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选读之君子之道
论语心得君子之道作文
![论语心得君子之道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99989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6.png)
论语心得君子之道作文是我们在今天也经常说到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
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们今天就说说《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论语心得君子之道作文,欢迎阅读论语心得君子之道作文篇一何谓君子?有人说,气质高雅的就是君子。
这没错。
但是,风度翩翩就一定是君子?仪态端庄就一定是君子?甚至,故作矜持也能算作君子咯?我觉得,君子不仅是体现于外在,而是一种自然的心境。
而成为一位君子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在这里谈谈宽容。
记得有一个小故事——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
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
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
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
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
这是一种多么宽容的无声的教育,却可使他受益终生。
有时候我们就该以一种宽容的,温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人。
我想这是一种君子的态度。
当别人伤害到你的时候,也许你会悲哀,会愤怒。
但过后转念一想,这对你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也许对方只是无心之失,何必又整日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呢?这只会让我们承担更多的痛苦而不堪重负,最终无力地倒下。
如何使自己做到宽容?——有个失恋的女孩在公园里伤心地哭泣。
一位老者知道原因后不但没有安慰她,还取笑她。
女孩很生气。
老者说:“你不过损失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损失的是一个爱他的人。
他的损失比你大,你伤心做什么,应该伤心的人是他呀。
”永远以一种乐观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相信总有一天能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让自己的心境变得平静,祥和。
这样你就能够包容和理解那些冒犯过自己的人了。
当你能够真正拥有“不怨天,不尤人”的广阔胸襟的时候,才能成为一个正直敦厚的真君子。
论《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论《论语》中的君子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5b0c986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c.png)
论《论语》中的君子之道不同的地域文化有着不同的人格理想,在欧洲早期,他们的人格理想是骑士、绅士,在东方是武士,而在中国,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
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对于什么是君子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在《论语》当中有很多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这种对比让我们从另一方面对君子有了明确的理解,接下来我们从九个对比来更深刻的理解何为君子之道:第一、君子怀德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怀德就是心存仁德,怀利天下的原则,怀土就是怀自己脚下的土地,也就是身上的占有物。
《大学》里讲到,作为君子放在最前面的是道德,有了德才有真正的人,有了人才有脚下的土地,有了地才会产生财物,有了财物才能享用,因此,道德为本,钱财为末。
第二、君子之德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小人是指一般的民众,说一般民众是草也不是贬低。
君子必须挂起道德之风,必须去影响我们脚下的草,让他们产生起伏,让他们产生有利于社会道德的那种波动,这也是君子的社会责任感,必须对社会负责。
君子必须成为风,成为社会上的一股道德之风,去改变人间。
对于有狭隘性,暧昧性,占据性,草根性的草民,君子必须拿出自己的高贵的生命能量对他们传播和梳理,如果默不作声,那仁义何在,道德何在?所以一定要告诉大家,一定要传播,一定要教育大家。
第三、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第一,没有完成的美尽量完成。
第二,没有起步的美开始起步,化非美为美。
这种成人之美超过了与人为善。
成人之美是一个选择,是一种水滴石穿的修炼。
第四、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在进入一个生疏的环境里,我们都会着急找几个朋友,但是这几个朋友一旦形成,就有了一个小圈子,叫做利益共同体,和圈子之外的多数人明明暗暗的产生了比较,对峙,算计,防范,这就形成了小人行迹了。
而君子会把这些朋友作为过渡,队伍扩大之后这个小圈子就不存在了,这就在人际关系中成了君子。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e63407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9.png)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9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译文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10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为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虚心好学,不以请教别人为耻,所以才称他为‘文’呀.”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良啊,颜回一个竹筐盛饭,一个瓜瓢喝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贫困的忧患,颜回却不改变他自身的快乐.贤良啊,颜回.”1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1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14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1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时,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启发他.举出一个问题他不能因此而推举出其他三个问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饭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1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18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19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2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译文颜渊感慨地叹息说:“老师的学问和人德、仰望它愈益觉得高深莫测,钻研它愈益觉得坚不可破.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觉得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步引导我们,用文化典籍开阔我们,用礼仪制度来约束我们,想停止不学都不可能.我已经竭尽了我的能力,好像有所成就独立站立.虽然想象老师那样去做,可是又不知道从哪入手了.”2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23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周彡也.”译文孔子说:“天气寒冷了,然后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落的.”24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颜渊问仁是什么.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仁的纲领是什么.”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遵照您的话去做.”25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孔子说:“统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26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讲遵循道的基础上的和谐,而不是盲目的随从,小人讲求无原则的盲目随人与附和而不是和谐.”27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28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译文孔子说:“刚强、坚毅、质朴,不随便说话的人接近于仁.”29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31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译文孔子说:“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不与他交谈,这是失掉了人;不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与他交谈了,这是失掉了语言.明智的人即不失掉人,也不失掉语言.”32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33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34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35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36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3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38 子曰:“有教无类.”