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华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题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公开课教案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综合应用了因式分解和整式的乘法公式等知识,是整式乘法知识的应用和提升,同时也为今后学习二次函数打下基础,一元二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本章学习中体现了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知识结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理解配方法,会用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4)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解方程的结果是否合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概念的发展.(2)经历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过程.•体验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经历探索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和重要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索的热情,•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体验.(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学习习惯,并能从交流中获益.(3)从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中,•体验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与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教学难点1.配方法的理解.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关键1.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降次思想.2.熟悉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方法的具体过程和步骤.3.熟悉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与方法.课时划分一元二次方程 1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6课时实践与探索 3课时复习与小结 1课时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内容本节主要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会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能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3)能根据简单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2)参与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的结构与特征.(3)发现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数学知识源于实际,又反过来服务于实际的道理.(2)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3)体验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感受.重难点、关键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2.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概念.3.关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的关系.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三角板、小黑板.(本节课的总结图表)2.学生准备: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试一试.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不必求解)1.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2cm,求它的对角线长.2.绿苑小区规划设计时,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安排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3.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从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点拨:(1)设正方形的对角线为xcm,由勾股定理可得:22+22=x2,整理得:x2=8.(2)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依题意可得:x(x+10)=900,整理得:x2+10x-900=0.(3)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则今年年底可达5(•1+x)万册;明年年底可达5(1+x)·(1+x)=5(1+x)2万册.依题意可得:5(1+x)2=7.2,整理得:5x2+10x-2.2=0.2.思考:(1)上述得到的方程叫做什么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上述整理后所得方程具有怎样的结构形式?(3)看书P19内容,讨论并理解下列问题:①什么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强调二次项系数不为0的限制条件)②什么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③什么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它们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有什么联系?三、范例学习,加深理解例: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写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2x-5x2=1 2.6-2x=x23.(x-8)x=36 4.(x+3)(x-7)=48解:1.一般形式为:-5x2+2x-1=0二次项系数是-5,一次项系数是2,常数项是-1.2.一般形式为:-x2-2x+6=0二次项系数是-1,一次项系数是-2,常数项是6.3.一般形式为:x2-8x-36=0二次项系数是1,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36.4.一般形式为:x2-4x-48=0二次项系数是1,一次项系数是-4,常数项是-48.点拨:本例中的一般形式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而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应该随一般形式的确定而确定.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1.基础训练.课本P19练习题第(1)、(2)、(3)、(4)题2.探研时空.你能猜出上述P19练习题第(1)、(2)两题的解吗?五、归纳总结,提高认识1.综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3.展示本节课的总结图形.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9习题23.1第1、2、3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七、课后反思(略)课时作业设计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x+32=6-x (2)5-2x 2=1(3)21x +2=6 (4)(x-6)(x+3)=300 2.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写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8x-5=x 2 (2)2-7x 2=x(3)(x-3)(x+12)=100 (4)4x=3x 23.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不必求解)(1)在一块长为12cm ,宽为8cm 的长方形的四周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再折合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如果长方体的底面积为50cm 2,•求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2)某企业的年产值在两年内从1000万元增加到1210万元,求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3)某公司成立3周年以来,•积极向国家上交利税,•由第一年的200•万元增长到800万元,求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答案:1.方程(2)、(4)是一元二次方程2.(1)x 2-8x+5=0,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8,常数项为5(2)-7x 2-x+2=0,二次项系数为-7,一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为2 •(3)x 2+9x-136=0,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9,常数项为-136(4)3x 2-4x=0,•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为03.(1)•设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12-2x)·(8-2x)=50 (2)设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为x,则1000(1+x)2=1210 (3)•设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为x,则200(1+x)2=800.。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用)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用)22.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ax2+bx+c=0(a≠0).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不难列出方程x(x+10)=900;整理可得x2+10x-900=0.(1)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倍;即5(1+x)·(1+x)=5(1+x)2万册.可列得方程5(1+x)2=7.2;整理可得5x2+10x-2.2=0(2)【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解决问题.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讨论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共同特点:(1)都是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归纳总结】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ax2+bx+c=0(a、b、c是已知数;a≠0).其中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例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解:①是;②不是;③是;④不是;⑤不是;⑥是.【教学说明】(1)一元二次方程为整式方程;(2)类似⑤这样的方程要化简后才能判断.例2 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解:2x2-13x+11=0;2;-13;11.【教学说明】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时;通常要将首项化负为正;化分为整.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1)5x2-1=4x(2)4x2=81(3)4x(x+2)=25(4)(3x-2)(x+1)=8x-3解:(1)5x2-4x-1=0;5;-4;-1;(2)4x2-81=0;4;0;-81(3)4x2+8x-25=0;4;8;-25(4)3x2-7x+1=0;3;-7;1.2.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的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1)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2)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长方形的长x;(3)把长为1的木条分成两段;使较短一段的长与全长的积;等于较长一段的长的平方;求较短一段的长x.解:(1)4x 2=25;4x 2-25=0; (2)x (x-2)=100;x 2-2x-100=0; (3)x=(1-x )2;x2-3x+1=0.3.若x=2是方程ax 2+4x-5=0的一个根;求a 的值. 解:∵x=2是方程ax2+4x-5=0的一个根.∴4a+8-5=0解得:a=-43.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2+bx+c=0(a ≠0);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都是根据一般式定义的;这与多项式中的项、次数及其系数的定义是一致的.3.在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1”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知识与技能】1.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a(x-k)2=b(a≠0;ab≥0)的方程.2.灵活应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使学生了解转化的思想在解方程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综合运用探究式、启发式、活动式等几种方法进行教学.【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求知的欲望;体验求知的成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利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合理选择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较熟练地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怎样解方程(x+1)2=256?解:方法1:直接开平方;得x+1=±16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1=15;x2=-17方法2:原方程可变形为:(x+1)2-256=0;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1+16)(x+1-16)=0 即(x+17)(x-15)=0所以x+17=0或x-15=0原方程的解x1=15;x2=-17【教学说明】让学生说出作业中的解法;教师板书.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例1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3x+1)2=7;(2)y2+2y+1=24;(3)9n2-24n+16=11.【教学说明】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漏掉负根.例2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5x2-4x=0(2)3x(2x+1)=4x+2(3)(x+5)2=3x+15【教学说明】解这里的(2)(3)题时;注意整体划归的思想.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3(x-1)2-6=0(2)x2-4x+4=5(3)(x+5)2=25(4)x2+2x+1=42.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3.把小圆形场地的半径增加5m得到大圆形场地;场地面积增加了一倍;求小圆形场地的半径.解:设小圆形场地的半径为xm.则可列方程2πx2=π(x+5)2.=5+52;x2=5-52(舍去).解得x1答:小圆形场地的半径为(5+52)m.【教学说明】可由学生自主完成例题;分小组展示结果;教师点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忆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2.对于形如a(x-k)2=b(a≠0;b≥0)的方程;只要把(x-k)看作一个整体;就可转化为x2=n(n≥0)的形式用直接开平方法解.3.当方程出现相同因式(单项式或多项式)时;切不可约去相同因式;而应用因式分解法解.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2.配方法【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配方法的推导过程;熟练地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在配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掌握一些转化的技能.【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配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并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发现并理解配方的方法.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m2;场地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设场地的宽为xm;则长为(x+6)m;根据矩形面积为16m2;得到方程x(x+6)=16;整理得到x2+6x-16=0.【教学说明】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如何解方程x 2+6x-16=0?问题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现在会解什么样的一元二次方程?举例说明.【教学说明】用问题唤起学生的回忆;明确我们现在会解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等号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即(x+m )2=n (n ≥0);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可求解.问题2 你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吗? (1)(x+3)2=25 (2)x 2+6x+9=25 (3)x 2+6x=16 (4)x 2+6x-16=0【教学说明】教师启发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将x 2+6x-16=0转化为(x+3)2=25的形式;从而求得方程的解.解:移项得:x2+6x=16;两边都加上9即(26)2;使左边配成x 2+bx+(b2)2的形式;得: x 2+6x+9=16+9;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形式;得:(x+3)2=25;开平方;得:x+3=±5;(降次) 即x+3=5或x+3=-5解一次方程得:x 1=2;x 2=-8.【归纳总结】将方程左边配成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从而可以直接开平方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例1填空:(1)x 2+8x+16=(x+4)2(2)x 2-x+41=(x-21)2(3)4x 2+4x+1=(2x+1)2 例2 列方程:(1)x 2+6x+5=0 (2)2x 2+6x+2=0 (3)(1+x )2+2(1+x )-4=0【教学说明】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完成例题;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归纳. 【归纳总结】利用配方法解方程应该遵循的步骤: (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 (2)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3)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a ;(4)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此时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形式;然后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2x 2-4x-8=0 (2)x 2-4x+2=0(3)x 2-21x-1=02.如果x 2-4x+y2+6y+2 z +13=0;求(xy )z 的值.【教学说明】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2”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3.公式法【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2.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引导学生推导出求根公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情感态度】经历探索求根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用配方法解方程:(1)x2+3x+2=0 (2)2x2-3x+5=0解:(1)x1=-1;x2=-2 (2)无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问题已知ax2+bx+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的题目已做得很多;现在不妨把a;b;c也当成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推导下去.探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a acbbx24 2-±-=就得到方程的根;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a acbbx24 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教学说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配方法推出求根公式;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可让学生小组展示.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①2x2-4x-1=0 ②5x+2=3x2③(x-2)(3x-5)=0 ④4x2-3x+1=0解:①x1=1+26;x2=1-26②x1=2;x2=-31③x 1=2;x 2=35④无解【教学说明】(1)对②、③要先化成一般形式;(2)强调确定a ;b ;c 的值;注意它们的符号;(3)先计算b 2-4ac 的值;再代入公式.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x 2+x-12=0(2)x 2-2x-41=0(3)x 2+4x+8=2x+11 (4)x (x-4)=2-8x (5)x 2+2x=0 (6)x 2+25x+10=0 解:(1)x 1=3;x 2=-4;(2)x 1=232+;x 2=232-;(3)x 1=1;x 2=-3;(4)x 1=-2+6;x 2=-2-6; (5)x 1=0;x 2=-2; (6)无解.