,高职院校可以积极与社会资源对接,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教学实践渠道。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实践中学习和实践中成长是学生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并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项目合作。
通过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个服务”导向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216 “四个服务”导向下的高职教育研究王雪闫雯张亚宁(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高职教育学位国民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其对于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因此国务院提出了以四个服务为导向的高教改革。
希望通过高教改革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四个服务;高职教育;教学模式ꢀ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培养职业型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受高职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高考录取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高职教育不仅仅被烙下了成教的烙印,而且高考录取批次的靠后使得高职教育形象受损。
这进一步使得高职教育在国民心中的地位出现下滑,并造到社会、企业、家长的冷遇,使得我国高职教育一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但是随着工业2.0计划的实施,国家对于高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迫切。
因此改善高职教育环境、端正高职教育态度和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成为了当下急迫的任务。
党和政府也适时的提出了“四个服务”的指导思想,即服务经济结构调整个技术进步;服务农业和农村建设;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服务就业和再就业。
本文正是在“四个服务”的背景下对高职教育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念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工业20计划的持续推进,中国经济进入了实施工业化和迎接知识经济的新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逐步向着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商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这种转变使得中国经济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这里的需要人才不仅仅是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更要求具备较好的理论科学基础,这都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所以高职教育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合适的人才。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科技人才的支持。
西部大开发更是需要大量各行各业的高素质人才,这些都是高职教育的机会,把握住这些机会有助于高职教育的转型,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世 纪 7 0年 代 以来 . 随着 经 济 全球 化 浪 潮 的
时期 . 高 职 教 育 服 务 社 会 的 功 能 被 赋 予 了不 同 的
济建设 和 社会 发展 服务 。 2 0 1 0年颁 布的 《 国家 中长
为现 实生 产力 . 推 动社 会 的生 产力 发 展 高 职 教育
作 为 职业 教育 的较高 层次 . 更 要顺 应 产业 结 构 调整 的趋 势 . 完善 劳动 力结 构 , 提 升服 务社 会 的 能力 . 从
Y U A N X I A O Z H I L I 院 校 治 理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研究
口李 飞
摘 要 : 服 务 社 会 既是 高职 教 育 的 重要 功 能 。 也 体现 了高职教 育的 本质 属 性 . 反 映 了高职 教 育 的 宗 旨
和 目标 。当前 我 国正 处 于产 业结 构调 整进 程 中. 社 会 的 劳动力 结构 和就 业 结构也 随之 发 生 变化 作 为与社 会 经 济发展 联 系最为 密切 的教 育 类型之 一 . 高职 教 育理 应适 应这 种 转 变 , 提 升服 务 社 会 的能 力 。文章 在 此 背景下, 分析 了产业 结 构调 整 背景 下 高职 教 育服 务社 会 方 面存 在 的 问题 . 并从 优化 专业 结 构 , 加 强职 业教
目的 性 是指 服 务 社 会是 高职 教 育 的 宗 旨和 目 标, 体 现 了高 职教 育 的本质 属性 。 教育 部 《 关 于全 面 提高 高等职业教 育教学 质量 的若 干意见 》 ( 教 高 『 2 0 0 6 1 1 6号 ) 中 明确 指 出 :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要 以服 务 为宗 旨 , 以就业 为 导 向 , 走产 学 结合 发 展 的道路 , 为 生产 、 建设 、 服 务 和 管理 一 线 培 养 高素 质 的应用 型 技术 人才 . 这 就 明确 了高职 教 育 的办学 宗 旨是 为 经
而缓解“ 结 构 性失 业 ” 的矛 盾 . 促 进 区域经 济 发展 和
社 会 主导 产业 发 展
一
期教 育 改 革 和发 展规 划 纲 要 ( 2 0 1 0 -2 0 2 0年 ) 》 也
指出: 高校 要 努 力 树立 为社 会 服 务 的意 识 , 全 方 位 开 展服 务 .进 一步 明确 了教育 要 以服 务社 会 为 根
育层 次上 移和 人 才培 养体 系的贯通 和 融合 .以及促 进 职业教 育机 制 的协 同创 新 等 方面论 述 了提 升服 务 社
会 能 力 的 具 体 路 径
关 键词 : 产 业 结构 : 高职 教 育 ; 服 务社 会
作者简介 : 李飞( 1 9 7 7 一) , 女, 辽 宁 葫芦 岛人 , 《 教 育 与职 业 》 杂 志社 编 辑 部 副 主任 , 研 究 方 向为 职 业教
调 整办 学理 念 和人才 培养 目标 . 根据 区域 经 济发 展
( 三) 从 实践过 程 来看 . 高职教 育服务 社会 体 现
了持 续 性 与 动 态 性 的 统 一
持 续 性 是 指服 务 社会 的理 念 不仅 体 现 为 高 职 教 育 的培养 目标 。也 体现 在高 职教 育 的各个 环节 .
冲击 . 科 学 技术 不 断进 步 , 世 界 性 产 业 结构 发生 转 移 .我 国 的产 业 结 构 也在 不 断 调 整 且力 度 日益 加
大。 一方面. 新 兴产 业 的崛 起 . 对 高 素质 劳动 力 的需
内涵 . 带 有鲜 明的时代 特色 . 但 总 体 来 说 具 有 以
为社 会 提 供 的 教 育 服 务 和 技 术 服 务 等 本 文 采 用 的是 广 义 上 的 服 务 社 会 概 念 虽 然 在 不 同 的 历 史
养高 素质 的技 术技 能 型人才 . 还 是研 究 地方 经 济建 设 中出现 的各 种 问题 、直接 参 与社 会 经济 建设 , 归 根结底 都 是为 了促 进 当地 的经 济和社 会 发展 , 实现
下 内涵 :
( 一) 从培 养 目标 来看 . 高职教 育服 务 社会 体 现
了 目 的 性 与 过 程 性 的 统 一
求大 量增 加 ; 另一 方 面 , 传 统 产业 的 调整 . 排 挤 了大
量 低 素质 劳动 力 如何 在 产业结 构 调整 中扩 大 就业
总量 , 优 化就 业结 构 , 具有 重要 的现实 意 义 。 职 业教 育作 为与 社 会 经 济发 展 联 系 最 为 密 切 的教 育 类 型 之一 . 通 过劳 动力 的生 产 与再 生产 将 科学 技 术转 化
教育 价值 和社 会价 值 。
职 教论 坛 / 2 O l 5 4 4 5
院校治理 Y U A N X I A O Z H I L I
过 程 性是 指 高 职 教育 只有 在 服务 社 会 的过 程 中. 才 能 获得 自身 生 存 和发 展 的 动力 . 实 现 长 期 的 可 持续 发展 随着 社会 经济 的发展 和产 业结 构 的变 化. 社 会 对 人 才 的需 求 也 发生 变 化 . 劳 动 力结 构 和 就业 结 构也 随之 进行 调整 . 这就 要求 高 职教 育适 时
、
高职 教育 服务 社会 的 内涵
高 职 教 育 服 务 社 会 有 广 义 和 狭 义 之 分 会 中 承 担 的角
本 高职 院校无 论是 为地 方经 济 建设 和社 会发 展培
色和使命 。 包括 人才 培养 、 科 学 研 究 和 直 接 为 社 会 服务 : 狭义上 的服务 社会 . 是 指 高 职 教 育 直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