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教案及练习

合集下载

《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随着人们自身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中的《指南录后序》既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也与学生的成长紧密相关。

如何在教学中既突出其文学性,又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等方面问题,是本篇文章将阐述的内容。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2.通过“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等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价值等相关问题;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启迪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规划。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读——“指南录后序”的文学性和艺术创作特点1.了解《指南录》的作者和历史背景;2.介绍《指南录后序》的文学性和艺术创作特点;3.借助正反演绎法,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智慧,启迪学生思考人生、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课时:讲授——“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哲学思想的深入解读1.了解“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哲学思想的来源和内涵;2.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揭示该哲学思想对人生、价值等方面问题的启示;3.展开对话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探讨应如何运用这一哲学思想。

第三课时:拓展——《指南录后序》与未来1.通过学习本科目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未来,规划人生;2.探讨如何将《指南录后序》中的哲学思想融入到未来人生规划中;3.设计生动活泼的游戏体验式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教学方法:1.启发式讲授法:通过切入学生感兴趣的价值观、生活经验等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主动探究、深度思考。

2.案例分析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从而对人生、价值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3.对话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指较灵活的师生间互动,通过对话,促使学生思考并探讨各种问题。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五人墓碑记》最新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五人墓碑记》最新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五人墓碑记》最新同步教案《五人墓碑记》教案【总体学习目标】1.学习全文,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用法和意思;2.积累如下重要实词:去、声、相、发、按、逮、矫、视、私、徒;3.理解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以及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4.学习并能够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学习重难点】1.几个长句的停顿;2.几个疑难句子的翻译;3.掌握文中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4.积累重要实词【学法指导】了解一些背景知识;用好课本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全文,准确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知识链接】1.五义士: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如(阊门外鬻衣)、沈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

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出于义愤自发参加斗争。

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

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

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

万历进士,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

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

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

天启五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又与他“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

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

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受尽酷刑,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

到崇祯元年才得以昭雪,赠太常卿,谥忠介。

3.张溥与复社: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

崇祯四年进士,“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

复社成立于熹宗天启末年,是和阉党斗争的东林党的继续,他们自认为东林党的继起者。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五人墓碑记教案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五人墓碑记教案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五人墓碑记教案教学设计2 -课题《五人墓碑记》(二)总课时数第节教学目标1. 梳理文言知识,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22. 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教学重难点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以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材语文教参网络授课方法学讲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一、导入新课课前预习检测二、知识梳理实词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2、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钱财3、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古今异义1、慷慨得志之徒(慷慨古义:胸怀大志或情绪激昂今义:大方,不吝啬)2、颜色不少变(颜色古义:脸色今义:泛指颜料或染料)3、非常之谋难于猝发(非常古义:不同于一般的4、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首领古义:头和脖子今义:领导、领袖)5、吴之民方痛心焉(痛心古义︰痛恨今义︰极端伤心)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私人古义:同分组写在黑板上文言句式判断句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倒装句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且立石于其墓之门(状语后置)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状语后置)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党今义:个人的)词类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2、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患疾病)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担任巡抚)4、买五人之脰而函之(用木匣装起来)B.形容词用作动词亦以明死生之大(表明)C.形容词用作名词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重大作用)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意义)D.名词用作状语人皆得以隶使之(象对奴隶那样)E.动词使动用法众不能堪,扶而仆之(使……倒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使……屈身)3.被动句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不能容于远近。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第二课《五人墓碑记》教案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第二课《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一、补充介绍作者。

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故名其书斋曰“七录斋”(其专集之名即来源于此)。

18岁那年,魏忠贤阉党开始专政,政治更加黑暗,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

本文作于魏忠贤“投缳道路”(1627年冬)之后,当是崇祯元年(1628年),其时他26岁。

二、介绍时代背景——苏州市民反阉党暴动概况。

1.暴动的导火线是周顺昌被逮捕。

教师简介周顺昌:曾任吏部主事,为官清廉正直,离京返乡时只有“行李一肩”。

天启五年(1625年),吏科都给事魏大中被捕路经苏州,顺昌与之周旋累日,以其女许配魏之孙。

缇骑趣行,语侵顺昌,顺昌张目叱之曰:“若不知世间有不畏死男子耶?”以是革职。

次年,阉党追弹原江苏巡抚周起元,词连顺昌,于三月十五日矫诏逮捕了他。

六月十节日在狱中遇害,时年43岁。

2.学生口述苏州市民暴乱经过。

(略)。

3.简介魏忠贤(1568——1627):熹宗为皇太孙时,魏忠贤侍候他很小心,导之宴游,甚得他的欢心。

1620年熹宗即帝位,魏任司礼秉笔太监,兼掌东厂。

魏又与熹宗的乳母客氏勾结,从此掌握大权,自称九千岁,并广置党羽,残酷杀害正直的大臣和官吏。

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死,怀宗即位,十一月发配他去凤阳守陵,行至阜城,其党徒密报锦衣卫将来擒拿他回京治罪,乃自经而死。

