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义务教育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开始逐渐的重视起来,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课程当中的基本课程之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是根据其特殊语言特点及学科性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将学生的创新潜能及创新欲望激发出来。
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适应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的根本需求。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在语文创新教学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是基础前提条件,倘若学生不能成为知识的主人,就谈不上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决策者,教师的最大作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起指导和辅导的帮助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把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能够很好对的知识进行接纳和吸收,进而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与主动的去探索、去求知,进而在知识的探索中,产生创新知识的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而为之服务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质疑能力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会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是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的直接体现。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产生质疑,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本身标新立异的意识和能力,还能够将自身的创新能力很好的激发出来。
在进行《狐假虎威》一文的课堂教学时,传统的教学引导是最终让学生得出“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它仰仗别人的势力来吓唬人,进行欺骗,我们不应该像狐狸一样,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结论,课程就算圆满结束了。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
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有创新才有进步,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实力,有创新才有腾飞。
那么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呢?本文就此内容谈一些初浅的见解。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无情感的认知,也没有无认知的情感。
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要注意两点。
⑴要使学生创新,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做到“三个自由”。
即“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信息”。
⑵要使学生创新,就必须让学生具有成功感。
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足,是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认为,激励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被奖赏者向着谋求奖励的方向努力。
例如:学生不爱做课后的思考题,都等下节课教师说了答案然后抄上,教师便改变了教学方法,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
谁讲得好,就让全班鼓掌祝贺,并奖励小红花,结果全班都提高了做思考题的兴趣。
还有的题百花齐放,一题多解,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表彰学生勤于思考。
“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
”二、保护好奇,萌发创新好奇是儿童的天性。
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创造都是从好奇开始的,它能培养追根究底、乐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品质,从而发现其中的奇异。
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创造情景引发学生生疑,促使学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为创新作好心理准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教学·45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清河县辛集校区 任桂英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内容及价值取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世纪人才的成长不仅要具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具备创新的活力,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
而就目前的教育来看,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
我们教师有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会寻找知识、处理知识、理解知识、掌握运用知识,达到一种自身的突破和超越。
从而使创新意识在不知不觉中爆发,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1、首先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觉得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
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
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2、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做到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辨证统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创新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因素。
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创新领军人才。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关注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勇于尝试创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只有培养出一批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一项挑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机会。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开展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校还应该提供各种创新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校层面,教师和学校应该加强创新教育的理念的普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家长也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浅谈小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在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素质,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个人能力,还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呢?一、提高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但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究。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意识,让他们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提高问题意识,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
另外,动手能力也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实现从学习到创造的转化。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手工、绘画、编程等形式,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小学生多思考和交流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需要经常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与他们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小学生有勇气和信心去尝试新的想法和创新活动。
三、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创新不是单打独斗,需要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思考、合作解决问题。
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让小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能够主动思考和寻找解决办法,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提高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创新需要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的支持。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实践体验,帮助他们走出课本,拓宽知识视野,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领域和方向,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创新素质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除了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引导外,还需要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努力。
只有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为小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指一个人能够独立思考并运用独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思维能力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它不仅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变化,还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整体创新能力。
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则是教育界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小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应该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好奇心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它能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促使他们自发地进行探索和实验。
为此,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机会,比如实地考察、科学实验等,以帮助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他们寻找答案的欲望。
其次,创新思维需要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能力,它可以帮助孩子辨别真伪、辩证思考。
为了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学会质疑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教授一些信息素养和科学方法论,让孩子学会辨别和利用有用的信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创新往往是一个团队的努力,而不是个体的成果。
为了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如小组探究、角色扮演等,让孩子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并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孩子们可以相互启发,共同创造,从而培养出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创新思维的培养也需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开放的学习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资源和机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孩子们提出各种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一些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以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索。
最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素质。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欲望。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①这意味着创新不是那些社会精英的权利,每个人都能够去创造。
只要有创造的意识、创造的行动,就会取得创造的成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切创造发明的源头。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产生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悱愤”境界,这样,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报出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在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如567→57 6、675→657、756→765,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个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
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来的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从而使他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样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急于探究,积极思维,对新知识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水平和习惯。
二、引导自主探索,增强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②“吃花生必吃带壳的”,③用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形容学生的自主探索最合适不过,自主探索犹如“剥壳”,剥壳越有劲,花生越有味道。
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掌握规律,要让学生去体验获取知识这个过程的酸甜苦辣。
例如:我在教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课上,在学生理解了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后,用1平方厘米去量黑板面积,并问学生什么感觉,以激发学生寻求更大的面积单位的欲望。
这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这个比平方厘米大一些的面积单位由同学们自己来创造,哪个愿意来试一试?”顿时,学生情趣高涨,马上由很多学生说:“平方分米”。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励 , 到渠成。 水 教 育 激励 常 常 有 如 下 的几 种 方 式 :1榜 样 激 励 ;2 前 景激 () () 励 ;3 参 与激 励 ;4 表 现激 励 ;5 竞 争 激励 ;6 表 扬激 励 。 () () () ()
道 。 们 教 师 有责 任 充 分 发 挥学 生 的 主体 作 用 , 学 生 积极 主 动 我 使
中 图分 类 号 :G6 2 2 文 献 标 识 码 :C
.
