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所见》、《小池》《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习两首古诗《所见》和《小池》,学生应能够:1.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3.掌握古诗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教学资源1.两首古诗《所见》和《小池》的文字材料;2.PowerPoint演示文稿;3.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马克笔;4.学生练习册;5.课堂互动游戏。
6.Markdown编辑器(用于编辑和展示教案)。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古诗知识,询问学生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
步骤二:学习《所见》(15分钟)1.展示《所见》的文字材料,并向学生朗读该诗。
2.分析诗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3.解释诗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消除困惑。
4.学生大声朗读《所见》,并进行表演演绎。
步骤三:学习《小池》(15分钟)1.展示《小池》的文字材料,并向学生朗读该诗。
2.分析诗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3.解释诗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消除困惑。
4.学生大声朗读《小池》,并进行表演演绎。
步骤四:诗歌创作活动(20分钟)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所见》和《小池》中的词汇和意象,创作自己的古诗。
2.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创作,并与同学分享。
3.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步骤五:复习和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回忆并复述所学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2.小组内互相朗读和交流各自创作的古诗。
3.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和提高。
作业1.让学生完成课堂上的诗歌创作,并上交作业。
2.要求学生背诵所学两首古诗,并准备下节课的复习。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所见》和《小池》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并培养了他们的创作能力。
同时,通过互动游戏,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下节课的复习中,将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
《所见》《小池》教学设计
《所见》《小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所见》《小池》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1)理解并诠释《所见》《小池》两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掌握基本的诗歌分析方法,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所见》《小池》两首诗歌的解读和分析。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学生将了解席慕蓉的创作风格和意境表达方式。
3.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席慕蓉这位诗人的背景和作品特点,引出本课要学习的两首诗歌《所见》《小池》。
并请学生阅读两首诗歌,了解基本的内容和主题。
第二步:诗歌解读(20分钟)1)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讨论两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试图理解诗歌背后蕴含的含义;2)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两首诗歌的形式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第三步:诗歌赏析(30分钟)1)学生分组朗读两首诗歌,体味其中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语言的美感;2)学生自由发表对两首诗歌的个人理解和感受,展示自己对席慕蓉诗歌的欣赏和理解。
第四步:诗歌创作(20分钟)学生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模仿席慕蓉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意象,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
第五步: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激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教学活动设计1)教师介绍席慕蓉的背景和作品特点,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诗歌《所见》《小池》;2)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共同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加深对诗歌的理解;3)学生朗读两首诗歌,体味语言的美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4)学生自由发表个人感受和理解,展示对席慕蓉诗歌的欣赏和理解;5)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发挥想象和思维,模仿席慕蓉的写作风格,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6)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通用13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册第四组教材:《所见》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图文结合,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可爱。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学情分析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温暖的春天即将过去,我们就要迎来好玩的夏天了。
在夏天的时候,小朋友都喜欢玩些什么呀?(生自由发表意见)2、你们的夏天可真有趣。
可以放牛、可以捉虫子呀!古时候有个叫袁枚的诗人,他特别喜欢走动。
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里,看到一幅非常有趣的画面,于是呀,他把看到的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首《所见》。
(板书课题)配乐指名读,谁认识这两个字?你怎么认识的呢?指名读课题。
释题:“见”什么意思?“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
让我们也来看看图。
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诗人袁枚看到的和你们所说的一样吗?轻轻打开我们的课本,听老师读这首诗。
录音范读、学生听教师范读古诗、(学生一边听一边注意生字的读音)2、听出来了吗?袁枚看见了些什么?(小牧童、树上有一只蝉、一片小树林,小牧童骑着黄牛在小树林里唱歌)3、原来他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牧童。
13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_教案教学设计
13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本文是关于13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所见》教学设计(一)看图激趣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1.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2.小组内交流自学。
3.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四)简述诗意,熟读成诵1.教师简述诗意。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联系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
(六)读一读,想一想诗中写的牧童捉到蝉了吗?(七)书写生字(八)评价、指导《小池》教学设计一(一)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1.小组合作,试读课文,讨论词义,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自学。
课堂讨论疑难词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3.学生提出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二)简单讲述诗意(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
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出泉水,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
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
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4.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朗读反馈。
6.练习背诵。
(四)学习生字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形。
(五)总结全文别有一番诗趣在其中──古诗《所见》教学实录及反思湖北省浠水县实验小学孙晶[情景说明]《所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四组“快乐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非常的富有情趣:野外的林阴小道上,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
古诗《所见》的教案(8篇)
古诗《所见》的教案(8篇)古诗《所见》的教案(1)背景学问:《所见》和《小池》是两首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情趣的古诗,分别由袁枚和杨万里所作。
