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不张影像诊断
肺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肺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3bb6e85777232f60ddcca1e0.png)
肺气肿 指肺实质过度充气状态。基本病理变化是终末细支气管至外围肺泡腔内的过度充气,体积异常扩张,可有肺泡壁的破裂。按病因、病变性质和范围可分为弥漫性肺气肿、局限阻塞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和间质性肺气肿,其中以弥漫性肺气肿最常见,主要由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引起,而X线平片发现局限阻塞性肺气肿要排除早期肺癌。 弥漫性肺气肿X线平片表现为:①横膈低平,运动受限,可显示锯齿状附着点,肋膈角钝平;②肺透亮度增高、不均,局部出现肺大泡;③肺血管纹理稀疏、纤细、变直;④深吸气时肺体积变化明显减小;⑤心影窄小,心尖离开膈肌;⑥胸骨后间隙增大;⑦肋骨变平,肋间隙增宽。 高分辨力CT可以显示肺小叶的结构及异常改变,对肺气肿的检出率很高,甚至在肺功能发生异常之前即可发现早期的肺气肿。 肺气肿以病理解剖为基础可分为: 1.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病理特点为小叶中心部分呼吸细支气管及其壁上的肺泡扩张,而小叶周围的肺泡无扩张,早期多见于肺上部。高分辨力CT可见小叶中心部呈0.5~1cm的无壁透明区。病变进展透亮区可以增多,范围扩大,严重时与全小叶型肺气肿不易区分。 2.全小叶型肺气肿 高分辨力CT可见病变累及整个肺小叶,在两肺形成较大范围的无壁低密度区,好发于中下叶,呈弥漫性分布,肺气肿区血管纹理明显减少,多合并肺大泡形成(肺泡壁破裂融合致含气腔隙大于10mm时可称肺大泡,无壁)。 3.间隔旁肺气肿 病变累及小叶边缘部分,多在胸膜下,可沿胸膜、叶间裂及纵隔旁分布,表现为胸膜下的小气泡。常同时伴有较大的胸膜下肺大 4.瘢痕旁肺气肿 病变多发生在肺内慢性炎症、结核或尘肺纤维化病变的周围,表现为局限的低密度区或较小的肺大泡。
肺不张 病理上系不同原因引起的肺泡内含气量减少或完全无气,导致肺泡不能完全张开,肺体积缩小。可由支气管完全阻塞、肺外压迫及肺内瘢痕组织引起。 X线影像上的直接征象有叶间裂移位、向病变肺叶靠拢、病变肺叶体积缩小且密度增高;不全不张时可见病变肺叶内肺血管纹理聚拢。间接征象包括:肺门移位,向病变肺叶靠拢,患侧膈肌抬高,纵隔向患侧移位,邻近肺叶代偿性过度充气,无支气管充气征(仅见于阻塞性),患侧肋间隙变窄,等等。 1.各肺叶不张的表现 右上叶肺不张:上叶体积缩小,肺门升高,右中下叶膨胀代偿,大多数中叶向上向外代偿。右下叶代偿至不张上叶的后方,偶可伸展至其内侧。如右中叶的顺应性良好,则右下叶决不会伸展至不张上叶的外侧。正确诊断右上叶完全不张的要点为:肺门上升,右肺门影变小,右侧肺透亮度加大,其中肺血管稀少。CT表现为右肺上叶支气管层面以上可见缩小的肺叶呈右侧纵隔旁的三角形或窄带状阴影,尖端指向肺门,边缘清楚。 左上叶肺不张:左上叶体积缩小,左下叶向上膨胀至其后方,常伸至肺尖区。另外,左下叶伸至不张上叶的外侧也常见,偶尔左下叶也可向内侧伸延。左肺空间的重新分布使左上叶部分不张的典型的X线表现为左侧肺尖区充气良好,这是由于左下叶过度膨胀所致。从锁骨向下,肺野呈不同形状大片面纱状密度增高,系不张的上叶重叠在下叶的前方所致,左肺门常模糊。舌段支气管起源于尖后和前段支气管开口附近,因此单独的舌叶不张相对少见。 CT表现为在支气管隆突以上层面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边缘清楚。 右中叶不张:完全不张时,其继发性X线征象如肺门下移、膈肌抬高及纵隔移位等均不明显。其肋面从胸壁回缩成极薄的薄片,其外侧的空间则被部分上叶及部分下叶所占据,正位胸片易漏诊;内下缘相对较厚,较易显示,且紧贴右心缘,并使其模糊不清,呈“剪影征”。但如重度不张时,右下叶向前膨胀,可使右心缘清晰,不出现“剪影征”。CT表现为中间支气管层面右心缘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外侧,边缘清楚。 两下叶肺不张:下叶体积变小,以下肺韧带为枢纽向后向内移位。随不张程度增加,则斜裂更加朝向外侧,终致在正位胸片上显影。因为下叶不张,下叶肺动脉不显影,致使肺门影变小,此种“小肺门征”可能是诊断下叶肺不张的重要指征。如下叶不张极为严重,下叶在纵隔旁明显变薄,正位片表现为椎旁心脏后方的楔形影,而侧位片通常不能显示。下叶不张的主要表现包括:正侧位胸部内侧后下方的三角形阴影;小肺门征;肺门影向下、内移位;上叶透亮度加大,纹理稀少;水平裂下移或后下移,斜裂向后下移;同侧膈肌稍上升,心脏稍向患侧移位。cT表现为脊柱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其前外缘锐利。 2.圆形肺不张 或称球形肺不张,为肺不张的少见类型。与胸膜病变有密切关系。本病受累为大叶的一部分,与肺段的解剖无关。为紧靠胸膜的圆形或卵圆形致密影,少数紧贴膈面,通常位于下叶的后部。