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药用植物教学改革计划
4
叶的识别技术
第四周周二5、6节
多媒体
(当归、白芷、芦苇、小麦、姜、水浮莲、含羞草、旱金莲、苦麦菜、玉米、水蓼、南瓜、葎草、大麻、蒲公英、人参、酢浆草、车前、银杏、益母草、红掌、洋葱、仙人掌、豌豆、猪笼草)的叶各20
实验楼
2
花的组成、形态及类型的识别和药用价值
第四周周五1、2节
多媒体
(棉花、樱花、紫荆、喇叭花、月季花、旱金莲、指甲桃、蒲公英、大豆、油菜、一串红、向日葵、地丁、丁香、南瓜)花各20朵
实验楼
2
花序的识别、花程式的书写方式
第五周周二5、6节
多媒体
(小麦、水稻、油菜、白菜、槐花、梨花、大葱、向日葵、无花果、胡萝卜、唐菖蒲、猫眼、薄荷)的花序个20个
实验楼
2
果实的识别技术
第五周周五1、2节
多媒体
(桃子、苹果、西红柿、枸杞、樱桃、桔子、橙子、李子、山楂、黄瓜、西瓜、八角、豌豆、花生、槐树、荠菜、蓖麻、棉花、马齿苋、向日葵、小麦、水稻、玉米、板栗、榛子、榆树、白蜡、蜀葵、草莓、菠萝、无花果、莲蓬、桑葚)果实各3斤
实验楼
2
显微镜的使用和保养技术
第六周周二5、6节
多媒体、显微镜20,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20、纱布、镊子20、剪刀20、
洋葱
பைடு நூலகம்实验楼
2
药用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的观察技术和药用植物的简易制片
第六周周五1、2节
多媒体、显微镜20,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20、纱布、镊子20、剪刀20、刀片、滴管
、解剖针、干净纱布、吸水纸
洋葱鳞片叶、蒸馏水、碘液
实验楼
2
药用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观察
第七周周二5、6节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导言: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重要的现代生物技术实验课程,通过对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进行研究,可以培育出更多高产优质的药用植物品种。
在教学领域,对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进行改革与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也能够加深对药用植物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并分享一些实践经验。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在改革与实践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教学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授课计划。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可以包括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操作技巧以及实验相关知识的掌握。
能力目标可以包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数据分析和结果表达能力等。
情感目标可以包括对药用植物文化的理解、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操作演示和实践训练等,结合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等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尤其在实验操作环节,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协助,共同完成培养物的处理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实验室条件的改善与设备更新在改革与实践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的教学中,实验室条件和设备更新是重要的支撑条件。
通过改善实验室条件和增加先进的设备,可以提供更好的实验环境和更高的实验效果。
首先,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备,保证实验室空气的清新和舒适。
其次,实验室的光照条件也十分重要,能够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和安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另外,实验设备的更新也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可以引入先进的培养箱、显微镜和分析设备等,以提高实验效果和学习体验。
在设备更新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协调与支持,确保实验室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三、实践经验分享在改革与实践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教学中,我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如下: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很关键。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药用植物栽培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药用植物栽培药用植物是指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植物,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等领域。
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植物药材的质量和产量,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传统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环节单一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对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进行实践教学的探索。
实践教学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的指导,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在校内建设药用植物栽培实验室,提供合适的实验条件和设备,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和观察,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另外,课程实践教学还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践操作则比较单一、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在理论课程中引入实例分析和案例讨论,将植物标本和图例等配合使用,加强理论知识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课堂教学的内容,如通过PPT演示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栽培技术的过程和要点。
此外,实践教学还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比如,可以录制栽培技术的实践操作视频,供学生远程观看和学习;可以建立一个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和教学资料。
实践教学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栽培技术的实际应用性。
可以与相关行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操作的实践平台。
通过与实际生产环境的接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技术要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
初一生物:药用植物教案
初一生物:药用植物教案药用植物教案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节课程,学生能够:1)掌握几种常见药用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2)了解这些植物的药用价值和常见用途。
3)了解使用草药的注意事项和使用限制。
2.教学重点:1)认识药用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2)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常见用途。
3.教学难点:1)认识不同的药用植物,并将其与其药用价值联系起来。
2)掌握使用草药的注意事项和使用限制。
4.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药用植物,并激发他们对草药的好奇心。
Step 2:学习药用植物的中文名称(1)通过与学生展示植物的图片,学生能够学习药用植物的中文名称。
Step 3:学习药用植物的特征(1)通过与学生展示植物的图片和描述,学生能够学习药用植物的特征。
Step 4: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常见用途(1)通过展示药用植物的实物或图片,并简要介绍药物的功效和使用方法,学生能够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常见用途。
