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中的生物学知识
谚语中的生物学知识
趣味生物知识一、世界上最小的花是一种浮在水面的水生浮萍科植物——无根萍,其实无根萍这种植物还创下了另外2个世界记录,那就是世界上最小的开花植物和世界上果实最小的植物。
三、世界上最小的种子是天鹅绒兰的种子,它究竟小到哪种程度?据估计,50万粒的天鹅绒兰的种子加起来不足1g重。
五、苍蝇、蚊子飞过的时候,听到一阵嗡嗡的声音,并不是它们会叫,而是其飞行的速度在20~20000次/秒之间,人们听到的是空气的振动声。
六、白兔的身体里不含色素,它的眼睛其实是无色的,我们看到的红色是眼球的血液反映出来的颜色,并不是眼球的颜色。
七、很多动物,例如青蛙、蛇等到了冬天都会进行冬眠,但是海参却与之相反,它是一种夏眠动物。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原来海参是以一些小生物为食,夏天的时候,由于太阳光比较强烈,导致上层的海水温度高,于是海底的小动物都浮上海面进行大量的求食和增殖,导致海参断了食物的来源,故海参只能进行夏眠。
九、蛇在捕捉食物的时候,是借助眼睛与鼻子之间颊窝对远处的猎物进行“热定位”。
它们天生具有红外感知能力,能够“看”到发出热量的哺乳动物。
蛇在吞食猎物时,会张大嘴巴,下颚临时脱臼,以便尽可能张大吞下猎物,吞完后下颚再恢复原位。
十、蜘蛛结网,不仅为了捕捉猎物,而且还能够预测天气,如果看见蜘蛛张网,那么阴雨天气将会转晴;而看见蜘蛛收网的话,天气将转为阴雨。
这是因为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
十一、非洲东部的一个植物园里,有一棵会笑的树,它是一种小乔木,它们果子形状像铃铛,内有许多像滚珠般的皮蕊,能滚动,风一吹就可以发出“哈哈”的声音,就象人的笑声,因此得名笑树。
十三、蟑螂,因为其极强的生命力经常被人们称为“小强”。
它的头被切掉后还可存活一礼拜以上,最后因为口渴和饥饿而死。
十四、海马其实是一种鱼,因为其头部像马而得名。
和生物学有关的成语、诗词、俗语
视而不见——保护色;望而生畏——警戒色;以假乱真——拟态;移花接木——嫁接;鹦鹉学舌——模仿行为;孔雀开屏——求偶行为;望梅止渴——条件反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竞争;无中生有——隐性;有中生无——显性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植物的竞争性烟台苹果莱阳梨,比不上潍坊的萝卜皮——品种的地区适应性大树下面好乘凉——用于水分代谢(蒸腾作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植物类群之一:苔藓“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考察动物的保护色;“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考察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考察遗传现象;“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
”考察生态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还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则为枳”考察温度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
”考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重要性;飞蛾扑火——生物的应激性触目惊心——生物的神经、激素调节孔雀开屏——动物的求偶行为蜻蜓点水望梅止渴——生物的条件反射“一朝被蛇蛟,十年怕井绳”,“画饼充饥”“惊弓之鸟”“老马识途”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变异相依为命——生物的共生癣疥之疾(纤芥之疾)——生物的寄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捕食鹊巢鸠占——生物的竞争作茧自缚——生物适应的相对性一山不容二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叶落归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原生态系的恢复力稳定性春色满院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向光性忽如一日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植物开花受温度和光照影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排汗散热,汗的无机盐和尿素供植物生长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营养生殖春风不度玉门关———海拔对生物的影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条件反射(谚语)瑞雪兆丰年———低温冻死许多害虫;稻花香里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益虫、害虫与丰收;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高中生物:与生物学有关的成语、诗词、俗语
视而不见——保护色;望而生畏——警戒色;以假乱真——拟态;移花接木——嫁接;鹦鹉学舌——模仿行为;孔雀开屏——求偶行为;望梅止渴——条件反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竞争;无中生有——隐性;有中生无——显性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植物的竞争性烟台苹果莱阳梨,比不上潍坊的萝卜皮——品种的地区适应性大树下面好乘凉——用于水分代谢(蒸腾作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植物类群之一:苔藓“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考察动物的保护色;“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考察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考察遗传现象;“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
”考察生态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还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则为枳”考察温度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
