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2.2氧气优秀赛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2.2 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2.2 氧气一、教学目标1.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2.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3.了解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二、教学重点1.氧气的性质和应用;2.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
三、教学难点1.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2.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实验器材:石英瓶、氢氧化钠、氢氧化铁。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与扩展(1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知识点,复习关于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老师提出问题: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重要应用?请举例说明。
3.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第二步:新课讲解(2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第X页,进入新课内容。
2.老师以图示的方式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老师让学生主动参与讲解,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氧气制取的关键步骤和条件。
第三步:实验操作(40分钟)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按照老师的指导完成实验。
3.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关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安全和顺利进行。
4.学生完成实验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讨论,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思考。
第四步:知识巩固与拓展(20分钟)1.老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2.学生在解答练习题的过程中,巩固对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老师鼓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和思考,拓展对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认知。
六、课堂小结1.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重要知识点和关键步骤。
2.学生根据老师的总结和回顾,进行知识的再次巩固和理解。
七、作业布置1.老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再次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氧气的制取过程,提高了学生对氧气制取方法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
一、教学时间:年月日星期二、教学课题:课题1 氧气三、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
(2)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认识氧气跟许多物质反应的现象,会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学会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用观察归纳的方法学习气体的物理性质。
(2)用对比实验等方法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3)学会用分类的观点研究物质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四、学习指导:讲演法、讨论法等五、教学设计:(一)教具使用:仪器:酒精灯(1)、集气瓶(4)、盖玻片(4)、坩埚钳(1)、燃烧匙(1)。
药品:木炭、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二)教学程序及时间分配:一、氧气的物理性质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实验展示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
[引言]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
[学生回答]氧气[教师活动]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并板书:氧气的性质[过渡] 化学上学习和研究一种物质,一般要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理性质通常从那几个方面出发?然后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氧气,得出氧气物理性质中的颜色、状态和气味。
[教师活动] 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得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提问] 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它呼吸的氧气来自那里?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讨论、探究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2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讲述氧气在人体呼吸、火灾救援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氧气的重要性。
2.实验现象导入:演示制取氧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氧气?氧气有什么特殊性质?”
3.问题导入:提出与氧气相关的问题,如“你们知道氧气是如何产生的吗?它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
4.媒体素材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的性质、制取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作业要求:明确作业完成的标准和要求,提醒学生认真对待作业。
3.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五个环节为主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和进步。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解释;实验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2.技能点: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环保意识的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重难点突破策略:
3.实验方案要详细、具体,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4.课堂交流、讨论要积极参与,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后练习要按时完成,注重对知识点的巩固和拓展。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氧气性质、制取方法和应用的科普短文,字数在500字左右。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运用所学的制氧方法,在家中或实验室进行氧气制取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和结论。
3.列举三个生活中利用氧气的实例,并分析氧气在这些实例中的作用。
4.针对本节课学习的氧气相关知识,每人提出一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课堂讨论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2)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问答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氧气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讨论等活动中的态度,了解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化学人教版九上:2.2氧气 教案
化学人教版九上:2.2氧气教案氧气一、学习目标1.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磷、碳、铝和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2.学会描绘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3.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从化学中得到的知识;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难点: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三、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问题与讨论: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资料展示:喜马拉雅山登山装备——氧气瓶喜马拉雅山登山反应——头晕、眼花、缺氧(二)新知探究知识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资料展示:氧气的物理性质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空气的密度是1.293 g/L);3.氧气在水中溶解较少,氧气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 L水中大约只能溶解30 mL的氧气;4.氧气的三态变化。
气态氧气、淡蓝色液态氧气、淡蓝色雪花状固态氧气学生讨论:不易溶于水并不是不溶于水,只是溶解量较少而已。
知识拓展:鱼能够生存在水中,就是依赖于水池中极少数的氧气。
知识点2氧气的检验与化学性质问题谈论: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怎样检验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呢?学生实验: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氧气学生记录现象:空气: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剧烈燃烧教师总结:氧气的检验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深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瓶内气体为氧气。
谈论: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说明气体中不复燃吗?燃烧离不开氧气,那么氧气本身可以燃烧吗?教师总结:当氧气浓度较低时,也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不一定是纯净的氧气,只能说明该气体中氧气含量相对较高。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即助燃,但氧气没有可燃性。
