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别董大 3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及教学反思【#三年级#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①,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②。
注释:①[曛(xūn)]昏暗。
②[君]古时对对方的尊称。
这里指董大。
译文: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2.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教学反思《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我们所学习的送别诗如:《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都充满了离愁,其间萦绕的是那依依与不舍,这是我们人之常情。
毕竟别后难再重逢,今日一别,何时再聚各问天。
故而难舍,更何况世事凄茫,今日哪知明日事,故而悲凉为自己、为友人。
可本诗不同,虽也描述了离别时的场面,但却充盈着豪气,“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将所有的离愁一扫而光,前路是光明而充满希望的,岂能独愁,明天会更好!把握了这一点我在教学之中,先引领同学们复习以前的所学习的送别诗,感觉分别时的场面与那浓浓的情谊。
当大家正处在友人分别的忧伤之中将同学们带入另一境界:“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豪气冲天的送别诗。
”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思考认真读诗反复体会。
“为什么作者没有像别的诗人一样愁绪万千呢?”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把教学推上了高潮。
同学们积极讨论。
纷纷猜测,最后在林金凤介绍的背景资料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董大正值失意之际,作者要鼓舞其努力向前,由3.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教学反思《别董大》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围绕课文主题、创设送别情境。
这堂课的一个主题是让学生“走进送别诗、感受送别诗”,因此,在教学中整节课紧紧围绕“送别”这一主题展开,以听歌曲《送别》导入,创设送别的情境;在学诗时引导学生感悟送别时的情谊;扩读和打写都围绕送别,主题突出,结构完整。
语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客舍(shè)青青柳色新。
04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
03
(唐)王维
02
送元二使安西
01
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04
使:到某地;出使。
03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02
送元二使安西
01
送:送别。
浥:(yì):湿润。
君:古代对人的尊称。你。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西行出了阳关后,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更:再。 故人:老朋友。 尽:饮完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
天涯若比邻。 海内存知己,
李白《送友人》
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在以后的几天里,村民对诗人盛情款待,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游览,结
1
2
赠汪伦 (唐)李白
下了深厚的情意,分别时,他踏歌相送。 于是,诗人日后便写下了这首--《赠汪伦》。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很多人很仰慕他。
古诗三首之《别董大》教案及反思
古诗三首之《别董大》教案及反思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三首之《别董大》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这首诗的作者是高适,这是诗人与董大重逢又别时的送别之作,全诗写了离愁别绪,表达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怀。
教学要求:1.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重点难点: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质疑1.同学们,课前大家收集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离别的诗句?(学生交流)2.是啊,“相见时难别亦难”。
离别是韵味悠长的诗,离别是不想说再见的歌,离别是难分难舍的情。
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3.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4.学习这首古诗,你认为应该主要解决哪些问题?二、潜心批读,自主探究---古诗意思1.出示探究提示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采用结合注释,联系诗句,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题目,词语,诗句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用铅笔批注在旁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情,留足时间。
三、多元对话,合探解疑---古诗意思1.指名读古诗。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哪些词语,诗句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4.轻声读全诗,在脑海中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说说自己想到的画面。
5.结合想象的画面,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潜心批读,自主探究---体会情感1.出示探究提示二带着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品味全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了什么?你从中分别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把自己的体会批注下来;你认为这首诗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读出自己的韵味来。
2.学生自读体会,教师照顾学困生自学。
五、多元对话,合探解疑---体会情感1.谈谈自己从诗句中的体会,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体会情感。
五年级语文上册《别董大》3 冀教版
识 天知 莫纷 北曛 千 君 下己 愁 风 里
谁 前吹 黄 人 路雁 云 不 无雪 白
纷日
大别 高董
适
别董大
〈唐·高适·送别诗〉
景 千里/黄云//白日/曛, 凄凉悲苦
北风/吹雁//雪/纷纷。
情 莫愁/前路//无/知已, 昂扬豪壮
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勉朋友,情谊深厚
回忆学过的送别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送元二使安西》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真诚对待朋友!
•
珍惜缘分情谊!
