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
2014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2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生字,会写生字,并能写好。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出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出古诗的大概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出古诗的大概意思。
教学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释题。
2.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1、师: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而且简单易懂,老现在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二: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隐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可能是被贬官而隐居பைடு நூலகம்也可能是厌恶尘世间的浑浊……)
四、感情朗读,细细体会。
1、在整首诗中,作者将个人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出来,同学们再读读,仔细体会体会。
2、练习有感情地吟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无穷的韵味。
五、总结本课所学。
六、作业: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重现这首诗呢?大家可以相互合作,看哪一组最有创意。
2、背诵这首古诗。
附板书:寻隐者不遇
贾岛(锤词炼句,惜墨如金)
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生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奈
金山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3、古诗两首
备课人
韩善明
教材简析:这两首古诗都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寻隐者不遇》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所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两首古诗简单易懂,师应引导学生在细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诗所蕴含的内在意境。
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 所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朗读古诗,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生动景象,在反复吟诵、回味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诗所蕴含的内在意境。
因为孩子年龄还比较小,缺少生活实践体验,平时学诗歌主要是熟读、背诵诗歌及诗意,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古诗包含的感情及蕴含的意境还有待老师引导。
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收集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教师: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一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导入:放音乐,教师配乐激情讲述关于作者贾岛《推敲》的故事,说说故事中贾岛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初步感受贾岛认真、严谨的文学创作态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创作的一首古诗《寻隐者不遇》,大家齐读课题。
2.你们觉得应该怎样才算是学会了古诗呢?指名说。
其他同学补充。
(总结需要掌握的问题: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要掌握重点词的意思、诗句的意思。
古诗蕴含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分组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情况,教师出示课件,简要补充作者情况。
(二)初读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
第一关:和字宝宝交朋友。
(1)检查对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出示词语:隐者不遇童子云深%1正确读词。
%1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
2.第二关:我会朗读古诗。
(1)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检查。
(2)指名朗读古诗,集体评议、正音。
(3)再读古诗,做到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3.第三关:我会感知古诗的内容。
简单交流: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说。
(引导:说说古诗中写了哪些人、事、物?)环节二、部分理解一一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品味古诗描绘的景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寻隐者不遇》优秀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优秀教学设计《寻隐者不遇》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寻隐者不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板块的第二课,这首诗写的是贾岛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
诗句浅显精练,第一句从“问”开头,后两句省略“问”只写了“答”,可见作者用词巧妙。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初步掌握了理解古诗的方法,但这首诗每句都有省略,这对学生理解诗句造成一定困难,教师要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本班学生好奇心强,为此要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来协助教学。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理解重点字词,进而理解诗意。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画面,会用自己语言讲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随文识字,鼓励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朗读、感悟、想象,进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变化。
四、教学策略本首古诗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为此在教学中努力渲染诗境,在教师生动的故事情境描述中、在古典的乐曲演奏中,学生随同教师一起走进文本、一起探索感悟文本。
由于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为此在理解古诗时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更能达到预期目标。
为更深一步感悟古诗内容、意境、情感,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填说,再现画面、大胆吟诵,再悟情感,进而升华情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五、教学准备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长大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针对不同的价值观进行评价)老师今天向大家介绍一种人----隐者(板书隐者)2、体会隐者含义请学生自由谈对隐者的理解。
可以结合注释,教师适时引导。
(隐者一般隐居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雅的深山中。
