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信仰

合集下载

闽南普度民俗信仰考察

闽南普度民俗信仰考察

闽南普度民俗信仰考察闽南地区是中国南部岛屿的一个重要文化区域,这里的民俗信仰极为独特而丰富,充满着古老而生动的传统活动和仪式。

如果要了解闽南地区的民俗信仰,就需要深入考察这里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将介绍闽南普度民俗信仰的概况,并举出五个例子来加深对这些信仰的了解。

一、闽南普度民俗信仰的概述闽南普度民俗信仰是闽南地区人们传承了几千年的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包含着祖先崇拜、驱鬼邪、消灾祈福、祭祀等多种元素。

这些信仰与习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而成,如今已被广泛流传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信仰之下,闽南人民独创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宗教活动和仪式,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清明节上的扫墓、七月十五的盂兰节、中元节等等。

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寓意和祈求,但它们都蕴含着生命的尊严、自然的力量、人类的智慧和道德观念,让人们更加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和积极向善。

二、闽南普度民俗信仰的例子1. 扫墓扫墓是闽南地区最著名的民间活动之一,它在清明节期间举行,人们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扫,悼念已故的亲友。

这个活动可以追溯至古代,相传最早是鲁国大夫管仲为了纪念死去的朋友,亲自到墓地祭奠,并以自己的身影为模型,在墓前竖立青铜像。

此后,人们便将这个仪式传承了下来,并对它进行了不同的灵活性调整,以适应时代和地域。

在闽南地区,扫墓不仅是一项传统的宗教仪式,更是一种亲情和文化的表达。

人们会认真清理墓地,修缮坟墓,烧纸钱、燕麦和炙鸟等物品,表达对祖先的感激和追思。

同时,这个活动也成为了团聚亲友的重要时刻,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携带食品、鲜花和香烛,为祖先献上最真诚的祝福。

2. 盂兰节盂兰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也是闽南地区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据传,这个节日起源于唐朝,最初是为了纪念佛教历史上的一位大德,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祭祀鬼魂和祈福的仪式。

闽南地区的盂兰节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人们会为自己和已故的亲属祈求福气和平安。

这个节日的形式非常多样,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庆祝活动,例如举行盂兰大戏、摆放光明灯、放生水生等等。

四、闽南宗教文化

四、闽南宗教文化
闽南宗教文化
一、民间宗教文化
(一)中国民间宗教文化包括: 1.神灵、祖先、圣贤和鬼的信仰 2.家祭、庙祭、墓祭、年度祭、公告节庆、人生礼 仪和占验术等礼仪 3.血缘性的家族和地域性的庙宇的仪式组织 4.世界观、宇宙观的象征、地理情景的象征、文字 的象征、自然物的象征等 5.民间宗教建筑、绘画、戏剧、民间宗教语词、民 间宗教文化心理等
三、闽南民间宗教文化未来走向
1.闽南民间宗教文化将随着社会的变迁继续 经历着世俗化的过程。 2.闽南民间宗教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重 要形式,仍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尽力保持自 己的特色,维持自己的存在。
34.开漳圣王: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
二、闽南民间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
1.闽南地区民间宗教信仰在其长期的发展中,形成 了一套十分庞杂、功能各异、具有浓郁乡土色彩的 神谱体系。 2.闽南民间宗教文化的广泛传播与该地区的经济发 展,尤其是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 3.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为闽南民间宗教文化的传播与 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条件。 4.闽南民间宗教文化在港澳台和海外华侨华人社会 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是神缘文化中重要的媒介形式 之一。
23.城隍神
24.瘟神
25.门神
26.灶神
27.井神
28.床神
29.紫姑
30.境主神
31.保生大帝:慈济、忠显侯、英惠侯、万寿 无极大帝、恩主吴天医灵妙惠真君保生大帝
32.安溪清水祖 师:昭应大师、 昭应广惠大师、 昭应广惠慈济 大师、昭应广 惠慈济善利大 师

33.广泽尊王: 郭圣王、威镇广 泽侯、 威镇忠 应孚惠威武英烈 广泽尊王
8.王灵官
9. 灵 官 马 元 帅
10.八仙
11.何九仙
12.关帝

闽南文化特色及传统文化

闽南文化特色及传统文化

闽南文化特色及传统文化
1、语言文化:闽南语起源于泉州,但闽南语的流播已不仅仅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地区和国家是台湾和新加坡。

2、建筑文化: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庙、宫观、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桥梁、海防建筑(崇武古城)等,丰富多彩的闽南建筑,堪称既富有独创性又集中外建筑之大成。

3、宗教文化:闽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宗族文化十分发达,重视宗族亲情、重视编修族谱和重视宗祠建筑是其标志。

4、民俗文化: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

5、饮食文化:闽南菜的发展与传承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它从泉州发源,流传到漳州、台湾、厦门等闽南文化圈中。

对闽南文化的研究性学习

对闽南文化的研究性学习

对闽南文化的研究性学习
在这次的课题研究中,我们组的成员通过上网调查,对人物现场访谈等方式,对闽南文化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其中,对于我们所研究的闽南宗教信仰习俗,特殊服饰,饮食习惯,日常习俗等有以下的研究。

1、闽南宗教信仰。

在福建沿海地区闽南三角一带的大部分闽南人的宗教信仰是以佛教为主的,最有特色的是在沿海地区的闽南人几乎每一个村落都有自己村落供奉的神,也就是当地的挡境。

2、特殊服饰。

露脐装加大摆裤,其实正是闽南惠安女的传统服饰。

惠安妇服饰主要流行于闽南泉州惠安县东部的崇武、净峰等地渔村,以繁复的头饰和简约却不失风情衣着在闽南独村一帜。

3、饮食习惯。

闽南饮食习惯以清鲜、醇和、荤香、养生为特色,并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和酒文化。

4、日常习惯。

崇拜灶神,是地处闽南地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客人在座扫地,被以为是逐客,有失礼节。

