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六中2015届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压轴试卷 语文 含答案TH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压轴试卷 语文 含答案TH

1.诗、文名句填空。

(8分)【小题1】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七律长征》)【小题2】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小题3】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小题4】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小题5】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小题6】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小题7】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小题8】__________,屈指行程二万。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2.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原句。

(8分)【小题1】为者常成,。

【小题2】东隅已逝,。

【小题3】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小题4】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__________,洒遍了。

【小题5】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__________,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小题6】《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哲理的诗句是:, 。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13分)要快也要慢①时代发展加速,生活节奏加快,“快”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追求。

方方面面都在努力提速,以“快”为特征的行当,诸如“快餐”“快递”“快照”“快洗”“快车”等应运而兴。

即使在人的感情生活中,“闪婚”“闪恋”也成了一时的风景。

②快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过去有句话:“一天等于二十年”。

当下信息社会“一天”的发展,远远超过农业社会乃至工业社会“二十年”的发展。

面对激烈的竞争,人们确实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③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去求快,快则快矣,得到的却是苦果子。

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跃”得全国人民没有饭吃,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时下用催生剂催长的速成水果与鸡鱼鸭肉,成长期是快了,但却变得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样的快,带给它们的不是进化,而是退化。

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也是得不偿失,后患无穷。

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分数:150分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一、课内文言文(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张良出,要项伯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⑤召有司案图⑥项王按剑而跽曰⑦令将军与臣有郤A、①③④⑥⑦B、①②⑤⑥⑦C、①②④⑤⑦D、①④⑤⑥⑦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 B、列坐其次C、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分析下列句式,找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或取诸.怀抱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B、投诸.渤海之尾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告诸.往而知来者二、文言实词(每题2分,共10分)6、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一日,大母过.余过:到,来到B、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过:过时C、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过:经过,路过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过错7、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及:到达B、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及:及时C、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及:涉及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8、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汉人未可假.大兵权假:假如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急速,快捷C、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或:也许,或许D、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间:空隙9、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奇:美好的,合宜的B、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期:限定或约定的时间C、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贫穷D、戍卒叫,函谷举.举:攻克,占领10、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1)当前扶贫工作复杂繁琐,任务艰巨繁重,不是的,必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

黑龙江哈尔滨六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黑龙江哈尔滨六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

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

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

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

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维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

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

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

然而,你一看就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

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明中庸。

中国画的这种简洁丰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陶瓷上的绘画就有体现。

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但刻画在陶罐上的猪极富神韵。

大量的留白、相当简单的细条,却将猪那种神情、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能引发你无尽的联想。

人面彩陶瓶属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这个作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一种思考状态,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这个疑惑又混混沌沌,让人感到没有答案而有所茫然。

这个茫然体现出一个童稚的天真。

还有,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像一个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厚、简朴。

从这个简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天籁、神韵、简朴。

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pdf

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pdf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课内文言题(共2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小题,共10分) 1、下列选项中都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共其乏困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③图穷而匕首见④日以尽矣 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⑥令将军与臣有⑦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④⑥⑦ 2、下列选项中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行李之往来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④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⑥闻大王有意督过之⑦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A.①③④⑤⑦B.①②③⑤⑦C.②③⑤⑥⑦D.②④⑤⑥⑦ 3、下列选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阙秦以利晋②太子迟之③晋军函陵,秦军南④函封之 ⑤使使以闻大王⑥常以身翼蔽沛公⑦群臣怪之⑧籍吏民A.①⑤/②④/③⑦/⑥⑧B.①③/②⑧/④⑤/⑥⑦C.①⑤/②⑦/③⑧/④⑥D.①③/②⑧/④⑥/⑤⑦ 4、下列选项中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寡人之过也②客何为者?③群臣侍殿上者④得复见将军于此⑤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⑥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⑦夫晋,何厌之有?⑧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⑨使毕使于前⑩吾属今为之虏矣A.①⑥/②⑦/③⑧/④⑨/⑤⑩B.①⑥/②④/③⑧/⑤⑨/⑦⑩C.①⑥/②⑦/③⑧/④⑤/⑨⑩D.①⑥/②④/③⑧/⑤⑨/⑦⑩ 5、下列选项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 ①吾其还也 ②此其志不在小 ③兄弟不知,其笑矣 B.而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③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C.之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D.以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乘彼垣,以望复关 ③丹不忍以己之私 (二)、翻译题(每小题3分,共4小题,共12分)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7、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中国式过马路”无关素质沈华清最近,“中国式过马路”成为热议的话题,说的是中国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凑够一撮人就能走”。