•
再
见!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纷日
大别 高董
适
理解填空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 ),通过 描写 ( 黄云 )、( 白日)、( 雪 )、 ( 北风 )、( 大雁)等景物,表现出离 别时( 凄凉)的情景。其中大雁南飞 隐喻( 董大 )即将远行。
别董大
高适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别董大的诗意
别董大的诗意导读:《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1、董大:唐玄宗时着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送别的对象是着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的诗意】1.《别董大》扩写2.《别董大》改写350字作文3.分别作文-扩写《别董大》4.关于《别董大》改写350字作文5.《秋思》的诗意6.诗意生活作文7.诗意与生活作文8.关于诗意的作文上文是关于别董大的诗意,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古诗笔记唐诗三百首《别董大》诗词解析PPT课件
汇报人:
唐诗解析系列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壹· 词 句 欣 赏
目
贰· 译 文 注 释
录
叁· 整 文 赏 析
肆· 创 作 背 景
壹· 词 句 欣 赏
别 董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刻 地 揭 露 了 统 治 者 与 广 大 人
成 就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 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 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
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 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 家破残贼”;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 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 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作者介绍】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 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 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 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前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 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 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 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别董大注释及译文
别董大注释及译文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好友董大的作品。
董大即董庭兰,为当时著名的琴师。
以下是该诗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 董大:指董庭兰,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音乐家,擅长弹奏琴瑟,因其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 黄云:暗指昏暗的天空,有时也象征边塞的荒凉景象。
3. 白日曛:形容太阳被乌云遮蔽,光线昏暗的样子。
4. 北风吹雁雪纷纷:描绘出北风呼啸,大雁南飞,雪花纷飞的严冬景色,烘托出离别的悲凉气氛。
5. 莫愁前路无知己:劝慰友人不必担忧前方路上没有知心朋友。
6. 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对董大才艺和名声的高度肯定,认为他名扬四海,无人不识。
译文:
千里范围内的天空被黄云笼罩,阳光显得暗淡无光,北风劲吹,伴随着大雁南飞,雪花飘落满天。
无需忧虑前行的路上没有知己朋友,普天之下,又有谁能不认识你这位才华横溢的董大呢?。
《别董大》原文注释及简析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者背景】
高适(702-765),唐代诗人。
字达夫,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县)人。
性格落拓,不拘小节。
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慷慨苍凉,真实而有气魄。
【注词释义】
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善弹琴。
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曛:昏黄。
太阳落山时的余光。
知己:知心朋友。
识:赏识。
君:您。
这里指董大。
【古诗今译】
千里尘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北风吹雁南飞大雪纷纷。
不要愁前边没有知心的朋友,天下没有不赏识您的人。
【名句赏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前两句写漫无边际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
如此荒凉的时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
后两句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会示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这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
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9.古诗三首-别董大【新版】
2.这首古诗前两句分别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后两句分别用 了什么表达方式?
《别董大》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3.这首古诗通过哪些景物烘托或比拟深深的情谊?
《别董大》通过黄云、暗日、大雪纷飞来表现 离别的凄楚。
4.学完本课,你从三首古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从三首古诗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和朋友之间的 深厚友谊,同时也感受到他们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课文结构
别 董 大
千里黄云、日光暗淡 写景
北风吹雁、大雪纷飞
莫愁——无知己 抒情
谁人——不识君
友 谊 真 挚
课文主旨
《别董大》一诗通过描写落日黄云,四野苍茫, 大雪纷飞的送别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 惜别之情和作者对好友的鼓励和劝慰。
推荐阅读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串珠问题: 1.背诵古诗,理清这首古诗是谁给谁送别。 2.这首古诗前两句分别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后两句分别
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3.这首古诗通过哪些景物烘托或比拟深深的情谊? 4.学完本课,你从三首古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 边思考“核心 问题”“串珠 问题”。
梳理文意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9 古诗三首
别董大
[唐]高适
助读资料 字词精讲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会写“曛”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
背诵,会默写。 3.想象诗中描绘的送别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难点)
