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与教材(王公月)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说课稿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说课稿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分布及特点,掌握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2.教学难点: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和湖泊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3.课堂讲解:运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案例分析:分析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洞庭湖湿地保护等。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河流和湖泊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月相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月相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关注月相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月相的形成原理及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月相的形成原理及变化规律。如:“月相的产生是什么原因?”,“月相的变化与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欲望。如:“你们对月相现象还有哪些疑问?”,“你们认为月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如:“月相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如何利用月相知识来判断时间?”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月相的变化。
2.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如:“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弯?”,“月亮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地理实验,如模拟月球绕地球转动的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相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本节课通过设置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同时,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融合,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氛围中感受月相之美,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教师用书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教师用书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教师用书
本书是针对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课程编写的教师用书,
共分为八章,包含了地球与地图、天气与气候、水资源、生物圈、
岩石圈等内容。

第一章介绍了地球的构造、地球形状和地图的绘制等基本概念。

第二章讲述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变化因素,包括气压、风、降
水等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第三章是关于水资源的,包含水的循环、地下水、河流、湖泊和水库等内容。

第四章是关于生物圈的,
讲述了生物圈的构成、生物圈内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环境的
相互影响。

第五章是研究岩石圈的,包含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
质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六章是介绍地貌发展态势。

第七章围绕着资
源环境保护问题,重点介绍环境问题和保护所面临的挑战。

第八章
内容涵盖了地理信息技术、地球科学研究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本书旨在让高中地理教师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使他们能够更
有效地教授学生们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同时,本书也
可供高中学生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地理课程。

例谈高考复习应该具备的五个意识

例谈高考复习应该具备的五个意识


树立 “ 主题 意 识”

( 2 ) 对 主题进 行 多视 角的 问题探 究 设计
新课程试卷具有特别突出的 “ 从 不同视 角对一个
主题进 行 没问” 的命题特 征 。 ̄ H 2 0 1 1 年新 课程 全 国卷3 6
如 ,针对 “ 水资源”主题 知识网络 ,可 以提 出下
列『 u 】 题 供学 生探 究 :为什 么 用 多年平均 径 流总 量作 为评 价 水 资源 多少 的主要 标 志?什 么气 候下 水 资源较 少 ?水 资 源 的季节 分配 与气 候有 什么 关 系?水 资源 缺乏 程度 取 决 于哪 些因 素?解 决 水资源 问题 的措 施有 哪些 ? 等等 。 ( 3 ) 选取 典型 试题 ,进 行思 维 洲练
2)
这种 命题 特 征 提 醒 我 们 ,复 习教 学 应 该 树 立 “ 主
题意识”。主题性实际上也是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 。 我们的复 习教学可以以主题的方式进行 ,即将地理主干
知识 划分 在不 同的 主题之 内 ,通 过对 每个 主题 从不 同 角
度进行探究,以扩大学生对同一主题的全面认识 ,减少 考试时的 “ 盲区”。此外 ,通过 “ 主题教学”也能够促 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 品
品味新 课程地 理 全 国卷 ,其主题 式 的 命题视 角 、能 力立
意的命题理念 、区域素养的命题思想 、注重基础 的命题
落 点 ,以 及注重 思维 品质 考查 的整 体规 划 ,既彰 显 了新
课程的理念 ,又引领着新课程教学实施的方向。针对新
课程 全 国卷地 理 试题 的命题 特征 , 笔 者 认为 2 0 1 3 年新 课 程全 国卷 的地 理复 习教 学应 该树 立 “ 主题 意识 ” “ 能 力 意识” “ 区域 意 识” “ 基础 意识 ”及 “ 学 生 意识 ”等 五 个意 识 。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编写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编写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编写与实践王 民 钟作慈 杨德军 田 忠 蔚东英(北京师范大学)一、成果简介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图版《高中地理》共十册,它们是必修《地理一》、《地理二》、《地理三》,选修第一册《宇宙与地球》、第二册《海洋地理》、第三册《旅游地理》、第四册《城乡规划》、第五册《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第六册《环境保护》、选修第七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已经全部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

本套教材由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地图出版社合作,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民主编。

二、教材特色本套教材的编写,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全面、综合地分析社会人才需要、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地理科学发展水平的特点。

