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女神民间信仰与社会性别文化建构_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_黄耀明

合集下载

民间信仰与社会问题──析福建妈祖信仰文化的功用

民间信仰与社会问题──析福建妈祖信仰文化的功用

民间信仰与社会问题──析福建妈祖信仰文化的功用
林正添[1];李敬焕[2]
【期刊名称】《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妈祖文化是我国政府唯一认可的一种民间信仰,在我国沿海及台湾省,在东南亚、殴美等地区的国家中有众多的信徒。

妈祖信徒把妈祖神祆看成是超人的力量,产生了类似宗教的信仰感情和情感反应,在遏制妈祖信徒行为失范、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妈祖文化在促进闽台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中已经产生并仍在继续产生着重要作用。

但是,妈祖文化是唯心主义的道德文化,对社会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总页数】4页(P93-96)
【作者】林正添[1];李敬焕[2]
【作者单位】[1]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侦察系;[2]莆田市公安局外联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
【相关文献】
1.由妈祖崇拜看福建民间信仰文化的功利色彩 [J], 陈矩弘
2.文化节与闽台民间信仰——以福建东山关帝文化节和湄洲妈祖文化节为中心 [J], 陈春阳;林国平
3.\"非遗\"语境下乡村民间信仰文化保护与重塑\r——基于福建南平樟湖的田野调查 [J], LAN Ye
4.福建第一大民间信仰——浅论妈祖信仰在福建 [J], 何绵山
5.福建莆田妈祖信仰文化 [J], 郭克克;谢志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祖姑”崇拜现象与妈祖信仰

“祖姑”崇拜现象与妈祖信仰

“祖姑”崇拜现象与妈祖信仰
庄小芳
【期刊名称】《《妈祖文化研究》》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例举闽台"祖姑"崇拜现象,说明它是闽台民间的一个重要的信仰形态。

以妈祖作为众多"祖姑"的典型个案,并将她放在整体"祖姑"崇拜框架中,尝试探寻妈祖在成为全国性海神之前的最初形态,并分析她在成神之后被强化的"祖姑"形象。

又由此个案进一步探讨与祖姑崇拜相关的区域社会文化。

【总页数】7页(P86-92)
【作者】庄小芳
【作者单位】[1]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研究部福建泉州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33
【相关文献】
1.闽南女神民间信仰与社会性别文化建构——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 [J], 黄耀明
2.妈祖信仰与陈靖姑信仰的大众传播策略比较 [J], 林小彬
3.海峡两岸女性神祗崇拜现象及其传播研究——以妈祖、临水娘娘信仰为例 [J], 吴娟
4.妈祖信仰与东西方海神崇拜异同 [J], 黄浙苏;
5.元代妈祖信仰与蒙古族萨满教女神崇拜的历史性互动 [J], 张安巡;谢启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妈祖敬仰文化简介

妈祖敬仰文化简介

妈祖敬仰文化简介妈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信仰文化。

妈祖是福建沿海地区的守护神,被视为海上的女神和渔民的保护神。

妈祖文化以妈祖为核心,围绕妈祖信仰、妈祖传说、妈祖庙宇等相关内容,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和民俗活动。

妈祖信仰源远流长,起源于宋朝,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信仰体系。

妈祖被尊奉为海上助佑之神,被广大渔民和海员奉为守护神,祈求平安和丰收。

妈祖的故事也成为了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妈祖的传说中,她是明代福建沿海漳州南靖人,原名林默娘。

她在12岁时出家为尼,法号“林默”,后来成为了妈祖。

妈祖在担任巫婆期间,曾经多次化险为夷,拯救渔民于危难之中。

她的事迹感动了众多的信徒,妈祖信仰也因此逐渐扩散开来。

妈祖庙宇是妈祖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妈祖信仰的核心场所。

福建沿海地区有众多的妈祖庙宇,其中以漳州南靖的天后宫最为著名。

这座宫庙是妈祖的故乡,也是全国最大的妈祖庙宇,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观光和朝拜。

除了妈祖庙宇,妈祖文化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的诞辰纪念日,这一天被定为妈祖文化的重要节日,人们会组织盛大的祭祀活动,举行庙会、舞狮子、舞龙等传统表演,喜庆热闹。

此外,妈祖还被赋予了医药、教育、福利等多重功能,妈祖文化在南方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妈祖文化在海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海上交通的象征,也是海洋文化的一部分。

在妈祖文化中,人们对大海怀有敬畏之心,同时也表达了对海洋的感恩之情。

妈祖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中国海洋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妈祖文化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也在海外华人华侨中得到了传播。

妈祖信仰和妈祖庙宇在东南亚地区、台湾地区、马六甲等地也有很高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使者。

妈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妈祖信仰、妈祖传说、妈祖庙宇等相关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妈祖文化现象。

潮汕文化论文-论述妈祖信仰中的性别观念

潮汕文化论文-论述妈祖信仰中的性别观念

潮汕文化论文-论述妈祖信仰中的性别观念摘要:中国古代男权至上的社会形态,使得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

神灵世界中亦同样存在性别差异。

神灵自古以男性居多,但湄洲岛的妈祖从诸多神灵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天后”,不仅在地位上超越了男性神灵,而且不论男女信众皆顶礼膜拜。

这对男权社会而言似乎有违常理,但妈祖作为女神确实也融合了古代社会男女在性别地位上的差距。

信仰的统一将减少性别带来的社会摩擦。

不同性别在宗教中获取的诉求及充当的传播载体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性别;精神融合;多重层叠;性别关系一、妈祖学术研究的简要回顾妈祖信仰作为女神信仰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之一,历来对其研究较多。

