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复习——人物传记阅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理解:
1、人物: 李侃(陪衬人物)、其妻杨氏(主角),胥吏、百姓(叙 述所需); 2、背景: 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挺身而出 。 3、事件: 杨氏作为(1)劝阻丈夫怯退; (2)激励百姓奋起; 4、结果: 叛贼全都逃跑 ,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5、杨氏说话艺术: 杨氏的话,说得实在,入情入理。从百姓的角度思考,所 以能够激发大家的斗志。 6、人物个性: 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热爱国家……
能让他亲眼看见(这一天)!
(3)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
答案 但是他去世以后,人们都赞许他是正人君子。
谢 谢
(3)借题解文法:文言文阅读一般都有信 息筛选题和文意概括题。信息筛选题往往将 文中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 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 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或有怎样的品 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文意概括题则考查 对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析,所给的几个备 选项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虽有一 项“不正确”,但其余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 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借助信息筛 选题,我们可以把握传主的性格品质;借助 文意概括题,我们能更好地读懂内容。
三、人物传记类文章行文的大体思路:
1、介绍人物个人情况:字、号、出身、天赋、 性格、最初的任职情况……(举、荐、征、召、 辟、授、除、为)(开头部分) 2、记叙人物在任职期间的政绩 :(中间部分, 注意时间词:后、及、比、寻、俄、既而、已而、 久之、会,注意这些表示人物官职变化的词语: 迁、升、擢、拜、调、徙、转、知、判、贬、出、 谪、罢、黜) 3、人物评价:(多在文章结尾,部分穿插于全 文中)。乞骸骨(封、卒、谥)
(4)以文解文法:就是借用文章中的话 来理解。文章中的诸多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 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 种依据,阅读时仔细发掘,前后文会给你帮 助。 (5)以注解文法:命题者往往会给一些注 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文、解题带来很大 帮助。考试时同学们千万不要视而不见,一 定要充分利用才行。
2.阅读步骤——三读
第一读:粗读。概览全文,了解大意。可以看 看尾注,读读题目。 第二读:细读。边读边圈点批注,结合注释、 信息筛选题和文意概括题,认真、仔细地读,弄 清文中具体的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 系,把握人物的命运结局及性格品质。如遇到难 字难句,不必深究。 第三读:做题读。题目涉及哪些文字,就细读 哪些文字。
B.常梦锡持重敦厚,品行方正,谏言修复旧典,被烈祖采
纳。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了常梦锡,并对他抚慰勉励。
C.常梦锡对自己被钟谟等推荐做户部尚书深感羞耻,上任后,
他只在文书末尾签字却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应付公务。 D.常梦锡性格耿介,忠于朝廷,认为元宗不识宋齐丘朋党真面 目,就直言进谏;元宗被迫自降尊号后,他认为自己有失辅佐 之职。
自主阅读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常梦锡传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
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
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俨袭父位,承制补宝 遂来奔。烈祖①辅吴,召臵门下,荐为大理司直。及受禅,擢 进给事中。时以枢密院隶东省,故机事多委焉。 .
翰林学士
降
官职
户部尚书知省事 饶州团练副使 卫尉卿、吏部侍
升或降
升 降
原因
钟谟、李德 明推荐 冯延巳陷害
郎、翰林学士
赠右仆射
升
元宗怜之
4. 从第四段看,常梦锡是怎样的一 个人? 答案 性格耿介,忠于朝廷。
第二步 做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左右所谮 . B.元宗怜 之 . C.乃少瘳 . D.每以直言忤 物 . 谮:诬陷 怜:可怜 瘳:病愈 忤:触犯
鸡令。后唐长兴初,从俨入朝,以梦锡从及镇汴。为左右所谮,
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益见奖遇。遂直中书省,参掌诏命,
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1、弄清其人其事: 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 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 事。 2、疏通语句: 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 宾语。
1.从第一段看,常梦锡职位是如何变迁的? 答案 ①受到李茂贞之子李从俨的提携,升职;
四、阅读方法和步骤
1、阅读方法 (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 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 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 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 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 提要。
古 代 诗 文 阅 读
古代诗文阅读
考纲考点:
识记与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文言虚 词的意义和用法;(120个实词,18个虚词) 2、理解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分析与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3、归纳作品要点,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 旨,揭示写作意图。
二、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
• 1、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
哪些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 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 2、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 ?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 • 3、官职;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 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 4、品格;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 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②受到李从俨左右人员的排挤,离开;
③受到烈祖的赏识,重用。
2. 从第二段看,常梦锡受到烈祖重用的原因是什
么?
答案 博学多才,敢于直谏。
3. 请说说第三段中常梦锡在官场上的浮沉情况。
官职
池州判官 户部郎中、谏议 大夫、翰林学士、 在宣政院专掌密命
升或降
降
原因
受宋齐丘党排挤
升
宋齐丘出 任地方官 受魏岑与冯 延巳排挤
解析 是元宗让常梦锡在宣政院专管机密。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 答案常梦锡就苦心规劝他改正,一点也不让步,元宗起
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常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 (2)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
答案 常梦锡一辈子都想铲除宋齐丘朋党,遗憾的是没
小试牛刀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试概 括主要事件及杨氏的性格特点。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 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 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 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 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 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 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 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 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 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①表现常梦锡自幼好学,擅长写文章;②通过写常
梦锡被元宗抚慰勉励,间接表现其品行方正;⑤表现常梦
锡虽然诗歌清丽却不事张扬的性格。排除此三项即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烈祖把常梦锡招至门下后,对其非常赏识器重,把一些 重要事务交给他处臵,并让他在宣政院专管机密。
B
)
解析 怜:怜爱,怜惜。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常梦锡品行方正
的一组是( D )
①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 ②首召见慰勉 ③梦锡终日论诤
④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 ⑤歌诗亦清丽,然绝
不喜传于人 ⑥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 A.①③⑥ C.②④⑤ 解析 B.①②⑤ D.③④⑥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 弄清其人其事 :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 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 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 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 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侃)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 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 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 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几种常见固定题型:
1、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 3、翻译; 4、信息筛选:多为人物形象、 性格分析。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 文体专攻
——整体阅读,把握大意,奠定做题的前提
古代诗文阅读
高考文言文 人物传记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 .所选材料 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习俗 等有关的内容。 • 2、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 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 • 3、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400字左右,文后有 一定量的注释。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 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 • 4、涉及到的实词和虚词及考题中的例句越来越 贴近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