Step 5:了解使用草药的注意事项和使用限制(1)通过对于使用草药的注意事项和使用限制进行讲解,提醒学生在使用草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Step 6:综合练习(1)通过对于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练习,检查学生对于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
5.教学评价方式:通过课堂测试和作业来检测学生对于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
6.教学资源:(1)多媒体投影仪和计算机。
(2)各种草药的图片和实物。
(3)教材《生物》。
7.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药用植物,并了解这些植物的药用价值和常见用途。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醒学生使用草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保证使用的安全和有效。
这次学习不但增加了学生们的植物学知识,也能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健康知识。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药用植物的种植技术和栽培管理技能。
然而,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存在着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实践环节少、缺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实践教学大多局限于课堂内的实验操作,实际操作时间不足,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实验室实践、田间实习、实地考察等。
通过实际参与种植过程、观察药用植物的生长情况,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栽培技术和管理要点。
二、引入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随着互联网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实践教学方式。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的药用植物栽培实验室,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另外,可以建立在线订阅平台,为学生提供药用植物种植的最新技术资讯,让学生及时了解到新技术和新方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和实践。
三、注重实践教学与工农融合药用植物栽培是与农业密切相关的领域,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学与工农融合。
可以与市场、农场等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药用植物种植项目中。
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种植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实践教学评价主要以实验报告和实验成绩评分为主,评价标准单一,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引入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学生报告、小组讨论、实地考察、中期考核等。
同时,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要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要考察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药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必然要求。
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环节、引入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注重实践教学与工农融合以及强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
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的一门应用学科[1]。
栽培措施直接影响着中药的质量和产量,实现中药材栽培研究现代化、生产规模化是推进中药材现代化、国际化的前提。
长期以来,中药材主要利用野生资源,与农作物、林木相比栽培规模及学科研究和建设相对滞后[2]。
同时,中药材质量优先、种类繁多、一药多种与一种多效等特点[3],极大地增加了药用植物栽培学研究与教学的难度。
本文主要通过对毫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根据药用植物生态学特性进行课程改革,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及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1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现状1.1课程安排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观、全面地了解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药学院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分别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开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同时进行。
但由于第一学期专业课程较少,在教学过程中以实例阐述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时,学生由于缺乏对药用植物生物学特征的了解而无法准确地掌握,加大了教学难度和学生负担。
同时,由于课程安排在2个学期进行,导致每周仅有2个学时的理论学习时间,学习新内容前必须用大量时间来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终致教学时长大幅缩短,实际教学学时下降。
1.2相关课程设置药用植物栽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育种学、药用植物资源学、土壤学、植物病理学[4],上述学科都可能为药材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或有效技术措施。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在充分掌握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及质量、产量形成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学科进行的综合研究[2]。
然而,上述学科中药学院仅开设了药用植物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植物生理学、遗传育种学、资源学等方面时就必须耗费大量时间来补充相关知识,这无疑严重阻碍了教学进度。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91·91综述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专业性,主要讲述培养药物植物组织的原理与方式,实现药用植物快速繁殖与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下侧重理论教学,辅以实践教学,很少有单独操作的机会,无法熟练掌握课程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后也无法熟练运用。
这门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并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现状1.1医学教育缺少特色。
医学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经济取得巨大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
就实际情况来说,培养理论型或学术型的数量较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数量有限,使得不同高校之间缺少特色,造成医学教育结构不符合国家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
1.2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应届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但实际中却存在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问题。
医学生就业难问题愈发严重,这是一个结构性矛盾,也就是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矛盾。
企业“用工荒”的显著表现是缺少足够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不是缺少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的“综合人才”,这类人才需要企业进行二次培养,意味着人力成本的提升,造成企业运行成本增加,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1.3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每年都会产生大量高校毕业生,论文数量与专业拥有量位居第二,但这些科研成果的转换率普遍较低,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医学生创业率也偏低,创业成功率更是低得可怜。
