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自主学习一、罗斯福新政1.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1)标志: 1929 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 (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3)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严重过剩,产销矛盾空前尖锐。
(4)影响:① 资本主义腐朽性充分暴露。
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② 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
③ 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
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2.罗斯福新政 (1)背景:① 世界经济大危机 ②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 2)时间: 1933 年开始。
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主要内容:① 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② 复兴工业: 《全国工业复兴法》 ③ 调整农业政策④ 实行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⑤ 保护劳工权利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作用:①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 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 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一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 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美国的“新经济”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
美国著名刊物《商业周刊》 1996 年底的一篇文章这种经济现象称之为“新经 济的胜利”,“新经济”一词就来源于此。
“新经济”指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
新经济出现的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 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2.美欧等国推行的福利政策。
目的: 实质:5)6)内容: 过程:评价: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 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在历史考试的复习时刻里,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张历史试卷。
因为试题卷的练习能够帮助我们去检测学习中的缺点与漏洞!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测试试题,欢迎阅读!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1922~1929年美国经济处于繁荣时期,但在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这主要是因为 ( )①资本家为了眼前的利润盲目地扩大生产②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③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④股票投机过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2. 1929年,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席卷美国。
下列不属于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的表现是 ( )A.银行倒闭B.企业破产C.农产品价格猛涨D.失业人数激增3. 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
”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上述材料表明 ( )A.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C.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4.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危机措施的共同点有 ( )①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②加紧对经济的干预③加紧争夺世界市场④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面前,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反危机措施,但都无济于事。
这是因为 ( )A.胡佛继续执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罗斯福率领的民主党的抵制作用C.美国人民受危机打击严重,已完全失去信心D.美国人民不适应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6.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本节课将设计多样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如:提问、回答、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回答锻炼表达能力。讨论和小组合作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此外,还将采用课堂反馈、评价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些互动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学生可能对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解有难度,特别是在如何评价新政的问题上,学生可能会受到个人经验和价值观的影响。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提供更多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针对反思结果,我会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使用更多直观教具,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引入真实历史事件:通过展示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感受新政实施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
2.创设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利益集团的角度,讨论对新政的看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3.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媒体资源
本节课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纪录片、图片和互联网资源等。多媒体课件有助于直观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认知。历史纪录片和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拓宽视野。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件(共18张PPT)20页PPT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第18 课 罗斯福新政---课件(共18张PPT)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0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二)
三、“新政”的特点
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紧急银行法》,后来制定《银行法》。美国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银 行体系,把货币、信贷的管理权集中到联邦政府的手里。1933年5月,国会通过《证券法》,此后, 国会先后颁布《证券交易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等。
四、“新政”的性质
“新政”初期,胡佛攻击它是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或者共产主义,工商界攻击它是“潜 滋暗长的社会主义”。美国共产党和苏联攻击它是法西斯主义。他们提出的理由,主要是联邦政府 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过多。
——【美】威廉·洛克腾堡《富兰克林•罗斯福与“新政”(1932—1940)》
思考:罗斯福新政属于什么主义呢?
课题:第18课 罗斯福新政(二)
学科:历史 年级:高一 教材:人教版必修二
罗斯福新政(一)小结
一、“新政”的背景 1.危机形势 2.临危受命
二、“新政”的内容 1.金融业 2.工业 3.农业 4.社会福利 5.社会立法
二、“新政”的内容
领域 金融业 工业 农业 社会福利
社会立法
主要内容
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3)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它是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 制度沉重打击下,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出现的。
【总结提升】
2.自由放任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对比。
自由放任主义
创始人
亚当•斯密
主要观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1
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4.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
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时期。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新政对美国的影响
材料 美国资本主义在财政上还有办法来实施像新政这样的改良方案,
而不必采用法西斯主义这样攸关命运的武器。
(3)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 的严重缺陷”?为什么? 解析 要从新政的实质方面回答。 答案 没有。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 本质,因此也就不可能解决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 矛盾。
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思考:这些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 答案 救济金和养老金的发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购买 力。财产税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社会的稳定。
解析 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
救济、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
责任,因此说新政的成功是“政治上的成功”。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的冬天,美国街头出现了大量等待领取救济食品的人 群和因股票交易破产而被迫廉价出售的汽车。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 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 应用。
2.罗斯福新政时期制定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这主要说明资本主义
国家( D )
A.保障工人的经济利益
B.维护工人的政治权利
C.调和社会的阶级矛盾
D.对经济生产进行干预
解析 《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平竞争的法则等,本质
上说明了政府干预经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共33张PPT)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当堂检测
C 3.罗斯福生产力
②使广大的中下层民众得到一定的好处
③改变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④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人教版高一历史学科必修一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经济危机下美国的现状如何?
