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20以内不进位)
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
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2. 锻炼学生的心算能力和口算速度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注意力
教学准备:
1. 教学素材: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题目卡片
2.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5分钟)
通过快速口算练习,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准备进入主题。
2. 学习新知(15分钟)
介绍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规则,示范几个简单的题目,引导学生理解。
例如:
17 + 3 = 20
12 + 6 = 18
3. 游戏练习(15分钟)
分发20以内不进位加法题目卡片,让学生两两配对,互相出题,记录最快完成的时间。
例如:
学生A:9 + 8 = ?
学生B:17
学生B:5 + 6 = ?
学生A:11
4. 提高训练(20分钟)
在黑板或白板上出示一系列不进位加法题目,要求学生口算并尽快回答出结果。
例如:
4 +
5 = ?
18 + 2 = ?
13 + 6 = ?
5. 巩固练习(20分钟)
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竞赛。
每个小组轮流出题,其他小组成员尽快回答并写在纸上,时间到后对答案,记录正确答案最多的小组为胜出者。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在课堂结束前,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请学生们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和收获。
拓展:
教师可在课后布置相关练习作业,以巩固学生的不进位加法能力。
也可结合实际情境,设计更具挑战性的不进位加法题目,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大班数学《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
大班数学《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及其规则。
2.学生能够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掌握不进位加法应用于20以内的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准备:小板书、计算器、数学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板书“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规则来引出课堂主题。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如果3+4=7,那么7+4=多少?”3、通过板书“5+8=13”、“8+3=11”,比较两个式子,其中加数是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让学生探究加数排序的规律。
二、讲解1、通过小板书讲解加法不进位规则,如:“当两个个位数相加,个位数不进位”,举例:13+6=19。
2、继续通过小板书讲解加法不进位规则,如:“当十位数相加进位后,百位和千位都不进位”,举例:16+9=25。
3、以图表形式介绍不进位加法的应用方法。
三、实践操作1、出题,让学生用笔算出结果,如:“14+5=?”;“18+9=?”。
2、出题,让学生进行口算,如:“12+7=?”,并让学生给出解题思路。
3、分组竞赛,分为ABCD四个小组,由ABC三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回答不进位加法的问题,谁先答对谁就能为本组赢得一分。
四、总结1、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全面回顾,强化学生对不进位加法的理解和掌握。
2、总结本节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不进位加法在数学运算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教学建议:1、本节课程的难点在于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讲解和训练。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可以加强竞争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协作能力。
4、在总结环节中,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不进位加法的认识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综合能力。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案(精选五篇)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案课题: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学内容: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教学过程:一、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各部分名称1、学生可能列出12+3= 和3+12= 两种算式,那么这两个算式哪个正确,我们看它们结果是否相同。
即3+12=15。
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指导,有摆放小棒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提示。
学生说出自己计算过程:2+3=5,10+5=15,3+2=5,10+5=15。
2、加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板书12+3=15。
12有名字叫加数,3的名字叫加数,15的名字叫和。
因为12叫加数,3也叫加数,因此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12+3=15,3+12=15。
(板书:加数+加数=和)二、20以内不退位减法及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看,岩石上原来有17只海鸥,飞走了4只,现在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有13只)是怎样得出来的?小朋友根据以前减法知识,能否列出一个减法算式?1、学生可能列出17-4=,小朋友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摆一摆17减4等于几?2、20以内不退位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都知道17-4=13,在加法中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减法中有没有呢?有那么叫什么呢?17叫被减数,4叫减数,13叫差,即被减数--减数=差四、巩固练习估一估,数一数五、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同学们说一说。
第二篇: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案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课题】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估算。
【备课人】刘淑娟【课时】第一课时【课程阶段性目标】: 1.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预设良好习惯养成】: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
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20以内的的进位加法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是十分重要的。