教师展示实验视频: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试着书写文字表达式:反应现象: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氧气二氧化硫)3.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2.2氧气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氧气的性质、制法和用途,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2.2氧气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2.2氧气第一课时内容,旨在通过优秀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氧气的性质、制法和用途,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针对该课时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概念、性质、制法和用途,能正确书写氧气的化学式;学会使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仪器;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氧气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2.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在解答问题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5.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仪器使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或化学实验现象,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氧气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2氧气的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注重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氧气的特性,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实验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素养。
5.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本案例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勇于探究。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习动力。此外,学生互评环节也提高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
4.讲解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呼吸作用、燃烧反应等,让学生认识到氧气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b.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c.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助燃性等,并掌握其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等。
2.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掌握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等实验操作技能。
3.了解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呼吸作用、燃烧反应等。
4.学会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如试管、酒精灯、集气瓶等,并能正确进行氧气的收集、检验和储存。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实验、总结。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借鉴、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让他们在互动中深化对氧气知识的理解。此外,小组合作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如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等,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通过归纳总结,提高自己的知识整理和概括能力。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绘制氧气分子的结构示意图、撰写实验报告等,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此外,本节课还应强调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该如何处理,以培养他们的环保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氧气的化学式、分子构成和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等。
2.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如分离空气法、电解水法等,并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克服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培养学生关注环保,意识到实验废弃物处理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4.通过学习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4.反思与评价提高自我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向。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能力等,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5.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实践与应用: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氧气的性质,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课后实践活动,如家庭小实验、调研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2.2氧气
2.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掌握氧气的收集、储存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共同成长。
4.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领导才能。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的能力。
2.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2.2氧气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氧气”,主要涉及氧气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方面。通过对氧气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以及氧气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在案例背景中,我们以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为导入,如木炭燃烧、钢铁生锈等,引导学生关注氧气的存在和作用。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氧气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通过介绍我国在氧气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热爱科学、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价值观。
3.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2 氧气 教案
课题2 氧气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硫磺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目标:逐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四、学情分析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块上一节课,我昨天从集市上买了一个很漂亮的小鱼缸,顺便买了6条金鱼放在里面,可今天早上发现我的金鱼全飘在了水面上,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难怪人们常说“氧气是养生之气”。
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认识物质的主要环节,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呢?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主要内容。
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们观察【提出问题】①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并通过你的观察描述其物理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2.2氧气
课题2氧气教学目标1.认识氧气化学性质。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仪器、药品:铁架台、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课题2 氧气活动一如何区别空气和氧气?[师]问:桌面上有(没有标签的)两瓶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你如何区别呢?用眼看、用鼻子闻能区分吗?[生]不能。
[师]讲述:在刚才的实验中,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但它在空气中则会熄灭,而将在空气中正在燃烧的木条插在氧气瓶中又会怎么样呢?下面你们就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来检验氧气。
[板书]实验方案:1.用两支带火星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2.用两支燃着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
结论:1.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2.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讲述:我们就用这瓶氧气来研究它的性质;首先我们来研究它的物理性质。
[生]结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或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活动二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师]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讲述:这些都是不经过化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性质。
现在你们一起先来描述氧气的色、态、味。
[板书]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颜色(无色)、状态(气体)、气味(无味)、密度(1.429g/L)、熔点(-218 ℃)、沸点(-183 ℃)、溶水性(?)提问:氧气能不能溶于水?肯定:能,并加以分析,然后设问:这样描述你们是不是觉得范围太大,不太确切?我们可不可以用是否易溶于水来描述它?[生]描述:无色、无味的气体。
观看并对氧气物理性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能,因为鱼儿要生存需要氧气。
学生思考并认同。
活动三氧气是否易溶于水?[板书]探究程序1.氧气是否易溶于水?(提出问题)2.将大量水倒入氧气瓶中并振荡,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中,看是否复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2.2 氧气
程
知识模块二 氧气的化学性质
观察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完成问题:
1.木条在氧气中燃烧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
条
,说明氧气能
,具
有
。
提问:这一实验可以用来检验氧气的存在,那么如何检验
氧气呢?
