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送神请神的习俗
春节的迎神和送神仪式

春节的迎神和送神仪式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年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人们举家团聚,共度欢乐时光,而在这个节日中,最具有神秘色彩的莫过于迎神和送神的仪式。
迎神仪式通常是在除夕夜举行,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准备好祭祀用品,如水果、糖果、鲜花等,然后点燃香烛,跪拜神灵,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幸福美满。
在祭祀过程中,人们还会燃放鞭炮,以驱赶一切不祥之气,迎接神灵的到来。
这一仪式象征着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祈求神灵庇佑全家平安幸福。
送神仪式则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热闹的元宵节庆祝活动,同时也会进行送神的仪式。
在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点燃彩灯,挂起灯笼,燃放烟花,以示送神。
人们在送神的仪式上祈求神灵平安返家,同时也祈求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睦、事业有成。
送神仪式是一个传统的习俗,也是对神灵的一种感恩之情。
迎神和送神仪式是春节习俗中的重要环节,它们承载着对神灵的敬仰和祈求,也象征着对新一年的期盼和祝福。
这一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仍然保留着,并且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传承。
每逢春节,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会认真地准备迎神和送神的仪式,以此来祈求平安和幸福。
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迎神和送神的仪式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无论是在家庭中举行还是在社区里集体举行,这些仪式都让人们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和祥和。
通过迎神和送神的仪式,人们不仅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恩,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这一习俗得以延续下去。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一些传统的习俗和仪式,然而正是这些习俗和仪式,承载着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连接着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
迎神和送神的仪式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信仰和文化的传承,它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也让人们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团聚的幸福。
正是这种传统的习俗和仪式,让春节成为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庄重氛围的节日,也让人们在迎接新的一年时充满信心和期待。
请神和送神

请神和送神
春节,在当地众多习俗中,我觉得最传统、最庄重的要数请神和送神。
年三十傍晚,同一家族的男子携了纸钱、炮竹和点燃的香烛,聚在一起,一同去往村东的坟地。
先在空旷地上竞相燃放烟花炮竹。
然后,来到已故先辈坟前,跪倒烧纸钱,口中念叨: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去了,磕上三个头,自地上扫起一小撮浮土,把燃烧着的香烛分出一半,插在小土堆上,另一半带回家去。
请了神灵原路返回。
到家里时,正屋已经摆好了供桌,上面摆放鱼、馒头、肉等供品。
如果家里有正在上学的孩子,还要把孩子的学习用书挑出两本摆在供桌两侧,求神保佑来年孩子成绩优异。
供桌后面挂起朱子。
请神回来的男子们,跪倒在供桌前,把带回的一半香烛插在盛满谷子的香碗里,跪下磕头、烧纸,并念叨: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
然后,再去村西请一次年代更久远的神。
回来后,在大门口和正屋门口放上拦门棍,就是一根棍子中间卷了一条烧纸,可能是不让请来的神出去的缘故吧!
神请到家后,一家人吃饭前,要先盛了饺子,放在供桌上,跪拜一次,烧了纸,才能吃饭。
吃饭时,要有人在供桌旁陪神吃饭,这也是表示对神的敬重吧!此后,直至送神,吃饭前都要跪拜、烧纸。
正月初二一大早,吃过饭,开始送神,男子们在供桌前跪拜烧了纸,念叨:爷爷奶奶回去了。
然后提了纸宝、炮竹,拿开拦门棍,送神回家。
到了请神地点,照例还要燃放炮竹,再跪倒烧纸包。
而后就回家了。
这么多年来,我对这种习俗一直非常敬仰和虔诚,每一个细节,都恭恭敬敬、一丝不苟的去做,从不认为这是迷信。
冥冥之中,感觉得到先祖神灵的真实与存在。
喜欢
所属专题:2012春节诗歌散文。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迷信拜神与驱邪的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迷信拜神与驱邪的习俗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扎根生长,并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间传统习俗,其中包括拜神与驱邪的迷信习俗。
这些习俗充满了神秘与民间传说,代表着中国人深厚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承。
一、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最重视的时刻之一。
在传统民俗中,春节有着丰富的迷信习俗。
人们相信,春节时拜神可以祈求来年的平安与好运。
家族内会准备祭坛,供奉神祗,常见的神包括门神、财神、祖先等。
人们会点燃香烛,烧纸钱,向神明祈愿并表达敬意。
此外,还有贴春联、挂福字、放鞭炮等迷信习俗,都是为了招财、驱邪、祈福。
二、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人民热爱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迷信习俗,最著名的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
人们相信划龙舟可以驱逐邪恶。
传说屈原投江后,百鬼夜行,于是人们就采用划龙舟和敲鼓声来驱邪避凶。
此外,人们还会佩戴艾草、挂菖蒲和雄黄酒来驱邪,据信这些都能保护人们的健康与平安。
三、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
在中秋节这天,人们往往会在院子里或者露天空地上设立一个供桌,供奉着月亮仙女嫦娥。
人们会向嫦娥祈求健康、幸福和好运。
此外,还有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等迷信习俗。
人们相信瞻仰月亮可以让自己更年轻、更美丽,同时也能保佑家人平安与团圆。
四、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农历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在元宵节这天,人们也会设立供桌来祭拜月亮仙女嫦娥,祈求家人平安和大家的美好未来。
此外,还有猜灯谜、舞龙灯、吃汤圆等迷信习俗。
人们相信猜对灯谜可以带来好运和智慧,同时还可以消除疾病与厄运。
五、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人们会回到祖先的坟墓前祭拜、扫墓,并向祖先表达敬意和怀念之情。
在这一天,人们会烧纸钱、烧香、献鲜花等,以示对逝去的先人的尊敬。
此外,还有预防瘟疫的迷信习俗,如踏青、野餐、放风筝等,人们相信这样可以保佑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平安。
春节的迎神和送神的仪式

