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是一张纸》教学设计说课稿及反思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是一张纸》教学设计说课稿及反思《我是一张纸》教学设计1、认识到纸张来之不易,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知道生活离不开纸,了解纸张制作的方法,知道纸的原料来源。
3、了解生活中的纸张浪费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到纸张来之不易,知道生活离不开纸。
2、了解纸张制作的方法,知道纸的原料来源。
三、教学准备:1、教师:PPT课件、造纸介绍视频2、学生:课前预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猜我是谁:四角方方,薄面白净。
传播知识,它打先锋。
(答案:纸)2、导入语:纸,天天陪伴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纸!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翻开书42页,学习第十一课《我是一张纸》,学生齐读课题并书空。
(二)讲授新课活动一:纸的作用请结合课前预习找一找,你的生活当中在哪些地方有“纸”的身影呢?你能找到它吗?找一找:我在哪里。
(1)我们的课本、作业本都是纸做的。
(2)挂历和我们装东西的箱子都是纸做成的!(3)有些家具也是纸做的!(4)还有我们平常用来擦桌子的纸巾也是纸呢!总结:这些都是纸制品(展示图片)。
归纳:学习用纸、生活用纸、美化纸板书:纸的作用大活动二:我从哪里来1、过渡语:你知道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纸的吗?最开始的纸是什么样的呢?我平常用的纸是从哪里来的?2、猜一猜:在没有纸之前,人们是怎么书写的呢?3、寻根问源:纸的发展历程。
4、提问:什么时候纸被发明了出来的呢?又是谁对纸进行了改良呢?同桌合作,在书42页下面的小故事里寻找答案。
要求:仔细阅读故事,把答案画出来5、讲述纸的发明和改良的故事,并播放视频《古法造纸》,让学生了解纸古代的纸张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6、师:古代造纸术工序十分复杂,因此造出来的纸张产量少,价格高。
板书:纸张来之不易7、思考:我们现在用的纸是怎么来的呢?8、图片展示现在造纸的过程。
9、总结并提示下一课:现在,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造纸早已实现了机械化、工业化,纸张被送进工厂后就进行了机械化的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降低了纸张的价格。
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教材整体分析及内容构架
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一、本册教材的整体分析(一)教育主题:有创意地生活二年级下册教材在前几册“适应与习惯”“共在与共有”的基础上,针对时代对人们有更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要求,设立了“有创意地生活”的核心教育主题。
这里的创造性,重在引导学生有不断改进与创新生活的热情与追求,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意识,使创新意识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遵循学生生活的细节,本册教材聚焦四个主题:日常生活、游戏、环保和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节入手,在具体的生活事件中进行创新尝试,培育全方位的创新意识,以实现在创新中成就学生成长的目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每件事都力求创新,则学生有望过上全新的生活,能够获得不断的成长。
本册的学习主题,针对二年级下学期一些学生习得性无力感的初次出现而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克服自己当前学习中的困难,通过坚定自信、寻找方法、持之以恒、不气馁、不放弃,实现一种内在精神的提升,而不只是局限于技艺性的、方法性的、策略性的锤炼与更新。
(二)以儿童活动形式为主要栏目本册教材主要设计了以下栏目。
1. 活动栏目。
本课程是一门活动性课程,旨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习得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技能,提高价值判断的能力和对道德原则的领悟能力。
特别是对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活动对其道德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活动并非简单的某项技能的展示或某种体验,而是指向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智慧的获得。
例如,本册教材第1 课中的《我们一起来挑战》栏目,就是一个活动栏目,包含两个层次的活动。
第一个层次是学习挑战的方法。
前面的环节已经辨析过挑战的内容(哪些事要大胆试?哪些事不能试?哪些事有人帮着可以试?),在此基础上,本环节首先关注挑战的方法,但教材并不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是让学生相互帮助,互为老师,分享应对挑战的技巧与方法。
学习挑战的方法与技能是看得见的教学活动,而深层次的教学目的,还包含着同学共进的成长观念的养成。
部编版一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坚持才会有收获》部编版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实验操作环节,虽然孩子们兴趣盎然,但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小组并没有完全理解实验的原理。这说明我在实验前的讲解可能不够细致,导致孩子们在操作时出现疑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改进实验前的讲解,确保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
五、教学反思
在这节《坚持才会有收获》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坚持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在分享自己的坚持经历时,不仅表达出了对坚持的认同,还能从同伴的故事中汲取力量。这让我觉得,通过真实案例的引导,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
课堂上,我注意到有的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会显得有些无助和迷茫。因此,在讲解坚持的策略和方法时,我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例子,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似乎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孩子们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思考,相互鼓励。
