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27.《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27.《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译文:
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 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 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 不因环境顺心而高兴,也不因个人失意而悲 伤。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 湖就替君主担忧。这样看来,进朝廷做官也 担忧,退处江湖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 候才快乐呢?大概他们一定会说“担忧在天 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吧!啊!除了 这样的人,我还能和谁同道呢?
以物喜,以己悲。
3、文中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伟大抱负?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业:
1、抄译第三到五段。 2、背诵第三到五段。
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
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睛的时候, 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翻腾到空中,日 月星辰的光辉消失了,山岳也隐藏在阴霾之 中,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歪斜,船桨 折断,(特别是)在傍晚时分,湖上一片昏 黑,(只听到)老虎的长声吼叫和猿猴的悲 啼。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产生被贬 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 的心情,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 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讨论 :
1、第3、4两段文字描绘了洞 庭湖哪两幅画面?请划出有关 语句。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 “迁客骚人”的“悲”和 “喜”?这样的写作目的是什 么?
迁 客 骚 人
览 物
1、若夫霪雨霏 霏,连月不开,阴 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 ,山岳潜 阴 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
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来临), 湖面浪静,天光和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 一望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 落下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 岸上的芷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 青绿,时湖上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 千里,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儿的影子犹如一块 璧,静静的沉浸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也响起来 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感到胸怀开阔, 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 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岳阳楼记 第二课时

岳阳楼记 第二课时

探讨:
哪些语句描写“岳阳楼之大观”? 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017/5/5
2.第二段:本文是写岳阳楼的,为什么要写
洞庭湖呢?
写洞庭湖实际是暗写岳阳楼,岳阳楼位居洞庭湖畔, 登楼望湖 ,看到或阴或晴的两种景象,产生或喜或悲 的两种情感,并将其和古仁人之心对比,突出文章主 旨。
远通 被贬谪流迁的人 诗人 聚会
之情,得无异乎?
第二段译文: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 湖上。它衔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 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上洒 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变化 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 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但是这里 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水、湘水,被贬 的官员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 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说明他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奋发有为,有宽 广的胸襟,和一般的“迁客”不同。
学习课文: 二、朗读课文第二段。
1、注意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断句: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 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 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 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017/5/5
2017年5月5日10时47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
连绵的雨 接连 放晴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阴冷
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
形迹 冲向 前行 倾倒 隐藏 折断 光辉 隐藏
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 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 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27课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品析优美语言,理解本文精邃的思想内容。

教学设计复习旧课1.检查常用文言词语及重点语句的翻译。

2.抽查背诵。

问题研讨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问题?b.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是什么?c.课文三、四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d.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e.“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f.“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g.本文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2.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a.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奋发有为,有阔大的胸襟,和一般的“迁客”不同。

b.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备矣”,因此不必再去重复;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b.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引发出自己的观点。

c.第三段描绘了洞庭湖一幅阴冷的画面,第四段描绘了洞庭湖一幅晴朗的画面。

d.“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主旨。

e.“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的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f.表达了作者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类古仁人的向往与敬慕之情。

g.文章开头叙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不到一年,就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已暗含“不以己悲”的意思,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迁客”,为写下文的“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做铺垫。

27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27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至若
天色 沙鸥 鱼儿 芷兰 月影 渔夫
宠辱偕忘 喜
夜晚 所见
朗读语气:喜悦昂扬
第四部分(5):通过探求古仁人之心抒
发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政治抱负。
“嗟夫”一声长叹,转入议论,用一个设问句“予 尝求……何哉?”领起分析。“异”是与前面“或喜或 悲”的心情不同,实际上是对那两种思想的否定。那么, “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反面回答,说明古仁 人胸襟的旷达。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从正面回答,强调应以国事为重。
感叹词,唉。嗟:感叹声。 曾经 探求 夫:表语气,不译
嗟夫!予
尝 求古 仁人之
品德高尚的人
思想感情
心, 或 异
或许 不同
二者
之 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
的 心理活动 为什么呢
指前两段的“悲” 与“喜”。
以己悲;
因为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或异二者之为,
阅读第三段思考: 1、这一节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 有何特 点?
2、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的情 感? 3、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
2、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的情感? 3、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 1、这一节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 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
景物特点: 阴暗凄凉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悲 感情色彩。
览物之情:悲 览物之情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 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27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27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27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主备人:总课时___时间_____周次__星期___审核:八年级语文集备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4段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

