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重难点突破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精品教案(含反思共8课)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民间流行的俗话则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为什么两宋时期重文轻武的风气如此突出呢?我们首先来了解北宋的建立概况。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目,了解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2.结合《北宋形势图》,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3.表演历史故事——杯酒释兵权。
说说宋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
(备课素材附历史剧本——杯酒释兵权)提示: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所以他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4.史料解读材料一:军权的集中。
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二:行政权的集中。
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三: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
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5.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概括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南宋与
(2)建立政权: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
女真族
金对峙
金,他就是金太祖
的崛起
局面
(3)发展措施: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知识清单
考点2:民族政权并立
(1)金灭辽:1125年,辽(契丹)被金灭亡
金灭 (2)北宋灭亡: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虏宋徽宗、宋钦宗
知识清单
考点3.1:宋代经济的发展
商 代表:开封、杭州
业 突破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
名额也成倍增长……宋太祖为了选 设置殿试。
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
宋代科举考试图
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
宋朝《神童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 品,唯有读书高。”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重文轻武政策
评价反馈
1.“铁打的兵权,流水的皇帝。及至赵匡胤陈桥兵变而建立宋, 这种局面
图示反映这一时期政权特点是什么?根据材料说说这一时期民族交往的方式有 哪些?民族关系有何特点?并谈谈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关系。 政权并立; 战争、签订盟约、贸易往来;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友好往来、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交往、交流促进了中国 古代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等。
评价反馈
1.大宋通过“澶渊之盟”向大辽购买了和平,相当于帝国对外以财政手段解决军事问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 府收入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 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 税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新⼈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单元辽宋夏⾦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新⼈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单元辽宋夏⾦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框架】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轻武的政策【重点梳理】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建⽴和统⼀(1)建⽴:960年,后周⼤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他当皇帝。
他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2)统⼀: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针,陆续消灭了南⽅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的分裂割据局⾯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发兵之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兵和地⽅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②政治: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派⽂⾂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
③财政: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除各州留⼀部分⽤作地⽅的必要⽀出外,其余⼀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在地⽅设置转运使,把地⽅财赋收归中央(2)作⽤: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加强2.重⽂轻武的政策响变政移的情况发⽣,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知识延伸】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利与弊。
(1)利: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维护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民的愿望。
(2)弊:守内虚外,边防⼒量削弱,军队⼈数增加,军队开⽀⽇益膨胀。
官僚机构臃肿庞⼤,⼈浮于事,效率低下。
地⽅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积极性。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知识框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重点梳理】1.契丹族与党项族契丹族10世纪初,契丹族⾸领耶律阿保机统⼀契丹各部,建⽴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9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6—9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期。
本单元包括6-9课,主要讲述了辽、宋、夏、金、元五个朝代的历史。
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复杂,政权分立,社会矛盾交织。
教材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可能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政权更迭感到困惑。
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理解各个政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时,学生需要对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民族团结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团结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线索,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2.难点:民族关系的变化,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事件和人物。
2.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相关内容。
2.资料: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
3.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示相关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重点:知道辽、西夏、北宋是并立的政权;澶渊之盟的签订。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问大家有看过《杨家将》《杨门虎将》《杨门女将》等电视剧吗?有看过的同学知道这些电视剧的背景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王朝吗?北宋时期,杨家七郎“七子去一子回”的悲剧发生在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交战的过程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二、探究新知(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展示诗歌:“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苏颂《契丹帐》教师提问:请问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个民族怎样的生活情景?提示:诗歌描写了契丹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找出契丹族兴起的原因。
提示:①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②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归纳西夏民族的概况。
提示: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
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4.展示图片: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教师提问: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列表归纳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
提示:5.教师提问:建立政权后,辽和西夏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学生回答:①辽: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②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辽与北宋的和战”的相关内容,概括辽宋关系的变化。
提示:战→和→战→和。
2.展示材料: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重要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北宋、南宋、西夏、金和元朝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
教材通过介绍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我国都市和文化的繁荣景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概念和事件容易混淆,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区分。
此外,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可能局限于文字和艺术方面,对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认识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都市繁荣背后的原因,以及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宋元时期都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都市的繁荣景象。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都市繁荣背后的原因,探讨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4.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加深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的理解。
5.知识拓展:介绍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如书法、绘画、戏曲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时间轴+知识点汇集+重点图片解读+好题汇集】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唐末汉人纷纷避难,北出长城,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 世纪后,契丹族有了自己的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造 房屋和城邑。
政权建立:10世纪,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在临潢建 立政权,史称“辽”。
1.重文轻武目的: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武将 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用抑制武将、提升文臣的地位使文臣统兵格 局形成。
● 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 ●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统军的指挥权。 ● 重视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 武将专横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 才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 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 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的爪牙。 ● 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 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 ● 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的财赋收归中央。
宋金对峙形成: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和 大散关一线为界,宋金对峙形成。 金迁都:金迁都燕京(今北京),改名中都。
