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传统与公司治理_陈冬华
陈冬华校友简介
教书育人 以身作则
在平时为人处事的过程当中,陈冬华始终坚持着几条自己的准则:1、不损人利己;2、重诺,做不到的事情不承诺,承诺后发现做不到的要赶快沟通;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人人平等;5、君子坦荡荡,不在背后说人坏话;6、做好自己的事;7、物质是需要的,但既然做研究就不能过分讲究物质。
பைடு நூலகம்
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脚踏实地的陈冬华选择了自己认为非常实用的一个专业--会计学。在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他始终以勤奋好学的态度来面对学业,不论是自己的会计专业课程,还是其他的公共课程。由于自己的英语基础不佳,陈冬华下定决心学好英语,因此每天5点半便早起晨读英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数个寒冷的清晨见证了陈冬华学习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之后的全国英语四级考试中,获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
凭着这几条为人处事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的陈冬华得到了朋友、同事、学生们的尊敬与喜爱。他主张人人平等,不仅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尊重他人和自己,也将这一信条真正贯彻到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他坚持师生平等,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学生们进行自由讨论和独立发问;他提倡怀疑精神,要求学生们不盲从权威,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致力于启发式教学。不管是在自己的课堂上,还是应邀来到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母校浙江工商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讲座,陈冬华的讲授内容总是能让学子们得到深刻的启迪。他总能运用许多具体的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看似枯燥乏味的学术问题。他周密严谨的逻辑分析,谦逊平和、敬业求真的高尚人格总是能使学生们深深折服,钦佩不已;他旁征博引、幽默风趣的讲授风格总是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或讲座的气氛,让学生们在轻松自在的氛围当中学习到许多渊博精深的会计学知识,体会到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涵养。此外,他还经常建议同学们在平日中多关注财经新闻,鼓励大家多思考、多交流,积极进行创新。
分析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分析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分析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摘要:企业是一个组织,管理者为企业这个组织制定目标并利用组织的有利资源去实现这一目标就是企业管理的根本任务。
中国是一个文明大国,拥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探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是开创具有中国特色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阐述,分析中国传统思想的特点以及对现代企业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进行探究,从而给现代企业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传统管理思想;现代企业管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基于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的主题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在记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深深的深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通过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人生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影响和制约着现代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纵观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古代人民就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萌发了很多卓越的管理思想,既有宏观意义上的治国之道,也有微观意义上的治生之道,它们脉络清晰、内容丰富,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结晶,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的起源中国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最早的管理思想起源于原始的农业,在刀耕火种的种植业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手工业、畜牧业等社会分工管理经营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以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为代表的早期的管理思想。
此外,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主导体系源于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的儒家管理思想。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特点企业管理从简单的角度来理解就有两方面的内容,即人的管理和事的管理。
针对这两方面内容,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具有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先的管理特点。
(1)中国传统思想具有以人为本的特点。
中国传统思想就是注重以人为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一个“人”字,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非常重视人的价值。
宗教基层治理年度工作计划
宗教基层治理年度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宗教基层治理是指在宗教领域内,为了维护国家法律和社会秩序,在基层开展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
宗教基层治理年度工作计划的工作目标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监督管理,合理指导宗教界工作人员,为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内容1. 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能力建设(1)完善宗教事务管理体制,优化宗教事务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2)加强宗教人士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管理能力。
(3)指导宗教团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宗教活动。
2. 严格监督管理宗教活动(1)加强对宗教场所的定期检查,确保宗教活动安全。
(2)规范宗教活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杜绝非法宗教活动。
(3)加强对宗教从业人员的管理,严格审查其资格,保障宗教活动质量。