附近的支气管血管束聚集成束状,而且进入不张内,像彗星尾。手术证明它以胸腔积液为核心,周围绕以不张的肺组织,再向外为增厚的胸膜。X线平片及CT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分叶或不规则形的病灶,常见于下叶侧、后基底部,一般密度均匀,边缘锐利或模糊,与胸膜呈锐角相交,直径为2.5~5cm,可双侧或多发,有血管集束现象,周围有正常或气肿的肺组织,故与膈肌分界清楚;常伴胸膜增厚、肋膈角变钝、半侧胸腔萎缩或叶间裂移位等。 3.压迫性肺不张 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液气胸可将一侧肺完全压缩,表现为肺门部的均匀软组织密度影。中量积液可使邻近液体的脏层胸膜下产生部分性压迫性肺不张,CT表现为在积液前缘胸膜下,有弧形带状软组织密度影。
肺部CT影像征象图解
![肺部CT影像征象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ab53f9dd33d4b14e852468ef.png)
小叶周围性分布
解剖:小叶周围区域包括次级肺小叶周围 的分界性结构。 CT:本征象的特征是病变沿肺小叶周边的 分界性结构分布(例如小叶间隔、脏层胸 膜和血管。本术语最常应用于病变主要位 于次级肺小叶内层表面的情况(例如小叶 周围性机化性肺炎)。本征象可以类似小 叶间隔的不典型增厚
(一)网状阴影(reticulation):
假空洞
CT—假空洞表现为肺结节、肿块或者实变 影内的圆形或者卵圆形低密度,反映的是 相对正常的肺实质,或者扩张的支气管, 或者局部肺气肿,而非空洞。假空洞的直 径通常小于1cm,可以见于腺癌(图)、细 支气管肺泡癌和良性病变,例如感染性肺 炎。
反晕征
CT.—反晕征是局限性圆形的磨玻
璃影,周围绕以相对完整的环状实 变影,图。本征象罕见,最先报道 于不明原因性机化性肺炎,也可见 与副球孢子菌病
小叶中心结构
解剖:肺小叶中心结构是次级肺小叶 中心的结构,包括小叶中心的动脉和 小支气管。 CT:在薄层CT上,尤其是在增厚的情 况下(例如肺水肿),在小叶中心的 肺动脉及其分支是可以观察到的。这 些小血管的直径月0.5到1.0个毫米。但 是细支气管壁薄,约0.15mm,正常情 况下薄层CT上观察不到。
7
传导气道(conducting
airway): 又称导气部(conducting region),即终末细支气管以上 属传导气道。
8
呼吸气道(respiratory
airway): 又称呼吸部(respiratory region),指呼吸性细支气管以 下的区域。
9
气血屏障(air-blood
小气道性结节,
也为小叶中心性结节一
种,系小气道本身的疾 病。HRCT呈典型的 “树枝发芽”征(treein-bud)表现。
肺部CT影像征象图解
![肺部CT影像征象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e043bb8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2.png)
肺部CT影像征象与疾病诊断
肺部炎症
CT影像中可能出现磨玻璃样改变 、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等征象,提
示肺部炎症的存在。
肺癌
肺部CT影像中若出现结节、肿块 、支气管阻塞等征象,可能提示
肺癌的可能性。
肺结核
CT影像中若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 、树芽征、磨玻璃样改变等征象
,有助于诊断肺结核。
肺部CT影像征象图解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肺部CT影像基础知识 • 肺部正常CT影像征象 • 肺部常见异常CT影像征象 • 肺部CT影像征象的临床意义 • 肺部CT影像征象的病例分析
01
肺部CT影像基础知识
CT成像原理
X线束从多个方向穿过人体,计算机 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重建,形成断层 图像。
肺栓塞的CT影像征象
血管栓塞征
血管纹理稀疏
肺栓塞时,受累血管在CT影像上表现为血 管腔内充盈缺损或完全闭塞。
肺栓塞导致相应区域的血管纹理稀疏或消 失。
肺梗死灶
胸膜改变
肺栓塞可能导致肺组织缺血坏死,形成肺 梗死灶,CT影像上表现为楔形高密度影。
肺栓塞可能引起胸膜改变,如胸腔积液或 胸膜肥厚等。
04
肺气肿的CT影像征象
肺透亮度增加
肺气肿时,CT影像上可见肺野透亮 度增加,肺纹理变细。
肺体积膨大
肺气肿导致肺体积膨大,可伴有肋骨 聚拢和胸廓扩张。
肺泡间隔破坏
肺气肿时,肺泡间隔破坏,CT影像 上表现为肺泡间隔变薄。
胸膜下肺大泡形成
肺气肿患者胸膜下可形成肺大泡, CT影像上表现为薄壁囊状低密度影 。
表现为胸腔内低密度影。
病例二:肺癌的CT影像征象分析
肺部疾病基本影像表现
![肺部疾病基本影像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4183916ca76e58fafab003e8.png)
六、空洞和空腔