【教学说明】用公式法解方程关键是要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2.公式法的概念.3.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断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2.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产生过程;2.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1.体验数学的简洁美;2.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根的判别式的正确理解与运用.【教学难点】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用公式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x2+5x+6=0(2)9x2-6x+1=0(3)x2-2x+3=0解:(1)x1=-2;x2=-3(2)x1=x2=31(3)无解【教学说明】让学生亲身感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回顾已有知识.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观察解题过程;可以发现:在把系数代入求根公式之前;需先确定a;b;c的值;然后求出b2-4ac的值;它能决定方程是否有解;我们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即Δ=b2-4ac.我们回顾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发现:【归纳结论】(1)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a acbbx24 21-+-=;a acbbx24 22---=;(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x2=-ab2;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例1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定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解:(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无实数根;(4)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例2 当m为何值时;方程(m+1)x2-(2m-3)x+m+1=0;(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没有实数根?解:(1)m <41且m ≠-1; (2)m=41;(3)m >41.【教学说明】注意(1)中的m+1≠0这一条件.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方程x 2-4x+4=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2.已知x 2+2x=m-1没有实数根;求证:x 2+mx=1-2m 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答案】1.B2.证明:∵x 2+2x-m+1=0没有实数根;∴4-4(1-m )<0;∴m <0.对于方程x 2+mx=1-2m ;即x 2+mx+2m-1=0;Δ=m 2-8m+4;∵m <0;∴Δ>0;∴x 2+mx=1-2m 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教学说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用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1)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2.运用根的判别式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隐含条件.【教学说明】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回忆整理;再由小组代表陈述.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关系的运用.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从观察判断到发现关系的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规律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情感态度】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初步体验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态度及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的运用.【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的运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完成下列表格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①用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两根之和为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两根之积为常数项)②设方程x2+px+q=0的两根为x1;x2;用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x1+x2=-p;x1·x2=q)2.完成下列表格问题上面发现的结论在这里成立吗?(不成立)请完善规律:①用语言叙述发现的规律:(两根之和为一次项系数与二次项系数之比的相反数;两根之积为常数项与二次项系数之比)②设方程ax2+bx+c=0的两根为x1;x2;用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x1+x2=-ab;x 1·x2=ac)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通过以上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对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这一规律是否成立?试通过求根公式加以说明.ax2+bx+c=0的两根a acbbx24 21-+-=;aacbbx2422---=;x1+x2=-ab;x 1·x2=ac.【教学说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求根公式推导出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1 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1)x2-6x-15=0;(2)3x2+7x-9=0;(3)5x-1=4x 2.解:(1)x1+x2=6;x1·x2=-15;(2)x1+x2=-37;x1·x2=-3; (3)x1+x2=45;x1·x2=41.【教学说明】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找出对应的系数. 例2 已知方程2x 2+kx-9=0的一个根是-3;求另一根及k 的值.解:另一根为23;k=3.【教学说明】本题有两种解法;一种是根据根的定义;将x=-3代入方程先求k ;再求另一个根;一种是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答.例3 已知α;β是方程x2-3x-5=0的两根;不解方程;求下列代数式的值.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 (1)x 2-3x=15 (2)5x 2-1=4x 2 (3)x 2-3x+2=10 (4)4x 2-144=0(5)3x (x-1)=2(x-1) (6)(2x-1)2=(3-x )22.两根均为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A.7x 2-12x+5=0 B.6x 2-13x-5=0 C.4x 2+21x+5=0 D.x 2+15x-8=0【教学说明】两根均为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满足两根之和为负数;两根之积为正数.【答案】1.(1)x 1+x 2=3;x 1x 2=-15 (2)x 1+x 2=0;x 1x 2=-1 (3)x 1+x 2=3;x 1x 2=-8 (4)x 1+x 2=0;x 1x 2=-36(5)x 1+x 2=35;x 1x 2=32(6)x 1+x 2=-32;x 1x 2=-382.C【教学说明】可由学生自主完成抢答;教师点评.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2.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成立的前提条件.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22.3 实践与探索【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领悟数学建模思想;体会如何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情感态度】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感知方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交流互动;逐步培养合作的意识及严谨的治学精神.【教学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学校生物小组有一块长32m;宽20m的矩形试验田;为了管理方便;准备沿平行于两边的方向纵、横各开辟一条等宽的小道;要使种植面积为540m2;小道的宽应是多少?问题2 某药品经过两次降价;每瓶零售价由56元降为31.5元;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求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很明显;即抓住种植面积为540m2来列方程;设小道的宽为xm;如何来表示种植面积?方法一:如图;由题意得;32×20-32x-20x+x2=540方法二:如图;采用平移的方法更简便.由题意可得:(20-x)(32-x)=540解得x1=50;x2=2由题意可得x<20;∴x=2【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学会一题多解;同时要注意检验所解得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问题2 【分析】这是增长率问题;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很明了;即原价56元经过两次降价降为31.5元;设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由题意得56(1-x)2=31.5解得 x1=0.25;x2=1.75(舍去)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青山村种的水稻2011年平均每公顷产量为7200kg;2013年平均每公顷产量为8450kg;求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2.用一根长40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要求长方形的面积为75cm2.(1)求此长方形的宽.(2)能围成一个面积为101cm2的长方形吗?如能;说明围法.(3)若设围成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S(cm2);长方形的宽为x(cm);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x为何值时;S的值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答案】1.解: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有7200(1+x)2=8450;解得x1=121≈0.08;x 2=-1224≈-2.08(舍去).即年平均增长率为8%.答: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2.解:(1)设此长方形的宽为xcm;则长为(20-x)cm.根据题意;得x(20-x)=75解得:x1=5;x2=15(舍去).答:此长方形的宽是5cm.(2)不能.由x(20-x)=101;即x2-20x+101=0;;知Δ=202-4×101=-4<0;方程无解;故不能围成一个面积为101cm2的长方形.(3)S=x(20-x)=-x2+20x.由S=-x2+20x=-(x-10)2+100可知;当x=10时;S的值最大;最大面积为100cm2.【教学说明】注意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配方法在第2题第(2)、(3)问中的应用.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审、设、找、列、解、答.最后要检验根是否符合实际意义.2.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特殊图形问题时;通常要先画出图形;利用图形的面积找相等关系列方程.3.若平均增长(降低)率为x;增长(或降低)前的基数是a;增长(或降低)n次后的量是b;则有:a(1±x)n=b(常见n=2).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3”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本章复习。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课件
2.劲威牌衬衣的价格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由每件 150元降至96元,求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多少, 可列方程__1_5_0_(_1_-__x_)_2=__9_6___.
3.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襄阳”的号 令,我市某单位准备将院内一块长30m,宽20m的长 方形空地,建成一个矩形花园.要求在花园中修两 条纵向平行和一条横向弯折的小道,剩余的地方种 植花草,如图所示,要使种植花草的面积为532m2, 那么小道进出口的宽度应为多少米?(注:所有小道 进出口的宽度相等,且每段小道均为平行四边形)
方法一
解:设小道 的宽为xm,根据题意,得
x
32 ×20-32x-20x+x2 =540
x
解得:x₁= 50(舍去) x2 =2
20
答:小道的宽应是2m.
方法二
32
解:设小道的宽为xm,则
(20-x)(32-x)=540,
∴x1=2,x2=-50(不合题意,舍去). 答:小道的宽为2m.
试一试 如果假想把小道平移
自学互研
知识模块一 简单的几何图形问题 (一)自主探究
问题1 学校生物小组有一块长32m,宽20m的矩形实验田, 为了管理方便,准备沿平行于两边的方向纵、横各开辟一条 等宽的小道。要使种植面积为540m2 ,小道的宽应是多少?
x
x
20
32
分析 问题中没有明确小道在实验田中的位置,试作出
图如下,不难发现小道的占地面积与位置无关.
解:设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得 56(1-x)2=31.5,
解这个方程,得 x1=0.25,x2=1.75.
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一元二次方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7.课后作业,巩固成果
课后布置适量、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开始时,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一块正方形菜地的面积比一块长方形菜地少24平方米,已知正方形菜地的边长比长方形菜地的长少4米,求两块菜地的面积。”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策略;
3.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应用题:结合实际情境,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求解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强调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让学生尝试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需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学工具——一元二次方程。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创新教案】用一元二次方程解一般应用问题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一般问题【学习目标】1. 根据实际问题会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出实际问题的解;2. 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3.体会通过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领悟数学建模思想,体会如何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情感态度】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感知方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交流互动,逐步培养合作的意识及严谨的治学精神.【学习重点】体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一、知识回顾知识点1:基本知识(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配方法;公式法。
(3)判别式:①当判别式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当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当判别式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4)根与系数的关系:设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根分别为,则,.知识点2: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1)“审”。
阅读理解题意,确定已知,未知,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设”。
在审题的基础上设立未知数帮助理解,建立相等的数量关系。
(3)“列”。
根据题意,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4)“解”。
就是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
就是解应用题既要检验有无增根,又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6)“答”。
就是书写答案。
但要注意,求出解后,要进行检验。
知识点3: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题型(1)平均增长(降低)率问题(包括百分率,折旧率,利息率)(2)数字问题(3)开放题型的讨论二、学习新知例1:小明同学将100元压岁钱第一次按一年期储蓄存入“少儿银行”,到期后将本金和利息取出,并将其中50元捐给“希望工程”,剩余的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这时存款的年利率调到第一次存款时年利率的一半,这样到期后,可得本金和利息共63元,求第一次存款时的年利率.解:设第一次存款时间利率为.解之:,(舍去)答:第一次存款的年利率为10%.例2:汽车交易市场有一辆原价为12万元的车,但已使用三年,如果第一年的折旧率为20%,以后其折旧率有所变化,现知第三年这辆轿车值7.776万元,求这辆轿车第二年,第三年平均的折旧率.解:设这辆轿车的第二、第三年平均折旧率为.∴,(舍去)答:平均折旧率为10%.例3:一个容器中盛满的纯药液,倒出纯药液后,用水加满,再倒出等量的液体,再用水加满,此时容器中的药液与水之比为,问每次倒出液体多少升?解:设每次倒出液体∴(舍去)答:每次倒出液体为6升.P42习题22.3及P45复习题中选择.。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案2(第1课时)华东师大版(新教案)(最新整理)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案(第课时)厦门市城东中学曾敢治【教材内容】华师大数学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一课时(面积问题)【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是初中代数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知识的深化,也为函数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作了铺垫。
教材从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方程,进一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通过让学生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和探讨,构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的解法。
在此基础上,明确给出几个既有联系又逐步递进的应用题,要求学生结合几何图形进行分析和探讨,构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设计理念】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现代多媒体帮助理解和学习数学,设计分析、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是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面积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应用,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从根本上改变学习方式,发展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列方程解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和与人合作,发展学生个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元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自主探险究和合作交流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设计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活动的开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性质和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和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例子让学生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
2.利用数形结合法,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
3.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
2.准备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用于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准备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
例如,某商品打8折后售价为120元,求原价。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同时,通过例子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数学上册22.3第1课时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教学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解得:x1=0.8m,x2=-2(不合题意,舍去)
∴上口宽为2.8m,渠底为1.2m.
