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 · 阅读练习 ·赏析 (精品文档) 【原创】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 · 赏析与阅读练习(10首)【原创】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 · 赏析与阅读练习(10首)【原创】

3.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七言绝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人的一位 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 渐。 平明:天亮的时候。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满江。 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 这一带为吴地。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 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孤:独自,孤单一人。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 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
月出本无声,而山鸟惊飞,仿佛月光洒下 也带有嘈杂和刺激。可见这山中是何等的 寂静!本诗以动写静,用声音来衬托山里 的幽静与闲适 。
巩固练习
1、诗中 字突出了春夜山涧的特点。这首诗所 使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静 以动衬静 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运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并请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 这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以动衬静 月亮爬上山头,清光遍照涧谷,惊醒了树上夜宿 的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喳喳地鸣叫几声。
(3)曹植巧比妙喻,诗中用“豆”比喻 ________,用“萁”比喻________,“同 根生”指________。“相煎”指 ________;
曹植
曹丕
曹植和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 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4)诗中“泣”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具体分析。 答:“泣”字使用了拟人手法,极为生动细腻地刻 画了诗人面对兄弟残酷紧逼的现实表现出的极度痛 苦和悲 愤。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10首)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
古诗词赏析 与阅读练习
陡岗镇中心小学 六(1)班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这是一份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的完整版文档,以下是一些古诗的介绍和解读。

古诗1:《登鹳雀楼》
此诗是唐代王之涣所作,描述了登上鹳雀楼后所看到的美景。

通过描绘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古诗2:《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李白的名篇,大家耳熟能详。

诗人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借助于月光,思念遥远的人和故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古诗3:《登高》
这是唐代杜甫的名篇之一,诗人讲述了他登上高山后所看到的壮丽景色,并从中感叹人类的渺小和时光的无情。

诗中表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古诗4:《白日依山尽》
这是唐代杜甫的名篇,描述了当太阳西下时山脉的轮廓及周围景物逐渐变暗的景象。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思考。

......
以上是部分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的简单介绍,每一首古诗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寓意,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阅读和领会这些古诗,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赏析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赏析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①夜静春山空。

②月出惊山鸟,③时鸣春涧中。

④【注释】①闲:悠闲,寂静。

这里含有人声静寂的意思。

桂花:木犀的通称。

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

②空: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③惊:惊动,惊扰。

④时鸣:不时地鸣叫。

王维的诗意和禅境,在于虚空宁静。

在诗中,人的心境是空虚寂静、闲恬空淡的。

人只有在悠闲的时候,心境虚空宁静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音。

桂花细小轻微,落地无声,但诗人偏偏能听到它坠落在地上的声音。

这种心境该是多么的宁静、虚空和恬淡。

实际上,这是借助外物的描写来写人的心境。

而春山、春涧的虚空宁静,又只有在夜间-----也深更尽的时候最为明显和突出。

为了进一步渲染这春山春涧的虚空宁静,诗人又写了在月亮升起时,惊动的山鸟发出几声悠长的鸣叫声,以动写静,以动衬静,更衬托出广大夜空无边的空寂。

【解析】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

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

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

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

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这诗主要写春山夜静。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

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

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

《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

"《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

"《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

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17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17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17首1、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两日。

古人每逢这节日,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称“寒食”。

御柳:御苑中的杨柳。

“日暮”两句:据说汉时寒食禁火,朝廷特赐侯家蜡烛。

“传”,挨家传赐。

“五侯”,一说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

另一说指东汉桓帝时宦官单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

斜:读(xi),与“花”“家”押韵。

【简析】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

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2、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六年级下册语文背诵古诗全部

六年级下册语文背诵古诗全部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背诵古诗全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文背诵内容包括“日积月累”“古诗三首”及“古诗词诵读”这三大部分的16首古诗,下边按教材顺序整理分享这些作品的课文原文。

寒食[唐]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马诗[唐]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明]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采薇·诗经(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夜喜雨[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江畔独步寻花(五)[唐] 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江上渔者[宋] 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游园不值[宋]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小学六年级下古诗词必背全集

小学六年级下古诗词必背全集

小学六年级下古诗词必背全集小学六年级下册的古诗词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以下是一些小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古诗词,学生应熟练背诵: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夜喜雨》 -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7.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9.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0.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1. 《赠汪伦》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 《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13. 《题临安邸》 -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5. 《题西林壁》 -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应尽量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内涵,从而更好地吸收和运用。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注释及赏析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注释及赏析

《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持:用来。

羹(gēng)漉(lù)菽(shū):豆。

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凶残的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他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地名,在王维朋友的别墅附近。