2.硫与氧气反应
回 顾旧知
检 查预习情 况
通 过学生的 思考得出 氧气的物 理性质, 培养学生 思考问题 的习惯, 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 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2.2 氧气
课题
课题 2 氧气
教学 目标
1.认识氧气与硫、木炭、铁等许多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 较活泼。
2.学会描述出氧气与木炭、硫、铁丝、带火星的木条之间反应的实验现象。
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2.在系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准确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
难点
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现象。
(3)在做这个实验时,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为
什么?
思考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比,现象是
否一样?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具
有助燃性、氧化性。
三、互学展示
1.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在一定条件下有三态转化。
学
过
鼓 励学生尽 量独立完 成,独立 完成不了 的可以讨 论
让 一部分好 的学生能 够通过合 作设计实 验,提高 解决科学 探究题的 能力
程 五、悟学畅谈 学完本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针 对本节课 总结学过 的内容, 也可以质 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精品教案:2.2 氧气
课题2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磷、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从化学中得到的知识;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让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1.准备好教材中[实验2-2]、[实验2-3]、[实验2-4]所需的有关仪器;2.准备好补充实验中化学反应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实验仪器和药品;3.收集有关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图片。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与讨论】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创设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确立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学习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导出本节课的主题。
思路。
二、引导探究,实验探索【过渡】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讨论并描述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
讨论、交流,从色、态、味等角度描述对氧气的认识,并阅读教材中关于氧气的性质。
从已知向探索未知过渡,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讨论与思考】1.你能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吗?2.你能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吗?你对“不易”两字如何理解?讨论、发言让学生在思考、验证出结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1.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2.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观察、讨论、交流、发言。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设计:2.2氧气
课题2氧气一、学情分析学生在课题1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存在和用途,但对氧气的性质缺乏系统的学习。
另外,学完第一单元后,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一些基本实验操作,这有利于本节课实验探究的开展。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氧气是初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气体,它是学生在初中化学系统认识具体物质的开始。
通过氧气的学习,逐步使学生掌握一个认识物质的模式,为以后探索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2、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1、掌握观察和表达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法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学法氧气是以后学习其他物质的基础,因此本节学法指导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思维习惯。
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和比较归纳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程序设计1.激发兴趣,引人新课。
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
然后提出问题:氧气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同学们可以将了解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
(设计目的: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教学。
)2.自主学习,了解物理性质:(1)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第34页(第一自然段)氧气的物理性质。
(2)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如何闻氧气的气味。
(3)对于氧气三态的变化可通过展示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4)而对于氧气是否易溶于水,可引导学生采取“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观察→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探究。
(设计目的:经过自主学习、讨论证明、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即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也有利于学生对氧气物理性质的记忆。
【精品】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氧气 教案【推荐】.doc
课题2 氧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理解木条、硫、木炭、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及文字表达式.3.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缓慢氧化.4.了解氧化物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3.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重点难点】1.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2.对化合反应及氧化反应的理解。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4.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2.实验药品及用品:木炭、硫粉、红磷、细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火柴。
【导入新课】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教师:假如你去西藏去旅游,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
人不吃饭能维持生命6~7 天,而人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维持6~7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开始,就和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氧气,所以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
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学生:认真听讲并思考。
【探究新知】【过渡】物质的物理性质都包括哪些方面?展示一瓶氧气,讨论并描述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交流,从颜色、形态、气味等角度描述对氧气的认识,并阅读教材中关于氧气的性质。
【讨论与思考】1.你能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吗?2.你能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吗?你对“不易”两字如何理解?学生:讨论、发言。
【过渡】1.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2.演示[实验2-2]并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2 氧 气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复习提问:空气的主要成分?体积比?