河 北 秦 皇 岛
06 0 ) 6 0 0
文 章编号 :6 2 1 7 2 0 )— 1 O 0 1 7 - 5 8(0 97 0 6 一 2
欢 问 个 究 竟 和另 辟 蹊 径 。 对此 ,教 师 绝 不能 压 抑 而 应 引 导 和鼓
新 , 人 了 另 一个 极 端 。 实 , 一 个 合乎 情 理 的新 发 现 , 出心 走 其 每 别
裁 的 观察 角度 等 等 都 是创 新 。 建 立 新 型 的师 生 关 系 , 设 宽 松 氛 围 、 争 合 作 的 班 风 , 创 竞 营 造 创 造 性思 维 的环 境 。 首先 , 使学 生 积 极 主 动地 探求 知 识 , 要 发
教 师 要 提倡 和鼓 励 学 生 “ 新 立 异 ” “ 中生 有 ” “ 想 天 标 、无 、异
地参与到教学活动 中, 培养他们 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
会 寻 找 知 识 、 理 知识 、 解 知识 、 握运 用 知 识 , 到 一 种 自身 处 理 掌 达 的突 破 和 超 越 。 而 使 创 新 意识 在不 知 不 觉 中 爆发 , 从 创新 能 力 在 潜移 默 化 中形 成 。 1 首先 确 立 创 新 性教 学 原 则 教 育 本 身 就是 一个 创 新 的 过程 , 师 必须 具 有 创 新 意 识 , 教 改 变 以 知识 传 授 为 中 心 的教 学 思 路 ,以培 养 学 生 的 创新 意识 和实 践 能 力 为 目标 , 教 学 思 想 到 教 学 方 式 上 , 胆 突 破 , 立 创 新 从 大 确 性 教 学原 则 。’ 克 服 对 创 新认 识 上 的偏 差 。 提 到创 新 教 育 , 往 想 到 的是 一 往 脱 离 教 材 的 活 动 , 得 让 学 生 任 意 去 想 去 说 , 得 离 奇 , 是 创 觉 说 便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浅谈小学生创新水平的培养摘要: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水平的主要阵地。
为了促动小学生创新水平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他们学习和创新的兴趣,深入挖掘课文中的人生道理和科学知识实行创新思维的开发,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精心呵护他们的创新萌动,注重课堂讨论和点拨,着力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兴趣;创新水平;课堂讨论;独立学习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越来越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水平的主要阵地。
那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水平?一、营造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学习兴趣、创新兴趣是小学生创新水平发展的源泉和初始环节,舍此创新水平的开发就无从谈起,所以应成为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水平的着力点。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特别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树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观点,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创新兴趣的情境氛围。
在课堂上,如果没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诚交流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就难有创新兴趣和创新冲动。
所以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认真了解学生的感受,启发他们去发现问题,寻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兴趣和创新水平。
二、深挖课文内涵,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也完全能够成为创新思维培养的主要依托。
语文教材的各篇课文或蕴含深刻的人生道理,或饱含丰富的科学知识,或二者兼而有之,只要我们精心挖掘其中的人生道理或科学知识实行教学和启发,每一堂课无疑就成了创新思维的培训课。
以《绝招》一课的教学为例,课文最后写道:“小柱子一握拳:‘就在今年暑假!同意的举手!’”讲授时要着重指出这句话是小柱子主动地为下次比绝招拟订的条件,因为他在自己练绝招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通过勤学苦练出来的,而且有意义的绝招,才是值得一比的。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从小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呢?下面,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抓住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主战场,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让学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1.巧妙揭题,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沉浸于课间活动,不易集中于学习活动中。
如果在短时间内学生能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将对整堂课的学习效果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上课伊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2.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敢于质疑是创造活动的特征。
在教学中,我积极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条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
即便有些孩子的质疑没能问到点子上,我也没有一点批评责备,而是在鼓励的基础上耐心启发,认真引导,让每个孩子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在语文第一册中有一首古诗《咏鹅》,这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接触的第一首古诗。
书上配了一幅插图,画的是一只白鹅低着头浮在一池碧水之上。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图来理解诗句。
而班上一名细心的学生就大胆指出图画得不对,因为诗上写的是“曲项向天歌”,白鹅应当是伸长了弯曲的脖子朝向天空的。
我听后先是吃了一惊,细想起来却觉得很有道理,毕竟学生头脑中的构图与诗句更加吻合。
我在课上对他的质疑大加赞赏,因为作为一名才一年级的小学生敢于怀疑书本,能提出异议,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这样的思考不正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吗?3.精心提问,点燃火花教师精彩合理的“导”能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间繁琐呆板的一问一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无法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
创新意识是指在解决问题、面对挑战时能够以新颖、独立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意识态度。
下面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家庭方面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在引导孩子培养创新意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长可以给予孩子自主思考的机会。
在面临问题时,家长不应立即给予解答,而是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尝试找出解决办法。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其次,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可以给孩子提供电子书、科学实验工具、拼图游戏等多样化的学习材料,让孩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鼓励和肯定孩子的创新成果。
当孩子提出新颖的见解、尝试新的方法时,家长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认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重视。
二、学校方面学校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学校可以通过教育课程和教学活动来促进小学生的创新发展。
首先,学校可以开设创新教育课程。
通过设置创新教育课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验班、美术设计课程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创新项目和比赛。
