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我、社会《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绘画(选修)第三单元《第四课 油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绘画(选修)第三单元《第四课油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教与练,学生能了解油画风景空间表现的手段,掌握油画风景空间表现的技巧与方法,能独立完成一幅空间感好的油画风景。
2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油对于绘画专业性要求较高的油画课程,需要掌握一定的绘画理论基础知识,难度较大,对于油画的特性来说,可操作性比较强。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油画风景空间表现的手段。
教学难点:油画风景空间表现的技巧与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
•引入课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怎样画好油画风景的空间效果。
板书《油画风景的空间表现》
•同学们,我们先来弄清楚什么是空间?空间就是前后的关系。
在画面上就是一种前后的效果。
•举例:我们教室里的课桌,分成了三排,从第一排到第三是不是就有了空间?也就是利用了课桌摆放的前后来体现空间的。
2【讲授】二
•同学们,我们都画过素描,素描它是主要利用什么手段来表现空间的?
•好,我们想一想,油画风景的空间效果它可以利用哪些手段表现呢?
它需不需要运用明度?
•演示:在画纸上演示明度对比。
高中美术教案3-04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美术课例: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教材版本:湘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四课教学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教学难点: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唐装、中山装、牛仔服、休闲服。
1、提问:如果让你们来穿,会选择哪一种服装?为什么?假如是让你爸爸或爷爷来挑呢?2、教师简述四种服装的流行时期及特点。
唐装流行于唐代,显得富贵典雅;中山装流行于二十世纪初,显得庄重严肃;牛仔服流行于二十世纪末,显得青春健美;休闲服流行于当代,显得轻松随意。
3、提问:从上面四种服装的款式变化和同学们选择的差异,可以看出怎样的现象?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不同的时代,社会审美风尚不同;不同的人,所追求的个人风格(即“自我”)也不一样。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二、分析比较: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画的审美变化。
1、展示作品《写生珍禽图》、《果熟来禽图》提问:这两副作品有何异同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相同点:它们同属花鸟画,画得工整写实。
不同点:风格特点有细微差异,画法不同。
《写生珍禽图》属“宫廷画”(解释“宫廷画”,也称院体画、职业画、行家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职业画家所画,多为统治阶层服务。
其特点:工整写实,显富贵。
)画面的色彩及描绘的内容显富贵,运用了“勾勒填法”(解释并以树叶为例用粉笔示范);《果熟来禽图》描绘的是硕果累累的树枝上歇着一只欲飞的小鸟,充满生机盎然的意趣,显得秀美写实,开始倾向个性表现,运用了“没骨法”(解释并以树叶为例用粉笔示范)。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课程内容课程主旨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审美的本质、审美对象、审美标准等方面的知识,以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理解水平。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在学生们的心中培养自我价值观,增强对自我审美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促进其美感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学习内容一、什么是审美?审美是指人们基于感性和理性的反应,对于美感的体验、判断、享受和表达,是关于美的心理和哲学的研究。
这是人类自身思维、意识的创造和成果。
二、什么是审美对象?审美对象是值得人们欣赏、体验、感受、判断、评价的事物或作品。
在审美对象的选择中,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它的感性因素,而这些因素往往来自于其形式、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等方面。
三、什么是审美标准?审美标准是用来评价一个作品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一种标准。
在美术作品中,可以从题材、构图、色彩、形式等各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四、怎样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在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时,应该注重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交流中,应该顺应情境,在恰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观点和品味。
学习任务一、了解审美的概念和发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听取老师的讲解和讨论,加深对审美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了解不同文化、不同时期对于审美的理解和发展。
二、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不仅要进行感性体验和情感交流,同时需要通过理性思考和分析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判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自我表达和品味在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时,应该强调个性化、个体差异和多元化,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建立自己的审美品味和美学标准。
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课程讲解、演讲、图像欣赏、小组讨论、答题比赛等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成果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小组讨论及课堂分析等方式,考评学生的学习成效。
同时,通过考试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思维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价。
湘美版美术鉴赏3.1.4审美变化中的自我课件(共23张PPT)
人物是变形的、人物被拉长并且处于一个不现 实的甚至可以说是诡异的空间。背后的风景加 强了悲剧的气氛,似乎整个世界都是悲惨的,
体现了作者的主观表达。 小结:不同时期,不同美术家对同一题材的不同处 理方式
VS
你喜欢照片中的梵高,还是自画像中的梵高?