必背古诗别董大 别董大小学生必背古诗
必背古诗别董大别董大小学生必背
古诗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
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的意思
别董大的意思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
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诗。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导读:本文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诗句。
2.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
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2.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作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1.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
3.反馈预习情况。
4.指名朗读。
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
(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诗人因何而愁呢?(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别董大》根据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学方法,自学《别董大》。
1.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3.弄清题目的意思,准确地理解诗意。
《别董大》赏析(通用12篇)
《别董大》赏析(通用12篇)《别董大》赏析篇1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董庭兰,善弹琴,被誉为"古琴王子"。
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曛:日色昏暗。
这里是说天空阴云密布,太阳黯然无光。
知己:知心朋友。
识:赏识。
君:古代对人的尊称。
这里指董大。
【古诗今译】一望无边的昏黄阴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连太阳也显得昏黄暗淡,失去了光芒。
只有一群群叫声凄婉的大雁,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
此去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会不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呢?【赏析】高适(702-765),唐代诗人。
字达夫,渤海蓨(ti醥)(今河北景县)人。
为人性格落拓,不拘小节。
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慷慨苍凉,真实而有气魄。
本篇是一首写朋友送别的诗作,诗人送别的对象就是诗作中的董大,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当时诗人和董大的境况都不佳,处于相同贫贱的境遇之中,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作者才能写出这样的佳作。
诗人在诗作中起笔便采用白描的手法写眼前景物:呼啸的北风,遮天蔽日的千里黄沙,昏黄的阴云,原本明媚耀眼的太阳此时也黯淡无光。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着,成群结队迫于北风严威而于雪中南飞的大雁,渲染了一个荒凉、凄寒而又令人仿佛没有了着落的送别背景。
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这样一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复杂的别离心绪可想而之,难免溢于字里行间。
北风呼啸,苍穹昏黄,阳光惨淡,大雪纷飞,雁叫凄凉,不禁使人产生伤感,同是才人却要遭如此漂泊沦落,教人欲哭无泪。
此两句虽是叙景,内心之郁积,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却溢之于笔端。
诗的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劝慰朋友,你此去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响亮,有力,于宽慰之中充满着激励,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朋友董大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为自己的前途奋斗和抗争呢!此诗作一反唐人赠别诗的那种凄清缠绵,低徊留连,表现了送别时刻的一种超乎他人的昂扬和悲壮,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给后人以启示,“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
别董大(完整版)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读一读 说说你对这首诗的感受。 2、查一查 理解词语的意思。
朗读
背景介绍
诗中董大虽身怀绝艺,却无人赏识,当时 正沦落塞北。这时高适与他境况相似,也很不 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两 人相遇之后,意气投合,相见恨晚,但又不得 不匆匆分手。此诗就是在两人分别时所作。
你知道吗?
• 《别董大》这首诗从体裁讲是一首七言绝句 _____ 送别 诗,从内容讲是一首______ 诗。 高适 塞外 送别 • 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 在______ _________ 。 董大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 高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董大又叫董庭兰,之所以叫他董大是因为 在兄弟中他排行第一 。 _____________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教 者 : 赵 婴
高适
唐代诗人, 早年很不得 志。 一度做过封丘县尉,不 久投笔从军。由于他参加军队 的时间很久,熟悉边疆的自然 环境和军事生活, 写了不少 边塞诗。他的诗风格豪迈,气 势奔放。
《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 诗,原有两首,本诗是第二首.董大名 叫董庭兰.董庭兰是玄宗时代的著 名琴手,曾得到宰相的赏识.据说他 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他遭冷落,高 适送别他,可能也正是诗人失意的 时候。
昂扬、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生态度 表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别董大》ppt课件
❖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
别董大
标题
唐 高适
2
高适
河北人, 唐代诗人, 写了不少边 塞诗。他的诗风格豪迈,气势奔放。
董大
名叫董庭兰,因排行第一,所以称 董大。他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手, 在 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26
3
《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
朗读
4
❖
别董大
别:送别。
董大:董庭兰(唐代著名的琴师)
题目的意思:送别董大。
5
别董大 唐 高适(边塞诗人)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6
千里黄云白日曛 ❖ 黄云: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 ❖ 曛 :曛黄,形容夕阳西下时天色昏暗。 ❖ 白日:太阳。 ❖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朗读
17
全诗翻译 1、千里黄云蔽空,日色昏暗。 2、北风呼啸,吹送着南飞的雁群,大雪纷纷地下起来。 3、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心朋友。 4、 天下哪个人不认识你?
