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信息化_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变革_李北群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也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迈进。
信息化的发展为高校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些趋势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一、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普及和深化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首要趋势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普及和深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高校教育开始采用在线课程、远程教育和虚拟实验室等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课程内容与学生分享,并通过在线讨论或作业来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获取到教材、课程资料以及相关学习资源,从而提高了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二、数据驱动的教学管理和决策支持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数据驱动的教学管理和决策支持。
通过信息化技术,高校可以采集并分析师生的学习数据、教学数据以及评价数据,从中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学校管理层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制定更科学的教学管理策略和决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个性化学习的推行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第三个重要趋势是个性化学习的推行。
信息化技术可以根据个体的特点和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这种个性化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在线教育的兴起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在线教育的兴起。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提供在线课程和学位项目。
在线教育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
此外,在线教育还可以与其他高校或机构进行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跨学科合作的加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最后一个趋势是跨学科合作的加强。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与前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教育信息化,即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课堂教学、学习活动、学生评价等各方面的全面数字化。
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工作满意度,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1、科技与教育的融合。
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正在不断的改变教育的方式。
数字化教育将更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VR、AR等创新技术,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2、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
互联网的普及,让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学习方式得到了革新。
教育信息化将更多地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推陈出新。
3、虚拟化与教育的融合。
虚拟化是一种技术手段,可以将物理的东西变成虚拟的,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实验室之外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教育资源,从而提高他们在教育中的学习效率。
4、智能化与教育的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更多的教育信息化将会使用智能化的技术,让人工智能来辅助班级管理、学生评价、考试分析、课堂教学等各方面。
二、教育信息化的前景1、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信息化可以提供更加优秀的教育资源,真正实现了全局化的教育和个性化的教育。
2、降低教育成本。
教育信息化使得教学过程自动化、数字化,降低人力物力的成本,同时减少了错误和瑕疵,提高了教学效果。
3、增进师生的成就感。
教育信息化可以让师生之间更加互动、更加紧密,学习更加个性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对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同时增加教师工作的满意度。
4、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教育信息化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得教学更加多元化,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了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总之,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的重要趋势,是教育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希望全社会都能够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水平,助力学生发展,以推动教育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1. 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各级各类学校普遍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和网络设备,教育信息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
例如,我国中小学的“班班通”项目,实现了多媒体设备进课堂,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
2. 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丰富与普及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标志。
目前,各类教育机构和教育企业开发了大量的数字化教材、教学视频、在线课程等资源,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特别是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满足了广大师生的远程教育需求。
3. 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逐渐普及,传统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通过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
教师也逐渐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显著提升。
4. 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各类教育管理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广泛应用于学校管理中,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同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教育管理提供了更加精准和智能的支持。
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教育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智能教学助手、智能评测系统、智能学习分析等应用,能够实现个性化教学和精准化学习,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例如,智能推荐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推荐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
2.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教育信息化壮大的六大趋势
教育信息化壮大的六大趋势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形态和方式。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领域不可阻挡的潮流,展现出一系列显著的趋势,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趋势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丰富与普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电子教材等日益丰富。
这些资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料。
无论是国内顶尖学府的优质课程,还是世界各地的专业知识,都能通过网络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也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
不同学习进度和需求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资源,实现自主学习。
同时,教育机构和企业也在积极开发和整合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许多在线教育平台应运而生,它们汇聚了大量的教育内容创作者和专家,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学习路径。
此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
偏远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与发达地区相似的优质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趋势二:智能化教育工具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智能化的工具,如智能辅导系统、自适应学习平台等。
