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的形成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牛 西汉 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进生产关系、生产技 安装犁壁, ___耕推广 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曲辕 __犁(标志 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唐朝 __ )
(2)灌溉工具: _______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图说历史
农耕工具
唐代时期
二、农具的进步(从耒耜到曲辕犁)
(1)农耕工具
(2)灌溉工具: _______
图说历史
农耕工具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的铁锄 (1953年于湖南长 沙子弹库出土)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二、农具的进步(从耒耜到曲辕犁)
(1)农耕工具
刀耕火种 ;工具:_ 木、石、骨 原始 耕作方式: ___质耒耜等
商周 木、石、骨、蚌 ___ _为主,__青铜农具__出现
牛 铁 春秋 _铁 _农具;出现__ _耕(__ _犁); 战国 作用: 大大提高了当时的生产效率 。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重要水利工程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
2、对黄河的治理
3、地方特色工程:西域 坎儿井
四、耕作方式的变化(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农耕工具
商周 木、石、骨、 蚌为主,青铜 农具出现 铁农具;出 现牛耕(铁犁) 牛耕推广
生产力
低下 提高
耕作方式
大规模简单协作 (千耦其耘)
看图片、读材料,回答原始农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材料一:原始生活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 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礼记· 礼运》
采集狩猎
耕作种植
起源: 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一、农业的起源
1、起源: 采集经济
2、特征:
种植经济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适宜水田耕作。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时期
原始社 会
1、耕作方式的变化 生产工具 木、石、骨、蚌器
耒耜
商周
青铜农具出现,耒耜为主
春秋 战国
铁器、牛耕出现
西汉
发明犁壁、耦犁,牛耕推广 赵过发明耧车(播种工具)
唐
曲辕犁(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阅读教材 请你总结课本水利设施的兴修情况。
上古: 春秋战国: 西汉: 东汉:
大禹治水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漕渠、白渠 治理黄河 (王景)
地方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 (西域)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生产关系变革)
(一)商周时期 集体耕作 (二)春秋时期 个体农耕
自耕农经济出现 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也叫自耕农经济,他们拥有部分土地,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 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业 始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
祖
作,立日历,辨水泉甘苦。
神 农
——《竹书纪年·前篇》
氏
2.农业格局:南稻北粟
黄河流域
半炭坡化遗粟址、菜籽 多元交汇,由多个中心向周边发展
河姆渡遗址
长江流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
陶猪 出土于上海崧泽文化遗址, 距今约6000年
「五
谷 丰 登」
稻
(2)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 ②男耕女织,分工简单 ③自给自足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此生产经营方式的形成条件?(4分) (1)春秋时期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土地私有制形成 (3)明智的统治者为保证财源而采取重农政策 (4)水利事业的兴修
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物是什么? 两个中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差异:南稻北粟
(2)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怎样的产业结构?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劳动对象):
1.原始农业的产生的标志:种植经济的出现 2.特征:地域差别: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白渠遗址
漕渠遗存
兴修水利方向:
从内地向边疆
从农业中心区域向 周边扩展
坎儿井(又称龙 首渠),在边疆 西域地区。
4、治理黄河
黄河是否泛滥是影响中国古代 农耕经济的关键,历朝历代都 十分重视对黄河的治理。
东汉:王景治黄河,史称 “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明代:潘季驯治理黄河, 号称“千古治黄第一人”。
由于水利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所以中国的农书 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 的内容。
可能性: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回忆一下,古希腊 人们面对人地矛盾
是怎么做的?
结 中国:尽可能挖掘土地潜力,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果 西方:殖民扩张,海外贸易,形成了活跃的以商品经济为主
的商业生产模式
你知道传说中农业 是由谁发明的吗?
神农氏塑像
神农尝百草
一、农业的起源(劳动对象)
神农尝百草
古之人皆食禽兽 肉。至于神农,人 民众多,禽兽不足,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 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农耕。
四、耕作方式的变化
1.商周集体耕作
◆甲骨文 “(王)大令众人曰, (xie)田。”
思考:商周为何需要“众人” ?何时改变? 提示:农具原始,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协 作。春秋后变化。
四、耕作方式的变化
2.从“集体”到“个体” 耕作 ◆《诗经》记载“千耦其耘”:即大规模集体耕作 。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此时已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农具的不同用途及
农业的名称可以看出②③正确,①④在图中体现不出来,故选C.