3. 深入宗教群众工作(1)加强对宗教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国家观念。
(2)为宗教信徒提供必要的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3)引导宗教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1)健全宗教与社会各界协作机制,促进社会治理的整体效果。
(2)加强与宗教团体的沟通和协商,建立和谐稳定的关系。
(3)提高社会对宗教基层治理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倡导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
三、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
(2)加强对宗教基层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开展宗教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宗教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
(2)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向社会大众普及宗教管理知识,提高社会对宗教基层治理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3. 加强宗教场所管理(1)制定宗教场所管理细则,规范宗教场所的建设和管理。
(2)定期开展宗教场所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 推进宗教活动规范化(1)建立宗教活动管理台账,实行备案管理。
(2)严格审查宗教活动内容,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2024年宗教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2024年宗教管理工作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宗教管理工作者,我有幸在2024年度参与了宗教管理工作,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过去一年中所学到的关于宗教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宗教管理工作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宗教管理工作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且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敢于尝试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信众和社会。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扩大宗教知识的传播范围,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进行宗教教育、交流和宣传。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进行宗教数据分析,了解信众的需求和关注点,从而更加精确地提供服务。
在未来,我建议宗教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术,保持对时代变化的敏感度,以及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式,与时俱进。
其次,宗教管理工作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宗教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的事务,需要与各界人士进行广泛的合作和交流。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意识到团队合作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宗教管理工作的成功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宗教管理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与信徒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还需要与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其他宗教界人士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探讨和解决宗教管理工作中的难题。
为此,我建议宗教管理工作者要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和交际技巧,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以及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建立合作关系和友好关系。
再次,宗教管理工作需要坚守原则和处理好宗教和社会的关系。
宗教管理工作涉及到宗教信仰和社会利益的平衡,需要我们有担当和责任感,为信众和社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明白了要想处理好宗教和社会的关系,我们需要遵循宗教的原则和价值观,并且秉持公正、诚实、公益的原则去处理宗教事务。
同时,我们还要尊重信众的权益和需求,充分发扬宗教的正能量,为社会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宗教基层治理年度工作计划
宗教基层治理年度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宗教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宗教团体的健康发展,提高宗教信仰者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加强宗教团体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为宗教事务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
二、工作内容1.建立基层宗教治理机构,明确组织结构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2.加强对宗教团体的管理和监督,制定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宗教团体落实执行。
3.加强宗教干部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4.加强宗教场所建设和管理,提供良好的宗教环境,推动宗教团体从事社会公益活动。
5.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监督和指导,规范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预防和处理宗教纠纷。
6.开展宗教文化活动,提高宗教信仰者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加强宗教团体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
7.加强宗教与法律的衔接,制定宗教法律法规,保障宗教信仰者的合法权益。
8.加强宗教与国家的对接,促进宗教事务与国家政策的协调和发展。
三、工作计划1.建立宗教基层治理机构1.1 成立基层宗教治理委员会,明确组织结构和职责。
将负责各地宗教基层治理的宗教部门领导和基层宗教团体的代表组成宗教基层治理委员会,明确其职责,提高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
1.2 建立宗教事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宗教基层治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宗教基层治理的各类数据统计和信息传递,为宗教事务的管理提供便利。
2.加强对宗教团体的管理和监督2.1 制定规范性文件,明确宗教团体的法人地位和管理权限。
制定宗教团体的管理规范,明确其法人地位和管理权限,规范其活动范围和内容。
2.2 加强对宗教团体的培训和指导。
组织宗教干部参加培训班和集体学习,提高他们的政策素质和管理能力,加强对宗教团体的指导。
2.3 加强对宗教团体的考核和评估。
制定考核和评估制度,对宗教团体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加强宗教场所建设和管理3.1 加强对宗教场所的规划和建设。