今天,我们通过对中西方审美变化的了解, 清楚地看出,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的审美情 趣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产生一定的变化。 因此,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形式和手段是 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和传 承历代的审美风尚和审美情趣,并以求异、创新 的思维方式去改变和创造我们的生活,营造一种 格调高雅、健康和谐的社会审美风尚和个人的审 美情趣。
特点
简要分析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特点
《写生珍禽图》 《果熟来禽图》
五代 黄荃
宋代 林椿
花鸟画、工整写实
。
宫廷画
文人画
工整、富贵 简洁、诗意
技法
勾勒填法
没骨法
黄甲图(中国画 明 徐渭 )
图中的水墨加入了适量的胶,以避免水墨渗散, 恰是此图的特色所在。这幅画也有在讽刺进士 甲科的意味,是藉着螃蟹粗鲁横行的形象,来 嘲讽那些胸无点墨、世人不耻,但却能依靠关 系或金钱金榜题名的人。
徐渭
苍劲 有力
写意
文人画
三千年结实(中国画 近代 吴昌硕 )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其早年作品画法工谨,多取古 意;晚年始肆力於梅竹、兰石、松菊花卉。他将金石、篆刻、隶书、 狂草意趣融入绘画中,用笔多取中锋,线条遒劲,自然蔚为大家风 采。这幅作品运用篆书笔法,疏阔纵放,雄浑有力,显现出。磅礴而 茁壮的气势。
吴昌硕
浑朴古 拙世俗 倾向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然、环境《第四课走进博物馆》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然、环境《第四课走进博物馆》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
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博物馆的功能,尤其是博物馆在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了解参观博物馆的看法,了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概况和两岸文化的同源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对相关资料的网络查询,了解国内外重要博物馆及藏品概况,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博物馆的功能和参观方法课后通过实地参观强化学习动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安排了两个重点内容。
第一个内容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和师生讨论来完成,让学生了解文化上同根同源的两岸故宫的特点以及两岸故宫藏品作为一个整体的互补性,使课堂教学由博物馆及美术作品的介绍导向民族文化认同和爱国情感激发。
第二个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理解博物馆的参观方法并建议学生课余参观本地的博物馆。
鉴于在目前的课时安排等客观条件下组织集体活动不太现实,因此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与同学或家长一起参观博物馆这种组织形式在活动中缺少教师适当的引导,但也有时间比较充分欣赏,路径可以自己设计等优点,同时也避免了集体活动中容易发生的不确定因素。
3重点难点
了解美术馆的功能和世界著名的美术馆的特色。
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的角度,认识与评述美术馆的社会价值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湘美版美术鉴赏《审美变化中的自我》评课稿
湘美版美术鉴赏《审美变化中的自我》评课稿一、引言湘美版美术鉴赏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课程。
本文评述了该课程中的一堂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该堂课通过讲解艺术史上的不同时期对审美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个体审美的变化,以及对艺术作品产生影响的因素。
本文将对该堂课的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进行详细评述。
二、课程内容1. 简介《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是湘美版美术鉴赏课程的一堂课,主要讨论个体审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通过介绍艺术史上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学生可以了解到艺术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审美的多样性。
2. 内容细化本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念引入:引领学生对个体审美变化的认知,讨论审美的多样性与个体差异。
•艺术史回顾:通过介绍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经典作品,让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特点。
•多元文化视野: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和地域对审美的影响,提倡尊重多元审美观。
•当代审美:探讨当代艺术对审美观念的挑战,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审美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1. 教学目标通过《审美变化中的自我》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标:•理解个体审美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并思考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风格的辨析能力,提升审美鉴赏水平。
•培养学生关注当代艺术的意识,拓宽审美视野。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步骤本堂课的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开场导入:通过引入学生对个体审美的讨论,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思考。
•艺术史回顾:以时间轴的形式,介绍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经典作品。
通过图片和文字,让学生对艺术风格有直观的认识。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深入研究该时期的艺术风格,并选择一幅代表性作品进行分析和介绍。