这两首诗布满着童趣、情趣,语言清爽活泼,布满儿童的观看力和想象力。
《所见》着力刻画的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牧童夏日捕蝉的情趣;《小池》悉心渲染的是孩子们观赏沉迷的蜻蜓轻落荷叶尖角的动人画面。
古诗的韵味、想象的空间,勾画出了夏季独有的童贞世界。
学情分析:每一个孩子就是一名布满诗性的诗人。
儿童与古诗的对话,就是建立在这样诗性的儿童世界里的。
细细研读这两首古诗,生字不少,但是对于已经具备肯定识字力量的基础较好同学来说并不难。
因此,生字教学主要以自学为主,采纳先学后教、互教互学的形式。
老师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领同学利用各种形象的途径去理解古诗中难以直接领悟的词语上。
同时,这两首诗语言清爽活泼,布满儿童的想象力,诗歌的内容接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阅历和感悟促成孩子与古诗的诗性对话,利用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诵、吟诵强化孩子对古诗的体会咀嚼,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1、学问和力量。
熟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童、黄、闭、立"8个字。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和背诵中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夏日的情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喜爱朗读古诗,情愿积极背诵。
激活同学关爱自然、喜爱生活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激活爱好。
1、同学在老师的引领下观赏一组配乐的夏日情境图(课件),勾画出对夏日童年生活的回忆。
2、同学沟通:夏天,我最喜爱(干什么)。
3、老师展示课件(课文的插图:牧童欲捕蝉),引领同学猜想:这个古时候的小伴计喜爱在夏天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袁枚大诗人是怎么说的吧!(课件配乐朗诵,诗问逐行消失。
)二、同学自学,通读全诗。
1、同学试试自己反复地朗读《所见》,特殊留意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行诗句。
(特殊关注日常朗读比较困难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忙)2、同学互助学习,自主熟悉古诗中的新汉字。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优秀3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篇7一、出示课题,理解题意1、回顾以前所认识的诗人,出示课题,提问: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2、再读课题,提问:题目是什么意思呢?(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写)(2)“所见”是什么意思?(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pck分析: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诗题,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过渡到古诗内容的教学。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2、老师正音(“挑”),师生讨论生字“促、深”的识记方法。
3、听录音朗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4、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分别用“”和“〇”画下来。
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5、学生汇报。
(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pck分析:从整体入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
并让学生边读边画,培养学生带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画的习惯,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品读赏析,感悟诗意1、学习第一、二行诗(1)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理解)。
(2)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诗人)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3)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4)我们班有很多随父母来到这读书的孩子,离开家乡的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5)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6)小组赛读这两行诗,再指名读,齐读。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本文是关于古诗两首(所见、小池),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材简析本课是两首古诗,《所见》的大意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
这首诗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小池》的大意是:泉眼珍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倒映在水面的浓密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嫩绿的荷叶那尖尖的小角刚露出水面,就有蜻蜓飞来落在上头。
这首诗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
两首古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
二、学习目标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三、学习重难点1、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读古诗背诵古诗。
2、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看图激趣1、出示文中的插图: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袁枚作了一首诗,大家想读读吗?2、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所”。
初读感知,了解诗意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图文结合,再读感悟’1、出示课文插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什么?(牧童骑黄牛)放录音(牧童唱歌)问: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样?(歌声振林樾)师诵:“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再来读一读!a、齐读。
b、指名读。
c、男女读。
读诗想画面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练习背诵。
(a、引背。
b、同桌对背。
c、齐背)读一读,想一想从“林樾”、“鸣蝉”中看出这首诗是写什么季节的?指导书写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学生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和板书设计 (一)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和板书设计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和板书设计《所见》是清代诗人袁牧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激趣导入1. 放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2. 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1. 张挂本课放大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 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
3.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4. 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三、品悟古诗(一)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1. 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a. 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b. 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2.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 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a. 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
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b. 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c. 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 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
(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3.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所见》《小池》)教案
《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所见》《小池》)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所见》《小池》)教案《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所见》《小池》)教案(通用16篇)《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所见》《小池》)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课是两首古诗。
