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内容比较分析研究
中美高等教育物理课程教学的对比和启迪
中美高等教育物理课程教学的对比和启迪【摘要】中美高等教育物理课程教学在目标、内容、方法、资源和评价方式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中美物理课程教学目标的对比体现在关注点不同,中美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批判思维。
内容方面,中美教育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方法上,美国更倾向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中国更注重传统教学方式。
资源方面,美国有更丰富的实验设施和科研机会。
评价方式上,美国教育更重视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评估,中国教育更偏向于考试成绩。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启发中美双方相互借鉴优点,促进物理教育水平的提升。
未来,中美高等教育物理课程教学可朝着更加开放、创新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美高等教育物理课程教学、对比、启迪、发展、目标、内容、方法、资源、评价方式、未来展望1. 引言1.1 中美高等教育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中美高等教育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上。
通过系统全面地学习物理知识,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中美高等教育物理课程教学的发展中美高等教育物理课程教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与时俱进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美高等教育物理课程教学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完善。
在中国,随着教育改革和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高校物理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而在美国,高等教育物理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倡导跨学科的综合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美高等教育物理课程教学的发展都在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2. 正文2.1 中美高等教育物理课程教学的目标对比1. 知识传授目标:在中国,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传授学生基础的物理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美学前教师职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中美学前教师职前教育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学前教师职前教育的历史沿革、体系构建、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及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进行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中美两国在学前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挑战和问题,如师资队伍不足、培训课程设置不够全面等。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如美国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持续培训。
最后对中美学前教师职前教育的异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的启示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美学前教师、职前教育、比较研究、历史沿革、体系构建、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质量评估、异同、启示与建议、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学前教育在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学前教师则是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美两国在学前教师职前教育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制度和体系,这也导致了学前教师培养模式和质量的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美两国之间的比较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通过对中美学前教师职前教育制度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国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促进经验交流与借鉴,提高我国学前教师培养水平,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对中美学前教师职前教育进行深入比较,探讨其历史沿革、体系构建、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异同,以期为学前教师培养提供借鉴和促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比中美两国学前教师职前教育的情况,分析其历史沿革、体系构建、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异同,从而深入了解中美学前教师培训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比较研究,旨在发现中美学前教师职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为提升学前教师培训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比研究中美两国学前教师职前教育的差异和共性,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视野。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促进中美学前教师培训领域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全球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研究性变革实践与高能实践——当前中美两种教师教育实践观的比较
研究 者基 于对 课 堂教学 性质 和教 师教 育 任务 的重 新界 定 , 理论 和 实践 层 面都 在 做 出 了非 常 有 意 义 的 探 索 , 分 别 提 炼 出 代 表 其 教 师 教 育 实 践 观 的关 键 概 并 念—— “ 究 性变革 实 践 ” 高 能实 践 ” 研 和“ 。