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空:空寂、空空荡荡。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出来。

时鸣:时,不时。

不时地啼叫。

时:时而,偶尔。

闲:悠闲,寂静。

这里含有人声静寂的意思。

的秋天开花。

惊:惊动,惊扰。

《译文》,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注释】 1. )西北。

2.辛渐:3.寒雨:寒冷的雨。

4.连江:满江。

5.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6.平明:清晨天刚亮。

7.客:指辛渐。

8.9.孤:独自,孤单一人。

10.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比喻人清廉正直。

11.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作者用它来比喻自己清廉正直)12.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的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注释译文赏析

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注释译文赏析
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 古诗词诵读单元 注释▪译文▪赏析
·采薇(节选)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 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往:当初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雨:音同玉,为 “下” 的意思。 雨(yù)雪:下雪。雨,这里作动词。 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赏析】
•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
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通过的 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 鱼的情景。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人对 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 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 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 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1]创作背景 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
译文
• 回想当初我离开的时候,连杨柳都与我依 依惜别。 如今回来路途中,却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路途曲折漫长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心里不觉伤悲起来,没有人会懂得我的 痛苦的!
赏析
•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这四句 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这是写 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 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是 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 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 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没有答案, 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 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 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 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 “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 “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 “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 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 “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 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 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 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都在这!含原文、翻译及赏析!快来收藏吧!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都在这!含原文、翻译及赏析!快来收藏吧!

【导语】诗是我国⽂化百花园中⼀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含蓄的表达,博得⼈们的喜爱,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元⽇(宋代:王安⽯)【原⽂】爆⽵声中⼀岁除,春风送暖⼊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阵阵轰鸣的爆⽵声中,旧的⼀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⑵爆⽵:古⼈烧⽵⼦时使⽵⼦爆裂发出的响声。

⽤来驱⿁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岁除:⼀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种习俗,⼤年初⼀全家合饮这种⽤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稠密。

曈曈:⽇出时光亮⽽温暖的样⼦。

⑸桃:桃符,古代⼀种风俗,农历正⽉初⼀时⼈们⽤桃⽊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来压邪。

也作春联。

【赏析】这⾸诗描写新年元⽇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景象,抒发了作者⾰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句“爆⽵声中⼀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氛。

次句“春风送暖⼊屠苏”,描写⼈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写旭⽇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曈曈”表现⽇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句爆⽵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象的描写,抒写⾃⼰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信的情绪。

天竺寺⼋⽉⼗五⽇夜桂⼦(唐代:⽪⽇休)【原⽂】⽟颗珊珊下⽉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古诗词鉴赏.docx

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古诗词鉴赏.docx

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课内)古诗词鉴赏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一.文学常识:这是一首写送别的五言律诗。

作者是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60 篇中录有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重要注释及典故:1.孤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这里喻指远行的朋友。

2.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注释1.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描摹出一幅寥廓明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2.颔联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对友人的依恋不舍。

3.颈联展示了分别时的寥阔背景。

又巧妙地用“浮云”作比,写出友人将踏上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漂泊之旅,隐含了对友人的无限关切及不舍之情。

4.尾联写离别的场景。

“挥手”写分离时的动作,表现诗人豁达乐观;“萧萧班马鸣”道出诗人无限深情。

5.整首诗歌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横”与“绕”),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出寥廓清丽的送别环境,渲染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表达了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四.习题【第一组】1.诗中“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2.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情景交融,现出送别时的依依之情。

B.颔联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征程的担忧及依恋不舍。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传达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不舍。

D.尾联直接写出内心感受,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安慰之意。

(答案: 1.远行的朋友。

错在“直接” )【第二组】1.这首诗是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李白。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青山”“白水”点明送别的环境很清雅。

B.“孤蓬”这里指远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

C.“浮云”“落日”既是眼前之景,也比喻诗人自己。

D.“班马鸣”以马写人,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 1.律诗;李白错在比喻诗人自己)【第三组】1.“班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2.下列错误的一项是(D)A.首联中的“横”字写出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古诗,需要熟读,也需要鉴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一)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全不怕)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二)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清代: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练习及答案(完整资料).doc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练习及答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练习题一、默写《七步诗》,并填空:1、这首诗里写到了()种事物,分别是()()。

2、这首诗里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请分别找出来,并作解释:持:泣:煎: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句。