智能辅导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实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自适应学习平台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度,自动调整学习内容和难度,实现个性化教学。
例如,通过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学习时间等数据进行分析,自适应学习平台能够精准地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其推送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和学习资料。
这种智能化的教育工具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育更加精准和高效。
此外,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
通过创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科学实验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趋势三:移动学习的常态化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使得移动学习成为一种常态。
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
大学信息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变革
日本学 者在《 论信 息 化》 一文 中提 出 , 之 定 义为通讯 现代 向“ ” 由 “ 将 学 。 结果 ” 向 “ 转 过程 ” 由“ , 知识 ” 向 “ 转 能力 ” 以学 , 化 、计 算机 化 和行 为 合理 化 的集合 。而 大学信 息 化 ( — 生获 取信 息 、 造 知识 为衡 量 尺度 , 而促 进人 的全面 发 I T 创 从 b s d ct n 则是 在 2 aeE u ai ) o 0世 纪 9 0年 代伴 随着信 息 高速 公 展 。 多媒体 网络 技术 所 能包容 的信 息量 和可提供 的教学 资
… …
2 .网络 信 息技术 变 革大 学教师 角色 。传统教 学 中. 教
师是 传道 、 授业 、 惑 。教 师是 “ 解 闻道在 先 . 知先觉 ” 观 先 客
等 教育信 息化蓝 图。正如美 国经 济学 家罗 斯托所 说 :以发 上形 成 了“ 师中 心” 面。 多媒 体 和网络用 于学 校教育 。 “ 教 局 网络 这种 四 通八 达 的信 息 港 为 学 生提 供 了获 取知 识 的立 教 教 直接进 入 以遗传 工程 、 光 、 型 电子计 算 机为 标 志 激 微 体 途径 。 师 不再 是 学 生 获取 知 识 的唯 一来 源 . 师不 再 的新时代 ” 我 国政府 于 19 。 9 4年 启动 的 中国科研 计算 机 网 是先 知先 觉 及知 识 的权威 拥 有者 和传 输者 . 样“ 这 教师 ” 的
。
络示范工 程也 成果 丰硕 . 目前几 乎所 有 高校 都加 入 了中 国
高等教育的未来趋势与发展方向
高等教育的未来趋势与发展方向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将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一、技术与教学融合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未来,高等教育机构将更加重视线上教育的发展,利用先进的教学平台和辅助工具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教育将更加个性化、智能化,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二、跨界融合与综合能力培养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二是跨界融合和综合能力培养。
传统的学科分类将变得模糊,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互补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未来的高等教育将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创新、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将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与融合,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课程和学科组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匹配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三是与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匹配。
由于就业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快速更新,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高校将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开设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具备实际职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的毕业生。
同时,高等教育机构还将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国际化与全球合作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之四是国际化与全球合作。
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打破国界限制,拓宽学生的视野。
高校将积极引进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提供国际化的课程和学位项目。
同时,高等教育机构将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开展学术研究合作和学生交流项目,促进国际间的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
五、生涯发展与终身学习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五是生涯发展与终身学习。
高等教育不再仅限于学生的大学时期,而是成为一种终身学习的机会与选择。
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浪潮,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成为了越来越多高校关注的焦点。
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体现了高校的现代化水平和先进性,也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
一、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各高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情况不同首先,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
一方面,一些名校和一些新型高校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信息化建设相对成熟,教学、科研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支持和发展;而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高校、普通本科高校因为投入困难、高校文化的滞后,信息化建设的程度相对较低,可能存在信息不互动、信息孤岛等问题。
2、“互联网+教育”渐成趋势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教育是未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趋势。
高校通过网络音视频、网络课程、网络学习平台等一系列工具,实现教学资源和信息在线共享,帮助学生快速获取相关课程信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同时,互联网也为科研、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3、学生信息化需求不断增加如今,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90 后” 和“00 后”,是数字原住民,他们对信息化的依赖和需求越来越多。
高校应该顺应学生的需求,通过信息化方式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协助学生解决学习及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
二、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1、信息化和数字化逐渐深化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越来越深,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不再是简单地将科技产品投入应用,而是在高校文化及其变革中发挥更深入的作用。
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数字化的学习方式创新、数字化的科研创新思路和方法等,都是将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思维深度融合后产生的创新。
2、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兴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信息化时代的热点,也成为高校校园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利用大数据技术,高校可以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成绩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指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高校图书馆和资料中心等机构更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改革与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管理效能、拓宽服务范围。
本文将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1. 基础设施建设: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建立了校园网和教学网,实现了宽带网络的覆盖。
同时,高校还建设了各类实验室、学习空间等教育信息化的场所。
2. 教学模式创新: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
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逐渐与在线教育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灵活性强的教学模式。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并与教师进行互动。