由叶澜 主持 的 “ 基 础 教 育 ” 验 团 队提 出 了 “ 究 性 变 革 实 践 ” 一 概 新 实 研 这 念, 它正 被 越 来 越 多 的 学 者 视 为 当 前 中 国 教 师 实 践 变 革 和 发 展 的 关 键 概 念。 … 这 一概 念脱 胎 于具 有 中 国时代 特 征和 本 土 问题 情 境 的学 校变 革探 索过 程 , “ 究 ” “ 革 ” 复 杂性 和独 特性 做 出 了重新 理 解 , 一种 从 复 杂 和整 对 研 和 变 之 是
活跃 的研 究者 包括 密歇 根大 学 的兰伯特 ( a p r 和鲍 尔 ( a1 、 坦 福大 学 的 L m et ) Bl 斯 )
格 罗斯曼 ( rs n 等人 。“ G os ) ma 高能实 践 ” 只是他 们最 常使用 的概 念 , 他一 些相 其
近 的概念 还有 “ 生成 性 实践 ” 、 核 心 实 践 ” 等 。其背 后 蕴 含 着 一 个 共 同 的 “ 理念, 即将 教 学视 为 “ 多个 实 践 的集 合 ” 认 为通 过对 整 体 和复 杂 的 教学 活 动 进 行恰 当的切 片式 处理 和 提炼 , 以在 保 证 教 学 的复 杂 性 和整 体 性 的 同时 , 可 设 计 出更 加直 接有效 的教 师 教育 实 践课 程 。 与 “ 究 性 变革 实 践 ” 研 的提 出背 景 不 同, 它并 不 直接关 注教 师教 育 所 带来 的宏 观 变 革 效果 , 而是 将 自身 的 意义 定 位 于如何 自上 而下 地有 效落 实培 养 宏 观变 革 政 策所 倡 导 的 “ 不让 一 个 孩子 掉 队 ” 的理念 , 因此是一 种基 于实 用 主 义 的教 师 教 育理 论 。 同 时 , 强 调 其 所 提炼 出 它 的 “ 心实 践 ” 用于各 种 理论背 景 下 的教 学 情境 , 核 适 因此 并 不像 “ 究 性 变革 实 研
中美课堂教学行为比较与启示
中美课堂教学行为的比较与启示以往中美两国在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但近些年来,中美课堂教学都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中,两国在教学理念上似乎有不断靠近的趋势。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靠近是发展趋势,这种矛盾体现在课堂上则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差异。
所以,对中美两国进行课堂教学行为的比较是很有意义的。
一、课堂教学行为所谓教学行为,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所有表现,由教学语言、各种表情、形体动作组合而成,通常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传递某种信息而做出的有意识的表现。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让教师了解这些行为类别,要求教师了解并掌握每一种技能,对于优化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要。
当然,有些教学技能并非依靠培养或培训方案即可获得,更多的是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课堂经验与人格素养。
二、中美课堂教学行为的差异1.课堂导入技能课堂导入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中国教师倾向于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导入课堂。
美国教师倾向于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学习心理、兴趣爱好等特征出发导入课堂教学。
2.课堂语言技能中国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阐明教材内容,把教学信息准确生动地传递出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教师在课堂上喜欢运用提问、设疑、对话等方式教学。
3.课堂强化技能所谓强化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一系列旨在促进和增强学生注意,保持学习力量的行为方式。
中国教师课堂强化过程主要体现在内容复习、练习巩固等,对系统知识具有较好的强化作用。
美国教师课堂强化方式主要是通过分散性课程任务,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与强化。
4.课堂多媒体设计与使用技能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传播媒介,它负责储存和传播教学信息,为教学目标服务。
教学媒体一般可分为常规(也称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也称电化)教学媒体两大类。
常规教学媒体包括教科书、图书、黑板、模型、投影、幻灯、计算机技术等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包括计算机、网络、电视、实物投影以及多媒体的组合,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以闭路电视机、投影仪与录音机的使用为基本手段,以网络为支撑。
中美师范教育课程比较与反思
术课和教育理论 课三部分 。由于存在 “ 学好英语便 能教好英
语 , 好 数学便 能 教好 数学 ” 普遍 认识 , 范类 专业 课程 学 的 师
、
概念界定
根据 《 国大百科 全书 ・ 卷》《 中 教育 、教育大词典 》《 、中国
教育 百科全书 》 等教育工 具书的定义 ,师范 教育” “ 是指 “ 培养 师资的专业教 育” “ ,培养和提 高基 础教育师 资的专 门教育 ” 。
二 、 美师 范 教 育 课 程 目标 比较 中 ( ) 国师 范教 育 课 程 目标 一 我 1 养爱 国 、 . 培 尚德 和社 会 主 义 觉 悟 的 政 治 课 程
从事教 育教学工 作的能力 。我 国教师技 能类课 程通 常开设
在专 业基 础课 之后 , 括学 科教 学 法 、 学 技术 、 师 表达 包 教 教
3 养 实 践 能 力 、 应 能 力 的 实 习 课 程 . 培 适
实 习课 程是师 范类教育 必不可少 的组 成部分 。通 常包 括教育见 习和教育 实习两部分 。从 观察学 习、 牛刀小试 到独 立实践 教学 与管理 ,体 现 了师 范教育 循序 渐进地 帮助教 师 实现理 论 向实际工作 的转变 ,通过对 具体 学生发展 状况 和 教 学工作 的直 观认 识 , 强对 教师 职责 的 了解 ; 加 同时 , 过 通 求教 、 反思 和扬弃 , 汲取 在职 教师 的优 秀 经验 , 提高 对教 学 技术 、 方法 、 管理 策略 的认识 , 终为 己所用 , 最 掌握 基础 教育
由 于 美 国 l世 纪 “ 范 学 校 ”N r l c o1主 要 提 供 职 前 9 师 ( oma S h o) 教 师的培养 , 而“ 范” 因 师 的含 义 相 对 狭 窄 。 随着 美 国 教 育 机
中美课堂差异比较
基于个案研究的中美课堂差异比较研究背景作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美国在经济没文化等领域上具有相当的领先优势和值得借鉴的优良习惯。
最为复兴中的古老强国,中国既要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也要对外国优势之处进行借鉴和发扬。
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学习美国教育领域的先进领域的经验和理解的同时,也对中美在课堂教学之间的差异性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但是在研究时往往停留在经验介绍,课堂形式,课堂活动,课堂目标等方面的比较上,而对课堂背后的价值观差异和国家文化的差异探究较少。