与亲友进餐,筷子不要插在饭上。

我们也从资料的获得、学习过程增加了我们对闽南文化的见解: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结晶,是闽南人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中华伏季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包含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对其的研究,不仅锻炼了我们对于事情、消息的获取能力,提高了我们综合探究的能力,又激发了我们对闽南文化的热情,同时,又让我们对闽南文化传承方面有了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闽南的神灵信奉习俗之地方神灵

闽南的神灵信奉习俗之地方神灵

闽南的神灵信奉习俗之地方神灵/xblin11.aspx?al1=2千百年来,闽南民间泛神崇拜(即杂神崇拜)普遍而又突出,人们以为宇宙万物均有神明或鬼魅在主宰。

诸如天有天公,海有龙王,地有土地,山神河鬼,花仙树怪,甚至尿壶、马桶也附有“铃鎯公”和“栖栖妈”等等。

为了祈求保庇平安福寿,不论城镇乡村,供奉菩萨观音、关帝、城隍、夫人、王爷、将军、阎罗等名目繁多的寺院道观随处可见。

都里乡间,除各都分建都祀庙,各宗族建宗祠外,一个小小的村落甚至出现多座“挡境佛”、“角落神”、“土地公”等赫然的神观佛庙。

居民宅室,同样也奉祀厝主、灶君、床母,以及关帝、菩萨、土地等等。

各种行业祀奉着形形色色的神明:种田的奉祀田头土地;行船的奉祀*娘;做医生的奉祀保生大帝;土木工匠奉祀鲁班;经商的奉祀赵公明;教书的奉祀魁星爷及孔夫子;理发的奉祀吕洞宾;演戏的奉祀相公爷田都元帅;乞丐营奉祀李铁拐等等。

1.武夷君武夷君的传说早在先秦时期就在民间流传。

一说武夷君是神仙,修真于武夷山,受上帝之命统管群仙,武夷山因此而得名。

另一说是彭祖曾隐居于武夷山,活了七百七十岁,他有二个儿子,长子名武,次子名夷,武夷山因此而得名。

汉武帝时曾遣使到武夷山,用“乾鱼”祭祀武夷君,武夷君由此名声远播,影响渐大。

朱熹曾指出:“武夷君之名,著自汉世,祀以乾鱼,不知果何神也。

……颇疑前世,道阻未通、川雍未决时,夷落所居,而汉祀者即其君长。

……没而传以为仙也。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6《武夷图序》)认为武夷君的原型可能是闽地氏族首领,死后因宗教信仰的影响,逐渐演化为神仙。

唐宋以后,武夷君曾多次受到朝廷敕封,仅宋代就有四次:绍圣二年(1095年)因祈雨获应,敕封显道真人;元符元年(1098年)因屡降吉祥,加封为显道真君;端平元年(1234年)和嘉熙二年(1238年)又先后加封为显道普利真君和显道普利冲元真君。

武夷山也因武夷君的种种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影响,被道士奉为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洞天,名“真升化玄天”,成为福建道教的传播中心。

福建闽南文化传统

福建闽南文化传统

福建闽南文化传统福建闽南地区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发源地,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喜爱。

闽南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美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闽南地区,民间艺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闽南地区的木偶戏、布袋戏、歌仔戏等传统戏曲形式在当地广受欢迎。

这些戏曲形式以其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风格和剧情内容吸引着观众,传承着闽南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外,闽南地区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扎染等,这些手工艺品传承着古老的技艺和文化传统,展现了闽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闽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众多游客。

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屋顶呈弯曲的飞檐形式,建筑内外装饰精美,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这些传统建筑不仅是闽南地区的文化遗产,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除了艺术和建筑,闽南地区的宗教信仰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的宗教信仰多样,包括道教、佛教、儒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情感慰藉。

许多宗教建筑和庙宇也成为了闽南地区的重要文化景点,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最后,闽南地区的美食文化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的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品种而著称。

著名的闽南菜系以其鲜美的味道和精致的烹饪工艺吸引着众多食客,成为了闽南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福建闽南文化传统丰富多彩,其独特的民间艺术、建筑风格、宗教信仰和美食文化都展现了闽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丰富了闽南地区的文化内涵,更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寄托。

希望闽南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闽南民间信仰非常盛行

闽南民间信仰非常盛行

闽南民间信仰属于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包括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器物崇拜、祖先崇拜、历史人物崇拜、神仙崇拜、民间传说神崇拜、城隍爷崇拜、王爷崇拜、乡土神崇拜、孤魂崇拜、开基始祖崇拜、行业神崇拜等等。

闽南民间信仰非常盛行,包括泛神崇拜与一些敬神习俗等等。

泛神崇拜方面。

闽南风俗,迷信鬼神崇尚祭祀乞求巫神,民间凡事求神拜佛,崇拜的灵魂神、自然神、庶物神等神明多达210种。

从天庭阳界到阴曹地府的各路神明,组成一个与民间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仰体系。

居家要奉门神(如钟馗、尉迟恭等),生病就拜医神(保生大帝、广济大师),经商必敬财神(赵光明、关公),赴考先祭文神(孔子、魁星爷),练武崇祀武神(关帝、城隍爷)等等,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博取功名,到消灾解厄,都蒙上一层浓厚的神明保护色。