制定宗教场所的规划方案,合理规划宗教场所的布局和使用,提供合适的场所给宗教信仰者进行宗教活动。
我国公司治理研究的制度背景分析
我国公司治理研究的制度背景分析【摘要】制度背景分析是实证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通过回顾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演变过程,归纳总结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供公司治理研究的学者参考。
【关键词】公司治理;制度背景;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中国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小农经济后,迅猛地扎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然后又采取了与东欧国家不同的转型措施快速回到市场经济。
由于中国制度的这一特殊性,许多西方长期发展产生的理论及实证结果在中国可能不适用。
即使可能适用,也得按中国的特殊国情做大幅度的修改。
因此,研究中国的问题一定要从制度分析入手(蔡祥等,2003)。
公司治理是我国近几年来实证研究领域的热门主题之一,而在众多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中,不乏简单套用国外计量模型、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所作的“计量经济作业”。
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演进的,在吸收世界发达国家公司治理先进要素的同时,带有明显的国有经济改制的痕迹。
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考察和研究,应与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改革过程、公司成长所处的独特制度背景结合起来。
一、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改革进程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是一种政府最大限度地剥夺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由政府完全掌握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高度集权型企业治理结构。
在这种治理结构下,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人、财、物全部由国家以计划供应的方式解决,企业的供、产、销活动也完全由国家计划统一安排,企业经理人员由国家任命,没有任何经营自主权,国有企业变成了行政机关的附属物。
这种企业治理结构造成了工业经济激励不足和生产效率低下,在企业层次上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职工积极性。
正由于此,直接引发了 70年代末针对国有企业缺乏经营0主权而开始的改革(林毅夫等,199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和公司制等不同阶段。
尽管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但从根本上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沿着企业治理结构这一主线推进的,表现为政府不断地向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放权让利。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道
中华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道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欧培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发展的精神沃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今天仍然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道德基础,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和谐家园的重要支撑。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管理思想,是哺育现代管理理念的重要养料。
诸子百家的大量思想,如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儒家倡导仁义中庸;法家重视法治;墨家强调兼爱交利,尚贤使能等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中铝公司正处在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在发挥今天管理者的聪明才智的同时,也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并提供有益的启示,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企业管理相融合,正是顺应时代要求的体现。
一、中华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道近代企业管理思想源于西方,管理理论是纯制度式的。
为了追求效率和效益,企业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以保障企业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目的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同时利用规章制度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范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和职业道德。
管理好一个企业,首先必须有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因为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章立制。
但制度建设以后如何用人性的道德力量去执行遵守它,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面对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历史悠久性,面对“情、理、法”三者并存的情感人文因素,完全照搬西方的这一套管理模式是值得商榷的。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信念,寓意作事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以人为本”的含义是指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
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应该遵循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理念,造就一个和谐、自然的发展环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情、理、法”并重。
在中国现代企业中,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必须的,这是“法”;但要用中国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来教育员工,让他们在理解制度的严肃性和科学性,自觉主动遵守制度,这是“理”;同时要关心和尊重员工,这是“情”。
上市公司派发高额现金股利的原因分析
上市公司派发高额现金股利的原因分析【摘要】文章通过运用案例分析方法,从C公司存在的高额现金股利的现象入手,对我国股市中常见的一面筹资,一面又派发高额现金股利的“怪”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股民对派发高额现金股利的反应比较平淡,并不会给企业价值带来提升,而企业进行高额派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控制股股东意图加速收回资金。
高额现金股利成为上市公司进行利益输送的工具。
【关键词】高额现金股利案例研究C公司模型我国股票市场已经经过了22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于成熟股市,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如何保护广大的中小股东的正当权益就是一个重要问题。