2.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白付出与收获的关系。
-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意志力和耐挫能力,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举例解释:
-针对付出与收获的关系,通过实际案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努力付出是收获的前提,而收获是对付出的肯定。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坚持才会有收获》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坚持才会有收获》选自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第十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教材解析
《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段编写思路
1.我 是 小 学 生 啦 2.校 园 生 活 真 快 乐 3 .家 中 的 安 全 与 健 康 4.天 气 虽 冷 有 温 暖
一年级下册
适应 新生活
养成 好习惯
一年级上册
1 .我 的 好 习 惯 2 .我 和 大 自 然 3.我 爱 我 家 4 .我 们 在 一 起
积极的班级 生活体验
教学内容 比较
留白的 使用
案例性方法
愿意、喜欢 过集体生活; 喜欢和同学、 老师交往;
明白每个人 都是集体的 一员,有基 本的 归属感;
爱护班级荣 誉,树立集 体责任感。
集体事件
案例性活 动
如果缺少素材, 可以调换顺序
基 本的
不同于新生 活适应 主题
反思、发现
课堂实践, 但要避免上 成技能课。
积极的价 值观引导
追求创造性生活
尝试新鲜事物 游戏中的创新 环保中的创新 学习中的创新
二年级下册针对时代要求人 们有更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设置了“自主与创意生活 ”的核心教育主题。这里的 自主与创意,重在引导学生 有不断改进生活的热情与追 求,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 生活意识。
4、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 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养成探 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
实践体验
引导提示
有勇气尝
试富于挑战性
的活动,不怕
苦,不怕难,
不胆怯。
大胆说“不”! 法治渗透。
方法指导,避免蛮干。
寻求他助,注意安全。 前后对比,法治渗透。
话题开放 思路拓展
话题打开思路
真实体 验回顾 反思
尊重社会各行 各业的劳动者, 爱惜他们的劳 动成果;
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
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导读2018年春季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教材网络培训讲义精要。
1《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段编写思路追求创造性生活“创造性的生活”的核心教育主题重在引导学生有不断改进与创新生活的热情与追求,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意识。
创新意识无处不在,无事不有,融合于日常生活之中的。
循着学生生活的细节,本册教材聚焦四个主题:日常生活、游戏、环保、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节入手,在具体的生活中进行创新尝试,培育全方位的创新意识,以实现在生活的创新中成就人的成长。
本册的学习主题,是针对二年级下学期习得性无力感的初次出现而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创造性地克服自己当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通过坚定自信,寻找方法,持之以恒,不气馁,不放弃,实现一种内在精神的,而不只是技艺性的、方法性的、策略性的锤炼与更新。
2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一、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四课,旨在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新鲜事务、学会调节情绪以及体察身边人的需要,从而与他人一起愉快积极地生活,通过做事(种植)学习做人。
单元设计意在在日常生活的尝试与行动中,增进学生生活的自主性与创新意识。
愉快、积极地生活1. 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2. 愉快开朗,积极向上。
能在成人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3. 开朗、积极,喜欢和同学、老师及他人交往。
有应付挑战的勇气,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4. 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
第1 课:挑战第一次第1 课着眼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第一次”,通过“第一次”经验的回顾与分享,引导学生懂得“第一次”对成长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辨哪些是可以挑战的事;通过现场挑战,增强挑战第一次的积极体验,从而坚定学生勇于挑战、锐意创新的信心。
第2 课:学做“快乐鸟”第2 课从自我的角度,引导学生过愉快积极的生活。
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不开心”这一生活中的常态情绪,同时辨识情绪的道德意义,并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情绪排解方法。
15《坚持才会有收获》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坚持才会有收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学校二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5课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了解“坚持”的含义、生疏到坚持的重要性,并能够了解坚持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2、力量目标:通过观看视频故事、沟通呈现等方式,初步体会并理解“坚持”的含义,生疏到每个人都经受过“坚持”,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获得成长和收获;3、情感目标:激发同学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士气,鼓舞同学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坚持,培育同学的自信念和毅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让同学初步体会并理解“坚持”的含义;2、让同学生疏到每个人都经受过“坚持”,坚持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3、让同学通过观看故事、沟通呈现等方式生疏到坚持不仅可以获得好的结果,还能收获欢快和自信,获得成长,并懂得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教学难点:1、让同学深刻理解“坚持”的含义;2、让同学了解坚持带来的收获。
