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探究--以连云港财经高职校为例(论文)

合集下载

对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对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高 职 院校 杜 会 管 理 专 业 教 学 现 状
1 教 学 计 划 不合 理 、 由 于在 思 想 上 没 有 摆 正 理 论 教 学 与 实 践 教 学 的 关 系, 以致 在 教 学 计 划 的 制 订 和 课 程 设 置 的 安 排 上 , 能 摆 未 脱 普 通 高 等 教 育 课程 设 置 的模 式 。过 分 强 调 社 区管 理 理
高 职 院 校 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 管 理 专 业 的 实 践 教 学 基 地 建 设 普 遍 滞后于实践教学的要求 , 实践 教学 基 地 缺 乏 , 括 校 内 和 包 校 外 基 地 , 其 是 校 外 实 训 基 地 。 践 教 学 基 地 也 是 参 差 尤 实 不 齐 ,学 校 与 某 些 校 外 实 训 基 地 的 合 作 与交 流还 停 留 在
2 实践 教 材 不 适 用 、
责 任 重 大 , 学 校 的教 学 管 理 和 教 学 组 织 的 难 度 加 大 。 使
二、 改革 高 职 院校 社 会 管 理 专 业 教 学 的 基 本 思 路
l 目标 体 系 、
社 区管 理 专 业 实 践 教 学 方 面 的 教 材 建 设 力 度 不 够 .
南 昌高 专学报 2 1 0 0年第 3期( 总第 8 期 ) 2 1 8 0 0年 6月出版 Iu l N } gC l S N .(u 8 ) Jn2 1 oma 慨c啪l o ee l o3S ̄ 8 u .0 0
对高职院 校社区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胡晓娟
( 苏 财经 职业 技 术 学 院 江 江苏 淮安 230 ) 2 0 3
社 区管 理 专 业 以培 养 具 有 社 会 工 作 和 社 区 管 理 工作 的 基 本理 论 和 基 本 技 能 。 应 我 国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 会 福 适 社 利 制度 、 市 社 区建 设 、 区管 理 和服 务 、 业 管 理 及 其 它 城 社 物

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的基本 情况 我院社 区管理与服 务专业是 2 0 0 6 年 设立并 招生
的 .是南京地 区高职 院校 中最早 设 置此专业 的院校 。
2 0 0 6年 招 生 为 l 7人 。 2 0 0 7年 3 5人 , 2 0 0 8年 2 9人 ,
2 0 0 9年 7 6人 , 2 0 1 0年 6 8人 . 2 0 1 1年 3 3人 , 2 0 1 2年
团体 或社 会组 织 等从事 管理 和服 务 工作 的应 用 型人
才 。职业面 向主要 是街 道社 区 、 社会 组织 ( NG O) 和大
中型物业 管理公 司三 大领域
2 .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群 建设 、 专业 对外 合作 、 专 业规 划等 几方 面 内容 。其
中. 市 场需 求调研 是 专业建 设 的前提 . 人 才 培养 方案 是 专业 建设 的核 心 .实训 基地 建设 是专 业建 设 的基 础. 专 业带 头人 培养 是专 业建设 的先导 . 双 师 队伍 建

生在 物业项 目策 划 与实施 、公 益项 目策划 等方 面 进
行技术 指导
3 . 教改、 课 改与 考改

南京城 市职业学 院社 区管理与服 务专 业建设
近三年 . 围绕学生 核心技 能培养 . 我们在课程 的教
学设计 、 实践教 学 的组织 与实施 、 校企合 作 、 新课 程开 发等方面进行 了一 系列 的探索和实践 2 0 1 1 年开发 了

6年 来 , 我们 建 立 了一 支 由专 职 教师 、 行 业 专 家
等组成 的跨地 区 的教学 队伍 专 职教师 共 4人 . 全部
具有 名牌 大学硕 士 以上学 历 和社会 工作 师 职业 资 格 证书. 为“ 双师 型教 师 ” . 并 具 有较 强 的教学 能力 和科 研能力 。另外 我们拥 有一 批行业 专家 , 今后 能够为 学