3. 学习资源共享: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学习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
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构建数字图书馆、开发在线学习平台、推动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来自不同高校、不同领域的学习资源,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4. 管理与服务改进:高校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信息化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所有有关学生、教师以及教育资源的管理和服务都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了数字化、网络化处理。
这些改进提高了办事效率,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加强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二、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趋势1.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渗透到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各个环节。
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校可以进行更加精准的学生评估、个性化的学习推荐、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等。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智能化发展。
2. 移动学习的兴起: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的高速发展,移动学习成为一种趋势。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知识获取。
移动学习的普及将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服务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3. 大数据的应用:高校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和分析,可以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聚焦“一流学科”建设 打造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品牌——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
《世界教育信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袁是如何实现创新发展袁入选国家野一流学科冶建设项目的钥李北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学校长期坚持创新发展的结果,也是学校回归全国重点大学梯队的重要里程碑。
为什么说是“回归”?这要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发展历史说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立于1960年,早在1954年时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竺可桢先生就向教育部门呼吁建立水文气象学院,1959年时任中央气象局局长涂长望先生主持召开局长办公会,专题讨论、研究筹办水文气象学院问题,并做出建院决定。
可以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创建伴随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并适应当时的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符合当时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南京气象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这是学校前进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进入全国重点高校的行列表明国家对气象高等教育的重视,也是对学校建校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更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在“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指导下,学校于2000年划转归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并于2012年建立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三方共建体制。
61年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不动摇,积极探索行业特色高校办学规律,在特色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而有益的经验,这些都为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教育信息》:面对新的发展使命袁学校作为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寻找自身的办学定位钥编者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野双一流冶建设高校袁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遥学校始建于1960年袁应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袁隶属于中央渊军委冤气象局袁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袁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袁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袁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2007年以来袁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尧中国气象局尧教育部尧国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袁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遥为深入了解该校作为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在教育治理与服务社会方面的情况袁本刊专访了该校校长李北群遥聚焦“一流学科”建设打造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品牌———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采访、整理/张男星孙继红采访整理:张男星尧孙继红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李北群:学校经过体制划转之后,实现了从封闭办学到开放办学、从单科性高校到多科性高校、从教学型高校到教学研究型高校的转变,促使学校进入“二次创业阶段”。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是什么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是什么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
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方式、方法和理念,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那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究竟是什么?未来又有着怎样的展望呢?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首先体现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和普及。
过去,教学资源主要依赖于书本和教师的口头传授。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轻松获取。
从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到电子教材、教育软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形式多种多样,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在线课程为例,许多知名高校和教育机构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在线课程平台,如 Coursera、EdX 等,让世界各地的学生都能够接触到顶尖的教育资源。
这些课程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学科领域,还包括了新兴的技术和跨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视野。
教育信息化也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兴起。
翻转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阅读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知识,课堂则变成了师生互动、讨论和解决问题的场所。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混合式教学则是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
例如,教师可以在线上布置作业、进行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线下则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智能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正在逐渐融入教育领域,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
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人工智能可以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练习题目。
例如,自适应学习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自动调整学习内容的难度和节奏,使学习更加高效。
大数据技术则可以帮助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教学策略和课程设置。
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与趋势