而在这个话题讨论中,“国人素质论”再次成为焦点。

如今,一谈及城市的乱象,人们往往就把矛头或原因直接归咎于百姓的文明素养太低。

大量的观察表明:中国城市文明问题的根源在于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等,从而造成所谓“素质论”迷局。

我们观察行人乱穿马路现象时不难发现:道路越宽,车速越快,则行人乱过马路现象就越少;道路越窄,车速越低,则行人的乱穿行为就越多。

当汽车拥堵时,宽阔的马路也会有行人乱穿现象。

这种乱穿行为的支撑是:行为博弈。

这也很好解释了“凑够一堆人过马路”现象频发的原因。

当一个人过马路时,往往心理上不占安全优势,而当一群人时,心理上就占了优势;司机在行人出现违规时,也会因应急反应而减慢速度,这个反应又进一步让其他行人领会从而加入违规行列,司机自然不得不踩刹车而让道行人。

这不是素质问题,而是心理学现象。

那么为何西方或香港等城市的交通密集区域,却较少出现这种现象呢?观察表明,交通设施的完善有助于缓解行人的焦虑情绪。

同济大学的研究表明,红绿灯规则涉及行人等待的忍耐度问题,中国行人等红灯能忍90秒,这个忍耐度是较大的,因为德国人是60秒,英国人是45秒。

而国内有的红绿灯转换时长超过100秒,有的甚至达到145秒。

过长的等待时间必然引起行人的不耐烦情绪。

而且,研究者发现,“国内在交通信号灯的设臵上更加偏向机动车,这就会导致行人被动违规。

”这也进一步说明,行人闯红灯不是百姓素质问题,而是设施与规则设计出了问题。

一条视线良好的宽阔马路限速50公里每小时是否合理?限速过低,自然产生大量的超速现象,这不是司机素质问题,而是交管部门缺乏专业的科学论证和测试,从而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是明显降低了车辆的通过效率,并因快慢不一形成车流不畅;二是交警难以执法而造成“法不责众”的观感。

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下面的空缺处。

《离骚》中表现诗人“道不同不相为谋”想法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氓》中,借河水和低湿洼地来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一定限制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 ”。

《劝学》中用“______ ”“______ ”两个比喻引出“积善成德”而“圣心备焉”的结论,从正面说明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刘长卿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而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

B.首联第二句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写出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隐含着羁旅中漂泊不定的苦味。

C.颈联中“归马”照应题目中朋友归襄邓之事,“杳杳”“萧萧”两个叠音词使音节产生了音乐美,渲染了欢快的气氛。

D.尾联写两人分别后相距千万里,所以离别的时候有无尽的伤感,照应了题中的“送”,惜别之意尽显。

这首诗的语言浅近但情感深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19.0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如何给高考作文命题,______.有人反对作文题太贴近现实,也有人认为作文题还是应该多接一接地气,接洽时代风采,两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

很显然,无论怎么出题,都不难达成这样的基本共识:读死书、死读书______,“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念该变变了,不能让考生缺席于这个时代的进程,不能让考生拘泥于个人情感中不能自拔。

通过作文题呼唤考生的身份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并热切参与其中,这应是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所决定的。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俗,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莫如说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

最初的“俗”,源于人的生存本能,体现出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与适应。

当人的生存选择与适应“习惯成自然”时,我们就有了“俗”。

“积习成俗”便是对“俗”之成因最原初的表述。

“积习”而“成俗”,说明“俗”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是无需言明的默契也是无需理析的律令。

随着人类社会组织日趋复杂且日趋精密,乡民社会的默契需要规范并敞亮为“乡约”,于是“约定俗成”成为“俗”的自觉构建。

这种体现出乡民社会“民风世情”的俗,也往往成为“法”的适用基础。

中国古人所说“王道无非人情”,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俗,在一定语境中其实是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

因此,“约定俗成”之“俗”往往又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在我们这个格外看重“名正言顺”的国度尤其如此。