“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

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

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

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

“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

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3、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我是小小翻译家 建议:先解释重点字、词,再翻译 整个句子。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译 讲一句,其它小组准备补充点评。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展示 放晴 : 像那阴雨绵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 浑浊的浪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四) 翻译下列重点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学情展示:一、解释红色字词的意思。
1、若夫 2、霪雨 霏霏 3、浊浪排空 4、樯倾楫摧 5、薄暮冥冥 6、登斯楼也 7、去国怀乡 8、忧谗畏讥 9、满目萧然
像那 连绵的雨 雨雪繁密的样子 冲向 桅杆 船桨 傍晚天色昏暗 薄 迫近 这 离开国都 说坏话 萧条冷落的样子
11
9、至若 10、春和景明 11、沙鸥翔集 12、锦鳞 13、而或 14、长烟一空 15、皓月千里 16、静影沉璧 17、心旷神怡
至于 日光 栖止 美丽的鱼 有时 全 洁白,明亮 圆形的玉 开阔 愉快
12
18、宠辱偕忘 19、把酒临风 20、嗟夫 21、予尝求古仁人 22、或异二者之为 23、不以物喜 24、微斯人 25、吾谁与归
一起 面对 啊,唉 研究,探求 或许 因 无,没有 归依,同道
13
二、难句翻译: 1、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二、积累文言词语

八年级语文下册27《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27《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7.岳阳楼记课题 27.岳阳楼记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并尝试背诵课文。

2、识记文言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3、能找出过渡性的词句,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重点疏通文句,并尝试背诵课文。

难点识记文言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教法及教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复习导入1、学生朗读课文2、回顾作者相关情况二、疏通文义(一)学习文章的第一节:⑴朗读本节课文,并根据页下注释翻译这一节。

⑵学习这一节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作太守。

越明年:越,到了。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以,来;之,指重修岳阳搂这件事。

⑶概括这段文章的内容: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⑴朗读本节课文,说说这一节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

洞庭湖的大观。

⑵翻译描写洞庭湖大观的课文,想象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发语词,无意义;观,观看;胜,美好。

此则洞庭湖的大观:则,就是;观,景象。

⑶翻译本节课文剩余的内容说说这部分写的是什么?北通巫峡:北,向北;通,到达。

南极潇湘:极,到。

这部分写的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⑷想一想,既然是岳阳楼之大观,为什么不详细记述呢?因为“前人之述备矣”,如果作者再详细写就会显得重复没有新意。

⑸背诵本节课文。

学生复习进入文本学习。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参考书,疏通文意。

组织语言概括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参考书,疏通文意。

2、学习课文第三节:⑴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节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霪雨霏霏”时的景色。

⑵这“霪雨霏霏”时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霪雨霏霏时间之长;天气阴冷,风高浪大;天昏地暗;傍晚时节两岸的声音。

⑶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悲伤)⑷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登斯楼也:斯,这。

去国怀乡:去,离开。

感极而悲者矣:极,极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7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7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案

27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5、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二课时一、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根据上一课学习的内容提问。

二、研习新课:(一)教读第2段。

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夫——本文中几个“夫”都念(观夫、若夫、嗟夫)前两个“夫”有指示作用,相当于“那”;“嗟夫”,感叹声,亦作“嗟乎”。

然则——顺接连词。

注意不要跟转折连词“然而”搞混。

“然则”在这句中有承上连下的作用:(既然)洞庭湖是这样(气象万千),它北通巫峡,南到潇湘,降职外调的官吏和忧然失志的诗人大多会合在这里,那么他们看到这景色后产生的感情,能不因景色的变化而不同吗?骚人——课本注解:诗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

但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两者不能对换,如本文“迁客骚人”若换成“迁客诗人”就不恰当。

因为《离骚》的作者屈原是一个遭到贬逐的诗人,所以“骚人”比“诗人”有时还多一层“恍然失志”的意思,本文中“骚人”与“迁客”相配比较合适。

得无异乎——“得无”本是一个表示测度的语气副词(如“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但本句中“得”“无”是两个词,相当于现在说的“能不”。