(2) 1.6 750 25 (天) 48
答: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深各是2.8m和1.2m;需要25 天才能挖完渠道.
8.某种药剂原售价为4元,经过两次降价, 现在每瓶售价为2.56元,问平均每次降价
如图,可将两条小道平移到边缘,从而将四小块种 植地合并成一个整体来解决.
解法二: 我们利用“图形经过移动,它的面 积大小不会改变”的道理,把纵、横两 条路移动一下,使列方程容易些(目的 是求出路面的宽,至于实际施工,仍可 按原图的位置修路)
解:设小道的宽为x m,根据题意得: (32-x)(20-x)=540 解得:x1=2;x2=50舍去 因为0<x<32,所以x2=50应舍去 即x=2
解:设苗圃的一边长为xm,则
x(18 x) 81
化简得,
x2 18x 81 0
2 ( x 9) 0
x1 x2 9
答:应围成一个边长为9米的正方形.
7.某林场计划修一条长750m,断面为等腰梯形的 渠道,断面面积为1.6m2,•上口宽比渠深多2m,渠 底比渠深多0.4m. (1)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各是多少? (2)如果计划每天挖土48m3,需要多少天才能
复习导入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
分析题意,设未知数
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解方程
(2)
(3) (4)
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答数
(5)
探索新知
例 学校生物小组有一块长32m,宽20m的矩形 试验田,为了方便管理,准备沿平行于两边的 方向纵,横各开辟一条等宽的小道.要使种植 面积为540m2,小道的宽应是多少?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精选6篇)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分析华师版九年级(上)23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节,教材中作为阅读材料。
从推导到应用都比较简单。
但是它在整个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学生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学习,可以巩固已学过实数、整式、二次根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知识,既可以根据它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又可以为今后研究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点情况,二次三项式以及二次曲线等奠定基础,并且用它可以解决许多其它综合性问题。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根的判别式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并对的作用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作用,它是前面知识的深化与总结。
九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渐渐由具体直觉占优势过渡到抽象思维占优势。
教师的指导方法应适应他们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规律。
从数学思想方法上来说,学生对分类讨论、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已经有所接触。
所以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2、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过程和方法目标:1、经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产生的过程;2、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数学的简洁美;2、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
四、教法、学法:教法:1、探索发现: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启发、诱导,学生探索发现新知识;2、观察演示: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研究,引发学生的思考、质疑、解疑;3、归纳总结:通过课堂小结,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认识能力;4、讲练结合:通过变式训练、拓展训练,让学生学会分类、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年华师大版《一元二次方程》公开课教案
22.1 一元二次方程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会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3.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强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一、情境导入参加一次集会,如果有x个人,每两人之间都握一次手,共握了21次手,请你列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方程,并判断方程是什么类型?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识别以下选项中,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x2+1x2=1 B.3x2-2xy-5y2=0C.(x-1)(x-2)=3 D.ax2+bx+c=0解析:选项A中的方程分母含有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选项B中的方程含有2个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当a=0时,选项D中的方程不含二次项,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排除A 、B 、D ,应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确定字母系数关于x 的方程(k +1)x |k -1|+kx +1=0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k 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k -1|=2,k +1≠0,∴⎩⎪⎨⎪⎧k =3或k =-1,k ≠-1. ∴k =3.方法总结: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满足的条件: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构造方程,解出字母取值,并利用二次项系数不为0排除使二次项系数为0的字母取值,从而确定字母取值.探究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将以下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1)3x 2-2=5x ;(2)9x 2=16;(3)2x (3x +1)=17;(4)(3x -5)(x +1)=7x -2.解析:先分别将各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指出它们的各局部的名称.解:(1)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 2-5x -2=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常数项是-2.(2)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9x 2-16=0,二次项系数是9,一次项系数是0,常数项是-16.(3)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6x 2+2x -17=0,二次项系数是6,一次项系数是2,常数项是-17.(4)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 2-9x -3=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9,常数项是-3.方法总结: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和常数项,必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特别要注意确认各项系数和常数项一定要包括前面的符号.探究点三:列一元二次方程(2021·深圳一模)在一张矩形的床单四周绣上宽度相等的花边,剩下局部面积为m 2.床单的长是2m ,m ,求花边的宽度.请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析:设花边的宽度为x m ,那么由图可知剩下局部的长为(2-2x )m ,剩下局部的宽为(1.4-2x )m.∵m 2,∴可列方程(2-2x )(1.4-2x )=1.6. 方法总结:列方程最重要的是审题,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恰当的设出未知数,准确地找出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探究点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类型一】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方程x 2-2x =0的解为( )A .x 1=1,x 2=2B .x 1=0,x 2=1C .x 1=0,x 2=2D .x 1=12,x 2=2 解析:把各选项中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只有选项C 中的x 1=0,x 2=2都能使方程x2-2x=0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未知数的值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以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意义求字母或代数式的值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x+1=0的一个根,那么m的值是( ) A.1 B.-1C.0 D.无法确定解析:根据方程的根的概念,直接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但考虑到是一元二次方程,,(m-1)+1+1=0,解得m=-1,此时m-1=-2≠0,∴m B.方法总结:方程的根是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在涉及方程根的题目中,我们一般是把这个根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转化为求待定系数的方程来解决问题.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第2课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1.理解并掌握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的方法;(重点)2.能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复原为原数.一、情境导入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式为a m÷a n=a m-n,有一个附加条件:m>n,即被除数的指数大于除数的指数.当被除数的指数不大于除数的指数,即m=n或m<n时,情况怎样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类型一】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2021年6月18日中商网报道,一种重量为千克,机身由碳纤维制成,且只有昆虫大小的机器人是全球最小的机器人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A×10-4×10-5×10-5D.106×10-6解析:×10-4.应选A.方法总结:绝对值小于1的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整数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类型二】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复原为原数用小数表示以下各数:(1)2×10-7; ×10-5;×10-3; ×10-1.解析: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即可.解:(1)2×10-7×10-5=0.0000314;×10-3=0.00708;×10-1=0.217.方法总结:将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复原成通常表示的数,就是把a的小数点向左移动n位所得到的数.三、板书设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一般地,一个小于1的正数可以表示为a×10n,其中1≤a<10,n是负整数.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结合了多种教学方法,既有教师主导课堂的例题讲解,又有学生主导课堂的自主探究.课堂上学习气氛活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的同时,又有效地保证了课堂学习质量。
华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5课时)
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 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第1课时)一、基本目标1.理解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掌握用两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并会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用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通过利用已学知识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转化思想的应用.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方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20~P2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__平方根的定义__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2.因式分解法:利用__因式分解__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3.因式分解法的依据:如果两个因式的积等于0,那么两个因式中__至少__有一个等于0.反过来,如果两个因式中有一个等于0,那么__它们的积__就等于0.4.方程(x -1)2=1的解为__x 1=2,x 2=0__.5.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4x -1)(x +3)=0时,可将原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其中一个方程是4x -1=0,则另一个方程是__x +3=0__.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用直接开平方法或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x +1)2=2; (2)(2x +1)2=2x +1; (3)-x 2=4x ; (4)12(x +5)2=9.【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方程的特点,确定解方程的方法及一般步骤. 【解答】(1)直接开平方,得x +1=±2. 故x 1=2-1,x 2=-2-1.(2)移项,得(2x +1)2-(2x +1)=0.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2x +1)(2x +1-1)=0,所以2x +1=0或2x +1-1=0,得x 1=-12,x 2=0.(3)方程可变形为x 2+4x =0.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 (x +4)=0,所以x =0或x +4=0,得x 1=0,x 2=-4.(4)方程两边同时乘2,得(x +5)2=18.直接开平方,得x +5=±32,所以x 1=32-5,x 2=-32-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方程两边是否符合x 2=b (b ≥0)或(mx +a )2=b (m ≠0,b ≥0)的形式;②直接开平方,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③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原方程的两个根.(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①移项,将方程的右边化为0;②将方程的左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③令每个因式分别为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原方程的两个根.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一元二次方程x 2-16=0的根是( D ) A .x =2 B .x =4 C .x 1=2,x 2=-2D .x 1=4,x 2=-42.在实数范围内定义一种运算“﹡”,其规则为a ﹡b =a 2-b 2,根据这个规则,方程(x +1)﹡3=0的解为__x 1=2,x 2=-4__.【教师点拨】根据新定义,由(x +1)﹡3=0,得(x +1)2-32=0. 3.解下列方程: (1)4x 2=25; (2)x (x +2)=x +2.解:(1)方程可化为x 2=254.直接开平方,得x =±52,所以x 1=52,x 2=-52.(2)移项,得x (x +2)-(x +2)=0.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 +2)(x -1)=0,所以x +2=0或x -1=0,得x 1=-2或x 2=1.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由多项式乘法:(x +a )(x +b )=x 2+(a +b )x +ab ,将该式从右到左使用,即可得到“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的公式:x 2+(a +b )x +ab =(x +a )(x +b ).示例:分解因式:x 2+5x +6=x 2+(2+3)x +2×3=(x +2)(x +3). (1)尝试:分解因式:x 2+6x +8=(x +__2__)(x +__4__); (2)应用:请用上述方法解方程:x 2-3x -4=0.【互动探索】理解“十字相乘法”的含义→对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解方程.【解答】∵x 2-3x -4=0,即x 2+(-4+1)x +(-4)×1=0,∴(x -4)(x +1)=0,则x +1=0或x -4=0,解得x 1=-1,x 2=4.【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此类题时,要把握新定义的内涵,抓住关键词语,合理套用求解.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直接开平方法⎩⎪⎨⎪⎧定义依据:平方根的定义形式:方程x 2=a (a ≥0)的根为x 1=a ,x 2=-a因式分解法⎩⎪⎨⎪⎧定义依据:若ab =0,则a =0或b =0方法:提公因式、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2 配方法(第2课时)一、基本目标1.理解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并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经历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推导配方法的过程,掌握新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配方法.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把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方转化为(x ±h )2=k (k ≥0)的形式.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25~P2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 (1)x 2+6x +__9__=(x +__3__)2;(2)x 2-x +__14__=⎝⎛⎭⎫x -!!!!