对于妈祖身世,现存有两类看法,一类认为妈祖是莆田林氏家族的后裔;一类认为妈祖本非林氏家族的后裔,只为一普通女巫,因为生前能够通过巫术助人渡难,帮人消灾灭疾,死后受到人们的供奉,后因林氏家族强大,将其列为林氏家族的后裔。

另外,宋代的原始材料也证明这一点。

《莆阳比事》有云:“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异,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

”等等诸如这些史料都或多或少言明妈祖生前是一位能言人祸福的神女。

湄洲岛妈祖祖庙中也有石刻记载如“挂席泛槎”、“祷雨济民”、“降伏晏神”等故事,都能体现出妈祖为巫的性质。

妈祖信仰在宋代已经形成,并且在当时就得到了各阶层信众的认同,据以往学术研究来看,信奉者的主体大体包括海商、水师和闽籍移民。

(一) 莆田海商莆田自古地少人多,人地矛盾尖锐,且位邻沿海,因此海商较多。

由于出海或多或少都有风险,尤其是在古代,没有较好科学技术作为航海保障,海商自然会把精神寄托转移到神明身上。

而妈祖最早是莆田地方的海神,况且她的神职也是为出海者保航护驾,自然成为福建海商共同祭祀的海神。

迄至南宋末年,各地的海商均对妈祖有兴趣,在海商的促进下,妈祖逐渐成为地位最高的海神。

由此可见,妈祖最早的神格定位于保护出航者。

而宋代河运畅通,造船技术发展,对于海商来说,出行经商的机会更多,意味着风险更大,故而需要一位神明保佑,妈祖便成为最好的选择。

闽南文化信仰

闽南文化信仰

闽南文化信仰闽南文化信仰——妈祖文化每年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神诞之日,福建莆田的妈祖庙和以台湾北港朝天宫为代表的妈祖庙都要举行奉祀和妈祖像巡街活动,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大多建有妈祖庙,其中以福建泉州莆田妈祖庙为祖庭。

仅台湾一省就有妈祖庙五百一十座,其中有庙史可考者三十九座,内建于明代的两座,建于清代三十七座,妈祖信徒人数之多,香火之旺,至今这一风俗延续依旧。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

妈祖姓林名默。

关于她的生平,说法不一,一曰唐天宝年间生人,另说生于宋建隆年间,但有一点确定无疑:妈祖是人,而且是一位普通的渔家姑娘。

据史料较多的宋代记载,林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畔一个美丽的小渔村——贤良港。

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

闽南始祖林禄,在晋永嘉元年(307)以黄门侍郎琅琊王司马睿渡江镇建业。

妈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时仕闽。

曾祖林保吉,仕后周,显德元年(954)任统军兵马使,鉴于天下纷乱,弃官归隐。

祖父名孚,官福建总管。

妈祖的父亲名林愿(一说名惟悫),宋初官都巡检,母亲王氏,生一男六女。

妈祖为家中之小女。

妈祖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

生前,父母已有五女,切盼再生一男,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然终胎又是一女婴,父母大失所望。

在她即要降生之傍晚,邻里乡亲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映得岛屿上之岩石红光四射,父母察觉此婴必非等闲之女,遂关怀备至,疼爱有加。

因其出生至弥月间均不啼哭,故取名林默。

林默幼时聪明颖悟,胜于姐妹,八岁入塾师读书,勤学强记且过目成诵。

她念小志宏,不满封建婚姻,立志不嫁,父母也顺从她的意愿。

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

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

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

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

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

妈祖文化及其信仰|万灵宗教

妈祖文化及其信仰|万灵宗教

妈祖文化及其信仰|万灵宗教妈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种。

它主要与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区的渔民、船民有关,至今仍深受这些地区的人们所崇奉和传承。

妈祖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

妈祖,即妈祖娘娘,是闽南话中的“妈仙子”之意。

据传妈祖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位福建平和县的姑娘林默娘。

她自幼聪颖,善良纯洁,为人谦虚,能够抚平争执和解决纷争。

因此被后人视为神明。

据传,林默娘临终前向家人表示,“我要去拯救船民,常保平安”,于是身化神明保佑船民。

后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妈祖信仰逐渐形成并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海洋文化中的一部分。

妈祖文化与信仰以妈祖为核心,并将她和她的信仰与渔民、船商的生计紧密连接在一起。

在妈祖信仰中,妈祖被视为保护、温情和友善的神灵,为她的信仰者带来好运和幸福。

在妈祖文化中,各种宗教和信仰都可以融合成一种“万灵宗教”,妈祖信仰大大超越了传统的宗教信仰,在广阔的社交和文化层面上形成了更为复杂、多样化的文化遗产。

妈祖文化不仅是一个宗教,也是社区组织的形成和维系。

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妈祖诞辰,这一天成为妈祖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各种妈祖庙会也在这时举行。

庙会中包括了祈福、庙会表演、食品制作等内容,不仅有宗教的意义,也是全民赏花、旅游、购物、吃美食的重要场所。

在妈祖信仰中,信徒是活生生的,他们参与妈祖庙会,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还对社会治理和海洋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妈祖信仰对海洋渔业、港口、船运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妈祖被视为安全和保护的象征,人们会在船上安装妈祖像,祈祷航行平安。

在台湾,妈祖文化还对台湾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妈祖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中的珍贵瑰宝,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妈祖信仰在信徒心中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认同,成为引导信徒走向乐观、积极、向上的灵魂力量。