答案:C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 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主观题突破
(2009·辽宁文综,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 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 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 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 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 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3.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 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第1课浅时,精耕适细作应农业各生产种模式土的形地的
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重难要点
(1)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影响: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物产丰富,一 方面有利于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并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市场和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产生,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2)对稳定社会秩序的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稳定。农民 与土地的紧密结合,必然会稳定社会秩序,避免农民起义和农民 战争。
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抑
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
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
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 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都江 堰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也由此 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平原的都江堰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 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白居易诗《朱陈村》: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
麻青氛氲(yūn)。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 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 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西汉出现的播种工具——耧车
思考课标: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 如何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使用 耒耜; 2. 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标志着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 方式。后代又有完善和发展。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脆弱性: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 限,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校差。
思考: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什么?
提示: 1.以种植经济为主以农畜饲养业为辅 的生产结构;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核心 特点)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知识扩展:
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 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 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 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谈谈 你的看法和建议。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的起源
• 1、农业的起源
⑴采集经济
种பைடு நூலகம்经济
⑵分布:黄河流域 和长江流域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A.集体耕作方式得到推广 B.国家实行重商抑农政策 C.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D.农耕经济已在全国普及
【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西汉时期的粮食产量比 战国有了大幅增长,说明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故选 C。这一时期属于小农经济,不是集体耕作,排除A,B、 D明显错误。
2.右图所示的古代农业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 )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曹魏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选C。材料图片所示的是翻车,翻车出现在曹 魏时期,故选C。
【核心素养】 1.以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发展等为 时间主线,勾勒出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相关史 实。(时空观念) 2.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这是我国古代农用技 术的一场伟大革命,也是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所在。 生产力发展导致生产关系变革,体现了唯物史观。(唯 物史观)
主题一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 【问题探究】 1.阅读课本第二目第一自然段,思考:它反映的耕作方 式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提示:它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实行“刀耕火种”的耕作 方式。说明了生产力水平的落后。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
成
一、农业的起源 1.发展历程: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_种__植__经__济__的 发展。 2.地域差别: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_黄__河__流__域__和长 江流域出现。
3.生产格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 一。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 为代表。 4.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 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 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
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 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历史—专题—中国历代的农耕经济
中国历代的农耕经济(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中国农耕经济起源有多中心的特点,但是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远古社会就形成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作物种植格局,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还具有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农田水利的发展(1)从耒耜到铁农具: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
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2)犁耕技术的发展: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
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
西汉中期,犁壁的发明使用使牛耕得以推广。
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辕犁。
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灌溉工具: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重要的灌溉工具有翻车(古代引水机械的重大发明,东汉时发明,曹魏马钧改进)、筒车(唐朝时发明,以水利为动力)等。
(4)水利设施和水利技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建设的发展,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
西汉的漕渠、白渠都对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古代劳动人民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因地制宜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西汉时期开始在西域兴建的坎儿井突出说明了这一问题。
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理黄河工程,东汉时王景治理黄河尤为著名。
中国古人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有着精湛的农学知识理论。
中国古代的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3.农业生产的基本方式(1)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完整版)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标解读】应掌握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灌溉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演变.【考试大纲】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知识梳理】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1.种植业:①起源:原始农业是从经济向经济发展而来的。
②格局: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和形成规模,北方以旱地的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生产为代表,形成格局.原因: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
2.家畜饲养业:①五谷:黍、稷、麦、稻、菽或黍、稷、麦、稻、麻②六畜: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
请思考1:我国古代形成了怎样的农业格局?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二、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1.生产工具的进步:①农具材质的更新:原始社会、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耕作形式是,主要劳动工具是;商周文明时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是。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农具使用②耕作工具的发展:西汉中期:发明了,推动了牛耕的推广。
唐代:在长江下游出现(又叫)。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③灌溉工具的发展重要的灌溉工具有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的和唐代的。
2.生产技术的进步:①农用动力的变革:借用牛力耕田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牛耕开始出现,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②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原因:a。