这是()对()说的,它的意思是()。

4、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为了争夺太子的地位,二人反目为仇。

曹植把自己比喻成(),把曹丕比喻成()。

曹植用这个比喻,指责(),表达了()。

二、读《鸟鸣涧》,完成填空。

1、《鸟鸣涧》是()朝被称为“诗佛”的()写的。

全诗写了这个季节()的景色,突出了一个“()”字。

诗中有一个字“时”,它的意思是()。

2、这是以首(),主要描绘)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的心情。

三、读《芙蓉楼送辛渐》,完成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写的一首()诗。

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诗中“平明”的意思是();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

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的品质。

我还能默写一首送别诗,并写上朝代和作者:四、读《江畔独步寻花》,完成练习。

1、《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杜甫,被称为“()”。

在《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中,有两个用得十分好的“对子”,也即是“对偶句”,是(),()。

2、全诗运用()、()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之情。

五、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1、这两首诗都用了()的手法,第一首明写(),实质要表达自己()的高尚节操;第二首吟咏(),赞扬了它们()的精神。

2、《石灰吟》的“吟”在这儿是();“尔”的意思是()。

六、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写的一首()言()诗,“闻”的意思是()。

全诗围绕()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开头的表现是()。

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 )。

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诗歌赏析(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诗歌赏析(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诗歌赏析(有答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诗歌赏析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墨梅》中“洗砚池”这个典故与下面哪位人物有关( )A.王维B.王安石C.王羲之D.王之涣(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题画诗,咏的是画中的事物,实际赞颂的是人B.《竹石》前两句写了竹子的特点,后两句写出了竹子的品格C.《墨梅》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了墨梅的形态,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志向D.两首诗的表达的感情是相同的(3)《竹石》前两句中的“咬”和“立”两个动词,运用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竹子。

(4)《墨梅》中梅花的特点是,后两句赞美了梅花( )的气质。

A.娇艳妩媚B.雍容华贵C.清雅高洁(5)对比两首古诗完成表格。

名称描写的事物写法诗人的志向《竹石》《墨梅》2.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卜算子·咏梅[对应课文]《古诗三首》[宋]陆游驿外①断桥②边,寂寞开无主③。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④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⑤,一任⑥群芳⑦妒。

零落⑧成泥碾作尘⑨,只有香如故。

【解释】①驿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②断桥:残破的桥。

③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④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⑤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⑥一任:完全听凭。

⑦群芳:群花,这里借指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⑧零落:凋谢。

⑨作尘:化作灰土。

(1)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更著风和雨( )A.改变,改换。

B.经历。

C.又,再。

D.旧时一夜分五更。

②无意苦争春( )A.感觉难受的。

B.使受苦。

C.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与“甘”相对。

D.有耐心地,尽力地。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3)词的上阕通过对驿站、、、等景象的细致描写,营造了落寞凄清的意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注释译文赏析知识要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注释译文赏析知识要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注释译文赏析知识要点1.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释: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

昔:从前,指出征时。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雨:音同玉,为“下”的意思。

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往:指当初去从军。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赏析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是一首戎卒返乡诗。

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全诗六节(每八句为一节),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

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六下语文古诗词鉴赏(带答案)-优质文档

六下语文古诗词鉴赏(带答案)-优质文档

六下语文古诗词鉴赏《迢迢牵牛星》1.请举例说说叠词在本诗中的妙处。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寒食》3.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了什么情景?4.这首诗,有人读出了歌咏,有人读出了讽喻。

你读出了什么?《十五夜望月》5.请展开想象,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诗歌一二句的画面。

6.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马诗》7.前两句所用的比喻手法,有什么妙处?8.后两句“何当”一词引出此句,让人感到无限感慨。

这个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石灰吟》9.诗歌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什么?1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竹石》1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前两句。

12.请分析本诗中“托物言志”的妙用。

六下古诗词鉴赏答案1.本诗歌中的叠词细腻、传神地描绘了种种情态,如“纤纤”,写出了织女之手修长柔美的样子;同时,都用在句首,使诗作节奏鲜明、韵律舒缓优美。

2.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既是织女,也指思妇(诗人)。

诗歌借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表达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恨别愁。

3.前两句写寒食白昼之景:春日京城落红漫舞、柳条随风袅娜,一派绚丽迷人的春景;后两句写日暮传烛之景:宫里忙着赐新火给宫侯近臣,灯火通明,轻烟袅袅,一派祥和。

4.示例1:诗作刻画了皇室气派,充满着对京城春色的陶醉,表达了对盛世太平的歌咏。

示例2:这首诗表达了对皇宫特权及宦官专宠的讽刺,反衬了普通百姓的贫寒。

5.月光的清辉洒在庭院的地上,好像铺了一层清冷的白霜;萧瑟的树影里,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已深,秋露微寒,点点无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6.本诗通过“月光”、“鸦雀”、“秋露”、“桂花”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寂寥、冷清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离别之情、思聚之念。