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与趋势一、前言高等教育信息化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分重要。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在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快。
本文将介绍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趋势。
二、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历程1.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中国高校最早开始引进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被认为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起步阶段。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只被用于学术研究,原因是在当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程度还非常低,只有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使用。
2.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进入了发展阶段,这个发展阶段是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发展是网络化,这种网络化不仅表现为高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还包括线上教育和网络开放课程的发展,以及在线学位教育和业余教育的推广。
3.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初期到今天)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这时高校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教育、在线课程、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增强了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质量。
同时也改变了长期以来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三、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1.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发展较为成熟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高等教育信息化得以实现。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包括校园网络、教育云、数据中心、物联网技术等,这些硬件设备通过各种互联网技术进行互相连接,加强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也使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更为高效快捷。
2.高等教育信息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巨大。
认为高等教育信息化产业可以分为硬件产业、软件产业、教育内容服务、教育培训几个方面,这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产业强大的原因之一,它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式和方向。
3.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日益多元化未来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将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
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高校教育信息化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高教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国家及各地政府的不断加大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国内高校教育信息化现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断推进着融合式、智慧型的教学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信息化时间长、应用广泛、应用水平高,是衡量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
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视角出发,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硬件设施条件的不断升级与完善。
体现在网络建设、计算机硬件更新、视频会议、物理机房等条件上。
高校各类教学场所设备的上网速度,适配度、稳定性越来越高,网络基础条件不断完善。
2. 在线教育资源的不断增加。
高校基于多媒体现代化技术,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视频直播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在线教学模式。
从其它网络平台吸引优质资源,通过内容共享方式吸收更多的教育资源,以此增加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3. 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扩展。
高校教育信息化趋于智能、多元化,以应对不同学生所需及不同教师所授的各科目特点。
从线上辅导到非面对面在线教育、互动式教育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实体课堂、多维化的内容和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趋势。
4. 数据化管理应用的日趋广泛和深入。
高校各部门对教育信息化与数据采集与分析有着全面而科学的认识,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更多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理念、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等方面,从而更好地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二、趋势高校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加快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现教育普惠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以下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1. 多维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信息化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包括线上直播、实时通信、教学云平台等多个方面,使得学生、教师、院校教育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应用面更广、更快捷。
教育信息化发达的六大趋势
教育信息化发达的六大趋势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教育领域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教育信息化成为了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下将探讨教育信息化发达的六大趋势,这些趋势正在重塑教育的形态和未来。
一、个性化学习的普及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对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
然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需求都有所不同。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平台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和偏好,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课程内容。
例如,在线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智能推荐相关的练习题和学习资源。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能够借助信息化工具更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二、移动学习的兴起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学习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获取学习资料、参与课程和与教师同学交流。
移动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和便捷。
无论是在公交车上、课间休息时还是假期旅行中,学生都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
教育应用程序(App)的丰富多样也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涵盖了各个学科和年龄段。
此外,移动学习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内容。
三、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可能性。
通过创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探索科学现象或进行虚拟实验。
比如,在历史课上,学生可以通过 VR 技术穿越回古代,亲身体验历史场景;在生物课上,利用 AR 技术可以将虚拟的细胞结构叠加在现实的物体上,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细胞的组成。
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概念,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记忆深度。
高校教育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高校教育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领域也面临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浪潮。
这两个趋势给高校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高校教育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与设备的升级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升级技术和设备。