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并吸入气体后形成,洞 壁可以是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及肿瘤组织所构成,常分为虫蚀样空洞、 薄壁空洞和厚壁空洞,常见于肺结核、肺脓肿、肺癌及肺真菌病等。
空腔:是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疱、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都属于 空腔;在胸部影像上表现为壁厚1mm且厚度均匀的囊状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楚, 伴感染时囊内可见液平面,周围可见片状密度增高影。
1、空洞的洞壁:1、虫蚀样空洞:又称无壁性空洞,为大片坏死组织内形 成的空洞,洞壁为坏死组织,表现为在大片实变区内出现多个大小不等、边 缘不规则的透光区,常见于干酪性肺炎;2、薄壁空洞:多见于肺结核,内壁 光滑,外缘清晰且壁厚薄一致,薄壁空洞偶见于肺癌,内壁可见小结节;3、 厚壁空洞:外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内壁凹凸不平或呈结节状,多为癌性空 洞,也可见于干酪物质尚未排出的结核性空洞或急性期的肺脓肿。
2、肺不张:指支气管完全阻塞导致所属肺组织内部分或完全无气体致 使肺组织不能膨胀而体积缩小。
影像学改变:
① 病变肺叶、肺段体积缩小,密度增高 ② 病变肺组织边界清楚,边缘平直或凹陷,如果局部向外弧形突起, 则提示肿瘤存在可能 ③ 相邻肺组织见代偿性肺气肿征象 ④ 增强扫描见不张肺组织明显均匀强化
肺不张
CT表现:肺泡实变常表现为高密度影,分为肺实变和磨玻璃样 密度影,呈小片状、大片状、肺段性、大叶性或弥漫性分布。病变 常自肺野向肺门方向发展,当病变发展至肺门附近时,可在实变的 密度增高影中见到含气的支气管气象。
双肺大片实变影伴支气管气象形成(右肺为著)
肺泡实变
三、增殖性病变
增殖性病变主要以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为主, 并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肺癌:磨玻璃样密度结节
肺结核影像诊断
![肺结核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aec50df1dd88d0d233d46a96.png)
总论
肺结核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在肺结 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结核菌素试验、 痰菌检查和痰培养及X射线检查都是不可 缺少的。其中普通X射线检查在发现病变、 鉴别诊断及观察治疗过程中病变的演变, 均具有重要作用。痰菌阴性且X射线诊断 表现不典型时,将肺结核误诊为其他疾病 者并不少见。因而,肺结核与其他疾病的 鉴别诊断仍是放射科医生值得重视的实际 问题。
右上支气管见阻塞,其管壁尚清晰可见, 外径未增大,管腔内为干酪性物质。
平扫示右中间支气管壁增厚,内径减小,周边见 多发淋巴结钙化影,强化后示管壁外径无增大。
浸润型肺结核
浸润型肺结核好 转时可以完全吸收, 或者发生纤维化或钙 化。如果病人抵抗力 差或未得到及时治疗, 病变可继续发展,坏 死物质经支气管排出 可形成急性空洞,甚 至发生支气管播散。 如空洞经久不愈,则 可发展为慢性纤维空 洞型肺结核。
春 芽 征
干酪为主型
①结核球 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 好发于尖后段与背段 多数为单发少数多发 大小多为2cm~3cm 其轮廓多较光滑整齐 密度较高而且较均匀 空洞者则以厚壁多见 可见环形或斑点钙化 与胸膜间可见粘连带 邻近的可见卫星病灶
右下肺结核球
右肺上叶结核球
结核球
右肺上叶结核球
干酪性肺炎
干酪性肺炎以 渗出和干酪性病变 为主。多发生在机 体抵抗力极差、对 结核菌敏感性很高 的病人,也可由一 般的浸润型肺结核 恶化进展或支气管 播散所致。
干酪性肺炎
在X射线上 表现为大叶范围 的致密阴影或沿 支气管走行分布 的小叶阴影,病 灶中间可见由急 性空洞所引起的 不规则透明区。
右包裹性积液
肺结核的不常见影像表现
1.直径大于4cm的结核瘤:
巨大的干酪性病灶 部分呈分叶状边缘 邻近胸膜可见粘连 可伴放射冠状索条 较容易误诊为肺癌
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全)
![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全)](https://img.taocdn.com/s3/m/7bf7b0640b4c2e3f5627633f.png)
增 殖 灶
浸润型肺结核 图片
纤 维 增 殖 灶
III型肺结核
浸 润 型 肺 结 核
虫蚀样空洞
空洞表现
薄壁空洞
厚壁空洞
虫蚀性空洞
干 酪 性 肺 炎
虫蚀性空洞
干 酪 性 肺 炎
肺结核空洞
厚壁空洞
薄壁空洞
结核球X线表现: 肺内干酪样病变被纤维组织包绕而形成,圆形
X线表现
• 部位:好发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 性质:多样,可为大小不等的片状模糊阴影或