《荀子·正名》曰:“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这句话让我们联想到“命名”这个词。

对一个事物的指称以及进而的评判“合适”与否,可以“约之以命”,也可以以“约”代“命”。

这种以“乡约”替以“天命”的方式,体现出荀子“人定胜天”的理念。

无论是“积习成俗”还是“约定俗成”,都说明“俗”是一定乡民社会的内在秉性和价值取向。

当外乡人试图与之交往或融入之时,“入乡随俗”就成为一个必要的沟通方式。

“入乡随俗”是为着交往和融入的需要去附随某种文化养成;不过随着交往的深入,也有可能变“附随”为“追随”,通过“文化认同”而实现“身份归属”。

但是就一般情形而言,“入乡随俗”并不意味着放弃原有的文化身份,“随俗”作为“入乡”的权宜之举,是为着缩短距离感与释放亲和力。

但是,“积习”也好“约定”也好,“俗”的“群体性”呈现总有其“局限性”。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高三2011-05-29 14:40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含解析)

哈尔滨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试卷综析】从试卷卷面来看,难度适中,以高考考试题型为模式,结合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情况来进行考核,对今后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语段出题巧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押题、猜题,四个小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题目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四道主观题。

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没有什么障碍,但要想全面的作答,并不容易。

2.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知识运用基本上涵盖了语文主要的基础知识点,从辨析病句到成语运用,均紧扣高考知识点。

成语运用小题的几个成语比较常见,区分度较大,学生答题的准确率较高。

第10题默写名句,要求默写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诗文名句,难度不大。

此题用于测试学生的识记能力,平时只要认真背诵的学生都能拿满分,但有的学生读书不认字,写错别字的不少。

3.作文作文材料富有思辨性,考生需要抓住材料的重点,才能准确立意。

这则材料,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能力,体裁不限,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题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正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机器人医生的未来2014年6月7日,5名参赛者参加了在英国皇家学会举办的一次测试,其中一名名为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tsman)的计算机软件通过了图灵试验(一种测试机器是否具备人类智能的方法)。

大多数测试者相信,它是一个13岁的乌克兰男孩。

尤金在测试中的表现“骗过”人们的判断,这足以证明人工智能可以基本代替正常成人的工作了。

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温斯顿所称:“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脑力工作。

”相应地,用机器人医生看病也有可能成为未来人们生活的选择,而且,这样的方式已经初露端倪。

2011年2月,IBM公司研发的超级计算机沃森在美国益智类电视节目《风险》中战胜了人脑,即《风险》节目历史上最优秀的两位人类选手肯·詹宁斯和布拉德·拉特。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高三2012-05-10 13:42黑龙江省哈六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实主义的生命力在现代文艺发展史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以及在20世纪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当然不乏积极意义。

同时也必须看到,虽然现代、后现代主义以反叛现实主义“起家”,但在根本上,并未完全挣脱现实主义这一重要创作原则。

现实主义与现代、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分歧之一,以及基于这种分歧所产生的创作实践上的分野,首先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

内容与形式是构成文艺作品的两个核心要素。

19世纪以前,尤其是在现实主义那里,内容居于主导地位,“内容论”是文艺史的主流。

在现代、后现代主义出现以后,形式获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威。

几乎所有的现代、后现代主义作家都有一种“形式主义”偏嗜症。

他们对“怎样写”的关注和探索冲动,远超过对“写什么”的热情。

纵观文学史,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每次形式创新,最后之所以被认可并得以保留,无一不是因为这种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是指这种形式所蕴含的内容寓意。

没有任何一部作品仅仅是因为形式本身的华丽或奇特而被归入经典之列。

如《等待戈多》,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完整清晰的故事,也没有紧张的冲突和丰满典型的人物。

贝克特之所以采用这种古怪的艺术形式,就是因为它巧妙地呼应了作品的主题,表现了现代人孤独绝望、无所归依的精神状态。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贝克特们”与现实主义大师殊途同归,共同抵达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终点。

可见,现代、后现代主义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开创的种种花样翻新的形式,最终达到和收获的,仍然是现实主义的目的和结果。

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异军突起,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主义潮流形成遮蔽之势。

有人将此视为现实主义衰朽的表征,认为未来的文艺必将是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天下。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 含答案TL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 含答案TL

1.古诗文填空(8分)(1),铜雀春深锁二乔。

(2)念天地之悠悠,。

(3)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过零丁洋》中比喻飘摇不定的南宋朝廷的一句是。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6)《水调歌头》中表现诗人豁达心胸及对世人美好祝愿的词是 __________,。

2.诗文名句默写。

(10分)①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里仁》)②《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运用以动写静的手法表现禅院环境幽深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鸣噪自纷纷。

(杜甫《孤雁》)④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___________________,读之竟日。