一年级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学案【DOC范文整理】
一年级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学案荣成市实验小学一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课型新授课题3、《古诗两首》课时两课时设计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
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设计情景教学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看图激趣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小组内交流自学。
.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简述诗意,熟读成诵.教师简述诗意。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联系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
读一读,想一想书写生字评价、指导本课是两首古诗。
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
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可以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古诗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
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
一年级语文《所见》教学设计(通用8篇)
一年级语文《所见》教学设计(通用8篇)一年级语文《所见》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1、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诗背给大家听。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
"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
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一读:读准读通课文。
(大声朗读)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
(轻声读)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
如:?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
(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
(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5、全班交流。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所见》和《小池》两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描绘的景象。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背后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所见》1.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习兴趣。
(2)介绍诗人袁枚,为学生讲述诗人背景。
2.朗读与理解(1)教师示范朗读《所见》,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2)学生自读,注意诗句的节奏与停顿。
(3)教师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描绘的景象。
3.感悟与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等,让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4.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所见》,巩固记忆。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背诵,检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第二课时:《小池》1.导入(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所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介绍诗人杨万里,为学生讲述诗人背景。
2.朗读与理解(1)教师示范朗读《小池》,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2)学生自读,注意诗句的节奏与停顿。
(3)教师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描绘的景象。
3.感悟与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泉眼无声”、“细流”等,让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4.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小池》,巩固记忆。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背诵,检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5.拓展与练习(1)让学生比较《所见》和《小池》两首诗的异同,谈谈自己的看法。
(2)布置课后作业:以《所见》或《小池》为题材,创作一首自己的诗。
四、课后作业1.背诵《所见》和《小池》两首诗。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所见》和《小池》两首诗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
最新-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 精品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杭州市文三街小学吴瑛背景知识《所见》和《小池》是两首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情趣的古诗,分别由袁枚和杨万里所作。
这两首诗充满着童趣、情趣,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所见》着力刻画的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牧童夏日捕蝉的情趣;《小池》悉心渲染的是孩子们欣赏迷恋的蜻蜓轻落荷叶尖角的动人画面。
古诗的韵味、想象的空间,勾勒出了夏季独有的童贞世界。
学情分析每一个孩子就是一名充满诗性的诗人。
儿童与古诗的对话,就是建立在这样诗性的儿童世界里的。
细细研读这两首古诗,生字不少,但是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识字能力的基础较好学生来说并不难。
因此,生字教学主要以自学为主,采用先学后教、互教互学的形式。
教师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象的途径去理解古诗中难以直接领悟的词语上。
同时,这两首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诗歌的内容接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悟促成孩子与古诗的诗性对话,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诵、吟诵加强孩子对古诗的体会咀嚼,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
认识12个生字,会写"诗、林、童、黄、闭、立"8个字。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和背诵中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夏日的情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喜欢朗读古诗,愿意主动背诵。
激发学生关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一组配乐的夏日情境图课件,勾勒出对夏日童年生活的回忆。
2、学生交流夏天,我最喜欢干什么。
3、教师出示课件课文的插图牧童欲捕蝉,引导学生猜想这个古时候的小朋友喜欢在夏天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袁枚大诗人是怎么说的吧!课件配乐朗诵,诗问逐行出现。
二、学生自学,通读全诗。
1、学生尝试自己反复地朗读《所见》,特别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行诗句。
特别关注平时朗读比较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2、学生互助学习,自主认识古诗中的新汉字。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分别是《所见》和《小池》,WTT在此整理了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等12个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本课挂图或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1.引导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介绍作者,引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或找朋友的游戏快速反馈识字情况。
抓住重点字,如“所”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
发现错误或不会读的字及时让学生多读几遍。
)三、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1.指名试读。
2.教师范读,导读(引导学生感语诗句的韵律、停顿。
如:句尾的抑扬,声音的长短)3.学生练读。
4.指名读,接龙读......5.背诵。
四、指导书写生字。
(前3个字)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范写。
(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的字)3.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业。
五、布置作业把诗背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一、复习齐背古诗《所见》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挂图,引出新课。
2.介绍作者。
三、回顾《所见》学习方法,运用此方法自学课文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参与小组合作,了解学习情况。
