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集体备课定稿

合集下载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7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7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7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与反思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

读完后,问:这一段讲了什么?二、精读课文。

导入:在这篇课文中,大家都认为重点写的是樟树,那么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樟树的呢? 1.思考、探究第四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2)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

(板书:蓬蓬勃勃)(3)再读课文,画出作者用哪些词具体表现樟树的蓬蓬勃勃。

(4)出示第4自然段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常青)“稠密”是什么意思?还可以说什么稠密?在这段话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关联词,找一找,并用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

(5)指导朗读。

(提示:“粗壮、稠密、远远的、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等词语应重读。

)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6)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所以我们以后在写一种物体时,也可按照由分到总的顺序来写。

(7)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指名回答描写樟树的句子。

比较句子:而樟树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了解樟树的文化历史:宋庆龄故居之樟树教案

了解樟树的文化历史:宋庆龄故居之樟树教案

通往宋庆龄故居的小路两旁,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樟树,枝叶茂盛,挺拔高耸。

樟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名树。

它生长在南方,喜湿润气候,生命力旺盛,能够长达上百年。

樟树有许多传说和文化历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樟树的文化历史,特别是宋庆龄故居之樟树教案,一起深入了解它的秘密吧。

一、樟树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樟树是木本植物,属于樟科,原产于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地区。

它生命力旺盛、不怕寒冷,适应性强,生长速度也很快,是许多中华民族的重要树种。

樟树叶宽大而肥厚,味道清香,因此,樟树被广泛用于制作香料和药材等。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樟树被誉为“文人树”、“义士树”、“富贵树”、“神仙树”,被列为“十二名木”之一,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传统与历史文化遗产。

二、樟树的传说和文化历史樟树在中国被赋予了很多传说和文化历史。

据记载,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智者名叫乐毅,他守护边境,据说他为了泄愤,就用刀在樟树上刻下“精忠报国”的字样。

这些字一直保存至今,并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标志之一。

此外,樟树还有许多其他的神话和传说,如“清明上河图”中牛郎织女的“樟木桥”,还有徐霞客在旅游途中设计的“樟树寓言”,这些故事都为樟树这个神奇的植物赋予了不一样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三、宋庆龄故居之樟树的传说位于南京紫金山麓的宋庆龄故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老式园林建筑群,拥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其中一棵樟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棵樟树的树干被普遍认为是由小龙女遗留的一条丝线组成的。

树上的草叶都停留在不同的位置,好像在朝着同一个方向旋转。

许多人都认为这是这棵樟树里棲居的鱼龙精灵的幻想效应,而这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却始终挂在人们的心头。

传说中,这棵樟树有神奇的力量,能够消除一切的不幸和灾难,很多游客和信教的人都来这里祈福、践行信仰。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这棵樟树也渐渐成为了某种新的文化符号。

四、樟树在文化和科技创新中的应用在现代生活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品质商品的追求渐渐成为一种文化消费。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质课教案一、教材分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描写性散文,通过讲述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展现了樟树的特点以及宋庆龄与樟树之间的深厚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樟树的喜爱和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照顾、温和、瞻仰”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樟树的喜爱和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伟人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樟树的喜爱和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

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如“照顾、温和、瞻仰”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观察课题中的“樟树”,询问学生对樟树的了解。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简要介绍樟树的特点。

2. 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对生字词进行讲解。

3. 深入学习(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樟树的事情。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樟树的特点以及宋庆龄与樟树之间的感情。

4. 体会感情(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对樟树的喜爱和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拓展延伸(1)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关于宋庆龄的哪些事迹?(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6.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樟树的特点以及宋庆龄与樟树之间的深厚感情。

我们要学习宋庆龄热爱祖国、尊敬伟人的精神,也要爱护环境,保护树木。

7. 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写一篇关于樟树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照顾、温和、瞻仰”等词语造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樟树的外形特点。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生长环境。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宋庆龄,学习她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樟树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樟树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老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理解课文:(1)让学生讲述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老师总结并讲解樟树在课文中的作用。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樟树的小作文,描述樟树的外形特点和象征意义。

五、课后反思: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等。

3. 改进措施: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樟树的美好。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她在中国的历史地位。

激发学生对宋庆龄故居樟树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宋庆龄的生平简介和她在中国的历史贡献。

引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并激发学生对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她在中国的历史地位。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宋庆龄故居樟树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樟树的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樟树的特点和特性。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樟树的特点,包括其生长习性、树叶形状和香味等。