但是事实上,只有针对中美两国在文化维度上的巨大差异性进行深刻的分析,才能真正理解美国教育形式的意义,从而针对我们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和发展。
研究目的本文希望通过对于中美课堂上具体形式包括教学环境安排,师生关系态度,教学方法的比较来总结和反思在这背后的文化差异所起到的具体影响。
通过对于中美两国文化上的差异性的比较和借鉴,依据我国国情,不简单照搬美国教学模式,为有效的开展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中美课堂差异比较—以中美小学数学课堂为例之文献综述一、搜索对象和范围以“中美数学课堂差异”“中美课堂差异”“中美数学课堂比较”“美国小学数学课堂”等为关键词在CNKI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搜索范围约100篇文献,其中与本研究主题关系密切的文献30余篇。
文献在研究主体和研究情境方面类型多样,涉及到高校硕士学位论文,发表到学术类期刊上的学术论文,高校研究所工作人员的量化研究,国内优秀教师的国外观察报告以及对教育专家的访谈等。
文献发表时间集中在2005年~2012年,属于近年比较新的研究成果,对本问题的研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二、文献形式主题归类从文献的形式上看,既有偏重理论的分析研究,也有较为广泛的调查分析,还有基于案例的比较研究;有基于中美课堂差异的某个方面(如教师提问方式)的研究,也有对中美课堂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既有突出数学学科特征的研究,也有淡化学科的总体特征比较。
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比较
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之比较综述一、背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不断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世界各国在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唯恐在未来的全球信息化社会里失去立足之地.中国和美国在信息化的建设中非常注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纷纷出台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两国标准在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内涵、实施计划等方面都有着异同之处。
为此,通过运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对中美两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进行比较。
二、研究意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无疑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与美国同类标准比较, 我们既看到了我国《标准》的创新,同时也看到了其中的不足.在深刻理解我国国情基础上, 我们有必要逐步修订和完善《标准》, 使之不仅具有规范的可操作性, 又能适应地区差异.三、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关于教师教育技术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一春教授编写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2007,5),《从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看我国的教师培训》(曾兰芳、张建伟等2001)[1],《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初探》(刘雍潜2002)[2],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王铟等2002)[3]等等。
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张进宝等人的研究《<美国教育技术标准〉概要》[4]是比较突出的,此文研究了美国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制定的背景、制定的目标、内容结构,重点研究了各个教育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绩效指标,勾勒了整个教育技术标准大厦的基本框架,让我们对该标准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确了各个标准对应的绩效指标的内容。
从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历届政府就把发展教育作为重要的执政目标,最初的基于标准的改革开始于1983年的“里根时代”,从“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到老布什的“美国2000年目标",再到“克林顿时代”的“2000年目标",等法案都强调了联邦教育发展的目的和目标。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研究——基于与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对比
不分科 , 因为小 学 班级 中 的教 师需 要 负 责 小 学生 除 艺术 、 育之外 的全 部课 程 。 体 我 国师范类 专业 的通识 教育课 程 所 占的 比例
一
般 在 3 % 到 4 % 之 间 , 该 说 , 量上 面 和美 0 0 应 在
Hale Waihona Puke 表 1 威 斯 康 星 大 学 麦 迪逊 分 校 教 育 学 院 通识 课 程 设 置 []
第 2期
高有 华 , 等
我 国教师教育课程 的设置研究
7 3
2 .学科 专 业 课 程 的 对 比。 以加 州州 立 大 学 北 岭分 校 ( S N) 物 理 师 范 专 业 课 程 设 置 为 CU 的
设置 变化 不大 , 以华 中 师 范大 学 汉 语 言文 学 课 程
设 置 比例 为例 , 我们 可 以看 出我 国 教师 教 育 课 程
对我 国教师教 育课程的设置进行有益的构想 : 完善教师教 育课 程结构 比例 ; 改革课程 的 内容 , 以利 于构 建我 国 科 学合理的教师教育课 程体 系。
关 键 词 :中 美 ; 师教 育课 程 ; 程 设 置 教 课
中图分类号 : 6 2 3 G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7 63—8 8 (0 1 0 0 7 0 3 12 1 ) 2— 0 2— 6
一
、
中 美 教 师教 育 课 程对 比
国相 比是 不 相 上 下 的…Ⅲ。再 看 课 程 结 构 方 面 ,
以威 斯康 星大 学麦 迪 逊 分 校 教 育 学 院 为例 , 大 威 的学 生必 须获 得 10个 学 分 才 能毕 业 , 中通 识 2 其 教育课 程 占 4 0个 学 分 。威 大 开 设 的普 通 教 育 课
中美社会工作教育比较研究
中美社会工作教育比较研究一、中美社会工作教育比较研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国和美国作为东西方的两大经济体,其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对中美社会工作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两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差异与特点,进一步推动两国社会工作教育的交流与互鉴。