(《宋史?赵普传》)⑤郑谷的《鹧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

⑥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之道也。

(《礼记?杂记下》)⑦我们常常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来称赞踏实工作、卓有成效的人,不自矜夸,自然会得到人们的崇敬。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12分)“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

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

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

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

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人群里有人说。

【哈六中四模】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哈六中四模】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

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臵。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时间:120分钟分数:150分一、课内文言文(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①距关,毋内诸侯②张良出,要项伯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⑤召有司案图⑥项王按剑而跽曰⑦令将军与臣有郤A.①③④⑥⑦B.①②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④⑤⑥⑦【答案】C【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假借字指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或形体相近而意义不相干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

辨别通假字时可以在怀疑它是通假字之后根据它们“音同形异”或“形似音异”的原则加以大胆的尝试和猜想。

“音同形异”时就联想和这个字发音相同的字;“形似音异”的时候就尝试去掉部首或偏旁,或者就更换一个部首或偏旁。

答题技巧:(1)当一个字按其常见义讲不通时考虑与其音近或同的字。

(2)通假有固定,不能随便通假,不能互逆。

高中教材常见通假字100个左右,要求归纳。

(3)由于语音的发展,按今音读不同,古音同。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B.列坐其次C.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D.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的理解能力。

可根据平时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A 项,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B项,其次:古义为他的旁边,水边;今指数次,从次。

D项,曾,古义:乃、竟;今义:曾经。

所以选C。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古今异义的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

要具体、形象。

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

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

【精品解析】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I单元 语言表达

【精品解析】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I单元 语言表达

I单元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语文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I0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对失去联系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的搜索工作引起了公众对追踪飞机技术的关注。

①。

雷达由发射机和接收器构成,发射机天线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发射无线电信号,接收器负责探测信号行进途中遇到的物体——通常被称之为“目标”——反射的“回声”。

基于天线的朝向,②。

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根据发射脉冲和接收回波之间的时间确定。

不过,③,例如距离、天气以及飞机的具体情况。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追踪飞机方位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雷达。

②雷达能够确定目标的方向。

③雷达的探测能力受到很多因素限制。

解析:第一句写到了“公众对追踪飞机技术的关注”,所以①应写“追踪飞机XX”②句前写雷达的作用,所以②句应该写“雷达能够确定目标的方向”;③后的内容是对雷达的影响,所以③应该写雷达的探测能力受到限制。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找准话题。

在文段所提供的语境中,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而不能混杂。

其次考虑语境的和谐。

一个文段所描述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景致应契合,才能感染读者。

再次注意逻辑事理。

在语言表达中,应该注意上下文、前后文之间的对应和呼应,若前面说到一种情况,后面就须与之照应统一,不能顾此失彼,自相矛盾。

【语文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I0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其中杂生着黄精、前胡及牡鞠等植物,采下可吃②龙泉有很多大山,在它西南方向一百多里的诸山更为幽深③有些大山四面奋然而高耸起来,中间凹下,形状像箕筐的,人们因此称它为“匡山”④松树上攀附的薜萝纷披蔓延,横向衍生有数十寻,叶子嫩绿可以吃⑤山上有很多枝叶像虬髯一样的松树,满眼望去高入云天,新鲜的翠针映照着人如同被洗过一样⑥松根上寄生的茯苓,有的大得如同斗器[]A.③②⑤⑥④①B.②③⑤④⑥①C.③②⑤①⑥④D.②①③⑤④⑥【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黑龙江省哈六中141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语文

黑龙江省哈六中141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语文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课内文言题(共2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小题,共10分)1、下列选项中都是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共.其乏困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③图穷而匕首见.④日以.尽矣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⑥令将军与臣有郤.⑦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④⑥⑦2、下列选项中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行李....也..来归丹④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之往来③樊将军以穷困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期。