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学校二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5课《坚持才会有收获》第一课时。
同学已经具备肯定的道德素养和基础学问,能够理解简洁的概念和故事,并能够进行简洁的沟通。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为视频故事和同学自己的经受。
视频故事通过叙述一个小伴侣坚持的故事,让同学了解坚持的含义和重要性。
同学自己的经受则能够让同学更加深化地理解坚持的过程和收获。
教学内容:1、观看视频故事《坚持才会有收获》。
2、与同学共享自己坚持的经受,并相互沟通体会。
3、呈现沟通结果,并概括“坚持”的含义和重要性。
4、学习并争辩“坚持”的好处,包括获得好的结果、收获欢快和自信、获得成长,以及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问同学们:“你们遇到过需要坚持的事情吗?”请同学举手发言共享自己的经受。
请同学思考“坚持”的含义,询问他们是否知道“坚持”是什么意思,让他们共享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同学参与,让同学共享自己的经受,引起同学爱好,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尝试新事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勇于尝试、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尝试的意义,学会在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进步。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阶段,他们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放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尝试的结果,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尝试新事物的重要性,培养勇于尝试、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态度,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进步。
3.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尝试的意义,学会在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2.难点: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进步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尝试的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励法:注重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景道具和图片,用于课堂演示和引导学生参与。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道具,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我试试看》。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尝试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尝试的意义,学会在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引导学生认识到尝试是一种成长的过程,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进步。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教师提供的话题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针对讨论结果,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传统游戏我会玩》第二课时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传统游戏我会玩》第二课时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传统游戏我会玩》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传统的游戏,通过游戏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中包含了多种传统游戏,如弹珠、抖空竹、踢毽子等,并通过图示和文字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这些游戏的玩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参与各种活动。
他们对传统游戏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深入的体验和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传统游戏,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传统游戏,学会玩弹珠、抖空竹、踢毽子等游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对传统游戏的兴趣,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 traditional games,并学会 playthem。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 traditional games 的文化 significance,并主动参与 play them。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 problem-based learning 和 collaborative learning 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 traditional games 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手段:使用 multimedia teaching ds,如 pictures and videos,来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learn traditional games more easily.六. 说教学过程1.Lead-in: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传统游戏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
