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十章 清代
中国美术史课件第十讲:清代美术
石涛《为苍公作泼墨山水卷》局部一 藏苏州博物馆 纸本墨笔 25.6x227
石涛《为苍公作泼墨山水卷》局部二 藏苏州博物馆 纸本墨笔 25.6x227
石涛《为苍公作泼墨山水卷》局部三 藏苏州博物馆 纸本墨笔 25.6x227
石涛《山水清音图》 藏上海博物馆
纸本墨笔 103x42.5
王时敏《山水册》之一
• 王时敏(公元1592— 1680),字逊之,号烟 客、西庐老人。太仓 (今属江苏)人。他 对宋元名迹无不精研, 笔笔讲究古人法度, 画作笔墨含蓄,格调 苍润,对清初画风影 响至深。
王时敏《山水册》之二
王 时 敏 《 云 壑 烟 滩 图 》
王时敏《仿董源山水轴》 藏上海博物馆
第十讲:清代美术
一、清代美术概述 二、清代各流派绘画艺术 三、清代年画与版画艺术 四、清代雕塑艺术 五、清代工艺美术
一、清代美术概述
清代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之间文化的融合推动了清代艺术的发展繁荣。
在绘画方面,人物画特别是具有认识意义的工笔人 物画逐渐式微,但由元明延续而来的文人花鸟山水画 风得以全面发展,各个时期都出现了不同的绘画流派, 成就显著。同时民间版画,年画空前兴盛。
清代各门艺术之间相互关联,书法与绘画,绘画 与工艺,建筑雕塑与绘画,都彼此渗化吸收并得到发 展。
二、清代各流派绘画艺术
1、“清初四王”与吴历、恽寿平 2、清初四僧 3、金陵画派 4、宫廷画派 5、 “扬州八怪”的艺术 6、清末海派绘画
1、“清初四王”与吴历、恽寿平
“清初四王”与吴历、 恽寿平合称“清六家”。 “四王”是指王时敏、 王鉴、王原祁与王翚。 四王吴恽的艺术成就主 要在山水画,继承明末 董其昌的山水画道路, 力图集古人之大成。作 品章法严谨,笔墨精到, 显示了极高的艺术功力。 但由于一味师古摹古, 作品渐趋僵化,遂之画 风淡出画坛。
中国美术史讲义10清代部分课件
清初绘画:四王、吴、恽绘画
清朝初年最有名的六个画家:王时敏、王鉴、 王翚、王原祁、吴历、恽格。简称为“四王、 吴、恽〞,或“清初六家〞。
他们大都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为金科玉律, 致力于摹古,推崇元四家,强调笔墨技法, 追求蕴藉平和的意趣。
由于“四王〞社会地位显赫,交游广、门生 多,在士大夫中影响大,其艺术旨趣又受到 统法者赞赏,因此,被视为画坛正统派,影 响所及,直至近现代。
石涛的理论建设
他的论画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和他的创作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样放出异样的荣耀。
其主要主张是反对临摹,反对泥古不化,反对 把山水画艺术降低为单纯的皴擦点染的笔墨技 术。他主张创造;
主张写“天地万物〞,山川大地的形势,要在 山水画中写广阔的理想;主张画家用自己的想 象深入对象,要能领悟自然事物的形象的丰富 的内涵,他强调绘画艺术的创造的意义,甚至 从宇宙论的高度来说明在一幅作品中创造一完 整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清代时代概况
晚期绘画:自嘉、道至清末,随着封建社会 的没落衰亡,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视为正 宗的文人画流派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衰 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这时已 成为新的绘画要地,出现了“海派〞和“岭 南画派〞。
清代时代概况
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在继承前代传统的根底 上,又获得不少新的成就。
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 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为代表。
清代时代概况
中期绘画:康、雍、乾年间,是清代社会安 定繁荣时期,绘画上也呈现隆兴景象,北京、 扬州成为绘画两大中心。京城的宫廷绘画活 泼一时,内容、形式都比较丰富多采。在商 业经济兴旺的扬州地区,崛起了“扬州画派 〞,形成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原始玉石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品形成。
2.器物的富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富有审美情趣的装饰,构成了原始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
3.陶器制作的方法有手制成型、轮制成型和模制成型。
4.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1.青铜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2.制作青铜器,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烙铸等几个过程。