通过开展创新项目和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新过程,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创新、文学创作、机器人设计等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创新表现。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发言机会,鼓励他们提问和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同时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和尝试。
三、社会方面社会环境是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条件,社会应该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氛围和资源支持。
首先,社会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创新资源和机构。
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
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它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也在教育。
它是一项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相衔接、相沟通才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这项任务的奠基工程无疑落在基础教育上。
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做起。
一、更新观念,营造创新环境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应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知道作者想说什么,怎么说的。
其实这正是文章的写作顺序,更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
如教学《翠鸟》一文中描写翠鸟活动的句子,教师可以抓住句中的“贴”“飞”“停”“注视”四个动词,引导学生分析四个动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贴”和“飞”不仅描述了翠鸟高超的飞行技巧,还十分形象地道它极强的生活能力;“停”字不仅准确地绘出它的灵巧,还十分生动地讲述它判断的准确;“注视”不仅准确叙述出它的专注、可爱,还十分自然地把读者带入想象的空间里,去领略大自然的奇妙。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那隐含在字里行间对大自然、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学生在领略了作者的准确用词后,再朗读课文,自然而然会对文章加深理解,且品味出文章用词之精妙。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
教师要主动创造机会,使学生与文本对话,很多时候老师都在说:“到文中去找一找。
”教师的教学始终都不能脱离文本,这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多了,与作者对话的机会也多了,就不会出现断章取义或理解偏差的现象了。
其实这个过程正是教师在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应该如何阅读,应该如何去读懂一篇文章,应该如何读懂作者。
教师的“教”绝不等同于学生的“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悟其渔识”。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创新是人们认识世界、发现世界、创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每一个教师思考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有以下几点心得,在此与广大同仁共享。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
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以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与学生做好课前沟通,使学生能有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做好上课准备。
例如:在教学数字与编码时我是这样给学生沟通的,我要到一个陌生的场合,应该怎样来介绍自己呢?谁来帮帮我?(生发言)如果我到外省去讲课了,我又该介绍自己呢?(生发言)同学们帮我出了这么多主意,非常感谢!今后我就知道,当介绍自己时一定要按照什么顺序呢?[省--市--区(县)--乡]。
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插上翅膀想象是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力的重要支柱的助推器。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
没有想象,人们就不可能预见未来,也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想象力的培养就成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前提条件。
其次,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
小学生从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突然进入严肃的学校,难免产生压力。
经过长期的校规校纪的教育,他们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
浅谈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把“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列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振兴计划》的主要目标。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全国教育工作的热门话题。
那么,什么是创新呢?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只要有一点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新,我们要把创新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
”因此,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独立支配的学习,便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有了自主性,才会主动学习,才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才说得上有创造力。
一个学生缺乏自主性,习惯于依赖老师指令被动学习,是不可能有创新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呢?首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尊重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护,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受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便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发表各种见解,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应实事求是地解答或组织讨论;对自己没把握回答的问题,敢说“不知道”。
要极力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师只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和帮助。
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叶老这段话道出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学习指导与自主学习的密切联系。
学生只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会轻松愉快,学生自主学习才有了保障。
二、鼓励学生质疑驳问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
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
质疑驳问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动力,它蕴含着创新的萌芽。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2013·3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基地是课堂,来源是教学。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因素。
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这里,笔者谈谈几点做法。
一、借助实践,诱发创新动手、动脑是培养创新的有效方法。
在课堂中,如果能充分借助于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
首先布置学生课前准备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各一个,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到一起。