译文孔子说:“教育人不分任何类别.”39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40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41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42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43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楚,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止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谨慎,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4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4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46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47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48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懂天命,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礼义,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是非,不能了解别人.。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君子之风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君子之风](https://img.taocdn.com/s3/m/e592433d856a561253d36f8f.png)
话题链接——知行合一形神俱佳1.教材赏悟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君子依义而行,因而“坦荡荡”,小人唯利是图,则“长戚戚”。
君子既要重视内在品质德行的修养,还要注重外在形式的得体合礼。
君子之风在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是“诗、书、礼、乐”,孔子把自己治世治国的理念与修身养性紧密结合起来。
2.名句赏记◆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
——阮子◆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左传》◆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孟子》◆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礼记》◆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史记》◆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
——刘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
——吴兢◆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孟郊◆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欧阳修◆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资治通鉴》◆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胡宏◆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己。
——方孝孺◆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
——薛萱◆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益一世。
——金缨3.典例赏析曾参不受鲁君邑原文: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译文: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说:“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
”曾子坚决不受。
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
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
君子德行的名言
![君子德行的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e864b35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1.png)
君子德行的名言君子德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标准。
以下是一些关于君子德行的名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修身德行篇1. 《大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3. 《礼记》:“君子所居必安其所由来,必顺其所好。
”4. 《孟子》:“君子有三乐,以听其言而观其行,所言何以处其事,所行何以处其心。
”5. 《中庸》:“诚意正心,合于道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二、治国德行篇1. 《礼记》:“上以德为本,下以礼为纪,无德不立,无礼不成。
”2. 《论语》:“以约失之者鲜矣。
”3. 《大学》:“三才之道,以道立身,以德治国,以礼定事。
”4. 《孟子》:“民之所好者,务在得其利;治之所先者,务在整其节。
”5. 《周易》:“庶几无咎,君子之光,吉。
三、人际德行篇1. 《大学》:“所谓诚之者,毋庸讳也,毋曰若者,尽诚之也。
”2.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孟子》:“君子以言为心,以心为言。
”4. 《中庸》:“和而不同,大同而小异。
”5. 《周易》:“有事君无君,有事父无父,有事兄无兄,有事友无友。
”四、知识德行篇1. 《礼记》:“百学须先立志。
”2. 《大学》:“学而优则仕,习而优则智。
”3.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 《孟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 《中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君子德行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君子德行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信通过学习以上君子德行的名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实践君子德行,让我们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先秦诸子选读原文+翻译
![先秦诸子选读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c2fc85b767f5acfa1c7cd4a.png)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论语》—君子之道
![《论语》—君子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c76c1781cc22bcd126ff0c91.png)
4、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 以:来, “如斯而已乎 ?”表目的 曰:“修己以安人。”曰: 以:用, “如斯而已乎 ? ” 曰:“修己以安百姓。修 表方式 如:像。斯:这样。而 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已:罢了。乎:吗
译文: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
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 其犹病诸:恐怕还做不到。其,语气助词,大约、 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 恐怕之意。犹,尚、还之意。病诸,病之乎,等 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 于“以之为病啊”。病,忧虑,动词。 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 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 呢?” 孔子还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务本:务,专 译文:君子应该是以做人之道为本,只 孝悌:孝敬 心、致力于。 父母,尊敬 有本立了人间的道德才产生。孝敬父母、 本,根本。 兄长 尊敬兄长 ,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
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请思 考,论语告诉我们要怎样才算做到孝悌? 孟子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 下平。”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孝弟是为仁的根本
5、子曰:“君子不器。” 不器:不像器皿(只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
限于某种固定用途)。
请从器皿特性的局限来谈君子应有什么
品质? 用途:君子要多面能手(子曰:君子博 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容量:君子要胸怀宽广(子曰:攻乎异 端,斯害也己 ) 形状:君子要灵活变通(子曰:君子之 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德才兼备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背诵默写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背诵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4d4ccbef8e9951e79b8927dd.png)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苏教版)一、从孔子到孟子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7.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9.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10.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