3.青铜器的优点:1.熔点比较低2.硬度可以增高3.由于质地原因,铜液膨胀性加大,可减少气孔,得到清晰花纹。
4.失蜡法:金属铸造的一种方法。
用蜡制成铸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
加热铸模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
5.偶方彝是一件青铜酒器,它高60厘米,长88.2厘米,重71公斤,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6.装饰纹样的象征阐述:1.图腾标记2.神灵崇拜3.驱神辟邪4.装饰作用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1.《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着作,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2.战国《考工记》所记周代有“六艺”分为32个工种。
3.西周时期的青铜工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继承商代的艺术风格,成康以后形成周代自己的特点。
4.窃曲纹是周代具有标志性的纹饰。
5.周代制作青铜器的目的主要是:A.祭祀祖先的祭器B.歌颂周王的美德C.对贵族的赏赐D.描述交换、婚嫁、诉讼等事情6.六器为:壁、琮、圭、璋、琥、璜。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1.青铜莲鹤方壶产于春秋战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中对于动物形象的模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3.春秋战国时的装饰纹样已从西周时期的二方连续发展到了更加复杂的四方连续。
4.曾侯乙墓青铜尊足失蜡法制作的杰作。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1.2 工艺美术的定义解释工艺美术的概念和特点。
1.3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第二章: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2.1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背景介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2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品分析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品,如陶器、石器等。
2.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半坡遗址的彩陶等。
第三章: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3.1 商周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商周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3.2 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青铜器、玉器等。
3.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商周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三星堆遗址的青铜神树等。
第四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4.1 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4.2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漆器、陶器等。
4.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战国秦汉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秦始皇兵马俑等。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5.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5.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佛教艺术等。
5.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等。