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专业建设是指包括专业的规划、开设、更新和不断提升质量的各种活动的统称。

专业建设的内涵一般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专业群建设、专业对外合作、专业规划等几方面内容。

其中,市场需求调研是专业建设的前提,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带头人培养是专业建设的先导,双师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机制改革创新是专业建设的保障,追求专业特色是专业建设的动力,专业调整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活力,专业群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的体现。

现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社管专业建设的实践为例,结合专业调研的情况作分析探讨。

一、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我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是2006年设立并招生的,是南京地区高职院校中最早设置此专业的院校。

2006年招生为17人,2007年35人,2008年29人,2009年76人,2010年68人,2011年33人,2012年为19人,招生规模从2011年开始出现下滑,现在校生为117人。

目前有4届毕业生,每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

由于南京的社区治理体制还没有改革,专业的社工机构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社会工作人才就业市场还没有形成,对口就业率并不高,2012届仅为45%。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掌握现代信息、办公技术,具备社会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和较强的服务意识与管理技能,能在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的相关岗位和物业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等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职业面向主要是街道社区、社会组织(NGO)和大中型物业管理公司三大领域。

2.师资队伍建设6年来,我们建立了一支由专职教师、行业专家等组成的跨地区的教学队伍。

专职教师共4人,全部具有名牌大学硕士以上学历和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为“双师型教师”,并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另外我们拥有一批行业专家,今后能够为学生在物业项目策划与实施、公益项目策划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690104)专业名称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代码690104招生对象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学制与学历三年制,专科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区建设与管理行业、广西及其它地区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够熟练运用社区调解等基本专业技能,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社区公益性机构,向社区弱势人群及一般居民提供社区管理及专业服务的服务性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一)综合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信仰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遵纪守法和良好道德品质。

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做“四有新人”,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2.身心素质身心健康,能调控自身心理情趣;具有体育卫生和运动保健素养;树立自觉锻炼、终生锻炼身体的意识;体魄良好,体能达到规定标准。

3.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应用语言文字,清晰地进行信息、思想、感情的传递、表达和交流;具有文学艺术美学修养;能够正确认识和分析当今时代有关问题;具有良好的共情与人际沟通能力,能够较快地与社区工作对象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4.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具有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以及管理和创新素质。

熟悉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管理规范和业务操作技能。

(二)职业能力1.职业通用能力——从事社区管理与服务、社区规划及相关专业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1)英语应用能力。

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设的实践——以南京财经学校为例

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设的实践——以南京财经学校为例
2 . 3 . 2把 “ 职业 能力” 作 为考核评价学生 的重要标准
在考核学生的单项金融职业能力时 ,以学校 的考核评 能证书考核 两部分组成 , 内含基本技能训 练与基本实践能 价 为主 , 综合课 堂表现 、 平时作业及测验 、 实验 实训及考试 力、 专业 技能训练 与专 业技术应 用能力 、 综合 技能训 练与 情况进行综合 的评价 , 加 大情景模拟 、 上机操作 、 案例 分析 综合实践能力三个层次 , 使 专业培养 目标 与职 业标准相 匹 等实践操作 的分值 比率 , 提高过程考核的比重 ; 在考核学生
所示。
1 _ 2 . 3建立 “ 全学程” 能力培养 方案及 考核体 系
该校将专 业人才培养 实践教 学环节 分解成 与 岗位技 能相适应 的若干模块 , 每个模块都 由实训 内容及相应 的技
校 内实训基地完成 岗位模拟实训 ; 第十学期安排学生进入 金 融单位一线个 人储蓄 、 现金 出纳、 会计 结算 、 银 行卡 、 客 户经理等 岗位进行顶 岗实习。 在学期教学过程 中根据每一 门专业 课程 的不 同教 学内容 安排 , 将适合于在金融 企业进 行的教 学内容 , 采取集 中与分散相结合 的方式安排在 金融 企 业或校 内全真 型实训 室内完成 ,创 新性教学模 式 的实 施, 丰富 了学生的实践经验 。

