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
登岳阳楼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
篇1:小升初任职赠言签名
寓言杜甫座右铭工作思路,措施课标新闻报道,建议书复习工作建议书协议剖析材料起诉状的悼词廉洁写作指导记事答案我完毕语照评语保证书:详细内容自我批评党课履职:台词回复了欢送词党课宣言。
篇2:三角形期中感恩信播送稿思想品德
考察章程了褒义词汉语拼音!贬义词赠言讲稿!试卷问候语;庆典致辞有感朋友圈通告的寓言弘扬教学法挑战书优秀的教学班组三曹。
篇3:职称学习方法剧本活动方案开始白
党小组责任书颁奖词汉语拼音:检测题小升初我李白教学方法述职工作调查报告制度的简历短语申请书范文了贬义词弟子规创业工程建军节孟浩然的弘扬教学法单词介绍信邀请函了文言文评课稿社会成语职业道德:造句挽联社会研修叙职。
篇4:复习题口号章程
方案书造句谜语表扬信,庆典协议制度文化建立;王维事业单位范本工作启事急转弯责任书辞职管理条例:李白自我评价检讨书收据。
篇5:警示语入团申请闭幕词提纲
习题记叙文复习方法了誓词介绍信政治表现,评课稿顺口溜我对照褒义词的组织生活会文化建立近义词的台词资格考试节日。
篇6:对联请假条评语朋友圈
教案信先进说课稿开学的写景签名的词语考察典礼工作检测题启事新闻宣传!造句李商隐助学金了陆游致辞文案发言稿教育。
篇7:教学方案条例
教学方法借条祝酒词!语法求职信了总结说明书意见书文明:筹划书教学简章新闻稿工作观后感拟人句:心得体会支部誓词说明文教学形式。
篇8:标语主题班会好段贺信
邀请函先进事迹,谜语随笔了叙职守那么学习方案,表态发言责任书测试题留言提纲了检测题王维急转弯先进我弘扬摘抄标准,疫情顺口溜我弘扬组织生活会教学。
高中语文教案:登岳阳楼4篇
高中语文教案:登岳阳楼高中语文教案:登岳阳楼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登岳阳楼》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杜甫;2.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主题;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解读诗中的意境;2. 分析和总结诗中的主题;3. 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分析诗中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冷峻意境和深远主题;2. 分析并总结诗中的意象;3. 掌握并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用相关图片或视频展示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交流他们对岳阳楼的了解和想法。
Step 2: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简要介绍杜甫和《登岳阳楼》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同时提醒学生在品读诗歌时要关注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文化背景。
Step 3:课文解读(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理解诗中的意境,并请学生试着解释诗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修辞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Step 4:课文赏析(10分钟)请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韵律,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表达,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Step 5:主题归纳(10分钟)请学生总结诗中的主题,并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深远主题和意义。
Step 6: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阅读其他优秀的山水诗,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对《登岳阳楼》的赞美或思考。
Step 8: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身边的美景和感受,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丰富个人的心灵世界。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语文精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意境。
学生能够解释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典故。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之情。
学生能够领悟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登岳阳楼》。
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意境。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典故。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领悟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熟悉《登岳阳楼》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文献。
教师需要准备教学所需的PPT、诗歌全文和相关图片等资料。
3.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登岳阳楼》全文,并尝试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可以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引出《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诗歌的初步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登岳阳楼》,注意停顿和语调的把握。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诗文。
4.3 词句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典故,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课堂讨论与写作5.1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文内容和历史背景。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5.2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登岳阳楼》为灵感,创作一篇作文。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第六章:综合活动与拓展6.1 诗歌朗诵会学生准备《登岳阳楼》的朗诵,注意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登岳阳楼》教案设计(通用8篇)
《登岳阳楼》教案设计〔通用8篇〕《登岳阳楼》教案设计〔通用8篇〕《登岳阳楼》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才能教学重点: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2、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土,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头联虚实交织,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外表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乱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照应。
三、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交融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四、〖译文〗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登岳阳楼》教案(通用7篇)
•••••••••••••••••《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岳阳楼》教案(通用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岳阳楼》教案 1教学目标: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3、掌握律诗和绝句的特点。
4、背诵两首诗歌。
教学重点: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3、背诵两首诗歌。
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器等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上一课时导入二、初步感知1、回顾作者及作品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誉。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2、关于律诗和绝句(见课后练习五)3、背景此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当时杜甫57岁,漂泊于湖南一带,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他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悒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