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我对教材编排进行了调整变动,分为三节进行新授课教学,第一节学习《9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会初步接触“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凑十法”,会熟练用“凑十法”计算大数加小数;第三节课学习《5、4、3、2加几》,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大数,还可以用交换加位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来计算,也为以后学生加法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合适的凑十法进行计算,,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凑十法”,只有少数孩子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计算。
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期间,我组织很多、各式各样的口算练习,有自制的口算卡片、有自制的.口算课件、有自制的口算练习题卡,分小组口算比赛、请学生当小老师自已出题来考考其他的孩子、同桌互相出题练习口算。
多形式、大剂量的练习,让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知识重点的把握效果较好,口算的准确性和迅速性得到大幅提高。
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第4 篇活动目标一掌握十加几和十几加几的算法二了解一个算式,有多种算法,运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三喜爱数学,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公园玩耍吧,好不好呀?公园里呢,有好多好多的玩具,看这里有好多的木马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个木马吧二复习1到20点数三木马有十个,旁边有三个秋千,一共可以有多少人玩耍呢,怎么计算出来呢?列算式10+3=13四河里有很多的小鱼,红色的小鱼有11条,黑色的小鱼有四条,一共有多少条小鱼?列算式,11+4=15那15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方法一,通过点数来计算方法二,大数记心里,小数伸出来,然后往后加,11记到心里,四伸出来,12,13,14,15,得数为15方法三,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十位直接移到得数上,个位加个位,十位为一,个位1+4等于五,得数为15五综合练习练习一加法算式11+111+211+311+411+511+611+711+8依次练习到18+1练习二看图列算式老师,画图幼儿写算式,并说出得数的计算方法六总结延伸今天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有三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是非常常见的点数计算,小朋友们非常熟悉,第二种是大数记,心里小数伸出来的计算方法,第三种是把十位直接移到得数上,个位加个位得出得数。
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
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教案:20以内不进位加法目标:- 学习如何进行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运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 黑板、白板或投影仪- 教学用具,如卡片、算术符号等教学步骤:步骤1:复习1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在开始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之前,让学生回顾一下1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运算。
通过提问和示例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熟悉这一概念。
步骤2:引入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向学生解释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简单解释不进位加法是指在加法运算中,当两个数的个位数相加结果小于10时,不需要进位。
步骤3:展示示例并解释在黑板、白板或投影仪上展示一些示例,让学生跟着解答。
例如:12 + 5,18 + 7等。
解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和答案。
步骤4:通过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他们对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使用练习册、工作纸或者口头练习的形式。
步骤5:扩展练习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后,可以进行一些扩展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明有15个苹果,他又买了4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步骤6:小组讨论和总结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彼此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然后,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步骤7:评价和反馈提供及时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可以给他们一些奖励或表扬,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可以学习到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这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20以内的数字的知识,通过小小运动会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今天我们将学习第4章第3节的内容,即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运算。
难点则是让孩子们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我准备了运动会的小道具,如跑步的小人、跳高的小人等,以及写有20以内数字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引入了小小运动会的情景,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正在进行各种运动项目,如跑步、跳高等。
2. 讲解:我拿着写有数字的卡片,向孩子们解释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原理,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孩子们理解这两个概念。
3. 练习:我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跑步的小人,一个跳高的小人,他们需要通过加法和减法,计算出每个运动项目的得分。
4. 竞赛:我设置了竞赛环节,让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计算题,得出的分数最高的小组获胜。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公式,以及一些示例,让孩子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计算的过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根据给定的数字,完成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答案:2 +3 = 55 2 = 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课程,我发现孩子们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在游戏中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孩子对于进位和退位的理解还不够清晰,这需要在今后的课程中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练习。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优秀教案