第六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6.1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6.2 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金银器等。
6.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隋唐五代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唐代的越窑青瓷等。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7.1 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7.2 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建筑装饰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84页)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陶器
一、陶器的产生(距今1万年以前) 1.有利的前提条件
农业生产的产生和发展 生活方式的改变 定居生活 火的应用和对粘土的认识 2.陶器的雏形 一说由于在编织的篮子上涂上粘土,经过火烧之后而形成的。 另说,在人类刚学会用火不久就学会了制作陶器。火被利用以前, 人类还不知道吃熟食,火被利用后,人们往往把捕获的鱼、兽之类 用泥巴糊起来放在火里烧,待“烧好”后,泥巴质硬难损,可以盛水 及其他物品。此后便有意用这种掺水粘土做成各种形态的器物,经 火烧之后供用于生活,于是,陶器便随着这种生活的需要产生了。
(三)除手捏和轮制两种制陶外方法,据近人研究,还应有模制成型,即模范 注浆。蛋壳黑陶器壁极薄,研究者以为难以轮制,同时根据其他方面的材料, 提出此种制作方法。注浆成型的器物也已有出土。
二、陶器的制作
陶坯制成后,还需要经过打磨(就是用兽骨、卵石等在表面沿着统一方向打磨)
打磨的目的: 1.降低吸水率 2.可令陶器表面平整光亮,更加美观
5、母系氏族的原始手工业,首先是生产工具的改进。石器工具发 展到磨制,另外还有牙雕、骨雕、纺织工艺、建筑,尤其是制陶 工艺。
6、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化,已发现的有淮海地区 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中下游的青莲岗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长江上 游的大溪文化等。
7、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龙山文化(山东历 城龙山镇),河南庙底沟二期和后冈二期称为河南龙山文化,客 省庄二期成为陕西龙山文化;在长江流域的苏南浙北地区则有良 渚文化等。
三、器物造型和装饰的起源
(一)器物造型的起源 1.摹拟成型
摹拟植物造型 在原始陶器中有葫芦形器、瓜形器、竹筒形器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10
瓷器装 饰类别 粉彩
是否 涂底
表现手法
着色 烧制 方法 温度
艺术风格
“玻 颜色由深 璃白” 到浅,有 涂底 浓淡明暗 变化
油料 700° 温润匀静 调色 C左右 调和 软
古彩 不用 (五彩) 打底
Hale Waihona Puke 单线平涂胶水 800° 清新透彻 着色 C左右 挺拔 硬
4、乾隆时期
(1)仿器(仿铜、仿 漆、仿木等)
(2)珐琅彩
(3)墨彩
清代景德镇窑三朝瓷器特点比较
朝代 康熙 雍正 乾隆
艺术风格 刚健 雅致 华缛
流行的装 饰题材 人物 花鸟 模仿其他 器物
瓷器特种品种 五彩 粉彩 珐琅彩
二、丝织
1、苏州织造
2、南京云锦
三、四大名绣和京绣
1、苏绣
2、湘绣
3、粤绣
4、蜀绣
5、京绣
四、印染、地毯
本节思考题: 如何评价清代工艺美术的艺术成就。 本节参考资料:
1、蓝浦 著
《景德镇陶录》
《云锦图案》
2、陈之佛等 著
3、湖南群众艺术馆 编 《民间蓝印花布图案》
(二)多种工艺材料
九、料器
本章小结
清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是繁缛、精巧。绘画式 的装饰占主导地位。 清代工艺美术,不仅品种得到了极大发展,在工 艺技术的综合应用方面,也具有时代特色,这样不仅 可使某一工艺多用化,还可取长补短,提高效益。 清代工艺美术形成了民间工艺和宫廷工艺两个 体系,产生了淳朴自然和精巧繁复的两个不同的艺术 风格,为不同的对象服务。 清代中期以后,由于中外工艺文化的交流,一 些工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对其使用明显表现出 生搬硬套,没有和中国传统工艺很好的结合。