三、诵读第1段。

步骤:齐读一遍后,学生提出难词难句,解答后再齐读一遍,然后进行评点。

评点方式有三:①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评点,教师巡视中发现好的评点,向全班推荐;②教师提问,学生答问,再加以概括,使之成为评语;③教师作补充。

评点后练习背诵并作检查。

(以下各段同此)评点: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为第三段叙事张本),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为第四至六段议论张本;“义”,全篇纲领)。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首提“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点墓碑)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用感叹结住叙事,为下文蓄势。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3

《五人墓碑记》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掌握文本所表现的内容,掌握各种文言词法和语法等。

体味文章浑然一体的结构特色。

2、能力目标:能领会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以及正反对比的论述方法。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能体悟五位义士舍生取义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重点:掌握文本所表现的内容,掌握各种文言词法和语法等。

体味文章浑然一体的结构特色。

教学难点:能领会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以及正反对比的论述方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本文的教学还是要求教师在对文言文疏通的基础上进行检测之,以期让他们形成一种学习文言的教学程式,在此基础上很大的突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由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和臧克家怀念鲁迅的诗《有的人》中的诗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来导入。

生命的价值在于“取义”,因为义重于一切。

今天我们要来看看《五人墓碑记》,想想这五个人是为何而死的呢?教师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听录音,然后再在此基础上检测预习。

1、听录音,找出生字并注明生字音。

2、检查翻译疏通情况。

做到字字落实。

三、整体感知(一)思考:五人为何而死?请在原文中找一句概括性的语言。

明确: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二)、请学生翻译这句话。

明确:五(个)人,(是)周公蓼洲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愤而死于这件事的。

(三)、问:周蓼洲先生是谁呢?他为何而逮捕?五人和他有什么关系吗?1、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

万历进土,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

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

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

天启五年,被迫害的。

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与他“周旋票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

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

《五人墓碑记》教师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教师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教师版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五人墓碑记》教师版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五人墓碑记》教师版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材分析1. 教材简介《五人墓碑记》是徐则臣所著的长篇小说,主要揭示了贪污、腐败、追求名利等社会现象。

小说描写了清朝末年一群官员及其家族的丑恶行径和悲惨遭遇,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此书以朴实、生动、细腻的语言,鲜明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关切。

2.教学目标1)能理解小说《五人墓碑记》的历史背景、内容及主旨。

2)能够分析、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细节描写,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倾向。

3)能够分析、评价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同时联系当下社会问题,思考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因为《五人墓碑记》是一部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所以指导学生重视实践、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课堂上探索海量信息背景下的现实意义。

同时,注重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文学细节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1. 提问式授课通过提问确定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情况,同时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问答环节可以是以问题导向的互动形式,也可以是以课前或课后任务的形式,或者采用小组探讨方式,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巨大的支持,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组成小组,共同探索问题,集思广益,通过讨论、分析,研究出问题的解决途径。

可以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也可以让小组根据主题进行探究。

3. 互动讨论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讨论。

讨论时,教师可以制定一些具体的问题、主题和任务,然后给learning等工具。

通过互动,学生们之间可以交流彼此之间的不同见解和思路。

三、教学流程设计1. 小说阅读小说制订个中心:让学生对小说的内容进行基础了解,回答基本问题,包括小说背景、主要人物以及小说的主题。

高二语文必修三《五人墓碑记》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必修三《五人墓碑记》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必修三《五人墓碑记》教案设计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文中记述了颜佩韦等五人的“蹈死不顾”,会帮助我们“明死生之大”,加深对“义”的认识与理解。

下面一起来学习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五人墓碑记》教案的相关知识点!高二语文必修三《五人墓碑记》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通过评点了解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得以脱逃,纵虎归山,铸成大错。

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的爬上帝王的宝座。

其人虽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史上,另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或藐视权贵,或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现在我们来学习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文中记述了颜佩韦等五人的“蹈死不顾”,会帮助我们“明死生之大”,加深对“义”的认识与理解。

(二)检查引导1.指名朗读课文,口头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也可在学生预习时提供)。

(1)五义士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如(阊门外鬻衣)、沉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

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

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

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

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l))洲,苏州吴县人。

万历进士,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

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

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

《五人墓碑记》教案7(苏教版必修3)

《五人墓碑记》教案7(苏教版必修3)

《五人墓碑记》教案7(苏教版必修3)五人墓碑记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知识,学习古汉语,翻译评点。