C公司在2010年宣告分配了高额的现金股利,在2009年度我国上市公司降低给投资者现金股利分配的总体趋势中,它却实行着高额现金股利政策,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本文意在已有研究的前提下,运用相关财务理论对C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现象进行分析。
一、公司简介公司是以C公司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为主体,于2001年7月8日依法整体变更而来的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1月24日“C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公司股权形式由公司官网披露的数据看,公司控制股股东河北沧州东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超过一半,将近占53%,比所有其他股东持股比例之和还要高,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控制股股东公司持有C公司近53%股份,而实际控股人则拥有控制股公司40%的股份。
以上阐述表明,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内部人手里。
2、公司财务状况根据公司的基本财务数据可以得到,在2008到2009两年间,C公司的总资产规模、股本金额和所有者权益均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公司的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却都在下滑。
二、研究的问题1、派现情况公司2009、2010年分红派息情况是:以公司股本总数(6875万股)为基数,向所有股东派发现金红利每股0.43元、0.4元,总派发现金股利金额是2956.25万元、2750万元。
像C公司这样,公司经营并没有可圈可点之处,却实行高额现金股利政策的公司,这与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实行不分配政策的大部分上市公司形成鲜明对比。
南京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导师资料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公司财务;财务报表分析;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和优化对策研究》;横向课题,江苏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经营发展战略研究;横向课题,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客户财务风险识别技术;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财务会计、税收筹划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江苏省电力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制度的难点、疑点及对策研究(横向课题)
导师姓名 陈志斌 专业名称 会计学
职 称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否 是否兼职博导 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政府与非营利会计、公司理财理论与实践、内部控制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制度财务学研究、博士后研究项目、新发展观与企业绩效评价模式变革、江苏省软科学项目
导师姓名 王跃堂 专业名称 会计学
职 称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否 是否兼职博导 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会计理论和财务会计,研究方向主要为财务会计与资本市场,研究盈余管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以及财务信息与资源配置的关系。曾在《Accounting Horizons》(美国会计学会会刊)、《会计研究》、《审计研究》以及《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导师姓名 朱元午 专业名称 会计学
职 称 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否 是否兼职博导 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财务、会计、审计理论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1、教育部项目:独立审计问题研究。2、横向课题:齐鲁化纤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否院士 否 是否兼职博导 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管理会计理论,方法及实务,以及当代会计研究方法,
董事境外工作或学习经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圆园21年第2期一、引言董事会在公司内部主要负责公司事务,对外则代表着公司的业务决策和业务执行机构,可见以管理好公司为首要目标的董事会在公司治理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李维安等学者在其2009年的研究中揭示了董事会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来改变公司的绩效,他们的研究表明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都是学者们研究的热门主题,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从董事会构成、结构、程序和特征四个方面来研究公司治理水平如何受董事会的影响。
这些研究一方面表明了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另一方面也在实践中引导企业董事会开展相关改革试点工作。
例如,国资委2004年引导了中央企业进行董事会试点改革,又在2014年开展了对中央企业落实董事会职权的试点工作。
因此,研究董事会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
在此背景之下,本文为公司治理引入了一个新的影响因素———董事的境外工作或学习经历特征。
一方面,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董事会特征作用于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文献;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也为监管机构引导企业开展董事会相关试点改革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有境外工作或学习经历的高级管理人员学习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和价值观。
国内学者柳光强和孔高文(2018)的研究表明,在海外学习到的这些文化和价值观促使高级管理人员比较认同西方文化的认知模式。
Tzeng (2018)也研究了有境外工作或学习经历的高级管理人,他发现高级管理人员所掌握的境外知识会被融入其所任职公司的制度中。
有境外工作或学习经历的归国人才为他们所任职的公司带来了有别于大陆地区的制度和文化。
以上分析表明,境外工作或学习经历使董事们了解和学习了有异质性的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这种异质信息使他们在对公司进行日常管理和制定公司章程等规则时,更有可能向大陆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学习。
Bloom 和Reenen (2007)的研究就证实了上述论断,他们的研究发现有境外工作或学习经历的董事能够促进这些董事所任职公司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采纳优秀的管理实践。
2024年《公司治理案例》学习心得范本(二篇)