清代工艺美术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版教材配套题库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版教材配套题库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第2章商代的工艺美术第3章周代的工艺美术第4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第5章秦汉的工艺美术第6章六朝的工艺美术第7章隋唐的工艺美术第8章宋代的工艺美术第9章元代的工艺美术第10章明代的工艺美术第11章清代的工艺美术第12章近代的工艺美术第13章新中国的工艺美术•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彩陶[厦门大学2011年研;清华大学2006年研]答:彩陶是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图案的陶器。
它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又称“陶瓷绘画”。
它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窖烧制,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以仰韶文化(如“人面鱼纹彩陶盆”)与马家窑文化(如“舞蹈纹彩陶盆”)的彩陶艺术最为杰出。
2舞蹈彩陶盆[厦门大学2004、2005年研]答:舞蹈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后期马家窑文化的代表器物,属国家一级文物。
它出土于1973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第20号汉墓中。
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
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
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
这是一件优秀彩陶工艺品,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
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3鼎[厦门大学2004年研]答:鼎是用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也是最重要的青铜器物品之一。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在三代及秦汉的两千多年间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艺美术史中国⼯艺美术史第⼀章原始社会的⼯艺美术1.最早具有实⽤意义的⼀种装饰——图腾2.⽯器时代分为“旧⽯器时代”和“新⽯器时代”。
旧⽯器是指⽤打制的⽅法制成的⽐较粗糙的⽯器,新⽯器是指在打制基础上还经过磨制的⽯器。
3.磨制⽯器——陶器(是新⽯器时代物质⽂化的主要标志)4.20世纪四五⼗年代,在我国北部地区发现了⼀种新⽯器⽂化——红⼭⽂化。
分布在内蒙古东南,辽宁西部,以及河北北部⼀带。
红⼭⽂化特⾊代表:⼤⽟龙,呈C型,长42.2cm,系绿⽟佩饰品。
5.陶器的出现,是新⽯器时代的主要特之⼀。
6.彩陶:彩陶⽂化也称仰韶⽂化,出现在新⽯器晚期,是指⼀种绘有⿊⾊红⾊的装饰花纹的红褐⾊或棕黄⾊的陶器。
最早发现在河南仰韶村。
7.彩陶的类型:半坡型(鱼形花纹:卷唇圜底盆)庙底沟型(⼤⼝⿎腹⼩平底钵特⾊:⿊⽩双关)马家窑型(①满②内彩③点和螺旋纹)半⼭型(短颈⼴肩⿎腹)马⼚型。
8.舞蹈纹彩陶盆在1973年秋发现于青海⼤通县孙家寨。
9.新⽯器时代的陶器⼯艺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陶。
10.⿊陶⽂化最早发现于⼭东历城龙⼭镇,所以也称为龙⼭⽂化。
11.陶器的制作,以泥条盘筑为主,少数⽤模制和轮制。
12.⿊陶⼯艺具有⿊、薄、光、纽四⼤特点。
⿊指它有乌⿊的⾊彩;薄是指器体很薄,所以⿊陶⼜有“蛋⽪陶”之称;光是指它具有光泽的器表;纽是器物多有穿绳或⼿持的器⽿或盖纽。
13.彩陶⼯艺是指以彩绘装饰见长,⿊陶⼯艺则是以造型取胜。
14.⼏何印纹陶的装饰因纯系印压⼏何纹⽽得名。
第⼆章商代的⼯艺美术1.青铜器的铸造⽅法?答:陶范法(泥模法),蜡模法。
2.青铜器的优点?(简答)答:⑴熔点低更容易掌握铸造过程。
⑵硬度可以增⾼根据铜锡的⽐例能得到不同的硬度。
⑶在熔铸时由于铜液的膨胀性加⼤可以减少⽓孔,填充性好,能铸出精细的花纹。
3.烹饪器有:⿍(煮⾁器物)、甗(烹饪器物)、⿀(煮粥器物)。