结节、索条影,空洞形成,可以是渗出、增生、 播散、纤维和空洞等并存。
• 结核球: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直径较小, 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伴钙化, 可有小空洞存在,常有卫星灶。
• 干酪性肺炎:大叶性或片状高密度阴影,高千 伏或体层摄影显示病变中多发虫蚀样空洞,下 肺常有支气管播散病灶。
原发综合征
(2)胸内淋巴结结核
原发病灶吸收后,淋巴结干酪坏死,形成 胸内淋巴结结核
肺门淋巴结核 图片
CT表现 显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原发病
灶表现为小叶性高密度影,可早期发现原 发灶内的干酪坏死
(二) 血源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分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慢性血行播散型肺 结核 (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大量细菌一次或短期进入肺内形成病灶。 病灶细小,易漏诊,两周后出现“粟粒样结 节”, 呈大小、密度、分布“三均匀”的特点,正常肺 纹理常 被遮盖
在实变的高密度影像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 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
肺实变
右中叶实变(肺炎) 图片
CT:支气管气像
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征象
(三)结节状阴影
1. 腺泡结节影: φ<1 cm呈类园形,花瓣状 高密度影,边缘较清楚。
肺不张的临床表现
![肺不张的临床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3719a5bf7e21af45b207a833.png)
肺不张的临床表现1.症状短期内形成的阻塞伴大面积的肺脏萎陷,特别是合并感染时,患侧可有明显的疼痛、突发呼吸困难、发绀,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发热,偶可引起休克。
缓慢形成的肺不张可以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的症状。
中叶综合征多无症状,但常有剧烈的刺激性干咳。
一些临床状况可提示支气管阻塞和肺不张的可能性。
某些哮喘患儿若持续发作喘息,可发生肺不张,此时如有发热,则提示诊断。
变应性曲霉菌病伴黏液嵌塞主要见于哮喘患者。
外科手术后48h出现发热和心动过速手术后肺炎常由肺不张引起。
心脏手术后最易发生左下叶不张。
胸壁疾病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咳嗽,是肺不张的易患因素,这种患者一旦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应考虑到肺不张的可能性。
单根或多根肋骨骨折均可发生肺不张,特别是存在有慢性支气管炎时。
儿童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时均应想到异物吸入的可能,特别是病史中有说话呛咳、窒息或咳嗽。
患者常不能主动提供这类资料,需要通过有目的的询问加以排除。
应注意到在异物吸入之后有一个长短不一的无症状期。
成年人常可提供明确的异物吸入史,但迟钝或神志不清者例外。
继发于支气管肺癌的肺不张主要见于有吸烟史的中年或老年男性,常有慢性咳嗽史。
这类情况常伴发感染,患者常有发热、寒战、胸痛及咳脓痰,反复少量咯血较具特征性。
肿瘤向胸腔外转移时可出现明显的症状。
支气管腺瘤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较支气管肺癌小。
呼吸道症状均无特异性,但多有咯血。
偶尔患者可表现为类癌综合征,提示有肿瘤的广泛转移。
若病史中有肺结核、肺真菌感染、异物吸入或慢性哮喘,应注意有无支气管狭窄。
以前有胸部创伤史应注意排除有无未发现的支气管裂伤和支气管狭窄。
继发于支气管结石的肺不张患者约有50%有咳出钙化物质的历史,患者常常未加以注意,需要医生的提示。
有的患者以为医生不相信会咳出“石头”,所以有意遗漏这段病史。
支气管结石的其他常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喘息、反复咯血及反复的肺部感染。
此外,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也易发生肺不张。
胸部检查基本病变影像诊断
![胸部检查基本病变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cca72b5ddccda38366bafba.png)
③盘状不张:
为膈肌上方横行条状致密影。
患侧肋间隙变窄 患侧肺野均匀致密
纵隔向患侧移位
一侧性肺不张
一侧性肺不张CT