__12__####2; (3)4x 2+4x +__1__=(2x + __1__)2.2.配方法:通过方程的简单变形,将左边配成一个含有未知数的__完全平方式__,右边是一个__非负常数__,从而可以直接开平方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 2-4x -12=0; (2)22x 2+4x -6=0.【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解答】(1)原方程可化为x 2-4x =12. 配方,得x 2-4x +4=16,即(x -2)2=16. 直接开平方,得x -2=±4, 所以x 1=-2,x 2=6. (2)移项,得22x 2+4x =6. 两边同除以22,得x 2+211x =311.配方,得x 2+211x +⎝⎛⎭⎫1112=311+⎝⎛⎭⎫1112,即⎝⎛⎭⎫x +1112=34121. 直接开平方,得x +111=±3411,所以x 1=-1+3411,x 2=-1-341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变形: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2)移项:将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3)系数化为1:方程的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的系数,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4)配方:在方程的两边各加上一次项系数绝对值的一半的平方,把原方程化为(x ±h )2=k 的形式;(5)求解:若k ≥0,则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若k <0,则原方程无实数根.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配方正确的是( D ) A .2y 2-4y -4=0可化为(y -1)2=4 B .x 2-2x -9=0可化为(x -1)2=8 C .x 2+8x -9=0可化为(x +4)2=16 D .x 2-4x =0可化为(x -2)2=42.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其中应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4的是( C ) A .x 2-2x =5 B .2x 2-4x =5 C .x 2+4x =3D .x 2+2x =53.用配方法解方程2x 2-x =4,配方后方程可化为⎝⎛⎭⎫x -142=__3316__. 4.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x 2+6x +1=0; (2)2x 2-3x +12=0.解:(1)x 1=22-3,x 2=-22-3. (2)x 1=5+34,x 2=-5+34.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试用配方法说明:无论x 取何值,代数式x 2-4x +5的值总是正数,并指出当x 取何值时,这个代数式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互动探索】这是一个二次三项式的最值问题→对x 2-4x +5进行配方→确定代数式的最小值.【解答】x 2-4x +5=(x -2)2+1. ∵(x -2)2≥0, ∴(x -2)2+1≥1,∴不论x 为何值,代数式x 2-4x +5的值总是正数,且当(x -2)2=0,即x =2时,代数式x 2-4x +5有最小值,最小值为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已知代数式是一个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且含有一次项,在求它的最值时,通常用配方法将原代数式变形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加一个常数的形式,再根据一个数的平方是非负数求出原代数式的最值.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配方法⎩⎪⎨⎪⎧定义依据:完全平方公式:a 2±2ab +b 2=(a ±b )2形式:方程(x ±h )2=k (k ≥0)的根为x 1=k ±h ,x 2=-k ±h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3 公式法(第3课时)一、基本目标1.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2.理解b 2-4ac ≥0是求根公式使用的前提条件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当b 2-4ac <0时,方程无解.3.理解和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 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28~P31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 1.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求根公式是x =__-b ±b 2-4ac 2a(b 2-4ac ≥0)__.将一元二次方程中系数a 、b 、c 的值,直接代入这个公式,就可以求得方程的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__公式法__.2.用公式法解方程2x 2-3x -1=0时,a =__2__,b =__-3__,c =__-1__,则b 2-4ac =__17__,代入求根公式,得x =__3±174__.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5x 2-4x -1=0; (2)3x 2+5(2x +1)=0.【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解答】(1)∵a =5,b =-4,c =-1,∴b 2-4ac =(-4)2-4×5×(-1)=16+20=36, ∴x =-b ±b 2-4ac 2a =4±362×5=4±610,∴x 1=1,x 2=-15.(2)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得3x 2+10x +5=0. ∵a =3,b =10,c =5,∴b 2-4ac =102-4×3×5=100-60=40, ∴x =-b ±b 2-4ac 2a =-10±402×3=-5±103,∴x 1=-5+103,x 2=-5-10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2)确定a 、b 、c 的值;(3)求出b 2-4ac 的值;(4)判断b 2-4ac 的符号.当b 2-4ac ≥0时,把a 、b 及b 2-4ac 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出x 1、x 2;当b 2-4ac <0时,b 2-4ac 无意义,此时方程无解.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以x =b ±b 2+4c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可能是( D )A .x 2+bx +c =0B .x 2+bx -c =0C .x 2-bx +c =0D .x 2-bx -c =02.方程3x 2-5x +1=0的解,正确的是( B ) A .x =-5±136B .x =5±136C .x =-5±133D .x =5±1333.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3x 2-6x -1=0; (2)(x -1)(x +3)=12; (3)x 2-x +3=0.解:(1)x 1=3+233,x 2=3-233.(2)x 1=-5,x 2=3. (3)方程没有实数解.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我们规定一种运算:⎪⎪⎪⎪a b c d =ad -bc ,例如:⎪⎪⎪⎪24 35=2×5-3×4=10-12=-2.按照这种运算的规定,当x 取何值时,⎪⎪⎪⎪x 1 0.5-x 2x =0?【互动探索】理解新定义的规则→转化所求式子形式→得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公式法解方程.【解答】由⎪⎪⎪⎪x 1 0.5-x 2x =0,得2x 2-1×(0.5-x )=0. 整理,得4x 2+2x -1=0,则a =4,b =2,c =-1,∴b 2-4ac =22-4×4×(-1)=20, ∴x =-2±202×4=-1±54,∴当x =-1+54或-1-54时,⎪⎪⎪⎪x 1 0.5-x 2x =0.【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这是一个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新定义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根据新定义得到方程,再解方程即可.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公式法⎩⎪⎨⎪⎧定义—求根式公:-b ±b 2-4ac 2a(b 2-4ac ≥0)推导过程—配方法一般形式—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为x =-b ±b 2-4ac 2a(b 2-4ac ≥0)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4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第4课时)一、基本目标1.了解根的判别式,掌握由根的判别式符号判断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实数根的情况.2.经历思考、探究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过程,学会合作交流,并掌握代数学习的常用方法——分类讨论法.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由根的判别式符号判断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实数根的情况. 【教学难点】推导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b 2-4ac 的符号与其根的关系.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31~P32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__b2-4ac__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__Δ__”来表示.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根的情况:当Δ__>0__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__=0__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__没有__实数根.3.一元二次方程x2-5x-78=0根的情况是__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__.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不解方程,判定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1)16x2+8x=-3;(2)9x2+6x+1=0;(3)2x2-9x+8=0;(4)x2-7x-18=0.【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不解方程,要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结合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中Δ的符号与根的关系,各个方程的Δ与0的大小关系是什么?相应的方程根的情况是什么?【解答】(1)原方程可变形为16x2+8x+3=0,则a=16,b=8,c=3.∵Δ=b2-4ac=82-4×16×3=64-192=-128<0,∴方程没有实数根.(2)a=9,b=6,c=1.∵Δ=b2-4ac=62-4×9×1=36-36=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a=2,b=-9,c=8.∵Δ=b2-4ac=(-9)2-4×2×8=81-64=17>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4)a=1,b=-7,c=-18.∵Δ=b2-4ac=(-7)2-4×1×(-18)=49+72=12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不解一元二次方程,由Δ确定方程根的情况的一般步骤:(1)将原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确定a、b、c的值;(3)计算b2-4ac的值;(4)判断b2-4ac与0的大小;(5)得出结论.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一元二次方程x2+3x+5=0的根的情况是(C)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没有实数根D .无法判断2.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 -m =0有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B ) A .m ≥14B .m ≥-14C .m ≤14D .m ≤-14【教师点拨】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实数根,则b 2-4ac ≥0. 3.已知方程x 2+px +q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p 与q 的关系是__p 2=4q __. 4.不解方程,试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2+5x =3x 2;(2)x 2-(1+23)x +3+4=0. 解:(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方程没有实数根.5.已知关于x 的方程kx 2-6x +9=0,问k 为何值时,这个方程: (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没有实数根?解:(1)当k <1且k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k =1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k >1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c )x 2+2bx +(a -c )=0,其中a 、b 、c 分别为△ABC 三边的长.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互动探索】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得出a 、b 、c 的数量关系→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解答】△ABC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c )x 2+2bx +(a -c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Δ=0,即(2b )2-4(a +c )(a -c )=0, ∴a 2=b 2+c 2,∴△ABC 是直角三角形.【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此类题时,先根据根的情况得到判别式的符号,再推出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而解决问题.【例3】如果关于x 的方程mx 2-2(m +2)x +m +5=0没有实数根,试判断关于x 的方程(m -5)x 2-2(m -1)x +m =0的根的情况.【互动探索】方程mx 2-2(m +2)x +m +5=0没有实数根→确定m 的取值范围→分类讨论确定方程(m -5)x 2-2(m -1)x +m =0的根的情况.【解答】∵方程mx 2-2(m +2)x +m +5=0没有实数根,∴Δ=[-2(m +2)]2-4m (m +5)=4(m 2+4m +4-m 2-5m )=4(4-m )<0,∴m >4.对于方程(m -5)x 2-2(m -1)x +m =0,当m =5时,方程有一个实数根;当m ≠5时,Δ1=[-2(m -1)]2-4m (m -5)=12m +4.∵m >4,∴Δ1=12m +4>0,∴此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综上,当m =5时,方程(m -5)x 2-2(m -1)x +m =0有一个实数根;当m >4且m ≠5时,方程(m -5)x 2-2(m -1)x +m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此题时,不要忽略对方程(m -5)x 2-2(m -1)x +m =0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讨论,此方程可能是一元一次方程.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定义——Δ=b 2-4ac 与ax 2+bx +c =0(a ≠0)实数根的关系⎩⎪⎨⎪⎧ Δ>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Δ=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Δ<0↔没有实数根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5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第5课时)一、基本目标1.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2.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及两根之积与方程系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推导及其应用.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33~P3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 反馈】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根为x 1、x 2,则有x 1+x 2=__-b a __,x 1x 2=__c a __. 特殊形式:若x 2+px +q =0的两根为x 1、x 2,则x 1+x 2=__-p __,x 1x 2=__q __.2.已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6x -15=0的两根,则x 1+x 2=__6__,x 1x 2=__-15__.3.已知实数x 1、x 2满足x 1+x 2=11,x 1x 2=30,则以x 1、x 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__x 2-11x +30=0__.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已知x 1、x 2是方程x 2+6x +3=0的两实数根,不解方程,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x 1-x 2)2; (2)x 2x 1+x 1x 2.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方程x 2+6x +3=0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怎样?所求代数式与它们的关系有什么联系?【解答】∵x 1、x 2是方程x 2+6x +3=0的两实数根,∴x 1+x 2=-6,x 1x 2=3.(1)(x 1-x 2)2=(x 1+x 2)2-4x 1x 2=(-6)2-4×3=24.(2)x 2x 1 + x 1x 2=x 22 + x 21x 1x 2=(x 1 + x 2)2-2x 1x 2x 1x 2=(-6)2-2×33=10.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解此类题时,先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两根和与两根积,再把所求代数式变形,最后利用整体代入法计算即可.(2)常见的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和、积有关系的代数式变形:①x 21 + x 22=(x 1 + x 2)2-2x 1x 2; ②(x 1-x 2)2=(x 1+x 2)2-4x 1x 2;③1x 1+1x 2=x 1+x 2x 1x 2; ④x 2x 1+x 1x 2=(x 1+x 2)2-2x 1x 2x 1x 2; ⑤(x 1+k )(x 2+k )=x 1x 2+k (x 1+x 2)+k 2;⑥|x 1-x 2|=(x 1-x 2)2=(x 1+x 2)2-4x 1x 2.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方程x2-6x+10=0的根的情况是(C)A.两个实根和为6B.两个实根之积为10C.没有实数根D.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x1=1,x2=2,则这个方程可能是(C) A.x2+3x-2=0 B.x2+3x+2=0C.x2-3x+2=0 D.x2-2x+3=03.已知关于x的方程5x2+kx-6=0的一个根2,则k=__-7__,另一个根为__-35__.4.设a、b是方程x2+2x-2019=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a+b=__-2__,ab=__-2019__,2a2+4a=__4038__;(2)求代数式a2+3a+b的值.解:a2+3a+b=a2+2a+a+b=2019-2=2017.5.请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解决下列问题:(1)若x2+bx+c=0的两根为-2和3,求b和c的值;(2)设方程2x2-3x+1=0的两根为x1、x2,不解方程,求1x1+1x2的值.解:(1)b=-1,c=-6.(2)1x1+1x2=3.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设一元二次方程x2-6x+k=0的两根分别为x1、x2.(1)若x1=2,求x2的值;(2)若k=4,且x1、x2分别是Rt△ABC的两条直角边的长,试求Rt△ABC的面积.【互动探索】(1)已知方程一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方程的另一个根.(2)分析法:Rt△的面积→与两直角边的乘积相关,即x1x2的乘积关系→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x1x2的值.【解答】(1)∵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6x+k=0的两根,且x1=2,∴x1+x2=-(-6),即2+x2=6,∴x2=4.(2)∵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6x+k=0的两根,k=4,∴x1·x2=k=4.又∵x1、x2分别是Rt△ABC的两条直角边的长,∴S Rt△ABC=12x1·x2=12×4=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求(2)问时,弄清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方程两实根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ax 2+bx +c =0(a ≠0)的两根为x 1、x 2,则x 1+x 2=-b a ,x 1x 2=c a. 特殊地,x 2+px +q =0的两根为x 1、x 2,则x 1+x 2=-p ,x 1x 2=q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首次接触二次方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判别式等,为学生后续学习函数、不等式等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熟练运用一次方程和不等式解决问题。