这种明显的差别说明我国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足,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的问题2.1课堂氛围过于沉闷。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上主要为教师讲解,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师开展,很少考虑学生情况与需求。
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课堂上教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下,缺少学习主动性,课堂上师生互动有效性不足。
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压抑沉闷,即便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也只有少数或没有学生进行配合,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一个基于生物学特性的重要课程,旨在通过教授课程内容来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及相关生物学特性,以培养他们掌握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能力。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药用植物栽培技术。
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它决定了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设置。
其中,知识目标是学生了解药用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病虫害防治及人工控制的方式;技能目标是学生能够熟练进行药用植物的栽培与管理;态度目标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了解药用植物栽培对社会的重要性。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科目,需要涉及到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科目,应该将课程设计为以植物生长的过程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药用植物的生命活动、环境适应及其调控方式,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药用植物的生产计划等。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做出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比如,可以采用案例分析、问题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发现知识和技能。
四、实践环节的加强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观察与数据处理等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积极组织文献调查、课外实践参观和实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药用植物栽培的实际应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自然治疗方法的重视,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教学也变得愈发重要。
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对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栽培的兴趣和热情,为培养更多高质量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人才做出贡献。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更新以及实践教学的强化等方面,探讨关于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
一、课程内容的优化1.增加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讲解生物学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基础,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代谢过程、生殖方式等是学习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基础。
在课程中应加强生物学知识的讲解,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2.强调植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植物的生长过程受到环境的影响,对于药用植物的栽培来说,生物环境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在课程中应该强调植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包括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提高学生对生物环境的认识。
3.引入现代农业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中,可以适当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如水培、土培、无土栽培、温室栽培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对药用植物生产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更新1.开展案例分析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中,可以引入一些成功的栽培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类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2.开展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合作学习是一种参与度高、效果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栽培技术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进行实验教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生物学的一部分,也是中药制造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本文探讨了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并针对其进行了具体的讨论。
一、课程内涵的优化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涉及到农业、生物学、中药学等多个学科,因此,课程内涵要体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讲授、实验、讨论、网上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课程教学应该注重结合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生命健康的实际需求。
二、实践教学的拓展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是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手段。
为了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可以将课程拓展到校外的药用植物基地、现代农业园区、科技示范园等,开展采摘、鉴别、贮藏、加工等实践活动。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领域的实际生产活动,比如参观药用植物加工企业、研究生产企业的栽培、育种与改良等。
三、课程设计的创新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的设计应该创新,并紧密贴合行业的需求。
可以增加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等方面的深入理解。
此外,可以开设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前沿研究课程,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应用软件教学的应用应用软件教学的应用对提高学生技能和实践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应用专业软件进行场地选址、土壤测试、籽质鉴定等实习活动的预演,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自己所学科目的理论或实践意义。
帮助学生熟悉行业相关工具和软件,建立从理论到实践的联系。
五、课程实施的评估机制为了保证改革的效果,需要对改革后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进行评估。
设计评估指标,比如学生对主要知识点、原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的提高情况、自我评价等,形成评估报告。
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以便进一步的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水平。