不张肺叶均匀致密 叶间裂移向不张肺叶
右上叶肺不张
右中叶肺不张
(二)肺实变
1 . 渗出:
是机体的急性炎症反应
【 X线表现】
(1)形态:云絮状阴影 (2)密度:中等,均匀 (3)边缘:模糊,与正常肺组织无清楚界限
先天性肺囊肿的囊壁多较薄且较均匀,在1mm左右。 肺大泡的壁更薄,不到1mm,厚度均匀。
厚壁空洞- 肺脓肿
肺大泡
厚壁空洞 肺癌
厚壁空洞 肺癌
无壁空洞 (干酪性肺炎)
渗出 空洞
厚壁空洞 (急性肺脓肿)
厚壁空洞 (周围性肺癌)
肺脓肿厚壁空洞
肺大泡
(四)结节与肿块
【病理】直径≤3cm称结节,>3cm为肿块 【常见病】肺癌、结核球、炎性假瘤、转移瘤
常 见 病:
慢支、尘肺、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病、肺水肿
(五) 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
CT表现
高分辨力CT可以发现早期轻微肺纤维化,显示小叶间隔 增厚等微细改变,对肺间质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与胸膜相连的线状影,长lcm~2cm ,病变明显时可呈多角形的网状影。 肺纤维化可见与胸壁平行的弧形线状影,长2cm一5cm, 称为胸膜下线。 肺纤维化后期可见蜂窝状影。
(1)一侧性肺不张 【 X线表现】
① 患侧肺野均匀致密 ② 纵隔向患侧移位,患侧膈肌升高 ③ 患侧胸廓及肋间隙变窄 ④ 健侧代偿性肺气肿
2 . 阻塞性肺不张
(1)一侧性肺不张
【 CT表现】
①不张肺叶缩小,呈边缘锐利的软组织密度结构 ②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 ③常可发现支气管阻塞的部位和原因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https://img.taocdn.com/s3/m/88736f9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c.png)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
第7页
周围型肺癌
血管集中征 血管集中征又称支气管血 管集中征,其表现为结节附近或周围血 管束向病灶集中,或直接与病灶相连, 或受牵拉向病灶移位。血管集中征并非 肿瘤供血血管或肿瘤血管,而是肿瘤瘤 体内纤维化和肿瘤增殖破坏致使肺支架 结构塌陷皱缩对周围血管牵拉,或肿瘤 对穿过血管包绕。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
第11页
周围型肺癌
支气管空气征 支气管空气征是指结节 内见到充气支气管,CT表现为气体密度 小管影。此征多见于中高分化腺癌,癌 细胞沿着支气管呈伏壁生长,肺支架结 构未被破坏,肿瘤内支气管结构仍保留 。有此征象肿瘤与无此征象肿瘤相比, 含有相对低度恶性生物学行为。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
第12页
周围型肺癌
空泡征 空泡征为肿瘤内小低密度影, 多为2~3 mm大小,1个或多个,CT扫描 仅限于1~2个层面见到。空泡征是未闭 塞小支气管或肺泡,主要原因同支气管 空气征一样,为癌细胞呈伏壁生长,部 分肺泡腔和细支气管未被肿瘤组织填充 ,再加上肿瘤内纤维组织或瘢痕组织牵 拉而扩张。此征多见于腺癌,尤其是肺 泡癌。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
第9页
周围型肺癌
因为肿瘤牵拉,邻近脏层胸膜内凹,与 壁层胸膜间形成负压空间,吸引生理性 液体向该处积聚;线状影为凹入脏层胸 膜相粘形成。斜裂胸膜凹陷在CT上仅表 现为局部向病灶侧移位,无喇叭口状阴 影形成。胸膜凹陷征为周围型肺癌常见 影像学征象之一,经典胸膜凹陷征对周 围型肺癌有主要诊疗价值。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
第10页
周围型肺癌
癌性淋巴管炎 在结节内侧与肺门之间、结节 与胸壁之间或结节旁出现肺纹理增多、呈线状 或网状改变,为扩张淋巴管所致,称癌性淋巴 管炎。有此征象时,提醒结节为恶性结节、肿 瘤已向淋巴管转移。肿瘤向淋巴管转移主要有 3种路径:①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使癌细胞 逆行经过淋巴系统向肺内淋巴管扩散;②肺毛 细血管内多发癌栓子经过毛细血管向血管周围 淋巴管扩散;③从膈肌、胸壁、胸膜直接浸润 淋巴系统。
肺不张的诊断的X线表现分析
![肺不张的诊断的X线表现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0c0f96ad02de80d5d84008.png)
肺不张的诊断的X线表现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258-01【关键词】肺不张诊断 X线肺不张指肺内充气减少,容积缩小;可为部分性或完全无气,范围不定。
导致肺不张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呼吸无力、支气管阻塞、肺外受压、呼吸局部受压制。