2.理解并掌握课文言实词,如:声发易顾加遇明3.辨清课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4.整理"之、其、而、则、或、即、既"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知识,学习古汉语,翻译评点。

2理解并掌握课文言实词,如:声发易顾加遇记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预习:讲义预习内容第一课时一、背景导入二、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在江苏省太仓县)人。

明末文学家、政治活动家。

著有《七录斋集》等。

三、朗读课文。

1.给生字注音阉yan 旌jing 湮yan 皦jiao 缇ti 抶chi溷hun 傫lei 脰dou 詈li 逡qun 冏jiong2.区别下面各组字的形音义,先注音后组词。

皎()______ 缴()______ 檄()________ 徼()________ 缇()_______佯()______ 堤()______ 徉()________ 噪()_______ 谥()_______燥()______ 隘()_______ 躁()_______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诵读第1段。

2.学生提出难词难句,讨论解答,然后进行评点。

注:评点方式有三:①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评点,教师巡视中发现好的评点,向全班推荐;②教师提问,学生答问,再加以概括,使之成为评语;③教师作补充。

评点后练习背诵并作检查。

(以下各段同此)3.写法指要:作墓碑记,故先叙墓之由来;况此墓来得不寻常,尤非先说不可。

此段纯属叙事,用一个"盛"字作结,却将作者胸中议论托出,何等笔力!4.学生翻译。

五(个)人,(是)周公蓼洲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

到了现在,(吴)郡的贤士大夫向当权的人请示,就清理魏阉已废的生词的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来表扬他们的事迹。

五人墓碑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五人墓碑记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五人墓碑记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历史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我们教师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案和教学设计。

本文将介绍一套教案和教学设计,主题为“五人墓碑记”,适用于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历史科目。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掌握唐代历史的发展变化。

2. 了解五人墓碑记的历史背景、内涵及意义,并理解其对唐朝时期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3. 了解五人墓碑记绘画风格和手法,深入了解唐代绘画美学。

4. 了解五人墓碑记在贞观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历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唐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2. 五人墓碑记的历史背景、内涵及意义3. 五人墓碑记的绘画风格和手法4. 五人墓碑记在贞观文化中的地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唐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使学生了解唐代历史的发展变化。

2. 分组研讨:将学生分成小组,分析五人墓碑记的历史背景、内涵及意义,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讨论归纳总结,逐一展开思考和交流。

3. 课堂讲解:通过精彩的课堂讲解,详细介绍五人墓碑记的绘画风格和手法,并通过比较分析,深入剖析其对唐代绘画美学的贡献。

4. 互动式授课:通过讨论提出问题,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加强了对教材知识的感性理解。

四、教学流程第一节:唐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1. 老师讲授:介绍唐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让学生对唐代背景有基本了解。

第二节:五人墓碑记的历史背景、内涵及意义1. 学生分组研讨:讨论五人墓碑记的历史背景、内涵及意义。

2. 小组间分享: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课堂上展开讨论和交流。

第三节:五人墓碑记的绘画风格和手法1. 老师课堂讲解: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讲解等多样化的方式,详细介绍五人墓碑记的绘画风格和手法。

2. 学生互动式授课: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加强了对教材知识的感性理解。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五人墓碑记教案1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五人墓碑记教案1苏教版必修3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 生浓厚的兴趣。
2、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 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 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难 点 教学 参考 授课 方法 学讲
《五人墓碑记》 (一)
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及文章的主题。 1.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学参考书、非常学案
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
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 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 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A 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 5000 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 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 天文 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 治炼技术, 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 历法等情况, 这就是“钟鼎文” (又名金文) ; 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 “秦篆”,为 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 主的字体。

《五人墓碑记》教师版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五人墓碑记》教师版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文本主题:阐 述《五人墓碑 记》的主题思 想和主要内容
文本结构:分 析《五人墓碑 记》的结构特 点和叙事方式
文本语言:赏 析《五人墓碑 记》的语言艺 术和表达技巧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五人墓碑记的背景、思想内涵、艺术特色 难点:五人墓碑记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解决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五人墓碑记的现实意义
教学总结: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 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回顾: 简要回顾本单元 的教学内容,包 括《五人墓碑记》 的背景、主题、 结构和艺术特色 等。
重点难点解析: 强调本单元的重 点和难点,包括 五人墓碑记的主 题思想、五人精 神的内涵、文章 中的对比手法等。
学生表现评价: 对学生的课堂表 现进行评价,包 括学生的参与度、 思考深度、表达 能力等方面。
程度
教学效果:根 据学生的作业、 考试等评估教
学效果
改进措施:根 据教学反馈, 调整教学方法、 内容等,提高
教学效果
持续改进:不 断收集教学反 馈,持续改进 教学方法和内