春节的迎神和送神的仪式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不仅仅是一个假期,更是一个举国欢庆的盛大时刻。
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仪式来迎接神明,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平安。
同时,春节也是送神的时刻,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来送走神明,以示尊重和感谢。
迎神仪式通常在除夕当晚举行,人们会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并摆放好年菜、水果和糖果等。
在桌前,摆放一张红桌布,上面摆放着神明所喜欢的物品,如鲜花、烛台和香炉等。
家人们会一起围坐在桌前,开始迎神仪式。
仪式的主持人会依次点燃烛台上的蜡烛,并点燃香炉中的香。
燃香的同时,主持人会诵读祈愿文,向神明祈求来年的平安和顺利。
全家人跪拜神明,向神明行礼,并开始享用年夜饭。
在吃年夜饭的同时,人们会不断地向神明敬酒,以示对神明的敬意。
除夕夜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就是守岁。
人们会在家中点亮灯笼和蜡烛,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孩子们会穿上新衣服,戴上新帽子,和家人一起守岁,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
此时,人们会放鞭炮庆祝,以驱走邪灵,迎接吉祥的新年。
送神仪式通常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进行,人们会准备一桌素斋,并放置神明所喜欢的食物,如糖果、水果和米饭等。
同时,在家门口点燃烛火,以示送神的意思。
家人们围坐在桌前,开始送神仪式。
仪式的主持人会诵读祷告文,向神明道别,并祈求神明保佑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全家人一起瞻仰神明,行礼致谢,然后开始享用素斋。
在吃素斋的同时,家人们会轮流向神明敬茶,并表达对神明的感恩之情。
送神仪式之后,人们会放飞孔明灯或放烟花,以示送走神明,让神明回到天上。
此时,天空中烟花绽放,照亮了整个夜空,人们欢呼雀跃,迎接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总的来说,春节的迎神和送神仪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仪式,人们向神明祈求着来年的好运和平安,同时也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这些仪式不仅加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让人们更好地对待自然和社会,守望相助,共创美好的未来。
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幸福安康。
家里请神位注意事项

家里请神位注意事项宗教信仰在中国历史悠久,许多人信仰神灵,将神灵请到家中或庙宇中供奉。
请神位是一种家庭宗教仪式,是人们表达敬意和寻求神灵庇佑的方式。
请神位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循,以确保仪式的顺利进行和家庭的平安。
以下是一些请神位的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
请神位通常放置在家中的最高位置,这个位置被认为是神聚集的地方。
通常选择前厅、客厅或起居室等地方。
请神位应放在一个干净整洁的地方,并且要避免放置在厨房、卫生间或其他不洁净的地方。
其次,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人选择农历的特定日子来请神位,如农历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日子,如家和顺、婚嫁、出生等。
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请神,被认为能够获得更多的神灵庇佑。
当然,如果有特殊的祈愿或需求,人们也可以选择其他时间来请神位。
第三,选好的神像。
请神位上一般放置有神像,供奉的神灵可以是家庭祖先、佛教护法、道教神仙等。
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传统,选择一个合适的神像放在神位上。
在选购神像时,要选择质地坚固、做工精细的,以确保其长久耐用。
第四,准备好供品。
请神位上通常供奉一些食物和饮品,以及一些祭品。
供品可以是水果、点心、米饭、糕点等。
在选择供品时,要考虑神灵的喜好和习俗。
供品通常要摆放整齐,展现出一种尊重和敬意。
第五,燃香点烛。
请神位上通常会燃香和点烛,燃香被认为是使神灵的灵魂重归神像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能清香四溢。
点烛则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在燃香点烛时,要注意火源安全,防止火灾发生。
燃香和点烛后要及时熄灭,以确保家庭的安全。
第六,虔诚祷告。
在请神位时,要虔诚地祷告,表达自己的心意和祝福。
可以祈祷家庭的安康、生活的顺利、事业的成功等。
祷告的方式可以是默念、诵经或自由祈祷。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发自内心地诚信祷告,才能得到神灵的保佑。
最后,定期维护和照顾。
请神位并不是一次性的仪式,而是需要定期维护和照顾的。
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供品,清理神位上的灰尘和杂物,保持神位的整洁和神灵的清净。
如何正确送神,迎神