•多元文化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对审美的影响,开展小组讨论,分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详细教学设计
1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自画像的作用并尝试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从鉴赏自画像入手,思考、探讨画家的生活与情感,能用自画像简单表达自己个性和情感。
情感目标:开阔眼界,体验美术家丰富的内心以及伟大的心灵,培养热爱美术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探究画家在自画像上表达的情感、想法。
教学难点自画像如何成为美术家内心的一种独白。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画板和纸笔。
学生准备:一种或多种笔、白纸、小镜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猜一猜他是谁?(展示凡高系列自画像)师:你知道这幅画是谁吗?学生讨论回答。
(用熟悉的画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1、鉴赏分析:美术家的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教师展示鲁本斯、达维特、丢勒、拉斐尔、高更的自画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A、你感受到什么?B、你知道或者认为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C、自画像是如何展示美术家性格的?结合相关作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小结: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
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
2、讨论探究:伦勃朗的一生.(出示伦勃朗的自画像)设问:伦勃朗本人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想用这些表达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在伦勃朗的全部肖像画中,自画像要占很重要的地位,其数量之多在历史上所有油画家中,几乎找不到第二个。
就现藏世界各地博物馆的他的自画像来看,据不完全统计也有90幅左右,他的自画像不仅数量多,艺术质量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尤其在他的后半生,现实生活的磨砺使他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在60年代前后,他的自画像有鲜明的个性表现了。
画家很注意脸部的内在气质,观者可以从中发现一种潜在的内心语言。
伦勃朗的大量自画像是这位巨匠的艺术一生的镜子,人们从不同时期的他的自画像上,看到了他精神世界的精微变化,而他在自画像上展现的油画技术也确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说课教案湘美版选修高中美术鉴赏
托物寄情一、说教材《托物寄情》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三课,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主要内容是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即艺术家个人经历造成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术作品中体现的。
主要包括“言”志与“抒”情,通过对传统绘画作品的赏析,理解中国画托物寄情的特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高中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
对于中国画托物寄情也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并不全面。
所以在教学中我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知中国画托物寄情的特点并且能够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描述、分析、评价等,认识美术作品与生活以及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托物寄情,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并且增强热爱生活的意识,感悟美术作品所渗透的情感,从而陶冶情操,提高美术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重点: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艺术家的个人情感。
难点:美术作品中渗透出的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审美价值。
五、说教法、学法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所以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为情境法、展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而学法则用自主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六、说教学准备采用PPT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七、说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大部分学生学习以感性认识为主,而感性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生动性、直观性和具体性,根据学生的这种规律,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具体的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环节一:激趣导入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美术_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3、知识与技能: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教学难点: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通过教师举例分析和学生思考交流来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分析、比较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品: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唐装、中山装、牛仔服、休闲服。