教育理念的比较: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在理念上强调社会责任、集体主义和人文关怀,注重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而美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则更加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专业知识的应用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教育体系的比较: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体系以学历教育为主,课程设置相对宽泛,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而美国的社会工作教育体系则更加多元化,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课程设置更加细致和专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实践的比较: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强调理论联系实践,但受限于资源和环境,实践机会相对较少。
而美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则非常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职业资格认证的比较:在中国,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资格认证逐渐受到重视,但尚处于起步阶段。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已经相当完善,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都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
通过中美社会工作教育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两国在社会工作教育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两国在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不同。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两国在社会工作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将日益加强,共同推动全球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一、概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在社会工作教育领域的比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工作教育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
本文旨在探讨中美两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差异与共性,分析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美国作为社会工作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其发展历程悠久,拥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中美校本教研比较研究
中美校本教研比较研究校本教研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的热点,而在中国和美国,校本教研的发展各有特色。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和美国校本教研的异同点,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为两国校本教研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国内外相关研究中,中关校本教研都得到了广泛的。
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校本教研的意义、特征、实践模式、问题与对策等。
尽管已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中关校本教研的异同点缺乏深入的比较研究,对其发展特点和趋势缺乏系统的总结等。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和美国校本教研在教研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的异同点。
研究问题包括:1)中国和美国校本教研在教研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有哪些异同点?2)造成这些异同点的原因是什么?3)如何解决这些异同点带来的问题,进一步推进两国校本教研的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收集中国和美国有关校本教研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和梳理。
其次,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两国校本教研的现状和问题。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两国校本教研的异同点进行总结和解释。
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和美国校本教研在教研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研目标:中关校本教研都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为目标,但中国的教研目标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美国的教研目标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教研内容:中国校本教研的内容主要围绕教材展开,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改进;而美国校本教研的内容更加广泛,注重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教研方式:中国的校本教研方式相对单一,以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传统教研方式为主;而美国校本教研的方式则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4、教研评价:中关校本教研都重视教研评价,但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存在差异。
中美两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
(下转第24页)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知识面狭窄,知识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性与学术性结构不协调,教育专业课程不成体系,门类少、应用性差难以反映现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需要。