2024年《公司治理案例》学习心得范本公司治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本学期的《公司治理案例》课程中,我通过学习案例分析和讨论,对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不仅对公司治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首先,通过学习公司治理案例,我对于公司治理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过去的课程中,我学习了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机制,但是理论始终是抽象的,很难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而通过学习案例,我可以看到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例如,在一次案例中,一个公司的董事会在重要决策上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导致了公司的经营不善和声誉受损。
这个案例让我认识到,在公司治理中,董事会的角色和职责非常重要,必须严格遵守公司治理的原则和规定,防止利益冲突和权力滥用。
其次,通过学习公司治理案例,我从中汲取了一些管理经验和教训。
在很多案例中,公司的经营问题往往源于管理层的不善处理和决策失误。
例如,在一次案例中,一个公司的高管团队在经营战略上没有明确定义和坚持,导致了公司长期亏损。
这个案例让我认识到,在公司治理中,高管团队必须具备明确的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市场变化和竞争机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保持公司的竞争力。
最后,通过学习公司治理案例,我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在过去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一直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模糊不清。
而通过学习公司治理案例,我看到了管理层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也看到了管理层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这让我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我将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并争取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管理层的人才,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这门《公司治理案例》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对公司治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总结
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是指在食堂管理中,将宗教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宗教的教义和信仰来规范食堂的经营行为,提高食堂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在实践中,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要注重宗教的教义和信仰。
在食堂管理中,要将
宗教的教义和信仰融入到食堂的经营管理中,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引导食堂员工和食客遵循宗教的教义,做到诚信经营,诚实守信,提高食堂的信誉和声誉。
其次,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要注重食品安全和卫生。
食堂是人们就餐的场所,食品安全和卫生是食堂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在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中,要加强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管理,严格遵循宗教的教义和信仰,做到食品安全无忧,卫生环境整洁,确保食客的身体健康。
最后,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要注重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食堂是为食客提供
就餐服务的场所,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食客的满意度和食堂的经营效益。
在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中,要加强对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监督和检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食客提供更加优质的就餐体验。
总之,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食堂管理者和员工共同
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只有不断加强宗教的教义和信仰,注重食品安全和卫生,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才能为食客提供更加优质的就餐服务,促进食堂的健康发展。
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总结
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食堂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提高食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许多单位开始尝试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
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通过宗教的力量,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与传统的宗教文化相结合,以提高食堂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单位也尝试了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下面我将对这一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注重宗教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我们单位的食堂管理中,我们充分利用宗教文化的力量,通过宣传和普及宗教文化知识,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还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食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注重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应用。
在我们单位的食堂管理中,我们结合宗教文化,引进了一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如信息化管理系统、智能化设备等,以提高食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食堂管理的效率,还提高了食品安全和卫生水平,保障了员工的健康。
最后,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在我们单位的食堂管理中,我们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教育,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讲座,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食堂管理工作。
总的来说,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管理模式,通过宗教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结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以及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食堂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为员工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