通过引进最新的教学设备,如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等,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同时,高校还可以建立统一的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线上互动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教学的个性化和针对性。
智能化技术的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如,高校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教学软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监控系统、机器人导览等方式来提升校园安全和服务水平。
二、教育内容的变革高校教育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还要求教育内容进行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
而现代教育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背景下,高校可以开设线上课程,拓宽学生的学习资源和途径。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灵活安排学习时间。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作业提交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实现全程监控和指导。
此外,智能化技术使得教育内容可以更加贴合学生个性化需求。
例如,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反馈,自动生成针对性的学习材料和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高校教育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还要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传统的教学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高校教育需要更多注重互动和实践。
借助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高校可以开展更多的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到项目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实验室教学,提供更加真实和直观的学习体验。
四、学校管理的改善高校教育信息化与智能化还要求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未来走向如何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未来走向如何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形态和方式。
那么,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未来走向究竟如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教学模式、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智能教学平台等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未来的发展仍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挑战。
在教学模式方面,未来的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教育系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分析,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课程推荐。
这意味着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统一的教学内容,而是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式中,充分发挥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教学的边界。
想象一下,学生可以通过 VR 技术身临其境地参观历史古迹,或者通过AR 技术在现实环境中直观地理解复杂的科学原理。
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资源共享将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趋势。
不同高校之间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料、研究成果等将更加便捷地实现共享。
这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够促进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通过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学生可以跨校选修课程,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拓宽自己的视野。
在教育管理方面,信息化技术将实现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的管理。
从学生的招生录取、学籍管理,到教师的教学评估、职业发展,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高效管理和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学校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对于教师的教学表现,也可以进行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
然而,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大学信息化_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变革_李北群
■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第7期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最初由日本学者在《论信息化》一文中提出,将之定义为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集合。
而大学信息化(IT-baseEducation)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产生,其根本特征是开放性、非线性和交互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随之而来的是极具冲击力的网络和信息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将是革命性的,它意味着传统教育的终结,预示着具有现代教学特征,研究性学习探索,交互型指导、合作性作业,教师为学习督促者,个性化考察,基于基效评估不以应试成绩论英雄为典型特征的现代教育的开始。
这不单纯是物质手段的革命,更重要的是网络信息时代的教育使《学会生存》报告中提到的现代教育两大理论———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即将成为现实。
大学信息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网络信息技术愈来愈成为变革传统大学教育的主导力量。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提出了庞大宏伟的高等教育信息化蓝图。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所说:“以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为借鉴,跳过某些传统工业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遗传工程、激光、微型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新时代”。
我国政府于1994年启动的中国科研计算机网络示范工程也成果丰硕,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加入了中国教育科研网,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正是大势所趋。
网络信息技术对传统大学教育产生的变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拟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网络信息技术对传统大学教育形成的冲击1.网络信息技术变革高等教育的教学走向。
信息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知识倍增的社会,知识在虚拟网络上具有了非线性、多结局且迅速更新的特点,这一特点必然导致知识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使其仅仅成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描述,一种解释或一种假设。
知识不再具有绝对的确定性,权威性和垄断性,人们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学校学到终生受用的知识。
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网络》
【年(卷),期】2016(0)2
【摘要】本刊讯2016年初,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研讨会暨高校信息化调研员培训工作会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高校的信息化调研员100余人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为进一步推动高校信息化调研员队伍的建设,加强各高校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深入理解,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特地选择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年初组织召开本次会议。
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中心主任黎建辉,CALIS管理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姚晓霞,北京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吴晓兵,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网络中心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刘晓东等相关专家,对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
【总页数】1页(P14-1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首届美容院发展研讨会暨WTO后中国美容院发展趋势及经营管理研讨会”在京召开
2.加强中俄肉类领域科技创新合作共同推动两国肉类产业创新发展——中国-俄罗斯肉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3.2020中国新型智慧城市交流研讨会暨专题培训在京顺利召开