四、汇报学习情况1.小组陈述本组学习情况。
2.全班共评。
五、指导朗读达到背诵1.指名试读。
2.师范读(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尾)。
3.学生练读(可用多种形式练读)。
4.背诵古诗(可采用比赛读等多种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5.拼诗游戏(可检查学生背诵及识字情况)。
【范文】一年级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学案
一年级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学案荣成市实验小学一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课型新授课题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课时两课时设计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
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设计情景教学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一)看图激趣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1.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2.小组内交流自学。
3.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四)简述诗意,熟读成诵1.教师简述诗意。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联系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
(六)读一读,想一想(七)书写生字(八)评价、指导本课是两首古诗。
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
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可以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古诗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
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所见》、《小池》《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所见》、《小池》《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课前透视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
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
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
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
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
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信息资料: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材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
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对话平台:学习古诗《所见》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
如“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 ”等。
3、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所见》《小池》教学设计_小学一年级
《所见》《小池》教学设计_小学一年级(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教案资料、试题资料、教程资料、课件资料、好词好句、诗词鉴赏、文学资料、知识科普、作文大全、古文杂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materials, tutorial materials, courseware material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poetry appreciation, literature materials,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s, ancient essays, etc.think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aterials, so stay tuned!《所见》《小池》教学设计_小学一年级《所见》《小池》教学设计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戴志强课前透视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所见》、《小池》《古
诗两首》教学设计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
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
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
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
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
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信息资料: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材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
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所见》
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
1、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
如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 而不是p等。
3、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
细读(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
)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学生可能有出的问题,如:樾、意欲的含义等。
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
3、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理解,粗略讲讲诗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
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
诵读(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
1、采用范读、领读、对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韵律,停顿等。
2、自由练读,体会感悟。
3、借助插图,以及古筝曲,创设意境。
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描绘,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诵诗句。
(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
写字(自主写字,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
)
1、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让学生参与指导范写,为大家讲解。
如木字旁的写法等。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本节课可重点指导写诗、林、童。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小池》
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为学新知做准备。
)
1、指名背诵《所见》,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内容。
2、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激发学生,回顾体验,简要概括也学习方法,为学习《小池》做准备。
自学(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培养能力。
)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
(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
教师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
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
汇报(各组汇报交流,发现共性问题,强调重点问题。
)
1、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学习情况及学习收获,可引导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前讲解。
如:字音柔应为rou不是you,多音字露的两个读音,以及词语的意思。
细流树阴等。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抓住共性问题。
如毕竟惜无穷等,采用读、看、想、议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诵读(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
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
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
实践(创意表现,促进理解,发展个性。
)
1、引导学生结合着自己的阅读理解,观察感受,谈一谈对夏天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夏天。
如语言描述、绘画、背诵诗歌等均可。
3、交流评议。
写字(自主选择难点字,提高书写能力。
)
重点指导黄、立、闭,教师大胆放手,相机示范,引导学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