希望我们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进一步深化宗教三化治理食堂工作,不断提高食堂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为员工的健康和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基层实践思考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基层实践思考中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基层实践是指在基层组织中积极推动宗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实现宗教活动的中国化。
有几个方面的思考可以帮助坚持这一方向的基层实践。
首先,要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在其中承担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角色。
因此,在推动宗教中国化的基层实践中,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其中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尊重并体现宗教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
其次,要加强对宗教活动的规范管理。
在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基层实践中,我们必须确保宗教活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遵守宗教组织自身的规章制度。
通过对宗教活动的规范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一些宗教乱象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宗教自由的平衡。
再次,要倡导宗教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结合。
宗教往往被视为与社会公益事业相独立的领域,但事实上,宗教教义中所倡导的仁爱、宽容和慈悲等价值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追求是一致的。
在基层实践中,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宗教组织与社会公益事业结合,通过开展慈善活动、关爱弱势群体等方式,践行宗教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要加强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进步性、人民性和中国精神的价值观念。
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矛盾,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在基层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接,激发宗教组织及信众的爱国主义、进步性和道德责任感,形成共同的价值共识。
综上所述,坚持中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基层实践需要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的关系,加强对宗教活动的规范管理,倡导宗教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结合,以及加强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接。
这些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在基层实践中更好地推动宗教中国化,实现宗教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伊斯兰宗教传统的现代调适——以义乌穆斯林宗教实践为例
伊斯兰宗教传统的现代调适——以义乌穆斯林宗教实践为例马艳
【期刊名称】《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义乌伊斯兰教的宗教革新是一次自内而外为适应特定宗教文化环境而进行的.它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主要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冲淡了教派之间在教义、礼仪方面的分歧,并通过特定的宗教仪式实践来强化这一特点.虽然它的革新内容本身可能微不足道,但却昭示了伊斯兰宗教传统现代调适的一个崭新面貌.
【总页数】8页(P110-117)
【作者】马艳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68
【相关文献】
1.论宗教组织的实践逻辑--以伊斯兰教清真寺为例 [J], 刘杰;孙浩然
2.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跨境电商人才分类培养实践r——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华国振
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困境与实践——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朱景伟
4.社会转型期流动穆斯林群体的信仰实践——以义乌中外穆斯林群体为例 [J], 马艳
5.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初探——以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汽修专业为例 [J], 汪丽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宗教信仰促进企业文化
以宗教信仰促进企业文化/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478d3d4503c1342bd7a7503e8c8448e 435061e5a33b3a62720120fd1c17e661cd03c2fe9f03670340637b7ec9bc908c9fecf6879873045740 bf24005a519b8bb4132c050872cebb868e0ad863184dad6&p=c078c64ad0951bf608e294755c4c& user=baidu&fm=sc&query=%C6%F3%D2%B5%D0%C5%D1%F6&qid=c39cc1af03680d3b&p1 =87丹斯里(Tan Sri,马来西亚第二高荣誉册封称号)杨肃斌(Francis Yeoh)是杨忠礼机构(YTL Corp. Bhd.)的董事总经理。
作为马来西亚最知名的商业领袖之一,杨肃斌是个虔诚的宗教信徒,在生活和事业上努力实践着自己的基督教价值观。
在他的带领下,杨忠礼机构从1985年马来西亚一个普通企业发展为七家上市企业的集合体,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业务遍及本土和海外市场。
杨肃斌的祖父在1920年离开中国福建,身上只带了几美元和一包衣服。
他在马来西亚落户,辛勤工作,开了一家木材场。
他的儿子杨忠礼(Yeoh Tiong Lay)于1955年创立杨忠礼建筑公司(Yeoh Tiong Lay Building Co.),后来发展成杨忠礼机构(YTL),早期在马来西亚承接的建筑项目主要是军事驻地、医院和廉价房。
16岁时,杨肃斌就已经利用周末时间和假期在公司的建筑工地上实习。
作为七个孩子中的老大,他提出休学来助父亲一臂之力,当时他在学校还是个学生干部,但他父亲拒绝了这一请求。
后来,杨肃斌去伦敦的金斯顿多科技术学校(Kingston Polytechnic)上学(即现在的金斯顿大学),获土木工程学位。
儒家文化、法治环境与上市公司治理:一个博弈分析框架
儒家文化、法治环境与上市公司治理:一个博弈分析框架佚名
【期刊名称】《商学研究》
【年(卷),期】2018(025)006
【摘要】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儒家文化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论证了儒家社会规范对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参与各方诚信合作具有的内在约束作用;讨论了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依托儒家文化建立优良的诚信及法制环境的重要性.