..也⑥闻大王有意..督过之⑦将子无怒,秋以为A.①③④⑤⑦B.①②③⑤⑦C.②③⑤⑥⑦D.②④⑤⑥⑦3、下列选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阙.秦以利.晋②太子迟.之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④函.封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常以身翼.蔽沛公⑦群臣怪.之⑧籍.吏民A.①⑤/②④/③⑦/⑥⑧B.①③/②⑧/④⑤/⑥⑦C.①⑤/②⑦/③⑧/④⑥D.①③/②⑧/④⑥/⑤⑦4、下列选项中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是寡人之过也②客何为者?③群臣侍殿上者④得复见将军于此⑤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⑥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⑦夫晋,何厌之有?⑧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⑨使毕使于前⑩吾属今为之虏矣A.①⑥/②⑦/③⑧/④⑨/⑤⑩B.①⑥/②④/③⑧/⑤⑨/⑦⑩C.①⑥/②⑦/③⑧/④⑤/⑨⑩D.①⑥/②④/③⑧/⑤⑨/⑦⑩5、下列选项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①吾其还也②此其志不在小③兄弟不知,咥其笑矣B.而①朝济而夕设版焉②秦王必喜而善见臣③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C.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D.以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③丹不忍以己之私(二)、翻译题(每小题3分,共4小题,共12分)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7、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015~2016学年度哈六中高三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分析

2015~2016学年度哈六中高三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分析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节民俗艺术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

这种普遍而持久的社会心理,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

在春节这个“全民欢动员”的狂欢时节,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春节习俗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比审美欣赏更为广泛的社会作用。

比如南方许多地区都有耍“板凳龙”的习俗,其每一节“龙身”由每家每户来制作,当龙灯耍到家门前时,这家人便将自己制作的一节“龙身”接上,龙灯如此越接越长,越耍越威风。

这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既调动了人们过春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

民间艺术特别能反映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其创作构思充满想象,极富浪漫色彩。

比如人们会以谐音方式把“鲇鱼”与富裕之意联系在一起,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理想。

民间艺术的造型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以至其表现形式自由而奔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中国“写意”艺术精神作了极致的发挥。

民间艺术的整体格调清新质朴、刚健明朗,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不像现在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极力表现焦虑、寂郁或惆怅等消极情绪。

有人说现在“年味淡了”。

的确是这样。

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塑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创作。

如今,这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已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为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

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了,真正的民间创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个中原因当然很复杂。

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以及价值观、审美观也和以往大有不同,许多有特色的节俗活动和相关的艺术形式要在城市里展开确有一定的难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pdf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pdf

哈六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俗,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莫如说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

最初的“俗”,源于人的生存本能,体现出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与适应。

当人的生存选择与适应“习惯成自然”时,我们就有了“俗”。

“积习成俗”便是对“俗”之成因最原初的表述。

“积习”而“成俗”,说明“俗”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是无需言明的默契也是无需理析的律令。

随着人类社会组织日趋复杂且日趋精密,乡民社会的默契需要规范并敞亮为“乡约”,于是“约定俗成”成为“俗”的自觉构建。

这种体现出乡民社会“民风世情”的俗,也往往成为“法”的适用基础。

中国古人所说“王道无非人情”,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俗,在一定语境中其实是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

因此,“约定俗成”之“俗”往往又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在我们这个格外看重“名正言顺”的国度尤其如此。

《荀子·正名》曰:“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这句话让我们联想到“命名”这个词。

对一个事物的指称以及进而的评判“合适”与否,可以“约之以命”,也可以以“约”代“命”。

这种以“乡约”替以“天命”的方式,体现出荀子“人定胜天”的理念。

无论是“积习成俗”还是“约定俗成”,都说明“俗”是一定乡民社会的内在秉性和价值取向。

当外乡人试图与之交往或融入之时,“入乡随俗”就成为一个必要的沟通方式。

“入乡随俗”是为着交往和融入的需要去附随某种文化养成;不过随着交往的深入,也有可能变“附随”为“追随”,通过“文化认同”而实现“身份归属”。

但是就一般情形而言,“入乡随俗”并不意味着放弃原有的文化身份,“随俗”作为“入乡”的权宜之举,是为着缩短距离感与释放亲和力但是,“积习”也好“约定”也好,“俗”的“群体性”呈现总有其“局限性”。

黑龙江省哈六中12—13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答案录入)

黑龙江省哈六中12—13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答案录入)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的三重景观王一川从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过去五年来中国大陆电影创作来看,称得上具备现实主义范式内涵的影片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复杂情况。

从被刻画的当代社会现实的平常层面到奇崛层面的逻辑结构去归纳,可看到如下三个层面:一是回到个体日常生活流,二是个体日常生活困境及其诗意抚慰,三是社会生活奇观的刻画。