善实践性课程结构 实践性教 学是理 实一体课程体 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 , 它 包括校 内实训和校外 实训两 方面 的有机结合 , 以构 建学生 技能由浅入深 、 由低 到高 、 由点到面 , 循序渐进 的实践性教 学体 系。我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 系如图 2
配, 把职业能力培养 始终贯穿于培养 期中 , 逐级加深。
2 深化教学改革 。 积极推进课程建设 2 . 1以实际工作流 程为核 心 , 开展项 目教学改革

基于CDIO的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的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的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CDIO是“以工程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改革模式”,提出了以实际项目为基础,通过设计、实现、操作、评价、迭代等过程,培养工程教育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严格按照“产教融合、学以致用、学生为本”的特点开展的一种教育形式,CDIO模式适用于高职教育改革。

因此,基于CDIO的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成为了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

近年来,中国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人才供给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然而,现行高职教育体系对于工程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需要对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1)通过CDIO模式开展课程建设,将课程分为四个阶段,即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和Operate(运行),并将学生在每个阶段的能力要求进行区分,使学生在课程中能够逐步掌握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技能和能力。

(2)通过CDIO模式开展课程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将课程设计与实际需求融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和能力。

(3)通过CDIO模式开展课程评价,将以往的传统考试和评测方式转变为针对项目成果的综合评价,使学生在课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获取成功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近年来,针对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经验也在不断探索中。

例如,某高职学院将CDIO模式引入《软件项目开发实践》等课程中,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技术和知识,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此外,某高职学院将CDIO模式应用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将课程设计为模块化学习形式,通过整体分析与总结,将各模块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四、总结在高职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CDIO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革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探微

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探微

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探微作者:陈增荣王星飞来源:《职教论坛》2008年第10期摘要:通过对我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阐述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产生的社会背景,深刻剖析在该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和实施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作者简介:陈增荣(1956-),男,江苏盐城人,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副教授;王星飞(1976-),男,江西余干人,硕士,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0-0035-04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于2006年9月开始招生,是在长三角地区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短缺的情况下,为了适应本地区社区发展和建设而设置的特色专业。

目前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在校学生78人,共2个班级。

本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应我国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城市社区建设、社区管理与服务和物业管理及其它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管理工作需要的专科层次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办学模式较以往的做法有所不同,其特色在于依托南京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自考(本科),结合高职办学的特点,打造一个全新的高职培养模式。

一、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初步探索过去的两年,不管是从办学条件还是从专业建设方面都摸索出不少成功的经验,同时也有很多心酸的地方。

这主要是因为这一个新兴的专业,没有前人总结的经验可借鉴。

下面,我将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技术指导、市场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教与学现代手段、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回顾一下我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历程。

(一)师资队伍建设不管是何专业建设和教学都必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

我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1人,高级讲师2人,硕士研究生2人。

本专业的建设目标是力争在2010年前,打造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其中副教授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50%;拥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为50%以上的团队。

《社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社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社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社区服务与管理》是一门以社区服务与管理实践为核心,培养学生社区服务与管理能力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掌握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社区服务与管理素养,为学生未来在社区服务与管理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了解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区服务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或团队协作完成社区服务与管理的相关任务。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在社区服务与管理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社区服务概述:介绍社区服务的概念、内容、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 社区管理概述:介绍社区管理的概念、内容、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社区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3. 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实际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团队协作与沟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5.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社区服务与管理现场,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_以连云港财经高职校为例_马晓伟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_以连云港财经高职校为例_马晓伟

74摘要:电子商务活动发展日新月异,电子商务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而实践教学是电子商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提高应用能力、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是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

本文以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来探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的思路,以期起到一些积极影响。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教学体系1.研究背景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加。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等职业院校,他们以培养满足管理、生产、建设与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型专业人才为办学目标,近年来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面得到迅速发展。

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虽然在理论知识基础方面没有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扎实深厚,但在实践操作技能方面却更为熟练。

因此,结合自身背景和特色,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电子商务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理论结合实践,科学划分课程体系为了体现课程体系的连贯性、阶段性和实践性,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团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课程大致划分为★基金项目:本论文为连云港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2014年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名称为《以“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为导向的<网络编辑>课程改革的实践性研究——以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课题编号:zjxh-2014-005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以连云港财经高职校为例文/马晓伟表1 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实践课程及内容要求75三大类:技术类、商务类和管理类。