金融危机
工业危机
股市崩溃“资,银本行主倒义闭已经企走业到破尽产头,市了场”萧条,工人失业
“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农业危机
社会危机
农产品过剩,价格猛跌 失业人数剧增,社会动荡
改变美国命运的抉择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一、临危受命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二、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问题探究2:新政首先应从哪个领域开始改革? 理由是? 金融领域;
1.经济危机最先在金融领域爆发;
2.恢复银行信用能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 提供前提保证。
(1)颁布《农业调整法》
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 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2)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 供补贴;
(3)调整农产品结构,提 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稳定农产 品价格, 防止农产 品生产过 剩;
工业上,到1935年初已经有上百万雇 主签名表示愿意遵守全行业性劳动工资 规程。它调节了企业间的盲目竞争,使 大约200万失业者有了工作。
0 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2.政材料治二(:间面接对)严影重的响经:济维危护机民,主纳粹—统—治一下定的程德度国走上的缓是和一了条美 国迥困的然境社不,同建会的立矛道起盾路一,种。遏军希制事特型勒了经走法济上西。扩斯这张势为备力即战将的,发道挽生路救的,了大妄美规图国模用侵战民略争主战摆制争脱度。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1
第88-89页步骤2: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公民阿尔的不幸遭遇材料二:俄克拉荷马市的奥斯卡·阿美林格在1932年2月召开的国会委员会上说:在俄勒冈州,我看到几千蒲式耳(容量单位,美制1蒲式耳合升)的苹果烂在果园里。
只有绝对无瑕疵的苹果才能卖得出去;一箱苹果200个卖40到50美分。
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却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
……他给我讲了他养羊的经验。
他说他今年秋天杀了3000只羊,把它们抛到了峡谷里,因为用船运一只羊要美元,而他卖一只羊当时还得不到1美元。
他说,他已养不起这些羊了,又不能让它们挨饿,所以他只有将它们杀了抛进峡谷里。
——斯塔夫里阿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96——697)思考:你认为美国当时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这说明当时美国社会生产存在什么问题?【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给美国带来严重的危害:经济问题;失业人口激增、贫困问题凸现,失业者和流浪汉遍布城乡;失业工人、农民、退伍军人为生存奋起抗争,社会矛盾激化;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社会运行方向迷惘;信念崩溃,道德沦丧,社会丑恶现象如偷窃、斗殴、酗酒、吸毒、行凶等剧增;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教材68-69页小字材料和材料二,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用大屏幕打出要点:原因: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过剩)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严重影响:加深社会危机,世界局势动荡不安]【设计意图】罗斯福就任时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危机爆发后失业严重;二、商品价格低于生产成本;三、银行出现信用危机。
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贫困人口急增的另一面是产品相对过剩。
这些史料有助于学生认识经济危机生产的原因,同时也让学生真实的感受那场经济危机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巨大影响。
高一历史(理)必修二复习讲义:第6单元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 主要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广大劳动人民相对贫困,导致供需矛盾扩大。
3.重要原因: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经济的虚假繁荣;股票投机过度,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
4.导火线: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
二、表现:略注意:物价下跌三、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四、影响:1.消极影响:(1)加深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局部)(2)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世界)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②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③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2.积极影响:为改革提供机遇(如胡佛简单干预、罗斯福新政)为苏联引进技术装备、资金、人才等提供机遇。
注意:尽管胡佛政府固守“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但还是进行了简单干预: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的政策。
第18课罗斯福新政1、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作用一、背景1.历史原因: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2.经济基础:经济实力最强,有广阔的海外市场;3.政治条件:稳固的民主制度;4.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5.民众基础:民众要求改革;6.国际条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以书本内容为主)项目主要内容理解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美联储的权力、管证券制业。
放弃金本位制:破除黄金对货币的限制,增发货币,刺激经济,实行货币宽松政策。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缓解经济危机;加剧了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各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
蓝鹰运动。
目的:防止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知识总结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罗斯福新政(一)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化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③具体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放任”政策,导致盲目生产和无序竞争;过度的股票投机,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贫富差距过大。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接着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大增,经济危机爆发。
然后迅速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①范围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个生产领域)②时间长(1929~1933年)③危害大(生产下降,失业率高)4、影响:⑴消极方面:①内: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经济大幅衰退;大量工人失业,陷入贫困饥饿;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
②外: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张(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各国间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加紧对外侵略,激化了与殖民地的矛盾;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战争策源地)。
⑵积极方面: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内部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职能扩大。
(二)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1、背景:(1)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美国面临空前严重的困难。
(2)胡佛总统奉行的自由放任政策,无法使美国度过危机。
(3)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当选美国总统。
2、时间:1933开始3、目的:缓和经济危机(直接),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根本)。
4、主要内容:(首先从整顿银行入手)(1)整顿银行业:①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银行信用;②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调整农业:颁布《农业调整法》,减耕减产,国家补贴。
→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了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复苏。