引导学生思考樟树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的意义。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樟树的特点和特性。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保护意识。

第三章:宋庆龄与樟树的故事3.1 教学目标:了解宋庆龄与樟树的故事和其背后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宋庆龄与樟树的故事,并分析其背后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宋庆龄对樟树的特殊情感和其对她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故事讲述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宋庆龄与樟树的故事。

通过阅读理解和思考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四章:樟树的观察与研究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樟树的观察和调查研究能力。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樟树的外貌、树叶和树干等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有关樟树的信息。

4.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樟树,并进行调查研究。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调查研究能力。

第五章:樟树的保护与利用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樟树的保护意识和利用价值。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樟树的保护方法和利用价值。

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保护樟树的计划和措施。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教案标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目标:1. 了解宋庆龄故居及其樟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樟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樟树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 宋庆龄故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樟树的形象,激发学生对樟树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们见过樟树吗?它有什么特点?”主体活动: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樟树的特点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4. 小组分享: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樟树特点,并讨论樟树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5. 探索宋庆龄故居:介绍宋庆龄故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樟树在这个地方具有重要意义。

6. 制作海报: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设计一张关于樟树和宋庆龄故居的海报,包括樟树的特点、象征意义以及宋庆龄故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7. 展示和评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海报,并进行互动讨论和评价。

总结活动:8. 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关于樟树和宋庆龄故居的知识,并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这样的文化遗产。

教学资源:1. 樟树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2. 关于宋庆龄故居和樟树的相关资料。

3. 小组海报制作所需的纸张、颜料、彩色笔等。

评估方式:1. 对学生小组分享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2. 对学生制作的海报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的准确性、创意性和美观度。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宋庆龄故居,亲身感受樟树和历史文化的魅力。

2. 鼓励学生在家或学校周围寻找樟树,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并与同学分享。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的安全,尽量选择适合参观和观察的樟树环境。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独特而有吸引力的海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使学生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感受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1.2 教学内容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

2. 欣赏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感受樟树的象征意义与宋庆龄的品质之间的联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2 教学手段1. PPT:展示课文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视频:播放有关宋庆龄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樟树。

4.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4.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4.4 分析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6 总结发言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五章: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课文,思考樟树的象征意义与宋庆龄的品质之间的联系。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樟树象征意义的感悟。

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发展。

4. 学生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6.2 评价方法1.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其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质教案(第一课时)教材简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第八册中的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

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颂扬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会用“不管……总是……”造句。

3、了解宋庆龄,激发学生对宋庆龄奶奶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4、明白得课文内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5、把握“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体会文章“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策略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本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

教学中重视有感情朗读训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莎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制造。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乐趣千差万别,他们对同一文本的反映也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我在课前就安排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生平资料,让课内课外知识交融,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更快更深入地明白得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爱哪一种树木呢?什么缘故喜爱它?2、揭题:(出示图片)明白这是什么树么?(樟树)今天我们要学习与樟树有关的一篇文章。

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龄”:左边是牙齿的的“齿”,从牙齿就能判定一个人的年龄,右边是“令”,表示那个字的读音。

“樟”:左边是“木”跟树木有关,右边是文章的“章”,表示那个字的读音。

)(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中年段的教学亦不能丢弃扎实的识字差不多功。

这一环节的设计无形间教给了学生识字方法与技巧,能够起到专门好地迁移学习的作用。

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教案: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在故居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特点。

(2)通过图片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故居樟树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宋庆龄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故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特点及其在故居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宋庆龄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在她心中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故居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图片、宋庆龄的生平照片等。

2. 实地考察:安排一次宋庆龄故居实地考察活动。

3. 资料查阅:让学生提前查阅有关宋庆龄故居的资料,了解樟树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宋庆龄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樟树特点(1)让学生分享查阅到的资料,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特点。

(2)讨论樟树在故居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

3. 感受宋庆龄对樟树的深情(1)展示宋庆龄关于樟树的言论,让学生体会她对樟树的深情。

(2)引导学生从樟树的角度,感受宋庆龄的高尚品质。

4. 实地考察(1)安排学生前往宋庆龄故居,实地了解樟树的生长状况。

(2)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樟树的特点,增强对故居樟树的认识。

5. 保护故居意识(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提出建议。

(2)培养学生的爱护文物、保护故居意识。

6.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特点及其重要性。

(2)鼓励学生继续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弘扬民族精神。

六、教学延伸1.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如何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保护措施应用到其他文物古迹的保护中。