其中以阻塞性肺不张最为重要。
假如肺组织尚未完全萎陷,则称之为肺膨胀不全。
肺不张的诊断主要靠胸部X线所见,病因,诊断需结合病史。
由于痰栓或手术后排痰困难所导致的肺不张,在临床密切观察下即可发现。
1 资料与方法肺不张患者26例,其中男19例。
女7例。
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62岁。
胸闷、胸痛、痰咳不出、呼吸困难、缺氧、发热等。
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或消失。
过大的心脏或动脉瘤压迫引起的肺不张往往听到血管杂音。
“肺不张”形成时间较长时,不张的肺体积缩小,余肺代偿性膨胀,因此叩诊不一定为浊音,有时可为“过清音”,呼吸音也不一定减弱。
全部经X线摄片与CT检查确诊为肺不张。
2 X线表现肺不张的X线表现有直接X线征象和间接X线征象两种。
2.1 肺不张的直接X线征象不张的肺组织透亮度降低,呈均匀致密的毛玻璃样。
若肺叶不完全塌陷,尚有部分气体充盈其内时,其影像可能正常,或仅有密度增高。
在肺不张的恢复期或伴有支气管扩张时,X线影像欠均匀;肺不张时可见到相应的肺叶体积缩小;叶段肺不张一般呈钝三角形,宽而钝的面朝向肋膈肌胸膜面,尖端指向肺门,有扇形,三角形、带形、圆形等。
2.2肺不张的间接X线征象叶间裂向不张的肺一侧移位;由于肺体积缩小,病变区的支气管与血管纹理聚拢,而邻近肺代偿性膨胀,指使血管纹理稀疏,并向不张的肺叶弓形移位;肺门影缩小和消失,向不张的病侧移位,或与肺不张的致密影像融合;纵隔、心脏、气管向患侧移位,有时健侧肺疝移向患侧,而出现纵隔疝;横膈升高,胸廓缩小,肋间隙变窄。
2.3不同类型肺不张的X线表现2.3.1一侧全肺不张由主支气管阻塞引起的一侧全肺不张,一侧肺野密度均匀增高,体积缩小移至肺门。
影像诊断学 X线诊断总结
![影像诊断学 X线诊断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f6f2a03f78a6529647d5399.png)
一、肠结核临床:1)右下腹隐痛或钝痛,肠梗阻时出现绞痛、腹胀2)排便习惯异常,腹泻2-4次/日,多者10余次,糊状或水样便3)腹部肿块4)肠外结核与并发症5)贫血,血沉加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X线:1)病变肠管激惹征明显,钡剂排空快,无钡剂或线状充盈,前端和后端肠管形态正常,“跳跃征”2)黏膜皱襞紊乱,边缘锯齿状3)后期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变形,形态固定4)增殖型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狭窄,变形及充盈缺损5)病变与正常分界欠清,盲肠位置上移。
二、结肠息肉病理分型:腺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增生性。
临床:反复性血便,粘液便,腹痛。
X线:单发或多发的类圆形充盈缺损,边缘光滑,有时可以呈分叶状或绒毛状。
蒂长时活动度大,可以自行脱落。
三、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便血、腹泻,粘液脓血便;阵发性痉挛性腹痛,便后减轻,里急后重;发热、贫血、消瘦;自身免疫症状-关节炎、皮肤黏膜红斑、口腔黏膜溃疡、虹膜炎等。
X线:1)急性期:肠管痉挛收缩、激惹征象;大量粘液渗出钡剂悬浮如絮状;外缘锯齿状或小刺状、溃疡内小斑点影,结肠壁呈领口状或T字型2)亚急性期:炎性息肉形成,肠管外缘毛糙或高低不平、深浅不一的充盈缺损。
黏膜皱襞粗乱,腔内颗粒状或息肉状充盈缺损3)慢性期:肠壁广泛纤维化,肠腔狭窄,肠管变短。
结肠袋消失,肠壁光滑僵硬,呈水管状。
回盲瓣开放,钡剂逆流进入回肠。
回肠末端可以累及。
四、结肠癌临床:腹部肿块便血,腹泻,便秘,脓血便粘液便,粪便变细,里急后重。
X线:1)肠腔内充盈缺损,黏膜破坏,肠壁僵直,结肠袋消失2)肠管狭窄3)充盈缺损表面有大龛影,形状不规则。
增生型:肿块向腔内生长,菜花样;浸润型:沿肠壁浸润,使肠壁环形增厚狭窄;溃疡型:表现为深而不规则的溃疡。
大叶性肺炎以一个大叶或肺段发病;多为肺炎链球菌致病。
病理四期:1)充血期:发病12-14小时内2)红色肝样变期:2-3天后3)灰色肝样变期:4-6天后4)消散期:7-10天临床表现:起病急,突然高热,寒战,胸痛,咳嗽,气急,咳铁锈色痰为典型症状,WBC 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上升。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十章学习指导及练习题目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十章学习指导及练习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eb3958d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d.png)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十章一、学习目标1.掌握儿科影像检査前准备;主动脉缩窄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儿科消化系统的定义和影像学表现;儿童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肺不张、肺实变、肺气肿及气胸。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表现;吸入综合征的X线表现;先天性气管狭窄的X线及CT 表现;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的X线及CT表现;呼吸道异物X线表现。