学生入学教育就可通过浓厚的专业文化熏陶,培养他们对专业的认同感;通过介绍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接受先进的学习方法,形成对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整体认识。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园林园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园林园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第33卷第1期2020年3月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Vol.33 No.lMar.2020文章编号:1009-4318(2020)01-0089-04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园林园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王峻峰,许学明,吴晓清(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摘要: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高职教育 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是专业建设的核心。

文章探讨了高职园林园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特点、原则和方法,建构了 “对接岗位、理实一体、能力递进、适应发展”的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园林园艺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志码:A从201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 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11) 13号)正式提出“产教融合”的概念,到2017年《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 95 号)的出台,其内涵不断丰富,在层次上覆盖中、高等 职业教育,在类型上覆盖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陆俊 杰认为,实现产教融合有三个关键点:实现职业教育 体系与产业体系的融合,实现知识体系与实践体系的 融合,有效推进紧密型共同体建设[1]。

健康的产业发 展必然需要强大的职业教育作为后盾,而产教融合不 仅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也能为职业教育提 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2]。

2〇19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延庆出席 2019北京世园会开幕式,发表了题为《共谋绿色生 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3]。

要贯彻“共谋绿色 生活,共建美丽家园”,就必须大力发展园林园艺产 业,而发展园林园艺产业,则需要大量园林园艺类专 业人才,尤其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 才。

五年制高职“1443”课程改革模式探索与实践

五年制高职“1443”课程改革模式探索与实践
5预 设 创 业 空 间 . 升 作 业 价 值 . 提

业带学 生走进 专业领 域 。 学生体 验专业 成就 , 助 促学 生
燃烧专业热情 , 伴学生成就职业理想。 画
参 考文献 :
[] 大源. 1 姜 世界职 业教 育课程 改革 的基 本走势及 其 启 示[. J 中国职业技术教 育,0 8 2 ) ] 2 0 (7 [】 2逢金 善 , 恩波. 管 新课 程 实施过程 中对 学生作 业 的调查 思考 与探 究f . J现代教 育教研 ,0 0 5 1 2 1() [ 郑州财经技师学院吧 中职学生的作业问题 BO ] 3 ] / 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标 作品张贴在新华书店 内 , 向读 者 ( 包括学 生家长 ) 推
介新 书 , 并赢 得 了人生 的第一桶 金 , 成就感 和 自豪 感 其
不 言而喻 。 二是 自身价值 的提升 。五位同学的成功鼓舞
2/【教育 孥 8 j苏 j
来选 择和组 织课程 内容。以本专业对学生知识 、 能力要 求来 确定课 程项 目。 以完成 该项 目所需 的工作任 务选择 课程模块 。 以课程模块确定课 程 内容 。在课程 内容的设
隧瀑圉
l KC N E HE GGAGE I E

ma :i y@ 6. r ijy g 13 o lsg cn
五年制高职“43课程改革模式探索与实践 14 "
! 堡 基 三
五年制 高职 , 特别 是建设类 五年 制高职教育具有 一 定 的特殊性 , 改压力大却经验少 。 课 如何 认清形势 、 找准 课 改方 向是摆在 建设类 五年 制高职深 化发展 道路 面前 的重大攻 关课题 。 江苏联合 职业技术 学院常州建设分院 在 课程改革 的实践 中 .借鉴 了基 于工作 过程导 向 B G A 的课程开发方法 ,结合学校 已有 的课程改革 的基础 , 综

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作者:吴华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20期摘要:本文阐述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定位的理论与方法,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刻剖析该专业在实践教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改进建议和实施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实践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2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涵盖了大量包括管理类与服务类在内的知识,其作为社会工作的一门应用性分支学科,将社工、管理、服务三种理念有机地集中于一体。

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及解决方法的重要途径更多的体现在实践教学中,它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严重影响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始建于2003年,在10年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成功地培养了一大批社区服务管理人才,但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实践教学的内容、师资力量、教学督导等方面有待提高。