4.⿍在古代不只是⼀种实⽤品,也是权⼒的象征。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_著.docx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重点难点笔记《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重点难点笔记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图腾 P5彩陶 P9 黑陶 P25-28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特征?(结语)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青铜器的装饰—青铜器图案中动物纹样并说明其艺术特点?P48-P54商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基本无重点了解)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宴乐水路攻战铜壶 P87 彩绘陶 P99 瓦当 P101 战国刺绣(龙凤虎纹秀衣)P104 战国漆器的装饰风格?特点,种类?P105-107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画像砖 P136 弋射收获画像砖采莲画像砖P137 瓦当 P138画像石 P156秦汉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六章六朝的工艺美术青瓷 P166六朝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七章隋唐的工艺美术彩瓷 P193唐三彩 P193-194隋唐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八章宋代的工艺美术宋瓷 P230影青 P235 宋瓷的艺术特点?P238 宋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九章元代的工艺美术青花 P262-263元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章明代的工艺美术顾绣 P293景泰蓝 P295-296明代家具工艺P298-300 明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一章清代的工艺美术珐良彩 P310画珐良 P322铁花 P323 吉祥图案 P330-331清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二章近代的工艺美术(了解)第十三章新中国的工艺美术(了解)此重点基本涵盖所有命题范围,答题时参考课本总结属于自己的固定答案,所以要以“重点结合课本,以书本为主” ,重点的答案自己总结后熟记背熟,考试时题量很少,但是一定要多写多答,在重点的基础上发挥。
名词解释饕餮纹:也可成为兽面纹,是某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特点是:鼻梁为中线,左右对称排列,两个圆睁的眼睛永远是最具威慑力的,被着重表现,它张着大嘴,露出尖利的牙齿,头上两只有力的大角向上或向下卷曲着。
清代陶瓷工艺ppt
釉里三彩鹤鹿同春橄榄瓶
清.釉里三彩鹤鹿同春橄榄瓶, 高22.3厘米,口径6.1厘米,此瓶为 豆青与青花釉里红相结合的釉里三 彩新工艺。口微侈,长颈,圈足, 形如橄榄。色调美观,光泽柔和。 胎体轻薄匀称,釉汁滋润,制作规 整。首都博物馆收藏。
釉里红山水方胜形笔筒
清.釉里红山水方胜形笔筒,通高14.3厘米,笔筒从口至底均 为方胜形,直腹,器座外撇,六足,内外施白釉,甚匀净,釉里红 呈色鲜艳,所绘山水气势磅礴,笔法以工细,器型别致。广东省博 物馆收藏
官窑为官府直接管理的窑, 故技艺达当时的最高水平。历史 上以宋代官窑最具特色。清代的 景德镇专为宫廷生产的资器,也 泛称为官窑产品。这件瓷瓶为清 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 景德镇烧制的仿宋官窑瓶。双耳 瓶创始较早,隋朝以后各代均有 烧制,种类也多,如蝠捧寿图盆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五蝠 捧寿图盆,高6.2厘米,直径 34厘米,板沿口,腹较深, 圈足,釉色白里透青,盆内 心绘五蝠捧寿图,中间寿星 乘坐仙鹤之上。间饰五蝠及 云纹于周围,盆沿绘青花山 石和釉里红海涛,寓意寿山 福海。
郎窑红釉观音尊
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5.5cm, 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撇口,短颈,圆肩,长敛 腹,近足处外撇,圈足。外施红 釉,里口和底部施苹果绿釉。
此器风格朴实,造型端庄规 整,釉色红艳光亮,是康熙时郎 窑红釉瓷器的典型作品。
釉里红四鱼纹水丞
釉里红四鱼纹水丞,高8.3cm, 口径6cm,足径5.3cm。
丞敛口,圆腹,卧足, 形似钵。内外施青白釉,足 沿无釉。外壁饰釉里红游鱼, 姿态各异。外底心有青花楷 书“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 字款。
釉里红是康熙时瓷器的 重要品种之一。
“大雅斋”款粉彩秋门葵纹荷花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 末 粤 绣 三 阳 开 泰 图 , 高
厘 米 , 北 京 故 宫 藏
67
蜀绣: 色彩明艳,喜庆色彩浓郁 花纹密集,空白较大 坚牢耐用
湘绣: 花纹写实 阴阳浓淡分明 初,以日用品为主;后,画绣地位更重要
青缎地松鹤牡丹纹挂帘局部 高41厘米,私人收藏
苏绣: 针法丰富,针细线纤,行针平匀 配色重晕染、和谐自然 观赏品,多富家女作,稿多系名画 实用品,或供奉内廷,样多出宫廷 或民间自用,多吉祥图案