《不进位加法》教案杨洪英一、教学内容《不进位加法》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算理,了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计数器、20根小棒。
学生准备:20根小棒。
六、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引入1.出示10以内数的口算。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法,下面我们来开火车,考考大家的计算能力。
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火车火车哪里开?生:这里开。
生:火车火车这里开。
(指名8名生回答,说完整的算式。
)师总结: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呢?真厉害。
生:因为我们之前学习过了10加几就等于10几2.出示计数器,加深学生对计数器的认识。
师:计数器大家都认识,下面考考大家,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谁来?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师:真棒!请看,这是多少呢?生:13。
师:为什么呢?生:十位上有一颗珠子,表示一个10 ;个位上有3颗珠子,表示3个一,合起来是13。
师:真棒,说得真清楚。
3.揭题:那这节课我们就结合前面所学的这些知识继续来学习加法。
(板书:不进位加法)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索1.出示例1,学生反馈题目数学信息。
师:请看,从例1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左边有13根小棒,右边有2根小棒,合起来是15根小棒。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师:你能列出算式解答吗?生: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数学算式:13+2=15师: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能解答问题,真厉害,我们鼓励鼓励!那同学们,为什么13+2=15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先来读一读我们的学习要求:【合作要求】1.摆一摆。
思考:13+2=15是怎样得到的?2.和同桌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3.完成后坐端举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0以内不进,退位加减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0以内不进,退位加减法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幼儿应能够:1.掌握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运算;2.熟练运用退位的加减法进行计算;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建立自信心,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课堂所需物品:小黑板、彩色粉笔、计数棒、卡片、教具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将小黑板上的标题写出来,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进行20以内的不进位的加减法,以及如何进行退位的加减法运算。
先带领孩子们一起回顾20以内的数字,让他们每人说出一个数字,然后进行数数验证,并将数数结果记录在小黑板上。
2. 引入概念(10分钟)不进位的加减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数学运算是加减法。
在20以内的加减法中,有时候我们不需要进位,也就是说,当两个数字相加或相减时,没有超过十位数的情况,我们就不需要进位。
例如,8 + 3 = 11,这里没有超过十位数,所以不需要进位。
退位的加减法:有时候,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个位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超过了10,这时我们就需要退位。
例如,7 + 5 = 12,这里个位数相加为12,超过10,需要退位。
退位指的是将个位数的十位数加到十位数上,得到最终的结果。
3. 实际操作(30分钟)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不进位和退位的概念,我们可以使用计数棒和卡片等教具进行实际操作。
不进位的加法:首先,通过展示计数棒来演示一个不进位的加法运算。
比如,我们需要计算8 + 3,我们可以使用8根计数棒,再加上3根计数棒,然后数一数,结果是11。
我们将这个结果写在小黑板上,并强调没有超过十位数,所以不需要进位。
让幼儿们分成小组,每组两人合作完成一道不进位的加法题目。
例如:6 + 4、5 + 3等等,让他们使用计数棒进行实际操作,然后数数得出结果,并在小黑板上记录。
退位的加法:接下来,我们引导幼儿们学习如何进行退位的加法运算。
首先,使用计数棒来演示一个退位的加法运算。
例如,我们需要计算7 + 5,我们可以使用7根计数棒,再加上5根计数棒,然后数一数:个位数相加得到12,超过了10,需要退位。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案:《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五章第一节《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字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字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交流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进位和不进位的理解,以及退位和不退位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小棒、计数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堆苹果,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几颗苹果。
2. 讲解:讲解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3. 练习:让学生用小棒进行实际操作,完成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练习。
4. 讲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会进位,什么情况下会退位。
5. 练习: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进位和退位的练习。
7.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0颗糖,小红给了小明3颗糖,小明现在有多少颗糖?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不进位加法:加数 + 加数 = 和不退位减法:被减数减数 = 差七、作业设计(1)7 + 5 = ?(2)13 8 = ?(1)8 + 6 = ?(2)15 9 =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理解较为顺利,但在进位和退位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进位和退位概念的讲解,并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教案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不进位加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实例板书。
2. 不进位加法的示意图和实例。
