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立体人物形象——以《赵氏孤儿》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学院课程论文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课程:民间文学
题目:论历史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立体人物形象学生姓名:张家婧学号:12030118
专业:对外汉语年级:121 班
任课教师:王逍
完成时间:2014 年 5 月 1 日
成绩(百分制):
教师签名:
论历史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立体人物形象
——以《赵氏孤儿》为例许多民间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都是比较单薄、平面的,比如“聪明”的阿凡提,“愚笨”的女婿,“勤劳”的田螺姑娘等等。
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征明显,但是却也只有单一的特征。
因此民间文学具有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教育的功能。
但是也有一些文学作品,特别是以历史史实为蓝本的民间故事,人物形象是比较丰满的,具有人文主义色彩,《赵氏孤儿》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佐证。
赵氏孤儿中的人物大致分为屠岸贾为代表的反派和以赵盾为代表的正派,这是民间故事固有的情节套路,黑白分明。
但是恰恰是这两派中最重要的人物——屠岸贾和程婴,被刻画得十分立体。
何为立体呢,我认为可以从它的对立面“平面”来说。
就拿前文所提到的例子,“聪明”的阿凡提,他只有“聪明”这一个特质,他是高大全的,是不会犯错的,永远都是别人被他戏弄而不是他被别人戏弄,并且他是一个嫉恶如仇的、劫富济贫的人物,是站在智慧和善良的双重制高点的,这显然不是一个真正的“人”所能做到的。
真正的人,并没有明确的善恶、美丑,或者聪明或愚笨之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在每个方面的特质。
另外,人物的性格不能只用主流故事来表现,例如阿凡提的生活不可能只有劫富济贫,但是民间故事里从未提及他的家庭和事业,读者也就无从了解阿凡提“聪明”以外的特质了。
屠岸贾
屠岸贾这个人物,也是非常复杂的。
不能单单从一个片面的、主流的角度来分析他是残暴的、贪婪的人。
他的性格是多元的,而这种多元,来源于丰富的人生经历,表现在方方面面。
首先,屠岸贾当然是贪婪的。
作为晋灵公身边的重臣,他通过自己的能力和一些手段,取得了晋灵公的信任,并且官至司寇。
但是他贪得无厌,首先,他不满以赵盾为代表的赵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比他高,所以他首先要除赵盾,爬到赵盾的头上。
“想赵盾晋室贤臣,屠岸贾心生嫉妒”,1“三百家属已灭门,止有赵朔一亲人;不论那般朝典死,便教剪草尽除根”。
为此,他和同样处于劣势的晋灵公形成了联盟,以维护主公权威的理由来争取更高的权势和地位。
其次,他深知晋灵公是个不理朝政的昏君,晋国人民也不拥护这样一个国君,缺乏群众基础,因此在除赵盾以后,他的第二步计划是谋权篡位。
虽然文中没有明说,他也没有实现,但是从种种细节,例如他用记获得晋灵公对他杀害赵氏满门的默认,以及对于赵氏弑君的窃喜,都是可以看出来的。
“就着我这孩儿的威力,早晚定计,弑了灵公,夺了晋国,可将我的官位都与孩儿做了,方是平生愿足。
”
其次,屠岸贾是孤独的。
一、政治上的孤独,相比起赵家三百多口老小,加上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在朝中任职,屠岸贾是势单力薄的,因此他唯有和晋灵公结盟。
二、亲情上的缺失。
儿子的早逝,在文中鲜有提及,但是从他对收养的“儿子”宠溺可以看出来。
虽然屠岸贾以为自己收养的是程婴的儿子,但是他显然是像疼爱自己的儿子一样在保护他。
不仅给予他衣食住行的便利,还教他习武,显然是想让他延续自己的使命。
“(屠岸贾云)程婴,你是我心腹之人,不如只在我家中做个门客,抬举你那孩儿成人长大。
在你跟前习文, 送在我跟前演武。
我也年近五旬,尚无子嗣,就将你的孩儿与我做个义儿。
我偌大年纪了, 后来我的官位,也等你的孩儿讨个应袭,你意下如何?”因此,在赵氏孤儿初长成的时候,他的矫健,他的胆识,既让屠岸贾欣慰,“教的他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会。
这1《赵氏孤儿大报仇》纪君祥(下同)
孩儿弓马倒强似我”,也让他不由地担心。
当真相大白,他知道自己的义子是仇人赵盾的后代,并且要杀死自己的时候,他的心情绝不是只有对自己生命的惋惜那么简单。
因为他对赵氏孤儿是投入过真切的亲情的,是一种因为自己亲生儿子的早逝而导致的,超乎寻常的爱护。
所以他也并不是只懂政治和屠戮的铁人,他的内心也是有很多复杂的感情的。
程婴
首先,程婴当然是整个故事当中功劳最大的人,他用药箱负责把赵氏孤儿护送出来使他得救,继而又承担了抚养他长大的责任。
他是“义”的,因为赵盾生前对他的照顾,他知恩图报,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不惜害死自己的结发妻子,只为了完成别人的复仇;他是隐忍的,独自抚养赵氏孤儿十余载,对于他来说,最大的痛苦埋在心里,等待是最漫长的,何况他每每看到赵氏孤儿,又何尝不会想起自己的亲生儿子,和被自己断送的天伦之乐呢。