1、提问:如果让你们来穿,会选择哪一种服装?为什么?2、教师简述四种服装的流行时期及特点。
唐装流行于唐代,显得富贵典雅;中山装流行于二十世纪初,显得庄重严肃;牛仔服流行于二十世纪末,显得青春健美;休闲服流行于当代,显得轻松随意。
3、提问:从上面四种服装的款式变化和同学们选择的差异,可以看出怎样的现象?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不同的时代,社会审美风尚不同;不同的人,审美情趣(即“自我”)也不一样。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二、分析比较: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画的审美变化。
1、展示作品《写生珍禽图》、《果熟来禽图》提问:这两副作品有何异同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相同点:它们同属花鸟画,画得工整写实。
不同点:风格特点有细微差异,画法不同。
《写生珍禽图》属“宫廷画”(解释“宫廷画”,也称院体画、职业画、行家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职业画家所画,多为统治阶层服务。
其特点:工整写实,显富贵。
)画面的色彩及描绘的内容显富贵,运用了“勾勒填法”(解释并以树叶为例用粉笔示范);《果熟来禽图》描绘的是硕果累累的树枝上歇着一只欲飞的小鸟,充满生机盎然的意趣,显得秀美写实,开始倾向个性表现,运用了“没骨法”(解释并以树叶为例用粉笔示范)。
3.4灿烂的美术世界《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有桃子的静物》
这件作品是古罗马时 期壁画中出现的一幅静物画,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古罗马时 期绘画的发展水平与绘画方 法。这件作品已经开始试图
在平面上造一种立体的幻觉, 但主要是通过对每一个物体 明暗和阴影的表现来达到这 一要求,画面上还没有统一 的光线效果。此外,后来西 方发展起来的焦点透视法还 没有出现在画面上,因此整 体的空间感觉不强,显得有 些平面化。
法国 马奈
《阳台》
西班牙画家对马奈作品有很大
影响,甚至有些人怀疑他在某些画
中抄袭他们。马奈从这些艺术家那
里找到了一种与当时学院派风格不
同的形象处理方法,特别是色彩。
《阳台》创作灵感显然是来自西班
牙画家戈雅的《在阳台上的人》,
不过这幅画并没有戈雅作品的那种
(壁画)佚名 (古罗马)
《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
这是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的作品,塞尚一直比较偏爱通过静物 画的写生来分析物体的结构和体量感,这一点我们从这件作品中也可 以明显地发现。作品遵循他的名言“要用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去理 解自然”绘制而成,其中的静物、衬布呈现出一种统一而坚实的感觉, 水果的圆球形造型与背景的幕布、桌子以及衬布硬的边角与长的直线 条产生出了一种对比,色彩则表现为单纯的冷暖色关系,整个作品感 觉单纯而又厚重,具有一种内在的张力。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阳台上的人》
西班牙 戈雅
这件作品又名《阳台上的玛 哈姐妹》,是戈雅晚年创作的 一幅风俗画。画家选择了在阳 台栏杆后的两男两女作为表现 的对象,注重通过色彩和造型 的变化使画面产生层次感。对 于女性,他着重突出了她们的 克制而又诱人的微笑、蕾丝花 边衣服和披肩的轻盈优雅等特 征,在色彩上选择对比较大的 白色、黑色以及黄色和金饰, 使得她们的形象光彩夺目;而 男性市民则看起来显得含蓄, 戈雅用棕色和褐红色表现他们 的脸部,用黑褐色表现服饰。 而背景并不追求空间深度的表 现,色彩上介于表现女性的亮 色调与表现男性的暗色调之间 ,使得四个人物的形象都能够 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
湘美版高中美术《变幻的自然万物》教学课件1
艺术家所观察的自然有什么不同?试分析地理风貌 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审美判断
作品
作品形 式
山川面 貌
表现手 法
《溪山行旅图》
《富春山居图》
轴
卷
山峰高耸,逼近眼前,似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山从人面起,云傍 马头生”,表现的是关中石质山地与黄土堆积地 貌相混杂。
类似豆瓣形的长圆点来表现雄伟的主峰,以短直 条子的皴法来表现河谷中坚硬而突兀的大石。
鹊华秋色图(局部)(中国画 纸本) (元代)赵孟頫
文化 理解
总结
几千年来,人们对怎么鉴赏山水画这一问题从未停下脚 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角度和方法有很多,我们在生活中可以 不断运用我们所学来品鉴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山水画”, 让我们更加亲近自然。
文化 理解
活动:
如何欣赏一幅山水画? 对《溪山行旅图》进行鉴赏,形成文字。
坡地起伏,林峦深秀,其间点缀村落、亭台、 渔舟、小桥、流水,表现的是宛如世外桃源的 江南水乡美景。
披麻皴生动地再现了江南丘陵坡势平缓、土 山多碎块堆积又植被茂密。
文化 理解
中国古代画家的自然观
古代中国画家在描绘自然景象时,绝不满足于忠实地描绘自然, 他们将自身投射于作品中,寄情山水以排遣不遇之悲、迁客之 愁,抒发骚人之绪、青云之志。因此,古代中国山水画所营造 的,是师法自然而又有别于自然的另一种境界。
照金山脉 (摄影)
文化 理解
大观念:
自然是美术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 中国画家表现自然的主要方式是山水画
文化 理解
地理风貌与艺术创作
南北自然景象不一,使得生活在不同地域中的艺术家 所观察到的自然并不完全相同。试比较《溪山行旅图》 和《富春山居图》呈现不同山川面貌和艺术家的表现 手法不同。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
有极大的不同,
唐宋仕女形象对比
(一)妆容对比
唐代的发式丰富多样,不同场合、不同年龄都有不同的发式,在陶俑和绘画中的仕女多是 双高髻,将头发高高梳起,一部分盘于头顶,一部分盘于脑后,展现出女性的成熟美、温 婉美。坠马髻是骑马时梳的发型,借鉴胡人特色而形成。还有常听到的飞仙髻,是借鉴敦 煌飞天人物像发展出的发式,在当时极为流行,在影视剧中也常出现。在面容上,我从仕 女名画的角度分析,陶俑在面部的修饰上没有仕女图清晰可观。唐代化妆一般有七个步骤: 脂粉→额黄→画眉花钿→面靥→斜红→点唇。先薄施铅粉,涂抹胭脂,在额头发际施以黄 粉,然后按以上步骤依次实施,所画妆容浓艳华丽,样式丰富。
美情趣的影响。
阳 台 上 的 少 女 ( 西 班 牙 戈 雅 )
阳台上的少女 (法国 马奈)
艺术家对审美变化趋势的捕捉会更敏锐,相对于公众的审美 习惯,有时会显得有些超前。马奈对戈雅的《阳台上的 少女》 进行了重新组织,与戈雅极具空间感的背景处理相比,马奈 的作品显得极为平板,甚至如库尔贝所说的“像扑克牌一样 平板”,以色彩平涂处理的人物形象很难融入绘画的深 度空 间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马奈忽视作品的内容,人物洞彻 的眼神和专注的神情证明他很注重内容。19 世纪中叶,这种 “平板”与传统的强调明暗透视、制三维立体错觉的原则大 相径庭,,这正是马奈思绘画的本 质所致, 可以 说,这种