部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尤其如此。游戏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其中有人际相处,有规则意识,有健康观念,有创新与安全,道德与法治都蕴含其中。小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但却不一定能够在游戏中自觉成长,甚至还有可能因为游戏的安全问题或者沉迷于不健康的游戏而对自身的成长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因而,引导孩子“好好玩”是一个重要的成长话题。同时,教育的自觉在于把儿童成长的重要方式“游戏”,真正转化为其文明生活及文化性与创新性培育的载体。超越游戏的安全底线要求,通过“玩好”而“发展好”。
一年级上册 4 上学路上 6 校园里的号令 二年级下册 8安全地玩
5
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遵守环境保护规则
一年级下册 6 花儿草儿真美丽 7 可爱的动物 二年级下册 9 小水滴的诉说 10 清新空气是个宝 11 我是一张纸 12 我的环保小搭档
充分讨论 充分交换
态度 职责
充分观察、讨论
案例辨析
辨析 讨论 判断
有礼貌、有方法
谨记职责,主动服务
学生参观发现 教师帮助呈现
讨论 商量 设计
团结合作、共同分担责任
展示装扮成果,感受集体荣誉感和成功感。
分别通过对“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以及“公共文明修养”(如针对当前广受诟病的“大声喧哗”这一习惯)这四个方面的重点引导,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并在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部编《道德与法治》 二年级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
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思考
为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于2016年6月28日联合印发实施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要将必要的法律常识纳入不同阶段学生学业评价范畴,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将法治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不同阶段的法治教育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并分学段细化教学内容与要求。 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儿童日常的生活当中。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二年级)使用中常见问题及应对建议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二年级)使用中常见问题及应对建议作者:董一红来源:《中国德育》2018年第16期教学应该抓住根本,教学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不是为了追求标新立异和展示教师风采,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亮点”而舍本逐末、弃教材于不顾,要克服随意性,要处理好“吃透教材、用好教材”与“补充教材、开发资源”关系。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二年级)使用以来,对于能驾轻就孰地使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的该学科骨干教师来说,本学科的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等特点早已烂熟于心,法治意识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等新的学科特质也已了然于心。
然而一年多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市级优课评比和教学研讨磨课活动中,这些问题尤其凸显,针对这些新问题,笔者探寻其原因,尝试应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问题一: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笔者走进课堂参与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这一课的研讨时,学校的研课团队和教师已经集体备课、试教过三次了,在教学“大家一起欢乐多”板块的时候,教师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在校一起玩,很开心;玩耍守规则,更快乐。
通过这三个教学环节,在认知层面,他们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交流、体验等活动认识到同学在学校一起玩是快乐的,认识到遵守规则能使大家更快乐”,教者强调了规则在愉快玩耍时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友善、讲文明、会合作等方面;强调的是学校生活层面,忽略了教材暗含的家庭、社区生活层面。
原因分析:1.对教材解读不细致从“在校一起玩,很开心”这个环节,教者引导学生“回忆在学校和伙伴一起玩耍的经历,感受一起玩是一件开心的事”可以看出,教者忽视了本课教材第1页中的“星期天,我和李育林、王浩宇一起玩捉迷藏,我们都很开心”这句话。
这句话中,“星期天”这个词暗示我们:愉快玩耍,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者还要引导孩子回忆校外生活,让他们认识到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要学会融入群体,愉快玩耍。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9《小水滴的诉说》教案三篇
9.《小水滴的诉说》第1课时教案一、课程标准内容《小水滴的诉说》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第7条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第9条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中的第1条:有好奇心,喜欢提问;第2条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第4条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第11条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二、教材分析第9课《小水滴的诉说》,承接一年级下册《我和大自然》单元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视角,关注日常生活中时时离不开的水,全然不同于仅仅把水当作一种可利用的资源的做法,而是将水看作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生命休戚与共的存在,通过“小水滴”的歌唱与遭遇不幸后的诉说,激发学生爱惜水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有创意地珍惜水、节约水。