以此为基础选择、组织和编写教材。

本套教材在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并研究参考了最新出版的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我国香港、台湾出版的高中地理教科书和国内的高中地理教科书,还有美国研究性学习的教材,注意吸收国内外地理教科书的研究成果和新观点,设计本套的体系和结构,从而形成了本套教材的特色。

(一)设计双系列的呈现方式,贯穿探究性学习的观念和方法本套教材力求体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理念落在实处,设计双系列的体系,也就是在课文内容的系列的同时,设计了一个探究系列。

形成双系列的内容结构体系和呈现方式。

将探究式学习的观念和方法贯彻教材始终,使教学过程成为探究过程;同时也培养学生能力,养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

这种方式是本套教材的核心特色。

探究系列的体例为每章的章首设计一个“课题”,具体写法包括四个标题:目标、准备、进度、总结;配合章首的“课题”,在章下面的相关节后设置一个栏目“检查进度”。

2024秋八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案1(新版)商务星球版

2024秋八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案1(新版)商务星球版
教学目标:
1. 知道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 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功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
2. 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及功能。
教学难点:
1. 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2. 河流和湖泊的功能。
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河流和湖泊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分布特点:展示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其分布特点。
2. 地理思维能力: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地理实践能力: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功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 地理创新能力:在实践活动环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
- 教师引导学生从水源供应、调节气候、生态维护等方面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功能。
4. 巩固练习(5分钟)
-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总结(5分钟)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 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
内容逻辑关系
① 知识点引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和湖泊,激发学生对地理景观的兴趣。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月球和地月系》评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月球和地月系》评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月球和地月系》评课稿一、引言《月球和地月系》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中的一篇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将了解月球的形成、月球表面的特征、地月系的特点等知识,深入了解宇宙中的月球以及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关系。

本评课稿将对该内容进行细化的分析和评价。

二、课程内容《月球和地月系》是一篇地理选修课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月球的形成课程将首先介绍月球的形成。

通过对月球形成的原始理论进行解释,学生将了解月球的起源以及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同时,课程还涉及到月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了宇宙的形成和演化。

2. 月球表面的特征其次,课程将详细介绍月球表面的特征。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学生将了解月球表面的山脉、环形山、陨石坑等地形特征,以及月壤的组成和月球表面风化等自然现象。

这些内容将展示月球独特的地理特征,增加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3. 地月系的特点此外,课程还将重点介绍地月系的特点。

学生将了解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关系、潮汐现象的形成机制,以及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等相关知识。

通过对地月系的深入探讨,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目标在上述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月球的形成过程和与其他行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宇宙观。

2.掌握月球表面的特征,如山脉、环形山、陨石坑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理解地月系的特点,包括引力关系、潮汐现象的形成机制等,提高学生对地球和月球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月球的形成过程、月球表面的特征以及地月系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清晰地传达这些重点内容,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并深入理解。

2. 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月球的形成和月球表面的特征,这些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和复杂。

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示例和图像、实践活动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2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2中图版
2. 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讲解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改进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知识测试、实践活动表现、小组合作成果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完成以下作业:
1. 请绘制一幅中国河流分布图,标注出主要河流的名称和流向。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河流和湖泊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 请举例说明河流和湖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请谈谈你对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看法。
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我们将对大家的答案进行批改,以检
1. 实践活动的设计: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2 中图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依据中图版教材设计的示范课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展开,意在让学生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河流的地理特征,分析不同河流流域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特点,并认识湖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地理实际,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1《月球和地月系》评课稿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1《月球和地月系》评课稿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1《月球和地月系》评课稿一、课程概述《月球和地月系》是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1中的一篇重要内容。

本文档为该课程的评课稿,主要对该课程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月球及其特点:根据地理选修1的教学大纲,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月球的基本特点,包括其大小、表面特征以及与地球的差异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月球的运动规律以及影响月球运动的因素。

2.理解地月系的形成和演化:地月系是地球和月球的复杂关系,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地月系的形成过程和演化规律,包括地球和月球的引力相互作用以及地球潮汐引起的月球的潮汐现象等。

3.掌握月球探测和利用的基本知识:本课程还包括对月球探测和利用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历史、中国的嫦娥探测任务以及未来月球资源利用的前景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特点和运动规律。