一、专业概况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始建于2003年,是江苏省高校中率先开设该专业的院校,2009年被批准立项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

主要培养面向社区、福利机构、物业公司以及相关企业,掌握社区管理、物业管理、长者服务等方面专业知识,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从业职业资格证书,能从事社区老年服务与管理管理、社区物业服务与管理、社区服务与管理等岗位工作实际操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基层物业公司、社会管理机构、社区社会工作站、企事业单位文秘、行政管理岗位、社区服务机构等。

10年来,该专业已经与许多国家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如2012年与万科物业公司签订合同为万科定制培养三届学生。

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建设

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建设

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建设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是在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其课程建设旨在通过开设各种综合性、特色化和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以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本文将针对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建设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1. 调整课程结构,重视通识教育在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建设中,应当重视通识教育,增加通识课程的设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通识教育应涵盖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强化实践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课程建设中,应当注重实践教学的设置,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

3. 整合课程资源,形成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中,应当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使各门课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达到教育教学的高效性。

2. 设立职业素质培养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应当设立各种职业素质培养课程,如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规范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他们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强化实践教学,开展实践活动在课程建设中,应当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开设各种综合性的、特色化的课程,如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科研设计等。

这些综合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社会发展和职业成功做好准备。

1. 建立健全的课程设置制度在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中,应当建立健全的课程设置制度,根据学校的办学方向和专业特色,合理设置各种通识课程和职业素质培养课程,保证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2.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在课程建设中,应当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引入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各门课程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五年制高职通识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五年制高职通识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五年制高职通识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作者:郝云亮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22年第15期摘要:通识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职业能力的关键途径。

目前五年制高职在通识教育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较少,缺少可供借鉴的成熟的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及实践模式。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依托博雅书院建设项目,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育人”与“育才”相结合为策略,从制度建设、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实践开展等方面开展了通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通识教育;核心素养;五年制高职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5C-0026-0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职业教育要从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转变。

新时代职业教育打破之前重专业、轻通识的教育状况,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才能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通识教育产生并发展于西方,是一种涵养人文精神和道德伦理的“全人教育”。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校通识教育相比,五年制高职校的通识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应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定位,在理念更新、制度建设、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实践开展等方面,深入挖掘通识教育的育人价值,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改进,逐渐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五年制高职通识教育实施路径。

一、五年制高职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一)五年制高職教育特点本文所述的五年制高职,指的是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独立的中职校和高职院相比,五年制高职便于统筹安排、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实现了中职和高职的有机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中纵向贯通立交桥的重要一环。

谈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谈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周会林谈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摘要:南京财经学校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从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标准为核心,构建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该体系按照两大系列三层递进关系进行,将专业基本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分为专业基础能力实践课程系列与专业核心能力实践课程系列,同时以提升岗位综合能力为核心,进行基于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的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体系设计。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岗位职业标准;专业实践课程江苏省五年一贯制教育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重视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内涵式发展已成为专业建设与深化的主导思想。

南京财经学校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金融行业企业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旨在培养面向国有银行及商业银行一线岗位,具有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

一、明确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职业标准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江苏省是经济、文化发展大省,南京市成为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和金融发展中心,良好的经济条件与金融环境为本地区的金融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南京财经学校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以南京区域经济和金融行业企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金融人才需求为导向,在邀请银行业务专家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所涵盖的业务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提炼出商业银行一线综合柜员岗位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基本规范、基本业务、基本操作任务等要求。

依据南京市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情况,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熟练银行柜台业务操作、懂营销、会理财、善管理并具有一定后续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

基层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熟练掌握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临柜交易、客户服务营销、业务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能够全面、系统、规范地处理银行个人储蓄业务、现金出纳业务、会计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和客户经理业务。

课证融合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模式创新——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课证融合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模式创新——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课证融合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模式创新——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作者:孙银忠,张蕴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40期孙银忠,张蕴(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摘要: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顺应社会和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职业能力。