2.熟悉儿科常用影像检查技术临床应用;视网膜母细胞瘤、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儿童心脏外形改变、新生儿肾上腺出血的影像学表现;泌尿系统与肾上腺的基本病变;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类型和常见疾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综合征、先天性气管狭窄、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及呼吸道异物概述及鉴别诊断。
3.了解腺样体肥大、先天性发育畸形、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影像学表现;胚胎脑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儿童心脏位置异常的原因及表现;Wilms瘤的临床分期。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儿科影像学检查方法1.各种疾病首选、常用和优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何种影像检查方法对评估疾病预后有帮助。
(二)儿科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1.主动脉缩窄的病理解剖分型;主动脉缩窄的影像学表现。
2.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影像学表现。
3.中枢神经系统形态改变、位置改变、CT异常密度、MRI异常信号与病变强化的改变。
4.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
5.肾母细胞瘤、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表现。
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综合征、先天性气管狭窄、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呼吸道异物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表现。
(-)名词解释1.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 CTGA)2.双泡征3.占位效应4.脑积水5.adenoid hypertrophy6.淋巴管瘤7.马蹄肾8.肾旋转不良9.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0.吸入综合征11.肺不发育12.肺发育不全13.骨龄(bone age)14.CE 角15.象限法16.Bartowt 病17.“角样”征18.坏血病线19.指环征(二)填空题1.先天性巨结肠钥灌肠典型表现包括三部分肠段: 、和O2.脑梗死超急性期,DWI表现为;脑梗死急性期磁共振信号呈「、T,, DWI为;亚急性期「、T2, DWI为:慢性期呈T,、T2, DWI 为o3.出血急性期,MRI信号呈「、T2;亚急性期MRI信号呈慢性期MR1信号;囊变期MR1信号呈o4.眼部先天性畸形包括: 、5.颈部先天性畸形包括: 、6.儿科影像检查常用镇静剂包括和7.儿童X线及CT检査前必须应用铅皮对非检査部位进行遮挡,以避免. 等结构的损伤。
机械通气多发伤患者肺不张实变的超声诊断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机械通气多发伤患者肺不张实变的超声诊断及影像学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25dc3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d.png)
ICU机械通气多发伤患者由于肺挫伤、继发肺感染、低潮气量、高浓度氧、体位等原因,多并发肺不张/实变[1],造成患者严重肺部损伤,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质量。
临床上以早期诊断、对症治疗、去除诱因为主要治疗原则,这离不开影像学的准确诊断[2]。
胸部CT是诊断肺不张/实变的“金标准”[3],但胸部CT诊断耗时较长,且不能进行床旁检查,对于危重患者有一定风险,所以采用超声辅助诊断成为一种新的措施[4]。