为了祈求保佑平定福寿,不论城镇乡村,宫庙寺观随处可见,大都佛、道合流,同一庙宇有佛有道还有众多俗神,典型的多神崇拜。

首先,我介绍一下我自己比较熟悉的闽南民间信仰:(一)在闽南民俗中,每逢农历初二、十六,是祭拜土地公的日子,被称为做牙。

因为正月初二,土地公已被送上天去,而正月十六,还在过元宵佳节,为此,二月初二就成了“头牙”。

“二月初二”是农民的土地公生日,过完这天,农民就要开始春耕、播种。

”泉州民俗专家傅孙义介绍。

一般头牙过后,大地回春,适合耕种,因此,农民过完这天,就要准备农耕的工具、种子和肥料,开始这一年的辛劳,所以叫做农民的土地公生日。

他们会在这一天摆上贡品,祈新的一年都能风调雨顺,让农田有个好收成。

(二)正月初九日天公诞和六月初七日天门开,设醮答谢天公:闽南一带民间信仰中,除了各地共同信仰的佛祖和地区性的妈祖、保生大帝之外,敬拜最为隆重的要算“天公生日”。

敬天公仪式多在凌晨时举行,人们以为这时环境清静,祷祝最宜上达天听。

敬天公的大红烛是新的,香炉是专用的,烧的纸钱也是特制的"天公金"。

"天公金"较一般纸钱大,正方形,刷金箔,而且必须折成金元宝的样子。

闽南民间信仰

闽南民间信仰
3.春祭
春祭在旧历正、二月,各村有固定日期。每厢祀日,乡长必集公款,在所祀神庙前,大演社戏,家家户户,杀鸡祭酒拜祖先。农民勤俭节约,埋头苦干,到了这日,就都没什么约束了,着新衣,宴亲友,尽宾主之乐,为一乐事,漳州谚语称为:“傍神祝福”。但是,在一些地方,春祭发展到后面成为人们互相攀比的工具。有些风俗要在三牲上挂金饰,以及用钱折成的纸塔。其他贡品更是铺张浪费,只是在祭祀的时候用到,根本不能吃。
关帝生前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李光缙在明万历三十一年所作的碑记中记曰:“今所为颂侯之烈,与侯所以系千百世人心者,得非以一念殉汉之忠乎!窃以为末尽侯也。夫帝室之有隆替,国统之有存亡,自生民有主而来,谁代无之,何但汉?其历朝死事诸臣,当改姓易命之秋,杀身翼主而极忠无二虑,何但侯?然皆一时能使人叹息咨嗟,传之久而名存耳,未有若侯灵响,今凛然如生者。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惟是生人五伦两仪不得以坠,二曜不得以晦,人心不得以死。侯始遇玄德,朋友也;约盟而后,兄弟也;及推为中山靖王裔,以主事之,则君臣父子也。平居无里闬之欢,非胞乳之共,不有折圭担爵之素,匹夫相友,然信以死,先兄而后臣之,间关周旋,各尽其道,此侯之所以独千古也。”
闽南地区民间信仰情况的调查
闽南地区民间信仰情况的调查
摘要:民间信仰的神灵信仰体系在本调查研究中狭义定为俗神信仰、鬼的信仰和祖先信仰。由于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极具特色的一个地域性文化,所以选取闽南的民间信仰为调查对象,阐述形式多样的泛神信仰,探究其原因及对社会产生的作用,并且提出如何正确看待闽南民间信仰。
闽南民间宗教信仰的杂乱无序,与古代闽越土著的信仰崇拜有一定的继承联系。闽南地区三面环山,背朝大海,多瘴气,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古时候又是属于格外偏远的蛮荒之地,所以土著闽越人有“信巫尚鬼”的习俗。汉晋时期,北方汉民开始入迁闽中及闽南,当时这些地方不少仍处于山高林深,瘴雾弥漫的原始状态。如同现在的人们将无法解释的现象归结于外星人一样,古时候的人们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和解释一些难以理解的自然社会现象,在积极开发生产的同时亦不得不寄托、求神灵的护佑和指示。这样,闽越土著“信巫尚鬼”的传统便被入迁的汉民部分地继承了下来。再加上北方汉民入闽后生存竞争严重以及宋元以后的冒险犯禁活动,使人们普遍产生了功利主义即“有求必应”的宗教观念。在福建,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功利的需求,随时随地的创造出了许许多多新的神灵,使鬼神的队伍越来越庞杂。中原传入的道教、佛教、民间信仰崇拜的各种神灵以及从印度、阿拉伯国家、欧洲等国家传入的各种信仰同本土的传统信仰构成了十分庞杂混合的神鬼体系。

闽南神明--关帝君

闽南神明--关帝君

闽南神明——关帝君闽南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民间民间信仰特别杂乱无序,关帝信仰妈祖信仰、广泽尊王信仰、清水祖师信仰、保生大帝信仰等是闽南民间信仰的主要代表。

关帝信仰在闽南有虔诚的信仰者。

关帝生前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李光缙在明万历三十一年所作的碑记中记曰:“今所为颂侯之烈,与侯所以系千百世人心者,得非以一念殉汉之忠乎!窃以为末尽侯也。

夫帝室之有隆替,国统之有存亡,自生民有主而来,谁代无之,何但汉?其历朝死事诸臣,当改姓易命之秋,杀身翼主而极忠无二虑,何但侯?然皆一时能使人叹息咨嗟,传之久而名存耳,未有若侯灵响,今凛然如生者。

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惟是生人五伦两仪不得以坠,二曜不得以晦,人心不得以死。

侯始遇玄德,朋友也;约盟而后,兄弟也;及推为中山靖王裔,以主事之,则君臣父子也。

平居无里闬之欢,非胞乳之共,不有折圭担爵之素,匹夫相友,然信以死,先兄而后臣之,间关周旋,各尽其道,此侯之所以独千古也。

”明朝中期,内忧外患并至,北有蒙古贵族余势力的威胁,东北有满洲族的兴起,东南沿海有倭寇的侵扰。

另外,由于政治的黑暗,农民起义连绵不断。

为维护封建政权的地位,嘉靖以后的统治者特别注重体现在关帝身上的儒家忠义思想,对民间关帝信仰有意识地加以扶植和引导,以为现实政治服务。

作为闽南著名民间信仰场所,泉州通淮关岳庙香火远播台湾、东南亚各地,是台湾众多关帝庙、宫、堂的祖庙,被誉为“台湾开基第一庙”。

泉州与金门历来渊源颇深,民众自古往来密切。

特别近年来,泉金两地的关帝文化信仰交流日益频繁,每年都有进香团来此晋谒。

“泉州和金门本来也同属一个泉州府,泉金民众来往频繁,尤其在宗教领域,许多信仰是完全一致的。

”金门县长李沃土说,“和这里一样,关帝信仰在金门非常普遍,奉祀关帝的宫庙堂遍及各乡镇村,有不少是从泉州通淮关岳庙分灵过去的,可以说这里是祖庙。

今天是组织金门各宫庙的‘关圣帝君’回家祭拜了。

”李开阵是金门双鲤古地关帝庙宫庙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双鲤古地关帝庙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就是由这里分灵过去的。