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大都只知道平时用的水是一拧就有的自来水,不明白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上的水是很宝贵的。
也很少留心水资源目前遭遇的污染状况,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养成日常节约用水的生活习惯和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意识。
让学生集思广益想想生活中个人节约用水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国家社会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节水的做法,渗透从小科学用水的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体验水的珍贵和来之不易;掌握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节水的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中。
难点:感知水资源的缺乏;了解创造性节水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方格纸、海绵、水杯、塑料板、自来水、被污染的水学生:水费单、水彩笔六、教学过程课时目标:1、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知水资源的重要性。
2、初步了解水资源当前所遭遇的危机,理解水资源的宝贵。
导入:灵敏的小耳朵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朋友,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谁来了?生:小水滴师:小水滴有一肚子的话要跟大家说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下吧。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挑战第一次》优质教学设计
第一课《挑战第一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第一课《挑战第一次》,教材着眼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第一次”,通过挑战“第一次”经验的回顾与分享,引导学生懂得挑战对成长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辨在生活中,哪些是可以挑战的事情,哪些是不可以挑战的。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自我挑战的积极体验,坚定学生勇于挑战的品质。
二、学情分析: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养,但现在的孩子面对一些事情缺乏敢于挑战的勇气,特别是低年级的很多学生做事犹豫,不敢说话,不敢做事,不敢迈出挑战的第一步,所以我们要通过教学让孩子们克服胆怯的心理,引导他们敢于尝试,体验挑战带来的成长和快乐。
三、学习目标:1.学会勇敢挑战生活中的第一次。
2.辨别哪些事物是否可以尝试。
3.体验一次挑战,共同感受成长带来的快乐,树立勇敢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四、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辨别哪些事可以尝试,哪些事不可以尝试,鼓励学生树立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准备:1.视频绘本故事《小马过河》。
2.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故事引入:同学们好,大家喜欢听故事吗?现在我们来听听《小马过河》的故事,请大家认真看,仔细听。
课件出示:《小马过河》视频故事。
出示任务:师:故事听完了,问题来了。
2.《小马过河》的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结合学生回答,总结如下:(遇到问题多动脑筋,要有勇气,勇于尝试。
)教师小结:是的孩子们,小马第一次送麦子到磨坊去这就是挑战,在妈妈的鼓励下接受挑战,勇敢地尝试,最后获得成功。
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小马一样,做事情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多动脑,更要向它一样勇敢,敢于尝试人生中的第一次。
(二)讲授新课活动一:我的第一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挑战第一次》。
板书课题1.导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2页,看书上的三位小朋友第一次都挑战了什么?2.(出示图片)师:大家请看大屏。
指名学生说一说。
(第一幅)生 1:小明挑战了第一次买东西。
(还能从图片上提取哪些信息)师:这位同学观察的特别仔细,从小明的表情和语言上不难看出,小明挑战第一次成功之后特别开心。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
“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但
要愉快、积极地生活就需要辨识正当的快乐和
不正当的快乐,这种理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它
需要后天的养成和锻炼。《快乐门诊部》引导
学生辩证看待快乐与不快乐,清楚不是所有的
re
快乐都是对的,也不是所有的痛苦都要回避或 者能回避。同时,还要强调的是生活中的不快
乐是正常的,不快乐是成长的一部分,必须学
创r新e
追求创造性生活
环保中的创新 学习中的创新
第一单元教材整体解读及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四课,旨在引导学生 敢于挑战,勇于尝试、学会调节情 绪,体察、关心身边的人, 从而与 他人re 一起愉快、积极地生活,通过 做事(种植)学习做人。促进学生 积极、愉快的态度养成。
第
第
让
我
尝试做事
第1课 挑战第一次
否必须学会承受。
活动二:妙招大擂台
情境创设:快乐鸟,小朋友们,我这里有很多应
re
对不快乐的小妙招,一起来看看吧! 1.出示P9上部分的小妙招。讨论:快乐鸟的小妙
招你用过吗?什么时候用的?效果怎么样?
2.妙招大擂台。全班分成四大组,进行组际比赛
,看哪一组把不开心变成开心的妙招最多。活动三 Nhomakorabea快乐大舞台
情境创设:快乐鸟,让我们制作一双翅膀,变身
re
”体验的回顾,发现挑战自我对成长的意义。
2.活动要指向综合性实践智慧的获得。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设
计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某项技能的展示或某种情感、经历的体验
,而是指向综合性的实践智慧获得。框题三“我们一起来挑战
”就是这样的一个活动。教材第4页内容,这里看上去是挑战方
法与技巧的学习与交流,但实际上包含着与同学共进、一起面
统编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能行》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能行》教学设计教案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XXX《我能行》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将“自信向上”作为情感与态度目标中重要的一条。