”考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重要性;飞蛾扑火——生物的应激性触目惊心——生物的神经、激素调节孔雀开屏——动物的求偶行为蜻蜓点水望梅止渴——生物的条件反射“一朝被蛇蛟,十年怕井绳”,“画饼充饥”“惊弓之鸟”“老马识途”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变异相依为命——生物的共生癣疥之疾(纤芥之疾)——生物的寄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捕食鹊巢鸠占——生物的竞争作茧自缚——生物适应的相对性一山不容二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叶落归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原生态系的恢复力稳定性春色满院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向光性忽如一日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植物开花受温度和光照影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排汗散热,汗的无机盐和尿素供植物生长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营养生殖春风不度玉门关———海拔对生物的影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条件反射(谚语)瑞雪兆丰年———低温冻死许多害虫;稻花香里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益虫、害虫与丰收;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谚语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谚语人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谚语正是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遗传作为生物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的是生物种群中基因的传递和变异。
遗传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出了许多有关遗传与变异的谚语。
这些谚语既有深刻的科学内涵,也有着生活的智慧和哲理。
一、遗传的谚语1. “血浓于水”:这句谚语意味着亲属之间的血缘关系是永恒的,无论距离有多远,血脉相连的亲情永远不会改变。
这也正是遗传学中所强调的血缘关系对基因传递的重要性。
2. “秀才不出门,遗传九族”: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才华和智慧可以遗传给他的后代。
这是因为人类的智力是基因决定的,通过遗传,智力的优势可以代代相传。
3. “人无完人”:这句谚语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些优点和不足都是遗传而来的。
遗传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因此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二、变异的谚语1.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谚语告诉我们,生物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和变异。
由于个体之间的基因组合不同,使得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性状和特点。
2. “千人千面”:这句谚语意味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人的基因完全相同。
这种个体差异正是生物种群中变异的体现。
3. “万物众生皆有灵”:这句谚语告诉我们,生物界的多样性和变异是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适应环境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基因变异的结果。
三、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紧密相连,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进化。
基因的传递和变异是生物种群进化的基础,遗传提供了多样性,变异则使得物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遗传与变异的谚语也告诉我们,生物界充满了奇妙和多样性。
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独特的基因组合和特点。
正是这种多样性和变异,使得生物界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进化和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感受到遗传与变异的奇妙之处。
每个人都是自己父母特征的综合体,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谚语口诀 生物学
看懂化验单同学间交往的禁忌谚语口诀生物学生物教学 2010-01-18 10:33 阅读1 评论0字号:大中小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在一些谚语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现撷取几条浅析,与大家同享。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产生的原因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亲代把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准确地复制出二份传给后代,使后代得到了亲代的遗传物质,从而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由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所以每种生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基本相同,因而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变异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产生原因是由于亲代的遗物质(D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变化)或在有性以及子代不同的个体间发生差异。
变异有遗传的,也有不遗传的s如果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就不能够遗传;遗传物质(DNA)变化引起的变异就能够遗传下来。
由于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及形成新的物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捕食意为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在生物学上它具有食物链的含意。
这句谚语隐含的-条捕食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在这条食物链中,植物是生产者鼍于第斗营养级,蝉;螳螂、黄雀都是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种内斗争这一谚语揭示了生物为了争夺资源,食物和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虎是大型肉食动物,所处在较高的营养级里,按照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规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较少,因此其个体数量也就越少,在获得有限的食物空间里,虎的数量越少,就越容易获得食物来维持生存,其数量多时,就不能维持其生存。
为了生存就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样一山就容不得二虎。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物学知识原因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是一个古老的谚语,指出了橘子和枳子在生长环境上的差异。
这个谚语实际上反映了植物生长与生物学知识的关系。
在此,我们将从生物学角度深入探讨橘子和枳子在生长环境上的差异,并解释这一现象背后的生物学原因。
一、橘子与枳子的植物学特征1. 橘子橘子(学名:Citrus reticulata)属于芸香科柑橘属,树势较小,树冠广展,树皮常绿,枝条多刺。
叶片椭圆形,有叶柄,茸毛,有芳香气味。