3. 不进位加法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5分钟)1. 通过一道问题导入新知:“小明拿到一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题目,题目是:17 + 39 = ? 你能帮助小明算出答案吗?”2. 学生思考一会儿,然后选择其中一位同学回答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鼓励他们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
二、引入新概念(10分钟)1. 准备一张示意图,示意图上有一个数字17和一个数字39,然后通过加号连接两个数字。
2. 询问学生在这道题目中,如何进行计算?为什么?3.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他们发现,这道题目中,没有进位的情况出现。
4. 引导学生总结,如果在不进位加法中,两个被加数的个位数相加小于10,那么计算结果就等于个位数之和。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准备几道不进位加法的实例,如:13 + 27,18 + 12,25 + 13,等等。
2. 具体分析每道实例的计算步骤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3. 强调每道实例中,没有发生进位的情况,计算结果就等于个位数之和。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互相配对进行练习。
2. 学生完成练习后,互相检查答案,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答疑。
五、拓展思考(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在不进位加法中,两个被加数的个位数相加大于等于10,我们应该如何计算?”2. 让一些学生上来回答问题,并让其他学生就回答的可行性和正确性进行讨论。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发现,当个位数相加大于等于10时,需要进行进位运算。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询问学生对不进位加法的掌握情况,是否有什么疑问或困难。
20以内不进位减法教案及反思
20以内不进位减法教案及反思教案,20以内不进位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20以内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20以内的减法计算题目,计算器,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
教师可以通过口算或者书写题目的方式复习学生20以内的减法计算方法,让学生快速回忆起减法的规则和方法。
第二步,引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20以内不进位减法的概念,解释不进位减法的意义和应用场景,让学生明白这种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第三步,示范。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几道20以内不进位减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看到具体的计算过程,理解计算规则。
第四步,讲解。
教师讲解20以内不进位减法的计算规则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第五步,练习。
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不进位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第六步,作业。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20以内不进位减法的理解和掌
握程度参差不齐。
一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但也有一部分
学生存在理解困难或者计算错误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
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20以内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另外,我还需
要设计更多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
学习积极性。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20以内不进位减法教案
20以内不进位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20以内的减法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二:教学内容:1. 减法的概念及20以内不进位减法的基本算法。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20以内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减法的概念,将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2. 投影仪3. 教学软件4. 教学卡片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20以内数的数法,为学习减法做准备。
2. 教学策略:通过讲解、示范、实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算法。
3. 学生活动:进行小组讨论,互相练习,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如“小明有10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引出减法的概念。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减法的概念和20以内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3. 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如“小华有15支铅笔,用去了6支,还剩多少支?”等。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口头反馈、观察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出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并给予纠正和指导。
八: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在生活中找出一些减法应用的实例,记录下来并尝试解答。
3. 和家长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减法练习,加强自己的计算能力。
公开课教案(20以内不进位)
C组:辅导下点数1-20以内各数
课程
资源准备
学具盒小棒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库
康复训练
关键词
手眼协调
板书设计
20以内不进位加法
1 5 + 2 = 17
2 + 15 = 17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讲授矫正补偿)
学生活动
设计
(1)家长监督不能包办;
(2)对孩子购物中的表现应该进行记录。
2、分发购物筐。
3、排队从入口进入“双伟爱心超市”。
4、在老师和家长的陪同下学生自主购物。
5、学生在阅读了购物要求后进行购物。
6、每个学生汇报购物情况。
7、组织学生从出口经过收银台离开超市。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6页第2题。学生进行列式计算练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生活数学》教案
单元名称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授课时间
10.14
课题名称
20以内不进位加法
课时数
1
教学
设计思路
加法意义——理解算理——列出横式——列出竖式——手指计算(借助小棒、口算)——实际应用
教学
分层
目标
A组:能独立准确口算或借助手指、小棒、实物或画圈完成20以内不进位加法,能讲述算理和书写算式,并能进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A
B
C
唱数练习
点数练习
手指表示
手指计算
观察理解
动手操作练习
唱数练习
点数练习
手指表示
手指计算
观察理解
动手操作练习
唱数练习
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