【总页数】7页(P5-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46
【相关文献】
1.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会计伦理治理机制剖析——以伦理制度与个体行为为一个分析框架 [J], 蔡振宁
2.儒家文化、法治环境与上市公司治理 [J], 杨洋;胡少华
3.儒家文化、法治环境与上市公司治理:一个博弈分析框架 [J], 胡少华;
4.儒家文化、信誉机制与上市公司治理 [J], 胡少华
5.儒家文化、信誉机制与上市公司治理 [J], 胡少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填补黑格尔宗教哲学研究的空白──评《黑格尔的宗教哲学》
作者: 陈东华
出版物刊名: 中国图书评论
页码: 18-19页
主题词: 宗教哲学;黑格尔哲学;神学思想;神秘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性与信仰;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德国古典哲学;《精神现象学》
摘要: 填补黑格尔宗教哲学研究的空白──评《黑格尔的宗教哲学》陈东华黑格尔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特别是在全国解放以后,由于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视,自然而然地就导致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视,而其中作为唯物...。
宗教法治的三个基本问题
宗教法治的三个基本问题
陈林林
【期刊名称】《浙江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4()8
【摘要】在实现社会主义宗教法治的进程中,必须从宪法和法律层面处理好政教关系、宗教自由和宗教组织这三个基本问题,并针对具体宗教事务树立一种"规则型"的问题处理方式。
政教关系是决定宗教事务法治化能走多远的基座,宗教组织的法律地位是政教关系和宗教自由的载体,保障宗教自由则是宗教法治的最终目标。
一个国家的宗教事务治理,若有适宜的法律规范可循,并能避免专制和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极端,就可以趋近或实现法治。
【总页数】8页(P112-119)
【关键词】宗教法治;政教关系;宗教自由;宗教组织
【作者】陈林林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5
【相关文献】
1.略论宗教世俗化的三个基本问题 [J], 起联玉;;
2.略论宗教世俗化的三个基本问题 [J], 起联玉
3.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三个基本问题 [J], 刘同君
4.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J], 高晓雨
5.关于依法治国的三个基本问题 [J], 张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传统与公司治理*陈冬华胡晓莉梁上坤新夫内容提要:目前公司治理研究对法律及管制等正式制度较多关注,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较少,本文探讨了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宗教传统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选2000年至2009年为观察期,以公司违规、盈余管理、审计意见类型衡量公司治理水平,检验了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宗教传统对其公司治理的影响。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宗教传统越强,其越少发生违规行为,也更少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宗教传统亦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并且,上述关系在法律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更为明显,表明法律制度(正式制度)与宗教传统(非正式制度)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
本文提供了宗教传统可以显著提高公司治理质量的正面证据,拓展了对新兴和转型经济体(特别是在法律薄弱或后发国家)中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以及其与正式制度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解。
关键词:宗教传统非正式制度公司治理法律制度*陈冬华、新夫,南京大学商学院管理学院,邮政编码:210093,电子信箱:dhchen@nju.edu.cn ;胡晓莉,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梁上坤(通讯作者),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隐性契约对中国公司治理的影响:理论与实证”(71372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感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重点项目(11AJL003)、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和中央财经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衷心感谢匿名审稿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感谢黄德尊、范从来、李真、王跃堂、姜国华、吴联生、谢德仁、张田余、靳庆鲁、朱凯、杜兴强、岳衡、吴溪、郑国坚、徐莉萍、罗党论、叶康涛、辛清泉和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与会学者的宝贵建议,感谢沈永建、齐祥芹、赵刚、蒋德权、俞俊利、董宣君等的有益讨论,文责作者自负。
①“然而,描述与准确勾画那些由社会设计的正式规则,要比描述与准确勾画人类曾用之以规制人类互动的那些非正式的行事方式要容易得多。
尽管(绝大多数)非正式约束不能被详述,且对其显著性进行无争议的检验也是特别困难的事,但它们却是重要的”,诺思,2008,第50页。
②比如,中国的现代法律雏型形成于20世纪初期,参照德国法系,中国资本市场法律法规的制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参照美国的制度设计。
一、引言正式制度(包括法律、管制以及媒体等等)之构建与执行,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La Porta et al.,1997,1998等)。
基于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也显示了正式制度的重要作用(杨瑞龙,1998;许年行、吴世农,2006;沈艺峰等,2009;李培功、沈艺峰,2010)。
然而,关注正式制度重要性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到,采用相似法律制度的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同样会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许是正式制度难以超越的解释力极限。
而不同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积累下来的宗教、文化、习俗、惯例等种种非正式制度,至少部分构成了正式制度生长及发挥作用的土壤,或者和正式制度一道,平行地推动着社会的演进(Greif ,1994;韦伯,1958;诺思,2008)。
①具体到中国这样一个法律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并不完善的转型和新兴市场国家,非正式制度可能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
理解中国的种种社会、经济问题,如果仅局限于近代以来中国所接纳、吸收和改良的种种正式制度,而忽略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缓慢形成而影响深远的非正式制度,应该是不够的(Allen et al.,2005;陈冬华等,2008);②更何况,“文化、宗教和语言的差17异使新兴和转型经济体国家无法完整地移植发达国家成熟的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李培功、沈艺峰,2010)。