果实为橙黄色或橙红色,多汁,香甜可口,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果。
2. 枳子枳子(学名:Poncirus trifoliata)属于芸香科柑橘属,也是多年生的小乔木,枝条具有长而尖的刺,树皮灰褐色。
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三片,花小而白色,果实金黄色,外形类似柑橘,但味道极为酸涩。
二、生长环境的差异1. 地理分布橘子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如江浙沪、福建、广东等省份,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橘子生长。
而枳子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北、辽宁等省份,气候干燥寒冷,适合枳子生长。
2. 生长环境橘子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中,对阳光充足和疏松肥沃的土壤要求较高。
而枳子则对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更为适应,对土壤要求较为宽松,对水分要求较为耐旱。
三、生物学原因1. 植物适应性植物的生长环境适应性是由其生物学特征和生态适应能力决定的。
橘子和枳子在自然界中选择不同的生长环境,是因为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不同的生存环境。
橘子逐渐适应了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而枳子逐渐适应了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环境。
2. 基因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由基因调控的,生长环境对植物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橘子和枳子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不同生长环境的基因型和表型。
橘子在基因水平上逐渐发展出耐热湿、耐阴、耐病虫害的特性,而枳子在基因水平上逐渐发展出耐寒耐旱、抗逆性强的特性。
3. 生理反应橘子和枳子在实际生长环境中会对外界环境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
与生物学有关的俗语谚语成语
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古代诗词及成语,其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源。
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一定能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我收集整理一些,与大家同享。
一、诗词类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质的循环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3.春色满院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向光性4.忽如一日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植物开花受温度和光照影响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捕食(青蛙的多少预测粮食是否丰收)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青蛙冬眠过后鸣叫与交配、繁殖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山寺桃花迟开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温度8.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
谁谓好颜色,尔为害有余。
下如蛇盘曲。
上若绳萦纡。
可怜中心树,束缚成枯枝……-------绞杀现象(-热带植物景观)9.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风吹雨打之后,海棠花落,枝叶依旧)1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温度对叶绿体色素及花青素的影响1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生物的过度繁殖1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生物的呼吸(中耕松土促进根有氧呼吸)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根状茎或根的繁殖作用1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植物生长习性二、谚语类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2.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变异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捕食及食物链4.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种内斗争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5.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竞争6.一朝被蛇蛟,十年怕井绳--------生物的条件反射7.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8.贪吃贪睡,添病减岁;饭吃八成饱,到老肠胃好--------合理膳食9.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鱼生火,肉生痰,粗粮淡菜保平安;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人体的营养与健康10.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生命在于运动11.旱天未到先修塘、疾病未来先预防;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疾病的预防12.春不减衣,秋不加帽;冬不蒙首,春不露背;春捂秋冻,知冷知热---------体温调节13.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笑口常开,青春常在;遇事不恼,长生不老;不气不愁,活到白头;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笑一笑,十年少-----------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4.什么种子什么苗,什么葫芦什么瓢-------生物的遗传15.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庄户地里不要问,除了雨水就是粪-----水和植物的矿质营养16.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生物与环境17.山上多栽树,胜似修水库-------森林的蓄水功能三、成语类1.千篇一律——---细胞的有丝分裂(其特点是染色体复制和均分。
成语中的生物学知识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变异