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篇一: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1、使学生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口算。
2、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10加几,十几加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构过程。
3、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使学生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难点:使学生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教具: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等。
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二、新授教学师谈话引入:小博士今天带来了许多玩具想和大家一起玩。
看(出示小博士摆出的小棒图:先出示10根,再出示2根)。
现在,你也像小博士那样摆出自己的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并说一说怎样摆的。
三、学生自学1、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小组内说,再汇报。
2、小博士又给我们提出了摆小棒的要求:(第二幅图的内容)3、小博士不仅带来了小棒还带来了“机器猫”。
出示钟表图,看图,说出图意,再提出问题,并列式。
4、如果不看图,怎样想12+3等于几?四研究讨论1、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小组内说,再汇报。
生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问并解答。
左边摆了10根,右边摆了2根,一共摆了多少根?列式:10+2=12。
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的,并板书:10+2=12。
师引导学生汇报,并肯定这两种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1个十和2个一是12。
从10接着数11、12。
师:小博士又给我们提出了摆小棒的要求:(第二幅图的内容)学生同桌互相摆小棒练习,并说说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
全班汇报。
2、师:小博士不仅带来了小棒还带来了“机器猫”。
出示钟表图,看图,说出图意,再提出问题,并列式。
盒子里有12块表,盒子外有3块,一共有多少块表?列式:12+3=师:如果不看图,怎样想12+3等于几?从12接着数13、14、15。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0以内不进,退位加减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0以内不进,退位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掌握20以内不进位,退位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2.通过练习加深对20以内不进位,退位加减法的理解;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20以内不进位,退位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20以内的小球或者豆子等物品,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份;2.数学练习册(或者工作纸),每个孩子需要一份;3.笔和橡皮。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环节(1)通过引导孩子自己计算一些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题,让孩子感受到学习这个知识点的必要性。
(2)让孩子们将20以内的小球或者豆子分成两份,并介绍20以内不进,退位加减法。
2. 正式教学(1)让孩子们拿出数学练习册(或者工作纸),先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孩子们理解20以内不进,退位加减法的方法。
(2)通过趣味游戏的形式,引导孩子进行练习,并确保每个孩子都充分理解了这个知识点。
3. 巩固练习(1)让孩子们通过数学练习册(或者工作纸)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2)老师巡视课堂,对孩子们的练习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及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确保孩子们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4. 课堂总结(1)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让孩子们再次理解20以内不进,退位加减法的方法。
(2)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到的20以内不进,退位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课堂练习情况,以及学生完成的练习册等作业,评估孩子们对于20以内不进,退位加减法的掌握情况,及时对孩子们的错误进行纠正,并针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进行巩固练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孩子们掌握了20以内不进,退位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老师要注重让孩子们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到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活动目标: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与同伴合作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活动重点: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活动难点:正确进行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活动准备:情境图,计算棒。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计算棒。
)请小朋友们数一数,我拿了多少根计算棒?(10根。
)教师:现在小朋友们请看,我把这10根计算棒捆成一捆,一捆就是10个。
二、探索新知1.十加几(1)教师出示一束有10朵花的图片。
教师:小朋友们,请说一说这一束花中有几朵?(10朵。
)教师再出示一张有5朵花的图片。
教师:这张图上有几朵花?(5朵。
)两张图上一共有几朵花?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幼儿列出算式。
(2)教师再出示图片,图片上第一排站了10位小朋友,第二排站了3位小朋友。
请小朋友列出算式,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3)请幼儿观察教材第46页的情境图。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每一捆有几根小棍?(10根。
)教师:10根小棍再加2根小棍是多少根小棍呢?(12根。
)教师:10根小棍再加3根小棍是多少根小棍呢?(13根。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十几加几就等于十几。
教师:有两捆小棍怎么算呢?两捆小棍是多少?请你把下面的算式填完整。
幼儿:每一捆小棍是10根,两个十是20。
(4)请小朋友们完成“做一做”。
教师:1捆小棍加上6根小棍是多少根小棍?1捆小棍加上7根小棍是多少根小棍?把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方块中。