因此,课程设置的结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这是我国课程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中美两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一)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美国教师教育经历了从中登山师范学校发展到独立的师范学院,又从独立学院发展到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系的演变过程[1]。
美国学生入学后,有指导教师帮助安排学习计划。
本科生入学后的前两年不一定确定专业,可以在学校提供的课程中广泛选修文理课程,二年级结业时依据选修课程的爱好来选择自己的主修和辅修专业,教育院系招收二年级结束时确定教育为主修和辅修的专业。
以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教育学院研究生(可获得初等教育硕士学位)课程为例,其提供的课程如下。
A 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教育研究、当前教育中的议题、课程指导及反思、对课程目标的应用技术。
B 视专业不同任选其一:①课程和指导其中必修课有小学历史、社会科学教育、小学数学教育、小学交叉学科文科教育等课程及选修课。
②语文和文学必修课有语言、文学和文化课程、文学教育中的实验、小学语言艺术教育研讨会等课程及选修课。
③双语或多语教学其中必修课有双语学习者的文学指导,双语教育课程、双语教学法及双语教学研讨会及选修课。
除此之外,美国师范院校还强调学生真正参与所在学校的各方面具体事务。
(二)中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师范教育体系从三级师范逐步向两级师范和一级师范转变,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也不断发展,以陕西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专业本科生课程安排为例[2],该专业为师范生,主要课程由通识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实践模块五部分构成。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形势与政策、大学外语、大学体育等。
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比较
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比较【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理念,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和学生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在教育目标比较中发现,中美两国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在具体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
教学方法比较中,美国注重师生互动和实践教学,而中国则更加注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课程设置方面,两国在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教师角色比较中,美国教师更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国教师则更注重知识传授和纪律管理。
学生评价标准比较中,美国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中国则更重视学术成绩和考试成绩。
总体比较显示,中美两国的科学教育理念各有特点,互补之处也值得借鉴。
最后提出了启示和建议,指出两国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优点,不断改进科学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比较、引言、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学生评价标准、总体比较、启示、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大国之一,而科学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重要基石。
中美两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和学生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和共通点。
本文将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优劣势,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
在中国,科学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验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学科,并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与此美国的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科学教育理念上的不同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机会。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比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差异,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中美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 教 师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 本 文 从 教 师 教 育 的 职 前 教 育 方 面
对 中 关 两 国 课 程 建 设 进 行 比较 。
关 键 词 :中 关 教 师 教 育 课 程 教 Vi 育 课 程 概 述 i l 教
职前教育
启 示
一
、
美 国高校 大 多 把通 识 类课 程 放 在 重要 位 置 ,在 总课 程 量 中所 占 比重 较 高 . 的 学 校 甚 至 接 近 12 内 容 涵 盖 有 /。 面 较 广 , 校 一 般 将 通 识 类 课 程 分 成 几 大 领 域 , 求 学 生 高 要 在 每 个 领 域 中选 择 自 己 所 感 兴 趣 的 课 程 ,每 个 领 域 都 有
础 教 育 。 我 国 在 实施 人 才 强 国 战 略 时 必 须 重 视 教 师 资 源
优 化 。 美 国 科 学 技 术 、 经 济 实 力 都 在 世 界 上 占据 首 要 位 置 , 与 其 拥 有 大 量 的 高 科 技 人 才 有 着 重 要 的 关 系 . 必 这 有
要 探 讨 美 国 的 教 师 教 育 . 取 可 借 鉴 之 处 . 好 地 促 进 我 吸 更
一
段 兆 兵 、 家 存 认 为 “ 国教 师 教 育 课 程 应 该 是 ‘ 朱 我 多 维 立 体 ’ ‘ 维 ’ 括 不 同 层 次 、 同专 业 职 前 教 育 与在 ,多 包 不 职 教 育 课 程 、理 论 性 课 程 与 实 践 性 课 程 几 个 维 度 ;立 ‘ 体 ’指 不 同 维 度 教 师 教 育 课 程 的 结 构 化 设 置 ” , 。①
1培 养 目标 .