申论妈祖讲解稿范文

申论妈祖讲解稿范文

申论妈祖讲解稿范文引言妈祖是中国闽南地区的民间信仰,亦是台湾地区的重要信仰之一。

妈祖被尊称为“天上圣母”、“东方圣母”等,她被视为海上的保护神,在很多渔民和海员中具有极高的崇拜地位。

申论作为中国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道重要题型,经常涉及社会热点话题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妈祖信仰,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在申论考试中能够对此话题进行妥善应对。

妈祖文化的背景妈祖,又称天上圣母、东方圣母,是中国闽南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信仰,然而其影响力已经超出地域限制,成为中国海洋文化的一部分。

据传妈祖生于公元960年,她原名林默娘,是宋朝时期的一位闽南地区的少女。

妈祖凭借其卓越的航海技能和救助海难的事迹,在民间积累了巨大的崇拜力量,成为天上的保佑向导。

妈祖信仰的主要内容妈祖信仰主要包括妈祖的崇拜和妈祖宫庙的建立。

妈祖被视为渔民和海员的守护神,他们相信只要崇拜妈祖并奉行其教义,就能够得到海上安全和丰收的保佑。

妈祖宫庙则是供奉妈祖的场所,通常建于闽南沿海地区。

这些宫庙以其华丽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宗教仪式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尤其在传统的妈祖节期间更是人山人海。

妈祖信仰对社会的影响妈祖信仰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海洋文化的传承妈祖信仰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妈祖信仰以妈祖故事和相关的祭祀仪式为载体,使海洋文化得以在广大民众中传播,并激发了人们对海洋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妈祖信仰的盛行也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

许多妈祖圣地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朝拜。

这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3.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妈祖信仰在民间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可以起到凝聚社会群体的作用。

无论是渔民还是海员,在面临困境和挑战时,都能够通过崇拜妈祖获得信仰的力量,从而坚定信心,积极应对。

这种信仰更加注重勇气、谦卑、助人为乐等思想,使得社会变得和谐稳定。

闽南的术数信崇习俗

闽南的术数信崇习俗

闽南的术数信崇习俗(一)符咒符咒是符箓和咒语的合称。

“符”指用朱笔或墨笔在纸上画成似字非字的图形,道书上称之为符箓、丹书、墨箓、云箓、符字等。

“咒”是口中诵念的可解或不可解的语句。

施术者自称符咒可以驱鬼镇妖和为人治病,等等。

符箓的种类很多,在福建民间流行的有五敕符(用于驱逐恶鬼、疫疠、盗贼、负伤等,又称五公符)、五鬼符(纸上画五个鬼像者,在寿辰或其它祭日焚化)、镇宅符(贴在梁栋或大门口上方)、平安符(贴在门壁上)、镇诸怪符、镇恶梦符、安胎符、催生符、断疟符、月令符(按不同日期,有30种)、和合符、离散符等等。

符箓多不可辨认,故有“鬼画符”之俚语。

可辨认的符箓内容多带敕令口气,常见有“太上老君如律令”、“急急如律令”之类。

符箓可贴、可挂、可随身带、也可化灰水服;化灰水服多用于治病压惊,其它的多用于驱邪镇魔。

符箓多由巫师书写,需要符箓时,须到庙宇中烧香礼拜而后求取,要交若干香火钱。

近年来,农村中符箓泛滥,受巫师欺骗。

有些村子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符箓,有的甚至还施行用以害人的“凶符”,使人惶恐。

咒语最初由巫祝等特定的神职人员掌握,有“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之说。

后来,许多咒语流传民间,神秘色彩渐淡,咒文也比较通俗易懂。

咒语须诵念出声,有的比较灵活,可以即兴创作,张口就来。

有的格式固定,内容与特定的信仰有关。

不同咒语在不同的场合使用。

福州王天君信仰中有大量咒语,诸如《灵官启请咒》、《急启请咒》、《开经玄蕴咒》等等;莆仙三一教信仰中有《净心神咒》、《净口神咒》、《净身神咒》、《安土地神咒》、《净天地神咒》、《祝香咒》、《金光神咒》等等。

其它宗教信仰中也都有自己的一套咒语。

普遍流行的有《大悲咒》(信仰观音者诵念)和“唵,金齿临、玉齿临、吽”的佛教咒语。

一般在咒语的结尾有“急急如律令”、“急急如玉皇上帝律令”或“急急如某某神律令”之类。

与咒语有关的还有诅咒和赌咒。

诅咒是通过念咒语欲使仇人寝食不安、生病甚至死亡。

闽南民风民俗之鬼神祭拜篇-作文素材

闽南民风民俗之鬼神祭拜篇-作文素材

在富有活力的民俗文化"民南"中,又称"南福建省",有一种令人着迷的鬼神崇拜传统,会使你的头发站到尽头!当地人绝对相信,死者的灵
还徘徊在另一个层面,他们对这些超自然生物的崇拜和尊重非常严肃。

这就像精神世界中永无止境的聚会,民南人希望确保自己留在鬼神和
神的好面子上,以祈福和保护。

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年代流传下来,与日常活动一样是当地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这就像一个活泼的舞蹈
在这个世界和下一个世界之间,在那里,每个人都被邀请加入其中的乐趣——只要确保为精神带来礼物!
在明南,人们通过诸如鬼节,庙会,祖师崇拜等传统仪式和仪式,表
现出对鬼神和神的尊敬。