2.十几加几(1)教师:小黑兔和小白兔采蘑菇,小黑兔采了13个蘑菇,小白兔采了2个蘑菇,小黑兔和小白兔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2)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13+2”怎样算,我们先用计算棒摆一摆,请小朋友们先拿出13根计算棒摆在桌子上,再拿出2根计算棒摆在桌子上,合起来是多少根呢?(15根。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0以内不进,退位加减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0以内不进,退位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20以内不进,退位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2.掌握20以内不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式;3.提高幼儿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案、课件、小黑板、粉笔、数学书;2.彩色卡片、计算卡、滚筒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9、12,让幼儿们观察数字卡片,并自由发言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2.引导幼儿们发现其中数字12是10位数和个位数相加而成的,并介绍数字12有一位数是可以退位的特点。
3.引导幼儿们思考,如果12减去1,那结果就是什么?为什么?通过幼儿们的思考,引导幼儿发现12减去1所得差数是11,并由此引出“20以内不进,减一退十”的方法。
2. 体验操作1.让幼儿们用彩色卡片模拟20以内不进的概念,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和6,要求幼儿减去后得到的差数,并询问幼儿们怎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2.让幼儿们自行操作滚筒计算器模拟减法,设定有退位和不进位的数字,让幼儿们尝试计算,并思考其中的规律和方法。
3. 拓展运用1.让幼儿们用计算卡拼凑数字,体验20以内不进的概念,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6和10,要求幼儿们将16分拆成10和6,并介绍“拆十进一,顺口溜学起来”的方法。
2.反复进行退位和不进位的数学计算,让幼儿们熟悉运算方法和计算流程,并能够独立完成数学计算题目。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20以内不进,退位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导入新知、体验操作和拓展运用三种教学方式,让幼儿们逐步了解和掌握这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规律,提高幼儿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设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设计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第1 篇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
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
一、教材中的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1、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规律。
2、逐步抽象,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口算出得数。
3、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的应用:1、充分利用主题图。
2、让学生动手摆小棒、。
3、运用口算卡片,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五、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2、观察法、实物操作法。
六、教学思路:9加几本节教材开始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加法。
教材分为两段进行编排,第一段是9加几的口算加法,第二段是用数学。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
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9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的混合练习。
完成练习十七中的习题,可以安排1课时教学用数学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9加几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完成练习十八中的习题。
教学例子时,要出现运动会全景挂图,幻灯投影(课件),并用语言描述生龙活虎的比赛场面,吸引学生入场。
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凑十法的过程,从而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如计算9加速度时,先让学生在左边摆出九根红色小棒,在右边摆3根绿色小棒,然后可以启发学生想:怎样把凑成10?可以多摆几次,边摆边就,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可以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凑十法。
8、7、6加几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常规训练
1、唱数1--50
2、从任意数唱数
3、点数1——10
4、用手指表示数
1——10
5、手指计算:
3+4= 8+2=
6&物投影先出示1捆和5根小棒
,然后再出示2根,引导学生可以用算式表示为15+2=17.
2、强调:1捆有10根小棒,针对B组学生要进行逐一点数,重新构建1捆的概念。
(1)家长监督不能包办;
(2)对孩子购物中的表现应该进行记录。
2、分发购物筐。
3、排队从入口进入“双伟爱心超市”。
4、在老师和家长的陪同下学生自主购物。
5、学生在阅读了购物要求后进行购物。
6、每个学生汇报购物情况。
7、组织学生从出口经过收银台离开超市。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6页第2题。学生进行列式计算练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B组:提示下借助手指、小棒、实物或画圈完成20以内不进位加法,能书写算式,讲述算理;
C组:辅导下点数1-20以内各数
课程
资源准备
学具盒小棒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库
康复训练
关键词
手眼协调
板书设计
20以内不进位加法
1 5 + 2 = 17
2 + 15 = 17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讲授矫正补偿)
学生活动
设计
《生活数学》教案
单元名称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授课时间
10.14
课题名称
20以内不进位加法
课时数
1
教学
设计思路
加法意义——理解算理——列出横式——列出竖式——手指计算(借助小棒、口算)——实际应用
教学
分层
目标
A组:能独立准确口算或借助手指、小棒、实物或画圈完成20以内不进位加法,能讲述算理和书写算式,并能进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小结
布置作业
A
B
C
理解
进入超市
自主购物
汇报购物过程
离开超市
列式完成计算
跟着家人去购物
理解
进入超市
自主购物
汇报购物过程
离开超市
列式完成计算
跟着家人去购物
理解
进入超市
自主购物
汇报购物过程
离开超市
列式完成计算
跟着家人去购物
加强重难点的理解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理解算理
强化练习
A
B
C
唱数练习
点数练习
手指表示
手指计算
观察理解
动手操作练习
唱数练习
点数练习
手指表示
手指计算
观察理解
动手操作练习
唱数练习
点数练习
手指表示
手指计算
观察理解
动手操作练习
为教学做好铺垫
形成概念
理解算理
加强巩固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讲授矫正补偿)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3、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小结
三、拓展训练
1、给学生家长交代购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