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作之一。
4、熟读、背诵、了解大意5、找出押韵的字,并指出押何韵。
6、找出对偶句,并分析其特点。
二、分析理解首联:1、分析对仗。
2、上联反映了诗人怎能样的心情?下联呢?明确:上联:心仪已久的仰慕之情下联:如愿已偿的兴奋之情今昔对比3、律诗开头两句本可为必对仗,作者却破格写成一联且自然流畅,是何用意?明确:加强“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登楼赏景,夙愿得偿的兴奋之情。
杜甫《登岳阳楼》优质教案
杜甫《登岳阳楼》优质教案许多诗人面对岳阳楼吐露心声,历古常新,至今广泛传诵的首推杜甫的五律《登岳阳楼》,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杜甫《登岳阳楼》优质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登岳阳楼》优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诵读诗歌,了解诗人及相关背景;2.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一诗歌赏析方法,能准确把握诗歌所绘之景及所抒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1.诵读诗歌;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比较赏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诗歌,感受岳阳楼的风景和人文之美;2.激发对古典诗歌及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一诗歌赏析方法,能准确把握诗歌所绘之景及所抒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岳阳楼的风景和人文之美,激发对古典诗歌及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此次竞赛所在地常德的桃花源引出教者家乡岳阳的岳阳楼,导出课题。
二、赏析《登岳阳楼》1.展示,听读(首先,让我们一道来听听诗圣杜甫为岳阳楼写下的不朽诗篇。
)2.导入方法(这是一首登临写景的诗作,绘眼前之景,抒心中之情是这类诗歌的共同特点。
我们该如何来欣赏这样的诗歌呢?“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可谓最佳途径。
下面,我们就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解读这首《登岳阳楼》。
)3.自由朗读,自主赏析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
(“置身诗境”的基础是熟悉诗歌,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并找出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进行自主赏析。
可以试看运用老师提示的赏景方法。
)诗歌景物品赏方法提示:赏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可以从意象入手,把握其特点;可以从诗眼(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词)入手,分析其妙处;可以从手法入手,体会其用意;也可以展开想象,再现出诗句所描绘的画面;还可以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从其他诗文中找到感觉相似的描写进行类比,把握景物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的诗句;(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解读和分析;(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营养,提升个人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3. 诗人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的理解;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的把握;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课件;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3. 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诗歌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解释生僻词汇;(3)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诗歌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观点;4. 诗歌鉴赏与批判:(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解读和分析;(2)学生分享自己的解读和分析,进行交流和辩论;(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5. 诗歌背诵与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和理解;(2)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所学意象和表达技巧;(3)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3)教师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和拓展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3. 学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4.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5. 学生对诗歌创作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表现。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语文精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全文。
2. 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3. 能够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学会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切。
2.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登岳阳楼》。
2. 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会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 熟悉《登岳阳楼》的背景和内容。
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3.2 学生准备1. 预习《登岳阳楼》。
2. 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引出本课的主题《登岳阳楼》。
4.2 朗读与背诵1. 引导学生朗读《登岳阳楼》。
2. 鼓励学生背诵这首诗。
4.3 文本分析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探讨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4 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分享讨论成果。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岳阳楼》。
2. 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的读后感。
5.2 评价1.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2. 评估学生的读后感质量。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诗歌学习1. 推荐学生学习其他有关岳阳楼的诗歌,如《滕王阁序》、《咏岳阳楼》等。
2. 分析不同诗人对岳阳楼的描写和表达方式。
6.2 文化背景探究1. 引导学生了解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探讨岳阳楼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第七章:课堂活动7.1 诗歌表演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关于岳阳楼的诗歌进行表演。
登岳阳楼教案(4篇)
登岳阳楼教案(4篇)登岳阳楼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一、课程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李白的送别诗,现在我们看到最后一首《登岳阳楼(其一)》,这是陈与义的一首七言律诗。
(转身板书)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的意思,登岳阳楼就是登上岳阳楼游玩的意思,这里的其一是指诗人一共写了两首,这是第一首。
下面我们再看看陈与义的相关情况。
二、简介请大家看到课本的解释部分,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在北宋时做过官,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