如何正确送神,迎神【送神(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
▲灶神粥以做纪念。
过了腊八也开始做年终大扫除的工作。
腊月十六是尾牙,这天要拜土地公,商家在当天宴请员工,过去如果老板要解雇员工,只要把白斩鸡的鸡头对准那位员工,就心照不宣了。
这天应节食物是「刈包」。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传说灶神是天上派来住在每户人家的,年底会返天报告该家一年善恶,由天帝分别给予吉凶,人们为了让灶神说好话,就用丰盛的祭品贿赂他,黏住他的嘴,不让他打小报告。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远游在外的、分家出去的全回老家过团圆夜,围炉吃年夜饭,年夜饭里最不可少的是一条大鱼,但不可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
年夜饭吃完,家中最大的长辈坐在正厅,小辈依次拜年,拜年时发给压岁钱,通常发完压岁钱,一般人家就准许开场赌小钱了,不管赌不赌钱,一般都要守岁,守到夜里十二点,鞭炮一放,新的一年正式开始。
还要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庙宇祭拜准备「抢头香」。
■初一根据干支来定开正时刻,一到时刻就鸣放爆竹,在神前供上甜料—红枣、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并烧金纸一同祭拜,天亮时,把春联贴在门上,点蜡烛和烧香,以清茶、甜茶、花生糖、蜜。
▲祭祖柑、饭、发粿、甜粿、鸡鸭鱼肉为供品,祭拜神佛祖先牌位,放鞭炮后,全家一同礼拜,此即开正或称开春。
又初一除祭拜家中神佛以外,还可到所信仰的寺庙上供祭拜。
另外,初一乃一年之始,为了能有个好彩头,一家人不能讲不吉利的话、斥责、宣哗、殴打等,也不能使用刀叉,更不准破坏东西,全家男女老幼均着新衣,或去给亲友拜年,或到郊外踏青,或参加各种游戏与赌博。
□初一禁食菜汤和甜粿初一早上要吃素菜,及不吃荤也不煮,把前天的饭菜蒸来吃,不喝菜汤,只能饮冰砂糖茶,台湾人认为如果喝菜汤,出外旅行会遇大雨,有的人初一到初三都过这样的生活。
元旦也不吃甜粿,初二才能吃,油稞要在锅中煎,台湾有句俗谚云:「煎赤赤赤」,赤有贫的意思。
请仙典仪描述

请仙典仪描述摘要:一、请仙典仪的概述二、请仙典仪的准备工作三、请仙典仪的实施步骤四、请仙典仪的注意事项五、请仙典仪的意义与影响正文: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请仙典仪是一种十分神秘且富有内涵的仪式。
它通常被认为是人与神灵沟通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向神灵请教问题,寻求神灵的庇佑与指引。
本文将对请仙典仪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概述、准备工作、实施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意义与影响。
一、请仙典仪的概述请仙典仪,又称请神仪式,是一种在我国流传已久的神秘文化仪式。
该仪式旨在通过特定的方式,将神灵请到人间,以便人与神进行交流。
请仙典仪既可以在宗教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在民间信仰中出现。
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在道教和民间信仰盛行的地区,请仙典仪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请仙典仪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请仙典仪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以确保仪式的顺利进行。
其次,要准备好祭品,如香、花、灯、茶、酒等,以供奉神灵。
此外,还要布置仪式现场,如设置神坛、悬挂神像、摆放法器等。
最后,参与者要身着整洁的衣物,保持内心的虔诚与敬畏。
三、请仙典仪的实施步骤请仙典仪的实施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祭拜:在神坛前摆放好祭品,参与者面向神像行三拜九叩之礼,表示对神灵的尊敬。
2.请神:主持人手持香火,念诵请神咒语,引导神灵降临人间。
3.问事:参与者可以向神灵请教问题,寻求神灵的指引。
在此过程中,主持人可代为提问和解答。
4.送神:在请教完毕后,主持人念诵送神咒语,感谢神灵降临,并祈求神灵继续庇佑。
5.谢神:参与者再次向神灵行礼,表示感谢。
四、请仙典仪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请仙典仪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仪式现场要保持肃静,参与者要虔诚敬畏,不得喧哗嬉闹。
2.祭品要新鲜、洁净,不得使用过期、污秽之物。
3.请神和送神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咒语进行,以确保神灵能够降临和离去。
4.请教问题时,要简要明了,不宜过于琐碎。
五、请仙典仪的意义与影响请仙典仪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民间传统请神与送神礼仪介绍

民间传统请神与送神礼仪介绍传统民间请神与退神▼标签:神仙通天达地==之礼▼【迎圣请神】:至心皈命礼,信香一念周沙界,奉请炉中香火起纷纷、香烟渺渺奏天门、请何神会何兵!奉请香烟遍十方,请得天兵从天降,请得地兵从地临。
二十八宿分左右,三十六师护坛门,六丁六甲护吾身,八大金刚降来临,我今焚香申召请,愿降香坛作证明。
恭焚真香一心奉请,天地水府,三府万灵,满天星斗,河汉群真,二十八宿,十二宫神,风伯雨师,四部正神,雷公闪电,霹雳降临,日月二宫,驾雾腾云,飞沙走石,凑法真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千里眼,顺风耳,诸天之上,三十三天,天兵天将,六丁六甲,四部天神,虚空过往,监察善神,我今焚香申礼请,愿降香坛作证明。
再焚真香,二申奉请,三清大道,云府十极高真,混元启教,八大老君,八大神仙,上洞神仙,中洞神仙,下洞神仙,混元老祖,通天达地,济人济物,治天治地,察善察恶,治水治火,治人治民,受炼传法,金木水火土,五行通天达地,遁金木、遁山石、遁水火,遁土神仙,我今焚香申礼请,愿降香坛作证明。
三焚真香,三申奉请,西天东土,江西福地,龙虎山前,大法天师,张李二大天师,张良、王裨、孔明、徐勋、演法、邪法,八道九宫、铁九牛,八卦授法,书符隐身、藏身、变身、躲身,剪刀千斤。
腾身、驾身、飞身、隐身,天师、地师、阴阳二师,云雾山前,诸位仙师,我今焚香申礼请,愿降香坛作证明。
▼【收亲作煞词】伏以天地开张、日吉時良、年通日利、大吉大昌、天皇皇地皇、某氏門中取媳到廳堂、伏維吾奉天上遙元九龍仙師帶雄兵萬萬千千到此廳堂來出殺!兇神惡煞聽我言:此雞不是非凡雞!乃是王母娘娘助我斬煞雞!此刀不是非凡刀、乃是玉皇大帝助我斬煞刀!天煞打從天上去!地煞打落地中藏!年煞歸年位、月煞歸月方、日煞、時煞兇神惡煞凡有不利都由雄雞來抵擋!一點落地惡煞出去、二點落地、大吉大地!三點落地總無禁忌!王母收邪亂紛紛身騎白鶴出天門、收盡豐都六洞鬼、七十二宮隨后行!馬上拋刀并兩劍、鬼頭落地亂紛紛、一身美貌白如雪、北斗七星似陽光!我身便杲楊泗郎、少年會替地翻兵、后來老君招集我;白馬背上斬邪精!護法弟子虔誠靖慈悲勅赦降來臨!仰告天師為上將!因此殺鬼大將軍!十世修行為太子!一聲號令陳自金!天星耀耀陣陣光、土皇神煞復歸位。
春节风俗迎神送神