南宋偏安: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1.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口 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农业生产发展加快,逐渐超越北方 。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了东南地区。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 语。 ●宋代经济作物,南方普遍种植茶树。 ●植棉地区,由北宋至南宋初期的广东福建发展到南宋后期的江淮和川蜀 一带。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分析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教学内容及结构分析本单元涉及的时段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它起于960年,止于1368年。
这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利弊兼得。
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占据江南的南宋和金朝形成南北对峙。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和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四大发明技术的成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据的局面,重新建立了大一统国家,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版图超出汉、唐,并为东西方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本单元内容的关键词是“民族关系发展”“社会变化”,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民族交融,民族交融发展的结果是多个民族并存和共同发展,在直接统治区域出现了汉蒙回藏等多个民族。
第6课“北宋的政治”,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两个子目,教学重点是“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有“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契丹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有“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有“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蒙古族的兴起以及元朝的建立”。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有“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初一中国历史第七册(下)第二单元复习课。
作为复习课,主要运用学习即温故知新、找联系、逐步建构意义、在互动中生成新知识等教学理论,引导初中学生再现再认历史知识,寻找事实依据说明基本观点,建构知识,学会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为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在个人对知识理解基础上,开展系列活动,通过互动反馈,促进历史思维进一步发展。
教学目的通过设计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在学生初步了解单元基础知识前提下,通过引导学生模拟导游身份设计该段历史的旅游行程,介绍隋唐社会风貌,培养想象再现再认历史知识能力;通过概括隋唐时代特点,培养寻找事实依据说明观点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示意图”方式,梳理单元重点知识,学习发掘知识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的能力;通过生生、师生评议与问题讨论等互动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获取经验和启示。
重点难点重点:(知识)宋元时期,南方经济超越北方的原因和表现;北方民族关系新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能力)通过想象再现历史事实;概括辽宋夏金元时代特点,寻找事实依据说明特点;运用图示法概括历史知识难点:(知识)两宋时期与北方少数民族战争“并存”和“民族关系发展”、但最后都亡于异族政权的原因,运用图示法投影讲解突破。
教学过程:第6课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朝的建立和统一】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按先南后北的顺序,陆续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中央:(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控制军队;(2)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地方:(1)派文官任知州,三年一换,设置通判监督知州;(2)取消节度使收税权,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重文轻武的政策【措施】(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格局逐步形成。
(弊端:武将地位、待遇不高,受多方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3.正确看待宋初巩固统治的措施: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集权也带来严重恶果:政府机构重叠导致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这些都留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7、反馈矫正当堂达标
附分层达标练习题问题主干:
8、课堂总结
(略)
9、布置作业明确任务
完善课堂笔记,明确下一节课的任务作相应准备。
修改完善
【板书设计】
修改完善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教师:兼职教研员签字:教导处(章):
学生:依据学习资料(教材、综训等)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内交流找出每一部分的知识要点,准备随后在全班的展示,鼓励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示知识要点;
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学情,鼓励学生之间讨论问题及向老师询问问题。
复习要点透视:
(略)
5、展示交流资源共享
学生:在组内展示交流后再在班内展示交流,质疑问难,合作共享;
12.正确理解唐朝和元朝时期与西藏的关系:
(1)唐朝时期,吐蕃并没有归顺唐朝,唐朝也没有在西藏设置管辖机构。
(2)元朝时期,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机构,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13.宋词、元曲繁荣的原因
(1)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8.宋朝城市商业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题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重点解析)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聆听琵琶弹奏的情形。
请问这是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现象?(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两宋时期2.宋代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兴盛,在广州、杭州、泉州等地都设有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海外贸易。
这里的“专门机构”是指( )A.中书省B.门下省C.蕃坊D.市舶司3.为便于南粮北运,元世祖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车轨,设置市舶司B.疏通大运河,缩短航线C.设置驿站,改修粮站D.修整黄河,开辟海运航线4. 1004年,辽国承天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米真宗赵恒也在寇准的软硬兼施之下御驾亲征。
但是,这场灭国级大战中,双方都觉得自己要满盘皆输了。
材料所述史实为A.巨鹿之战B.牧野之战C.郾城大捷D.澶州之战5.《宋史》卷368《杨再兴传》记载:“飞败金人于郾城,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兵逼之。
飞遣子云当敌,鏖战数十合,敌不支。
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
”历史上称这次大战为A宋金大战 B.郾城大捷 C.宋西夏之战 D.宋辽之战6.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
为此宋代实行文治。
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②增加科举名额③让文官担任要职④设立进士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根据下列消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四川地区交子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交子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
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统治阶级的需要C.印刷术的改进D.商品经济的发展8.“他用武力和意志扫平了东亚。
专题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文字材料类】-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教材重要史料解读与研析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教材史料
1.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 谷、户口、赋 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 行”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通判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 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可见,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 的权力并对其实行监督。
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驿站的普遍设置,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促 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教材史料
13.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
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象。“几时休”三个字责 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何时才能着手? “暖风”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末句“直把杭州 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竟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整 首诗描写了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过着苟且偷安、粉饰太平的日子。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
军为荣?
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 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连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 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发出这样的感叹。社会上,人们看到 武将不仅地位降低,而且打仗也是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考点清单08——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都市 生活
大都市
娱乐 场所
北宋是 开封,南宋的 临安、元朝的 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在北 宋的 开封,最为繁荣的是 大相国寺 )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 子,叫做 勾栏 。
戏剧 主要形式是杂剧,杂剧形成于宋代,兴盛于元代。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意义: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考点清单05——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
农业作物
①引入越南的 占城稻 。②宋朝时, 水稻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③长江下游和 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业 经济作物
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纺织业
7.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文 表现 1.采取抑制 武将 、提升 文官 的地位
轻
2.注重发展 文教事业 ,改革和发展 科举制
武
的 政 策
影响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 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 的安定。
考点清单03——辽、宋、西夏的并立
辽
Hale Waihona Puke 建立 10世纪初(916年),契丹族 措施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5.在中国古代,宋朝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时期。下列各项能体现宋朝“发展创新和文
化繁盛”的是
A.出现中国最早的纸
B.形成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局面
C.发明了火药
D.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6.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交往频繁。下列有关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外交通发达的前提是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发展 B.中国的创造发明对亚非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等也传到 中国 C.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 D.可通往日本、高丽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