一般是有学问有品德的人。
3、引出诗人有一位大诗人要寻找一位隐者(板书寻)。
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板书贾岛。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和《所见》。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情境,感受古诗的美。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和《所见》。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
2.体会诗人情感,感受古诗的美。
四、教学准备1.课件:古诗《寻隐者不遇》和《所见》的图片、动画等。
2.黑板:用于书写生僻词语的解释。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简要介绍古诗《寻隐者不遇》和《所见》的背景。
(二)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1.让学生先自读古诗,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2.讲解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3.分析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寻找隐者的心情。
4.让学生多次朗读古诗,直至熟练。
(三)学习古诗《所见》1.让学生自读古诗,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2.讲解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3.分析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友情的珍惜。
4.让学生多次朗读古诗,直至熟练。
1.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习这两首古诗的收获。
2.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去珍惜和朋友之间的友情?3.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如果遇到隐者,会和他聊些什么。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理解古诗意境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古诗意境的理解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美。
同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七、作业设计1.请学生回家后,把今天学习的两首古诗读给家长听,并尽量背诵。
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案
《访隐者不遇》《所见》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访隐者不遇》和《所见》两首诗的意境和主题。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感受诗人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诗歌的情感分析。
三、教学难点1.诗歌中隐含的哲理。
2.诗歌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访隐者不遇》1.导入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寻找某个人却未能找到的经历?那种心情是怎样的?2.诗歌朗读请一位同学朗读《访隐者不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境:诗中描绘了诗人访隐者不遇的情景,展现了隐者的高洁品质和诗人的遗憾之情。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松月清辉照,云烟入眼空”中的对仗和意象。
分析诗歌的情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敬仰和遗憾之情。
4.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诗中隐者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对你有什么启示?5.作业布置请同学们课后熟读并背诵《访隐者不遇》。
第二课时:《所见》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物?请用诗句描述一下。
2.诗歌朗读请一位同学朗读《所见》,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境:诗中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的赞美之情。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夸张和意象。
分析诗歌的情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诗中自然景象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对你有什么启示?5.作业布置请同学们课后熟读并背诵《所见》。
第三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诗歌欣赏请同学们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解读,分享给同学们。
2.诗歌创作请同学们以“访友不遇”或“所见”为主题,创作一首古诗。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能说出古诗的大概意思;凭借诗句,想象诗人与童子对话的情景,感悟隐者高洁的性格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感受古诗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过程(一)走近诗人知“贾岛”1.同学们,人们写文章时的用词造句都要反复推敲。
你们知道“推敲”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这里边还有个故事呢!(师讲述贾岛因斟酌“推”、“敲”而冲撞韩愈的故事,并简介贾岛生平。
)2.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他的诗自然质朴、高度凝练、耐人寻味,一首《寻隐者不遇》便可见一斑。
你看,唐朝大诗人韩愈是这样称赞他的——(课件出示: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
)再看看,北宋诗人梅尧臣又是怎样评价贾岛的——(课件出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3.贾岛的诗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呢?他是把诗当做生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他写诗以刻苦认真著称,常为得一个好字而费尽苦心。
请看——(出示贾岛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4.唐朝后期,还有不少诗人成了贾岛的超级“粉丝”,把贾岛的画像和诗歌供奉起来,烧香膜拜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
(课件出示:笛声悠悠,宁静的高山深林中,浮现《寻隐者不遇》的诗句,动情的配乐诗朗诵在耳畔响起……)[故事,是学生最喜爱的。
悠扬的音乐,美妙的画面,动情的朗诵,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古诗的情境。
而对诗人的了解,可以为进一步领悟诗歌作铺垫。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说课稿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寻隐者不遇》是苏教版五年级上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写的是贾岛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
诗句虽然浅显,但耐人寻味。
这首诗第一句交代“寻隐者”,第二句说明“不遇”,三四句直中有婉。
“只在”说明走得不远,容易找到,让人在找寻不到的失望中萌生一线希望,“不知”说明隐者在白云深处,难以寻踪,又使人怅然若失,无可奈何。
这首是语言精练,第一句以“问”开头,后两句省略了“问”只写了“答”,可见作者用句十分巧妙。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并学会写2个生字,正确背诵并默写《寻隐者不遇》。
过程和方法:借助书中插图,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富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诗的意境,体会寓问于答的写法。
三、说教学方法1.品读感悟法。