二、人的起点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论语》2.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3.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4.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论语》5.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三、仁者爱人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2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6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7.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8.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9.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10.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孟子选读(三)
![孟子选读(三)](https://img.taocdn.com/s3/m/9946d23ea32d7375a417806a.png)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 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 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论语· 子路》
①如:当。②朝将视朝:你若来朝见,我就临朝。③东郭氏:齐国大 夫。④孟仲子:孟子堂兄弟,学于孟子。⑤采薪之忧:婉辞,表示生 病。⑥要:拦截。⑦景丑氏:齐国大夫。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 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 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 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 诺;君命召,不俟驾⑨。’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 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 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 ⑧!’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 ⑩: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 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 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 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 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 地丑德齐⑾,莫能相尚⑿。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 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 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告子下》/P424 ①任:国名。屋庐子:孟子弟子。②亲迎:古代婚礼,新郎亲自迎娶 新妇。③何有:有何,算什么。④揣:量度。⑤岑楼:尖顶高楼。⑥ 一钩金:制作一枚带钩所需的金子。一舆羽:一车羽毛。⑦奚翅:何 止。⑧紾(音诊):扭转。 ⑨搂:抱。处子:处女。
《论语选读》课文解读
![《论语选读》课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766d31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3.png)
《论语选读》课文解读摘自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一、为政以德<课文理解>“德”与“礼”是孔子治国为政的主要主张。
“德”是对个人要求,以“仁”为核心。
对统治者而言,应该执行“仁政”,对百姓不过分压迫剥削,这客观上对百姓有利。
“礼”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二是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在本章选择的几段语录中,孔子提出了如何处理“德”与“刑”(法)之间关系,提出了“富民”(物质文明)、“教民”(精神文明)的关系,强调“仁”为基础的个人道德要求等。
孔子这一思想对今天来说,仍有启发和借鉴。
古代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它与民主、法治是不兼容的。
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包括统治者与百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这种做法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今天也有借鉴作用,值得研究总结。
今天提出“以徳治国”的意义:“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框架下的以民主、法制为前提的治国方略、措施,人民是“以德治国”的主体,根本目的是为“依法治国”奠定良好的伦理道德体系,以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一)“德治”与“法治”犹如鸟之双翼,其关系:1、从两者实质看,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兼容、联系的。
“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是规范人们行为准则的强制性的“外律”、“他律”,其主要功能是“惩恶”,对道德建设有引导作用,也是道德建设的保证,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养成有培养和引导作用。
“德治”属于思想建设,是规范人们行为准则、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内律”、“自律”,其主要功能是“扬善”,它是立法的基础,是保证和调节各行各业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解决许多法律无法解决的问题,它可以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
论语孟子关于孔子个人读后感800字5篇
![论语孟子关于孔子个人读后感8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76f91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4.png)
论语孟子关于孔子个人读后感800字5篇论语孟子关于孔子读后感800字1——《论语》心得皎皎明月,虫鸣叠叠,秋风入窗,夜长无眠。
一个人,一盏灯,一杯淡茗,一丝愁绪。
当翻开《论语》,所有一切都已化为沉淀,畅游书海,仿佛诵读之声环绕耳边。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一) 天地人之道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就是说,颜回家里很穷,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烂的小巷子里。
这么艰苦的生活对别人来说简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够自得其乐。
生活这样艰苦,为什么能自得其乐呢其实,主要是在于你的人生态度,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改变他乐观的态度。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二) 处世之道在现代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子贡曾经问过他的老师,孔夫子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
”(《论语·颜渊》)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所以,与好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都大包大揽。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即可。
(三) 君子之道这里的君子一般是泛指才德出众的人,在《论语》中,随意就可发现这二字,可见君子的重要性。
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讨论过君子的问题,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连孔子都愧称君子,不难发现君子的标准之高。
孔夫子心目中的君子,不仅是一个好人,还要是伟大和高尚的人,他要胸怀天下,奋发有为。
(四) 人生之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非君子之道鸡论语文言文
![非君子之道鸡论语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7221f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1.png)
非君子之道鸡论语文言文
《孟子·攘鸡》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译文:
宋国大夫戴盈之说道:“实行十抽一的税率,免去关卡和市场上对商品的征税,今年不能实行了,就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然后再实行,怎么样?”孟子说:“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一只鸡。
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君子的做法。
’他便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就完全不偷了。
’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正当,便应赶快停止下来,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君子之道六十名言
![君子之道六十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a749b50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0.png)
1、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孟子2、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