列举O2有哪些用途
抽生回答
O2的物性
展示一瓶O2
观察并结合P33第段说出其物理性质
O2的化性
演示实验2-2
观察现象,思考检验O2的方法
演示实验2-3讲解未燃完的硫如何处理
观察现象,作好记录,完成P33表
演示实验2-4
问:为什么在瓶底装水或铺一层细沙
观察现象,记录
思考作答
指导学生演示实验图2-12
问:如何证明生成的物质
一生操作,其余生观察思考回答
师生共同完成P35表,师以化学式表示
化合反应
指导学生讨论P35表中的各个反应
分析反应的特点,得出化合反应的定义
氧化反应
简单介绍氧化反应的概念
讨论归纳
O2的化学性质,生归纳,师补充
小结
抽生小结,学完本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氧气
一、O2的物性
二、O2的化性
空气中
氧气中
表达式
C
S
Fe
三Hale Waihona Puke 化合反应四、氧化反应作业布置
1、P36 1-4
2、预习课题3
课时目标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
课题
2-2氧气
共1课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O2的物理性质
2.认识O2的化学性质,学会描述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4.认识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难点
1.O2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概念的理解
主要教法
分析归纳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
集气瓶木条木炭硫铁丝燃烧匙酒精灯澄清石灰水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2 氧气 教案
《课题2氧气》的教学设计一、因势利导,纠正中拓展[教学实录]师:出示一瓶氧气,请同学们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生:(看后立即回答)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注意:契机出现,“无味”怎么能看出来呢?!)师:大伙有没有观察氧气的气味?生:没有。
师:任何事物的结论应在观察后再得出。
那么,应该如何观察氧气的气味呢?……[评述]首先,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发展与建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
第二,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要比在训练后再解决的效果更为明显,因为此时学生更易理解产生错误的原因、后果等,同时增强了对正确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就是达到了“知其所以然”的成效。
二、现象中设疑,自然条件中解秘[教学实录]师:(根据课件展示的固态氧的图片)提问:为什么固态氧在空气中表面是白色的,而不是淡蓝色呢?生:这可能是固态氧表面结了一层冰?师:OK!为什么会结一层冰呢?……师:(根据课件展示的液氧的图片)提问:盛液氧的烧杯口不断涌现的雾状物质都是氧气吗?为什么?生:其中有冷凝形成的水蒸气。
……师:我们在描述现象时,一定要注意环境条件,这样才能得出合理的解释和正确的结论。
[评述]即时“捕捉”实验现象中的疑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仔细观察的科学素养。
学会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改实验难点为探究,扩展学习视野,培养科学理念[教学实录]其一:关于氧气能否溶于水的探究。
师:出示一瓶氧气和一杯蒸馏水,其它实验用品自己确定,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氧气的溶解性。
生:(分组讨论,提出设想)师:(引导)蒸馏水中能否养金鱼?蒸馏水注入氧气瓶后呢?注意设计对比实验。
生:(一人发言、其他补充)在集气瓶中小心注入半瓶蒸馏水,盖好玻璃片,振荡后放入一条小金鱼;在蒸馏水的烧杯中也放入一条小金鱼,进行对比观察。
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能否复燃。
师:进行演示。
……其二:关于铝在氧气中燃烧的探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2氧气
氧气
领域(重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
评价:重难点突出,但在突破难点的时候学生动手能力较弱。
活动导入: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人不吃饭能维持生命6—7天,然而人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维持6—7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时,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所以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
评价;导入偏离日常生活较远,学生对喜马拉雅山陌生,不如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来介绍氧气更加贴近生活。
过程记录:老师到处之后,直接带入本节课主题,先介绍物理性质再到化学性质,由简单的实验验证出想要的结论,之后小组动手验证,整节课井井有条。
评价(教师素养、学生状态、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时缺乏自然的举动,整节课偏灌输,有些许生硬
评价总结及建议(教学精彩与不足之处):能将本节课的重点讲透,难点循序渐进地突破,但在语言方面不够自然,学生的积极性不够,日后多注重调动孩子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2.2氧气
《氧气》教案一、教学设计说明氧气是学生第一次全面学习物质的性质,课本中实验现象引人注目,学生颇感兴趣,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观察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往往会顾此失彼,因此让学生能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是本课题的重点。
本节课复习实验探究中的“三关注”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前提。
由于学生对氧气的认识很感性且对于从化学的角度来认识一种物质也很陌生,所以本课题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和氧气自述的形式入手,然后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接着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氧化物的概念,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氧气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并没有系统的研究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上节课空气教学内容认识上的细化和深化,也为下节课制取氧气从知识和方法上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氧化物的概念,步步深入,逐渐推进。