从这点上说,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呈现出三重景观。

第一重景观:日常现实主义电影。

它注重细致描摹个体日常生活流,颇有日常生活原生态还原的效果。

其主要特征有:生活水平的有限性,个人的平常性,生活困境的求解性。

其主要创作方法或手段在于回退法,就是尽力回退到不加修饰的日常生活事件状况中。

如《破冰》以儿子对父亲的追怀口吻,讲述一位功勋滑冰教练的平常甚至有些潦倒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由于他默然地长期坚持和忍受,后来竟然获得了神奇的意义——亲手培养出中国首位冬奥会冠军。

值得重视的成功之处在于,影片把叙述重心放在这位教练的平常模样上:他如何窝囊而又好胜、无能而又坚持、不顾小家而只顾大家等等。

但最终却明白地诠释了一个道理:平常中的坚持终究可以通向神奇。

第二重景观:诗情现实主义电影(也可称为温情现实主义电影)。

它一面注重个体的日常生活困境描摹,同时又注意以诗情镜头去淡化并加以拯救。

这里突出的是生活诗情在困境中的现实性呈现。

从电影手法上讲,带有现实主义元素与浪漫主义元素交融的某种意味。

其主要特征有:生活空间的流动性,个人生活的困境性及生活困境中的诗情呈现。

《三峡好人》是这方面的佳作。

它通过山西挖煤民工韩三明和护士沈红分别来到三峡寻找前妻和丈夫的过程,描绘了一群普通人充满风险而又不失温馨的日常生活,使影片透露出生活困境中的一缕诗意。

全片以朴实的语言传达底层小人物离开家园的沉重主题。

影片中的飞碟在大白天从空中飞过、一幢废旧建筑突然变成火箭直冲云霄之类的“超现实主义”镜头,给人一种荒诞之感,但透露出一种总体零散中的局部诗意。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上册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上册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上册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题。

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海岱地区这些新石器文化核心区衰落,中原核心区稳步崛起,中原中心趋势形成,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历程。

旧大陆西部即我们传统上所说的中亚和西亚,那里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和绵羊、山羊、黄牛、马等家畜,显然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起了作用。

同时,伴随着冶金技术的东传,青铜铸造技术在中原地区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标志着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

然而,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于中原地区的产业仅为补充,未起到多大的作用。

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对于中原的崛起作用有限。

因此可以说,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动因。

造成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衰落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史前商品经济基础与以黄河中游地区(后来的中原)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基础之间长期博弈。

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和谐并充分适应东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战胜了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导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

以专营农牧两侧的中间商贸为经济基础的半月带社会政体或文化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兴起的,半月形地带的兴起得益于其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地理区位。

随着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半月带文化与文明衰落,半月带的功能从欧亚东西双方贸易的媒介,转变为在中原和欧亚草原之间的“保护膜”,如同带有瓣膜的细胞壁,总体上起到阻隔东西方自由交流的作用。

正如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东西双方只是透过半月带即她所谓的“中国弧”进行“接触”,并非“交流和融合”,中原仅仅是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因素与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实主义的生命力在现代文艺发展史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以及在20世纪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当然不乏积极意义。

同时也必须看到,虽然现代、后现代主义以反叛现实主义“起家”,但在根本上,并未完全挣脱现实主义这一重要创作原则。

现实主义与现代、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分歧之一,以及基于这种分歧所产生的创作实践上的分野,首先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

内容与形式是构成文艺作品的两个核心要素。

19世纪以前,尤其是在现实主义那里,内容居于主导地位,“内容论”是文艺史的主流。

在现代、后现代主义出现以后,形式获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威。

几乎所有的现代、后现代主义作家都有一种“形式主义”偏嗜症。

他们对“怎样写”的关注和探索冲动,远超过对“写什么”的热情。

纵观文学史,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每次形式创新,最后之所以被认可并得以保留,无一不是因为这种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是指这种形式所蕴含的内容寓意。

没有任何一部作品仅仅是因为形式本身的华丽或奇特而被归入经典之列。

如《等待戈多》,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完整清晰的故事,也没有紧张的冲突和丰满典型的人物。

贝克特之所以采用这种古怪的艺术形式,就是因为它巧妙地呼应了作品的主题,表现了现代人孤独绝望、无所归依的精神状态。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贝克特们”与现实主义大师殊途同归,共同抵达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终点。

可见,现代、后现代主义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开创的种种花样翻新的形式,最终达到和收获的,仍然是现实主义的目的和结果。

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异军突起,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主义潮流形成遮蔽之势。

有人将此视为现实主义衰朽的表征,认为未来的文艺必将是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天下。

其实,现代、后现代主义大势之成,主要倚仗的是方法上的优势,而并未在根本上颠覆和取代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精神立场。