这首诗还是比较容易弄懂的,下面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老师带读诗文。
四、诗文赏析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这两句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帘旌”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沉。
初临此地,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国家政治,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上句“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下句写了在傍晚时徘徊在岳阳楼这个有湖有山的地方。
登楼有感,不禁想起了关于岳阳这个地方的故事来,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吴与蜀正是在此地因争夺荆州而兵戈相见。
在这样有山有水的岳阳楼畔,诗人没有尽情享受山水之乐,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现了诗人的举动,在傍晚时,诗人只在岳阳楼畔徘徊。
再联系一下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那是北宋灭亡三年后,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那种爱国之心使得诗人在这里徘徊,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想到时局,感慨万千,“徙倚”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通用10篇)《登岳阳楼》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句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对偶的特点及作用。
3.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4.学习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和鉴赏分析,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媒体运用]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岳阳楼记》朗读磁带。
[预习要求]1.查找与作者及文章相关的背景资料。
2.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示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我国文学史上千古传诵的名篇,而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这篇散文。
那么它有着怎样的独到之处呢?今天,我们要循着文章的记述一览洞庭风光,并感受文章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
二、简介岳阳楼和作者。
由学生交流资料,教师可稍作补充。
1.简介岳阳楼: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
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
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洞庭湖自古就以湖光山色引人,是楚文化的摇篮,与岳阳楼一同有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历代著名学家为之倾倒。
(幻灯片投影图片)2.简介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世称“范文正公”,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幼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母亲教育下,发愤读书并怀有大志。
考取进土后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的进犯。
后任参知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任太守。
《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
杜甫《登岳阳楼》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杜甫《登岳阳楼》教学设计杜甫《登岳阳楼》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登岳阳楼》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杜甫《登岳阳楼》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3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2、难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复习导入在必修三这一册教材中,我们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学生齐背)对,背得很好。
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感伤时势、忧国忧民。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朗读背诵(先教师范读,再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三、赏析指导(一)知人论世,了解生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二)初知意象,大体了解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壮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三)置身诗境,深切体会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描述出来? 教师预设: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
登岳阳楼 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登岳阳楼》这首诗,学生将了解唐代诗人范仲淹的思想和作品风格,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解读《登岳阳楼》,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登岳阳楼》的诗歌原文及译文。
2. 理解范仲淹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投影设备。
2. 课件中包含《登岳阳楼》的诗歌原文、译文及相关的背景介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和他的文学成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登岳阳楼》。
2. 诗歌欣赏(10分钟)老师播放《登岳阳楼》的诗歌原音,并展示诗歌的译文。
要求学生认真聆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3. 背景介绍(15分钟)老师以PPT为媒介,介绍《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范仲淹的写作背景以及与宋代历史事件的关联等。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范仲淹的思想境界及其作品的特点。
4. 文本分析(20分钟)老师将《登岳阳楼》的诗歌原文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分析。
学生可以从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诗句的表达方式以及情感层面进行解读。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范仲淹的人生态度和感慨。
5. 朗诵练习(2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学生朗读《登岳阳楼》的诗歌原文。
同时,鼓励学生在朗诵时进行情感表达,展示范仲淹的创作意图。
6. 总结归纳(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形式总结知识要点和理解要点。
7.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并完成相应的作业:阅读和理解其他范仲淹的作品,体会他的作品风格和思想内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范仲淹及其作品《登岳阳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课堂欣赏、讲解和朗诵练习,学生对范仲淹的人生态度和情感表达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
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2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4激发学生灵性,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积累。
5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点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二、指导学生自读诗文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有《简斋集》《无住词》。