——阮子3、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礼记·中庸》4、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礼记·中庸》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6、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荀子·天论》7、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8、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9、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
——唐·孟郊10、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左传12、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
君子同其远,小人同其近。
——《易·同人·彖》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14、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
——宋·朱熹15、君子不重则不威。
——论语16、励志语录经典17、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
——明·薛萱18、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论语·宪问》19、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通鉴20、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明·洪自诚2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23、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24、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山木》2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26、一个人最值得珍视的是仁慈的天性,这远比聪明重要。
27、善和爱是历史的结果。
28、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写材料用典: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写材料用典:君子之心,常存敬畏](https://img.taocdn.com/s3/m/6efe3d7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f.png)
写材料用典: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材料一:《论语》《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言论和孔子的语录组成的一部经典著作。
其中有许多关于君子的品德和心态的记录,可供我们研读和学习。
1.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罕》)。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在成功时不骄傲,而小人在成功时则容易变得骄傲自大。
君子心中有敬畏之心,知道成功并不是永恒的,应该时刻保持谦逊和谨慎。
2. “敬而信之,远之,非礼也”(《论语·颜渊》)。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在与人相处时应该以敬畏之心对待他人,并对他人保持信任。
如果遇到不堪信任的人,应保持距离,但不可将其对待得太过冷漠,因为这违背了社会的礼节。
3.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述而》)。
这句话指出了君子应该注重实际行动,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表达。
君子应该努力行善,而不只是抱有美好的想法和口头承诺。
4. “君子居则观其志,行则观其举”(《论语·微子》)。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的品德应该从其内心和行为中得以体现。
我们应该关注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所追求的目标,而不只看他们的言辞。
材料二:《大学》《大学》是《四书》之一,总结了儒家思想的要点。
其中讲述了关于君子的修养和敬畏之心的重要性。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这句话是《大学》的开篇之语,强调了君子修养自己、管理家庭、治理国家以及平衡整个社会的重要性。
君子应该时刻注意个人修养,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2. “中庸之道,儒家之本”(《大学》)。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追求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强调个人行为的平衡,不偏激不极端。
君子应该在行为和言辞中保持适度,避免过于浮躁或过于保守的态度。
3. “君子不专,以近道也”(《大学》)。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广泛接触各种学问和道德准则,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观念。
君子应该在广泛学习和了解之后,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始终坚持走近道。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的意思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08b4525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9.png)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
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孟子的《离娄下》。
它的意思是,君子在求学或修养的过程中,会遵循一定的方法或道路来深化自己的学识或品德,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能真正有所收获和领悟。
当自己真正有所收获和领悟时,就会感到内心的满足和安定,这种安定感来自于对所学或所修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简言之,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自我努力获得真知的重要性。
当一个人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某种知识或技能时,他会感到内心的满足和自信,这种自信和满足感会使他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更加坚定和从容。
因此,“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的意思可以概括为:君子通过遵循正确的方法来深化自己的学识或品德,以期达到自我领悟和收获的境界,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安定。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君子之道》蒋丹君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苏教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君子之道》蒋丹君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苏教](https://img.taocdn.com/s3/m/c5bc134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7.png)
• 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 什么叫“知(智)者不惑”?
• 知者对自己、对人生有着足够的了解和领悟, • 因而面对外界的诸多选择,心就不会迷惑了。
名师PPT课件
• 什么叫“勇者不惧”? • “两强相遇勇者胜”,当你的内
名师PPT课件
• 有宽广的胸怀,心胸坦荡的人是君子。
•
——戴安琪
• 能容忍别人,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的人是
君子。
——屠玥
• 君子是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郑璐盈
• 君子是注重和谐、心怀天下苍生的人。
•
——康惠馨
• 明大义、懂礼法、有胸怀、能坚守、勇敢
无惧之人谓之君子。
——曹可欣
名师PPT课件
让我们走近君子,一起探讨一下
修己
子路问君子。曰:“修己以安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
•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 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 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名师PPT课件
乐学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 • • • • • •
•
名师PPT课件 此 职 为 长 从 强 不 势 君
• 就是指行事秉公而行,唯才是举 • 这是君子的处世之道。
名师PPT课件
• 子曰:“君子和①而不同②,小人同而不
和。”
《子路》
• 【注释】
• ①和,调和彼此,与人和谐相处。
• ②同,苟同,曲己从人。
高二语文《孟子》选读两篇
![高二语文《孟子》选读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848afdd4d8d15abf234e06.png)
至圣
亚圣
寓言和比喻是先秦诸子散文的 重要表达手段。
一般认为,寓言是带有劝喻或 讽刺性质的故事,往往是用假托的 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言 通常含有比喻的性质。
寓言中故事是“宾”,寓意是 “主”。
寓言
寓意
五十步笑百步 缺 点 或 错 误 的
程度不同,实
质却一样。
齐人乞墦
批判为谋利不
择手段之徒。
教民 养民
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应反省自 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 对比 狗彘食人食(贵族)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百姓)而不知发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己诏
原文1: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 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译文:孟子谒见梁惠王。梁惠王说:
“老人家,不辞长途辛苦(您不以千 里为远)而来,将有使我的国家得利 的手段吧?”