语文教学,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品出诗歌的韵味,必须扣住重点词句,在比较、玩味、体悟中咬文嚼字,嚼出语言背后的情味、意味。
2.引导想象法利用插图引导诗人访问的过程。
四、说教学媒体资源选择课件、课外资料。
五、说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题释题质疑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诗人贾岛。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通过范读,自由读,指定读,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声情并茂地读出诗文的情和意。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语言环境中有所感悟。
(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依据课标和诗词教学的特点,这环节我采取自读自悟,看图想象,教师引导,品读诗味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意。
1.同桌互说诗意。
先自由锻炼表达能力。
2.集体汇报。
3.解决重点字词意思,再完整地说说古诗的意思。
在这里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就轻而易举地理解诗意了。
苏教版《寻隐者不遇》《所见》 教案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苏教版《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设计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明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
下方是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经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一)观察课文配图1.图上都有甚么?(儿童、牛、大树、蝉)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甚么时分的人。
是干甚么的。
(引导先生捉住儿童的穿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甚么?(指点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领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因而停住歌声跳下牛背,预备捕捉蝉。
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本人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一)初读课文l.先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精确,读迟滞。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2)留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一想每句诗说的是甚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先生读全诗。
要求先生边听读,边看图,考虑: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甚么?后来呢?(指名让先生试着回答成绩。
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去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本人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经过观察图使先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全部诗句,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樾——树荫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2课时。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之一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
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1.认生字。
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寻隐者遇2.释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
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
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
"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相机识字:言采药深(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菹胱约菏鞘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苏教小学语文五上《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word教案 (1)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
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3篇 古诗《寻隐者不遇》教案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3篇古诗《寻隐者不遇》教案下面是小编收集的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3篇古诗?寻隐者不遇》教案,供大家参考。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1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略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叙述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叙述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课时安顿:2课时第一课时寻隐者不遇课时目标:根底性目标:1.能背一首已学过的古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3.初步理解古诗意思,会背诵古诗。
4.能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会默写?寻隐者不遇》这首诗。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内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
提高性目标:6.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想象力。
7.感悟诗人的心情以及对隐者形象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教学过程:一、背诗导入,解题范读。
完成目标1、2 1.师:同学们,世上最美的文字莫过于诗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诗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这片土地上曾产生了浩如烟海的诗词名篇。
它们或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或描绘山高水长的灵气,或称诵大自然的明净与洒脱…… 2.你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为大家背背吗?3.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请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
4.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学读这首诗。
二、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完成目标3 1.师: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而且简单易懂,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就能读懂。
现在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可以自己思考,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问老师。
〕2.交流汇报学习所得。