鬼节发生在月历的第七个月,当时人们设置
了花哨的祭品,并举行仪式来纪念死者的灵灵。

在庙会中,每个人都
聚集在一起崇拜神灵,享受传统表演,并参加各种趣味活动。

祖师崇
拜也是一件大事,因为家人会拜访祖坟,以清理祖坟,祭祀祖宗。


些习俗不仅表明当地人对超自然的尊敬程度,而且将每个人聚集在一起,传承文化传统。

明南地区鬼神崇拜的习俗反映了当地民众根深蒂固的文化遗产和精神
信仰。

与这种做法相关的传统仪式和仪式是免疫力表明对超自然者的
尊敬、加强其文化特性和促进社会凝聚力的一种手段。

必须认识到,
在明南的鬼魂和神灵崇拜不仅仅是一种宗教努力,而且是一种重要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在现代社会中加以保护和促进。

政府机构必须
考虑旨在保护和促进地方文化这一方面的政策和倡议。

“虎爷公”:与神秘巫教有关的闽南民间信仰

“虎爷公”:与神秘巫教有关的闽南民间信仰

“虎爷公”:与神秘巫教有关的闽南民间信仰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虎爷公是闽南城乡庙宇中寻常可见的一种以虎为形象的神灵,多为配祀,也有专祀。

虎爷公,又称虎爷,虎将军,虎爷将军,也有称为下坛元帅,下
坛将军,如果是黑色,则叫黑虎大将军。

刚开始了解虎爷公时,只是简单地以为是虎崇拜的产物,抑或是一些神灵的坐骑。

前阵子,我也在讲,中国西南部的吞口信仰,其原形是虎。

虎一度成为古代中国避邪镇煞的主要兽灵,一直到狮文化兴起,才渐渐被狮形象所取代。

尽管如此,虎文化在民间还是较为普遍的,是仅处于狮的兽灵形象。

这几年,在采风过程中,发现闽南民间的庙宇中,虎爷公异常的多,不像是一般的配祀之神。

心里便一直有个疑问。

直到有一天,得知虎爷公的另一个叫法是下坛元帅或下坛将军时,我才恍然大悟。

这虎爷公信仰兴盛的背后,有闽南民间巫教(与佛道皆有融合)的深厚背景。

我们研究闽南的民间信仰,不能孤立地看待各个民间信仰。

一些民间信仰之间,其内部是有联系的,是一个系统整体的组成。

像虎爷公、上帝公、三太子等民间信仰的发达,都是得益于闾山教三坛派道教教派(其核心是巫教)在闽南地区的强大存在。

从虎爷公开始,我将与读者们一起慢慢走进福建民间巫教的神秘世界。

欢迎知情的读者们留言!
前五图为林鸿东拍摄,后五图为徐俊雄拍摄。

闽南海洋社会与民间信仰以福建东山关帝信仰为例

闽南海洋社会与民间信仰以福建东山关帝信仰为例

闽南海洋社会与民间信仰以福建东山关帝信仰为例闽南地区是中国南部的一个传统文化区域,这里的海洋社会和民间信仰一直深受人们关注。

作为一个重要的宗教信仰,福建东山关帝信仰被广泛传承和崇拜。

本文将以福建东山关帝信仰为例,探讨闽南海洋社会与民间信仰的关系,并举出5个例子以证明。

一、海洋社会与民间信仰的融合闽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海洋文化的发源地,这里的人们多以捕鱼和海产品贸易为生。

因此,闽南的文化和信仰也与海洋紧密相连。

海洋社会是指生活在海洋周边地区的人们,他们的信仰通常都和海洋有关。

作为中国的传统信仰之一,关帝信仰在福建、广东等地区都非常盛行。

据统计,福建地区拥有超过2000座关帝庙,其中东山关帝庙是福建省内最大的一座,也是闽南海洋社会与民间信仰的集中地。

在东山关帝庙,可以看到许多祭拜者,大多数都是海洋社会的一份子,他们来到这里祈求海神关帝的保佑,希望自己在海上能够平安无事地捕鱼和贸易。

二、各种民间传说和信仰的流传民间信仰与传说也是关帝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东山关帝庙,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关帝的传说,比如说《州治东山关公庙碑记》中记载的“关公放金水”传说,讲述了关帝曾经在东山泉头放过金水,由此形成了金水池,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民众会在这里举办盛大的盂兰节。

除此之外,福建闽南地区还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民间信仰,如妈祖信仰、土楼神话等等,这些都是这个地区特有的信仰文化。

三、关帝信仰的传承和融合关帝信仰在福建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因此在这里,可以看到关帝信仰和其他文化和信仰的融合。

比如说,在东山关帝庙内有一尊《臨濟義和之像》,它是一个集合了佛、道、儒三教思想的人物形象。

据了解,这个形象是在明代就已经存在了。

这个例子就展示了福建地区各种信仰和文化的交融。

四、关帝信仰的社会影响众所周知,关帝信仰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的社会作用。

在福建的历史上,关帝信仰也曾经有着长期的影响。

比如说,在明清时期,福建沿海地区曾经遭受过海盗的侵袭,当时民众都非常惧怕海盗,于是他们开始在东山关帝庙祈求保佑,希望能够远离海盗的威胁。

一个“宗族村落”的民间信仰闽南社坛村个案研究

一个“宗族村落”的民间信仰闽南社坛村个案研究

一个“宗族村落”的民间信仰闽南社坛村个案研究闽南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历史上因为丰富的民间信仰而著名。

在这个地区,宗族村落通常是传承这些信仰的中心。

本文将以闽南的一个宗族村落——社坛村为例,来探讨闽南民间信仰的特点和影响。

文中将会举出五个例子,证明社坛村是一座典型的闽南宗族村落,同时也展现了闽南民间信仰的精髓。

社坛村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

它是一个占地约400亩的宗族村落,约有300户人家,多为同姓氏族人群。

社坛村的居民大部分信奉儒教,其中尤以宋理学为主。

同时,他们也信奉道教、佛教等宗教。

而除了这些正式的宗教信仰外,社坛村还保留着众多的民间信仰和文化传统。

举例一:社坛村祖堂。

社坛村祖堂是社坛村的重要宗教场所。

在这里,居民们会前来祭祀先祖和神灵。

祖堂里摆放着许多祖先的牌位和神像,而每当农历的重要节日或者各种祭祀活动到来时,社坛村的居民们都会前来祭祀。

这是一种尊崇历史和传统的信仰表达方式,也是社坛村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举例二:社坛村的白虎神。