现代、后现代主义开创的象征、隐喻、意识流等创作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相比,有它利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一面。

这些新的技法,真正形成的效果,不是背离现实,而是更加全面、生动、有冲击力地反映现实。

与现实主义瞩目于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不同,现代主义往往着眼于人的主观世界。

问题的关键在于,任何一种主观情绪、心理体验,都绝非凭空而至,实质乃是客观现实的派生物和折射品。

从创作意图来看,所有现代主义作家艺术家,其创作的主观目的,绝不止于为表现而表现、为心理而心理,最终指向无一不是社会现实。

同样,后现代主义对现存秩序、权威、中心的解构,说到底,本身仍然是对现实的一种立场表达。

无论它的内容有多荒诞,形式有多离奇,其逻辑起点和根本归依仍在现实,仍在生活。

列宁曾把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作品称为镜子,那么,后现代主义也是一面镜子,只不过它们不是现实主义那样的平面镜,而是哈哈镜或凹凸镜,将真实的现实镜像通过扭曲、变形,夸张地呈现出来,达到另外一种艺术效果。

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理路,仍然是一定程度地围绕现实、观照现实、介入现实,只不过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相比,调整了观照点和切入点。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02月21日24 版,有删改)1.下列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对20世纪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B.现代、后现代主义尽管反叛现实主义,但其创作实践并未在根本上颠覆和取代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精神立场。

C.现代、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分歧,就是如何看待文学作品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D.在几乎所有现代、后现代主义作家看来,形式大于内容,他们只是关注“怎样写”,忽略“写什么”。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19世纪以前,“内容论”是文艺史的主流,现代、后现代主义出现后,“形式论”居于主导地位。

B.作品的形式创新能否得到认可,关键还在于这种形式是否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即这种形式是否蕴含有内容寓意。

C.没有一部作品是因为形式的原因而被奉为经典的,所以现代、后现代主义对形式的追求是误入歧途。

D.现代、后现代主义开创的种种创作手法,其真正效果,不是背离现实,而是以一种类似于哈哈镜或凹凸镜的方式来来折射现实。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贝克特的作品《等待戈多》虽然有着古怪的艺术形式,但作品主题的精神内核反映的是现实,B.现代、后现代主义“反叛现实”,想尽办法创新形式,是为了达到现实主义的目的和结果。

C.在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人丰富的心理情绪、主观感受时,传统的现实主义要弱于现代、后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作家往往关注客观的现实生活,现代主义作家更钟爱直觉、梦幻、潜意识、想象等人的主观世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崇龟刘崇龟镇南海之岁,有富商子少年而白皙,稍殊于稗贩之伍。