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产生原因是由于亲代的遗物质(D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变化)或在有性以及子代不同的个体间发生差异。变异有遗传的,也有不遗传的。如果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就不能够遗传;遗传物质(DNA)变化引起的变异就能够遗传下来。由于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及形成新的物种。
动物只能对具体的外界刺激(如食物和敌害的形状、气味、声音、光等)产生反应,建立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而人类除对具体的信号产生反应外,还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这就是望梅、谈梅时能使口生津液的原因。又如谚语:“一朝被蛇蛟,十年怕井绳”,“画饼充饥”“惊弓之鸟”“老马识途”等。
鹊巢鸠占——生物的竞争
从生物学上分析,是生物种间争夺资源和空间的一种竞争现象。竞争的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于被消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栖所及食物类型越接近,其竞争程度越激烈。谚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说的也是物种间的竞争。
作茧自缚——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蛾类结茧,能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这是一种适应性,但当遇到金小蜂时,悲剧就恰恰发生在茧上,金小蜂正是借助于茧对棉红铃虫的束缚作用,顺利地将卵产于它的体内,这样棉铃虫的"作茧"反而变成了"自缚"。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完全、绝对地适应。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某些特征就会变得不适应了,这是适应的相对性。
叶落归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树叶落下后,其中的营养又被根吸收,比喻不忘本源。落叶中的有机物通过细菌、真菌等的分解作用,产生的各种无机营养成分又被
农谚俗语等中的生物学知识
农谚俗语等中的生物学知识在生物课教学中,引用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农谚诗句等知识,可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并让学生明确知识与技能就是来自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的道理。
1、大树下面好乘凉——用于水分代谢(蒸腾作用)2、盐随水走——用于矿质代谢(营养元素的运输)3、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引自歌曲)——自然资源光照的重要性如光合作用4、白天光照强,夜里露水狂,庄稼丰收有希望。
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盆啃西瓜——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里呼吸作用减弱)利于有机物的累积5、燕子低飞蛤蟆叫,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要来了——生物的行为适应6、云雾山中出名茶,姜韭应栽瓜棚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7、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植物的竞争性8、朵朵葵花向太阳。
或者“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选自司马光的《客中初夏》)——植物的向光性9、烟台苹果莱阳梨,比不上潍坊的萝卜皮——品种的地区适应性10、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植物地上与地下的相协关系11、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
或说:要想多打粮,包谷绿豆种两样——绿肥如草木犀等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1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遗传与变异13、立秋十八日,寸草都结籽。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起老——秋季禾本科杂草和水稻营养时间变短,禾本科杂草和水稻为短日照植物14、只要树根牢,不怕梢头摇——根的固着作用15、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名句)——芦苇和竹子为禾本科典型植物,具明显的节和节间,茎常中空,须根系16、杂交种用一年,二年再用大减产——杂种优势(两个具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F1代性状稳定,F2代则性状分离,产量下降。
)17、红粟头上一枚针,只怕浅来不怕深。
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对播种深度的不同要求18、春接海棠,夏接桂,秋接菊花,冬接梅——无性繁殖(树木嫁接时期)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谚语”在生物教学中的妙用
“谚语”在生物教学中的妙用莱州市程郭中学周永生“谚语”是社会上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某种经验和道理。
在教学中,运用得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归纳了初中生物课本上的谚语十二条。
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气温下降,叶绿素分解消失的时候,叶子里面的糖分大量转变成为红色的花青素,于是绿叶变红了。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粪肥中含有多种丰富的无机盐,这句谚语强调了植物生长过程中施用粪肥的重要性。
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下面的树荫,没有阳光照射,气温较低;大树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湿度;大树的光合作用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氧气。
秋风扫落叶落叶是温带地区的阔时树减少蒸腾作用,准备安全过冬的一种本领。
树怕伤皮,不怕空心植物的生活有两种运输线。
木质部中的导管,把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自下而上输送到叶里及植物全身。
韧皮部中的筛管,把叶制造的有机物自上而下输送到根部及植物的全身。
树干空了,导管并没有中断。
树皮坏了,筛管被切断,根部得不到足够的有机物会“饿死”,直至整棵树枯死。
红花还需绿叶衬花的生长需要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作为营养。
鱼儿离不开水鱼用鳃呼吸,只能吸入溶解于水中的氧气。
鱼离开了水,不能呼吸,会窒息而死。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的“语言”是很丰富的。
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都能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都是动物的语言。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蛇咬的惊吓和痛苦,在人的大脑皮层形成了条件反射。