妈祖文化和信仰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以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为中心的个案研究

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以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为中心的个案研究

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以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为中心的个案研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以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为中心的个案研究近年来,人们对民间信仰的研究日益重视,其中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作为一个重要的个案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保生大帝信仰在福建和台湾等地区根深蒂固,与地域社会密不可分。

本文将以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为中心,探讨其与地域社会的关系,以及信仰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保生大帝信仰源远流长,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孝敬娘娘信仰,后经过融合、传承与变异,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信仰体系。

保生大帝又称“太子爷”、“太子公”,被尊奉为生育保佑、婚恋姻缘的神灵。

在福建和台湾的许多地区,保生大帝庙宇遍布,每年的保生大帝庙会也成为了当地的重要文化活动。

信众们通过参拜庙宇和参与庙会,表达对保生大帝的敬仰和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祈盼。

闽台地区的保生大帝信仰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这一信仰体系在当地民间文化中扎根深入,为闽台社会带来了许多独特的习俗与风俗。

例如,在闽南地区,人们在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庙会上,会举办盛大的保生大帝巡游活动。

参与巡游的信众们手持信仰旗帜,穿着朱红色的衣服,舞动着杂耍和舞狮,场景热闹非凡。

这种信仰习俗不仅弘扬了地方文化,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增添了新的动力。

保生大帝信仰也为地域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首先,信仰促进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团体感。

在庙会或巡游的过程中,信众们共同参与,增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友谊。

信仰还使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保生大帝信仰也对地域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庙会和巡游等信仰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信众,也推动了当地的商业繁荣。

例如,庙会期间的摊贩、餐饮和旅馆业都会得到极大的发展空间,增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保生大帝信仰也使得闽南地区成为了台湾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进一步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最后,保生大帝信仰还对地域社会的文化传承和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福建民间女神信仰热现象的思考

福建民间女神信仰热现象的思考





旦墼塑
福建民间 女神信仰热现象的思考
回 傅 玉真 潘 娜
内容 摘 要 :运 用 马 克 思 主义 宗教 观 对 福 建 民 间 “ 女 神 信 仰 ” 热现 象 , 以妈 祖 、 陈靖 姑 为 例 ,进 行 思 考 分 析 ; 基 于 对 福 建 民 间女 神 信 仰 概 况 的介 绍 及 其 本 质 、原 因 的分 析 , 以及 在 经 济 、政 治 、精 神 文 化 等 方 面 产 生 的 影 响 ,探 究 福建 民 间女 神 信 仰 问题 的 当代 意 义 与新 时 期 积 极 引 导 民 众 正 确处 理 女 神 信 仰 问题 的 路 径 建 设 。 关 键 词 :福 建 地 区 女 神信 仰 概 况 对 策 马 克 思 主 义 宗 教 观
程 中 ,困 难 重 重 , 民 众 往 往 会 把 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捷 也 将 民 间信 仰 纳 入 宗 教 的范 畴 。 以 唯 物 主 义 观 点 来 看 , 宗 教 归 根 到 底就 是对超 自然力 量 的崇 拜 和信仰 , 是 唯心 主 义 的 ,源于 人 们对 于 现世 的虚 幻 的反 映 ,如维尔 ・ 杜伦 先生所 说: “ 恐 惧 死亡 ……取代 于 神 助 和 感 谢好 运 ,由此产 生 了宗 教信 仰 ” 。 宗 教信仰是 “ 人 民的麻 醉剂 ” ,民间 信仰 亦具有这样 的功能 。 笔 者认 为 民 间信 仰 ,一 是 “ 信 仰” ,归 属于宗教 信仰 的大 范畴 ;二 是 “ 民 间” 的 ,即 非官 方 的 、非 正 统 的 、非 制度 的。 福建 民间 的女 神 信仰是 “ 民众 在 原 始宗 教 崇拜 的基 础 上 ,不 断 自发 地 汲取 其 他 信仰 形 态 的成分 而积 淀 演 化形 成 的 一套 神 灵 崇 拜观 念 、行 为 习惯 及 相 应 的仪 式 制度和组 织方式 ” 。 ( 二 ) 福 建 地 区 民 间 盛 行 女 神 信 仰 的原 因 1 、特 殊 的地理 环境促 使女 神信 仰 的 产 生 与 发 展

宋代闽南民间信仰——清水祖师崇拜

宋代闽南民间信仰——清水祖师崇拜

宋代闽南民间信仰——清水祖师崇拜
王炳庆
【期刊名称】《福建史志》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清水祖师又名蓬莱祖师、普庵祖师等,俗称祖师公,原是宋代的一名憎人,死后成为闽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俗神。

而对于清水祖师是佛教神灵还是道教神灵,或者纯粹是民间俗神,从古至今所见不同,未有定论。

本文认为,清水祖师信仰既非佛教也非道教,它是由佛教与道教融合而形成的民间信仰。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王炳庆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33
【相关文献】
1.闽南女神民间信仰与社会性别文化建构——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 [J], 黄耀明
2.民间信仰与国家意识的耦合:武当真武崇拜在宋代的定型与独尊 [J], 曾育荣;刘真武
3.略论清水祖师崇拜的宗教属性 [J], 章卫东
4.闽南文化的新思考——评《漳州民间信仰与闽南社会》 [J], 施沛琳;
5.泰国华侨民间信仰研究的一部力作——《泰国大峰祖师崇拜与华侨报德善堂研究》[J], 李玉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统化:宋元时期福建文人对妈祖的形象建构