泊船于江。

岸上有门楼,中见一姬年二十余,艳态妖容,非常所睹。

亦不避人,得以纵其目逆.。

乘便复言,某黄昏当诣宅矣。

无难色,颔之微哂而已。

既昏暝,果启扉伺之。

此子未及赴约,有盗者径入行窃。

见一房无烛,即突入之。

姬即欣然而就之。

盗乃谓其见擒,以庖刀刺之,遗刀而逸。

其家亦未之觉。

商客之子旋至,方入其户,即践其血,汰而仆地。

初谓其水,以手扪之,闻鲜血之气未已。

又扪着有人卧,遂走出。

径登船,一夜解维.。

比明,已行百余里。

其家迹其血至江岸,遂陈状之。

主讼者穷诘岸上居人,云:某日夜,有某客船一夜径发。

即差人追及,械.于圉室,拷掠备至,具实吐之。

唯不招杀人。

其家以庖刀纳于府主矣。

府主乃下令曰:“某日大设宴,合境庖丁,宜集于球场。

以候宰杀。

”屠者既集,乃传令曰:“今日既已,可翌日而至。

”乃各留刀于厨而去。

府主乃命取诸人刀,以杀人之刀,换下一口。

来早,各令诣衙请.刀,诸人皆认本刀而去。

唯一屠最在后,不肯持刀去。

府主乃诘之,对曰:“此非某刀。

”又诘以何人刀,即曰:“此合是某乙者。

”乃问其住止之处,即命擒之,则已窜矣。

于是乃以他囚之合处死者,以代商人之子。

侵夜毙之于市。

窜者之家旦夕潜令人伺之既毙其假囚不一两夕果归家即擒之具首杀人之咎遂臵于法。

商人之子,夜入人家,以奸罪杖背而已。

彭城公①之察狱,可谓明矣。

(选自《太平广记》卷172) 注:①彭城公:刘崇龟的封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以纵其目逆.逆:迎接B.径登船,一夜解维.维:系船的缆绳C.即差人追及,械.于圉室械:上刑具关押D.各令诣衙请.刀请:请求5、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窜者/之家/旦夕潜令/人伺之既毙/其假囚不一/两夕果归家/即擒之/具首杀人之咎/遂置于法B.窜者之家/旦夕潜/令人伺之/既毙/其假囚不一/两夕果归家/即擒之具首/杀人之咎/遂置于法C.窜者之家/旦夕潜令人伺之/既毙/其假囚不一/两夕果归家/即擒之/具首杀人之咎/遂置于法D.窜者之家/旦夕潜令人伺之/既毙其假囚/不一两夕/果归家/即擒之/具首杀人之咎/遂置于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富商之子与一美姬偶见钟情,私约相会。

不料美姬被小偷所杀,富商子赴约,知出人命,就乘船逃跑。

B.经过一番调查,官府终于抓住了富商之子,严刑审讯之下,富商子吐露实情,但不能招供出杀人的真相。

C.彭城公以凶手的身份为线索,巧用妙计,找到真凶,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判决。

这说明断案须多方查考。

D.在艺术手法上,本文故事的展开和情节的推进曲折新奇,颇有悬念,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生动性。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无难色,颔之微哂而已。

既昏暝,果启扉伺之。

(5分)(2)盗乃谓其见擒,以庖刀刺之,遗刀而逸。

其家亦未之觉。

(5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11分)蝶恋花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注:这首词是李清照只身赴莱州探夫途中晚上宿昌乐县驿馆时怀念家乡姊妹而做的。

8、请结合词的内容,赏析“惜别伤离方寸乱”中的“乱”字。

(5分)9、请简要分析上片中词人是怎样抒情的。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2)韩愈在《师说》中诠释了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这两句话是:,。

(3)李煜《虞美人》词中含蓄地表达出愁思绵延不断、无穷无尽的诗句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俄罗斯妈妈弗拉季斯拉夫·费多托夫1944年夏天,列宁格勒城里出现了第一批德国战俘。

他们是被押来拆除一栋在战争期间被炸坏的大楼。

突然,人群中响起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叫喊声:“混蛋!畜生!”紧接着,一个手臂细瘦、双拳紧握的老妇人推开前面的人,朝走在队伍边上的一个年轻德军战俘扑了过去。

“你这是干什么?你就是打死他,也换不回你的亲人啊……而且也不止你一个人这样……”巴甫洛夫娜安慰着这个老妇人。

巴甫洛夫娜的女儿丽托奇卡是在列宁格勒被封锁后的第一个冬天饿死的。

儿子科连卡7月份去当了志愿兵,8月份就在卢加牺牲了。

那个受了惊吓的德国小兵,长得又瘦又小,红红的头发,跟巴甫洛夫娜的儿子科连卡也许年龄一样大,也那么年轻。

一次,她无意中看见了那个被袭击过的红发年轻德国战俘。

战俘们的队长,正在按照守卫士兵们的吩咐朝他大喊大叫。

中午,车给战俘们送水。

每次咽水时,汉斯,她这么称呼那个红头发的、笨拙瘦小的年轻德国战俘,细细的脖子上突出的喉结一动一动。

她觉得他非常可怜——要是能给他点吃的该多好啊。

她回到家,切了几片黑面包,抹了点猪油。

再从只剩下半罐的糖罐里取出两块糖放在上面,然后又取了一块……“妈妈……好……好………谢谢……好……谢谢。

”汉斯结结巴巴地说着,那块面包在他的嘴里嚼了很长时间,怎么也咽不下去。

第二天,她躲着看守的士兵,又把自己带来的一小包吃的转交给汉斯。

此后的一天,上车的时候,一个守卫朝汉斯又喊又叫,想从他手里夺下那个小凳子。

“你要带着凳子去哪儿?”汉斯怎么也不肯松手,抓得紧紧的。

“长官,请您允许……可以吗?”汉斯用德语夹杂着俄语请求着。

“你快松手吧。

他愿意把凳子顶在脑袋上你也别管。

”另一个守卫的士兵过来解围。

战俘们七手八脚地把汉斯推上了卡车,把那个小凳子藏了起来,免得让守卫的士兵看着不顺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