《宋庆龄故居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樟树》教案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 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并了解樟树故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学习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提高编辑和排版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社会文化知识: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樟树故居的历史背景;2.技能培养:Markdown文本格式的使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樟树故居的历史背景;2.学习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

四、教学方法1.提问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樟树故居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讨论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搜集资料并共同撰写Markdown文本。

五、学习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与宋庆龄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来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15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组员负责介绍宋庆龄的生平事迹。

其他组员可以在网上找到更多信息,并整理成Markdown文本。

3. 了解樟树故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15分钟)通过讨论和小组分享的方式,了解樟树故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并使用Markdown文本记录和整理这些信息。

4. 学习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20分钟)教师介绍Markdown文本格式的基本用法,如标题、列表、图片、链接等。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编辑器或者自己搭建的Markdown编辑软件来练习使用。

5. 小组合作,撰写Markdown文本(30分钟)学生按照小组分工,共同撰写樟树故居的Markdown文本,包括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内容。

同时,要求学生使用Markdown的排版功能,使文本具有良好的可读性。

6. 展示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员可以提问和补充。

四年级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

四年级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

四年级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
教案标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来历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辨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宋庆龄故居樟树的来历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学生课本、文具、小黑板。

2.教师:教案、课件、图片、实物樟树叶。

教学过程:
一、导入(7分钟)
1.通过展示一幅插画引起学生的注意,询问学生对插图中樟树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樟树的兴趣。

2.解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二、呈现(15分钟)
1.使用课件展示宋庆龄故居樟树的照片和介绍,向学生介绍樟树的来
历和重要性。

2.让学生观察樟树的叶子、树干、枝干等特征,引导学生发现樟树的
独特之处。

三、探究(20分钟)
1.将实物樟树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触摸樟树叶的表面和观察樟树叶
的柔韧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樟树叶这么坚韧和耐用。

2.引导学生形成小组,观察周围的树木,比较不同树木的叶子、枝干
等特点,并思考这些特点与樟树的特点有何异同。

3.让学生讨论和推理为什么樟树可以在宋庆龄故居这个地方生长茁壮,引导学生思考樟树的生长条件和适应能力。

四、总结(10分钟)
1.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分享不同树木特点的发现。

2.教师总结并解答学生的问题,概括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五、拓展(8分钟)
1.让学生收集有关樟树的知识并制作海报或展板。

20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20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20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20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八册的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第二课时。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

__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表面看,__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

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第二课时,我确定了这几个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他们对同一文本的反映也是千差万别的。

莎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学生和作者常常不是处于同一时代、同一环境,知识基础、生活阅历、文化心理、世间观等等,不可能与作者完全相同,因此,我在课前就安排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故事,让他们对于那个时代的那个人物有整体的感知,让课内课外知识交融,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更快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四,说教学程序围绕上面所述的三个教学目标,并采用“课内课外知识交融,追求开放性;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

”的教学方法,我把整个教学环节分为四大块。

第一环:揭题导入,复习上课时内容。

第一课时,我跟同学们一起了解了课文大意,分享了关于宋庆龄的一些生平事迹,学生对宋庆龄这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二课时一开始就直接揭题提问,宋庆龄不肯搬家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马上可以回答,是因为她舍不得那两棵樟树。

这样,学生的目光就从宋庆龄身上转到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上,让学生明白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有着密切的联系,宋庆龄很喜欢这两棵樟树。

2023年《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2023年《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2023年《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2023年《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4.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樟树可贵之处和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课题)。

[已板书课题,点击幻灯⑴:课文封面图]2.从课题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生答,师在“樟树”一词下加▲▲)。

3.那樟树和故居的主人——宋庆龄(在人名下方加曲线)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到故居,走近樟树看一看吧。

二、重点学文第4—5自然段(探究樟树的外形、特点)1.[点击幻灯⑵:樟树图]你能用什么词来描述这棵樟树吗?(指名交流)2.作者是怎样具体写樟树的呢?(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3.读后交流:[点击幻灯⑶:第四段文字]⑴指名读。

⑵找一找哪个词最能表现樟树的特点?(生交流后点击“蓬蓬勃勃”)⑶指名读好这个词,说说体会到了什么?4.你从哪里感受到樟树是蓬蓬勃勃的呢?(生自读圈点,再抓关键字词说体会,相机指导朗读。