–地球和月球的引力相互作用以及地球潮汐引起的月球的潮汐现象。

–月球探测和利用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地球和月球的引力相互作用的概念和计算。

–地球潮汐对月球的影响及其原理解释。

–月球探测的意义和前景。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月球的大小、表面特征、气候环境等。

•月球的运动规律:包括月球公转和自转的规律,以及与地球的差异。

•地球和月球的引力相互作用:包括引力的概念和计算,月球的潮汐现象等。

•月球探测和利用:包括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历史、中国的嫦娥探测任务以及未来月球资源的利用等。

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月球和地月系的基本知识。

•实验法:通过开展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球潮汐现象的形成机制。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通过交流和合作,深入探索月球探测和利用的意义及其前景。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5课时 教案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5课时 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视频、文字等资料,分析和归纳长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知道长江各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长江是中国的“水能宝库”“黄金水道”的原因。

2.学会分析长江水患形成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1.能够分析和归纳长江上、中、下游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2.理解长江水患严重的原因,能提出一些合理的治理措施。

第5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概况和上、中、下游的特征。

今天我节课我们将要学习长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长江的开发和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你知道长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吗?长江各河段面临着哪些生态环境问题呢?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应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获得圆满的解答。

(板书)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四、长江1.长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试从“水运”和“水能”两个方面,阐述长江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生:(可能的答案)水运:长江是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

目前,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7万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左右。

重庆、武汉、南京为长江航运的交通枢纽。

水能: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

蕴藏量约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板书)(1)长江航运——“黄金水道”教师展示文字和图片材料,讲述长江航运的有利条件和地位。

长江有大小支流3600多条,通航河道700多条,宜宾以下的干支流四季通航。

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的60%。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1:长江内河航运被誉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并回答:为什么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和补充,引导学生完成表1.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地理课程与教材(王公月)

地理课程与教材(王公月)

2.课文中的小标题紧扣教材,醒目突出 新教材课文中的小标题设计能紧扣教材,醒目 突出,既抓住了重点,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 兴趣和重视,内容体系突出了人地关系,加强 反映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重大 问题,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时代感。以《巴 西》一节为例,该节小标题可连结成:国土广 大的热带国家——人口分布在东部沿海——壮 阔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的危机——迅速发 展的经济——新建设的首都巴西利亚。这些简 短的小标题既高度概括了巴西国家地理的主要 内容与特征,又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人地关 系。
三是把教材内容和考试内容等同
考试的内容依据应该是课程标准(或者是考试 说明)
如何体现“用教材教”的基本理念:
教材是编者搜集并整合的一套教学资源,提供给教师和 学生学习的素材和信息,但如何更好地、最大限度地发挥 教材的作用,使之成为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载体,就有赖 于老师准确地理解教材,有效地整合教材,合理地使用教 材。教师在课堂教授的知识必须是来源于教材的,要尊重 教材的原旨,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教材的内涵。在此基础 上,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开发教材、创造教材,使学生获 得更多知识。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 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 吸收者,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不是 “带着教材 走向学生”,而是 “带着学生(或是在师生互动中)走向 教材”。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并 且会活用教材,会对教材进行扩展和补充,以满足学生学 习的需要,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基本原 则。
教材处理流程:
阅读课程标准---了解具体要求,细化教学目标
学情调查---了解学生情况 研究教材特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是否有利 于学生学习,教材的逻辑主线是什么? 拆分教材---了解教材各部分的功能 删减、重组教材---构建学习的“跑道”(即教 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材的 逻辑主线

2024-2025学年度高中地理上学期第七周中国地理第五章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度高中地理上学期第七周中国地理第五章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知识点:河流和湖泊的地理分布、水文特征、生态功能
-关键词:水文循环、水资源、生物多样性、流域治理
-板书句子:河流特点——流域广阔、水文循环关键,湖泊特点——湖泊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环境意义——水资源保障、流域治理
4.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
-知识点: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主要河流以及洞庭湖、太湖、巢湖、鄱阳湖等重要湖泊
4.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主要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重要湖泊包括洞庭湖、太湖、巢湖、鄱阳湖。
5.河流和湖泊的保护与利用:保护措施包括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合理利用包括流域规划、可持续发展。
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河流和湖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流动与静止
B.面积大小
C.流域范围
D.水深浅
5.教学辅助工具:教案、课件、学习指导、练习题、地图册等。
6.教学评价工具: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评价、作业批改、测验和考试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河流和湖泊内容做好准备。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河流和湖泊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河流和湖泊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中国地理杂志:《地理学报》、《地理研究》等学术期刊,涉及河流和湖泊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深度分析。
(2)请以某一河流或湖泊为例,分析其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5干旱的宝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

