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精练检测38

合集下载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跟踪复习训练题13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跟踪复习训练题13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赣州摸底)1511年底,马丁·路德访问了罗马,之后他愤怒地斥之为“肮脏的城”。

这是因为他看到罗马教会() A.反对宗教改革B.极其腐败堕落C.兜售“赎罪券”D.厉行政治迫害解析:选B反对宗教改革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罗马城是教会统治的中心,16世纪罗马教会统治日益腐败,以各种理由向人民征税,出售神职,部分教会神职人员不学无术,违反宗教教规,故B项正确;兜售“赎罪券”只是教会腐败堕落的一个方面,故C 项错误;实行政治迫害是教会腐败堕落的一个方面,故D项错误。

2.学者张鸣说:“为什么没有人利用天主教来叛乱呢?因为天主教是本教,普通信徒对教义是不能随便解释的,《圣经》的解释权掌握在教皇手中。

但是新教就无所谓,……每人都能按自己的理解读《圣经》,这样必然会产生对教义的不同解释。

”下列选项中符合材料对新教描述的是()①《圣经》具有最高权威②因信称义③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④新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B依据材料“《圣经》的解释权掌握在教皇手中……每人都能按自己的理解读《圣经》,这样必然会产生对教义的不同解释”可知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都视《圣经》为最高权威,故①正确;材料中无论是天主教和新教,人们的生活都受到宗教的影响和控制,所以人们并不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故③错误;依据材料中“但是新教就无所谓,……每人都能按自己的理解读《圣经》,这样必然会产生对教义的不同解释”可知新教主张因信称义,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故②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3.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券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

该主张的直接目的是()A.实现信仰自由、精神自由B.否定教会权威C.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D.使教徒脱离教会控制解析:选C“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前提是信仰基督教,故A项错误;路德认为“真悔改的基督徒”,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这否定天主教会权威,但与“直接目的”不符,故B项错误;“赎罪券”“即令没有赎罪券”表明了直接目的,故C项正确;路德派是基督教新教,不可能“使教徒脱离教会”,故D项错误。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一)文科综合历史24·秦朝建立前夕,秦相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

这反映出《吕氏春秋》(A)A.阐述了反专制的政治倾向B.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C.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解析】“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说明《吕氏春秋》具有一定的反专制倾向,故A项正确。

由“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可知,《吕氏春秋》赞同法家的进化历史观,B项观点与此相悖。

C项误读材料,材料不涉及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秦朝建立前夕”君主专制制度处于创设阶段,D项错误。

25·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A.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B.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C.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D.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解析】中国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农民可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因此C项正确。

中国传统农业始终没有摆脱政府的控制和约束,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传统农业重视生产技术的更新和耕作方法的改进,D项错误。

26·北宋元裙年问都水使者吴安持言:“州县夫役,旧法以人丁户口科差,今元裙令自第一等至第五等皆以丁差,不问贫富,有偏重偏轻之弊。

请除.以次降杀,使轻重得所外,其或用丁口,或用等第,听州县从便。

”北宋李元弼在总结自己当县令的经验时说:“差夫役,总计家业钱均定;遂无偏曲。

”这说明宋代(D)A.-商品经济高度繁荣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赋役负担不断加重D.劳役制度发生变化【解析】由材料·t旧法以人丁户口科差…‘(宋代元祜以后建议)或用丁口·或用等第,听州县从便”“总计家业钱均定”可知,宋代的力役征发由以“人丁’’为对象,变为以“人丁”和“等第”(即资产)为对象,表明国家劳役制度发生变化,【答案】案为D。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精练检测2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精练检测2

1.(2015·浙江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期中)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此处省略的是()A.察访推荐B.血缘关系C.皇权独尊D.相权调整解析察访推荐是汉代的选官方式,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是古代宗法制的核心,故B项错误;据题干材料“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秦汉大一统的实现”可知当时的政治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其核心为皇权独尊,故C 项正确;相权调整主要是涉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5·菏泽期中)秦统一后,嬴政“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对王的称号已不满意,于是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继承上古传统B.尊崇儒家思想C.突出个人功绩D.制造暴政依据解析继承上古传统只是材料中的一点,过于片面且答非所问,故A项错误;尊崇儒家思想在材料中未体现,且秦始皇焚书坑儒,故B项错误;注意材料设问“首要目的”,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采用皇帝称号首要原因为“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也就是想突显个人功绩,故C项正确;采用皇帝称号不能成为制造暴政的依据,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5·中山质检)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秦始皇时实行暴政,故不能说“民生改善”,故A项错误;秦实行“焚书坑儒”,故B项错误;中国历史上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汉代,故D项错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