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逐渐加深,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生物学特性是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药用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对生物学特性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谈谈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中,应以生物学特性为主要线索,强调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学生提供生物学知识作为成功种植药用植物的基础。
在教学内容中,应提高学生对植物营养器官、光合作用、水分平衡、生长调节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使其具备合理的栽培技术操作方法。
同时,课程中应探索药用植物介绍的形式,采用多媒体、互动式或实地调研等方式,加强对药用植物的全面了解,对药用植物丰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特性有一个较深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药用植物,掌握合理的种植技巧。
二、强调实践环节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本身就是一项需要实践的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实践的频率和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课程实践环节应该尽可能地接近实际种植环境,让学生真正学会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提高学生的种植技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植方案,深入了解药用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规律。
在实践教学中,应该精心设计每个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充分理解每个环节的作用和影响。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种植基质成份、设计种植方案以及进行药用植物病虫害等相关防治工作,尽可能模拟实际情况。
三、整合跨学科知识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涉及的知识不仅局限于生物学,还包括环境科学、土壤科学、化学等学科。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整合跨学科知识,以丰富课程内容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首先介绍生物学知识,然后将药用植物的生长与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有关联的知识引入,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对药用植物的影响,从而调整种植方案。
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07期农业教育·人才培养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张延红陈红刚郭清毅何春雨*高素芳王惠珍(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具有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中应用药用植物实验技术体系和实验指导,开展探究性试验,结合项目化翻转课堂理论教学方法和实验操作视频教学的全方位谋划布局,建立一套理论密切结合实践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教学体系。
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知识和技术,推动课本知识向实践动手能力转化。
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技术体系;探究性实验;项目化翻转课堂;教学视频中图分类号G642;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7-0175-04Reform of Medicinal Plants Tissue Culture Based on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Teaching ZHANG Yanhong CHEN Honggang GUO Qingyi HE Chunyu*GAO Sufang WANG Huizhen (Pharmacy College of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Gansu730000)Abstract Medicinal plant tissue culture is a strong theoretical,technical and practical course.With the application of medicinal plant experiment technology system,exploratory experiment,project-based flipped classroom and video in medicinal plants tissue culture teaching,a set of teaching system combining of theory and practice was established.In theteaching,students learned and mastered the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of medicinal plants tissue culture from practice,in whic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xtbook knowledge to practical ability were promoted,and students were the main body and played their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effectively and their practical ability,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were improved,which layed the foundation for training high quality compound talents.Keywords medicinal plants tissue culture;experimental technology system;exploratory experiment;project-based flipped classroom;teaching video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合适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1]。
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实习模式构建——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
教育管理课程教学KE CHEN G JI A O XU E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实习模式构建——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摘要:分析了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特点及改革的方向,提出了野生资源考察+实地观摩学习+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的多样化生产实践教学实习模式,阐述了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为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药用植物栽培学;实践教学河南科技学院徐新娟魏琦超胡平黄中文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栽培技术的一门应用学科,主要阐述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和产地初加工技术等内容。
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目前生物技术最活跃的应用领域是生物医药行业。
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生产实践三大环节组成,理论和实验教学一般在教室和实验室完成,而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较为灵活,对人才质量培养影响较大。
当前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实习时间和实习地点不确定,实习时天气的不可控性,使得实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为此,须构建完善的实习模式。
一、实践教学现状及特点长期以来,课程的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内容陈旧且长期固定不变,缺乏改革与创新。