(交流时可推派代表,可四人合作,也可以在此根底上提出不同的见解)。
(五年级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五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双基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不知处”和“意欲”的意思及诗句的含义。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诗中意境,感受人物鲜活形象。
思维发展目标: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再将“画”变成“文”。
教材分析:主要内容:《古诗二首》第一首是《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诗中叙述了他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事情。
《所见》。
文章主题:《寻隐者不遇》通过一问三答的形式,将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所见》刻画了一个机灵活泼,天真可爱的牧童形象。
写作特点:《寻隐者不遇》采用问答体,通过寻访者与童子的问答形式写出,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
《所见》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牧童歌唱和捕蝉时不同的样子。
本文知识点梳理:1、字词:“隐、振、蝉”注意是前鼻音。
联系上下文体会“不知处”“意欲”的含义。
2、理解并背诵两首诗。
3、学习将古诗改写成文。
教学设计: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寻隐者不遇》。
第二课时:教学《所见》。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中意境是重点。
将古诗改写成现代文是难点。
教学准备:幻灯,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意境,背诵《寻隐者不遇》。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短小精悍、节奏分明、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1、课前同学们都对课文进行过预习了,找到了哪些相关资料呢?(指名交流,重点放在诗人贾岛的介绍上,板书“推敲”)2、检查诗文朗读情况,相机正音。
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这首诗的题目,你能否知道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寻找隐者没有遇到)4、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案_三下古诗两首乞巧教案
《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案_三下古诗两首乞巧教案》摘要: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背诵两首古诗,、学会课3生理诗句词语说说古诗概思,(声朗)()划出生记住形(不出声音默)(3)懂句子学会提问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背诵两首古诗、学会课3生理诗句词语说说古诗概思3、凭借语言想象诗歌所描绘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思想感情感受诗歌语言美和蕴美教学重、学习生词、能有感情地朗古诗通朗能初步感悟诗歌韵味和夏天美境教学难培养学生想象力和热爱然感情课前准备生词卡片、背诵首己喜欢古诗、课件、音乐教学两课教学程课9月日总8课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古诗能背诵古诗.学习《寻隐者不遇》体会诗人寻隐者遇怅然心情3.学会生遇言理遇言只深等诗句思能说出全诗思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件、音乐教学程教学环节达成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揭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古诗、揭示课题让学生题并题、教师简单介绍诗人贾岛课题并理寻、隐者、遇二、听录音理通顺这两首古诗对诗有初步印象听录音思考①全诗共提到几位人物、图人物分别是诗提到谁?(3位作者和童子)②这三位人物分别是什么关系?(作者和隐者朋友关系;隐者和童子师徒关寻③什么作者拜访朋友没能遇上?④用己话口头说说诗提出不懂、词听录音针对老师提出思考题对古诗容有初步认识三、古诗准音诗节奏、学生由古诗、学生先己理古诗不懂地方做上记和桌起讨论交流由古诗不懂词句下面做上记四、合作探究悟诗歌通朗体会古诗境借助译理古诗体会作者情绪变化满怀希望失望线希望彻底失望并想象诗句所揭示作者思想感情进步体会古诗主旨、指名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只||山|云深||不知|处指名朗齐、学习诗句①、句松下问童子我棵松树底下向男孩问讯(童子男孩这里指隐者童和弟子)言师采药这孩子说他师父出门采药了(言说)②3句只山(师父他)就这山林(只就;这)云深不知处山上云雾重重不知他什么地方(深重重;处地方)3连起说说诗句思体会感情①作者拜访友人却遇上心情怎样?②推想作者朋友山林是怎样生活③贾岛是位著名诗人他朋友想必也是位极有才华人什么他不做官却宁愿山里采药这种隐姓埋名生活呢?(对社会、对官场不满)④作者写这首诗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5指导朗背诵①再听录音体会节奏及重音②指导朗背诵齐背教师引导下古诗诗句先说说己理然相交流学习感悟诗句思教师引导下边古诗边体会作者心情想象作者朋友山林是怎样生活系当社会体会诗人所表达思想感情学习背诵古诗五、布置作业、继续背诵古诗、写古诗3、把《寻隐者不遇》所描绘境写下板设计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失望只山线希望云深不知处彻底失望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古诗;、学会课3生理诗句词语说说古诗概思3、通朗感受诗牧童机灵活泼天真可爱教学准备黑板、课件教学程教学环节达成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古诗导入揭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古诗、我们以前学习哪些描写儿童古诗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又学习首、板古诗题目题并题3、出示课插图投影《所见》这首诗写就是诗人所看到图上景物让我们也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教师简单介绍诗人杜牧背诵以前学习描写儿童古诗题并题听教师介绍诗人二、初课通顺这两首古诗对诗有初步印象、明确初要()准通课(声朗)()划出生记住形(不出声音默)(3)懂句子学会提问、指名课相机指导评议根据要古诗课三、合作探究悟诗歌通朗体会古诗境借助译理古诗并想象诗句所表现画面感受诗牧童机灵活泼天真可爱、学生齐全诗(人组合作朗)指名做朗汇报、人组交流古诗写了画哪些景物?有不明白地方吗?3、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地方?(教师相机问题)、理诗()出示课插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情景?(牧童骑黄牛)B放录音(牧童歌唱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歌声怎么样?牧童骑黄牛背上歌声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齐诗句()、演示牧童捕蝉动作及蝉叫声说说二句话思心想捕捉鸣叫知了马上树下声不响出示诗句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齐诗句(3)、你能把这首诗思连起说说吗?(组合作完成)牧童骑黄牛背上歌声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知了马上树下声不响()挑句己喜欢(指名)(5)多美首诗啊让我们起再(配上音乐)教师引导下古诗交流古诗写了画哪些景物质疑图结合理牧童骑黄牛想象牧童歌声理歌声振林樾朗诗句说说二句话思齐诗句尝试把这首诗思连起说说朗己喜欢诗句起再古诗四、诗想画面通听看画面背诵古诗引导学生想象、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桌对背齐背)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是什么季节?听老师古诗想象古诗描绘画面根据画面背诵判断古诗季节五、编故事通编故事启发学生想象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组里讨论下试着编故事、指名交流故事试着编故事交流故事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把你喜欢句子用己话写下或者画下板设计所见牧童骑黄牛所见歌声振林樾欲捕鸣蝉所想忽然闭口立教反思学习古诗关键是体会诗境而体会诗境前先要学生正确理诗如何助学生理诗体会诗人古诗所要抒发思想感情呢?