十二生肖袖缘(长53厘米) 女衣袖缘装饰。以故事中的动
物串联成十二生肖的主题,如昭君 出塞──马、苏武牧羊──羊。
薛文华绣紫藤双鸡图轴与其局部
沈寿(1874~1922) 苏绣代表人物 吸收油画之长,影响极大 口述《雪宧绣谱》
沈寿绣像
沈寿绣罗汉
沈寿绣耶稣像
沈寿绣美国女优倍克像
沈寿绣蛤蜊图(高28厘米) 以多种针法,表现明暗和质感,
线,雄放饱满
五彩福连妆花绒局部
用红花绿
叶的缠枝莲和金线的蝙蝠构成福连图
案。绒织造费工,价格昂贵,织金妆
花绒最华贵。
宋锦
定义:苏州的仿宋、宋式锦
品种:重锦、细锦、匣锦。
重锦,最名贵,厚重精致,常加织金线,色 彩丰富,做宫廷挂轴和陈设用料等
细锦,线较细,织造略疏,厚薄适中,中型 花居多,做书画装裱、被面、衣料等
产量甚高,质量稍逊 棉织造发展:
产量大,重实用,轻装饰 边远地区:西北地毯颇精
二、著名的丝绸产地
宁苏杭——全国丝织中心 织造局:
乾隆以前较盛,以后转衰,仅光绪稍振作 民间:远盛官府
杭州,东城“机杼之声,比户相闻” 苏州,乾隆中叶有织机一万数千 江宁,乾嘉时,织机3万余,道光时,仅缎机便3万计 民间工场:
品冠名常与之联系
分类与名品: 素,无纹。江宁卫绒、苏州素漳绒 花,印绘图案于素绒,剪断部分绒圈为绒毛,以形成花 地对比。苏杭漳缎,江宁、漳州的花漳绒
3、刻丝
用途:服装和室内用品,欣 赏(名人书画)供奉(巨幅 佛像及宗教画)
发展:
双面透刻,做扇面、屏风面、 隔扇心
合色线,两种色丝捻成,以逼 真表现质感和色彩
三、著名丝绸品种
1、缎
品类:素缎、暗花缎、织金缎、 锦缎、妆花缎
名品:江宁元缎、苏州摹本缎、 杭州杭缎、广东粤缎、四川浣 花缎等
元缎,黑或玄青色素缎,光亮厚 重,常做贡品,本称“玄缎”, 为避康熙讳改称“元缎”
摹本缎,工精细、纹华美
2、绒
定义:表面起绒圈或绒毛 著名产地:宁苏杭漳 漳州是明清绒发源地,产
三蓝刻丝和水墨刻丝,晚清出 现,文静雅致
刻绣结合、刻画结合、刻绣画 结合
大寿字轴(高208厘米) 庆寿贺礼。 大红寿字内填五彩百花,百花仅织出轮 廓,再以彩笔勾画细部。
万年枝图,高39.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3、刺绣
概况: 繁荣—— 宫廷、 城市作坊、 城乡女红 各地名绣——
金银线绣荷花女氅衣(长136厘 米) 前后身及两袖用金银线刺 绣出整枝大荷花。据说,慈禧就 爱按服装款式设计整枝的花卉。
暗八仙
八吉祥
团花流行:可大可小,题材多样,结构紧凑,喜庆色彩浓郁
刺绣喜相逢双蝶团花 乾隆 时宫廷便服衣料局部。喜相逢 寓意夫妻恩爱,以成双动物纹 构成,多构图满密,色彩热烈。
龟背如意团花锦开氅Βιβλιοθήκη 刺绣云雁补子 刻丝麒麟补子
丝毯
京绣
民间、宫廷结合 常以工笔画为稿,针法精巧细腻,配色鲜艳华美 洒线绣、满绣、穿珠绣、补花、堆绫
粤绣: 多男工。 兼用孔雀毛羽,绣面紧 多吉庆题材,构图繁密, 配色浓艳,受油画影响
粤绣扇套(高32厘米) 为一 折扇套的两面。一面绣孔雀开 屏等,一面绣春燕闹杏林。色 彩浓艳热烈,图案欢娱喜庆。
民间制作: 规模远超官府
江南发达: 官民皆盛,文人化制作集中
广州特殊: 主要外贸商港,制作昌盛,产品常带洋风
津沪崛起: 鸦片战争后
第二节 织绣
一、引言
丝织、棉织及刺绣极发达 中心:江南及成都、广州。 官府作坊:内织染局与宁(今南京)、苏、杭三织造
内织染局最小(少时织机16),三织造甚大(少时织机 各600左右) 民间丝织:
大蛤蜊还留出绣地,表现高光。
张淑德绣 图象全然写 实,注重光影的表现,景 物采用焦点透视。
4、丝绸图案
欧洲影响:形象趋琐细、构图趋满密、花纹如生。罗可可风
折枝玫瑰纹金宝地局部 金宝地属 高档云锦,以捻金线织地,再用彩线 和金线以妆花技术织花纹,极华丽。
仿古:古代题材,清代构图
吉祥图案:有泛滥之势,几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 虽寓意美好、气氛热烈,但浅俗刻露
通常不大,但道光时,有织机五六百张,甚至千张者
云锦
得名:晚清以来,江宁华美锦 缎常称云锦。
品种:库缎、库锦,妆花
库缎,本色提花缎,有妆金者 库锦,金银线织纹于缎地,也有
库锦少量花纹彩丝织 妆花,十几色以上,最富丽华艳
风格:一般质地紧厚,图案庄 重严谨,纹样程式化,色彩浓
艳,讲究对比,常大量使用金
第十章 清代
公元1644年~1911年
第一节 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延续中国传统: 统治集团大力吸收汉文明 满洲经济久以农耕为主
时代高峰: “康乾盛世”国力鼎盛,制作繁荣
转向: 乾隆晚期,由技术艺术并重走向迷恋技术
欧洲影响: 奢侈品、新技术,产品摹仿、风格追随
二。生产格局
官府作坊: 数量减少,仅设在宁、苏、杭、镇、京等 规模扩大,乾隆初宁、苏织造局比明后期增2/3 工匠制度,工匠征召,自愿入作
匣锦,尤素雅。织造较粗,较软薄,多为小 型几何填花或自然型小花,配色素雅,专装 裱一般囊匣
风格:配色和谐、讲究退晕、图案严 锦群地织金缠枝四季三多纹锦局
谨、花纹优雅
部 清中期宋锦。题材及配色都 有宋风。但构图满密、形象以及
多福多寿多子的寓意则属清式。
五彩织成极乐世界图轴(长448,宽 196.5厘米) 当系乾隆苏州织造局 重锦。表现西方极乐世界,织出278 位人物,是古代大幅织锦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