3.5干旱的宝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
问题:
1. 请分析这些措施对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 请谈谈你对干旱地区未来发展的建议。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干旱地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请从地理角度分析我国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当堂检测旨在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及时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教师可根据检测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强调干旱地区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所学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干旱地区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 《中国干旱地区地理》一书,详细介绍了我国干旱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 《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分析了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自然特征: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例,分析沙漠地区的气候、水资源和植被特点。
2. 教学难点:
- 干旱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学生需要理解气候如何影响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恶化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 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学生应掌握在实际情况下,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干旱地区的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
反思改进措施
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创新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干旱地区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问题研究:藏水该不该入疆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问题研究:藏水该不该入疆教学设计

问题探究“该不该引藏水入疆”教学设计
确定后,需不需要建设水库蓄水以提供足够的水源保证。

引水路线的选择能不能保证河水自流,如果不能自流,我们需要怎么做?沿途地势地质状况如何?能不能保证一年四季引水输入?引水路线的修建还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课堂练习知识迁移部分提到了渤海水入疆。

课后探究提到了藏水入疆引发国际问题,修建俄罗斯入疆输水管道、水库蓄水、时间季节、结冰期、诱发灾害等社会经济政治诸要素等等。

分析新疆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并增加的原因。

论证藏水入新疆沙漠能否变成绿洲。

论证缓解新疆缺水问题的其他可能路线。

.分析建设中俄输水管道的利弊。

除跨流域调水,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缓解新疆缺水的办法等等。

基本思路如图:
特别鸣谢:深圳地理教育研究院刘筱清教授参考资料: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高中地理- 月球和地月系-“衡水赛”一等奖

高中地理- 月球和地月系-“衡水赛”一等奖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阶
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
技术应

时间
安排
课前调查布置任务:
1.利用图书和网络收集信息“嫦娥工程”的相关
信息
2. 阅读教材和资料,完成学案
完成调查
任务
锻炼学生多
途径收集和
获取地理信
息的能力
图书、
网络
课前两

小竞赛抢答的要求(直接说答案即可)答题从传统文化
角度激发兴

ipad 1min
课堂导入月球给古人以无限的遐想,很想上月亮上面看
看,因此就有了“嫦娥奔月”的神话,那嫦娥住
在哪里呢广寒宫,那月球上有没有广寒宫呢
有,国际天文组织把我国嫦娥三号登陆的地点称
为“广寒宫”。

请大家打开ipad里的google earth
软件。

听、看、思
操作软件
并观察
结合社会热
点并置疑,激
发学习兴趣Google
moon 1min
了解嫦娥四号及登陆
地选址的原因
课堂
检测
试五选择
题一综合题
情感
提升
做题思考
月球自然状况
表面
形态
月面
环境
月球
地质
月球开发
嫦娥工程。

浅谈地理新教材利用和开发的途径

浅谈地理新教材利用和开发的途径

作者: 王公月
作者机构: 江苏省铜山县教研室
出版物刊名: 地理教学
页码: 11-13页
主题词: 地理;新教材;学生;问题探究;旧教材;学会学习;途径;价值转移;最大;发展
摘要:与旧教材相比,地理新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最大的变化是把学生的发展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根本理念,即把教材的中心价值转移到学生怎样使用教材上,而且赋予教材中的内容以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具体来说,新教材强调地理思想——丰富多彩的图像系统,使教材有“魂”;注重问题探究——灵活多样的“活动”设计,使教材
有“理”;联系身边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经。