社坛村的居民们普遍认为,白虎神是拥有神力的动物,它在社坛村被视为守护神灵。

每当社坛村有什么问题或灾难时,社坛村的居民们都会来到白虎神的神墓前祈求保佑和消灾,一些满嘴谣言的人曾说这种神灵是原住民信仰的一部分,然而这种教义只是基于唯心主义的假设,毫无科学根据。

举例三:文化节庆。

在社坛村,每年都会举办许多传统节庆活动,这些节庆活动包括庙会、乡村比武等等。

在这些活动中,社坛村的居民们会展示他们的传统文化,演出传统戏曲、舞蹈、杂技等,进而弘扬传统文化。

举例四:社坛村的“坛”的制作。

社坛村的“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道教器具。

它被认为可以祈福消灾、降妖除魔。

社坛村的居民们会按照传统制作工艺和材料制作“坛”,在制作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这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传统的体现。

举例五:社坛村的龙船文化。

在社坛村,居民们还有一个与海洋相关的信仰,那就是龙船文化。

社坛村的龙船是一种特殊的船只,每到端午节,社坛村的居民们都会组织龙船竞赛活动,并祈求龙船的胜利和平安。

闽南拜天公的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闽南拜天公的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闽南拜天公的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闽南拜天公是闽南地区一项重要的宗教仪式,是当地人民特有的信仰和文化传统。

拜天公起源于古代,流传至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一仪式被视为对天神的敬意和祈福,被广泛传承并在重要场合和节日中举行。

在闽南地区,拜天公是受到众多人民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参与的重要活动。

据传说,天公是上天派来保佑人民的神明,能够带给人们吉祥和幸福。

因此,当地人特别虔诚地对待拜天公这一仪式。

无论是村庄的居民还是城市的居民,都会积极准备并参与其中。

拜天公的流程非常庄重且具有仪式感。

在拜天公之前,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布置祭坛、准备供品和经验祭祀等。

在拜天公仪式中,人们将燃起香烛,跪拜在天公神像前,向其表达衷心敬意和祈祷。

同时,还会将丰盛的供品摆放在祭坛上,行香、焚纸念经等传统的拜神仪式也会在此时进行。

闽南拜天公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更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通过拜天公,人们表达了对自己和家人的祈福,希望能够得到神明的庇佑和保佑。

同时,这也是人们间的一种信仰凝聚力,加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互助意识,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闽南拜天公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拜天公,并积极参与其中。

当代的拜天公活动多样化,往往结合了传统元素和现代社会的需求,以适应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变革。

总而言之,闽南拜天公作为一项重要的信仰仪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它是传承和弘扬闽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愿。

通过参与拜天公,人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更加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方式,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文章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主题,并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用来引入主题并提出问题或观点。

8.3.1 闽南民间信仰

8.3.1 闽南民间信仰

第三节闽南民间信仰一、民间信仰释义二、闽南民间信仰的发展历程三、闽南民间信仰发展的社会基础四、闽南民间信仰的主要特征五、闽南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祇一、民间信仰释义民间流行的对某种精神观念、某种有形物体信奉敬仰的心理和行为。

包括民间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迷信。

它不像宗教信仰有明确的传人、严格的教义、严密的组织等,也不像宗教信仰更多地强调自我修行。

它的思想基础主要是万物有灵论,故信奉的对象较为庞杂,所体现的主要是唯心主义,但也含有唯物主义和科学的成分,特别是民间流行的天地日月等自然信仰。

——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581民间信仰兼具宗教与民俗的双重特征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民间信仰无创始人无教会、教团等固定的组织机构无教义、典籍无教规、戒律无至高无上的信仰对象无任何宗派无专司神职教职的执事人员队伍无自觉的宗教意识二、闽南民间信仰的发展历程二、闽南民间信仰的发展历程1、先秦至秦汉时期——闽越族人原始宗教信仰的盛行二、闽南民间信仰的发展历程1、先秦至秦汉时期——闽越族人原始宗教信仰的盛行核心观念是古老的灵魂不死和万物皆有灵图腾崇拜许慎《说文解字》云,“闽,东南越,……蛇种”二、闽南民间信仰的发展历程1、先秦至秦汉时期——闽越族人原始宗教信仰的盛行2、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原民间信仰的传入及其主导地位的确立漳浦谢东山庙,相传唐代陈将军自光州携香火来浦,五十八姓同崇奉焉,故今皆祀于民间。

——《漳浦县志》卷二二、闽南民间信仰的发展历程1、先秦至秦汉时期——闽越族人原始宗教信仰的盛行2、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原民间信仰的传入及其主导地位的确立3、五代宋元时期——闽南民间信仰造神浪潮与中原民间信仰扩播中的区域化演变福建在五代至宋元供奉的神明,就多达270余位。

——黄仲昭《八闽通志》广泽尊王、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关圣帝君忠勇之神——财神、海上保护神二、闽南民间信仰的发展历程1、先秦至秦汉时期——闽越族人原始宗教信仰的盛行2、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原民间信仰的传入及其主导地位的确立3、五代宋元时期——闽南民间信仰造神浪潮与中原民间信仰扩播中的区域化演变4、明清至民国时期——闽南民间信仰的进一步发展及向台湾、海外地区的传播明清时期,泉州供奉的神明就有120多位,一年之中的诸神诞日竟达到100天以上,且节庆热闹非凡。

闽南第一民间信仰是玄天上帝?

闽南第一民间信仰是玄天上帝?