在形象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发现了新知: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新的知识点。
教师当即给予充分的肯定。
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惬意,个个情绪激昂。
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出示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你能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这样在活跃的气氛中再次打开了学生的思维闸门。
有的学生说可以把四边形的四个角剪下来拼到一起;有的学生说可以把四边形沿一条线剪开,得到两个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即360°;有的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连接对角线,使之变成两个三角形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
这样,通过大家积极思考,创造性地得出了“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这个知识点。
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点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突破常规,凸现创新长期以来,数学教师都是依据常规模式给学生讲解知识,把标准的解题方法教给学生。
结果,它使学生过早地形成某些机械的心理定式,造成思维僵化。
学生观摩事物的眼光单一,解题方式单调。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者:罗宏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8年第16期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艺术。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用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地组织活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创新的机会。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乐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显得十分重要。
一、给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学习热情才会高涨,从而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因此,教师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教师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
教师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学生独特的创新想法,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如果在长六米、宽4 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的地毯出售,该选择哪种型号?”学生有的说“买1米的地毯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 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
学生在课堂上质疑问难,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二、给学生选择的自由学生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人,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有不同的兴趣、想法和做法。
浅谈手工制作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手工制作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手工制作能够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制作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亲自动手操作,比如剪刀、胶水、颜料等工具的使用,这能够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手工制作也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耐力和专注力。
这些都是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很重要的基本能力。
手工制作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观察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分析材料的用途和功能,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材料去实现自己的创意。
这种观察思考能力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各种问题中找到解决的方法。
手工制作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手工制作注重的是个性化和独创性,小学生在制作中可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开拓思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习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更具竞争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现今社会,创新已成为一种趋势和重要的能力。
然而,小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在解决问题上比较被动,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因此,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要。
创新能力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需要培养和形成的。
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重点和难点。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谈:一、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理念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掌握知识点,从而能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
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应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度,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学习环境息息相关。
在学习中,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创新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实际操作多样化、互动化,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形成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
比如,在科学实验中,可以增加多样化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亲手探究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强调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走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所以强调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走路”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观察,也有助于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手工制作、DIY等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做DIY、手工制作,学生可以自己创造和发挥,从而增强学生创造能力。
四、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接触多阅读、多接触不仅是广泛积累知识的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
通过多阅读、多接触,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领域的知识,从而思维更为广阔,有更多的创新想法。