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实习只有三天时间,且实习地点只限定在学校的药用植物园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操作,如,除草、播种、浇水等,整个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参与,缺乏主动思考,难以将学生的潜力发掘出来,不利于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另外,由于学校本科教学的特性,实践教学条件也只能满足一些较为简单、容易实现的内容,如,对药用植物繁殖只能进行简单的种子繁殖,很难实现生产上应用的扦插繁殖等操作;对一些药用植物的特殊田间管理,很难开展尝试性的实验;针对一些药材的大田采收,难以实现现场的演示及操练。
此外,连续单调的田间劳作也往往使学生产生厌烦及消极的情绪,难以激起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兴趣,不能达到实习的真正效果。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组织培养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植物组织培养在无性系快速繁殖、单倍体育种、组培脱毒、药用成分的筛选及突变体筛选培育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农业、林业、园艺、医药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生物学重要研究技术和生物科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学科之一。
目前,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生产与研究中已广泛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繁殖速度快,对挽救濒危药用植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外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次生代谢物质,尤其在药用植物上应用广泛。
我国已经在人参、西洋参、红豆杉、三七、紫草等药用植物上取得成功。
现在许多科研院所都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培育药用植物新品种或高含量药用成分的药用植物。
日本从短叶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中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筛选得到的细胞培养4周增殖5倍,紫杉醇含量达0.05%,是红豆杉树皮的10倍。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对多种红豆杉的不同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筛选出了紫杉醇生产细胞株。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众化思想不断深入,大学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实验教学日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
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纳入同等地位,运用合理的教学管理方式,大力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实验的圆满完成近几年,为加强实验教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加大了实验室投资力度,扩大了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规模,购置了新型超净工作台、多功能气候相、光照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解剖镜等,为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革新实验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课教学在植物组织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反映这门课程抽象难懂,给授课老师带来很大困扰。
因此,教师们积极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教学课件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目前,全部教学内容都是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浅析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浅析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发表时间:2013-07-02T16:52:02.433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4月供稿作者:马凌云[导读]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所研究的内容需要记忆的很多,要求教师的授课语言既要科学严谨、又要简洁生动、便于记忆。
马凌云河南省长垣县第一职业高中摘要: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中药与药学类专业均开设了这门专业基础课,然而这门课程光凭老师课堂上的讲授,学生是不能够融会贯通的。
因此,我们应该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好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从而为药学各行业培养具有扎实岗位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实践教学、改革《药用植物学》是医学类院校中药学专业、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直观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才能够为以后学习《生药学?》和《中药鉴定学》打下基础。
一、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首先,合理安排课程课时针对生产类课程开展的必要外部条件,设计课程课时共 124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36 课时,实践教学88学时( 表1) 。
时间安排为从年初到年终,基本有一个完整的植物生长周期,有利于田间生产工作的开展; 同时加大了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其次,改革教学方法。
①分组实施教学。
对于表 1 中的项目 1“某药材品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SOP) 及生产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安排时间为第 1 学期第 2 周实习周开展并基本完成,后期进行修正和补充。
将学生按 5 ~8 人/组分为若干个项目小组,实施生产计划“选择一种拟生产药材”的供试药材为白花蛇舌草、千斤拔、白芨、七叶一枝花、钩藤、鸡血藤、一点红、鸡骨草、广金钱草等。
在实施计划的同时,应该提前做出该品种药材生产可行性分析报告,包括在校内苗圃地进行该品种栽培是否可行,繁殖材料是否充足,规模种植的技术是否可行及投资收益表。
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摘要本文分析了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几种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运用到实验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改革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质量构成因素及其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调控途径,以其理论和技术来指导,使药用作物获得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一门科学[1]。
药用植物栽培学就是指导药材生产的学科,实践性强,实践教学的过程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药用植物栽培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2]。
实验教学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从事相关科研的能力,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4]。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2004 年建成,并新开设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中药学本科专业。
药用植物栽培学分别是上述两专业学生的必须课和专业限选课,与之发生关系的学科是很多的,有植物形态解剖、生理生化、生态群落、生物学、农业气象、土壤学、农业化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
上述学科各自从药用植物的某一方面,或者从生活环境的某一侧面研究与药用植物生产有关的问题[4]。
然而,我校为历史悠久的药学院校,没有农学背景,该科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看做是验证课堂理论的方法和辅助手段。