春节风俗迎神送神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年最具规模和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仅积极欢庆,还传承并表达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
其中,迎神、送神的传统风俗更是春节庆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迎神在中国传统信仰中,人们相信在春节期间,各种神灵和祖先的灵魂会回到人间,给人们带来福祉和保佑。
为了迎接这些神灵的到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迎神仪式。
首先,家家户户会在大门口贴上春联,门上挂上祝福的倒福(福倒了就是“福到了”的意思)字牌,以示迎候新年的神灵。
其次,人们会将神像或神符摆放在正厅的神龛或供桌上,供奉神灵并点燃香火,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安和幸福。
此外,人们还会摆放各种鲜花、水果和美食,以示诚意。
与此同时,迎神活动还包括庙会和花车游行等形式。
庙会是指在城市或乡村中举行的一种集市活动,人们可以在庙会上欣赏到各种戏曲表演、杂耍技艺和传统手工艺品。
而花车游行则是一种盛大而热闹的活动,通常由装饰华丽的花车和各种表演队伍组成,通过游行的形式,欢迎神灵的到来。
二、送神春节期间,中国人民不仅热情迎接神灵的到来,也会在节日结束时举行送神仪式,以表示神灵的离开和祝福的归去。
送神活动通常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进行。
在送神仪式中,人们将神像或神符从供桌上取下来,用祭品和礼品包裹好,然后进行简短而庄重的祭拜仪式。
人们会向神灵表达感谢之情,并祈求他们离开时带走晦气和厄运,同时带回幸福和吉祥。
送神活动还包括烟花爆竹和灯笼的使用。
在送神仪式中,人们会放烟花和爆竹,以驱散瘟疫和邪灵,并象征性地向神灵发出音乐和欢声笑语,以示送行的喜悦。
同时,人们还会点亮各种彩灯和灯笼,把家门口和街道装饰得灯火通明,以示送神的热情和欢乐。
总之,春节风俗迎神送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迎神,人们表达对神灵的尊崇与敬意;通过送神,人们传递出对神灵的感激与祝福。
这一系列的仪式和习俗不仅串联起了人与神的关系,也激发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和祈愿。
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典故

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典故请神容易,送神难,这是一句古话,来源于我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和神话传说中。
它的意思是说,人们在正事之前求神容易,但如果想把功夫做到底,就必须努力送神。
这个典故不仅在民间流传,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这篇文章将介绍这个典故的来历,重点介绍送神不易的含义,以及教人们如何学习人生的处世之道。
这个典故的故事发生在我国秦汉时期。
传说一个人名叫李秀,一天在去山上砍柴的路上,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庙宇。
他进去参拜后,神秘地出现一个神像,与他进行了交流,说出了一句“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名言。
这个典故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了人们研究生命真谛和人生哲学的一种重要参考。
他们认识到,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必须在努力的基础上,以诚心敬意来供奉神灵。
这也就是所谓的“送神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典故的含义也越来越深刻。
它不仅代表着人们在向神灵祈求之前必须要美化自己的心灵,而且还代表了纯粹、踏实和真诚的愿望。
人们很容易许诺神灵自己的愿望,但是要实现自己的心愿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也许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求神容易,但当目标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时候,让人望而却步。
这时正是需要我们深刻领悟“送神难”的深刻含义的时候了。
对于凡人来说,这个典故也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学习人生的处世之道。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目标或愿望,并且设计好实现它所需的步骤。
其次,我们应该为实现此目标做好准备,包括增加知识储备、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找到资金支持等方面。
最后,我们应当持之以恒,坚持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和步骤。
总体上说,这个典故总结出了一个人生哲学的精髓:“孔子之道不虚行。
” 人们需要如孔子一样选择正确的道路,以走上成功的道路。
即便是目标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甚至牺牲,也不能放弃, 必须持之以恒直到成功到来。
在这样一个尊重神明并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代表自己和家庭赢得神明的保佑和许可,也能使人们在人际融合和合作方面建立成功而可靠的关系。
春节祈福拜神求福的习俗与意义