4.“芯片、传感器在智能家电及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5.兵器工业表面处理(热防护)专题技术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焦一流学科建设 打造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品牌——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Disciplines to Build a University Brand with Local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Interview with LI Beiqun, Presid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作者: 张男星[1];孙继红[1]
作者机构: [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世界教育信息
页码: 24-26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0期
摘要:一、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不动摇,积极探索行业特色高校办学规律《世界教育信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是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的?李北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学校长期坚持创新发展的结果,也是学校回归全国重点大学梯队的重要里程碑.为什么说是"回归"?这要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发展历史说起.。
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的变迁与展望——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
The Evolution and Prospect of Higher Education Opening-up Policies in China 作者: 李北群[1];张露[2];祝成林[1]
作者机构: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南京210093;[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南京210093
出版物刊名: 江苏高教
页码: 23-30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7期
主题词: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变迁;历史制度主义
摘要: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框架,分析新中国建立以来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变迁的过程、机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经历了政策探索、政策初创、政策规范、政策创新四个阶段,形成了涵盖出国留学、来华留学、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汉语国际推广、外国专家与外籍教师、国际科研合作和国际高等教育治理等八个主题的政策体系.制度环境、社会需求和教育规律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变迁方式呈现出强制性与诱致性变迁主辅共存、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相互调适的特点.新时期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需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坚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扩大高质量发展政策供给;完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治理体系,增强民众参与政策话语权;直面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现实问题,营造良好的政策变迁环境.。
高起点构筑现代产业学院新标杆
高起点构筑现代产业学院新标杆
李北群
【期刊名称】《群众》
【年(卷),期】2024()1
【摘要】建设新时代现代产业学院,要主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聚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产业人才,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作为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也是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以“新”提质、以“融”增效、向“精”迈进。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李北群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绿色食品产业——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标杆
2.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标杆——曲靖
特色经作产业发展纪实3.九江鱼花产业园:集聚科技力量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标杆4.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湖南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研究——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新华三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第7期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最初由日本学者在《论信息化》一文中提出,将之定义为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集合。
而大学信息化(IT-baseEducation)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产生,其根本特征是开放性、非线性和交互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随之而来的是极具冲击力的网络和信息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将是革命性的,它意味着传统教育的终结,预示着具有现代教学特征,研究性学习探索,交互型指导、合作性作业,教师为学习督促者,个性化考察,基于基效评估不以应试成绩论英雄为典型特征的现代教育的开始。
这不单纯是物质手段的革命,更重要的是网络信息时代的教育使《学会生存》报告中提到的现代教育两大理论———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即将成为现实。
大学信息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网络信息技术愈来愈成为变革传统大学教育的主导力量。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提出了庞大宏伟的高等教育信息化蓝图。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所说:“以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为借鉴,跳过某些传统工业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遗传工程、激光、微型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新时代”。
我国政府于1994年启动的中国科研计算机网络示范工程也成果丰硕,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加入了中国教育科研网,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正是大势所趋。
网络信息技术对传统大学教育产生的变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拟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网络信息技术对传统大学教育形成的冲击1.网络信息技术变革高等教育的教学走向。
信息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知识倍增的社会,知识在虚拟网络上具有了非线性、多结局且迅速更新的特点,这一特点必然导致知识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使其仅仅成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描述,一种解释或一种假设。
知识不再具有绝对的确定性,权威性和垄断性,人们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学校学到终生受用的知识。
因此,在多媒体网络技术视野下,教学必须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以记忆知识量为评价标准的旧功利主义观念,把教学焦点由“教”转向“学”,由“结果”转向“过程”,由“知识”转向“能力”,以学生获取信息、创造知识为衡量尺度,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多媒体网络技术所能包容的信息量和可提供的教学资源是任何教材或教师甚至于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因此,在信息时代,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和理解信息能力以及运用信息创造新思想和新知识的能力为重点。
师生愈来愈多地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进行交流和对话,在“教师———媒体(计算机)———学生”的组织方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从单纯传授为主转变为设计教学为主,从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从单纯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
由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平等地通过“协作对话学习,这种学习则当然是合作性学习或称之为协作性学习!”2.网络信息技术变革大学教师角色。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是“闻道在先,先知先觉”客观上形成了“教师中心”局面。