答案 C4.(2016·济宁质检)中国新闻网《图说故宫600年》认为,故宫建筑多为黄色,是因为黄色象征皇权。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精练检测1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精练检测1

1)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解析表中显示晋、卫、鲁和燕在封国中占有一半多的席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家天下制度从夏朝开始,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表中显示晋、卫和鲁的封地都位于当时主要的农业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表中分封的对象有王室子弟、功臣和商代后裔可知,分封对象呈现多样性,故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B2.(2016·福州模拟)《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这说明周武王()A.继承了夏商以来的分封制度B.王族、功臣是分封的主体C.焦、祝、蓟、陈等地是分封的重点区域D.使西周的统治区域得以扩大解析分封制度始于周公,与夏商无关,故A项错误;王族、功臣是分封的主体,但与题干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焦、祝、蓟、陈、杞等地仅是分封的地区之一,并不意味着是分封的重点区域,C项错误;分封先王之后于不同地域,有利于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6·中山模拟)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该学者揭示了()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解析依据材料“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信息可知,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故B项错误;以宗法制为核心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精练检测17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精练检测17

1.(2015·黄山质检)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解析二月革命已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临时政府“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即没有认识到当时人们希望退出战争,获得面包与和平的诉求,故B项正确。

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临时政府掌握实际权力,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临时政府没有解决人们所需,而不是临时政府对外妥协,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6·长沙模拟)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A.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解析半年内临时政府更换四次,这说明临时政府更换频繁,政府执政能力不足,无法解决社会问题,故C项正确。

答案 C3.(2015·长郡月考)有文章指出,1917年9月布尔什维克在市杜马选举中得票率在彼得格勒占33.5%,而在5月仅为20%;在莫斯科区议会的选举中布尔什维克所获得的选票从7月的11%上升到10月的51%。

材料不能说明()A.和平夺权仍有很大的可能性B.布尔什维克党已掌握苏维埃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岌岌可危D.十月革命的条件已基本具备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布尔什维克的得票率在上升,所以和平夺权仍有很大的可能性,故A项不符合题意;依据时间1917年10月可知,材料叙述应在十月革命以前,而B项应该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符合要求;由布尔什维克的得票率在上升可以分析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岌岌可危,故C项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布尔什维克党势力壮大,所以十月革命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故D项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6·镇江高三调研)从下列两表中能看到的本质问题是()表1《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A.B.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基本瓦解C.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艰难发展解析题干图表主要体现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和中国对外出口的情况,说明了中外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不能体现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A项错误;题干图表没有提到手工棉纺织业,故B项错误;题干图表体现出了中外经济交流日益密切,从而能够说明中国正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项正确;题干图表信息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5·重庆二模)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

这反映了()A.中国的工业迅速向近代化转变B.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C.中国富强引起西方国家的敌视D.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源自战争的失败解析工业的近代化不仅是生产力的机器生产,也包括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化,材料只说明了“官僚阶层”对工业的投入,不能代表中国工业整体,故A 项错误;结合材料时间是洋务运动初期,以及“官僚阶层”“兵工厂和造船厂”等关键信息,确定是洋务派着力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中国富强也不能反映西方的敌视,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洋务派推动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但是没有提到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5·海安、南京、金陵三校四模)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到:“同治、光绪年间的政治领袖如曾、左、李及恭亲王、文祥诸人原想一面避战,一面竭力以图自强。

不幸,时人不许他们,对自强事业则多方掣肘,对邦交则好轻举妄动,结果就是误国。

”对上述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政治领袖们的自强运动大大推动了思想的解放B.误国突出表现为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战败C.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是政治领袖们避战的结果D.时人多方掣肘是导致自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解析根据题干中“不幸,时人不许他们,对自强事业则多方掣肘”这句话可知当时大部分人的思想还未解放,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同治、光绪年间的政治领袖如曾、左、李及恭亲王、文祥诸人原想一面避战,一面竭力以图自强。

”这句话可知自强指的是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就是随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而破产,故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是政治领袖们避战的原因,故C项错误;自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政治经济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 B4.(2016·黄山模拟)以下近代以来中国留学生变化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①留学的变化与时代发展、国家政策等因素紧密相连②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留学生主要流向苏联③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④近代以来中国留学生经历了向美国、日本、苏联和世界各国学习的历程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从不同时期中国留学生不同留学去向,可知受国家政策和时代变化等因素影响,故①正确;从1949~2003年中外留学示意图,结合新中国初期中苏建交等史实,可知②正确;从1949~2003年中外留学示意图和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发展,可知③正确;图一留学美国、图二留学日本、图三留学苏联和改革开放后留学世界,可知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5.(2015·蚌埠三模)1919年6月9日,《民国日报》发表社论说:“工人的生计,是很窘的,今天罢工,明天没有饭吃,这是一件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自家办的工厂、工场,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所以抵制许多日货”。