7.“沙如雪”,不仅从视觉上写出颜色,而且从触觉上写出了寒冷的感觉,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月似钩”,不仅是写月的形状,更是写作者的向往:驰骋沙场、报效祖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背诵译文赏析及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背诵译文赏析及练习题

《七步诗》(·),。

,。

,。

(名句)1、这首诗里写到了()种事物,分别是。

2、“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3、这首诗用了()手法,全诗用()和()来比喻()之情。

的代表作之一),空.。

(以声.写景.,。

(以动.写静.1、这首诗是()朝被称为“诗佛”的(节()(地点)()(怎么样)的景色,突出了一个“()”字。

2、“鸟鸣涧”是什么意思?的作者(),被称为“()”。

1、“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2、我曾经学过他写的另外一些诗:《》、《》、《》。

在这首诗中,表现诗人对黄四娘家春景的喜爱之情的是:(),()。

(10分)(·)(·),。

,。

,。

,。

1、“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这是( )写的一首( )言( )诗,“闻”的意思是( )。

全诗围绕( )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 ,开头的表现是 。

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 , 。

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 , 。

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 , 。

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是 非常( )剑外巫峡巴峡襄阳洛阳蓟北四川河南河北长江东海2、“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 。

, 。

其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作者苏轼是( )朝的( )、( )和( )家。

“浣溪沙”是( )名。

这首词还有“序”,是: , , 。

交待了写这首词的背景和原因。

这首词还分成上阙和下阙,上阙是: , 。

下阙是: , , 。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是唐朝()写的一首()诗。

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1、“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2、“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3 “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还能默写另一首送别诗,并写上朝代和作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首古诗词背诵·诗词阅读练习·赏析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闻:_______________ 涕:_______________却看:________________ 愁何在:_____________喜欲狂:_____________ 放歌:________________须:________________ 青春:_______________作伴:______________ 便:_________________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他被世人尊为“__________”。

他的诗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_”。

这从题材上看,是一首_____________诗。

这首诗被称为杜甫平生“________________”律诗共有四联,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中“__________”是诗人所在地,“_________”是“安史之乱”叛军的老巢,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诗人听说“收蓟北”喜极而泣的情景。

3、诗人想象着“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迅急犹如闪电,真可谓“____________”(填一成语)啊!4、“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 ____和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5、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6、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描写诗人听到消息惊喜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动地表现诗人释放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10、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13、作者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14、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句中“洛阳”是诗人所地,“蓟北”是“安史之乱”叛军的老巢,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写出诗人听说“收蓟北”喜极而泣的情景。

这首诗被称为杜甫平生“第一快诗”。

巴峡蓟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颔联、颈联写全家人欣喜若狂。

此二联把全家人的喜悦都表现了出来。

准备还乡的情景。

3、诗人想象着“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迅急犹如闪电,真可谓“归心似箭“”(填一成语)啊!4、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喜悦。

归心似箭(急切)的心情。

5、D6、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9、喜1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消息来得突然,诗人“涕泪”是因为_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_.1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疾速飞驰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迫不及待、归心似箭_的心境。

13、“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即从”、“穿”、“便下”、“向”14、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难禁的心情。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竹石》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

他是“_________________”之一;他的诗、书、画、被人称为“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____________ 诗。

2、解释词语:立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咬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像 ________________紧紧地抓住岩石,像 ________________牢牢地咬定青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紧紧地攀附岩层断面。

4、“千磨万击还坚劲”作者在赞美竹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的同时,也是在说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坚决不动摇的高尚品格。

6、长在岩缝中的竹子要不屈服于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联系生活答题。

(1)、花中四君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岁寒三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你找找古今似竹的人,并了解他们的相关事迹。

(思考方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历史人物、“中国达人秀”、你身边的达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石灰吟》,完成练习。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石灰吟》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

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吟”是______________《石灰吟》就是赞颂_____________。

首句写开采石灰石的_________________,说明石灰从开始烧制就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四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吟》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诗。

诗人以_______________作比喻,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愿和______________的决心。

整一首诗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_______________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3、解释下列词语。

千锤万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浑:_________________清白: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7、品词析句。

(1)“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烈火焚烧若等闲”当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上“若等闲”三个字,又使人感到作者不仅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还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全不怕”中的“粉骨碎身”极其形象的写出将石灰石___________,再加上“全不怕”三个字,又使我们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立志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