第 一 位 。 而 美 国 政 治 类 课 程 主 要 目 的 在 于 向 学 生 介 绍 这
中美两国化学实验对比研究
中美两国化学实验 教学师资力量
美国:需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通过 相关考试
中国:需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通过 相关考试
美国: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 专业知识
中国: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 专业知识
美国: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培训和继续教 育
中国: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培训和继续教 育
学历背景:中美两国化学实验教师的学历背景对比 教学经验:中美两国化学实验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比 科研能力:中美两国化学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对比 教学方法:中美两国化学实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比
中国:重视实验 教学,但实验教 学资源相对不足
美国:鼓励学生自 主设计实验,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 实践能力
中国:强调实验操 作的规范性和准确 性,注重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国: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美国: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和实施实验 中国: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注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美国:强调个人能力和独立思考,注重实验结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理
实验室安全:中 美两国实验室安 全措施存在差异, 中国注重安全培 训,美国注重安
全设施建设
美国:实验设备先进,更新速度快,注重实 验设备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中国:实验设备相对落后,更新速度较慢, 注重实验设备的实用性和成本控制
美国:实验设备种类齐全,包括各种高端仪 器和设备,如核磁共振仪、质谱仪等
中国:实验设备种类相对较少,以常规仪器 和设备为主,如天平、显微镜等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 养和科研能力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兴趣: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培养科学素养: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推动学科发展:实验教学可以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中美教育差异探讨论文
中美教育差异探讨论文中美教育发展水平及差异也是相当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化底蕴的不同而带来的结果。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教育反映出的是不同社会文化内涵。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美教育差异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美教育差异探讨论文篇一《中美教育观的差异》摘要:美国家长认为孩子是脆弱的、需要经常鼓励和赞美,他们遵循孩子的天性,主张自由平等、张扬个性,美国的课程设置相当灵活,关注生活经验,引导多元发展,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而中国的家长认为孩子天生就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只要施加足够的压力或用训斥的方式就可激发孩子内在的潜力,中国的课堂教学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老师在教学上严谨性强,课堂知识容量大且深,但是灵活性不够强,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之势。
这种教育思想的最终体现在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上。
本文将从中美文化背景、家庭教育观以及学校教育几个方面来阐述中西方教育的区别,从中西方的教育方法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希望对我国教育方法上的改进有所启示。
关键词:中国美国教育观差异当今世界多元化的发展正稳步向前,国际上的竞争也越演越烈。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而要培养优秀少年,教育是关键。
教育从很大方面有得益于文化的传承。
由于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因素,不同的国家教育理念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就如美国拥有着并不长久的历史,但它的发展业绩却是每个人所看到的,追根溯源还是在教育问题上,美国教育倡导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个性发展及创造性,自信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产生自己的见解,发明自己的方法。
相反的,在中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典型的好学生,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承着先人思想精髓,同时也使人们被许多传统和习俗所约束着。
古人有“学而优则仕”,以至于出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基于中美K12教育的比较浅析中国K12教师面临的挑战
基于中美K12教育的比较浅析中国K12教师面临的挑战卢志雄(信息学院教育技术学1543205000049)摘要:K12教育主要是指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因此也被国际上用作对基础教育阶段的通称。
同时K12教育也是美国基础教育的统称,美国是世界上教育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它有完整的而独特的教育体系。