多媒体和网络用于学校教育,网络这种四通八达的信息港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立体途径,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不再是先知先觉及知识的权威拥有者和传输者,这样“教师”的传导必然大为减少,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学习势必大为加强,这样教师的角色就从知识传授者、灌输者向学生学习者、促进者转变,教师职能从“教”进而变为“导”;同时,教师从课程的执行者和使用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及开发者。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使教育重心由“教”转向“学”,由“学会”转为“会学”,由教师转向学生。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教师要求的降低。
相反,网络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但要精通教学内容,更要注重研究学生的主要规律,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设计课程,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网络信息技术变革大学师生交往方式。
网络时代,教学手段的网络化不仅是传播方式的变革,也是交往方式的变革,主要表现在:(1)从主题看:网络教育实现交往主大学信息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变革●李北群孟克摘要: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大学教育形成巨大冲击,高等教育的教学走向、教师角色、学习方式、运行体制和办学模式等都面临着转型和变革。
大学信息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信息时代的多媒体网络教育是社会化的教育,是个别化的教育,是创新性的教育,是对话式的教育,是“以学为主”的教育,是创建学习化社会,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的利器。
关键词:大学信息化;网络教育;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发展战略72--■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第7期体的个体化,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划一性,走向个别化教学,网络教育时代教学不再是教师面向学生群体进行,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个别化交流。
(2)从交往关系看:传统交往形式中,个人的身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网络交往的环境中,职称、社会地位及职位等因素影响较小,参与者之间交往更加平等,传统交往中的内外、亲疏、权威及尊卑趋于模糊,志趣相近者更易交往,从而传统的师道尊严有所削弱。
(3)从交往的空间看,现代网络技术使得跨地域的同步交换信息成为可能,现代网络技术提供可以实现两两交流,又可以进行多主体的大众交流,师生交往不再受地域限制,在远程教学系统中,可以进行远距离的直接沟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知识共享。
(4)从交往手段来看,网络教育不再以语言作为交往的唯一媒体,而是利用多种形式包括符号、图像、声频等,语言只是其中的一种,交往媒体的丰富使学生对学习为任务的交往更加感兴趣,图文声像调动人的多种感官,有利于开发智力。
4.网络信息技术变革大学学生的学习方式。
推崇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是信息时代价值观念的核心,是信息时代的知识智慧和创造的要求。
善于利用网络,搜索和运用信息及创新是21世纪学生的中心任务,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的使用有助于设计个性化的学习道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充分的自主性和空间。
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个别化,使其在学习中有充分的自由,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自主择校,自主选择课程,自主掌握教学深度和进度,自主评价,这就促使学生变“由别人教育”为“自我教育”,这将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地选择信息。
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度,有更大的自由空间,学习的场所不再限于课堂,学习的时间不再限于课时,学生学习完全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广泛地获取信息,这种学习当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最终产生创造性的成果。
其实,创造并不神秘,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5.网络信息技术变革高等教育运行体制与办学模式。
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以一定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规范化的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
它主要是指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与高等学校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权力结构和关系。
在传统办学模式中,国家或各级政府既是投资者,又是办学者和管理者。
目前,随着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虚拟大学等的纷纷设立,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大学已成为新世纪的一大亮点。
网络大学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一方面使现有的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它能以少于传统高等教育的花费,为更多的人提供有效的教育,从而为缓解我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二、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推动力的大学教育的特点信息技术对教育影响如此之大,它们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必然是革命性的。
那么,信息时代的多媒体网络教育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1.社会化终身教育。
在信息社会中,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传统的教育把人的一生分成两部分,前一段用于接受教育以获得参加劳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后一段用于工作,靠的是前一段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而网络信息时代的教育使《学会生存》报告中提到的现代教育两大理论—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可望成为现实。
2.个别化教育。
在网络时代,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使得个别化教学和学习成为可能,从终身教育角度看,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设计教学目标,自主地选择课程及学校,同时根据自己的工作及学习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老师,学习方法及学习深度及学习地点等。
3.创新性教育。
信息时代最重要的不是信息拥有量,而是获取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传统的社会是一个知识认同及占有的社会,它以占有知识多少为目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挂在嘴边的“知识就是力量”,而信息社会是一个知识及技术创新的社会,它包括学习者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将信息转化为自主地、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文化新环境中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4.对话式教育。
网络信息时代教育基于多媒体计算机联网,不但师生之间可以交流,而且学生之间实现了交互协作,师生之间的交流有两种,一种是远距离交流,师生之间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图文、声像的交流,这样师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时空限制,而且这种交流更趋于平等和开放,另一种是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实现智能的转变,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学生交流,打破传统沟通的地域限制,使世界成为“地球村”。
5.“以自主学习”为典型特征的教育。
网络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将真正成为教学的中心,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获取知识的可能性,所以“教师讲学生听”作为基本方法必然被学生主动的“交互”式等多种信息方法所取代,教学表现为在组织形式上的个别化教学,在学习方式上的小组的交互合作及学生个体的自主参与,学生在教学中是真正的主体,他们利用网络可以自主择校,自主选择课程,自主掌握时间及教学进度,这将促使学生成为其自身学习进步的创造者。
6.学习机会均等的教育。
“教育平等”问题是教育民主化一个核心问题它包括两个层面:教育权利平等及教育机会的均等。
教育平等的关键和实质,在当今表现为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机会均等包括紧密联系的(下转第76页)■发展战略73--■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第7期三个方面:(1)起点平等,即入学机会均等;(2)过程平等,即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均等;(3)结果平等,即在起点和过程相等的基础上,从而导致学业成功的机会更加均等,教育的网络化能使人人共享资源,利用Internet以及各种局域网进行教学活动,把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建设在网上,这样,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享受到由优秀教师所授的最好的课程,这种建立在网络化基础上的现代远距离教学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使老、少、边地区的学生都可上到最优秀教师的讲课,进行各种虚拟现实实验获得逼真的效果,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使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成为可能,教育将成为随时随地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的事情,从而大大增加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并大大促进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