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体制和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并通过实验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这些方面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实验教学多为验证式、被动式,实践性不强,学生能力培养及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很好体现;(2)学生虽然参加了实验教学中的各项技能学习,但多处于被动地位,该课程在学生简单看来就是“种地”,学生对该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入和科学,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太愿意表现出来;(3)又因校区建设是逐步完善,实验室投入不够多,基础不够坚,学生多为 4 至 6 人一组开展实验,独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少;(4) 我校开设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整体时间短(32学时),但中药材生长的周期长,个别生产性实验结果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影响实验教学结果。
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的了解和掌握药用植物的种植、养护、采收和加工技术。
当前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内容过于繁杂、缺乏互动与实践等。
为了改进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基于生物学特性的教学模式应该被引入。
生物学特性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基础,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以生物学特性为主线。
通过介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内外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理代谢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各种药用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为后续的栽培技术培训做好准备。
课程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学习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至关重要。
理论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植物栽培的理论基础,而实践活动则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课程教学应注重互动与实践。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缺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
而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互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掌握知识。
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并提供实践环节所需的相应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以便学生能够真实地进行实践操作。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和药用植物加工厂,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药用植物的种植、养护、采收和加工过程。
应及时评估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通过小测验、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应注重生物学特性的介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动与实践的组织和实践环节的设置,并及时评估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药用植物白英栽培技术
药用植物白英栽培技术
张琰
【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 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为茄科植物,主产黄河以南各省区.rn1形态特征及习性rn白英为多年生蔓生草本,茎藤长可达4m,茎基部木质化,灰褐色至灰黄色,有纵棱线和圆形波孔,幼枝密被柔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长卵形,常在基部有3~5裂,生于枝梢的叶不分裂,叶片两面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浆果球形,熟时红色,内有多数种子,扁圆形,黄白色;花期5~8月,果期7~1 2月.【总页数】1页(P29)
【作者】张琰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林业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
【相关文献】
1.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J], 孟肖;陈娜;程磊;姚洁
2.珍稀药用植物岩黄连的栽培技术 [J], 钱月华
3.《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 [J], 黄少军;周晓舟;马留辉;梁碧云
4.白族药用植物——白英 [J],
5.药用植物当归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J], 李国业;龙倩;张小玉;王义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生物学特性是影响药用植物栽培的重要因素,了解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对于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内容1. 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合理的栽培技术方案非常重要。
2. 药用植物的生态环境:药用植物的生态环境对其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例如天气、土壤、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
了解这些因素对药用植物的影响,可以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以使药用植物获得最佳的生长条件。
3. 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包括施肥、灌溉、土壤处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
这些技术是栽培药用植物的必要手段,通过学习这些技术可以制定合理的栽培计划,从而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教学方法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前往药用植物生长的实际环境进行观察,并对药用植物的特征进行解释。
例如,在观察药用植物时,可以介绍它的外形、叶形、花朵或果实形态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特性。
2. 案例分析:通过引入药用植物栽培成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栽培药用植物的具体步骤和技巧,进而加深对生物学特性的理解。
例如,分析某一药用植物在特定生态环境下的栽培技术和产量质量,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栽培技能,例如施肥、灌溉、土壤处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
实验可以对比不同种类药用植物响应不同光照、温度、水分、营养成分的情况,让学生深刻理解药用植物特性。
4. 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问答互动,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和观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熟悉的药用植物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深入了解这些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孟肖陈娜程磊姚洁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05期
摘要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是一门侧重于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学科。
根据教学现状,文章从课程安排、相关学科设置及实践课程实施等方面深入分析,发现存在学生对药用植物生物学特性了解甚少和实践教学不仅缺乏系统性且与理论课程不一致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从课程安排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基于生物学特性课程改革3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生物学特性;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5-0241-02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的一门应用学科”。
栽培措施直接影响着中药的质量和产量,实现中药材栽培研究现代化、生产规模化是推进中药材现代化、国际化的前提。