但一元二次方程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本质。
同时,学生对于解方程的技巧和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判别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判别式等知识点。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教学视频:准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视频,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解法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解一个实际问题: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相交于A、B两点,已知A点坐标为(1,0),求B点的坐标。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为高中数学打基础。
本章通过引入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性质及应用。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代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合作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因式分解法和求根公式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一元二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交流中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元二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总结解题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解题方法,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4.课堂讲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因式分解法和求根公式的运用。
5.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华师版九年级上册《22.3.1实践与探究——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华师版九上22.3.1《实践与探究——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教案教学目标1.数学思考:领悟数学建模思想,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2.问题解决:理解并掌握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
3.核心素养:进一步感知方程的应用价值,获得数学建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法与学法教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展智能,并使用微课助学,移动课堂希沃手机助手软件进行展评。
学法:自主探索、小组交流、互助展示。
教学过程以考试中,发现的一位同学的漫画,展开设计。
引入面积问题: 例1:一块四周镶有宽度相等的花边的镜框如下图,它的长为8cm ,宽为5cm .如果镜框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面积为18m 2 ,则镜框花边多宽?教师:这副镶有镜框的图画,可以看作是一个什么图形呢?如果设镜框的花边长为xcm ,你能表示出里面图画的长和宽吗?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引领学生将图中的各条边以及对应面积数据化,寻找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
已知条件:长8cm ,宽5cm ,面积18m 2未知条件:镜框花边的宽 ....... ......... ..审解:设镜框的宽为xm ,根据题意得..................设.......................列 ....................解.....................验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12(82)(52)182131101, 5.5(x x x x x x --=-+===舍去)第二环节:启发引领,逐步探索答:镜框的花边宽1cm 。
........... ..........答设计意图:师生合作,共同探究。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掌握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步骤。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数学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审题、仔细计算、总结经验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情境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例如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一元二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2.教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法等,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几何、物理、化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4.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中的符号语言,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3 实践与探索 面积问题》公开课教案_0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把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抽象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
(2)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问题的学习和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学会发现、提出日常生活、生产或其他学科中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并正确地用语言表述问题及其解决过程.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动手实践、展示讲解、探究讨论等活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动手、动脑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感知方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交流互动,逐步培养合作的意识及严谨的治学精神.教学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新知提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①审(审题);②找(找出题中的量,分清有哪些已知量、未知量,哪些是要求的未知量和所涉及的基本数量关系);③设(设元,包括设直接未知数和间接未知数);④列(列方程);⑤解(解方程);⑥检验(注意根的准确性及是否符合实际意义)⑦.答(写出答案)二、探索新知问题1. 学校生物小组有一块长32m,宽20m的矩形试验田,为了管理方便,准备沿平行于两边的方向纵、横各开辟一条等宽的小道,要使种植面积为540m2,小道的宽应是多少?方法一:如图,由题意得,32×20-32x-20x+x2=540解之得x1=50,x2=2由题意可得x<20,∴x=2答:小道的宽应2米。
方法二:如图,采用平移的方法更简便.由题意可得:(20-x )(32-x )=540解得x 1=50,x 2=2由题意可得x <20,∴x=2【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学会一题多解,同时要注意检验所解得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例2. 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销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分析:这类销售问题,涉及的数量关系比较多,我们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来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40-x )(20+2x )=1200.整理得:x2-30x +200=0.解得,x1=10,x2=20.答:每件衬衫应降价10元或20元.三、拓展训练1.现有长方体塑料片一块,19cm,宽15cm,给你锋利小刀一把,粘胶、直尺、你能做一个底面积为77cm2的无盖的长方体水槽吗?说说你是怎样做的?2.某超市在销售中发现,某品牌牛奶平均每天可售出20箱,每箱获利20元,为尽快减少库存,超市决定采取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每箱牛奶每降价2元,那么平均每天可多售出8箱,要想平均每天在销售这种牛奶上获利600元,那么每箱牛奶应降价多少元?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审、设、找、列、解、答.最后要检验根是否符合实际意义.2.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特殊图形问题时,通常要先画出图形,利用图形的面积找相等关系列方程.3.商品销售中的等量关系单件利润=售价-进价;总利润=(售价-进价)*数量4.谈谈你对本节所探讨的知识有何体会,你能否结合你的体会编制一道应用题,在小组内交流。
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用一元二次方程解一般应用问题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一般应用问题一、学习目标1、继续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运用方程模型解决增长率问题,二、学习重点重点: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解决一般应用问题。
难点:设辅助未知数。
(2)自主预习1.某磷肥厂今年一月份的磷肥产量为4万吨,若二月份的产量增长率为x,则二月份产量为 ,若三月份的产量的增长率是二月份的两倍,则三月份的产量为。
2.某林场现有的木材蓄积量为a立方米,预计在今后两年内木材蓄积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p0,那么两年后该临场木材蓄积量为立方米。
3.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________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是万册,则可列得方程:____________ ________=7.2四、合作探究某药品经过两次降价,每瓶零售价由56元降为31.5元。
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求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五、巩固反馈1.某工厂一月份的产值是50000元,3月份的产值达到60000元,这两个月的产值平均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2.某商店二月份营业额为50万元,春节过后三月份下降了30%,四月份有回升,五月份又比四月份增加了5个百分点(即增加了5%),营业额达到48.3万元.求四、五两个月平均增长的百分率。
3.市第四中学初三年级初一开学时就参加课程改革试验,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初一阶段就有48人在市级以上各项活动中得奖,之后逐年增加,到三年级结束共有183人次在市级以上得奖.求这两年中得奖人次的平均年增长率。
4.为了绿化学校附近的荒山,某校初三年级学生连续三年春季上山植树,至今已成活了2000棵.已知这些学生在初一时种了400棵,若平均成活率95%,求这个年级两年来植树数的平均年增长率.(精确到1%)。
最新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用)
最新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用)22.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ax2+bx+c=0(a≠0).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不难列出方程x(x+10)=900,整理可得x2+10x-900=0.(1)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倍,即5(1+x)·(1+x)=5(1+x)2万册.可列得方程5(1+x)2=7.2,整理可得5x2+10x-2.2=0(2)【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解决问题.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讨论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共同特点:(1)都是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归纳总结】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ax2+bx+c=0(a、b、c是已知数,a≠0).其中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例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解:①是;②不是;③是;④不是;⑤不是;⑥是.【教学说明】(1)一元二次方程为整式方程;(2)类似⑤这样的方程要化简后才能判断.例2 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解:2x2-13x+11=0;2,-13,11.【教学说明】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时,通常要将首项化负为正,化分为整.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1)5x2-1=4x(2)4x2=81(3)4x(x+2)=25(4)(3x-2)(x+1)=8x-3解:(1)5x2-4x-1=0;5,-4,-1;(2)4x2-81=0;4,0,-81(3)4x2+8x-25=0;4,8,-25(4)3x2-7x+1=0;3,-7,1.2.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的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1)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2)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长方形的长x;(3)把长为1的木条分成两段,使较短一段的长与全长的积,等于较长一段的长的平方,求较短一段的长x.解:(1)4x 2=25;4x 2-25=0; (2)x (x-2)=100;x 2-2x-100=0; (3)x=(1-x )2;x2-3x+1=0.3.若x=2是方程ax 2+4x-5=0的一个根,求a 的值. 解:∵x=2是方程ax2+4x-5=0的一个根.∴4a+8-5=0解得:a=-43.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2+bx+c=0(a ≠0),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都是根据一般式定义的,这与多项式中的项、次数及其系数的定义是一致的.3.在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1”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知识与技能】1.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a(x-k)2=b(a≠0,ab≥0)的方程.2.灵活应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使学生了解转化的思想在解方程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综合运用探究式、启发式、活动式等几种方法进行教学.【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求知的欲望,体验求知的成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利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合理选择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较熟练地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怎样解方程(x+1)2=256?解:方法1:直接开平方,得x+1=±16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1=15,x2=-17方法2:原方程可变形为:(x+1)2-256=0,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1+16)(x+1-16)=0 即(x+17)(x-15)=0所以x+17=0或x-15=0原方程的解x1=15,x2=-17【教学说明】让学生说出作业中的解法,教师板书.