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b。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c.水利施工技术的提高概况:a.内地:原始社会 ;春秋时期的;战国时期的;西汉的;东汉治黄。
b。
边疆:西汉时期,在西域出现地方特色工程。
三、“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1.千耦其耘①原因: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农具大多原始而粗糙,只能靠奴隶的集体劳动。
②特点:大多采用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自耕农经济①原因:春秋时期,随着和的进步,使个体农耕有了技术的支持; 的出现又使个体农耕有了物质基础。
历史必修二: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2.获取材料信息 史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 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 应用1 概括史料一反映的主要经济特点。 提示 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史料二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 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董煟《救荒活民书》 应用2 史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就会导致小农经济的破产。
济形成源于
A.自然经济的形成 C.井田制的瓦解
B.商业经济的发展
√D.铁犁牛耕的推广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是新的经济形态,它逐步形成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 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家庭经营成为可能,而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铁犁牛耕的使用 和推广,故D项正确。
史料实证
1.印证教材观点 史料一 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 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 应用1 史料一说明,战国时期 铁器 已普遍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居于主导地位, 生产力 水平显著提高。
返回
叁
达标检测
1.(2018·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番薯
√ C.辣椒 D.水稻
解析 玉米、番薯、辣椒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传入中国。在距今七千年前, 中国长江流域已经种植水稻,故答案为D。
123456
2.(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
123456
6.(2018·临沂高一检测)汉代《淮南子·说山》一书中写道:“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 者诛。”该规定反映了 A.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
(此文发表于2013年1月1日《中学生学习报·人教课标版高一历史》第27期。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杨富丁(257400)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生产精华的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第一,是由我国特定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我国土壤和气候的特性以及频频发生的水旱灾害使大面积粗放经营难以建立,只有小面积的精耕细作才能比较有效地减轻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
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就曾告诫道:“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是劳动人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生产经验的总结。
第二,是解决人口与土地尖锐矛盾的需要。
“人多地少”的情况要求农民的生产经营必须以增加单位面积的劳动投入等手段进行精耕细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单位产量。
第三,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
战国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在这种情况下,租佃制经营下的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要比份地制下劳动者对地主的依附轻些,因此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西欧中世纪农奴要高,自耕农始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人身相对自由,经营比较自主。
这样,他们就有必要、有可能,而且也愿意用精细耕作的方法,争取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以解决一家数口的生计问题。
第四,是多元交汇体系的产物。
“活动于不同地理单元的各民族,基于自然条件和社会传统的多样性而形成的相对异质的农业文化,这些文化经常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构成多元交汇、博大恢宏的体系。
在这样一个农业体系中,中国古代人民的农业实践,无论广度和深度,在古代世界都是无与伦比的。
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丰富的农业实践,他们之间农业文化的交流和融汇,为精耕细作优良传统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李根蟠:《中国农业史上的“多元交汇”——关于中国传统农业特点的再思考》,《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1期。
)第五,农业灌溉技术的不断优化奠定基础。
第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是指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科学管理,逐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农业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人口增长是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逐渐提高,而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必须采用精耕细作的方法,通过优化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等手段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其次,科技进步也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出现的原因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不断更新,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科技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第三,经济发展是促进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出现的原因。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农业生产必须朝着高品质、高效益的方向发展,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正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形成的。
最后,政府政策也是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生产精品农产品,提高生产效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推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加快现代农业模式的推广和普及。
总的来说,第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更新的体现,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未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社会市场需求的日益提高,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将会不断完善和拓展,推进中国农业实现由大而强的发展目标。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历程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
2.出现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3.特征(1)作物结构: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2)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出现猪、马等“六畜”。
(3)农业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知识点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水利设施(1)上古时代:出现大禹治水的传说。
(2)春秋战国:出现了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3)两汉时期①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②政府经常有组织地治理黄河。
③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如西域地区的坎儿井。
2.经验总结我国古代的水利建设经验与成就,构成古代农学知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点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2.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3.个体农耕——春秋之后(1)条件: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2)特征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
②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成为当时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3)评价①优点:一般情况下农民可以自给自足,因此生活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②弊端a.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b.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使自耕农容易破产。
史料一下图是某高三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
[解读]一幅图片代表一个时期的历史现象,①②③三个时代耕犁的特点体现了当时耕作水平的发展情况。
[思考] (1)根据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研究的与农业有关的主题是什么?从耕作技术来看,从图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提示】主题:这是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或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结论: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或犁耕技术)经历了由直辕犁到曲辕犁的转变,犁耕技术已经相当完善。
第18讲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课件+--+202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视角2 小农经济的特点
史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
2.经营方式: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经营方 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_租__佃___关系。
①战国:已经产生。 (2)发展②宋代:日益普遍化,_租__佃___经__营__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③明清: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①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3)影响 ②佃农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1)水利建设 ①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有的楚国修建的
芍陂 、秦国修建的
_都__江__堰___和 郑国渠。 ②西汉也陆续建成漕渠、_白__渠___等水利工程。