(3)复兴工业:(中心措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经营规章,规定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规则,对企业进行政府监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文章摘要: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编者按】: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本单元重点讲述资本主义世界所出现的经济危机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1933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②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3、特点:①波及范围广②持续时间长③破坏特别大4、影响①加剧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二、罗斯福新政1、具体内容:(1)金融①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②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③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④管制证券业.(2)工业①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②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3)农业①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②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4)社会福利①建立联邦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②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③推行“以工代赈”,(5)社会立法①《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工会;②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③《社会保险法》2、实质:不促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干预.3、特色和影响(1)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2)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它在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①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②间接影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③深远影响:新政采用的国家出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纯粹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逐步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其原因应包括:国内的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动;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经济繁荣的背后,美国长期盲目投资,经济比例失调,农业不景气,失业人员增加.日益膨胀的供应量大大超过国内外的支付能力,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到2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出现危机、萧条,1929年~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思维拓展】1、各国反危机的措施及启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危机的措施一般分四类:(1)美国一类:采用罗斯福新政(1933-1939)强化国家干预,同时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2)英法一类:英国实行保护关税,协调帝国内部关系,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实行帝国特惠制;法国调整劳资关系,改革税收制度等.(3)北欧国家一类:普遍出现社会民主党、工党掌权的政府,实行被称为中间道路的福利国家政策,实行保障就业,调整扩大社会保险,多种合作.(4)德意日一类: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实施法西斯管理,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2、30年代大危机得出的启示:(1)危机与繁荣相关,居安思危.(2)国际经济关系协调极为重要,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3)危机具有两重性:一是表明资本主义末日加速来临;二是迫使政府改革调整的信号.3、“大萧条”下的美、德、日走向简评: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原因:美国:①没有封建社会的历史,具有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传统.②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实力强,国家干预经济可行.③美国虽有阶级矛盾,但左右两翼的力量不足以危及到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④罗斯福的个人作用体现了当时时势的需要.德国:①德国具有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历史.②德国经济危机后,垄断资产阶级唯一的办法依靠军事化复苏.③德国整个社会不满一战后的失败,对《凡尔赛和约》不满,希特勒借助了“民族主义”和复仇心理.④德国阶级矛盾尖锐,革命迫在眉睫,纳粹党正好充当垄断资本家镇压革命、发动战争的工具.⑤希特勒的个人作用适应德国当时社会的“土壤”.日本:①日本具有浓厚封建军国主义历史,标榜“武士道精神”.②日本早已对中国、朝鲜、东南亚实施过侵略扩张,为转嫁国内危机,借经济危机之机,在更大范围内扩大战争.③日本的阶级矛盾尖锐,利用法西斯力量镇压革命是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愿望.④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势力左右了日本社会.影响:美国缓和了经济危机,保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两大政策内容的对比。
•正确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新”在什么地方?特点?评价?2、斯大林模式•了解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特点。
•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经验、教训)。
•进而理解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改革原因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重点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从苏联的经济探索中得到的启示?苏联历史线索一、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7)十月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二、社会主义制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1918—1936)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三、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五六十年代)(1953—1991)勃列日涅夫改革(六七十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九十年代)目的:为了保证军事胜利;并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积极: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物力财力,保障军事胜利。
消极:违背经济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1921年经济政治危机实质: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变革;是非常时期的一种非常手段,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问题2:如何理解新经济政策?目的:恢复、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积极: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权得到巩固。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标志苏维埃政权把工作中心由巩固政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消极:也不是一种成熟的理论,领导人对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而过早的终止。
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调整。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启示: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遵循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挥市场作用等)问题3:新经济政策“新”在什么地方?(1)过渡方式:直接过渡——迂回过渡。
最大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市场),恢复发展商品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以恢复和发展经济,实行逐步过渡。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word1 / 1 必修2第六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繁荣时期的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电气业和建筑业。
繁荣背后潜伏着危机,最先出现衰退的部门是建筑业。
2、1929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
这次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以纽约股票交易所股价暴跌为标志。
(注意: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是因为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国家,资本主义的弊端最先显露出来。
1857年首先从美国开始,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929年首先从美国开始,爆发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是因为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占支配地位。
1973年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危机有四个特点:X 围特别广(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造成经济危机迅速蔓延的最主要原因: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
注意:苏联并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此时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正在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特别深远。
(“大萧条”是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一个特定的称呼。
)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采取的共同措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
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走上两条不同道路: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保持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某某制度;德国和日本则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对外侵略扩X 道路。
3、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大萧条日益加剧。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推行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胡佛政府和罗斯福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但他们的本质相同: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主要内容:救济、复兴和改革。