“则怕小主人有失,我随后接应去。
谢天地,小主人拿住屠岸贾了也。
”
同时,他也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
作为乱世的平民,他并不想被卷入这样一场政治斗争当中,但是命运却给他安排了这样的重任。
在事情发生以后,他尽力规避和赵氏家族的相处。
面对庄姬的哀求,他心里本是坚定的,因为作为一个平民,虽然接受过赵盾的种种帮助,但是终归还是希望回归自己安稳的田园生活,和妻子共享天伦之乐,特别是他老来得子,更是不希望出什么幺蛾子的。
所以他其实是自私地为自己考虑了,所以不想把赵氏孤儿的重担挑在自己身上。
虽然全文用程婴个人的悲剧来诠释了“忠义”,但是程婴这么做其实也是有懦弱无能的成分的。
和公孙杵臼的主动请缨相比,他其实是逊色很多的。
“(程婴云)公主,
你还不知道,屠岸贾贼臣闻知你产下赵氏孤儿,四城门张挂榜文,但有掩藏孤儿的,全家处斩,九族不留。
我怎么掩藏的他出去?(旦儿云)程婴!(诗云)可不道遇急思亲戚, 临危托故人,你若是救出亲生子,便是俺赵家留得这条根。
(做跪科,云)程婴,你则可怜见俺赵家三百口,都在这孩儿身上哩!(程婴云)公主请起。
假若是我掩藏出小舍人去,屠岸贾得知 ,问你要赵氏孤儿,你说道:我与了程婴也。
俺一家儿便死了也罢,这小舍人休想是活的。
(旦儿云)罢、罢、罢!程婴,我教你去的放心。
(诗云)程婴心下且休”。
“好人”程婴和“坏人”屠岸贾的反面对比
不论是在《史记》中记载的史料,还是后人撰写的《赵氏孤儿大报仇》、《八义记》,还是当今改编的电影,当然民间传说的故事就更不必说了,程婴无疑是个正派人物而屠岸贾无疑是大反派。
但是这是从政治立场和政治手段来看的,如果另辟蹊径,从人物的亲情、仁义角度来看,也许不然。
2尽管赵氏孤儿的命是牺牲程婴儿子换来的,但程婴有什么权利让“赵家的孩子”替他报仇? 一如韩厥所说,程婴对孤儿是“不公平的”。
庄姬如果九泉下有知,恐怕也是难以含笑瞑目的。
程婴受人之托却未能忠人之事,他的所作所为有违庄姬的重托,毁灭了孤儿的一生幸福。
他甚至不如屠岸贾,他绝对不是一位好父亲。
程婴整天“看着”孤儿,“一刻都不能离开”, 甚至不让孤儿上学堂,孤儿因此没有伙伴和朋友,缺少童年的欢乐,甚至渴望过一天没有他看管的日子。
而当屠岸贾满足孤儿的愿望,带着孤儿去郊外游玩时,程婴焦躁不安,四处寻觅,发现孤儿整天和屠岸贾在一起时,他大发雷霆。
程婴如此紧张和小心,是担2《程婴抚孤报私仇,无智无勇不仁义》唐晋先第二页
心孤儿稍有“好歹”自己的复仇计划落空。
孤儿简直就是程婴的一个囚犯,对孤儿,程婴何其无情。
程婴不让孤儿上学堂学习,自己也并不热心教孤儿读书识字,他的心思只在让孤儿“跟着干爹好好学武”,他清楚孤儿的使命就是去打击屠岸贾,生死难卜,程婴也就懒得替他谋划未来了。
哪一位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早早建立业呢? 程婴却在孤儿渴望上战场杀敌立功时百般阻挠, 他怕的是孤儿“万一上战场打死了”, “这个儿子就白养了”,而他儿子的仇也就没法报了。
孤儿似乎只是程婴豢养的一条猎犬,对孤儿,程婴何其冷漠。
程婴要让孤儿和屠岸贾相亲相爱然后自相残杀,他想让屠岸贾尝尝“生不如死”的滋味。
但程婴似乎没有想过, 孤儿也不是神仙、超人,当他终于面对崇敬的“干爹”却是仇人这样的现实时会作何感想。
程婴无情地摧毁着孤儿的人生,孤儿仿佛只是一个没有灵魂和头脑的傀儡,对孤儿,程婴何其残忍。
程婴难道是完完全全在为赵盾、为庄姬、为赵家死去的三百多口人报仇吗?不是的,他也是在为他自己的儿子、妻子还有牺牲了天伦之乐的自己在报仇。
而“赵氏孤儿”就变成了一个傀儡,被“杀父之仇”的感情和道德所绑架,一生就毁于一旦。
相比之下,屠岸贾倒更像一位真正的父亲。
在孤儿还小的时候,他就送给孤儿铠甲和剑,因为在那个时代“没有这两样东西就成不了男人”。
他告诉孤儿“剑是你最好的朋友”,他教孤儿用剑去“干掉敌人”。
他带孤儿去郊外玩,以自己的人生理念去引导孤儿。
在孤儿长大后,他又鼓励孤儿上战场,希望孤儿成为一
个真正的男人。
他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孤儿,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教育培养孤儿。
正如前文所说,儿子的早逝让他格外重视父子之情。
与他相比,程婴作为父亲显然是不称职的,所以在孤儿的眼中,程婴“一辈子都是个失败者”。
总结:在《赵氏孤儿》这个以历史史实为蓝本,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当中,人物形象是鲜活的、立体的,正反两派的主角程婴和屠岸贾,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七情六欲,有对人生的种种追求。
这样的民间故事读来让人深思,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也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镜”,通过对民间故事的思考,推动历史的进步。
可以说,立体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民间故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