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住诗眼挖掘诗涵每首诗总有其精华所抓住这些精彩诗句让学生懂透这些诗句无疑能起到牵发而动全身效比如《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我就抓住只山云深不知处这关键诗句通对比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诗人这首诗所要抒发思想感情二、展开想象领会诗境对隐士游踪不定无羁无绊生活赞叹是诗人贾岛古诗《寻隐者不遇》所要抒发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其境呢?教学我引导学生抓住只山云深不知处展开合想象以体会隐士由得其乐三、结合实际补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这儿结合实际既指结合教材实际又指结合学生实际例如课教学我就分别穿插了有关贾岛故《推敲》贾岛另首绝句《剑客》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_教案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目标:双基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不知处”和“意欲”的意思及诗句的含义。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诗中意境,感受人物鲜活形象。
思维发展目标: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再将“画”变成“文”。
教材分析:主要内容:《古诗二首》第一首是《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诗中叙述了他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事情。
《所见》。
文章主题:《寻隐者不遇》通过一问三答的形式,将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所见》刻画了一个机灵活泼,天真可爱的牧童形象。
写作特点:《寻隐者不遇》采用问答体,通过寻访者与童子的问答形式写出,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
《所见》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牧童歌唱和捕蝉时不同的样子。
本文知识点梳理:1、字词:“隐、振、蝉”注意是前鼻音。
联系上下文体会“不知处”“意欲”的含义。
2、理解并背诵两首诗。
3、学习将古诗改写成文。
教学设计: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寻隐者不遇》。
第二课时:教学《所见》。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中意境是重点。
将古诗改写成现代文是难点。
教学准备:幻灯,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意境,背诵《寻隐者不遇》。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短小精悍、节奏分明、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1、课前同学们都对课文进行过预习了,找到了哪些相关资料呢?(指名交流,重点放在诗人贾岛的介绍上,板书“推敲”)2、检查诗文朗读情况,相机正音。
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这首诗的题目,你能否知道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寻找隐者没有遇到)4、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三、朗读诗文,理解诗句:1、自读诗文,想想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2、集体交流。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
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1.认生字。
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寻隐者遇2.释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
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
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
"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相机识字:言采药深(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
(感到失望)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古诗两首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而袁枚同样是清朝文坛上一位比较讲究锤字炼句的诗人。
这两首诗在语言风格和谋篇布局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诗歌继续了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
诗歌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
采用问答体,通过寻访者与童子的问答形式写出,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
诗人采用用对比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
画面动静搭配,活泼有趣。
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理解其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诗歌的大意,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内容,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诗中人物的形象。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美的意境,培养学生想象力,学习表达方法。
1.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分组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的情况。
2. 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讨论交流、表演、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感悟古诗,从而感受古诗所描写的生动景象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3. 借助拓展小练笔,学习古诗中的人物对话、动作、心里描写、景物衬托人物的表达方法。
【教师准备】1.搜集到的和本课有关的资料。
2.本课的ppt课件。
3.准备台词,挑选小演员【学生准备】1.查阅贾岛和袁枚有关的资料。
2.预习课文。
3.排练小节目。
2课时。
第1课时整体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 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诗人的心情变化,感受古诗的语言之美。
1 新课导入方法一1.师:同学们,古诗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文体,它用语简洁,意境深远,琅琅上口。
自我校经典诵读开始以来,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你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么?(学生试背)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板书课题:寻隐者不遇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课题吧。
(齐读课题)3.释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
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遇:碰见,遇上。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
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4.要想解决大家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来解决把![设计意图:通过联系自身实际的谈话,唤起学生的体验,进而引入课题。
提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主解题,根据题目大胆质疑。
学生有了这些问题,从而为了解古诗、把握古诗,进而体会古诗打下基础。