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生儿会打洞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强调了生物的变异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
“谚语”绝大多数是正确的,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
但也有例外,需要仔细推敲。
如“粪大水勤,不用问人”,就忽略了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肥需要量不同的客观事实,不符合科学规律.。
有物候知识的农谚
有物候知识的农谚农谚是一种传统的农民智慧,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经验和知识,传承了数千年的智慧传统。
这些谚语常与季节、天气、气候、作物生长等相关,包含了大量有关物候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农谚,它们都与生物学和物候有关。
一、春天1. “春分前后,空气清,蔬菜生。
”这句话说明,春分前后气温适宜,湿度适中,很适合种花草、蔬菜等植物。
2. “春雨贵如油,夏雨贵如金。
”盛夏时节,气温高,土地干旱,需要大量的水分;而春季雨水充足,对于提高土壤湿度、植物生长十分有利。
3. “花开富贵节,草长平安年。
”早春是花卉的最佳生长期,如果在花开时贺花祝寿,寓意富贵;而草长则代表生命力旺盛、平安祥和。
二、夏季1. “入伏过,玉米好收。
”入伏是夏季的一个重要节点,尤其是对于玉米类作物来说,入伏后的气温适宜,生长时间较长,结果丰收。
2. “赤地渔汛,黄土收盛。
”秒伏之后,到了渔汛,此时降雨和气温都比较适宜,黄土地区各种作物都可以进行收割和收获。
3. “麦子抢夜,真正合适。
”夏季的气温较高,如果能够在夜间进行收割,可以避免被阳光暴晒,也更方便操作。
三、秋季1. “立秋到,老鸦高。
”立秋是秋季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也是老鸦离去的时间,此时气温下降,秋风送爽,物候转换明显。
2. “秋分后,土地硬。
”秋分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地面逐渐干燥,土壤变得坚硬,需要进行适量浇水。
3. “谷雨后,插秧早,秋收长。
”谷雨后适宜种植,新的秧苗开始生长,如果抓住基本时间节点和气象条件,耕作标准,再加上适量施肥、灌浇和除草,秋收的成果会十分显著。
四、冬季1. “大禹测,寒冬早谷。
”大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治水英雄,他测算天文气象,观察气候,判断谷物收获的时间。
所以,“大禹测”是古人根据物候变化来预测谷物成熟的一种方法。
2. “冬至一天风,来年风便轻。
”中国农村有一种传统说法,称冬至前后的天气特别重要,如果冬至一天刮风,来年的春风会不太顺畅,农作物的生长可能会受到影响。
初中生物生活谚语中的生物知识
初中生物生活谚语中的生物知识1、谚语:“一山难容二虎”生物知识:生物间的种内斗争关系解释:生物为了争夺有限的食物、空间配偶等而发生种内斗争的现象。
老虎在食物链中处于较高的营养级,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且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需要更多的资源维持生活。
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数量越少,越容易获得资源来维持生存。
但并不是说一座山上就只能容一只老虎,这里的数量“二”是表示数量很少的意思。
2、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知识:生物的捕食关系解释:这句谚语形象阐释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生物之间吃与被吃关系构建的食物链。
但这句谚语并没有阐述完整的食物链,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
3、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生物知识:生物的竞争关系解释: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
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
竞争关系可使劣势物种灭绝,有利于优势物种得到更多的资源与空间。
4、谚语:“飞蛾扑火”生物知识:生物的应激性解释:这句谚语描述了昆虫的趋光性,即昆虫对光发生的应激性。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即趋利避害的特性,使生物体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
在农业生产中利用“黑光灯”诱捕害虫,利用“性引诱剂”消灭害虫等均是利用了生物的趋向反应。
5、谚语:“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物知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释: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既要看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又要考虑到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尤其是人类活动如砍伐森林、围湖造田、建民用设施等。
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大力宣传环保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6、谚语:“无心插柳柳成荫”生物知识:生物的营养生殖解释:这句谚语形象阐释了植物的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生殖细胞结合的受精过程,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产生子代的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
中考生物常用谚语
中考生物常用谚语
生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中考生物常
用的谚语,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物知识。
1. 万物有灵:生物界的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力和特性。
2.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生物都有其独特的适应环境和生存方式。
3. 适者生存: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4.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的体内器官相互协作,共同维持
生命。
5. 动物进化,适应环境:动物通过进化适应不同的环境和资源。
6.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维
持地球生态平衡。
7. 污水入海,鱼虾变胖:环境污染对生物生存和繁衍都有很大
影响。
8. 尊重生命,保护动物:人类应该尊重和保护其他生物的生存
权利。
9. 骨骼支撑,动作灵活:动物骨骼结构决定了它们的运动方式。
10. 植物繁殖,种子发芽:植物通过繁殖保持种群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
这些谚语是生物知识的简要概括,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记住这些谚语,对于中考生物科目的学习将会很有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以下诗文或谚语蕴含了生物学知识....