朱耷:自号“八大 山人”开创大写意 花鸟画。清中期, 扬州画派深受市 民的影响,以生 活中的寻常之物 入画,削弱了作 品中的书卷气, 增添了几分俗气
吴昌硕:将现代因素 融入作品之中,强调 视觉冲击力和抒情特 质,把以书入画的传
湘教版高中美术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课件 (6)
战国中期 《人物龙凤图》
----审美变化中的中国古代人物画----
女史箴图(局部) 晋 顾恺之
----审美变化中的中国古代人物画----
捣练图 唐 张萱
----审美变化中的中国古代人物画----
西厢记· 窥柬
陈洪绶 (明)
小活动:
比比看
簪花仕女图 唐朝 周昉
美术作品具有各种不同的风格 面貌和审美特色,他们之间没 有对错高下之分,都是受到特 定时期审美风尚的影响。
黄写 荃生 珍 禽 图
林果 椿熟 来 禽 图
荷 石 水 禽 图 朱 耷
丢勒 1499
毕加索 1905
芝加哥艺术家 玛丽・艾伦・克罗图 (Mary Ellen Croteau)
请同学们猜一猜 这四幅画年代顺序。 哪一幅空间感最强,
1 哪一幅最为平面。
4
3
事实上把它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就会发现这是一个
逐渐走向平面化的过程,马蒂斯的《餐后的果物》是一个 总结,其中基本上没有空间感。
我们通过对中西审美变化的了解, 清楚地看出,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 的审美情趣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 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美术作品表现 出来的风格、形式和手段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和传承历 代的审美风尚和审美情趣,并以求异、 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改变和创造我们的生 活,营造一种格调高雅、健康和谐的社 会审美风尚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课后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课后尝试利用生活中的各种不同材料、形式 创作完成作品。
毕加索说:我讨厌自我重复.
他说:人怎么可能躲在象牙塔里,无动于衷的把自己从 如此丰富的生活里隔离?因此,他每每在不同的处境(心境) 下,产生不同的画风。
【教案】变化中的审美—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教案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第四课变化中的审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同艺术家的审美趣味、社会性和时代性是密不可分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在观察、比较、探究实践中通过不同时代、同一时代、同一主题的文本鉴赏来理解艺术风格表现的形式、内容和技法的变化: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艺术多元化的观念,培养开放和包容的审美心态,鼓励学生形成创新、创造的开放式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1.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审美标准之“变”。
2.个人审美趣味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教学难点:社会审美标准的变化所对应的艺术创作之变的表现。
教具:PPT、多媒体、纸张等学具:纸张、笔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提问在西方人们形容一个女子美丽会说她像谁(维纳斯)没错在西方维纳斯就是爱与美之神。
拥有黄金比例般完美的身段和样貌。
现在我们欣赏下从不同时期爱与美之神。
首先我们先穿越来到原始社会遇见部落的族长,他告诉你他们部落维纳斯在课本第34页大家找找找到了吗,见到女神了吗?激动吗?底下有人说这么丑,是原始人审美出问题了吗?好我们来看看这位威伦道夫的维纳斯为什么在原始人眼中他是美的。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和生产的标准就是美的标准。
粗壮结实的女人,在那个时候人类的审美观念中就是最美的。
故此时的女性审美是一种“母性美”,也就是一种生育之美。
我们经常说怀孕的母亲是最美的,当初母亲怀着你们的时候也是和这位维纳斯一样又粗又壮辛苦挻着大大肚子。
大家想这样的母亲不美吗?紧接着我来到了古希腊这是西方传说的发源地看看希腊维纳斯是你们心目中想见的女神吗?这尊《断臂维纳斯》娴静健美拥有黄金比例身材。
看她还八块的腹肌。
这估计不符合现在的审美。
好我们再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神,哇有同学说了这才是女神,长发飘飘体态优美娇弱,面部清秀美丽。
可又有同学说了老师她太丰满了,现在的流行是瘦。
那我们回到现代去欣赏下毕加索维纳斯。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我、社会《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我、社会《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
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
2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对美术技法的掌握及表现能力逐渐增强。
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寻求美术技法和表现方法上的创新,而小部分学生则眼高手低,对表现力缺乏信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教学难点: 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审美中变化的自我
一、导入
展示图片:唐装、中山装、牛仔服、休闲服。
1、教师简述四种服装的流行时期及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我、社会《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
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
2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对美术技法的掌握及表现能力逐渐增强。
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寻求美术技法和表现方法上的创新,而小部分学生则眼高手低,对表现力缺乏信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教学难点: 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审美中变化的自我
一、导入
展示图片:唐装、中山装、牛仔服、休闲服。
1、教师简述四种服装的流行时期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