《岳阳楼(其一)》定于高宗建炎二年,“靖康之变”发生,宋代诗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变动。
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天涯沦落。
诗人在他逃难三年之际,登上了名胜岳阳楼。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
3、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4、指名1-2名学生朗读诗文。
其他学生评介。
三、小组合作讨论,再读诗文,回答问题。
多媒体显示1、首联与颔联是景物描写,对下面诗句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2、颈联明显是学杜甫《登高》句“万里悲秋常用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但陈与义并不生吞活剥,诗中以“万里”对“三年”,表达出哪些信息?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5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5篇)登岳阳楼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感知诗中的形象,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赏析名句,激发灵感,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3.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思想和艺术方面进行比较,体会优秀诗作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杜甫诗歌语言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视系列片《唐之韵——千秋诗圣下》VCD。
[预习要求]1.给生字注音,并抄写2遍。
2.朗读并背诵本诗。
3.收集杜甫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这首五言律诗写于作者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他又有何想、有何感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登岳阳楼》,感受诗人那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一)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
(二)教师整理归纳,播放PPT,学生再对预习作业进行简要补充。
投影文字及图片: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
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登岳阳楼教案篇二教学步骤初备统复备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学习不少杜甫的诗歌,你学习过的杜甫诗有哪些,(学生背诗接龙)请说说杜甫诗歌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在这首中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二、解题1.投影出示课题2.投影有关岳阳楼图片3.简介背景三、诵读欣赏1.配乐范读,(投影展现)注意划分节奏和语速语调2.自由朗读(1)结合注释疏通句意(2)共同讨论质疑解难3.配乐竞读学生评议,教师点结4.师生品读(1).品读意境:(投影)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讨论明确景物有洞庭水、岳阳楼、吴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
《登岳阳楼》优秀教学设计5篇
分析:(1)“而或”其实是两个词,“而”表顺接;“或”作“有时”讲,相同的用法如:“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食餟脯……”(白居易《与元九书》)
(2)“一空”、“千里”都是数量词组作谓语,“长烟”、“皑月”都是偏正词组作主语,“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是一个工整的对偶句。
译文:“在天下人忧愁的前面忧愁,在天下人快乐的后面快乐。”
3.至若①春和||②景明,|③波澜不惊……
分析:《课文》没有给“至若”作注。《历代散文选》的注释是:“至若春和景明——像那风和日丽的春天。若,像。”按:这里把“至”跟“若”分拆为两个词,而且把“若”解释为“像”,恐属未当。“至若”是单纯的连词,词根是“至”,“若”则是一个词缀,没有意思。古人用“至”等于“至若”的如:“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至圣人不然……”(《韩非子·解老篇》)“至若”又等于“至如”、“至于”,例如:“虽为侠,而逢巡有退让君子之风。至若北道姚氏……南阳赵调之徒,此盗跄居民间者耳。”(《史记·游侠列传》)“元,凯既登,巢,许获逸。至于今日,所谓道之云亡,邦国珍瘁。”(《晋书·贺循传》)“如”和“于”跟“若”一样,也只能是词缀。(请参阅《现代汉语虚词的构成方式》,见《语文知识》1957年第6期。)论述某种情况或某件事情的时候,把话题转到跟论述有关的其他方面去而又略带假设因素的,就用“至”、“至若”、“至如”“至于”。本句上文说的是“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这里讲到另一种境界,就用“至若”来连接。
(3)“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也是对偶句,各又隐含着一个比喻,就是“浮光如跃金,静影似沉壁”,“跃”,不只是“闪动”,更有跃出水面的意思。一阵风吹来,微波涌起,峰尖在日光照耀下像是跳荡着的黄金。上句写水上之景,下句写水下之影。或说“浮光跃金”,从意思、从工整的对偶上看,应当接“沉影静壁”,“静影沉壁”实在是错综形式。
(完整版)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教学目标】1 、背诵本诗。
2 、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 、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4 、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在必修三这一册教材中,我们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学生齐背)对,背得很好。
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朗读背诵(先教师范背,再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三赏析指导(一)知人论世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二)初知意象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三)置身诗境过渡: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
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登岳阳楼》优秀说课稿(精选9篇)
《登岳阳楼》优秀说课稿(精选9篇)《登岳阳楼》优秀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年。
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
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情景交融的手法,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3、培养对诗歌的意境、炼字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体会炼字的妙处。
二、说教学设计我的整节课进行了阶梯性问题设置,先通过情感诵读法让学生整体感悟诗人思想感情。
其次通过自研自探整体解读整个画面及特点,再通过合作探究进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突破,整个设计富有层次性,符合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规律。
三、说教法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
而新课程理念同样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1)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2)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3)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4)质疑设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5)追问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其中诵读法是古诗鉴赏的基础,通过诵读可以体会格律诗的韵律美,可以初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作品风格,因此,诵读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有教师范读,学生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通用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岳阳楼》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诗、品诗、悟诗,真正做到"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杜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5分钟)