邻人攘鸡
不合道义却不 知悔改。
禾苗遇旱枯槁,百 姓 苦 暴 政 , 禾苗遇雨兴盛 盼仁政。
好处 深入浅出 曲折生动 妙趣横生 引人入胜
“仁”的内涵
从自处的角度:孔子说的“仁”就是克 服一己之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说 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从处世的角度:“仁”就是对他人的关 怀,即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孔 子的语录里 ,“仁”的基本含义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 为“恕”或“忠恕”。
孟 子 选 读
孔孟之道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全 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较为集中地 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 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 公孙丑等著,现存七篇。书中记载有孟 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 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填空.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6849359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2.png)
《〈论语X孟子〉选读》名句填空班级姓名从孔钙孟子—1,子曰:“吾+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七十而从心所欲,不一=嗣〉2,子曰:“老者安之.怀之。
"一《岫3,子曰:"十室叫・,......「...........「不如丘之好学也。
”一《论语》4.,于我如浮云。
一(论语>5.其为人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一一《论语〉6,孟子日:“鱼逾2地』1基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章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一《孟子〉7.仁者不忧,二匚,勇者不虬——《论语)二、人的,,•,“,•“,•,“,•“,•,“,•“,•,“,•“,•,“,•“,•,“,•“,•,“,•一8.子日:“人之生曲云9.子曰:“乡IB,10.子曰:“性相近也,11.住者不可谏,12.举直错诸枉,g-n?-Da——□□□□□o=^一《论语》'。
”——《论语》《孟子》口口口口口门Lrr一------人皆有之・13.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人皆有之;,人皆有之°L一一一一一二子》三、仁者爱人:................=14.子曰:“志士仁人,二•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口,口;知者乐,仁者寿。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匚也当(瞥语,5=16.子曰:“人而无AL□□□□□=a-——《论语》17.子日:“君子喻于义,口口□□□”——(论语〉18.子曰:“君子和而不帏=玲:于日:“君子病无能篇,□□□□□论语论语20.子贡曰:“君子之过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o——《论语〉21.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22.子日:“己欲立而立人,□□□□□□□□,无耻矣。
”——《孟子〉o”——《岫23.孟子日:“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口口口□□仁民仁民而爱物。
叩叫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孟子〉而24,子曰:“仁者安仁,□□□□□《论语》t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
卷
读
有
参
益
考
有没有才能。26.君子的交友之道。27.君子爱好的标准。28. 译
文
课 前
君子应该有所敬畏。29.包含温、良、恭、俭、让、忠、孝、
自
主 导
仁、义、礼、智等内容的道德修养学说。30.君子要勇于改错
学
和善于改错。31.君子的羞耻观。
课
时
课
作
堂
业
互
动
探 究
菜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作 业
互
动 探
——《论语·子路第十三》
究
菜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23.孔子说:“不能与言行合乎中庸的人交往,那一定
开
助
卷 有
要交到激进的人和拘谨自守的人吧!激进者一意向前,拘谨
读 参
益
考
自守的人也不肯做坏事。”
译
文
课 前
——《论语·子路第十三》
自
主 导
24.孔子说:“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
卷
读
有 益
代大车车辕前面的横木;“ ”,古代小车车辕前面的上曲。
参 考
译
没有“ ”和“ ”,车就不能走。孔子认为,“信”是人立 文
课
前
自 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
主
导 学
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在《子张》、《阳货》、《子
课
路》等篇中,都提到“信”。守信应该是任何社会群体所必 时
开
助
卷
读
有 益
D.①②过于则其.勿身惮也改,则.耻师焉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解析】 A 项,均为疑问代词,什么。B 项,①介词,
主
导 学
对;②介词,跟、与。C 项,①连词,如果;②连词,表并
课
列。D 项,①连词,就;②连词,却。
时
课
作
堂
业
互 【答案】 A
动
探
究
菜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至于誓天断发,泣 下沾襟,何其衰也
课 时 作
堂
业
互
动
探
究
菜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助
卷 有
18.孔子说:“君子不要做一个器具(只能供作某种目的
读 参
益
考
使用)。”
译 文
课 前
——《论语·为政第二》
自
主 导
19.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不知那怎么