该社论旨在()A.坚持实业救国理想B.促进五四运动发展C.维护列强在华利益D.肯定工人爱国行动解析材料中“如确有振兴国货,挽回利权的功效……抵制许多日货”的信息说明该报纸社论还在坚持实业救国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时间五四运动已经爆发,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抵制日货,打击列强在华势力,故C项错误;材料“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所以抵制许多日货”对工人运动持怀疑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 A6.(2016·温州模拟)读下表,表中中国进口的日本纱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18~1920年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情况A.B.抵制日货运动高涨C.北洋军阀政府限制纺织品进口D.天津、青岛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此时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二十一条”,促使中国人开始抵制日货运动,导致材料中日本纱进口减少,故B项正确;北洋军阀政府限制纺织品进口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天津、青岛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与材料中现象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7.(2015·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二模)1978年后的最初几年里,香港和广东之间的交际语言是粤语,然而到1980年代末时,普通话渐渐成了新的通用语言。

这种语言上的变化反映了()A.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B.广东和香港间的经济交往密切C.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D.说普通话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解析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材料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知粤港两地交流语言由之前的粤语到普通话,可知两地经济交流密切,但不能反映材料的本质,故B项错误;粤港两地交流语言由之前的粤语到普通话,可知两地经济交流日益密切,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结果,故C项正确;普通话成为时尚材料无从反映,故D项错误。

答案 C8.(2015·云南二模)有学者指出,当中国从农业、前现代化国家迈向准工业化、现代化社会时,大家庭体系和家族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了。

中国近代最早由政府施行并对传统家庭产生瓦解作用的是()A.谕令各省广为制造增加就业B.开办近代学校发展新式教育C.发布废除跪拜礼命令倡导人格平等D.颁布近代法律否定家长宗法制度解析谕令各省广为制造增加就业会促进家庭经济收入,不会对传统家庭产生瓦解,故A项错误;近代教育创办会使家庭子弟通过读书受到新式教育影响,从而瓦解传统家庭模式,故B项正确;发布废除跪拜礼命令属于社会生活的变迁,与家庭解体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家长宗法制度一直影响中国社会,法令形式难已改变传统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B9.(2015·淄博三模)20世纪20年代初,美女图案开始大量出现在香烟广告中(如下图)。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A.近代工业的发展B.绘画艺术的变迁C.妇女地位的提高D.社会观念的进步解析图片中“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与近代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故A 项正确;20世纪20年代初,美女图案开始大量出现在香烟广告中,反映出近代绘画艺术采用写实的手法,开始油画创造,与传统绘画创作风格完全不同,反映了绘画艺术的变迁,故B项正确;美女图案开始大量出现在香烟广告中,并不能说明妇女地位提高了,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美女图案开始大量出现在香烟广告中,说明传统的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社会观念在进步,故D项正确。

答案 C10.(2015·淮安四模)“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有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

”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析材料中“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等制服大行其道,开始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符合1949~1956年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故A项正确;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时期,这些制服已经出现,60年代流行绿军装,故B项错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流行绿军装,故C项错误;1976年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服饰不再这样单一,而变得丰富多彩,故D项错误。

答案 A11.(2015·昌平二模)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史料价值。

下面民国时期上海老照片反映的近代社会生活变革有()①广告的位置②人物的服饰③建筑的风格④出行的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由两幅图片可以研究广告在近代的运用,故①正确;由第一张图片中可以看出近代人物的服饰有了很大的变化,故②正确;两幅图片都看不出中国的建筑风格有变化,故③错误;由图片二可知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近代交通工具,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12.(2015·茂名二模)“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

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

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

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

”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A.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B.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C.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D.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解析社会史观是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全球史观是从全球化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现代化史观是从现代化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文明史观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5·潍坊三模)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1853—1926),江苏海门人。

5岁入私塾读书,接受“读书—出仕—报效国家”思想。

同治七年(1868年)进入科场考试,第二年中秀才,受开封知府孙云锦和淮军将领吴长庆赏识,先后被招致入幕。

后又得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青睐,中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状元。

早年的幕客生涯,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1895年他毅然投身实业,创办南通大生纱厂,开始“实业救国”。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材料二在张謇的思想体系中,将棉和铁并重,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棉铁业,称这种思想为“棉铁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