正统化:宋元时期福建文人对妈祖的形象建构
妈祖的形象在宋元时期被福建文人进行正统化的建构,这种建构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
妈祖被描绘成一位具有神力的女性,她的形象被赋予了正面的道德品质,如仁爱、智慧、 勇敢等。
妈祖的形象建构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鼓励人们追求真理、正义和善良, 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负面评价
尽管妈祖的形象在宋元时期被广泛地正统化,但也存在一些负面的评价 。
研究范围和限制
研究范围
主要集中在宋元时期的福建地区,涉及的历史资料有限,对于宋元时期福建文人对妈祖形象建构的全面研究仍存 在一定难度。同时,对于其他地区文人对妈祖形象的建构也需要进一步比较 研究。
02
妈祖形象建构的背景
妈祖的起源和传说
妈祖是中国福建地区的海洋保 护神,起源于莆田湄洲岛。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 对于宋元时期福建文人对妈祖形象建构的 深入研究和细节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例 如,这些文人的作品如何影响当时的社会 和文化?他们是如何选择和塑造妈祖的形 象的?
VS
展望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宋元时期 福建文人的作品,特别是那些与妈祖形象 建构相关的文献和资料。通过对比不同时 期、不同地域的妈祖形象,我们可以更全 面地了解福建文人对妈祖形象建构的贡献 以及这一形象对后世的影响。
和过度商业化的问题。
在评价妈祖形象建构的过程中,需要 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 商业利益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简单
地以好或坏进行评价。
06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妈祖的起源和形象建构
妈祖是中国福建地区的一位海上保护神,其起源和形象建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宋 元时期,福建文人对妈祖的形象进行了正统化的建构,使其成为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象 征。

台湾的妈祖崇拜——闽台宗教信仰和风俗的渊源

台湾的妈祖崇拜——闽台宗教信仰和风俗的渊源

作者: 陈国强[1];林加煌[2]
作者机构: [1]厦门大学人类学系;[2]上海自然博物院
出版物刊名: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66-69页
主题词: 妈祖崇拜;台湾;宗教信仰;天后宫;朝天宫;天上圣母;客家移民;闽台;渊源;信徒
摘要: <正> 妈祖姓林名默,是五代闽都巡检林愿的第六女儿,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三月廿三日,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日于湄屿峰上羽化。

传说林默死后经常在海上抢险救难,镇海护航,不断显圣保佑人民,故福建、广东渡海到台湾的船户和商民,往往捧妈祖像同行,视为航海保护神。

传至台湾后,又为台湾各阶层人民所崇拜,成为有祈必应的万能女神。

一、台湾妈祖来自福建妈祖在福建,台湾是天上圣母的俗称。

在台湾的泉州、漳州,客家移民地区所崇拜的妈祖,因来源不同,称谓亦异。

如由湄州祖庙分来的称“湄州妈”,由同安分来的为“银同妈”,而由泉州府晋江县分来的则称。

闽台一些民俗有时由民间信仰洐生而来

闽台一些民俗有时由民间信仰洐生而来

闽台一些民俗有时由民间信仰洐生而来,有时由历史人物的故事传承而来,试谈谈你所知道的这方面例子。

自宋以来中国民间信仰活动中,闽台女神之多及影响之大都冠于全国,妈祖、陈靖姑等深受人们敬仰,信众广泛,成为沟通不同社会群体、增进社会认同重要因素。

这一独特文化现象蕴含着深刻思想道德、伦理信仰等内涵。

首先从其内在品性来说,诸女神均以充满普度众生的博爱情怀著称,体现的神性——慈祥亲切、无私利人,正是母爱集中体现;而与中华民族素以仁义善心教化相结合,极易在人们心中引起共鸣,是内在道德美。

其次从其外在表象来看,虽然模样不同,但都慈祥雍容,富有女性柔美气质,给信众以亲和感;而与人类伟大母爱相结合,充分体现女神博爱精神,增加感召力,使贫穷卑微者不感到自卑,罪恶之人也不担心被抛弃。

民间传说中,陈靖姑法力无边,为世人“医病、除妖、扶危、解厄、救产、保胎、送子、决疑”;妈祖身披吉祥红衣,在茫茫大海上飘行,救渔民于危难,世代护佑百姓。

诸女神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结合,无疑具有强大吸引力和凝聚力,因而千百年香火不断。

闽台女神信仰在全国民间信仰中极具特色,而信仰如此普遍并非偶然,有其特定缘由和现实生活基础。

她们在民间祭祀活动中不是空洞说教,而有实际行为,无论是祖庙“请香”、“接火”,还是家庭祈祷禳邪,大到公众性的祈雨、排难,小到生育护童,都与社会群体生活息息相关,是两岸民众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闽台两地历史渊源深远密切,据史载,闽人从宋元开始移民台湾,明清时大量迁徙,成为台湾社会历史发展基本群体。

在2300万台湾人口中,80%来自祖国大陆,其中闽人又占85%,可见闽台女神信仰同文同源。

从历史上看,当大众文化一旦有了影响力,统治阶层就会干预,或提倡促其发展,民间女神信仰亦然。

当闽台女神信仰代代相传,影响越来越大,统治阶层出于巩固自身统治需要,必然会利用给予某种封谥,并大规模兴修庙宇和举行朝拜祭祀,希望发挥社会凝聚功能,安定人心。

无论是妈祖,还是陈靖姑等信仰都经过民间自发到官方钦赐演变过程。

福建女神崇拜的社会性别思考以妈祖、严婆为例

福建女神崇拜的社会性别思考以妈祖、严婆为例

福建女神崇拜的社会性别思考以妈祖、严婆为例福建女神崇拜是福建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视为民间信仰的重要形式,这是一种古老而深厚的信仰,涉及到人类的对于神的崇拜以及对于神格的认同。