KSU名校推荐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一课件月球和地月系张

KSU名校推荐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一课件月球和地月系张

说出下面(xiàmian) 的月相
凸月
娥眉月
下弦月
上弦月
37
第三十七页,共40页。
1.望月时,日、地、月三者的相互(xiānghù)位 置应A是.日:地在月球同B侧.日地在月球(yuèqiú)两侧
C.月球(yuèqiú)在太阳北侧 D.月球(yuèqiú) 在太阳的南侧 2.当日、地、月大致(dàzhì)成一线且月球处在 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为:
25
第二十五页,共40页。
月球始终以同一 半球对着地球
26
月球的背面 第二十六页,共40页。
27
第二十七页,共40页。
月相名称
新月
峨嵋月
上弦月
凸月
满月
凸月
下弦月
第二十八页,共40页。
残月
28
月相成因
月相成因:太阳照射方向;地球观测方向 方向相反,新月; 方向相同(xiānɡ tónɡ),满月; 0页。
月球上因为(yīn wèi)没 有空气来传播声音,所 以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
12
第十二页,共40页。
13
第十三页,共40页。
14
第十四页,共40页。
15
第十五页,共40页。
16
第十六页,共40页。
17
第十七页,共40页。
18
第十八页,共40页。
19
第十九页,共40页。
(近地点约为15°/日;远地点约为11°/日。)
月球在公转轨道上平均每日自西向东移行了13.2°, 因地球自转所造成的月球自东向西的周日视运动, 必然逐日向后推迟(tuīchí),地球自转13.2°约需52 分钟,所以月球每日出没地平的时间平均向后延迟 52分钟。这就是我们日常所见明月当空逐日推迟 (tuīchí)的道理。

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课件(人教版2024)

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课件(人教版2024)

说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 地 跃,内部比较稳定
震 带
板块出火山、地震名称。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火 山
环太平洋地带
地 震 带
火山灰 多彩的地貌
天然宝石 地热资源
目 标 检 测 三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P63地理现象。 1.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仍在不断隆升?
观察并识记六大板块的位置,回答下面问题。
1.这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基本上 全部是海洋?
太平洋板块
2.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板块?
印度洋板块 3.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 岛属于哪个板块?
印度洋板块
4.“→←”表示什么? “←→” 表示什么?
板块挤压碰撞
板块张裂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
03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活动: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学习内容。
1.板块构造学说有哪些基本观点? 2.地球表层可以分成几大板块?除什么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外,其他板 块包括大陆,也包括海洋? 3.板块和火山地震的发生有什么关系?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印度洋 板块
红海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 张裂地带,板块张裂运动使其不 断扩张。
目 标 检 测 三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P63地理现象。 3.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地中海在__亚__欧__板块和__非__洲__板块碰撞挤压地带,板 块挤压运动使其面积不断缩小。
板块构造学说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练习编写有新意,富有启发性
新教材注意地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地理基 本训练。在增加图幅的同时,还安排一定数量 的练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练习的题型多种多 样,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图文并茂,目的性 明确。 新教材中设“阅读”、“活动”两个小栏 目,以丰富学习内容和启发学生思考,促进讲 练结合。练习内容有一定弹性,具有可选择性 特点,减少了记忆量,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教材是教师开发课程的主体资源
课 程 标 准 的 具 体 化
落实课 程目标
为师生 服务
教材
创 造 课 程 的 主 体 资 源
不同的教材落实课程标准的角度不同
对教材理解的误区:
一是把教材和课程等同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实现者,也是课程资源 很重要的一部分。
二是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等同
教学的内容永远都是局限于教材本身,而不能 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进行必要的选择、加工、整 合和创造。
四、使用、处理湘教版教材的方法
1、认真研究教材特点,把握好教材体现 课程标准的方式(即教材的逻辑主线) 2、了解学生情况及教学能够运用的设施 设备(即原有基础) 3、细化教学目标,把课标要求变成具体 的目标(以能够落实的为主) 4、根据教学目标处理教材(即做加减法)
5、形成教学设计(即整个课程的实施流 程)
谢谢! 请您指正!
从课程的视角谈
教材处理
王公月 2011年7月27日