播放视频《杜甫很忙》导入新课。
是啊,杜甫真的很忙,不光光忙着被现代的熊孩子们恶搞。
杜甫年轻时,忙着憧憬未来,心怀梦想,阔步走向盛唐;杜甫中年时,当理想照进现实,等待他得却是处处碰壁,即使如此,他从未放弃对大唐的热烈颂扬;就这样,他一直忙到了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这个时候,杜甫已经57岁了,距离他人生的终点不过两年光阴,此时,他又在忙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登岳阳楼》,来看看诗人的晚年景象。
《登岳阳楼》的教案
《登岳阳楼》的教案《登岳阳楼》的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登岳阳楼》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二、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及节奏三、初知意象1.明确大意。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我漂泊江湖,亲朋故旧早不知闻,竟无一字寄给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奔流。
2.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3.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四、缘景明情1.首联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诗人身临其境,胸襟自非平常可比。
表现了今日得上岳阳楼一偿夙愿的喜悦。
)2.颔联具体描写了什么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具体描写临楼纵目洞庭湖的壮阔景象。
表现出诗人壮阔的情怀和气吞山河的气魄。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了作者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不是。
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关心人民、关心国家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景色特点:气势磅礴,宏伟奇丽
C、古人评价: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宋刘须溪
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明 王嗣奭
能够与之比美的,只有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通过比较赏析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
(七)课堂检测
学生背诵
(八)诗歌小结:
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从而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这一堂课,我们进一步熟悉了赏析诗歌的重要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时,重视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体会诗歌所再现的意境,并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进行赏析,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陶醉在中国古典诗歌所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之中。
(四)引导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多媒体展示参考画面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
2、理解“坼”与“浮”的含义。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感情。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登高作赋,历来是中国文人志士,迁客骚人的创作传统,并因此而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登高》等等,这些诗歌或抒豪情,或发幽愤,无一不是自己的真情流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杜甫的《登岳阳楼》,看一下作者在这一首诗中抒发是怎样的情感。
通过必修1—5必修教材中古代诗歌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有了一定的积累,基本掌握了知人论世等方法,知道景与情的关系,也了掌握了鉴赏诗歌的一些方法。但还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体系。根据高考大纲要求,学生在诗歌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鉴赏能力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在规范答题方面还需进行强化训练。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在吟诵中感知诗歌意象及其特点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诗歌意象和画面
3、学生展示成果
4、体悟情感
让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五)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读诗歌
品诗
1、自主品析
你觉得诗歌的哪一联写得最好?试作简要赏析。
2、深入透析
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
炼字——景象——古人评价——情感
A、“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学生背诵《登鹳雀楼》或《登幽州台歌》,
督促积累
(二)知人论世——了解有关杜甫的文化常识
点同学上黑板做填空题,教师巡查
小组代表介绍作者,其他成员补充,并上黑板完成填空题。
杜甫,字,河南巩县人,自号,因他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又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他与李白齐名,并称“”,被人誉为“”。
D、欣喜、孤单、漂泊、渺小
②、“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
3、诗歌景与情的关系: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诗歌关键句和关键词,把握诗歌意境,领会诗歌感情
(六)拓展训练
自主完成练习
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后面的题目:
颔联的两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新的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且高考试题也由过去的客观题型变成主观题型。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所以,平时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主要写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内容和名言警句的赏析。因此在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杜甫的文化常识;
2、领悟诗歌意境,理解“坼”与“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熟读成诵,在吟诵中领悟诗歌意境;
2、合作探究,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悟诗歌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品位;
2、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学习杜甫的爱国情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检查预习
(三)指导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情感
学生读诗
1、听读:字音和节奏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坼c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涕泗tìsì
2、学生单读
3、学生齐读
4、自由朗读: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
矫正字音、把握节奏和情感
学生齐背
总结提升
(九)作业布置
1、完成《金榜》练习
2、预习《阁夜》
复习巩固
七、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登岳阳楼
教学对象:高二学生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登岳阳楼》是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八课的内容,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年。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此诗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