)5.一年四季,樟树要经历多少风风雨雨,经受自然界的多少磨难呀!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赞美一下樟树吗?仿造说句[点击幻灯⑷:无论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_,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6.多么顽强,充满生命力的樟树!想让樟树的形象永远记在脑海中吗?(指导背诵第四段)[点击幻灯⑸:填空式文字,指名学生试着口头填完整。

点击幻灯⑹:显示樟树图,要求学生看图背诵第四段,再指名配乐背诵。

] 7.过渡:樟树不仅蓬蓬勃勃,显示了它的外形美,课文还写了它具有——(学生接说,师板书:可贵之处)。

请同桌一起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写樟树可贵之处的语句,加上()。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来自乌当区实验小学的教师郑丽玲。

我说课的题目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香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

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合作学习与教育支持的实践研究”的理念,因此,利用三大块逐步走的教学环节来实施本节课的两个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着力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理解文本语言,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努力达到语言实践与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具体地说,采用多层次、多形式的“读”,以读代讲,引导学生体悟文章的“情”。

初读感知,精读体味,品读升华,层层落实;个人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形式多样;轻声读,默读,有感情朗读,背诵,步步深入。

这样,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品读玩味,使学生与文本相互碰撞、相互触发,让学生真正读懂文章借樟树来比喻宋庆龄女士这位伟大的女性的象征意义。

然而,预设不等于生成。

在教学中,虽然我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读”,
但学生似乎还是入不了“境”,没有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

现在细想,主要还是教师的朗读指导不够巧妙。

例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当学生朗读樟树的“蓬蓬勃勃”气势不够时,教师可进行范读,然后再让学生练读,相信效果会更好。

这样,才能读出书的韵味,还语文课堂本色。

谢谢!我的说课完毕。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两棵树。

出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

2、这是上海宋庆龄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当周恩来劝宋庆龄同志搬家时。

《宋庆龄故居樟树》教学设计8篇

《宋庆龄故居樟树》教学设计8篇

《宋庆龄故居樟树》教学设计《宋庆龄故居樟树》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宋庆龄故居樟树》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庆龄故居樟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要段落。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读三组词语:粗壮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养儿育女子子孙孙繁衍后代瞻仰祟敬纪念2.给每组词语归类,教给学生识记词语的办法。

第一组:描写樟树。

第二组:描写石榴。

第三组:人们对宋庆龄的感情。

3.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的方法。

二、设疑导读1.出示课文的第一至三段和最后一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两个部分分别在讲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2)感情朗读。

(3)质疑:为什么宋庆龄舍不得离开两棵樟树?为什么人们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看图:说说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2.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通过朗读,说说你感受到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呢?你是怎么感受到的?(相机理解词语。

)3.文中的哪一个词语能够把樟树的特点全部包括在内?4.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赞美这两棵樟树?5.试着背诵第三段。

(树干——树叶——无论——总是)(二)学习课文的第四段。

1.樟树的勃勃生机让宋庆龄舍不得,让宋庆龄更难舍的.是什么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划出描写樟树的句子。

3.交流。

(香气——永久保持)感受表达的层层递进。

4.感情朗读,感受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5.为了让樟树更可贵,作者还写了别的树容易招虫的缺点来衬托。

感情朗读。

(读出对别的树的不屑。

)四、引领提升1.说说为什么宋庆龄舍不得的这两棵樟树的原因。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说课稿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说课稿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说课稿(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说课稿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说课稿《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

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课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

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两颗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

我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

整个教学环节主要分为两步:一、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学会生字字音;二、抓住重点段落,直插重点,深入体会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

为下次课突破文章难点,即理解宋庆龄的高贵品质作好铺垫、埋下伏笔。

在教学的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我力求体现以下理念:一、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由课内引向课外当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全球化时,学校已经不再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的唯一渠道。

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读书,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而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课外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就是一条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

它既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增加阅读量,还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更能养成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良好习惯。

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文章的难点是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感悟樟树和宋庆龄的相似之处,体会宋庆龄的高贵人品。

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大量的关于宋庆龄的感性材料的补充是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的。

所以,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宋庆龄的相关资料,准备把它用于两个环节的教学。

其一,开课时简介宋庆龄,让学生对宋庆龄有大致的了解;而大量的材料却要用于第二课时突破难点时进行交流,只有学生充分了解了宋庆龄的生平事迹,才能体悟到樟树与宋庆龄的相似之处,体悟到宋庆龄的高贵人品。