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例1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3x+1)2=7;(2)y2+2y+1=24;(3)9n2-24n+16=11.【教学说明】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漏掉负根.例2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5x2-4x=0(2)3x(2x+1)=4x+2(3)(x+5)2=3x+15【教学说明】解这里的(2)(3)题时,注意整体划归的思想.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3(x-1)2-6=0(2)x2-4x+4=5(3)(x+5)2=25(4)x2+2x+1=42.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3.把小圆形场地的半径增加5m得到大圆形场地,场地面积增加了一倍,求小圆形场地的半径.解:设小圆形场地的半径为xm.则可列方程2πx2=π(x+5)2.=5+52,x2=5-52(舍去).解得x1答:小圆形场地的半径为(5+52)m.【教学说明】可由学生自主完成例题,分小组展示结果,教师点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忆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2.对于形如a(x-k)2=b(a≠0,b≥0)的方程,只要把(x-k)看作一个整体,就可转化为x2=n(n≥0)的形式用直接开平方法解.3.当方程出现相同因式(单项式或多项式)时,切不可约去相同因式,而应用因式分解法解.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2.配方法【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配方法的推导过程,熟练地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在配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掌握一些转化的技能.【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配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并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发现并理解配方的方法.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m2,场地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设场地的宽为xm,则长为(x+6)m,根据矩形面积为16m2,得到方程x(x+6)=16,整理得到x2+6x-16=0.【教学说明】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如何解方程x 2+6x-16=0?问题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现在会解什么样的一元二次方程?举例说明.【教学说明】用问题唤起学生的回忆,明确我们现在会解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等号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即(x+m )2=n (n ≥0),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可求解.问题2 你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吗? (1)(x+3)2=25 (2)x 2+6x+9=25 (3)x 2+6x=16 (4)x 2+6x-16=0【教学说明】教师启发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将x 2+6x-16=0转化为(x+3)2=25的形式,从而求得方程的解.解:移项得:x2+6x=16,两边都加上9即(26)2,使左边配成x 2+bx+(b2)2的形式,得: x 2+6x+9=16+9,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形式,得:(x+3)2=25,开平方,得:x+3=±5,(降次) 即x+3=5或x+3=-5解一次方程得:x 1=2,x 2=-8.【归纳总结】将方程左边配成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从而可以直接开平方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例1填空:(1)x 2+8x+16=(x+4)2(2)x 2-x+41=(x-21)2(3)4x 2+4x+1=(2x+1)2 例2 列方程:(1)x 2+6x+5=0 (2)2x 2+6x+2=0 (3)(1+x )2+2(1+x )-4=0【教学说明】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完成例题,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归纳. 【归纳总结】利用配方法解方程应该遵循的步骤: (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 (2)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3)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a ;(4)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此时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形式,然后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2x 2-4x-8=0 (2)x 2-4x+2=0(3)x 2-21x-1=02.如果x 2-4x+y2+6y+2 z +13=0,求(xy )z 的值.【教学说明】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2”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3.公式法【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2.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引导学生推导出求根公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情感态度】经历探索求根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用配方法解方程:(1)x2+3x+2=0 (2)2x2-3x+5=0解:(1)x1=-1,x2=-2 (2)无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问题已知ax2+bx+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的题目已做得很多,现在不妨把a,b,c也当成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推导下去.探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a acbbx24 2-±-=就得到方程的根,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a acbbx24 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教学说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配方法推出求根公式,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可让学生小组展示.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①2x2-4x-1=0 ②5x+2=3x2③(x-2)(3x-5)=0 ④4x2-3x+1=0解:①x1=1+26,x2=1-26②x1=2,x2=-31③x 1=2,x 2=35④无解【教学说明】(1)对②、③要先化成一般形式;(2)强调确定a ,b ,c 的值,注意它们的符号;(3)先计算b 2-4ac 的值,再代入公式.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x 2+x-12=0(2)x 2-2x-41=0(3)x 2+4x+8=2x+11 (4)x (x-4)=2-8x (5)x 2+2x=0 (6)x 2+25x+10=0 解:(1)x 1=3,x 2=-4;(2)x 1=232+,x 2=232-;(3)x 1=1,x 2=-3;(4)x 1=-2+6,x 2=-2-6; (5)x 1=0,x 2=-2; (6)无解.【教学说明】用公式法解方程关键是要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2.公式法的概念.3.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断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2.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产生过程;2.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1.体验数学的简洁美;2.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根的判别式的正确理解与运用.【教学难点】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用公式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x2+5x+6=0(2)9x2-6x+1=0(3)x2-2x+3=0解:(1)x1=-2,x2=-3(2)x1=x2=31(3)无解【教学说明】让学生亲身感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回顾已有知识.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观察解题过程,可以发现:在把系数代入求根公式之前,需先确定a,b,c的值,然后求出b2-4ac的值,它能决定方程是否有解,我们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即Δ=b2-4ac.我们回顾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发现:【归纳结论】(1)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a acbbx24 21-+-=,a acbbx24 22---=;(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x2=-ab2;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例1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定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解:(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无实数根;(4)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例2 当m为何值时,方程(m+1)x2-(2m-3)x+m+1=0,(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没有实数根?解:(1)m <41且m ≠-1; (2)m=41;(3)m >41.【教学说明】注意(1)中的m+1≠0这一条件.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方程x 2-4x+4=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2.已知x 2+2x=m-1没有实数根,求证:x 2+mx=1-2m 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答案】1.B2.证明:∵x 2+2x-m+1=0没有实数根,∴4-4(1-m )<0,∴m <0.对于方程x 2+mx=1-2m ,即x 2+mx+2m-1=0,Δ=m 2-8m+4,∵m <0,∴Δ>0,∴x 2+mx=1-2m 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教学说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用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1)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2.运用根的判别式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隐含条件.【教学说明】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回忆整理,再由小组代表陈述.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关系的运用.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从观察判断到发现关系的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规律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情感态度】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初步体验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态度及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的运用.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的运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完成下列表格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①用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两根之和为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两根之积为常数项) ②设方程x 2+px+q=0的两根为x 1,x 2,用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x1+x2=-p ,x1·x2=q ) 2.完成下列表格问题上面发现的结论在这里成立吗?(不成立)请完善规律:①用语言叙述发现的规律:(两根之和为一次项系数与二次项系数之比的相反数,两根之积为常数项与二次项系数之比)②设方程ax2+bx+c=0的两根为x1,x2,用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x1+x2=-ab,x 1·x2=ac)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通过以上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对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这一规律是否成立?试通过求根公式加以说明.ax2+bx+c=0的两根a acbbx24 21-+-=,aacbbx2422---=,x1+x2=-ab,x 1·x2=ac.【教学说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求根公式推导出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1 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1)x2-6x-15=0;(2)3x2+7x-9=0;(3)5x-1=4x 2.解:(1)x1+x2=6,x1·x2=-15;(2)x1+x2=-37,x1·x2=-3; (3)x1+x2=45,x1·x2=41.【教学说明】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找出对应的系数. 例2 已知方程2x 2+kx-9=0的一个根是-3,求另一根及k 的值.解:另一根为23,k=3.【教学说明】本题有两种解法,一种是根据根的定义,将x=-3代入方程先求k ,再求另一个根;一种是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答.例3 已知α,β是方程x2-3x-5=0的两根,不解方程,求下列代数式的值.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 (1)x 2-3x=15 (2)5x 2-1=4x 2 (3)x 2-3x+2=10 (4)4x 2-144=0(5)3x (x-1)=2(x-1) (6)(2x-1)2=(3-x )22.两根均为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A.7x 2-12x+5=0 B.6x 2-13x-5=0 C.4x 2+21x+5=0 D.x 2+15x-8=0【教学说明】两根均为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满足两根之和为负数,两根之积为正数.【答案】1.(1)x 1+x 2=3,x 1x 2=-15 (2)x 1+x 2=0,x 1x 2=-1 (3)x 1+x 2=3,x 1x 2=-8 (4)x 1+x 2=0,x 1x 2=-36(5)x 1+x 2=35,x 1x 2=32(6)x 1+x 2=-32,x 1x 2=-382.C【教学说明】可由学生自主完成抢答,教师点评.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2.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成立的前提条件.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22.3 实践与探索【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领悟数学建模思想,体会如何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情感态度】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感知方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交流互动,逐步培养合作的意识及严谨的治学精神.【教学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学校生物小组有一块长32m,宽20m的矩形试验田,为了管理方便,准备沿平行于两边的方向纵、横各开辟一条等宽的小道,要使种植面积为540m2,小道的宽应是多少?问题2 某药品经过两次降价,每瓶零售价由56元降为31.5元,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求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很明显,即抓住种植面积为540m2来列方程,设小道的宽为xm,如何来表示种植面积?方法一:如图,由题意得,32×20-32x-20x+x2=540方法二:如图,采用平移的方法更简便.由题意可得:(20-x )(32-x )=540 解得x 1=50,x 2=2由题意可得x <20,∴x=2【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学会一题多解,同时要注意检验所解得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问题2 【分析】这是增长率问题,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很明了,即原价56元经过两次降价降为31.5元,设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由题意得56(1-x )2=31.5解得 x 1=0.25,x 2=1.75(舍去)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青山村种的水稻2011年平均每公顷产量为7200kg ,2013年平均每公顷产量为8450kg ,求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2.用一根长40cm 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要求长方形的面积为75cm2. (1)求此长方形的宽.(2)能围成一个面积为101cm 2的长方形吗?如能,说明围法.(3)若设围成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S (cm 2),长方形的宽为x (cm ),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x 为何值时,S 的值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答案】1.解: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 , 则有7200(1+x )2=8450,解得x1=121≈0.08,x 2=-1224≈-2.08(舍去).即年平均增长率为8%.答: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2.解:(1)设此长方形的宽为xcm,则长为(20-x)cm.