五、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团队中,学生可以共同思考,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从而形成全新的想法。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单位:居巢区坝镇中心小学
作者: 费康兵
2014年3月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更新教学观念”、“鼓励质疑问难”、“放飞想象的翅膀”、“提倡标新立异”、“注重实践活动”等五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参考途径。
正文部分注重教学理论的同时,适当结合客观现实与教学实例进行论证。
文章思路清晰,分析比较全面。
从结构上来讲,先总起,然后分述,条理清楚。
关键词:质疑、想象、标新立异、实践、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这一英明论断是对我国创新教育的极大鼓舞。
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已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摆在了教育工作者面前。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教师必须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强调“讲清”、“讲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听完课后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就达到教学目的了。
这种以“灌输知识”为主要方法的教育方式,致使学生依赖性强,不愿开动脑筋,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结合教学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索研究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讨论
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有利的。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俗话说得好,“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学起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结合在一起的。
孔子所说的“每事问”,就是对问题意识普及化的最好说明。
在教学中,我们要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不能用教师的“问”代替学生的“问”,用教师的“问”剥夺学生的“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大胆地问,放心地问,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发问”总是以思考为前提的。
因此,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提出现成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不仅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而且让学生敢提、会提。
例如,我在执教《落花生》一课时,其中有一个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片段,现把它摘录如下:
生:“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天色不大好”,为什么“父亲也来了”?为什么说“难得”?为什么又说“实在很难得”?
师:多好的问题,会读书,会思考。
生:这一句为什么加个“也”?为什么加上“可是”?为什么加上“很”?
师:我以为只能提出三个问题,没想到你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是我的老师。
生:为什么要“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师:在没问题的地方提出了问题,真是技高一筹。
生:花生是种在后园的,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节可以一边吃花生,一边看花生。
师:品味劳动果实,享受劳动的乐趣。
你们能体会出来,真了不起!
从上述片段可以看出,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给予肯定、赏识,使学生一直处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而愉快的气氛中自由地质疑,大胆地释疑。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随之不断提高。
三、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创新教育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尤其是语文学科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
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
语文课堂理应留给学生无限的空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畅想的思维自由飞翔,同时在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创造想象的能力。
例如《詹天佑》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了“人”字形线路后,可以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问学生:“你能设计出更好的线路来解决这个难题吗?”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开动脑筋,边思边画,联系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
这样做,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而且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詹天佑的设计在当时来说,是最科学、最合理的。
四、提倡学生“标新立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就是一种“标新立异”的过程,是一种求异思维。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不苟同于传统或一般的答案或方法,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
没有求异,就不可能有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就不可能有独到的发现,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标新。
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多给学生提供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向“标准答案”挑战,向“经典”挑战,不唯书,不唯师,不人云亦云。
考虑问题时做到思路开阔、新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
例如:我执教完《第一场雪》这篇课文后,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冬天的雪化了以后变成了什么?”不少学生纷纷举手说:“雪化了变成了水。
”我听了点点头,因为这的确是很标准的答案,然而我并不满足,继续微笑着问学生:“还有其它的答案吗?再想想。
”这时一位小姑娘站起来说:“雪化了变成了春天。
”我听了之后,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我高兴地向小姑娘伸出了大拇指。
接着,我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把唯一的一颗红五星奖给了这个小姑娘。
当时这位小姑娘神采飞扬,甭提有多高兴了。
就这样,老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小姑娘创新的火花得以燃烧,更激发了她创造的欲望。
只要因势利导,及时表扬、赏识学生新观点、新思路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现实的创新教育。
五、注重语文扩展与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同时,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使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都得到锻炼。
修订后的小学语文教材,落实《新课标》精神,增加了不少语文扩展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项目,如:读课外书、
讲故事、演课本剧、小练笔、举办书法比赛、选编自己的作文选、开诗歌朗诵会、写调查报告等,形式多种多样。
这些活动有的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有的立足于语文,又不局限于语文,是以语文为主的学科间的融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在读、写、画、说、演、讲、议中,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体会,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东芳、孙军业:《困惑及其超越》——解读创新教育
2、彭坤明:《创新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