长期以来,中药材主要利用野生资源,与农作物、林木相比栽培规模及学科研究和建设相对滞后。
同时,中药材质量优先、种类繁多、一药多种与一种多效等特点明,极大地增加了药用植物栽培学研究与教学的难度。
本文主要通过对毫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根据药用植物生态学特性进行课程改革,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及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1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现状
1.1课程安排
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观、全面地了解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药学院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分别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开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同时进行。
但由于第一学期专业课程较少,在教学过程中以实例阐述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时,学生由于缺乏对药用植物生物学特征的了解而无法准确地掌握,加大了教学难度和学生负担。
同
时,由于课程安排在2个学期进行,导致每周仅有2个学时的理论学习时间,学习新内容前必须用大量时间来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终致教学时长大幅缩短,实际教学学时下降。
1.2相关课程设置
药用植物栽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育种学药用植物资源学、土壤学、植物病理学心,上述学科都可能为药材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或有效技术措施。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在充分掌握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及质量、产量形成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学科进行的综合研究四。
然而,上述学科中药学院仅开设了药用植物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植物生理学、遗传育种学、资源学等方面时就必须耗费大量时间来补充相关知识,这无疑严重阻碍了教学进度。
1.3实践课程实施
实践课程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周期进行安排,与理论课程紧密联系。
但由于药用植物园的局限性使学生仅能进行简单的观察,无法参与各类药用植物的生产环节,因而实践课程在实践教学条件及深度方面存在一定欠缺。
同时由于受学时的限制,实践教学的指导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再加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实践课程仅能使学生片面地认识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的部分环节,导致学生的总体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
2基于生物学特性的教学改革
2.1课程安排调整
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调整开课时间,并打破教材章节顺序,使课程内容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相一致。
学生在第二学期已经完成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及野外实践教学,对药用植物的形态、生长发育及生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将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开设时间调整至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
第三学期主要介绍总论部分,教学中通过结合药用植物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而野外实践使药用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得到更直观的表现。
第四学期课程包括病虫害防治、良种繁育及各论等内容,春、夏季是多数药用植物种植或萌发及快速生长的季节,结合实践教学,使学生更清晰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
通过对课程安排的调整,教学难度明显减小,学生接受程度及学习兴趣显著提高。
2.2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
中药材主要通过栽培措施实现高产、优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必须结合生产进行。
药学院依托亳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亳州市周边药企加强合作,将药用植物栽培实践投人到企业大田生产中。
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的实验课程安排,根据大田中药用植物的生产过程安排全年实践教学,如在整地播种育苗、间苗定苗、中耕除草、追肥、灌溉与排水、打顶与摘蕾整枝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加工等环节带学生去基地参与生产管理。
通过实践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2.3基于生物学特性进行课程改革
根据不同的指标,药用植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生命周期可以将药用植物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不同类型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有显著差异。
打破各论中传统的以人药部位分类的方法,根据生命周期对药用植物进行分类从而对课程进行改革。
一年生药用植物在当年即可完成种子萌发开花、结果收获全过程,教学过程中首先对其进行综合概述,在学生充分掌握一年生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之后,再对药用植物栽培措施进行介绍。
而二年生药用植物在播种当年种子萌发后进行营养生长,到第2年才开花、结实,课程过程中应重点介绍药用植物的种子特性及越冬情况。
而多年生植物每年形成一个生长周期,大致重复相同的过程: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休眠,在栽培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休眠期和萌发期,冬季保温防止冻害,春季注重肥水管理促进药用植物翌年生长。
除总体概述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同类型药用植物在具体栽培过程中的差异。
例如同为一年生药用植物,红花要进行打顶促进分枝,而薏苡则要防止倒伏;金银花在冬季休眠时期要进行冬剪以便促进翌年枝条的萌发;菊花则要注意培土以便安全越冬。
在教学过程中針对不同类型进行,一种类型仅讲解1~2种药用植物,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学质量和进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同时,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3结语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具体的实践验证,体会理解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掌握、学以致用P。
随着时代的发展,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栽培课程逐渐变成枯燥、乏味的“种地”。
基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对中药材需求的持续增长,依托亳州特殊的地理环境,药学院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进行的教学改革,促进了“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实训实习基地“两化"建设回,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能力,增强了学院的办学特点。
4参考文献
[1]郭巧生.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2]斯金平,朱玉球,刘京晶,等《药用植物栈培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3):402-404.
[3]斯金平,何伯伟.药用植物遗传改良与育种案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4]王书林.药用植物栈培技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5]李真,刘向蕾.从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探讨基地两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5(39):326.
[6]赵京春.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J].北京中医杂志,2003,22(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