根据题意,得x(20-x)=75解得:x1=5,x2=15(舍去).答:此长方形的宽是5cm.(2)不能.由x(20-x)=101,即x2-20x+101=0,,知Δ=202-4×101=-4<0,方程无解,故不能围成一个面积为101cm2的长方形.(3)S=x(20-x)=-x2+20x.由S=-x2+20x=-(x-10)2+100可知,当x=10时,S的值最大,最大面积为100cm2.【教学说明】注意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配方法在第2题第(2)、(3)问中的应用.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审、设、找、列、解、答.最后要检验根是否符合实际意义.2.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特殊图形问题时,通常要先画出图形,利用图形的面积找相等关系列方程.3.若平均增长(降低)率为x,增长(或降低)前的基数是a,增长(或降低)n次后的量是b,则有:a(1±x)n=b(常见n=2).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3”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本章复习。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用)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ax2+bx+c=0(a≠0).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不难列出方程x(x+10)=900,整理可得x2+10x-900=0.(1)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倍,即5(1+x)·(1+x)=5(1+x)2万册.可列得方程5(1+x)2=7.2,整理可得5x2+10x-2.2=0(2)【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解决问题.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讨论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共同特点:(1)都是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归纳总结】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ax2+bx+c=0(a、b、c是已知数,a≠0).其中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例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解:①是;②不是;③是;④不是;⑤不是;⑥是.【教学说明】(1)一元二次方程为整式方程;(2)类似⑤这样的方程要化简后才能判断.例2 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解:2x2-13x+11=0;2,-13,11.【教学说明】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时,通常要将首项化负为正,化分为整.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1)5x2-1=4x(2)4x2=81(3)4x(x+2)=25(4)(3x-2)(x+1)=8x-3解:(1)5x2-4x-1=0;5,-4,-1;(2)4x 2-81=0;4,0,-81(3)4x 2+8x-25=0;4,8,-25(4)3x 2-7x+1=0;3,-7,1.2.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 的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1)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 ;(2)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长方形的长x ;(3)把长为1的木条分成两段,使较短一段的长与全长的积,等于较长一段的长的平方,求较短一段的长x.解:(1)4x 2=25;4x 2-25=0;(2)x (x-2)=100;x 2-2x-100=0;(3)x=(1-x )2;x2-3x+1=0.3.若x=2是方程ax 2+4x-5=0的一个根,求a 的值.解:∵x=2是方程ax2+4x-5=0的一个根.∴4a+8-5=0解得:a=-43.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2+bx+c=0(a ≠0),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都是根据一般式定义的,这与多项式中的项、次数及其系数的定义是一致的.3.在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知识与技能】1.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a(x-k)2=b(a≠0,ab≥0)的方程.2.灵活应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使学生了解转化的思想在解方程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综合运用探究式、启发式、活动式等几种方法进行教学.【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求知的欲望,体验求知的成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利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合理选择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较熟练地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怎样解方程(x+1)2=256?解:方法1:直接开平方,得x+1=±16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1=15,x2=-17方法2:原方程可变形为:(x+1)2-256=0,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1+16)(x+1-16)=0即(x+17)(x-15)=0所以x+17=0或x-15=0原方程的解x1=15,x2=-17【教学说明】让学生说出作业中的解法,教师板书.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例1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3x+1)2=7;(2)y2+2y+1=24;(3)9n2-24n+16=11.【教学说明】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漏掉负根.例2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5x2-4x=0(2)3x(2x+1)=4x+2(3)(x+5)2=3x+15【教学说明】解这里的(2)(3)题时,注意整体划归的思想.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3(x-1)2-6=0(2)x2-4x+4=5(3)(x+5)2=25(4)x2+2x+1=42.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3.把小圆形场地的半径增加5m得到大圆形场地,场地面积增加了一倍,求小圆形场地的半径.解:设小圆形场地的半径为xm.则可列方程2πx2=π(x+5)2.解得x1=5+52,x2=5-52(舍去).答:小圆形场地的半径为(5+52)m.【教学说明】可由学生自主完成例题,分小组展示结果,教师点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忆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2.对于形如a(x-k)2=b(a≠0,b≥0)的方程,只要把(x-k)看作一个整体,就可转化为x2=n(n≥0)的形式用直接开平方法解.3.当方程出现相同因式(单项式或多项式)时,切不可约去相同因式,而应用因式分解法解.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2.配方法【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配方法的推导过程,熟练地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在配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掌握一些转化的技能.【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配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并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发现并理解配方的方法.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m2,场地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设场地的宽为xm,则长为(x+6)m,根据矩形面积为16m2,得到方程x (x+6)=16,整理得到x2+6x-16=0.【教学说明】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如何解方程x2+6x-16=0?问题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现在会解什么样的一元二次方程?举例说明.【教学说明】用问题唤起学生的回忆,明确我们现在会解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等号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即(x+m )2=n (n ≥0),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可求解.问题2 你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吗?(1)(x+3)2=25(2)x 2+6x+9=25(3)x 2+6x=16(4)x 2+6x-16=0【教学说明】教师启发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将x 2+6x-16=0转化为(x+3)2=25的形式,从而求得方程的解.解:移项得:x2+6x=16,两边都加上9即(26)2,使左边配成x 2+bx+(b2)2的形式,得: x 2+6x+9=16+9,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形式,得:(x+3)2=25,开平方,得:x+3=±5,(降次)即x+3=5或x+3=-5解一次方程得:x 1=2,x 2=-8.【归纳总结】将方程左边配成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从而可以直接开平方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例1填空:(1)x 2+8x+16=(x+4)2(2)x 2-x+41=(x-21)2 (3)4x 2+4x+1=(2x+1)2例2 列方程:(1)x 2+6x+5=0 (2)2x 2+6x+2=0 (3)(1+x )2+2(1+x )-4=0【教学说明】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完成例题,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归纳.【归纳总结】利用配方法解方程应该遵循的步骤:(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2)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3)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a ;(4)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此时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形式,然后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2x 2-4x-8=0(2)x 2-4x+2=0(3)x 2-21x-1=02.如果x 2-4x+y2+6y+2 z +13=0,求(xy )z 的值.【教学说明】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3.公式法【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2.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引导学生推导出求根公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情感态度】经历探索求根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用配方法解方程:(1)x2+3x+2=0 (2)2x2-3x+5=0解:(1)x1=-1,x2=-2 (2)无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问题 已知ax 2+bx+c=0(a ≠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的题目已做得很多,现在不妨把a,b,c 也当成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推导下去.探究 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 而定,因此:(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当b 2-4ac ≥0时,将a,b,c 代入式子aac b b x 242-±-=就得到方程的根,当b 2-4ac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aac b b x 2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教学说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配方法推出求根公式,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可让学生小组展示.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①2x 2-4x-1=0 ②5x+2=3x 2③(x-2)(3x-5)=0 ④4x 2-3x+1=0解:①x 1=1+26,x 2=1-26 ②x 1=2,x 2=-31③x 1=2,x 2=35 ④无解【教学说明】(1)对②、③要先化成一般形式;(2)强调确定a,b,c 的值,注意它们的符号;(3)先计算b 2-4ac 的值,再代入公式.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x 2+x-12=0(2)x 2-2x-41=0 (3)x 2+4x+8=2x+11(4)x (x-4)=2-8x(5)x 2+2x=0(6)x 2+25x+10=0解:(1)x 1=3,x 2=-4;(2)x 1=232+,x 2=232-; (3)x 1=1,x 2=-3;(4)x 1=-2+6,x 2=-2-6;(5)x 1=0,x 2=-2;(6)无解.【教学说明】用公式法解方程关键是要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2.公式法的概念.3.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断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2.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X围.【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产生过程;2.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情感态度】1.体验数学的简洁美;2.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教学重点】根的判别式的正确理解与运用.【教学难点】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用公式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x2+5x+6=0(2)9x2-6x+1=0(3)x2-2x+3=0解:(1)x1=-2,x2=-31(2)x1=x2=3(3)无解【教学说明】让学生亲身感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回顾已有知识.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观察解题过程,可以发现:在把系数代入求根公式之前,需先确定a,b,c的值,然后求出b2-4ac的值,它能决定方程是否有解,我们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即Δ=b2-4ac.我们回顾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发现:【归纳结论】(1)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a acbbx24 21-+-=,aacbbx2422---=;(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x2=-ab2;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例1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定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解:(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无实数根;(4)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例2 当m为何值时,方程(m+1)x2-(2m-3)x+m+1=0,(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没有实数根?解:(1)m <41且m ≠-1; (2)m=41; (3)m >41. 【教学说明】注意(1)中的m+1≠0这一条件.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方程x 2-4x+4=0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有一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2.已知x 2+2x=m-1没有实数根,求证:x 2+mx=1-2m 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答案】1.B2.证明:∵x 2+2x-m+1=0没有实数根,∴4-4(1-m )<0,∴m <0.对于方程x 2+mx=1-2m,即x 2+mx+2m-1=0,Δ=m 2-8m+4,∵m <0,∴Δ>0,∴x 2+mx=1-2m 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教学说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用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1)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2.运用根的判别式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隐含条件.【教学说明】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回忆整理,再由小组代表陈述.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关系的运用.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从观察判断到发现关系的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规律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情感态度】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初步体验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态度及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的运用.【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的运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完成下列表格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①用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两根之和为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两根之积为常数项)②设方程x 2+px+q=0的两根为x 1,x 2,用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x1+x2=-p,x1·x2=q )2.