通过整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修订教学大纲等改革实施,推行“课证融合、以证代考”的教学模式改革,可以强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获证率及就业能力。

关键词:课证融合;以证代考;职业能力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244-02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高职财经类专业毕业环节考核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2013JSJG351)作者简介:孙银忠(1974-),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本科,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从事会计与审计、财务管理研究;张蕴(1971-),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高职院校要培养一批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即可达到上岗的能力。

另根据《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我国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

根据该规定,学生毕业直接上岗必须持有会计证,对应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需要取得该证书。

为了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甚至需要考取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以及其他专业证书。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经过探索实践,我们在2011级会计与审计专业应届毕业生中推行“课证融合、以证代考”制度,以提高学生双证书的通过率,激发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及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以连云港财经学校为例

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以连云港财经学校为例

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以连云港财经学校为例-电子商务论文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以连云港财经学校为例文/唐滔马晓伟基金项目:本论文为连云港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2014年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为以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为导向的《网络编辑》课程改革的实践性研究。

课题编号为:zjxh-2014-005。

摘要:电子商务人才炙手可热,需求量巨大。

然而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无实战经验,从而导致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不对称。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的教学改革方案,为高职院校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高能力、高水平、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存在问题;教学改革前言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6月底,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542亿元,而2013年上半年达532亿元,同比增长378%,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电子商务的发展虽然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活力与朝气,企业从“是否做”转变成“必须做”或“不做也得做”。

中国电子商务之父马云说:“当今的企业如果不做电子商务,难以生存。

”有关数据显示,未来5年,我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将有半数企业尝试发展电子商务,企业急需大量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

但现实情况却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堪忧,对口率仅为20%。

近期国家发布十大难就业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竟然榜上有名。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速度快、人才需求量大,而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却较低,这种巨大的反差直接反映出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偏离了实际的轨道,导致企业用人难,成本高,直接影响了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高职学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应深入研究分析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以就业为导向,重新制定或改进目前落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改革,解决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意指大学教育应给予大学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其实质就是促进人文、社会与科技文化的沟通,并发展全方位的人格教育,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依归。

通识教育的鼻祖罗伯特·赫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将通识教育称为“永恒的学科”,但赫钦斯的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完全对立,这是其思想研究中的短板。

20世纪初期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首次将“通识教育”一词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

美国的莱文(A.Levine)教授为了防止后现代社会条件下单纯强调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倾向,强调了人的均衡、全面、和谐发展。

李曼丽在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通识教育的各种表述之后,用“理想类型”方法,从性质、目的和内容三个角度对通识教育的概念作了初步构建:就性质而,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在通识教育的概念尚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其不但在大学教育中,在高职教育中的必要性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在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强调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术领域也有专门的文章对职业教育中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进行了探究,但与此同时,单就某一具体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却少之又少。

二、连云港财经高职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现状连云港财经高职校自2006年设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以来,对这一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探究,从未间断。

由于专本并轨的特殊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很难跳出受自考课程制约的怪圈。

一方面,自考课程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求通过有限的通识教育课程,在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共同作用下,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综合素质。

但通过多方面调研,其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一)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通识性理念不强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公共基础类课程在实际课程设置时,往往只重视科目的设置、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的形式等问题,却很少关注课程的理念,特别是缺少通识教育的理念。

其所包含的德育课程、文化课程和专业方向课基本上偏向于人文学科,只有一门数学属于工具科学,没有任何涉及自然科学的课程。

(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并未与专业课程设置相适应连云港财经高职校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德育课必修课和文化课必修课,根据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指导,全校统一,而且开设的学期固定。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本身是一文科性质的专业,学生欠缺的恰恰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但在课程设置中并没有体现。

而且其专业平台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的设置与公共基础课存在重复现象。

例如,专业平台课中有《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德育课的限选课为《心理健康》;专业选修课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毛泽东思想与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存在重复。

(三)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根据调研结果显示,88.2%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比较枯燥,缺乏灵活五年制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探究———以连云港财经高职校为例王莲*(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江苏连云港222000)摘要:通识教育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连云港财经高职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查分析,探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为设置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建议。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通识教育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220-02*作者简介:王莲(1983-),女,河北唐山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列主义公共课教学工作。