在我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当我把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的可贵之处讲完后,让学生谈谈对樟树的印象时,一个学生说:“看见樟树,我仿佛看见了宋庆龄的高贵人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集体备课稿
徐寨镇中心小学王齐英一、解读教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设计:
我的设计思路:
1、结合课文语言,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课前搜集阅读有关宋庆龄的资料。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领悟文章的内容。

4、在教学时,让学生品读感悟文中的关键词句,使他们理解文本,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同时,学习本课抓住特征描写植物的方法进行仿写。

本课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设计朗读形式等方法,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的特点和“香气拒虫”的可贵之处。

3、通过体会宋庆龄对樟树的不舍之情和补充阅读宋庆龄的小故事,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感受宋庆龄的坚强不屈和一身正气。

本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意思,重点指导“龄”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第四自然段,认识樟树的外形特征,模仿描写植物外形特征的写法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植物。

教学重点:
本课: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本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本课: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本课时:抓住特点描写植物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人。

(课件出示宋庆龄图像)她就是宋庆龄(板书:宋庆龄)边板书边强调“龄”的写法及字理。

(龄字左边上下对正,下面的框不与中横相连,下面的框里面最容易写错了,请看清里面是个什么字(人),左边的齿表示从牙齿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年龄的大小,右边表示读音)。

2:通过预习,你们对宋庆龄有什么了解?学生汇报,出示课件简介。

3、(课件出示故居图)这是宋庆龄在上海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把一个人曾住过的地方叫——故居。

(板书:故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扫除障碍,课件出示词语。

( 自读、指名读、齐读)
3、重点理解蓬蓬勃勃、繁衍、瞻仰的意思。

在理解词意教学中,“蓬蓬勃勃”可以通过枝叶茂盛的图片加以理解,“繁衍”、“瞻仰”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从课文中找出含下面词语的句子,反复阅读,理解词意。

繁衍:繁殖,逐渐增多或增广。

瞻仰:恭敬的看。

本课指怀着崇敬、爱戴的心情参观宋庆龄故居。


4、描红。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交流:外形特点、生长特点、可贵之处。

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一(1—3)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二(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三(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四)、精读课文第四段,感受樟树的外形美。

1、学习第四小节。

2、学生自由读。

3、请你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

(板书:蓬蓬勃勃)
4、交流什么叫“蓬蓬勃勃”(生命力非常顽强、长得很繁荣、很旺盛的意思)
5、那么,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樟树的蓬蓬勃勃呢?(学生交流)
6、学生汇报。

A 从枝干去描写:(板书枝干)课件出示:“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师:樟树的枝干是怎样的?(板书:粗壮、)
师:它的枝干多吗?从哪个词看得出?(四面八方)
师小结:樟树的枝干粗壮,能任凭风吹雨打,它的枝干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些都显示出它的旺盛,生命力顽强。

师引读:你能用你的读读出它的旺盛与顽强吗?(指名读、
齐读)
过渡:这句是从枝干描写了樟树的蓬蓬勃勃,还从什么方面去描写呢?
B 从树叶去描写,(板书树叶)课件出示:“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师:樟树的树叶是怎样的?(板书:稠密)
师:稠密是什么意思?
师:你可以想象叶子多到什么程度?
师:树叶除了稠密还写到了什么?(绿得发亮)
师:从“绿得发亮”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引读:多美的树叶,它就像一把大绿伞,女生一起把它的这种美读出来。

过渡:多么顽强的樟树呀!它还会在怎样的环境与条件下显示它们的蓬蓬勃勃呢?
C课件出示句子:“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四季常青”是什么意思?
师:这句子中用了一个关联词是怎么说的?
师小结:是不是所有的树都能做到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的呢?那他们是经不起什么考验?(不是,有的树遇到狂风、暴雨、严寒、酷暑、干旱、洪灾就会很快地枯死)
师:樟树却什么也不怕,我们来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赞美这样顽强的樟树。

课件出示句式:“无论,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学生练说。

师引读:是呀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是狂风还是暴雨,樟树总是那么生齐读板书(蓬蓬勃勃)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顽强的樟树吧!让我们以我们的读读出它的蓬蓬勃勃的语气。

(课件出示第4小节生齐读)
7、小结:这段抓住枝干和树叶的特点,写出了樟树的蓬蓬
勃勃,生动优美。

过渡: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种树,有的美丽动人,有的顽强旺盛。

在你的心目中一定有你喜欢的一种树。

五、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词。

2、描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可抓住植物的形状(外形)特征;颜色等进行描写。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外形特征: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生长特点:蓬蓬勃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