闽南第一民间信仰是玄天上帝?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去年年底,去漳州龙海区海澄镇罗坑村采风时,惊奇地发现那里几乎社社皆有“上帝公“(玄天上帝)庙,这引起了我的关注。

续而,我在海澄镇其它地方,甚至更开阔的龙海区境内陆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上帝公“庙。

原来,这”上帝公"庙分布之密集,竟远远超过了龙海区境内其它的闽南民间信仰。

龙海区以外的闽南地区呢?一样是拥有数量惊人的“上帝公”庙!
这让我想起之间自己的一个疑问,闽南最流行的民间信仰是何神?或者说,闽南第一民间信仰是何神?(类似土地公的不算)
原来,我一直以为是保生大帝或妈祖,或者,哪吒三太子、关帝、张圣者、清水祖师、三平祖师、广泽尊王等。

现在,我认为,不是,通通不是,这闽南的第一民间信仰其实就是:
玄天上帝!
明代的护国神祗!
一尊集水神、战神、福神于一身,又暗藏龟、蛇崇拜、星象崇拜的古老神灵!
没有任何其它神灵能比“上帝公”更能满足闽南人漂洋过海时的种种心灵需求!
此结论目前仅是我个人的看法,有待于进一步的田野调查。

欢迎读者留言提供更多玄天上帝信仰的信息,如上帝公庙的庙名与具体地点等!
LOOKERS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闽南文化信仰

闽南文化信仰

闽南文化信仰闽南文化信仰——妈祖文化每年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神诞之日,福建莆田的妈祖庙和以台湾北港朝天宫为代表的妈祖庙都要举行奉祀和妈祖像巡街活动,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大多建有妈祖庙,其中以福建泉州莆田妈祖庙为祖庭。

仅台湾一省就有妈祖庙五百一十座,其中有庙史可考者三十九座,内建于明代的两座,建于清代三十七座,妈祖信徒人数之多,香火之旺,至今这一风俗延续依旧。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

妈祖姓林名默。

关于她的生平,说法不一,一曰唐天宝年间生人,另说生于宋建隆年间,但有一点确定无疑:妈祖是人,而且是一位普通的渔家姑娘。

据史料较多的宋代记载,林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畔一个美丽的小渔村——贤良港。

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

闽南始祖林禄,在晋永嘉元年(307)以黄门侍郎琅琊王司马睿渡江镇建业。

妈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时仕闽。

曾祖林保吉,仕后周,显德元年(954)任统军兵马使,鉴于天下纷乱,弃官归隐。

祖父名孚,官福建总管。

妈祖的父亲名林愿(一说名惟悫),宋初官都巡检,母亲王氏,生一男六女。

妈祖为家中之小女。

妈祖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

生前,父母已有五女,切盼再生一男,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然终胎又是一女婴,父母大失所望。

在她即要降生之傍晚,邻里乡亲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映得岛屿上之岩石红光四射,父母察觉此婴必非等闲之女,遂关怀备至,疼爱有加。

因其出生至弥月间均不啼哭,故取名林默。

林默幼时聪明颖悟,胜于姐妹,八岁入塾师读书,勤学强记且过目成诵。

她念小志宏,不满封建婚姻,立志不嫁,父母也顺从她的意愿。

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

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

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

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

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

8中国现代文学

8中国现代文学

四、闽南民间信仰的主要特征四、闽南民间信仰的主要特征1、闽南民间信仰的庞杂性四、闽南民间信仰的主要特征1、闽南民间信仰的庞杂性漳州白礁慈济宫:正殿奉祀保生大帝、太上老君、中坛元帅、东圣侯、西圣侯、三仙公和三十六官将;后殿奉祀观音妈、圣公、广泽尊王、开闽圣王、护国公、注生娘娘、大妈婆与大使哥,等等。

洛江马甲双髻山既供奉何氏九仙,又供奉释加、药师、观音妈、十八罗汉、关帝爷,还供奉朱文公、五文昌夫,等等。

四、闽南民间信仰的主要特征1、闽南民间信仰的庞杂性2、闽南民间信仰的实用性四、闽南民间信仰的主要特征1、闽南民间信仰的庞杂性2、闽南民间信仰的实用性3、闽南民间信仰的宗族性四、闽南民间信仰的主要特征1、闽南民间信仰的庞杂性2、闽南民间信仰的实用性3、闽南民间信仰的宗族性4、闽南民间信仰的发散性五、闽南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祇五、闽南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祇1、关圣帝君关圣帝君又称关帝爷,关夫子、关公、帝君爷、武圣君、文衡帝君、协天大帝、关帝圣君、恩主公、三界伏魔大帝等。

关圣帝君系由三国时的蜀国武将关羽神化而来。

从魏到唐,关帝在民间的影响并不大。

到宋元时期,关羽的影响由荆州走向全国,宋代皇帝先后封他为“显烈王”、“义勇武安王”、“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清时期,帝王对关羽礼遇有加,各种封号叠加在关羽头上,形成耀眼的光环,最高的封号是清代顺治帝给予的“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泉州通淮关岳庙东山铜陵关帝庙又称天上圣母,俗称妈祖,姓林名默(960—987年),福建兴化军莆田湄洲屿人,相传林默娘生前是一位“预知人祸福”的女巫。