在“愉快、积极地生活”部分,特别强调了要“愉快、开朗”“积极向上”。
其中,第4条提出,学生要“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为此而高兴”。
第5条提出,学生要“在成人的指导下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研究成绩”。
第6条提出,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
第7条提出,学生要“研究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二)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将“友好交往、合作的基本方法”作为知识与技能目标中重要的一条。
在“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部分,第3条提出,学生要“关心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分享与合作”;在“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部分,第7条提出,学生“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
第10条提出,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能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或信息”。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我会努力的》的起始,从题目《我能行》三个字便可得知,本课聚焦自信心的呵护与培育。
教材中首先以鼓励学生发现自己“行”的某一点开始,“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明白大家都有“行”的地方;接下来引导学生一起发现“不行”的方面,以此说明大家都有需要再努力的地方,并树立长远的“今天还不行,明天可能行”发展观;最后通过同学间的互相帮助,鼓舞起学生的自信,并揭示“努力”是走向“我能行”的路径。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三、学情分析第一课时: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在知识技能的研究上较为出色,但校园生活较为单调,所以同学之间的交往并不多元,同学间的了解不多,有的甚至还仅限于知道同学的姓名;课堂活动也有局限性,课堂研究不善于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
学生个体在自信心方面又呈现出两极分化:多数学生善于表达,总能乐观积极地看待生活,对自己有着饱满的自信心;一小部分学生则不善言谈,累积了许多消极的成长体验,对自己并不满意。
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建议
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导读2018年春季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教材网络培训讲义精要。
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建议依据课程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与“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的要求而编写。
主要通过选择健康的游戏玩、了解传统游戏的玩法、创造性地改进游戏的玩法以及安全地玩游戏等内容引导学生更文明、更健康、更有创意、更安全地玩游戏,促使他们在游戏生活中获得成长。
一、单元整体把握建议1. 玩中学,学中玩游戏是活动类的德育载体,天然承载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首先,教师要关注游戏活动中的儿童实践的知行诉求。
儿童在游戏中的状态是最自由、最积极、最投入的,一旦进入游戏活动,便会心甘情愿地全身心投入当下活动并严格遵守活动规则。
在身心与游戏活动水乳交融的过程中,儿童会在其中展现与发展道德情感、道德判断以及道德行动。
其次,教师要激活游戏活动中的儿童潜在的道德因子。
游戏活动极富规则性、交往性、情感性和创造性,游戏的规则性可以锻炼儿童宽容、合作、理解、对话、规则意识等品质;游戏的交往性可以锻炼儿童克己、诚实、合作、独立、尊重等品质;游戏的情感性可以让儿童获得幽默感、快乐感以及坚韧、细腻、豁达等情感特质;游戏的创造性可以让儿童学会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
2. 教学课序的调整这一单元主要指向游戏中的创新,教学内容侧重同伴之间的游戏,将游戏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及培养创新性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创新尝试,培育创新意识,以实现在创新中成就学生成长的目的。
第 5 课《健康游戏我常玩》和第 8 课《安全地玩》这两课主要根据课程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的要求编写,重点关注的是学生游戏的选择是否适合与安全。
第 6 课《传统游戏我会玩》和第 7 课《我们有新玩法》这两课主要根据课程标准中“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的要求编写,重点关注的是学生游戏的方法、意义与创意,回应了单元主题“我们好好玩”。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高质课堂建模说明及建议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高质课堂建模说明及建议一、本次活动选在市实验小学的想法寻源头:探寻高质课堂建设的“源头活水”再出发:走向高质课堂建设的“康庄大道”(解决教育内卷)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监测说明以教材内容为主进行检测考老师:上了“道德与法治”课没有、教材内容上完没有救学生:不做大量没用的资料、不背大量没用的资料考试就是指挥棒,通过检测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全面贯彻新教材理念,把精力放在深入研读教材,精心创设教学活动,合理安排生活践行。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高质课堂建模的目的上来——上好——出彩实际上,模式就是程序。
有人说,建立模式的意义就在于让80%的人在80%的情况下做到80分。
对于新教师而言,教学当然需要程序,但不能只按程序教学。
力挺模式者认为,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通过不断建模、破模、再建模的过程来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
建立模式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承载和落实自己认同的理念。
四、小学《道德与法治》高质课堂建模的基本环节智慧引入→任务导学→自主互动研学→学以致用→学力延伸(一)智慧引入:引发注意、激发兴趣、指向内容。
(二)任务导学:结合框题内容和教学目标提炼出教学核心问题,将核心问题作为学习任务交代给学生。
