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单位:居巢区坝镇中心小学

作者: 费康兵

2014年3月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本文从“更新教学观念”、“鼓励质疑问难”、“放飞想象的翅膀”、“提倡标新立异”、“注重实践活动”等五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参考途径。正文部分注重教学理论的同时,适当结合客观现实与教学实例进行论证。文章思路清晰,分析比较全面。从结构上来讲,先总起,然后分述,条理清楚。

关键词:质疑、想象、标新立异、实践、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一英明论断是对我国创新教育的极大鼓舞。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已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摆在了教育工作者面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教师必须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强调“讲清”、“讲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听完课后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就达到教学目的了。这种以“灌输知识”为主要方法的教育方式,致使学生依赖性强,不愿开动脑筋,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结合教学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索研究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讨论

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有利的。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俗话说得好,“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起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结合在一起的。孔子所说的“每事问”,就是对问题意识普及化的最好说明。在教学中,我们要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不能用教师的“问”代替学生的“问”,用教师的“问”剥夺学生的“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大胆地问,放心地问,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发问”总是以思考为前提的。因此,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提出现成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不仅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而且让学生敢提、会提。例如,我在执教《落花生》一课时,其中有一个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片段,现把它摘录如下:

生:“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天色不大好”,为什么“父亲也来了”?为什么说“难得”?为什么又说“实在很难得”?

师:多好的问题,会读书,会思考。

生:这一句为什么加个“也”?为什么加上“可是”?为什么加上“很”?

师:我以为只能提出三个问题,没想到你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是我的老师。

生:为什么要“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师:在没问题的地方提出了问题,真是技高一筹。

生:花生是种在后园的,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节可以一边吃花生,一边看花生。

师:品味劳动果实,享受劳动的乐趣。你们能体会出来,真了不起!

从上述片段可以看出,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给予肯定、赏识,使学生一直处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而愉快的气氛中自由地质疑,大胆地释疑。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随之不断提高。

三、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新教育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尤其是语文学科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

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语文课堂理应留给学生无限的空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畅想的思维自由飞翔,同时在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创造想象的能力。例如《詹天佑》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了“人”字形线路后,可以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问学生:“你能设计出更好的线路来解决这个难题吗?”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开动脑筋,边思边画,联系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做,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而且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詹天佑的设计在当时来说,是最科学、最合理的。

四、提倡学生“标新立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就是一种“标新立异”的过程,是一种求异思维。所谓求异思维,就是不苟同于传统或一般的答案或方法,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没有求异,就不可能有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就不可能有独到的发现,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标新。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多给学生提供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向“标准答案”挑战,向“经典”挑战,不唯书,不唯师,不人云亦云。考虑问题时做到思路开阔、新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例如:我执教完《第一场雪》这篇课文后,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冬天的雪化了以后变成了什么?”不少学生纷纷举手说:“雪化了变成了水。”我听了点点头,因为这的确是很标准的答案,然而我并不满足,继续微笑着问学生:“还有其它的答案吗?再想想。”这时一位小姑娘站起来说:“雪化了变成了春天。”我听了之后,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我高兴地向小姑娘伸出了大拇指。接着,我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把唯一的一颗红五星奖给了这个小姑娘。当时这位小姑娘神采飞扬,甭提有多高兴了。就这样,老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小姑娘创新的火花得以燃烧,更激发了她创造的欲望。只要因势利导,及时表扬、赏识学生新观点、新思路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现实的创新教育。

五、注重语文扩展与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使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都得到锻炼。修订后的小学语文教材,落实《新课标》精神,增加了不少语文扩展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项目,如:读课外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