相对我国而言,现代教育建设起步较晚,K12教育尚不完全成熟,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K12教育的比较阐述中国K12教师在教育教学观念和技能方面面临的挑战,从而对国内K12教师的教学调整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K12教育中美教育中国K12教师挑战一、中国K12教育发展概况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为了解决教育资源匮乏同学习者众多的矛盾,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应试教育为主线提倡素质教育的教育形态,在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发展现状如下:(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课程内容结构严谨考虑到中国不少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难以满足,为了满足大范围的教学需求同时为了适应中国的教育目标,中国的教学形式多以大班教学和课堂教学为主,同时兼顾到教师的平均水平和教育制度的管理体系,课程内容为教育部门和相关教育专家特别制定再分发到各地区的不同学校,如此一来课程内容基本也就既定下来,教师很难随意更改。
(二)教学目标明确,评价方式单一中国K12教材随教学目标确定,教材多配有课程标准介绍,在此情况下的教学结果导致了教师的可选性和灵活性下降,但同时降低了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以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的教育过程也被极大的简化,由此教学质量的评价过程中也显得较为单一,形成了以结果性评价和纸笔测验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三)重理论素养和道德教育,轻实践技能和思维培养中国K12教育重视系统性、逻辑性和理论性的知识结构,这奠定了学生良好的基础教育水平。
但双基教育轻视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中国严谨的教育体系以及略显功利化的教育目标抑制了美国教育最为重视的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和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中美教育差异比较论文(2)
中美教育差异比较论文(2)中美教育差异比较论文篇二《中美教育差异比较》摘要:杨振宁教授在比较美中教育时指出:“美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启发式,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灌输式。
”那么,在教学方面中美之间到底有哪些具体差别?这些差异又有那些利弊?本文会从中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中美差异一、基础教育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
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美国中小学生的课时非常少,课外作业是有时间限制的,周末一般也不布置作业,如果某一门功课作业布置过多,该教师可能被学生或学生家长依法控告。
美国中小学生所学课业知识在这个阶段要少于中国中小学生,中国初中二年级数理化课本的知识程度与美国一般同类学校的初中三年级持平,美国的高校和中学都推行学分制、选课制和主辅修制,课程实行综合化,理论联系实际,抓好第二课堂,使学生们有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比如在语言教育方面,美国学校着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及语言能力,老师经常会出一些讨论性的题目,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写作业,比如:你长大后想做什么?要求根据该行业的特点,询问从事过该行业的成人,写出一篇真实可行的报告,然后在课堂上讲述。
所以大多数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在演讲及与人交往上更胜一筹。
我认为最理想的教育是将中美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相融合,使我们的孩子既有很好的基础又有很高的创造力。
在中美教育差异中,最明显的还是教育观、知识观的差异。
譬如,到底什么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我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独立于计算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储备知识,尽可能快地提取知识,因而中国学生的大脑在这两方面是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美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前提下,放弃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的工作领域所需的能力,只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无法工作的领域所需的能力。
教育研究实践比较案例
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比较教育研究作为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于揭示不同国家教育系统的特点、优势与不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中美两国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两国教育理念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教学实践的影响,以期为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
二、中美两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1.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语文能力为核心,注重文化传承与民族精神培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课程内容丰富,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旨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2. 美国小学语文教学美国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
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课程内容以实用为主,强调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中美两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差异1. 教育理念差异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强调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培育,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美国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
2. 教学方法差异中国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美国小学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3. 课程内容差异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内容丰富,涵盖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体裁。