崇拜妈祖和严婆是福建女神崇拜的两个重要方面。

这种崇拜不仅是文化和民俗的传承和演变,而且具有特定的社会性别意义。

本文将以妈祖、严婆为例,探讨这种福建女神崇拜中的社会性别思考,以及如何从实际案例中理解这一思考。

合计字数2000字左右。

福建女神崇拜的社会性别思考福建女神崇拜的核心在于对神明的敬仰和信仰。

在这种信仰的背后,隐藏了对性别与身份,对社会身份的认同,对性别的控制与规约,以及对家庭关系的理解等多方面的社会性别思考。

福建女神崇拜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其中的社会性别思考是近几十年来学者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

妈祖和严婆是福建女神崇拜中两个核心的角色,它们在福建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影响着福建历代人民的精神信仰。

妈祖是福建民间信仰的重要代表人物,她是海神妈祖的化身,也是福建人民的守护神。

她的形象在福建民间文化中栩栩如生,妈祖庙在全国各地遍布,妈祖信仰物有出世家庙、海上祭祀、佛教道场、道教庙宇、题记碑刻、信仰文艺、日常祭祀等多种形式。

严婆则锻造出独特的女儿之声与女儿之手,一生慈母般关爱着女子和妇女,化身为广大福建女子妇女的精神寄托,她被尊为妈祖角色中的“保姆”。

福建女神崇拜中的性别化演变福建女神崇拜的性别化演变是从妇女声音传说中具体的展现。

江南妇女的“天军夫人”崇拜,被传到了福建,演变成了“妈祖”崇拜。

在福建,女子儿女贤德维新、保养家业兴旺等等的渴求,渐渐地转化为对女性力量的信仰,也就是返祖祖师传说以强化人类的性别魄力,使之能够牢记祖先的意愿和历史聚祥。

这种演变包含的性别含义十分明显。

妈祖被视为一位强大而智慧的女性形象,她是福建女性的榜样,也是大力赞助福建女性强大力量的媒介,是福建女性真实与美好的形象。

严婆是福建民间信仰中的又一个独特角色,她作为妈祖的伴侣过早逝世,但是她的形象一直被人们铭记与瞻仰。

同源同根的闽台民间宗教传统

同源同根的闽台民间宗教传统

同源同根的闽台民间宗教传统导言闽台地区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节点,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宗教传统。

这些宗教传统不仅源自相同的文化背景,还有着共同的宗教根基。

本文将重点介绍闽台地区同源同根的民间宗教传统,并探讨其特点和影响。

闽台民间宗教的同源性1. 文化渊源:闽台地区文化渊源流长,同源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其宗教传统也源自中国古代宗教,如、儒教等。

2. 同根: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多以神灵崇拜为核心,包括妈祖、土地神等,这些都与自然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传承了同样的宗教根基。

闽台民间宗教传统的特点1. 崇拜妈祖:妈祖是福建和台湾地区广泛崇拜的女神,被视为渔民和海上航行者的守护神。

每年的妈祖节,信众们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和游行,表达对妈祖的虔诚崇拜。

2. 尊崇土地神:闽台地区的民众对土地神十分和尊崇,认为土地神是保护家园和农田的灵性存在。

每年的土地神庙会上,人们会献祭和举行各种仪式,以祈求土地神的庇佑和丰收。

3. 多元融合: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融合了不同的,如、儒教、等。

信众们通常会在家中建立神龛,供奉不同的神灵,以求得各种福祇。

4. 社群凝聚力: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不仅是宗教,更是社群凝聚力的象征。

信众们在庙会上共同参与庆祝活动,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加强了社区和谐和团结。

闽台民间宗教传统的影响1. 文化传承: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通过庙会、神龛等方式,将宗教代代相传,并与其他文化元素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闽台民俗文化。

2. 旅游资源:闽台地区的庙宇和庙会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宗教文化。

3. 社区和谐: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通过社区庙会等活动,加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助,促进了社区和谐和稳定。

4. 文化交流: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也是两岸交流的桥梁,两岸人民通过共同的宗教,增进了互相了解和友好交往。

结语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以同源同根的特点融合了妈祖、土地神等,形成独特的宗教文化。