③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如西域地区的坎___儿__井___。 (2)治理黄河:从 汉 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3)灌溉工具:曹魏时马钧发明了_翻__车___、 唐 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时出现
形成了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新的技 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来增加总产量。借 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 完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4.水利设施的兴修
(1)原因∶①根本∶土地私有土制地的发兼展并和土地买卖的盛行为 土 魏。巩 地 至②固 兼 唐政统 并 中策治 , 期, 保 实:政 护 行封府 小 均建采 农 田取 经 制政措 济 ,府施 。 明的如抑 朝北制 重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成为我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尤以冶金、制瓷、纺织三个领域成就最为突出。
(3)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流通、对外贸易及商业政策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4)中国古代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推行“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习目标精准导航]一、农业的起源1.形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区域: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3.格局: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4.特点: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劳动工具。
2.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出现了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4.唐代,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5.中国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生产工具的发展是衡量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商周时期虽然进入文明时代,出现青铜制品,但是青铜制品十分珍贵,因此在农业生产领域仍然主要使用耒和耜。
春秋之后随着冶炼技术进步,农业上才逐渐使用铁器。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春秋战国时期,修建了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
2、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它们在发展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为代表。
3、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4、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的“六畜”。
【从耒耜到曲辕犁】1、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之一。
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主要农具。
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3、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4、大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
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
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
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5、唐代,长江中下游一带早已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6、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三国)、筒车(唐代)等。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
2、西域地区的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或称个体小农经济应运而生。
自耕农出现于春秋时期,他们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当时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从此,“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效果检测(二)
• 从“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这一部分 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 具的演变历程是什么?体现出古代中国农 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 耒耜( lěi sì),象形字,古代的一种翻土 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 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
畜力
曲辕犁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
图 二 : 铁 犁 头
图 四: 铁 犁
图一:石镰
图 五 曲 辕 犁
图三:牛力犁耕
壁
灌溉工具的改进
三国马钧改进的翻车
唐代的筒车
三、水利设施的完善(水利)
课堂活动:列举我国古代水利建设的成就, 探究水利兴修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时期 远古时期 春秋战国 两汉时期
评价:
优点:①稳定性强 ②生产积极性较高
弊端:①落后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展。近代后期阻 碍生 产发展 ②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加上规模小, 生产资料有限,它承受风险的能力差,十分脆弱,很容易走向破 产。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唐·白居易《朱陈村 》
千耦【拼音:ǒu】其耘:千对农人在耕地。千耦: 耦,二人并耕;千,概数,言其多。耘: 除田间杂草。
四、耕作方式的变化: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劳动者)
1、 阅读教材一、二段内容,思考:中国古代的耕 作方式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时期 方式 原因
生产工具和耕 作技术的进步 以及私有土地 的出现
商周时期 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时期 自耕农经济 (小农经济)
1.起源: 采集经济——种植经济 2.作物分布格局: 南稻北粟 3.农业产业结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劳动对象)
从以下图文材料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农业始祖神农氏 北京人采集图
原始农业起源于采集经济。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于 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 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白虎通》
目前,我国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伟大实践中, “三农”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假设你 是一位分管农业的县长,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响应党的 号召?请结合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农业发展的 现状,谈谈你的看法。
1.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 2.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 3.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4.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
巩固练习
1、下列哪一项发明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 犁的基本定型( A )
A、
B、
C、
D、
2、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有( C ) ①“男耕女织”式 ②包括盐铁在内自给自 足 ③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 ④国 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探究拓展
预习效果检测(二)
• 从“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这一部分 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 具的演变历程是什么?体现出古代中国农 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探究思考:以耕犁为例谈一谈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改 进的?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农业生产有何意义?
时期 耕作工具 耕作技术
耒、骨耜、石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料材质
灌溉工 动力变化 具
观察下图思考:作物的分布在地域上呈现什么特点?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
(以粟麦为主)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
(以水稻为主)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五谷和六畜的出 现反映了什么?
五 谷
麦 马 豆 牛 稻 稷 羊 黍
六 畜
猪 鸡 狗
概括归纳: 中国古代农业起源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问题讨论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生产组织、 生产分工、生产目的分析自耕农经济有 何特点。应该如何评价自耕农经济?
……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天仙配》歌词
特点: ①生产组织:以家庭为单位 ②生产分工:男耕女 织,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 ③生产目的:自给自足
原始社会 石斧、石铲、木 商周
耒、耜
石、木、骨、蚌 (石器时代) 以木、石、骨、蚌 为主,青铜器很少 (青铜时代)
—— —— —— —— 翻车 筒车
自然力 人力
春秋战国 铁农具、牛力犁耕 汉 代
安装犁壁、 牛耕普遍
牛耕推广 出现耦犁
三国时期 唐宋时期
铁农具,标 志社会生产 力的显著提 高(铁器时 代)
水利设施
大禹治水 芍陂、都江 堰、郑国渠 漕渠、白 渠、治理 黄河、 坎儿井
水利著作 水利兴修与农 业发展的关系
明代潘季 驯《河防 一览图卷》
水利是 农业的 命脉
预习效果检测(三)
• 从“耕作方式的变化: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这一 部分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农业的 耕作方式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 体现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现代麦田 联合收割机
喷灌技术 技术人员现场授课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预习效果检测(一)
• 从“农业的起源”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 了解到中国古代农业在起源、地域特征、 生产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
概括归纳: 中国古代农业起源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 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勤 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有者半贾而 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归纳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生产结构 2、牛力耕地和生产工具、技术的不断改进。 精耕细作 ——劳动工具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