美国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内容以实用为主,注重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评价方式差异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
美国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四、中美两国小学语文教学差异的启示1. 借鉴美国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借鉴美国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 选择学校情境 中的各种主题 , 运用多种研 究手段来开展个
美国的中小学教师几乎全部 由经专业 组织和各州认证 的 人或小组研究 ,从而形成将观察经验与批判思考有效结合起
1 2 0 0多所综合大学的教育学 院或文理学院的教育系承担培养 来的能力。中国的部分师范院校要求准教师在见习期间参加 任务。美 国教师职前教育专业课程是 一个 由若干教育理论与 中小学各专业教研室的教学研 究活动 。与此 同时 , 要求准教
种研修材料 。准教师在分析观摩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合作研
见习期间的协助管理 主要指担任助手角色,协 同合作教
见 习活 动 最 早 由美 国于 2 O 世纪 7 0 年 代 引 入 本 国 的教 育 究, 得 出研究结论 或提交改进建议。
国师 范院校于 9 0年代开始在教育实践课程中增设见习活动 , 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等活动 。在我国,准教师在见习期间要 并将其命名为 “ 教育见习” 。开展见习活动, 主要是让准教师 参加所在班级的一切常规活动 , 并跟随、 观察和参与班主任的 获取早期 的实地经验,并在协助 中小学教师工作的过程 中尽 日常工作 一般 由班主任 为准教师下达班级管理的任务,如
在教育实践课程的核心内容实习活动的设计上美国较为关注准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正在经历或将要经历的实践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巧妙地安排到实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比如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预备如何融入学校如何面对指导与反馈如何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如何面对不合作的学生如何实现成功的教学如何学会评价等等
中美教 师教育实践课程 内容 比较 分析研究
内容选择和内容组 织两个层 面展开。 中美教 育实践课程所选择 的内容包括各 类见 习、 演 习和 实习活动。 两国的课程
内容在课 时比例上存在较大差距。在时段安排上 , 我 国采取 的是 “ 集 中式” 和“ 全程渐进式”的混合 形式 , 美国则采取
“ 渗透 安排法” 来设置课程 内容。 此外, 两国教育实践课程的活动或模块组织也显示出不 同的逻辑顺序 , 主要表现为我 国的“ 并列分置式” 和美 国的“ 模块整合 式” 。 关键 词 教 师教 育 教育实践课程 教育实习
程却一直得不 到应有 的重视。 我国近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推行的课程变革 , 使传统 的课程与教学体 系实现 了以“ 综合
性” 、 “ 实践性” 和“ 研究性” 为特点 的整体 转型, 对教 师培养的类型与质量的要求有了质 的飞跃。 然而 , 我国传统的教育 实践课程 的理念和模 式显然无法与基础教 育的变革进程相 匹配。本 文对 中美教育实践课程 内容 的比较研究 , 主要从
刘 国栋
( 云 南 师范 大学 高等教 育与 区域 发展研 究 院
摘 要
云南 ・昆明
6 5 0 0 9 2 )
教 育实践课程 以教育见 习、 模拟教学和教 育实习等形式存在 于当今教师教育的课程体 系之 中。在教 育实践
课程 中, 师范生通过参与观 摩、 研修、 教 学和管理等活动 , 获取 了实践性知识 , 发展 了教 学实践能力。然而教育实践课
育实践课程 内部的各类活动 或模块 的组织方式也显示出不同 摩活动。对于见 习观摩活动,我国师范院校一般仅对准教师 的逻 辑 。 的观察作最基本 的要求 ,如参加观摩活动的次数要达到一定 1中美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选 择 比较
标准 ( 一般为 3 - 5课 时) , 但 对 观 察 的 时长 、 具 体 细 节和 观 察后
实践课程组成的课程群 , 主要由基础 教育理论课程 、 教育方法 师在参加学生各类课外活动的过程 中, 用教育学、 心理学等教 与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共 同组成 。以美国科学教师教育 育理论知识来对某一 实际 问题进行 实地观察 、 访谈和分析 。 在 的专业教育课程 为例 , 包括普通专业教育课程、 学科教育课程 美国, 项 目研究是运用得最多的见习研修形式, 大学会将准教 和教育实践课程。总的来说,中美两 国的教育实践课程均包 师 事 先编 入 不 同主题 的研 修 小组 ,同 时要 求 小 组成 员 在 见 习 括三类实践活动, 即见习 、 演习和 实习活动 。 1 . 1中美教 师实践课程见 习活动比较 实践课程 , 被称为 “ 早期现场实践” 或“ 实习前现场实践” 。中 观摩活动 中尽量多地接触 合作学校的学生和教师,以搜集各
谩 程 。教育 理 论 课 程 主 要 包 括 普 通 教 育学 、 普 通心 理 学 、 学 科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各种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便与
教学论等科 目; 教育技能课程主要指现代教育技术等科 目; 教 所学的理论性知识和策略进行 比对 。 育实践课程则主要包括“ 教育见习” 、 “ 微格教学” 、 “ 教育实习” 三项专业 实践科 目。
在我国,各级各类师范院校 是我 国中小学教师培养的主 进行的总结和反思则没有明确 的规定 。在美 国,学生的发展
体 。概括 来 说 , 目前 我 国师 范 院校 的 课 程 主 要 包括 三 个 部 分 , 规律和教师 的职责往往是见习观摩 的重点。大学会要求准教
即公共教育课程 、专业学科 课程 和教育专业课程 。其中教育 师观察不 同发展阶段的儿童特 点,熟悉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 专业课程又可包括教育理论课程 、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 的过程, 了解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并特别注意
文 献 标识 码 : A 中图 分类 号 : G 6 5 2 . 4
中美教育实践课程所选择的 内容 包括各类见习、演习和
见习观摩主要指准教师在见习期间开展的各类观察活动,
学校观察、 教育环境 或社会环境观察等, 也包含 实 习活动。在这三类活动 中,又可按照准教师行为类型的不 如课堂观察 、 各种与未来教学相关的参观活动。在我国,一般采用集体组 同而进一步细分为具体的实践活动和任务。从 中美教育实践 课程的内容组织来看,其课程内容在 本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织和个别观察 的方法开展见习观摩 。有的师范院校会在见习 中的课时比例 、 时段 安排和组织形式各有特色。此外 , 两国教 期间组织准教师集体到中小学 听课 ,或安排一些教学录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