学
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小车子没有安上曲,它如何 课 时
时
课
子,奴隶和没有地位的人是小人;一种是道德,道德高 作
堂
业
互 动
尚的人是君子,道德低下的人是小人。
探
究
菜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助
卷
读
有
参
益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君子”,在孔子看来,过去的贵族,不但血统高贵,
学
有身份地位,也有道德学问和君子风度。但当时的贵族不一 课 时
课 堂
学
关系,但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 课
时
课 堂
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作 业
互
动 探
——《论语·子路第十三》
究
菜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时 作
堂 互 动
(2)友.直,友.谅,友.多闻(名词作动词,与……交友)
业
探 究
(3)主.忠信(意动用法,以……为主、亲近)
菜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4)乐.节礼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助 读
有 益
(5)君子病.无能焉(意动用法,以……为病,惭愧、担心)
参 考
译
课
(6)乐.多贤友(意动用法,以……为乐)
晨
读
开
助
卷
读
有
益
(4)何足算也(宾语前置)
参 考
译
课
译文:____算__得__什__么__呢__?_____
文
前
自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状语后置)
主
导 学
译文:_君__子__懂__得__的__是__义__(_或__“__君__子__对__义__懂__得__”__)_,__小__人__懂_ 得
主
导 学
(3)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欲
课
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 时
课
作
堂
业
互 事,随时严格要求自己。(4)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
动
探
究
菜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助
互 动 探 究
作 定 语
可译为“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 乐耶
菜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助
卷
有用 益法
具体用法解说
读
用法举例
参 考
译
课 前 自 主
副 词
用在句 首或动
词前
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 么”“怎么”
徐公何能及君也
文
导 学
课
用在形 容词前
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 么”“多么”“怎么这 样”
文
前
自
3.古今异义
主
导 学
敢问其.次.
古义:__再___次__一__等__的__。_____
课 时
课
作
堂 互
今义:第二。
业
动
探
究
菜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4.文言句式
助
卷
读
有 益
(1)其何以行之哉(宾语前置)
参 考
译
课
译文:____它__如__何__能__走___呢__?______
阅读课文 18~21,完成后面的问题。
读 参
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译
文
)
A.① ②其 君何 何. .以 以行 知之 燕哉 王
课
时
作
B.①②君故子燕喻王于欲.义结于.君
业
菜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C.① ②人 黑而 质.无 而.信 白章
动
探 化”才能发展;对于个人来说,保持个体的特殊性和独立性,
究
才能保持个人和谐发展。
菜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助
卷
读
有
参
益
考
译
文
课
前
5.孔子和孟子认为君子应有哪些品德?
自
主
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课
自
主 导
——《论语·子罕第九》
学
22.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 课
时
课 堂
“自己的行为中保持羞耻之心,出使外国,不使君主的使命
作 业
互
动 探
受到侮辱,可以叫做‘士’了。”
究
菜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孔子说:“宗族称赞他孝
开
助
卷 有
时
课
作
堂
业
互
动
探
究
菜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答案】 (1)“君子不器”。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 助
卷
读
有 益
器具一样。(2)要重视自我修养,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多做贡献。
参 考
译
重视仁德修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离开仁德;应心境安 文
课
前
自 宁而不傲慢,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吵,能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君子之道
课 时 作 业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助
卷
读
有
参
益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画面内容】
导
学
这是一幅题为“对话”的漫画。两人在“对话”,一个
课
时
顺父母,乡里称赞他尊敬兄长。”
读 参
益
考
子贡问道:“请问再次一等的。”孔子说:“言语一定 译
文
课 前
信实,行为一定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而只管自己贯彻言
自
主 导
行的小人呀!——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学
子贡问:“现在的执政诸公怎么样?”孔子说:“咳! 课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