Greif(1993)关于11世纪地中海地区商会组织的案例对于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则极具启发,该研究发现,在缺乏国际法保护的中世纪地中海域,商人自发组成商会,在商会内部有着严格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形成个人良好的信誉,保障相互间的贸易往来。
这种跨国家跨文化的贸易网络在缺乏法律保护的情况下正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得以维持。
当经济理性人遭遇“道德困境”时,从文化信仰、宗教伦理等非正式制度中探寻答案似乎很早就形成了共识(斯密,1759)。
在中国转型当下、正式制度日臻完善但依然欠缺的同时,从非正式制度出发,探寻市场经济的道德和伦理基础,同样极具现实意义(韦森,2002)。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试图找到并描绘在我国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的某一类非正式制度,如宗教传统。
①之所以选择宗教传统作为切入点,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社会的非正式制度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Williamson,2000)。
同时,宗教作为一种文化信仰,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长期备受关注(Huntington,1993;韦伯,1958;桑巴特,1958;涂尔干,1999)。
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地区的主要宗教都在经历复苏。
例如,在美国,无论是宗教团体和信众的数量,还是宗教的影响,都在增加(Iannaccone,1994)。
而不同宗教之间的冲突和融合也在加剧,Huntington(1993)曾预言,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将超越国家、种族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主要矛盾。
第二,宗教相对其他非正式制度而言更容易量化。
已有一些研究在设计宗教这一代理变量方面进行了探索(Stulz&Williamson,2003;Riahi-Belkaoui,2004)。
Hilary&Hui(2009)利用美国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首次研究了公司的投资行为如何受到宗教环境的影响;Dyreng et al.(2010)、McGuire et al.(2012)沿用其方法,分别考察了宗教社会规范与公司财务报告激进程度、宗教与公司失当行为、宗教环境与财务报告违规等研究主题。
已有的成果为深入理解宗教传统在经济、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提供了可参照的分析框架和技术路径。
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上市公司违规、盈余管理及审计意见类型作为公司治理水平的代理变量,检验上市公司所处地域内宗教传统对上市公司治理质量的影响。
La Porta et al.(1997)指出,公司治理是公司内外确保投资者权益不受侵害的一系列措施。
盈余管理、审计意见、公司违规均属于公司治理范畴,对应情形下,公司质量被破坏的强度递增;且三者分别对应着高管决策、中介监督、政府管制三方面,较为全面地涵盖了公司治理,且有助于相互印证。
二、文献、制度与理论(一)文献回顾公司治理的成因及其后果始终是公司财务与金融市场研究的重点领域,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正式制度的层面。
正式制度主要包括正式的、书面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姜国华等,2006)。
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公司层面,国内外对于正式制度与公司治理的研究已相当丰富(Shleifer&Vishny,1986;La Porta et al.,1997,1998;于东智、池国华,2004;陈冬华等,2008;沈艺峰等,2009;李培功、沈艺峰,2010)。
在正式制度之外,一些学者也尝试用非正式制度(文化、宗教、关系等)来比较和解释公司治理的差异。
Newman&Stanley(1996)使用同一公司在欧亚176个分部研究了地域文化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分部的组织结构与当地文化越契合,其业绩越好。
Haniffa&Cooke(2002)研究了马27①近代宗教学的奠基人麦克斯·缪勒曾说过“世界上有多少种宗教,就会有多少种宗教的定义”。
Iannaccone(1994)则认为,“基于一种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所产生的一套共享的信念、活动和制度”足以界定宗教经济学研究的范围。
按照Iannaccone的定义,道教在本文研究中可以被界定为宗教,而儒学则不是。
来西亚公司中文化与公司信息披露的关系,发现文化对于信息披露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Fidrmuc &Jacob (2010)显示个人主义感强、权利距离小、不确定性规避低的文化下,公司发放的股利更多。
①Bae et al.(2010)发现不确定规避程度高的文化中,只有投资者处于较强的保护下,公司才会发放更多股利,此外长期取向文化下公司倾向更少地发放股利。
Gu et al.(2013)发现分析师与基金公司之间的关联较强时,分析师会为基金公司重仓持有的股票给出更为乐观的评级。
Bunkanwanicha et al.(2013)研究了泰国家族企业婚姻关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通婚对象为商界或政界家族时,公司的股票会获得正的异常回报。
在非正式制度与公司治理的研究中,宗教与公司治理的研究也构成重要部分。
Stulz &Williamson (2003)发现主流宗教的差异会影响这个国家债权人权利。
Riahi-Belkaoui (2004)研究了24个不同国家宗教信仰程度对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发现会计信息透明度与每月出席礼拜次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是否相信天堂和地狱的存在没有显著关系。
Callen et al.(2011)采用跨国比较的方法研究了文化(特别是宗教)能否降低盈余管理水平,结果发现盈余管理与其所采用的宗教信仰衡量的四个指标均不相关。
以上研究均为跨国研究,然而,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作用,这样的研究很难排除两者之间的交互影响。
而同一个国家内正式制度差异往往相对较小,所以,将上述比较框架置于某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内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观察宗教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
但到目前为止,一国之内宗教与公司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仍然比较少(McGuire et al.,2012)。
这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宗教传统(宗教信仰程度)及其差异的度量。
Weaver &Agle (2002)认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宗教确实会影响组织中的道德行为;而如何用实证的方式去发现这种关系,具有很大的挑战。
②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学术界在不断探索。
追根溯源,公司的行为是由参与公司契约的个人(尤其是公司高管)决策和执行的。
因此似乎公司员工或者高管个人信仰的汇总是最好的度量方式,但这并不容易。
即使是在“宗教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数据比较丰富和齐全的领域”的美国,为避免“宗教歧视”嫌疑,公司中员工个人宗教信仰的数据也是无法取得的(Iannaccone ,1998)。
近年来,一些学者尝试使用公司所在地宗教环境来衡量公司受到的宗教影响(Riahi-Belkaoui ,2004;Hilary &Hui ,2009;Callen et al.,2011)。
③Akerlof (1980)建立的一个社会习俗如何影响个体行为的模型,显示对于某一项行为规范,某个社会中认可并遵循这一行为规范的人越多,社会中的个人遵循这一规范的激励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