任务明确,交代清楚,引发学习动机。
核心问题哪里来:结合框题内容和教学目标提炼出教学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为课时核心问题,一般一篇课文两个课时。
如果有四个框题,就是前面两个框题为一个课时,后面两个框题为一个课时;如果有三个框题,就是前面两个框题为一个课时,后面一个框题为一个课时;如果有两个框题,就是一个框题为一个课时。
(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学习”为例。
)第一课时根据框题(二级标题)“成长离不开学习”和教学目标提炼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是怎样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第二课时根据框题(二级标题)“处处可学习”和教学目标提炼的核心问题就是“学习的途径有哪些?”(三)自主互动研学:围绕子问题设计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情感体验,合作交流,互动分享,汇报展示,辨析明理,促进践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导读2018年春季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教材网络培训讲义精要。
1《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段编写思路追求创造性生活“创造性的生活”的核心教育主题重在引导学生有不断改进与创新生活的热情与追求,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意识。
创新意识无处不在,无事不有,融合于日常生活之中的。
循着学生生活的细节,本册教材聚焦四个主题:日常生活、游戏、环保、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节入手,在具体的生活中进行创新尝试,培育全方位的创新意识,以实现在生活的创新中成就人的成长。
本册的学习主题,是针对二年级下学期习得性无力感的初次出现而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创造性地克服自己当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通过坚定自信,寻找方法,持之以恒,不气馁,不放弃,实现一种内在精神的,而不只是技艺性的、方法性的、策略性的锤炼与更新。
2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一、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四课,旨在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新鲜事务、学会调节情绪以及体察身边人的需要,从而与他人一起愉快积极地生活,通过做事(种植)学习做人。
单元设计意在在日常生活的尝试与行动中,增进学生生活的自主性与创新意识。
愉快、积极地生活1. 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2. 愉快开朗,积极向上。
能在成人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3. 开朗、积极,喜欢和同学、老师及他人交往。
有应付挑战的勇气,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4. 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
第 1 课:挑战第一次第1 课着眼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第一次”,通过“第一次”经验的回顾与分享,引导学生懂得“第一次”对成长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辨哪些是可以挑战的事;通过现场挑战,增强挑战第一次的积极体验,从而坚定学生勇于挑战、锐意创新的信心。
第2 课:学做“快乐鸟”第2 课从自我的角度,引导学生过愉快积极的生活。
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不开心”这一生活中的常态情绪,同时辨识情绪的道德意义,并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情绪排解方法。
第3 课:做个“开心果”本课从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过愉快积极的生活。
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自我与周边人关系,引导学生尝试体察周围和身边人的心态状态,并能够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做生活中的“开心果”。
相对第2课的自我调节与认识,第3课的“做个‘开心果’”则不仅是关爱他人,也包含着责任的意味,是引导学生从自我视角走向与周边世界和谐相处,做生活世界的主体。
这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
第4 课:试种一粒籽第4 课基本上是一个活动课,也可以看作是单元总结,结合春季这一种植时节,通过指导学生尝试种植这一具体活动,感受植物的生命发生过程,观察植物的成长,在尝试种植的过程中体验尝试带来的成长与收获。
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四课,分别聚焦学生游戏的四个主题:健康、文化、创新和安全。
教材在一年级上册有两课涉及游戏的内容,一是课间十分钟,从学校生活适应的角度引导学生课间生活,二是玩得真开心,从放学后处理好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关系,健康游戏和游戏中的分享的角度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游戏。
二年级下册的这一游戏单元,则更侧重同龄人间的游戏,将游戏作为学生健康成长、文化性及创新性养成的重要载体。
从全册的教育主题看,关注游戏创新的第7课是重点。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尤其如此。
游戏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其中有人际相处,有规则意识,有健康观念,有创新与安全,道德与法治都蕴含其中。
小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但却不一定能够在游戏中自觉成长,甚至还有可能因为游戏的安全问题或者沉迷于不健康的游戏而对自身的成长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因而,引导孩子“好好玩”是一个重要的成长话题。
同时,教育的自觉在于把儿童成长的重要方式“游戏化”,将它真正转化为其文明生活及文化性与创新性培育的载体。
超越游戏的安全底线要求,通过“玩好”而“发展好”。
第 5 课:健康游戏我常玩第5 课“健康游戏我常玩”,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游戏的观念,能够辨别有益与健康地游戏,并根据自己及游戏环境等具体情况,自觉选择适合的游戏,从而玩得健康、有益、开心。
第6 课:传统游戏我会玩第6 课“传统游戏我会玩”,旨在扩展学生游戏时间与空间视野,了解传统游戏,并在尝试中发现玩传统游戏的乐趣,同时了解和尝试多元文化背景中的游戏的玩法,初步认识游戏的文化性和社会性,感知文化传承。
第7 课:我们有新玩法第7 课“我们有新玩法”,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树立创新意识,并通过方法的具体指导和参与创新过程,体验游戏创新的乐趣。