春节祈福拜神求福的习俗与意义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球华人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祈福活动,拜神、求福、祈愿等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春节祈福拜神求福的习俗与意义。
一、年初的祈福习俗春节是农历年的开始,许多人会在年初的时候前往寺庙、祠堂或家中的神龛,进行祈福活动。
一般来说,人们会提前准备一些供品,如水果、鲜花、糕点等,用来供奉神灵。
在拜神之前,人们会先点起香烛,表达对神灵的尊敬和崇拜。
然后,他们会合十作揖,表示虔诚地向神祈求健康、平安、幸福等。
二、各地的拜神方式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拜神的方式存在一些差异。
比如,在北方地区,人们会以磕头的形式来表达对神灵的虔诚。
而在南方地区,一些人则会选择叩拜的方式,即双膝跪地,头触地三次,然后再起身。
除了这些基本的拜神方式外,有些地方还有烧香、点蜡烛等特殊的仪式。
不同的拜神方式体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三、祈福与祈愿的意义春节祈福拜神求福的习俗,背后蕴藏着深深的意义。
首先,人们通过祈福活动,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和信仰。
他们相信神灵能够保佑自己和家人,赐予健康、财富、平安等。
其次,祈福也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与期盼。
在新的一年里,人们希望能有一个好的开端,并期待一年的顺利与幸福。
最后,祈愿也是一种自我反思与净化。
在拜神的过程中,人们会认真思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并借此机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变得更好。
四、重要的民俗活动除了拜神之外,春节还有一些重要的民俗活动与祈福和祈愿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
人们相信,舞龙舞狮能够驱除邪气,带来好运。
此外,放烟花爆竹、贴对联、给小孩压岁钱等活动都被视为祈福的方式,人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来招财进宝,驱走霉运,迎来新的一年的好运。
五、祈福习俗的代代传承祈福习俗是中国数千年来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
祖祖辈辈,人们都会秉承着这些习俗,将其代代传承下去。
这种传统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除夕祈福拜神祈愿的传统仪式

除夕祈福拜神祈愿的传统仪式除夕是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人们欢庆新年、祈求祝福的重要时刻。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举行祈福拜神祈愿的传统仪式,以期迎接新的一年,祈求平安、幸福和好运降临。
一、祈福之理念中国历史悠久,深受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影响,而祈福则是其中一项重要传统。
在传统观念中,祈福是对神灵或祖先的敬意和信仰,相信通过祈福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与庇护。
祈福旨在超自然的层面上寻求帮助与庇佑,表达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二、拜神仪式祈福拜神的仪式既庄重又庄重。
首先,家人们会整齐地站在一个指定的位置。
接着,由家中的长者或男主人担任领祭人,手持香烛,并呼号神明的名字。
然后,家人们会一同拜倒在地,跪拜神像或祭坛。
在跪拜的过程中,每个家庭成员都会以虔诚之心祈求神明的保佑和守护。
三、祈愿内容在祈福拜神仪式中,祈愿的内容多种多样,具体因地区和习俗而异。
然而,大部分祈愿内容都与平安幸福、健康长寿以及事业财运相关。
家庭成员可表达自己的内心愿望和期许,并祈求神明能够赐予保佑与庇护。
四、习俗与活动祈福拜神的传统仪式不仅仅是一种信仰的表达,也是一种亲情的凝聚。
在拜神仪式结束后,家人们常常会围坐在一起,享受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这个时刻,家庭成员们会共度欢乐时光,共同烹饪美食,互相祝福与祝愿。
此外,除夕夜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和活动,例如贴春联、放鞭炮和观看春晚等。
贴春联是一种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人们会选择吉利的对联贴在门上或墙壁上,以向来访的客人展现喜庆的氛围。
放鞭炮则寓意驱邪辟邪、驱逐霉运,让家庭充满吉祥的气息。
五、祈福拜神的意义祈福拜神的传统仪式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一仪式不仅仅是信仰的表达,更是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祝福和团聚的时刻。
通过祈福拜神的仪式,人们向神明和祖先表达感恩之情,寄托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
总结在中国文化中,除夕祈福拜神祈愿的传统仪式是表达美好祝愿和欢庆新年的重要活动。
春节的迎神与送神

春节的迎神与送神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祈福、祭神和祭祖的重要时刻。
在中国的农耕文化中,人们非常注重与神灵的联系,并且相信神灵的保佑和庇护能带来好运和丰收。
因此,春节期间的迎神和送神活动成为了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一、迎神春节的迎神活动表达了人们对新年到来的喜悦和对神灵保佑的期望。
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有许多神灵都与春节有关,比如财神、门神、灶神等。
迎神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地区和习俗的不同,可能会有一些变化。
1. 置放神像在春节来临之前,许多家庭会在家中摆放各种神灵的神像,如财神、门神等。
这些神像通常会放在醒目的位置,以示迎接神灵的到来。
摆放神像的方式也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都具有共同的目的:向神明表达敬意并祈求神灵保佑。
2. 点神灯在一些地方,人们在春节期间会点燃一种特殊的神灯。
这种神灯呈盘形状,上面镶嵌了许多小饰品,如龙、凤、花等。
点燃神灯的目的是希望神明的光明能照亮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幸福。
3. 设宴招待迎神活动通常也涉及到为神灵设宴招待。
人们会准备各种美食、糕点和水果,摆在神像前供神明享用。
这是对神明的感恩之意,并期望神明能在新的一年中保佑家庭的幸福与平安。
二、送神春节期间的送神活动与迎神活动一样重要。
送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和平顺利的象征,也是对旧年的告别和新年的祝福。
1. 神龛搬迁在春节期间,一些家庭会将神龛中的神灵搬迁至主堂之外。
这一举动象征着给神灵安排更宽敞的居住环境,以示对神明的尊重和关怀。
搬迁神灵的过程通常需要一些仪式和祷告,以向神明祝福,感谢神明的庇佑,并祈求新的一年继续保佑家庭平安。
2. 神明游行在一些地方,春节期间还会举行盛大的神明游行活动。
游行队伍中有各种各样的神灵形象,如舞狮、舞龙、仙女等。
游行队伍通常伴随着醒目的音乐和烟花爆竹声,彩色的旗帜和灯笼为整个游行增添了喜庆和热闹的氛围。
3. 祭祀仪式送神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祭祀仪式。
人们会在私人神龛或寺庙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感谢。
中国传统祭祀仪式中的仪轨与祈福方式