秉性聪颖,善观开象,能救人济世,降妖除怪,拯救海难,能救人于千里之外,因此被渔民视为航海保护神。

宋代以后,历代帝王对妈祖的封赐近30余次。

褒封她为夫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或天后圣母等。

是大陆及台湾广泛流传的救苦救难的海上保护神。

泉州天后宫3、保生大帝保生大帝又称吴真人、慈济公、大道公、花轿公、英惠侯。

大道公姓吴名夲,北宋时期一位医术高超的名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中期,内忧外患并至,北有蒙古贵族余势力的威胁,东北有满洲族的兴起,东南沿海有倭寇的侵扰。另外,由于政治的黑暗,农民起义连绵不断。为维护封建政权的地位,嘉靖以后的统治者特别注重体现在关帝身上的儒家忠治服务。
(2)走访当地的大小庙宇、主要建筑,观察其中的神像特点和参阅庙里的神像书籍,并且与人们家里供奉的神像相比较。
(3)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如与族中老人谈话、上网了解相关知识、阅读有关国家政策等,保证调查的顺利完成。
2.
2.1
通过调查和资料显示,闽南民间信仰非常盛行,包括泛神崇拜与一些敬神习俗等等。闽南地区迷信鬼神鬼神崇尚祭祀乞求巫神,民间凡事求神拜佛,崇拜的灵魂神、自然神、庶物神等神明多达210种。从天庭阳界到阴曹地府的各路神明,组成一个与民间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仰体系。居家要奉门神(如钟馗、尉迟恭等),生病就拜医神(保生大帝、广济大师),经商必敬财神(赵光明、关公),赴考先祭文神(孔子、魁星爷),练武崇祀武神(关帝、城隍爷)等等,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博取功名,到消灾解厄,都蒙上一层浓厚的神明保护色。为了祈求保佑平定福寿,不论城镇乡村,宫庙寺观随处可见,大都佛、道合流,同一庙宇有佛有道还有众多俗神,典型的多神崇拜。
1.2 调查方式
人们通常所指的闽南地区指厦漳泉,本次的实践也是指以上三市。为了使此次调查更加顺利进行,我们组采取了分工调查的形式,即分配小组成员分别在厦门、漳州、泉州同时展开调查,主要采取的调研方法有:
(1)与当地人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信仰情况及风俗习俗,以及他们对民间信仰的看法和关于“信仰与科学”这一话题的辩证。
二、关帝信仰
关帝即关羽。民间对关帝的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最典型的神人崇拜。其影响之深广甚至超过了对其他各路神灵的崇信。关帝是儒、道、释共同尊奉的历史人物神明,这是历史上儒、道、释文化长期互相渗透、影响的结果,也反映了我国民间信仰自发选择的无明确宗教意识的多样崇拜特征。而在这三种文化互相渗透的过程中,尤以儒家文化对关帝信仰的渗透最为显着。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从而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就诞生了。祖庙经多次扩建,日臻雄伟,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却可惜被废弃,近年来,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除湄洲妈祖外,漳州市最富盛名的妈祖庙当属漳浦乌石妈祖庙,乌石黑面妈祖是历史最久的一尊黑面妈祖像。而且,当今世界上妈祖具有三种法相:红面、黑面、金面,湄洲妈祖是红面,泉州妈祖是金面,乌石妈祖则是黑面,由黑色沉香木雕成,而且年代久远,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闽南地区民间信仰情况的调查
闽南地区民间信仰情况的调查
摘要:民间信仰的神灵信仰体系在本调查研究中狭义定为俗神信仰、鬼的信仰和祖先信仰。由于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极具特色的一个地域性文化,所以选取闽南的民间信仰为调查对象,阐述形式多样的泛神信仰,探究其原因及对社会产生的作用,并且提出如何正确看待闽南民间信仰。
妈祖生平有许多传说,《天后志》和《天妃显圣录》记载甚多,并且民间的传说更是精彩传神。清朝历史学家赵翼就记下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闽南妈祖传说:若遇海难向神明呼救时,称“妈祖”,妈祖就会立刻不施脂粉来救人,若称“天妃”,则妈祖就盛装打扮,雍容华贵地来救人,所以会很晚才到。故海上都称“妈祖”,不敢称“天妃”。另一个传说是妈祖每次在海上救难后,都要给每位遇险者一晚兴化寿面,吃后不但会驱寒暖身,还能逢凶化吉,后被称为“妈祖平安面”,记得闽南个别村落有这样的风俗,若一个人奋不顾身地下水救人,受恩者必然要煮一碗面以示答谢和为之去掉晦气,这与妈祖的平安面也有几分关联。最夸张的妈祖灵验事迹是二次大战时,美军轰炸台湾,妈祖显灵在半空中掀裙接住炸弹,这个故事台湾南北皆有传说,可以想见战时人们的恐惧,求之神明,如望救星。
关帝生前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李光缙在明万历三十一年所作的碑记中记曰:“今所为颂侯之烈,与侯所以系千百世人心者,得非以一念殉汉之忠乎!窃以为末尽侯也。夫帝室之有隆替,国统之有存亡,自生民有主而来,谁代无之,何但汉?其历朝死事诸臣,当改姓易命之秋,杀身翼主而极忠无二虑,何但侯?然皆一时能使人叹息咨嗟,传之久而名存耳,未有若侯灵响,今凛然如生者。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惟是生人五伦两仪不得以坠,二曜不得以晦,人心不得以死。侯始遇玄德,朋友也;约盟而后,兄弟也;及推为中山靖王裔,以主事之,则君臣父子也。平居无里闬之欢,非胞乳之共,不有折圭担爵之素,匹夫相友,然信以死,先兄而后臣之,间关周旋,各尽其道,此侯之所以独千古也。”
关键词:民间信仰、俗神信仰、巫鬼崇拜、作用
1.
1.1 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民间信仰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起来。民间信仰已经渗透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某些地区,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一种信仰,而成为一个地区特有的文化和经济氛围。民间信仰不再是个人的事情,成为地区与地区、村庄与村庄、家族与家族沟通、交流的媒介。对于民间信仰的全面了解,可以促进我们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此外,民间信仰是两岸人民的重要精神纽带,两岸“三通”的实现后,两岸同胞基于文化信仰的相同点,展开了火热的谒祖、寻根、文化交流等行动,如去年的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保生大帝神像赴台巡游,而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了解自己的闽南民间信仰,并且更加深刻地研究它的精髓。
2.
一、妈祖信仰
妈祖,真名为林默,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幼年聪明颖悟,能过目成诵,长大后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平素精研医理,热心助人。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经常救助遇难的渔舟和商船,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还会预测天气变化,和能够“预知休咎事”,所以称她为“神女”、“龙女”。妈祖,作为民间海上保护女神的信仰,与漳州地区航海业、渔业生产发展有密切关系。妈祖文化与闽南民众生产、生活、安危紧紧相连,因此,信徒众多,在全世界多达2亿多人,并且为世界三大宗教信仰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