完成下列表格问题 上面发现的结论在这里成立吗?(不成立)请完善规律:①用语言叙述发现的规律:(两根之和为一次项系数与二次项系数之比的相反数,两根之积为常数项与二次项系数之比)②设方程ax 2+bx+c=0的两根为x 1,x 2,用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x 1+x 2=-a b ,x 1·x 2=ac )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通过以上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对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这一规律是否成立?试通过求根公式加以说明.ax 2+bx+c=0的两根a ac b b x 2421-+-=,a ac b b x 2422---=,x1+x2=-a b , x 1·x 2=ac .【教学说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求根公式推导出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1 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1)x 2-6x-15=0;(2)3x 2+7x-9=0;(3)5x-1=4x 2.解:(1)x1+x2=6,x1·x2=-15;(2)x1+x2=-37,x1·x2=-3; (3)x1+x2=45,x1·x2=41. 【教学说明】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找出对应的系数.例2 已知方程2x 2+kx-9=0的一个根是-3,求另一根及k 的值. 解:另一根为23,k=3. 【教学说明】本题有两种解法,一种是根据根的定义,将x=-3代入方程先求k ,再求另一个根;一种是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答.例3 已知α,β是方程x2-3x-5=0的两根,不解方程,求下列代数式的值.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1)x 2-3x=15(2)5x 2-1=4x 2(3)x 2-3x+2=10(4)4x 2-144=0(5)3x (x-1)=2(x-1)(6)(2x-1)2=(3-x )22.两根均为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A.7x 2-12x+5=0B.6x 2-13x-5=0C.4x 2+21x+5=0D.x 2+15x-8=0【教学说明】两根均为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满足两根之和为负数,两根之积为正数.【答案】1.(1)x 1+x 2=3,x 1x 2=-15(2)x 1+x 2=0,x 1x 2=-1(3)x 1+x 2=3,x 1x 2=-8(4)x 1+x 2=0,x 1x 2=-36(5)x 1+x 2=35,x 1x 2=32 (6)x 1+x 2=-32,x 1x 2=-382.C【教学说明】可由学生自主完成抢答,教师点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2.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成立的前提条件.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22.3 实践与探索【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领悟数学建模思想,体会如何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情感态度】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感知方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交流互动,逐步培养合作的意识及严谨的治学精神.【教学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学校生物小组有一块长32m,宽20m的矩形试验田,为了管理方便,准备沿平行于两边的方向纵、横各开辟一条等宽的小道,要使种植面积为540m2,小道的宽应是多少?问题2 某药品经过两次降价,每瓶零售价由56元降为31.5元,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求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很明显,即抓住种植面积为540m2来列方程,设小道的宽为xm,如何来表示种植面积?方法一:如图,由题意得,32×20-32x-20x+x2=540方法二:如图,采用平移的方法更简便.由题意可得:(20-x)(32-x)=540解得x1=50,x2=2由题意可得x<20,∴x=2【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学会一题多解,同时要注意检验所解得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问题2 【分析】这是增长率问题,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很明了,即原价56元经过两次降价降为31.5元,设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由题意得56(1-x)2=31.5解得 x1=0.25,x2=1.75(舍去)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青山村种的水稻2011年平均每公顷产量为7200kg,2013年平均每公顷产量为8450kg,求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2.用一根长40cm 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要求长方形的面积为75cm2.(1)求此长方形的宽.(2)能围成一个面积为101cm 2的长方形吗?如能,说明围法.(3)若设围成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S (cm 2),长方形的宽为x (cm ),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x 为何值时,S 的值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答案】1.解: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有7200(1+x )2=8450,解得x 1=121≈0.08, x 2=-1224≈-2.08(舍去). 即年平均增长率为8%.答: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2.解:(1)设此长方形的宽为xcm ,则长为(20-x )cm.根据题意,得x (20-x )=75解得:x1=5,x2=15(舍去).答:此长方形的宽是5cm.(2)不能.由x (20-x )=101,即x 2-20x+101=0,,知Δ=202-4×101=-4<0,方程无解,故不能围成一个面积为101cm 2的长方形.(3)S=x (20-x )=-x 2+20x.由S=-x 2+20x=-(x-10)2+100可知,当x=10时,S 的值最大,最大面积为100cm 2.【教学说明】注意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配方法在第2题第(2)、(3)问中的应用.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审、设、找、列、解、答.最后要检验根是否符合实际意义.2.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特殊图形问题时,通常要先画出图形,利用图形的面积找相等关系列方程.3.若平均增长(降低)率为x,增长(或降低)前的基数是a,增长(或降低)n次后的量是b,则有:a(1±x)n=b(常见n=2).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3”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本章复习【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解法;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本章知识,回顾解决问题中所涉及到的化归思想、建模思想的过程,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情感态度】在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说明】一般考虑选择方法的顺序: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或公式法.2.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Δ=b2-4ac(1)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当Δ<0时,方程无实数根.在应用时,要根据根的情况限定Δ的取值,同时应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条件.3.一元二次方程y=ax2+bx+c(a≠0)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在应用时要注意变形.同时要明确根与系数的关系成立的两个条件:(1)a≠0,(2)Δ≥04.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注重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同时要注意检验其是否符合题意.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 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x 2-7x=0(2)x 2+12x+27=0(3)x (x-2)+x-2=0(4)x 2+x-2=4(5)4(x+2)2=9(2x-1)2解:(1)x 1=0,x 2=7;(2)x 1=-3,x 2=-9;(3)x 1=2,x 2=-1;(4)x 1=2,x 2=-3;(5)x 1=47,x 2=-81. 【教学说明】依据各种不同方法所对应方程的特点来解.例2 关于x 的方程ax 2-(3a+1)x+2(a+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x 2,且有x 1-x 1x 2+x 2=1-a ,则a 的值是( ).A.1B.-1C.1或-1D.2例3 (2012·XXXX )为了倡导节能低碳生活,某公司对集体宿舍用电收费作如下规定:一间宿舍一个月用电量不超过a 千瓦时,则一个月的电费为20元;若超过a 千瓦时,则除交20元外,超过部分每千瓦时要交100a 元,某宿舍3月份用电80千瓦时,交电费35元;4月份用电45千瓦时,交电费20元.(1)求a 的值;(2)若该宿舍5月份交电费45元,那么该宿舍当月用电量为多少千瓦时? 解:(1)由题意得20+(80-a )×100a =35,解得a 1=30,a 2=50,∵a >45,∴a=50.(2)设5月份用电x 千瓦时,依题意得20+(x-50)×10050=45,解得x=100,则该宿舍当月用电量为100千瓦时.【教学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实际应用问题,需要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构建方程模型.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1.方程x 2-3x=0的解为( )A.x=0B.x=3C.x 1=0,x 2=-3D.x 1=0,x 2=32.(2012·XX )用配方法解方程x 2+4x+1=0,配方后的方程是( )A.(x+2)2=3B.(x-2)2=3C.(x-2)2=5D.(x+2)2=53.(2012·XXXX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2-8x+15=0的两个根恰好分别是等腰△ABC 的底边长和腰长,则△ABC 的周长为( )A.13B.11或13C.11D.124.(2012·XX 日照)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2)2x2+(2k+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X 围是( )A.k <34且k ≠2 B.k ≥34且k ≠2 C.k >43且k ≠2 D.k ≥43且k ≠2 5.设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 2+3x-7=0的两个根,则α2+4α+β=.6.(2012·XXXX )关于x 的两个方程x 2-x-2=0与ax x +=+211有一个解相同,则a=.7.(2012·XXXX )设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5x-3=0的两个根,且2x 1(x 22+6x 2-3)+a=4,则a=.8.(2012·XXXX )一学校为了绿化校园环境,向某园林公司购买了一批树苗,园林公司规定:如果购买树苗不超过60棵,每棵售价120元;如果购买树苗超过60棵,每增加1棵,所出售的这批树苗每棵售价均降低0.5元,但每棵树苗最低售价不得少于100元.该校最终向园林公司支付树苗款8800元,请问该校共购买了多少棵树苗?【答案】1.D 2.A 3.B 4.C 5.4 6.4 7.108.解:∵60棵树苗的售价为120×60=7200(元),而7200<8800,∴该校购买的树苗超过60棵.设该校共购买了x棵树苗,由题意得x[120-0.5(x-60)]=8800,解得x1=220,x2=80,当x1=220时,120-0.5×(220-60)=40<100,∴x=220不合题意,舍去;当x=80时,120-0.5×(80-60)=110>100,∴x=80,即该校共购买了80棵树苗.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堂课你能完整地回顾本章所学的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吗?你还有哪些困惑与疑问?1.布置作业:从教材本章“复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章热点专题训练”.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1成比例线段1.成比例线段【知识与技能】1.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意义,会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2.会利用比例的性质,求出未知线段的长.【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解题及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感受数学逻辑推理的魅力.【教学重点】成比例线段的定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及直接运用.【教学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探索比例的其他性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挂上两X照片,问:1.这两个图形有什么联系?它们都是平面图形,它们的形状相同,大小不相同,是相似图形.2.这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为什么有些图形是相似的,而有的图形看起来相像又不会相似呢?相似的两个图形有什么主要特征呢?为了探究相似图形的特征,本节课先学习线段的成比例.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学习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2.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学习重点】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学会分析方程的解,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复习:解方程:(1)(20-x)(30-x)=200;(2)100(1+x)2=121.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简单的几何图形问题
阅读教材P38~P39的内容.
学校生物小组有一块长32m、宽20m的矩形试验田,为了管理方便,准备沿平行于两边的方向纵、横各开辟一条等宽的小道,要使种植面积为540m2,小道的宽应是多少?
分析:问题中没有明确小道在试验田中的位置,试作出图1,不难发现小道的占地面积与位置无关,设小道宽为x m,则两条小道的面积分别为32x m2和20x m2,其中重叠部分小正方形的面积为x2m2,根据题意,得32×20-32x-20x+x2=540.
升华:如果设想把小道平移到两边,如图2所示,小道所占面积是否保持不变?在这样的设想下,所列方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处理问题是否方便些?
归纳: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分析题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弄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设未知数,一般采取直接设法,有的要间接设;
(3)寻找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要注意方程两边的数量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相同;
(4)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
(5)检验.因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有可能不符合题意,如:线段的长度不能为负数等,因此,解出方程的根后,一定要进行检验.
知识模块二百分率问题
范例:某药品经过两次降价,每瓶零售价由56元降为31.5元,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求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解:设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得56(1-x)2=31.5,解这个方程,得x
1=0.25,x
2
=1.75.因为降价的百分率不可能大于1,所以x
2
=1.75不符合题意.经检验,x=0.25=25%符合本题要求.答: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25%.
仿例:某超市一月份的营业额为200万元,三月份的营业额为288万元,如果每月比上月增长的百分数相同,求平均每月的增长率.
解:设平均每月增长x,则200(1+x)2=288,∴x
1=20%,x
2
=-2.2(不合题意,舍去).答:
平均每月增长20%.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简单的几何图形问题
范例:(方法二)解:设小道的宽为x m,则(20-x)(32-x)=540,∴x1=2,x2=-50(不合题
意,舍去).答:小道的宽为2m.
知识模块二百分率问题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1.如图,某小区计划在一个长30m,宽20m的长方形ABCD上修建三条同样宽的通道,使其中两条与AB平行,另一条与AD平行,其余部分种花草.要使每一块花草的面积都为78m2,那么通道的宽应设计成多少米?若设通道的宽为x米,则x应满足的方程为( D)
A.(30-2x)(20-x)+2x2=468
B.20×30-30x-20·2x=468
C.20×30-20·2x+x2=468
D.(30-2x)(20-x)=468
(第1题图)
2.劲威牌衬衣的价格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由每件150元降至96元,求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多少,可列方程__150(1-x)2=96__.
3.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襄阳”的号召,我市某单位准备将院内一块长30m,宽20m的长方形空地,建成一个矩形花园.要求在花园中修两条纵向平行和一条横向弯折的小道,剩余的地方种植花草,如图所示,要使种植花草的面积为532m2,那么小道进出口的宽度应为多少米?(注:所有小道进出口的宽度相等,且每段小道均为平行四边形)
(第3题图)
解:1
4.据媒体报道,我国2009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5000万人次,2011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7200万人次,若2010年、2011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逐年递增,请解答下列问题:
(1)求这两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
(2)如果2012年仍保持相同的年平均增长率,请你预测2012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多少万人次?
解:(1)20%;(2)8640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