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归纳
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一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一、虚假繁荣
表现:1、一战后,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2、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一派繁荣景象。
二、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
(1)资本家获取高额利润,阶级矛盾尖锐
(2)股票投机活动,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社会不稳定性
(3)各国长期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造成市场虚假繁荣,无法阻止危机大规模爆发。
>
(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
3、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
(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反而恶化
失败原因:不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课)罗斯福新政
4、4、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1)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大危机,有效遏制了经济大危机
(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
2、建立福利国家
3、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兴起
4、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经济”。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六单元《6.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
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记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措施;
2、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能列表归纳;
3、理解:国家干预经济、福利国家制度、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能通过情境做选择题。
4、通过对本课学习,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懂得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
2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学生懂得分析历史要从表象看到本质,懂得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参与讨论,锻炼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认识到人类文明是随着生产力发展不断进步的,努力吸收其它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问题式探究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自主学习
一、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标志: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
(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3)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严重过剩,产销矛盾空前尖锐。
(4)影响:
①资本主义腐朽性充分暴露。
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②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
③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
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2.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世界经济大危机②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
(2)时间:1933年开始。
(3)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4)主要内容:
①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②复兴工业:《全国工业复兴法》
③调整农业政策
④实行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
⑤保护劳工权利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作用:
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
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美国的“新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
美国著名刊物《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这种经济现象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一词就来源于此。
“新经济”指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
新经济出现的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2.美欧等国推行的福利政策。
目的: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内容: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过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1973年经济危机后,仍继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评价: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称中的政府干预
(1)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
(2)实践效果: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导致
滞涨局面出现。
合作探究
(10分)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下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
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二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
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
——北京师范大学编:《史学评述》l982年第l期材料三直到2000年12月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
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
——《读书》2003年第3期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这种观点的目的。
(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当时的美国状况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分)
(3)材料四表明美国经济形成了什么新的发展模式?根据材料概括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
(3分)
(4)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2分)
“工作付酬的美国”
当堂反馈
1.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心生。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心生”的举措是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 .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 .积极发展“新经济”
2.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
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宣传画,为了执行这
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B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 .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 .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3.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
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
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
耕地。
美国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A .优化农村环境 B .给农民提供补贴 C .提供就业机会 D .提
高农产品价格
4.近年来,希腊等欧盟国家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在希腊政府被迫通过多项财政紧缩政策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采取缩减社会福利的措施,减少赤字,结果遭到民众和工会组织的强烈反对,各种罢工游行此起彼伏。
这表明西方原有的福利政策
A .加剧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B .片面照顾高收入阶层利益
C .缺乏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D .使一些国家财政赤字严重
37.参考答案:
(1)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或自由放任思想)。
目的: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分)
(2)变化: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经济。
(1分)原因:自由放任政策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后实行了“新政”。
(2分)
(3)模式:发展“新经济”(1分)特点:稳定增长;保持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2分)
(4)经济政策应根据现实需要不断调整;改革是克服社会危机,兴利除弊,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科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
(2分,只要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