18
理解填空
景
黄云
白日
雪
这北首风诗的前两句写( 大)雁,通过描写 ( )、( )、( )、( )、 ( )等景物,表现出离别时( )的情景。其中大雁南飞隐喻( )即将远行。
23
伴你预习 ❖ 《别董大》这首诗从体裁讲是一首 ( )诗,从内容讲是一首_____诗。 ❖ 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在______送别____。 ❖ 高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董大又叫董庭兰,之所以叫他董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
别董大译文及注释
别董大译文及注释《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后又各奔他方时的赠别之作。
第一首诗重在写董大,先勾勒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以表现其处于困顿不达的境遇中,后表达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展现出豪迈豁达的胸襟;第二首诗主要写自己,先回顾十年漂泊生涯,后勉励友人,也是自励,以调侃方式体现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诗语言质朴,格调豪迈,均是盛唐之音的生动体现。
一、作品原文别董大二首⑴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⑵,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⑶?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⑷,一离京洛十馀年⑸。
丈夫贫贱应未足⑹,今日相逢无酒钱。
二、注释⑴董大:名不详,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一说为董令望,事迹不详;一说为房琯门下琴师董庭兰,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
据《旧唐书·房琯传》及《资治通鉴》,房琯于天宝五载(746)正月擢试给事中,天宝六载(747)春被贬宜春太守。
朱长文《琴史》卷四“当房公为给事中也,庭兰已出其门。
”⑵千里:一作“十里”。
黄云:北方地区黄沙飞扬,天空常呈黄色,故称。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类说》:“天地曛黑,仰视又无纤云。
”雪纷纷:大雪飘落。
《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三家雰作纷。
”⑶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⑷六翮(hé)飘飖(yáo):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六翮,鸟翅上的大羽毛,喻指有志之士的非凡才智。
《战国策·楚策四》:“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
”翮,禽鸟羽毛中间的硬管,代指鸟翼。
飘飖,飘动。
⑸京洛:长安和洛阳。
⑹足:敦煌选本作“定”。
三、白话译文其一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其二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2023年最新的《别董大》古诗原文及赏析19篇
2023年最新的《别董大》古诗原文及赏析19篇[作者简介]高适,生年说法不一,卒于七六五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
天宝八载(七四九年)任封丘尉,不久即辞去,客游河西。
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
安史之乱后,升侍御史、谏义大夫。
至德二年(七五七年),出任淮南节度使。
后又任蜀、彭二州刺史,迁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官终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有《高常侍集》传世。
他是盛唐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注释]①董大:大约是董庭兰,一位颇有名的音乐家。
原诗共二首,这是第一首。
②“千里”二句的意思是说:千里黄云把太阳遮得昏昏暗暗;北风卷着大雪送走了南去的大雁。
曛(xūn):天色昏黄。
③“莫愁”二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发愁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你董大的啊![译诗]一望无际的黄云搞得日光昏昏,北风呼呼,雁声凄凄,大雪纷纷。
不必担心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身怀绝技的董大您呢![赏析]《别懂大》共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此诗作与天宝六年(747),当时高适在睢阳。
这首送别诗别开生面,诗人劝当时不得志的董庭兰不要气馁,只要有才能就会得到社会承认,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就会遇到知己。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金子在哪儿都能闪光。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写送别的情景。
千里黄云,日光昏暗,北风吹雁,大雪纷飞。
在这样荒寒而又壮阔的背景下,诗人为好友送别。
离别在即,两情依依,身怀绝艺的董庭兰还要在这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奔波,诗人自己也是飘泊不定,二人可以说是惺惺相惜。
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惆怅,是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的,但是诗人却笔锋一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担心前边路途上没有知己,像您这样有才能的人,全天下的人谁不知道呢?这是对友人的宽慰和劝勉,在这寒冷的风雪中无疑飘荡一缕缕暖融融的春意,给友人以温暖,使友人亢奋。
董庭兰在弦乐上有很深的造诣,崔珏曾赋诗赞叹:“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雁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 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 一,是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 到现在至少也有 3000 年以上的历 史了。
别 董 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黄云白日曛, 黄云白日
北风 雁雪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
董庭兰是唐代著名的琴师,享 有很高的声誉,连宰相也非常赏识 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 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 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 笳声》。诗人们赞美他娴熟的技巧, 优美的弦律,美妙的音乐把人引进 想象的境地 ,“川为静其波,鸟 亦罢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