以诘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

2、思考与讨论。

(1)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

27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27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 三、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 同学交流。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先忧后乐、以天
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 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 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 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 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 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他 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 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第三段理解
• 1.这段写的是怎样的景色?
写的是阴天阴森恐怖的景色
• 2.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迁客骚人悲伤的情感。
• 3、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
去国的是怎样的景色?
写的是晴天清丽明朗的景色。
• 2.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第一段理解
1.滕子京是因何故来到巴陵郡的?
“谪守”( “谪守”已暗寓对仕途沉浮的悲慨, 为后文抒情设伏。)
2.滕子京在巴陵郡政绩如何?请举例来说。
政绩为“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其中政绩之一是 “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 上。” 3.作者作记缘由是什么 ?
(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 于是,表示两事相承 法。 1.乃重修岳阳楼 乃: 通“嘱”,嘱托。 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象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离开 说别人坏话 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 _______________ 一起,一同。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去: 归依 _______________ 谗: 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晴天景色
迁客骚人的悲
迁客骚人的喜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 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记叙
第一段
描写
抒情
2017/5/10
2017年5月10日9时8分
第二、三、四段
第三、四段
议论
第五段
句式:骈散结合
• 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 (写景多用骈句,音韵和谐) • 字斟句酌,精妙传神
拓展练习
• 1.范仲淹的忧乐观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 义?小组交流讨论。 •

• 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 水波浩荡: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空间) • 阴晴变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时间)
•“前人之述备矣”。 在于借景抒情,引发出自己的观点。
3、第二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 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 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 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 • 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 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 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 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拟人) • 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 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 既绘声、又绘形。 • 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 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
北宋-范仲淹
一、深层阅读——文本探究
• 1、读第1段并概括其内容。
• 交代背景,及作记缘由。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 岳阳楼。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 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 作者欣赏他的阔达胸襟,与一般的“迁客” 不同。
2、读第二段回答:作者从岳阳楼上看到了怎 样的雄伟景象?作者为何略写岳阳楼景观?
二、揭示主旨
作者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 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表达了“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滕子 京的慰勉之意。
2017/5/10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总结写法
、 (1) 对比、拟人、比喻
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阴天景色
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
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作者勉励友人的是哪句?
• 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 京地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 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一方面 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 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另一方面是对朋友 的劝勉与安慰,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 之心,志存高远。
(9)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10)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点明中心)的 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语文积累——岳阳楼名联
万 家 忧 乐 到 心 头 。 四 面 湖 山 归 眼 底 ;
语文积累——岳阳楼名联
去老范一千年,后乐先忧,几辈能担天下事?
近代易 实甫撰
揽太湖八百里,南来北往,孤帆曾作画中人。
语文积累——岳阳楼名联
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
子美诗,希文笔,题笑雪壁我重来
9、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这句话?
•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 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
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
• 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超越个人的忧乐, 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要有无私 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像当代的任长霞、 孔繁森,他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从 不计较个人得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他们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这也就是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最好诠释。
链接中考
• • • • 1、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课文《岳阳搂记》选自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 B.文段“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 C.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 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 D.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2、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3/4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 览物之情。 • B.第5段是修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 同道的旷达胸襟。 •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 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6、读第四段回答:这一段描绘了怎样的一幅 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迁客骚人的览物之 情)? • 湖光春色图 •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超脱,挥洒自如)
7、古仁人的览物之情又是怎样的?本段的哪 句话点明了文章主旨?
8、“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不同,作者 详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 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 之心”作对比,引出下 文,由抒情自然转入议 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政通人和, (1)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
百废具兴。 衔远山,吞长江 (2)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第二段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迁客
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天气阴冷时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 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5 ) 与“前人之述备矣”相呼应的句子是: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天气晴朗时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古仁人之心”是: (8)“古仁人”的忧乐观是: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读第二段回答: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 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为写什么?
•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 情”。 (引起下文)
5、读第三段回答:这一段描绘了怎样的一幅
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迁客骚人的览物之
情)? • 阴雨连绵图 •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人心凄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