民间信仰的“媒介化”传播及其意义——以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的传播为例

民间信仰的“媒介化”传播及其意义——以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的传播为例



文化 , 指依靠 口头传承在 民间社会世 代相 传、 民众 日常 是 与 生 活和精神 世界息息相 关的文化形 态。从传播 学 的角度来 看, 它主 要 以 口头 传 播 为 主 要 的 传 承 手 段 , 有 鲜 明 的 地 方 具 性和草根性特点 。在传统社会 里 , 文化传承 常常以 口头语言 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 , 这也形成 了许多 民间文化传播的主 要 形 式 , 如 民 间 故 事 的 传 播 、 间信 仰 的传 承 , 及 人 们 日 比 民 以 常 礼 仪 和 习俗 的传 播 等等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人 们 通 过 祖 祖 “ 辈辈 的口头传承记住 了关于节 日的神话传 说及 内涵 , 记住了 节 日的种 种 仪 式 及 操 作 过 程 , 时 也 记 住 了作 为本 民 族 的 一 同 员应该遵循 的道德操 守和行为规范。” 以妈祖 文化 的传播为 例, 在漫长 的封建社会 里 , 祖文化 的传 播主要 是通过 各种 妈 各 样 的 民 间 故 事 和 传 说 、 此 改 编 的 传 统 戏 剧 戏 曲 、 及 各 据 以 种 形 态 的 民间 祭 司 和 庆 典 等 等 , 海 峡 两 岸 以及 世 界 范 围 内 在 广 为流 传 , 最 终演 变成 一种 民 间宗 教 信 仰 。应该 说 , 绕着 并 围 位 中 国 东 南 沿 海 农 村 的 普 通 妇 女 , 生 了如 此 巨大 的传 播 产 效 应和信仰力量 , 能不说是 民间文化传播领域里 的一个奇 不
民间信 仰 的“ 媒介化 " 传播及 其意义

以海峡 两 岸妈祖 文 化 的 传播 为例
连水兴
(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 学院 福 建 福 州 30 0 5 1 8)
而妈祖 文化也 随之扩展到世界范围。据统 摘 要 :当前 ,传统 民间文化在现代社会遇到的种种 困 亚一带十分普遍 , 境和危机 。 其生存境况 日益受窘迫。产生 于传统 文化语 境 中 计 , 祖 信 仰 已经成 为世 界上 几 大 主 要 的 宗 教信 仰 之一 。 妈 中 国 学 者 钟 敬 文 认 为 ,传 统 社 会 的 中 国 文 化 有 三 个 千 的民 阍信 仰 在 这 个 高度 蝶 介 化 的社 会 里 如 何 生 存 和 发展 , 已

从妈祖崇拜看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神崇拜

从妈祖崇拜看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神崇拜

Research on Goddess Wor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 Taking Mazu Worship for Example
作者: 刘明菊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
出版物刊名: 世界宗教文化
页码: 131-138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期
主题词: 社会性别;妈祖崇拜;男权话语;女权超越;两性和谐
摘要:本文以社会性别的视角对妈祖崇拜进行了分析探讨,从妈祖的神职、妈祖相关文献的
语言、妈祖图(塑)像及妈祖的崇祀仪式中揭示出其中暗含的男权话语.同时,从对封建女子行为与
道德标准——"三从四德"——的分析中,肯定妈祖作为一个女神被崇祀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超越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从社会性别视角对妈祖崇拜进行研究对当下中国的两性关系及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闽南女神民间信仰与社会性别文化建构——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

闽南女神民间信仰与社会性别文化建构——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

Folk Belief in Goddess in Southern Fujian and Construction of Social Gender Culture 作者: 黄耀明
作者机构: 漳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福建漳州363000
出版物刊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7-11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民间信仰;闽南女神;社会性别;妈祖文化
摘要:女神信仰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体系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

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的闽南女神信仰不仅消解了古代中国社会男女在社会性别地位上的巨大差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男性神灵成为整个闽南社会与文化的心灵寄望。

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的闽南女神民间信仰是男权社会视野下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期待。

研究闽南女神民间信仰对于社会性别文化建构具有重要意义,闽南民间社会主动参与女神信仰消解了传统社会男女不平等的性别观念。

视觉文化·妈祖信仰·社会性别——以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为中心

视觉文化·妈祖信仰·社会性别——以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为中心

作者: 侯杰[1,2];王凤[1]
作者机构: [1]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南开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宗教学研究
页码: 249-255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2期
主题词: 视觉文化;妈祖信仰;社会性别;木版年画
摘要:中国传统木版年画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着人们的宗教情怀和人生愿望。

妈祖作为被"神化了的人物"为世人所敬仰、崇拜,成为辐射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强的女神之一。

作为载体,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不仅再现了妈祖的女神形象,更传递了她勇于牺牲与奉献精神。

妈祖信仰传入天津后,与本地文化相结合,杨柳青年画不仅记录了天津皇会及民俗活动中的宏大场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并加强了妈祖信仰在天津传播的社会影响力。

因此,在充分肯定年画传承文化传统的作用与价值之同时,对于其所运用的传播方法及其媒介作用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与解析。