]方法二1.师: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远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宝藏和智慧。
我们的戏曲、民乐、国画、文学等,构成一座宏伟精深的宝库!古诗就是其中的瑰宝。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
板书课题:寻隐者不遇(板书课题齐读。
)2.你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么?你了解他多少呢?(教师相机补充)3.师:请同学们说一说题目告诉我们谁干什么?结果怎样?4.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隐者是谁?谁去寻隐者?为什么不遇?)[设计意图:首先开门见山,通过对祖国辉煌历史文化的表述,直接引出古诗。
简明扼要,学生易于接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新知构建一、初读诗文诗画并赏1.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
"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3.交流:学生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指名说)隐者:学问很深,隐居山林的人寻:访问不遇:没有遇到。
言:回答,说。
隐者:隐居在山中的人。
只:表示限于某个范围。
本诗中指隐士就在这座山中云深:山深云雾浓处:去处)4.图文结合读诗句,请想想诗句的意思。
5.教师指导朗读课文。
(注意诗文的节奏)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二、精读诗文,体会诗意。
1.师:本诗写诗人去寻访一位隐者,没能遇到,却碰到了一个童子,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个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呢?(“言师采药去”得知,隐者是童子的老师)2.交流:这首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平白如话,简洁易懂。
但这首诗的特点不止这些,贾岛还有一个巧妙的谋篇构思是:他是用什么方法把寻隐者不遇这件事的过程写出来的呢?同学们再读,看看能发现诗中什么奥妙。
预设:问答式(一问三答)追问:谁问谁答?三次回答的问题内容是什么?(用原句诗文回答)指名回答。
师:其实是三问三答,作者寓问于答,构思巧妙。
师:明明是三问,但作者省去了了两问,你能补全这三问吗?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想象诗人与童子的对话内容。
预设:问:(你师傅到哪去了?)答:言师采药去问:(你知道他在哪里采药吗?)答:只在此山中问:(具体是在山的什么地方呢?)答:云深不知处师:平白易懂的语言和寓问于答的构思,运用了一问三答的写法。
把诗精简为二十字,可见他在谋篇布局上的“推敲”,充分体现了贾岛写技的高超,真不愧为“苦吟诗人”。
3.作者要寻访的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A.作者问童子之时,心情如何?(结合生活实际你出门拜亲访友时的心情)松下问童子——(心情愉快,满怀希望)B.童子说他师傅采药去了,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言师采药去——(心情跌落,感到失望)C.作者得知隐者就在此山采药时的心情?(结合生活实际或设身处地的与贾岛换角色想象)只在此山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D.最后得知不知道隐者具体在哪里时的心情?云深不知处——(彻底失望,无可奈何,更添了对隐者的仰慕之情)师:是呀,诗人满怀希望去拜访隐者,结果失望,又怀一线希望,最后彻底失望。
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尽情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波澜。
这首古诗平淡中蕴含深沉,这就是苦吟诗人推敲的结果。
4.再读古诗体会作者对隐者的感情。
5. 展开想象,演一演(1)结合图画,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表演再现当时情景。
(展开想象,说说你推测诗人可能会提哪些问题?童子是怎样回答的?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两人对话的情景,体会诗人的轻松自然、亲切随和及童子的天真可爱、对答如流。
)(2)选派优秀小组上台表演。
(从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心里活动等进行评价。
)(3)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
(指生读,齐读)3 课堂小结师:1.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领悟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在本单元第一课《师恩难忘》中,田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教学方法独特,每讲一首诗都要编一个故事,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既有人,又有物,既有景,又有情,你能把这首诗也编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吗?注意景物和人物对话描写。
2.先同位之间说说,再动笔写下来。
3.同位交流、补充4.集体简评,及时激励。
4 作业设计一、火眼金睛(看准字形,再分别组词)。
深()童()此()松()探()章()些()讼()隐()采()遇()药()稳()彩()偶()约()二、解释加点字或词语1.寻.隐者不遇.()()2.松下问童子()....3.言.师采药去()4.云深不知处.()【答案】一、深(深度)童(儿童)此(此处)松(松树)探(神探)章(文章)些(一些)颂(赞颂)隐(隐者)采(开采)遇(遇到)药(中药)稳(稳定)彩(彩虹)偶(偶然)约(约定)二、1. 寻:拜访、寻访;遇:遇到、碰到。
2.童子:儿童,诗中指隐者的徒弟3.言:说、告诉。
4.处:地方、处所。
第2课时1. 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1 新课导入方法一一、复习导入新课:1.配乐、指名有感情地背诵《寻隐者不遇》。
2.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过《小儿垂钓》,谁来背给大家听听?这是写什么的古诗?(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人产生无尽的想象。
今天,我们将用上节课所学的读诗句、想画面等方法再来学习一首体现乡村儿童的古诗。
3.解题:“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学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设计意图:以复习的方式引入,通过对四年级所学古诗的回忆和背诵,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方法二1.以图激趣,释题。
(1)观察课文插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又猜到了什么呢?谁愿意告诉大家?(指名说)(2)“所见”是什么意思?(夏季的一天,诗人走出家门,来到树林里。
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阵阵凉风迎面吹拂,好不惬意。
作者心情高兴,于是将自己看见的情境,即兴创造了一首诗——《所见》)。
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2.介绍作者:(指名介绍,教师补充)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袁枚)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
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
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以看书本上插图,然后结合图画大胆想象,大胆猜测的方式引入,猜测和想象是小学生最爱做的,这样上课伊始便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2 新知构建一、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老师板书课题:所见。
谁愿意把诗的题目读给大家听听。
这个生字的音读得真准,是平舌音,请你带大家读读。
有谁能为所找个朋友?释题:“见”什么意思?(“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
(出示袁枚及诗)2.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读)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组词。
出示:骑、振、蝉A: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