17.以下诗⽂或谚语蕴含了⽣物学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A.“草盛⾖苗稀”体现了⽣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B.“种⽠得⽠,种⾖得⾖”体现了⽣物的变异现象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蕴含的⾷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D.“⼈间四⽉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物因素对⽣物的影响
分析(1)⽣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有①共⽣、②寄⽣、③捕⾷、④种间竞争⼏种⽅式.
(2)⾷物链反映的是⽣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物部分.⾷物链的正确写法是:⽣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产者.
(3)遗传是指亲⼦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间和⼦代个体间的差异.
解答解:A、⾖苗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分和⽆机盐以及⽣存的空间等,因此“草盛⾖苗稀”体现了⽣物与⽣物之间的竞争关系,A正确;
B、“种⾖得⾖,种⽠得⽠”体现了亲⼦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物的遗传现象,B错误;
C、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物链必须从⽣产者开始,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谚语⽣动地呈现出⼀条⾷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C错误;
D、“⼈间四⽉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物的⽣长开花等,海拔每升⾼1千⽶⽓温下降6℃左右,因此⼭上的温度⽐⼭下低,⼭上的桃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间四⽉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的⾃然现象.所以“⼈间四⽉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物之间的关系和⾷物链的组成.。
物候谚语及其生态学道理
物候谚语及其生态学道理一、春雷不惊蛙,夏雷不惊蛇(物候谚语)春雷不惊蛙,夏雷不惊蛇是一句广为流传的物候谚语,它告诉我们,春天的雷声会惊动青蛙,夏天的雷声则会惊动蛇。
这句谚语揭示了动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也暗示了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
生态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指动物在环境变化下,通过行为、生理和进化等方式,使自身能够适应环境的能力。
春雷不惊蛙,夏雷不惊蛇这句谚语就是对动物适应性的一种描述。
青蛙和蛇根据雷声的出现时间来判断季节的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青蛙在春天听到雷声后,会判断冬天结束,开始繁殖;而蛇在夏天听到雷声后,会判断气温升高,开始活动。
这种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是生态系统中物种相互关系的重要表现。
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物候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句形容桃树和李树开花结果的谚语。
它告诉我们,桃树和李树自然而然地开花结果,无需额外的人工干预。
这句谚语传达的信息是,自然界中的生物有其固有的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
在生态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原理叫做“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的过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谚语就是自然选择原理的一种体现。
桃树和李树开花结果是因为它们具备了适应环境的遗传特征,能够在特定的生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这种自然的选择过程,使得物种具备了自我调节和自我更新的能力,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三、苦瓜苦,葫芦甜(物候谚语)苦瓜苦,葫芦甜是一句用来形容苦瓜和葫芦的谚语。
它告诉我们,苦瓜虽然苦,但对人体有益;而葫芦则虽然外表甜美,但却有毒。
这句谚语传达的信息是,生物的外貌和味道并不一定与其对人类或环境的影响相符。
在生态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苦瓜苦,葫芦甜这句谚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特点,即生物的多样性并不仅仅体现在外貌和味道上,还包括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功能。
初中生物作文常用谚语
初中生物作文常用谚语生物是一个关于生命的科学学科。
在初中生物作文中,使用一些常用的谚语可以更好地表达观点和思想。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初中生物作文谚语供参考:1. 万物有灵:用来表达万物都有其生命和活力的观点,强调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相互依存。
万物有灵:用来表达万物都有其生命和活力的观点,强调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相互依存。
2. 物以类聚:用来强调生物遵循着遗传规律,同类的生物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各种生物群落。
物以类聚:用来强调生物遵循着遗传规律,同类的生物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各种生物群落。
3. 繁殖后代:生物的繁殖是生命延续的重要方式,强调了生物追求自身后代的意义。
繁殖后代:生物的繁殖是生命延续的重要方式,强调了生物追求自身后代的意义。
4. 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展示了食物的转移和能量的流动,强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展示了食物的转移和能量的流动,强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5.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描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生存的竞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描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生存的竞争。
6. 因果循环: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因果循环系统。
因果循环: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因果循环系统。
7. 多样性是美: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的瑰宝,强调了每个物种的独特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多样性是美: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的瑰宝,强调了每个物种的独特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这些谚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诠释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对于初中生物作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农业谚语高中生物
农业谚语高中生物高中生物课程中,农业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农业谚语是农民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既有助于理解农业知识,又可以引发思考和启示。