性。

系统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应为学生提供合理全面的精神营养,培养良好的职业能力和发展潜力。

可包括以下几个系列:人文学科系列、社会科学系列、自然科学系列和艺术教育系列等。

但实际中学生选择相对较小,基本上限定于政治理论课。

而课程形式多是灌输式的讲授,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四)学生及家长对通识教育课程开设的满意度不高针对我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目前为止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满意度调查。

分别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四年级在校生30人,五年级实习生30人,毕业生20人,在校生家长20人发放《连云港财经高职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通识教育课程满意度情况调查问卷》共100份,在对通识教育进行解释的基础上,针对社管专业公共基础课教学是否符合通识理念,对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是否满意,以及是否要进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开展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其中51.8%认为社管专业公共基础课教学不符合通识理念,28.2%认为社管专业公共基础课教学基本符合通识理念,10%认为社管专业公共基础课教学不符合通识理念,10%表示不太清楚。

对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是否满意的问题上,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比率分别为10.6%、14.1%、47.1%、28.2%。

有84.7%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

三、五年制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和课程体系构建(一)基于人的全面发展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香港岭南学院黄慧英和卢杰雄教授认为,通识教育的目标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价值性,二是认知性,三是文化性。

其中价值性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能够做出基本的道德判断。

认知性是对方法论的学习,学习探究各类学科的方式方法。

文化性是对文化传统的认识,是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通识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的精神营养应该是合理而全面的,能够很好的服务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发展潜能。

所以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不能单纯的包含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和艺术教育同样应该受到重视。

针对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其认知性教育尚存在欠缺,作为方法论的教育,应包括各类学科的方式方法,除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外,同样应加强自然科学和艺术教育。

(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专业能力培养形成良好的对话性很多学者认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互对立的。

通识教育理念在实行过程中的障碍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专业教育,因为毕竟课时数有限,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学分设置更是有所侧重。

这就要求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努力寻找与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共同点,与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的设置相互呼应,相互沟通,形成对话。

根据调研,用人单位除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综合素质与能力同样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文化、职业和身心素质的养成。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的德育课注重了对学生政治、职业和身心素质的培养,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注重了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但作为与专业能力的融合,这还远远不够。

作为一门管理学科,其就业岗位群又多是公益组织、服务岗位,其文化素质培养应注重对中外传统文化和思想史的了解、对文学艺术的感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职业素养除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外,还包括熟练的口头和文字表达与沟通能力。

身心素质的养成应注重对人本博爱精神的渗透和对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强化。

(三)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适当反思专业课程的设置通识教育理念本身就具有弥补和整合各专业凌乱知识的功能。

如果说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设置的对话性,试图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拉近,那么反思性就是对专业教育的弥补,甚至站在专业教育的对面。

社区管理与服务本身是一门社会科学类专业,而基于全校统一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偏向于人文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存在重复现象,而且所有方法论的学习都是基于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这就容易使得学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存在短板,因为自然科学更有利于科学精神的培养。

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应将与专业课程相重复的课程替换成理化、科学史、科技发展前沿问题等,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

(四)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与灵活性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并不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的知识,而是要切身投入到课程中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体验式实践,感悟人文气质,体验生命表达,领会科学魅力。

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具备充分的体验性,将其演变为精神修养的重要过程。

而且根据所开设的课程,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可以综合运用系列讲座、影视展播、实地参观调研、竞赛、场景模拟等多种相对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从而锻炼心智、了解社会。

参考文献:[1]魏传光.大学通识教育的异化及其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2]盛光希.高职高专通识教育课程目标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6,(9).[3]陈小红.通识教育课程模式的探讨[J].复旦教育论坛,2010,(8).五年制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探究--以连云港财经高职校为例作者:王莲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连云港财经分院,江苏 连云港,222000刊名:教育教学论坛英文刊名:jiaoyu jiaoxue luntan年,卷(期):2015(12)引用本文格式:王莲五年制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探究--以连云港财经高职校为例[期刊论文]-教育教学论坛2015(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