超声能够在床旁进行,且操作简便、诊断快速、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5]。
为进一步探讨超声在诊断结果上的准确性及DOI:10.16662/ki.1674-0742.2021.03.177机械通气多发伤患者肺不张/实变的超声诊断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廖伟增1,蔡敏娴1,罗志京1,詹安南21.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超声科,福建龙岩364000;2.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福建龙岩364000[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机械通气多发伤患者肺不张/实变中的超声及CT对比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8年8月—2019年12月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多发伤患者88例,对患者行CT与超声检查,以胸部CT为标准,分析超声诊断结果的差异性及超声影像学特点。
结果88例患者352个肺区中,胸部CT发现162个肺区存在肺不张/实变(46.02%),超声检查中有138个(39.20%),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46,P>0.05);其中,胸部CT 检出162个肺区中大块型92个,部分型70个,超声检出138个肺区中大块型95个,部分型43个,大块型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型二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超声图像分析显示,不同类型肺不张/实变的完全性及不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机械通气多发伤患者的超声与胸部CT诊断一致性较高,超声观察病变范围和动态变化对指导肺复张有重要价值。
肺不张诊断标准
![肺不张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d8da44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3.png)
肺不张诊断标准
肺不张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患侧可有明显疼痛,突然呼吸困难、发绀、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发热、偶可引起休克。
而缓慢形成的肺不张可以是无症状的,也可以只是轻微的。
2. 放射学检查:叶片或节段性肺不张的存在和位置可以通过常规的胸部平片来识别。
肺不张的放射学表现差异很大,通常是不典型的。
可以通过CT进行检测,因为CT的诊断结果可信度更高。
3. 实验室检查:阻塞远端继发感染时有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
慢性感染和淋巴瘤多有贫血。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支 叶气 萎管 缩碘 呈油 带造 状影 致 密 影
右中叶肺不张
1.右下大片影 2.右心缘不清楚 3.侧位水平裂下移,带状影.
右 下 叶 肺 不 张
X线表现:
a. 一侧肺大片高密度影。 b. 气管,纵隔,心脏向患侧移位。 c. 肋间隙变窄。
左 主 支 气 管 阻 塞 合 并 左 全 肺 不 张
右 全 肺 不 张
左中心型肺癌合并 肺不张胸水纵隔淋 巴结转移
X线表现: 1.肺门影增大及肺动脉扩张。 2.局部肺纹理稀少。 3.膈肌抬高,叶间裂移位。 4.肺梗死性实变影,多为肺段性梗死, 呈“楔形”,尖端指向肺门,基底与 胸膜接触,边缘光滑清楚(切线位)。 5.胸腔积液,胸膜增厚。
左 房 肺 静 脉 造 影
右下叶外侧段三角型影,底部贴近胸壁,尖指向肺门.
辽 宁 中 医 门 诊 大 楼
右 上 叶 肺 不 张
右中心型肺癌合并上叶肺不张
1.右上叶大片影 2.水平裂呈横S状. 3.右肺门肿块影. 4.气管右移
左 上 叶 肺 不 张来自左上叶
左 膈 升
肺 不 张
高
左上叶肺不张
X线表现:
右肺中下野大片状影,典型呈三角 形,尖指向外带。
水平裂下移,心右缘模糊。 侧位:下斜裂上方见带状高密度影。
➢ 右上叶肺不张 ➢ 右中叶肺不张 ➢ 一侧性肺不张
X线表现:
a. 肺叶或肺段或一侧 全肺区域密度一致 性增浓。
b. 肺叶体积缩小,叶 间裂向病变侧移位。
c. 有时可见气管,纵 隔,心脏移位,膈 肌上移。
X线表现:
a. 右肺上野大片高密度影。 b. 水平裂上移,下缘呈横“S”征。 c. 气管右移。 d. 右中叶,下叶尖段可见代偿性肺气肿。 e. 肺Ca引起的右肺门区可见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