中国传统祭祀仪式中的仪轨与祈福方式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祭祀仪式是中国人民祭祀祖先、敬神、祈福的方式之一。
这些仪式承载着中国人对祖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祈愿与期待。
在中国传统祭祀仪式中,仪轨与祈福方式构成了核心部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仪轨与祈福方式各具特色。
本文将以几种典型的中国传统祭祀仪式为例,探讨其中的仪轨与祈福方式。
春节祭祖:连续受到中国人民的重视和尊重。
春节祭祖是中国传统的祭祖仪式,每年农历春节都会隆重举行,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祝福。
仪式一般分为五个步骤:整理家庭祖先牌位、上香祭拜、燃香祈福、祭奠祖先、供奉食物与祭品。
在整理家庭祖先牌位时,要将牌位摆放在庄严肃穆的神台上,配以祖先的照片或画像,以示敬意。
随后,家人们会逐个对祖先的牌位上香、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在燃香祈福环节,家人们会点燃香烛,向天地、祖先祈福,希望家庭兴旺、平安幸福。
接下来是祭奠祖先环节,家人们会敬献食物和祭品,象征着共享天伦之乐。
最后,家人们可以留下来吃团圆饭,以象征着祖先的关怀和祝福。
清明祭扫:缅怀往事,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祝福。
清明祭扫是中国传统的扫墓祭祀活动,一般在每年的清明节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坟墓,悼念逝去的亲人,祈祷他们在天堂得到安宁与庇护。
祭扫仪式中广泛采纳了一些仪轨与祈福方式,例如上香、撒纸驱邪、焚烧纸钱、留下食品等。
上香是祭祀的重要环节,人们点燃香烛,向祖先敬献,以表达对他们的崇高敬意。
撒纸驱邪是清明祭扫仪式的一种传统习俗,人们相信撒纸可以驱除灵异邪魔。
焚烧纸钱则是祭祀逝者的方式之一,人们将纸钱燃烧,以供给逝者物质需求。
留下食品则是表达对逝者关怀的方式之一,人们会留下逝者喜欢的食物,象征与逝者共进午餐。
整个祭扫过程既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是祈福的方式之一。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传承中华民族的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是祭祀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的主要仪轨之一是划龙舟,人们在这一天会组织龙舟比赛,以表达祈求平安与团结的愿望。
民间送神请神口诀大全

民间送神请神口诀大全
民间送神请神口诀是民间信仰与宗教文化的载体,它们是一种口
头传承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价值意义。
以下是民间
送神请神口诀大全:
1、神马到门前,吉马踏进门,富贵连连贴,好运旺旺来。
2、小油车摆一摆,财神大人在你家,左看右看无疑路,财源滚滚来。
3、口红擦一擦,桃花运到你,好缘不断连,爱情美满谐。
4、虎头青铜挂墙上,龙王大人入家门,喜气洋洋来,神佛保平安。
5、三殿四海神仙来,神婆来闹元宵节,五福临门喜洋洋,神佛保
你平安。
6、大功德香燃天,万圣鞭炮炸轰轰,神灵来到你家中,愿你健康
长命。
7、青松挺拔翠如玉,老祖出门喜气度,阴阳正气有保佑,神佛保
你平安。
8、天女散花,喜气洋洋,福星高照,好运连连。
9、神佛降福,祥云万道,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10、吉星高照,福神降临,财运亨通,健康平安。
民间人们信奉神明,总希望祈求保平安、祈求心愿等等。
在来年新开始之际,许多民间传统习俗都与神明有关。
神明的活动应该以传承为主线,加强管理,并适当拓展,细化祭祀方式,将宗教文化与社会文化融合,让它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春节的迎神与送神

春节的迎神与送神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人们不仅迎接新年的到来,还会举行各种祭神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祈福之意。
本文将着重探讨春节的迎神与送神的相关习俗和意义。
一、迎神在春节来临之际,人们会进行迎神仪式,以邀请财神、灶神和门神等神灵驾临自己的家中,给家人带来吉祥、福气和平安。
迎神仪式通常包含以下环节:1. 准备祭品在迎神仪式中,人们会准备各种供奉品,如鲜花、香烛、新年贴纸、水果、酒及各类传统食品。
这些祭品用来摆放在供桌上,以示诚心和虔诚。
2. 祭拜财神人们会特别祭拜财神,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生意兴隆。
他们将财神像或画像摆放在供桌上,然后点燃香烛,虔诚地向财神祝福并祈求财运亨通。
3. 祭拜灶神灶神被认为是家庭的保护神,人们相信他能够保佑家庭平安、健康和幸福。
在迎神仪式中,人们会向灶台前供奉各种食品,如糖果、粘糕、糍粑等,以示对灶神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4. 贴门神贴门神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自己的门口贴上门神贴纸,以祈求家庭平安、健康和幸福。
门神贴纸通常以红色为底,上面绘有神态威严的神灵形象,具有辟邪驱鬼的作用。
二、送神除了迎神,春节期间还有送神的仪式,人们会进行感恩和祈福,以便神灵在新的一年里保佑整个家庭平安吉祥。
送神仪式通常包含以下环节:1. 敬神游行在春节期间,有些地方会举行盛大的神祗游行活动。
人们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手持神像或神轿,载歌载舞地穿街走巷,向神灵展示虔诚和敬意。
这样的游行活动不仅拉近了人与神的距离,也增添了喜庆气氛。
2. 祭拜神灵在送神仪式中,人们会再次准备祭品,并将其摆放在供桌上。
他们会向神灵献上香烛、水果、酒等供品,表达对神灵的感激之情,并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得到保佑和庇佑。
3. 祈福祈愿送神仪式的重要部分是对神灵的祈福祈愿。
人们会默默地祈祷,向神灵表达自己的心愿和希望。
他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自己能够心想事成、家庭幸福、事业顺利、健康平安。
请神容易送神难