第8 课:安全地玩第8 课“安全地玩”聚焦游戏中的安全问题,一方面不能因为安全问题而放弃游戏,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游戏时必须要有安全意识。
三、第三单元本单元以“绿色小卫士”为题,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理解时代的主题——绿色与环保,并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改善生活质量与环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节约能源,文明生活,成长为“绿色小卫士”。
追求和践行文明绿色生活是现代人的基本人文素养,环境危机是工业化带给地球的巨大消极后果,也是我们不得不应对的时代问题。
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现代教育,特别是德育不可忽视的任务。
本单元是《道德与法治》教材小学低年段对此问题的集中关注,依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从其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的问题入手,选择水、空气、纸三个主题,并采用对话的方式,力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人类中心的观念,将世界与人看作共生的存在。
这一思路承接一年级下册“我和大自然”单元。
中年段四年级上册的“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以及高年段“我们生活的家园”中,这一思路也保持延续。
本单元四课是分与总的关系,前三课是三个并列的环保主题,最后一课是行动,可以看作是总。
此主题内容,教师可结合自己学校的“绿色环保月”“绿色环保周”类的活动进行整合式安排。
在课的设计中,要注意强调将绿色文明生活方式,与创新观念及环保法律、法规相结合进行。
第9 课:小水滴的诉说第9 课“小水滴的诉说”,承接一下“我和大自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视角,关注日常生活中时时离不开的水,全然不同于仅仅把水当然一种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水看作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生命休息与共的存在。
从水的歌唱与不幸的诉说中激发小学生爱惜水的内在同理心,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宏观城市管理和微观的日常行为,有创意地珍惜水、节约水。
第10 课:清新空气是个宝第10 课“清新空气是个宝”是有时代气息的主题,针对当下工业化进程中我国空气污染的严峻现实,从“宝”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清新空气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清新的空气是要靠大家一起努力保护的,遵守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小处着眼,身体力行,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第11 课:我是一张纸第11 课“我是一张纸”,聚焦与学生天天打交道的文化用品纸。
在设计思路上,与第9 课一致,采用了拟人和童话式的表达方式,通过朋友的口吻,从我在哪里,我从哪里来,我的苦与乐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明白纸来之不易,从让朋友开心快乐的角度,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性地落实节约用纸的行动。
第12 课:我的环保小搭档第12 课“我的环保小搭档”是一个总结性活动课,旨在通过创意自己的环保小搭档,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帮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切实落实绿色生活的观念与行为。
四、第三单元本单元“我会努力的”,是针对部分小学生中最初出现学业分化、习得性无力感和轻度厌学情绪的苗头而设计的,集中对自信心、学习方法、意志品质等主题进行探讨,以帮助学生克服两年来积累的习得性无力感,保有努力的信心,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坚持努力克服学业困难,迎接新阶段的学习生活。
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有应付挑战的勇气。
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
有好奇心,喜欢提问。
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
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相一致的。
一上集中在第二单元的“校园生活真快乐”中,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如“上课了”一课;一下集中在在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在“我不拖拉”“不做‘小马虎’”中有涉及,侧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二年级集中在此单元中,针对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三年级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广义的学习观。
在这个思路上,一方面要结合不同册次的教育主题,把握相关主题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纵向上结合课文的教材设计,理解同一主题在小学阶段的逻辑上升趋势,并结合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
本单元四课,从逻辑上看前三课可以看作是递进关系,从自信、方法到毅力,第四课,是一个学期总结课,整体上以鼓励学生成长自信,看到不足,并能够制定切实的发展计划,通过计划,一方面为未来聚焦任务,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的鼓舞。
逻辑图示如下:第13 课:我能行第13 课“我能行”,聚焦自信心的呵护与培育。
经过两年的学习,有些敏感的小学生会发现自己很努力,但依然无法达到理想的学习结果,渐渐蒙生了一种无力感,学习的自信心受到挫折,甚至有放弃继续努力的倾向。
针对小学生成长中的这一问题,此课首先以鼓励学生发现自己“行”的点开始,“我在这点行,你在那点行”,明白大家都有“行”的地方;接下来引导学生一起发现“不行”的方面,以此说明大家都有需要再努力的地方,并树立长远的“今天还不行,明天可能行”发展观;最后通过同学间的互相帮助,鼓舞起学生的自信。
需要注意的是,本课的设计,表面是个体观念性的,内在是消解班级同学压力,调解班级同学关系和班级文化建设的。
第14 课:学习有办法第14 课“学习有办法”,承接上一课的努力,讲方法。
首先通过课堂体验,让学生明白,做事是有方法的,有了方法就事半功倍,并没有什么“神童”。
接下来通过榜样学习和方法分享,帮助大家共同进步。
要特别注意是全班分享,不是针对某些学生的帮扶,否则一是容易给个别学生带来压力,二是会上成学习策略指导课,而非品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