谈教
什么是课程?
从课程的视角
材处理

教材有什么作用? 我们应如何对待教材?
一、课程的概念 :
◆从词源学上来说,课程(curriculum)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词根currere,意指 “跑道”。 根据这一词源,最为常见的课程定义 是指“学习的进程”,即学生学习知识、 增长经验的过程。
三是把教材内容和考试内容等同
考试的内容依据应该是课程标准(或者是考试 说明)
如何体现“用教材教”的基本理念:
教材是编者搜集并整合的一套教学资源,提供给教师和 学生学习的素材和信息,但如何更好地、最大限度地发挥 教材的作用,使之成为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载体,就有赖 于老师准确地理解教材,有效地整合教材,合理地使用教 材。教师在课堂教授的知识必须是来源于教材的,要尊重 教材的原旨,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教材的内涵。在此基础 上,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开发教材、创造教材,使学生获 得更多知识。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 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 吸收者,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不是 “带着教材 走向学生”,而是 “带着学生(或是在师生互动中)走向 教材”。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并 且会活用教材,会对教材进行扩展和补充,以满足学生学 习的需要,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基本原 则。
(3)学科的同义语,如语文课程、 数学课程等。
体会:
简单地说,课程就是为学生成长预设的 “跑道”,通过这条“跑道”,学生去参 与各种各样的活动,经历、体验、成长, 最终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会思考、 会表达的社会公民。 我们的每一节教学其实都是在实施课 程,即为学生的成长进步创造环境。
二、教材的地位
教材处理流程:
阅读课程标准---了解具体要求,细化教学目标
学情调查---了解学生情况 研究教材特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是否有利 于学生学习,教材的逻辑主线是什么? 拆分教材---了解教材各部分的功能 删减、重组教材---构建学习的“跑道”(即教 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材的 逻辑主线
3.图象丰富多彩,更贴近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 新教材大量增加了图表、漫画等,更符合初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每幅图都能紧密配 合教学内容,对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 识图技能和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能力等方面 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新教材对图象也进行了 创新,每幅图的信息量有所减少,使图象表达 的内容重点更加突出,便于学生掌握。
三、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1.新教材重新调整了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和结 构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几十年一贯都是以初一 《中国地理》、初二《世界地理》的呆板滞 后的教材体系结构。新教材改为初一在学习 了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之后,先学世界地 理,初二再学中国地理及乡土地理。这种安 排,体现了地理学由整体到局部,由简单到 复杂的知识结构,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 便于知识前后联系和应用。
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加强了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 世界区域地理更加突出重点和特点,减少了层次。以 《东亚》一章为例,新教材改变过去没有“概述”, 分国地理平铺直叙、没有突出重点的缺点。在内容安 排上增加了“概述”,以归纳共同性,突出东亚区域 地理特征,并侧重讲述其东西部差异,简明扼要,重 点突出,改变了过去面面俱到的传统体系。并且注重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分析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 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在国家地理方 面,新教材选择了东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在内 容上比旧教材具有份量适当,头绪简明,重点突出, 条理清楚等优点。《概述》一节,自然地理多于人文 地理。《日本》一节人文地理为主,并体现自然地理 与人文地理紧密结合的精神,在自然地理内容上也作 了较大改变,突出了重点。
2.课文中的小标题紧扣教材,醒目突出 新教材课文中的小标题设计能紧扣教材,醒目 突出,既抓住了重点,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 兴趣和重视,内容体系突出了人地关系,加强 反映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重大 问题,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时代感。以《巴 西》一节为例,该节小标题可连结成:国土广 大的热带国家——人口分布在东部沿海——壮 阔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的危机——迅速发 展的经济——新建设的首都巴西利亚。这些简 短的小标题既高度概括了巴西国家地理的主要 内容与特征,又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人地关 系。
◆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对课程的定义是这样的:
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 的总和,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 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 课程。 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和一 类活动。
◆ 《教育大词典(课程卷)》对课程
的定义:
(1)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 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 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 活动; (2)泛指课业的进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2ຫໍສະໝຸດ 课程方案 各学科 3 课程标准
1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
6
评价
4
各学科教材
5
教学
教材作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既反映 了学科的性质和发展规律,又是课程的具体化 形式,体现着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学习内容。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要求、教 师的特点、学生的学情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使教材更 具有情趣性、生活性、教育性,使教学内容 更有利于促进的学生学习,更有利于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