男权社会中的女神崇拜——福建妈祖崇拜原因探析

男权社会中的女神崇拜——福建妈祖崇拜原因探析

男权社会中的女神崇拜——福建妈祖崇拜原因探析
黄海燕;李秀
【期刊名称】《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年(卷),期】2014(0)4
【摘要】在我国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下,妈祖作为一个女神,她的崇拜不但有没被遏制反而得到历代朝廷的褒封,一度超越其他众神成为我国至高无上的海神,是
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古代福建社会的特性、古代福建人的母亲崇拜心理、闽人崇拜女巫的潜意识三大点来阐述.
【总页数】5页(P8-12)
【作者】黄海燕;李秀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人文科学系,福建福清350300;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人文科学系,福建福清350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33
【相关文献】
1.男权意识下的女神崇拜——《聊斋志异》探析 [J], 孟文彬
2.由妈祖崇拜看福建民间信仰文化的功利色彩 [J], 陈矩弘
3.妈祖女神崇拜之文化渊源 [J], 张善文;
4.元代妈祖信仰与蒙古族萨满教女神崇拜的历史性互动 [J], 张安巡;谢启明;
5.妈祖形象与妈祖崇拜的传播与接受 [J], 张宁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的女神信仰 妈祖信仰是闽台社会共同的一种文化现象,是 闽台社会神缘关系的重要纽带。妈祖,原名林默,又 名林默娘,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福建莆田湄 州岛人,相传生于宋建隆元年( 960 年) ,卒于雍熙四 年( 987 年) 。妈祖是祈求平安的海上从业者救苦救 难的保护女神,也是从皇庭到民间社会人们心目中 一个无所不能的女性神祇,单单宋元明清的 14 位皇 帝就赐给妈祖多达 28 个封号。在闽南地区纷繁复 杂的诸多民间信仰神灵中,以妈祖崇拜为中心的闽 南女神民间信仰独树一帜,在闽南民间社会日常生 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蒋维锬认为,妈祖文化 的影响力不但超过任何一种民间信仰,就连五大宗 教也望尘莫及。[7]妈祖宫庙目前在全世界已达 5000 多座,信众逾 2 亿人,其中台湾地区的妈祖庙宇有 1000 多座。妈祖崇拜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千百年来 一直为世人所推崇,其价值、功用也一直为历代统治 者所重视。[8]在闽南地区,供奉妈祖的庙宇有 200 余 座,其中最著名的是泉州天后宫、厦门林后青龙宫、 龙海浯屿天妃宫、漳浦乌石天后宫等。 妈祖信仰作为女神信仰是中国民间社会最具代 表性的信仰之一,历来学界对于妈祖信仰崇拜的性 别观念和社会性别意识建构方面的研究是很少的。 探寻妈祖信仰及其传播历史过程或者现实意义必须 要结合具体的社会条件进行考察与分析。因为,作 为“女巫”神祇的妈祖之所以能够登上众神祇之巅, 为万民所仰望,与当时人们的社会建构是不无关系 的。正如朱天顺教授所言,妈祖的灵验传说、神性的 内容、神格的高低,是人们赋予的,这些都是当时人 们信仰妈祖 社 会 原 因 的 反 映 和 表 现。[9] 因 此,在 社 会性别文化建构的视角下考察妈祖文化崇拜具有特 殊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 二) 闽南地区的观音菩萨女神信仰 观音菩萨是所有中国人最为熟悉的一个佛教女 神,这不仅是因为观世音有一个极其慈祥可亲的女 性形象,更重要的是,观音菩萨有很多可以满足人们 多样性祈求的化身,如送子观音、千手千眼观音、鱼 篮观音、滴水观音等。其实,在印度的佛教神祇体系 — 108 —
收稿日期: 2012-11-02 作者简介: 黄耀明( 1970—) ,男,福建漳浦人,漳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副教授,法学硕士。
— 107 —
人居多。据有关部门调查,2003 年福建全省面积在 10 平方米以上的民间信仰宫庙近 25000 座,10 平方 米以下的民间信仰宫庙的数量更多,估计超过 10 万 座。在农村,民间信仰的人数远远超过正统信教人 数的总和。几乎每家每户都参与民间信仰活动,其 中中老年妇女占多数。40% 左右的人经常参加各种 民间信仰活动。[6]
人在某一特定社会环境中地位上的系统差异,并且 还规定了彼此的责任和权利分配方式以及赋予其价 值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一定时期的政治、文化制 度决定了其社会性别制度,而社会性别制度就是导 致社会性别差异的重要根源。
( 一) 闽南女神信仰被赋予以生育为中心的女 性社会职责
以妈祖为中心的闽南女神民间信仰无一不被赋 予保胎生育的角色,并且以此为核心扩展到涵盖女 性社会性别角色的诸多功能。在科学技术尤其是医 学水平极端低下的古代社会,女性的生育功能很容 易被神化,人们无法解释女性为何能够天生具备如 此神奇的繁衍魔力。因此,闽南民间社会广泛地将 祈求保胎生育平安的愿景赋予女神,同时也成功地 建构了“男 尊 女 卑 ”、阴 阳 刚 柔、天 地 太 极 等 以 男 性 为中心的超越自然的观念。在很多时候,人们甚至 将渴求生育男丁延续香火的需求理所当然地与女神 的天职相联系,正如侯艳娜等人在对河北涉县女娲 信仰的研究中所提出的: 在人们的习惯观念中,生育 子嗣的功能往往被归于女性。由此可以想象女性所 面临的巨大生育压力。为了缓解巨大的精神压力, 女性往往试图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孕育生命的力量, 其中,民间宗 教 就 是 最 为 常 见 的 一 种。[13] 在 闽 南 民 间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一样深入人心,而生育男性 的责任却不可推却地落在女性身上,人们自然要寻 求一种超越自然力量的神秘魔力来缓解生育责任压 力。
( 漳州师范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系,福建 漳州 363000)
摘 要: 女神信仰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体系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的闽南女神信 仰不仅消解了古代中国社会男女在社会性别地位上的巨大差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男性神灵成为整个闽南 社会与文化的心灵寄望。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的闽南女神民间信仰是男权社会视野下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期 待。研究闽南女神民间信仰对于社会性别文化建构具有重要意义,闽南民间社会主动参与女神信仰消解了传统 社会男女不平等的性别观念。