请神容易送神难“请神容易送神难”本是一句民间俗语,大概可理解为:人们出于对神有所求,恭恭敬敬地把神请到家里,每天用香火好好供奉,但等到请来的神满足我们祈求的愿望后,再把神送走就会比较为难了。
一是担心送不走,神要依赖我们长期供奉;二是即使可以送走,如果仪式或某些方面没有让神满意,那我们以前祈求所获得的好事会被神收走。
所以,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送神,确实难上加难。
“请神容易送神难”这句俗语的出处已经不可考察,不过古代历史上真有“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典故,发生在安史之乱之时,这个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就不再细述了。
现在来看看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是可以看作是“请神容易送神难”的。
求人后被赖上。
当我们有求于人,说些好话,或许些重诺,比较容易地求得别人的帮助。
比如家里请个保姆,公司里请个顾问等。
但当你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或发现请来的人根本没有能力帮到你,你就想跟ta脱离关系。
一般情况下都是好聚好散,但遇到一些难缠的人,ta要么向你提出过高的补偿要求,要么赖着不走,即使最终同意走了,可能还会指责你忘恩负义。
还有一种常见的极端例子,一般在电影、小说里发生,主角请一些小人物帮ta做坏事或杀人,过后虽然给了一定的报酬,但那个小人物却一直缠着主角不放,借机敲诈勒索,主角无法摆脱ta,最终只能铤而走险,把小人物一杀了之,最后,主角也落了个没好下场。
帮人后被缠上。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比如有些人,看到亲戚或朋友有困难,好心收留到家里,或收留到自己的工厂店铺工作,但有些人并不懂感恩,不但不安分守己,还不断给你制造麻烦,并理所当然地享受你给ta 的帮助,最后如何送走ta成了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就是出于好心,把一个大麻烦请到了家里。
这位朋友有一次回乡下老家,听说有一位十四岁的女孩成了孤儿,一个人在在农村无依无靠,她跟老公商量后,就把小女孩带到了深圳的家里。
她给小女孩买吃的买用的,帮小女孩报名去上课。
一开始小女孩非常乖巧听话,除了好好上课,还经常帮她照看一下小孩,做做简单家务。
春节习俗中的祭灶与迎神送神