本文将以农业谚语为主线,探讨高中生物中与农业相关的知识。
一、开篇引入农业谚语是农民智慧的结晶,它们凝聚了农民长期的劳动经验和智慧。
这些谚语中蕴含着生物学的知识,与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农业谚语,来了解生物学中与农业相关的知识。
二、农业谚语与生物知识的关联1. "春播一把米,秋收万把粮。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农作物的种植是需要耐心和坚持的。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到植物需要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合理的耕作管理才能获得丰收。
2. "早种慢,早收慢;晚种快,晚收快。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农作物的播种时间对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生物学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明白了不同作物对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对提高产量非常重要。
3. "好种子,好收成;好土壤,好收成。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种子的质量和土壤的肥力对农作物的产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生物学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繁殖方式和遗传规律,了解到良好的种子质量能够保证后代植物的优良特性传承。
而土壤的肥力则与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酸碱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选择优良的种子和肥沃的土壤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4. "少施多收,多施少收。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适量的施肥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过量的施肥则会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生物学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了解到不同阶段的植物对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科学合理地施肥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降低成本。
5. "雨前晒一晒,雨后晒一晒。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农作物的晒干是收获后的重要过程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生物]
谚语中的生物学知识
任秀德
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在一些谚语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现撷取几条浅析,与大家同享。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
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产生的原因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亲代把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准确地复制出二份传给后代,使后代得到了亲代的遗传物质,从而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由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所以每种生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基本相同,因而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生物的变异
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产生原因是由于亲代的遗物质(D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变化)或在有性生殖以及子代不同的个体间
发生差异。
变异有遗传的,也有不遗传的,如果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就不能够遗传;遗传物质(DNA)变化引起的变异就能够遗传下来。
由于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及形成新的物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捕食
意为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在生物学上它具有食物链的含意。
这句谚语隐含的-条捕食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在这条食物链中,植物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蝉、螳螂、黄雀都是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种内斗争
这一谚语揭示了生物为了争夺资源,食物和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虎是大型肉食动物,处在较高的营养级里,按照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的规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较少,因此其个体数量也就越少,在获得有限的食物、空间里,虎的数量越少,就越容易获得食物来维持生存,其数量多时,就不能维持其生存。
为了生存就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样一山就容不得二虎。
"飞蛾投火"--生物的应激性
这是指昆虫对光发生的反应,叫昆虫的趋光性。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生物因为有了应激性,便能对周围的刺激发生反应,从而可以避开不利的刺激,使生物体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
"作茧自缚"--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娥类结茧,能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这是种适应性,但当遇金小蜂时,悲剧就恰恰发生在茧上,金小蜂正是借助于茧对棉铃虫的束缚作用,顺利地将卵产于它的体内,这样棉铃虫的"作茧"反而变成了"自缚"。
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完全、绝对地适应。
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某些特征就会变得不适应了,这是适应的相对性。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竞争
老鼠毁坏作物,盗食粮食,人人都痛恨。
从生物学上分析,是生物种间关系的一种竞争现象。
竞争的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于被消灭。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栖所及食物类型越接近,其竞争程度越激烈。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生物的条件反射
这里蕴含着生物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一种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这种反射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生物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物质和能量,因而受到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既要看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又要考虑到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尤其是人类活动如砍伐森林,围湖造田,建工产业与民用设施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