一、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的
闽南女神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有五千年的历史,在福建可追溯 的历史有两千余年,福建的主要民间信仰如妈祖、临 水夫人、定光佛、清水祖师等,也都有了一千年的历 史,它与传 统 社 会 的 方 方 面 面 都 有 千 丝 万 缕 的 关 系。[5]在福建,“有村必有庙,无庙不成村”是一个很 自然和普遍的现象,这种原生态的乡土文化虽不具 备制度化宗教的外壳与戒律,但依然拥有泛宗教形 态的内涵。福建民间信仰的发达与繁荣可以从宫庙 林立与信众众多来说明,主体信众人群以女性老年
二、闽南女神民间信仰的社会性别文化建构
闽南女神民间信仰与社会性别文化建构具有极 其错综复杂的关系。一方面,闽南女神民间信仰积 极地融入到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过程中,以妈祖为 中心的女神被人为地赋予了保胎生育、温暖守护、慈 爱柔美、宽容端慧等女性气质及行为规范,这些行为 规范逐渐被建构成了民间社会传统女性的角色形 象; 另一方面,男权主导的传统社会中男性甘愿接受 女性的所谓“违规行为”甚至对女神顶礼膜拜,在一 定程度上又反过来消解了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社 会性别文化对人的影响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表层 到内核、从点滴到全面的,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也是 一步一步地随着主流文化的发展而渐趋完成的。厘 清这一点,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所谓的女性气质及 行为规范实际上就是社会性别文化的产物,是一定 的社会文化或是社会习俗按照其主流文化要求而设 定的女性社会性别形象。
来历不一但神职相同的扶胎保育的夫人妈,如漳州 的蔡妈夫人,泉州黄陵的姬、宓、池三夫人妈等。闽 南地区著名的夫人妈神庙主要是泉州奇仕宫、晋江 福全临水夫人庙等。闽南地区的张英祖姑女神信仰 庙宇只有一处,就是云霄县莆美镇的英济宫。张英 祖姑原名为张云娘,是云霄县莆美镇莆下村张氏家 族的女神,传说天性慈和善良,若婴儿有病只要云娘 抱入怀中轻微摩擦就可痊愈。云娘 18 岁那年,也就 是弘治十五年( 1502 年) ,其自画一像后,自然仙逝。 人们为念其功德,建庙供奉,尊为保胎护育的守护神 灵。
由于受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男女两性的差别 由简单的生理差别演化为复杂的社会差别。这些差 别受 传 统 文 化 习 俗 所 熏 陶,已 经 变 得 根 深 蒂 固。 1971 年,安·奥克利( Ann Oakley) 的《生理性别与 社会性别》一书问世,其提出的“社会性别”概念已 经在社会学和人类学中得到广泛使用。[11]18 盖尔· 鲁宾( Gayle Rubin) 在此基础上,于 1975 年发表的 《走 向 妇 女 人 类 学 》一 书 在 对 西 方 三 大 学 术 理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学和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反思批判与借鉴的 基础上,提出 了“社 会 性 别 制 度 ”的 概 念,并 指 出 这 套制度使女性从属于男性。[12]81 也就是说,生理性别 是人类生理上的事实,而社会性别则是在社会化的 过程中,作为男性或女性的经历会因为文化的差异 而带有极大的变动性。社会性别关系特别关注两性 之间的权力分配,因为其制造并再生产了男人与女
中,观音菩萨 可 是 实 实 在 在 的 男 儿 身,如《华 严 经 》 就载: “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度众生住此山”,其与文 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一样,都是长有胡子的 男儿身。究竟来到中国是如何变成女儿身的,学界 有很多推测,法国学者石泰安就对此有专门的研究, 甚至还引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但显然也 不能完全说明问题。[10]120 倒是像印顺法师说的,观 音菩萨的由男变女,主要是因为女性具有天然的同 情、温柔、善良、母性等特性,尤其是女性所历经的苦 难自古以来就比男性多,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慈 爱与柔忍的想象。
在闽南地区,观音菩萨是经常可以与妈祖相互 借予指向信仰的。比如闽南的民间社会就有“观音 妈祖”的叫法,道教主管生育功能的“送子娘娘”也 经常会被画成观音的模样,也就是“送子观音”。这 充分说明了中国的民间信仰具有天然的实用性,并 不具备正规宗教那样超越世俗的独立立场。闽南地 区几乎大部分的寺庙、阁、堂、庵都会供奉观音菩萨, 甚至寻常百姓家里厅堂的神龛上也都会敬奉观音菩 萨。最著名的有安海龙山寺观音殿,是一座闽南甚 至于东南亚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还有龙海市林前 岩寺、诏安官陂水阁亭等。
关键词: 民间信仰; 闽南女神; 社会性别; 妈祖文化 中图分类号: K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957( 2013) 01-0107-05
闽南民间信仰是一种泛宗教化的极具中国特色 的准宗教。[1]宗教社会学的奠基者法国社会学大师 涂尔干提出,任何宗教都是真实的,都是对人类社会 自身存在的反映,是与神圣事物有关信仰和实践的 统一体。[2]11 涂氏还进一步指出,宗教信仰是表现社 会存在的一种特殊方式,是社会认同的标志,其将人 与社会的关系神话化和象征化。闽南民间信仰深深 地渗透于闽台民间社会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民间信 仰的有意或无意影响下,闽南人习惯于在民间信仰 的意指圈内思考问题和开展社会行动。正如乌丙安 先生所言,民间宗教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民众日常生 活的方方面面,占据着异常突出的位置。[3]3 郑镛也 认为,闽南民间信仰是一种主要传承和流行于闽台 地区的崇拜神灵的超自然力量,以祈福祛灾等现实 利益为基本诉求,自发在闽台民间存在的大众社会 心理和行为。[4]7 闽南民间信仰是整个闽台民俗系统 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影响力已经积淀并且生成 为在人们心理底层的、难以割舍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方式。闽南民间信仰不仅蕴含着维护闽南社会稳定 及族群家族联结的巨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传承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