春节习俗中的祭灶与迎神送神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充满各种习俗和传统文化的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过各种仪式来祭祀祖先、祈求福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祭灶和迎神送神的仪式。
本文将以春节习俗中的祭灶与迎神送神为主题,探究其由来、意义和具体做法。
一、祭灶的由来和意义祭灶是中国传统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始于古代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
祭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灶君娘娘”信仰,人们将灶神视为家庭之神,主管家庭的幸福和团结。
因此,每年的春节,人们都会特别重视祭灶这个仪式,以表达对灶神的敬仰和祈求。
祭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祭祀祖先:祭灶这一仪式是对家庭祖先的一种尊敬和纪念,以感恩祖先的养育之恩。
2. 福神驻宅:人们相信祭灶可以让灶神赐福,保佑家庭平安、幸福和繁荣。
3. 驱邪辟害:祭灶还可以驱逐邪恶的灾难和厄运,保护家庭成员的安全。
二、祭灶的具体做法祭灶的具体做法可以因地区和个人信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基本仪式大致相同。
以下是祭灶的一般步骤:1. 准备祭品:一般来说,祭灶需要准备饭、水、酒、糖果、水果等食物作为祭品。
2. 准备灶台:选择一张干净的红布或纸作为灶台,摆放在厨房的灶台上。
3. 点燃香烛:在灶台上点燃香烛,向灶神致敬。
4. 上供祭品:将准备好的食物摆放在灶台上,表示对灶神的供奉。
5. 祷告致辞:在祭拜过程中,可以默默祷告或朗读祷词,表达对灶神的敬仰和祈求。
6. 烧纸金:在祭灶的最后,可以烧纸金(纸钱)作为祭品之一,以示对祖先的敬意。
三、迎神送神的意义和做法除了祭灶,春节期间还有迎神送神的仪式。
迎神送神是祭祖祈福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目的是请神来府,为家庭带来好运和福气。
具体做法如下:1. 迎神:一般来说,在农历年的除夕或初一,人们会在家中设一个神坛,摆放各类香烛和供品,欢迎各种神明入住。
2. 供品:迎神时,需要准备香烛、鲜花、水果和各种美食等供品,以示对神明的敬意。
3. 祷告致辞:迎神过程中,人们会默默祷告或朗读祷词,表达对神明的敬仰和祈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送穷神
俗谚云:“请神容易送神难”所言之神,既 非至高无上的观音娘娘、玉皇大帝,也不是 平凡普通的紫姑神(厕神)、土地神,而是人见 人怕、人见人恨的“穷神”。
“穷神”总是不请自到,更难恭送。年初三 俗称“三重日”,是“送穷”的日子。“三 重日”即“生虫日”的讹音。这一天,不进 菜园摘菜,也不作其他任何采集农活,以免 农作物“生虫”。
- 财神后方可奉上。
10
接神的时间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界,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 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 “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 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 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 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正月初四是 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 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 开始, 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相传,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间监督善 恶之神,他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 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家里守着一位监 护神——灶王爷,不能不怕其上天告状,因
- 而民间就选择这一天祭祀灶神。
4
是日,不论大户小户,不论贫富贵贱,家家 都要将灶面、案板、锅碗瓢盆擦得一尘不染, 厨房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灶神龛和灶王爷 神像收拾得清清爽爽。
- 少说或不说不好听的话,多说吉利的话,
-
11
接神的习俗
“接神”前,要先在门外粪堆上栽庄稼 (高粱秸上头夹有烧钱纸剪成的纸条,象 征粮食穗,栽培一些谷秸,都是来年要种 的好庄稼);家主拿着香、纸,朝喜神、财 神的方向烧香、烧纸,磕头把神接回家。 接、送神之间的这两天内,有些旧规矩, 如,不许扫地,怕迷了祖宗眼,怕把财宝 扫没了;不许到井里打水,怕惊动了龙王; 不许出嫁的闺女回家,怕踩了马草,俗话 说,“踩了娘家的马草,娘家世世辈辈过 不好”。另外,还要少说话。俗语说: “冬不推、腊不压、大年五更少说话”。
接五路神
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后来演变成接五 路财神。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 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 初四日下午三点,接五路仪式的准备工作就 开始了,直到晚上九、十点钟结束。
先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 头桌是果品如广橘、甘蔗,寓意财路广阔, 生活甜蜜;二桌是糕点,寓意高升、常青; 三桌为正席,供全猪、全鸡、全鱼,并元宝 汤等。半桌是饭、面、菜,一碗路头饭中插 一根大葱,葱管内插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 冲、年年红。第三桌上的酒菜须等接上五路
每到年初三,家家户户清扫垃圾,并焚香烧 纸将其送出屋外,放在路旁,意味着“穷去 富来”。称初三为“穷鬼日”,这天相互不 做客,各家各户不请酒。俗称年初神下降
送神之后,因为地界的神明 都已经上天述职,所以改由 天界的神明下凡来巡查,以 核对诸神所奏之事是否属实, 所以这一天称为“天神下 降”。 既然是天神下凡巡查,自然 要做好表明功夫,所以这一 天不能与人吵架、不能口出 秽言或说不吉利的话,不能 行为放肆、不能摔坏东西, 尽量将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 出来,否则会削减了来年的 福分 -
8
接神
正月初四人们一般不出门, 守在家中迎接吉祥,迎接 神明再度下凡。正月初四 迎“羊日”。羊,古意里 与“祥”相通,因此常常 成为祭祀典礼的重物。什 么样的羊最适合献祭呢? 壮硕的、毛皮光亮的, “大羊”于是组成“美”。 年前腊月二十四送神,初 四则迎接神明再度下凡, 故称为“接神日”。
-
9
1
我国民间送神请神的习俗
-
2
华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 族群,民间传统信仰的 对象范围非常广泛,多 神便多祭祀,多请神、 送神之礼仪。但凡请神, 总是祭品繁多,而且丰 盛,三叩九拜,几经祷 祝,念念有词,又佐以 音乐、歌舞,各路神明 自然欢娱、赏心,于是 纷至沓来。请神仪式虽 然繁琐,却也邀之即来。
-
3
送灶
农历十二月廿四日,俗称“小年”。在这一 天人们有送灶神的习俗,灶神又称“灶君”、 “灶王”、“灶公灶婆”、“冬厨司命”。 一般家庭的厨房都砌有双眼大灶,灶上几乎 无一例外地设有灶神龛,供奉着灶王爷神像。 神像两旁分别贴着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 的对联。送灶神,供品主要为酒果香纸。有 的地区还供奉甘蔗两根,据说是“灶神天 梯”。
傍晚,家庭主妇在神像前放置三双筷子、三 盅米饭、三碗素菜(油豆腐、青菜炒粉丝、藕 丝、冬笋等)。另外还要放上几颗米糖,米糖 又香又甜又粘牙,放米糖的目的是为了粘住 灶王爷的嘴,免得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嘴多 舌,搬弄人间是非。又说灶王爷吃过糖后, 在玉帝面前会进好言。
-
5
一切放置停当后,点燃香、烛,合家轮流站 着行拜礼,祈祷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府降 吉祥,保佑全家老少平平安安,家和百福。 拜祭结束后,将灶王爷神像小心翼翼地揭下 来,端送到天井,无天井的则送到厨房门口 的空地上。而天井中间事先已有准备,地上 铺着一束稻草,上放纸钱,灶王爷神像又放 在纸钱之上,然后焚化,送灶神上天。至此, “送灶”仪式便告结束。几天后还要再“接 灶”,表示旧的一年就要结束了,要迎接新 年的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