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认识地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通过实验方法验证气体性质的开始,为下一单元学习二氧化碳乃至以后学习其他物质(如氢气、金属等)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氧气的色、态、味和氧气的助燃性;同时通过对空气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的用途;但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生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有所了解,但还不会运用,这节课的演示实验中,可以加深巩固。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阅读资料归纳提炼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2.能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1
实验2-3
红磷、 氧气 硫、 氧气 铁、 氧气
五氧化 二磷 二氧化硫 四氧化 三铁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实验2-4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思考】上述几个变化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化合反应:P35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 做化合反应。 反应通式: A + B AB (多变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课件】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
溶于水。 氧气一般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实验2-2 (1)氧气 可使带火星 的木条复燃.
注意:氧气是不可 以燃烧的喔
(2)木炭的燃烧(视频):P:33
反应物的 名称 反应物的 色、态 在空气中燃烧现象 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文字表达式
发出白光, 发出红光, 放出热量, 放出热量, 木炭 黑色 生成能使 生成能使 固体 澄清石灰 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水变浑浊 的气体. 的气体
木炭(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C + O2
点燃
CO2
(3) 硫的燃烧(视频) 实验2-3P33
反应物的名 反应物的色态 称 在空气中燃烧现象 在氧气中燃烧现 象 文字表达式
硫磺
淡黄色 固体
发出微弱的 淡蓝色火焰, 放出热量, 生成无色有 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 点燃
发出明亮的 蓝紫色火焰, 硫+氧气 放出热量, 点燃 生成无色有 刺激性气味 二氧化硫 的气体。
S + O2
SO2
注: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防止中毒;集气瓶中要放些 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
想 一 想
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 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 说明了什么 ?
⑤ 用砂纸磨掉铁丝表面的铁锈
(5)镁带燃烧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
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
点燃
镁 + 氧气
Mg + O2 铝+ 氧气
氧化镁 MgO
(6)铝燃烧 现象:在氧气中,同上
点燃 点燃
氧化铝(三氧化二铝)
Al + O2
Al2O3
实验编号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后生成的物 质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都 属于氧化反应 (非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 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叫 缓慢氧化。 例如:动植物呼吸、 食物腐烂、酿酒、 铁生锈等
综上所述: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 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 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你 会 பைடு நூலகம் 吗
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 烈。
(4)铁丝的燃烧(视频):实验2-4
反应物的名 称 反应物的色、 态 在空气中燃烧现 象 在氧气中燃烧现 象 文字表达式
铁丝
银白色 固体
铁丝红 热,不 能燃烧
剧烈燃烧, 铁+氧气 火星四射, 放热。生 点燃 成黑色固 四氧化三铁 体。
Fe + O2
点燃
Fe3O4
①火柴的作用: 引燃铁丝 ②将铁丝绕成螺旋状: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 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而使铁丝不 能顺利燃烧 ④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 层细沙: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练习:下列哪些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氯气 + 氧气 (2)氢气 + 氧气
点燃 点燃
氯化氢 水
(3)氧化汞
加热
汞 + 氧气
(4)氧化钙 + 水 (5)氢气 + 氧化铜 (6)碱式碳酸铜
加热
氢氧化钙 加热 水 + 铜
氧化铜 + 水 +二氧化碳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味 的气体。相同条件下,它的密度比空 气 ,它 溶于水。木炭在氧气 里燃烧比空气中更 ,发出 光,放 出大量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的气体叫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 出 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 _____色火焰,生成一种有 气味的 气体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