06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的得失进行总结,提出改进 意见。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教学内容方面:本次教学重点突出,难点讲解清晰,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知识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教学方法方面: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学生参与度较高,课 堂氛围较为活跃。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教学效果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理解困难,需 要加强辅导。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改进意见方面:针对部分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可以增加一些实例或案例,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五人墓碑记》最新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五人墓碑记》最新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五人墓碑记》最新同步教案《五人墓碑记》教案【总体学习目标】1.学习全文,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用法和意思;2.积累如下重要实词:去、声、相、发、按、逮、矫、视、私、徒;3.理解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以及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4.学习并能够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学习重难点】1.几个长句的停顿;2.几个疑难句子的翻译;3.掌握文中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4.积累重要实词【学法指导】了解一些背景知识;用好课本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全文,准确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知识链接】1.五义士: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如(阊门外鬻衣)、沈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

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出于义愤自发参加斗争。

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

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

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

万历进士,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

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

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

天启五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又与他“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

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

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受尽酷刑,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

到崇祯元年才得以昭雪,赠太常卿,谥忠介。

3.张溥与复社: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

崇祯四年进士,“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

复社成立于熹宗天启末年,是和阉党斗争的东林党的继续,他们自认为东林党的继起者。

高三语文 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必修3)

高三语文 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必修3)

五人墓碑记·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重点】1.夹叙夹议,运用对比方式进行议论,同时兼用抒情的写法。

2.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以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

2.运用注释,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安排】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板书:五人墓碑记张溥(pú)二.作者介绍: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

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自幼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

崇祯四年进士,曾集郡中文士,结复社评议时政,为权贵所恶,后以党祸而死。

著有《七录斋集》等。

三.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和节奏注意下面的读音蓼li?o洲阉yān(指太监,文中逆阉、大阉专指魏忠贤) 旌jīng(表扬)湮yān(埋没) 皦jiǎo皦(通“皎皎”,名声显赫的意思)• 敛赀zī(同“资”,钱财)缇骑tíjì(橘红色的士兵,这里专指明代锦衣卫) 抶chì(笞打,鞭打)溷藩hùnfān(厕所) 傫lěi 曷hé(同“何”)逡巡qūnxún(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缳huán(绳索,套索)暴pù(同“曝”,显露) 谥shì(死后追封的称号)户牖yǒu(窗洞,这里指代家忠) 詈lì(骂)• 冏ji?ng(光、明亮)四.学生再读一遍课文五.说说从课文中读到了什么。

苏教版必修三《五人墓碑记》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三《五人墓碑记》说课稿

五人墓碑记说课稿《五人墓碑记》丁晓言一.教材分析《五人墓碑记》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烈士的抉择”版块第二篇文章,是讲读课文,属于明清时期的散文。

《五人墓碑记》是明代张溥的代表作。

本文名为“记”,实为政论。

在善与恶的搏斗、正与反的对比中对下层人民的正义行为和崇高品质给予了大力的肯定和热情的赞扬。

文章采用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法,使得文章事、理、情交融并茂,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为“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以上三方面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准确理解文言重要实词的意义,掌握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结构用法;2、能力目标:学习夹叙夹议、正反对照的写作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3、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三、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制定如下: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2、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二、说教法1、本课涉及的历史较多。

因此,注重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观点。

2、加强课堂训练,巩固文言知识。

3、文言文教学,重在指导学生的朗读。

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三、说学法1、让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对学过的文言知识进行整理、归类。

3、注重对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五、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激起导入二.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三.学生自主查工具书结合注释,解决字音,字形。

四.通过朗读课文,结合碑记的特点,为文章划分段落,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对文章进行初步了解,并且找出疑难之处,教师指导点拨。

五.对课文文言知识点做系统整理。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教学案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教学案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教学案《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教案及练习《指南录后序》[学习要求]1.学习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为……所”被动句式。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3.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文言基础知识]1.字词解析①注音释义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 聚集)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 马上)吕师孟构恶(è)于前(恶: 坏事。

构恶: 做坏事。

)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 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 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迥: 远)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洲:水中陆地, 比渚大。

)诋(dǐ)大酋当死(诋: 斥骂。

)境界危恶(è)(恶: 困难。

)②通假字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 通“俱”。

全, 都, 作副词。

)层见错出(见, 通“现”。

)③词性活用A.名词作状语北虽貌敬(貌: 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 按名份)草行露宿(草: 在荒野里。

露: 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 每天)B.名词作动词道海安、如皋(道: 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 走上前)④一词多义[间]A名词jiān彼节者有间, 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间(之间)B动词jiàn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C量词jiān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副词jiàn间以诗记所遭(间或, 有时)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 秘密地《陈涉世家》) [靡]A动词mǐ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相如传目叱之, 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B动词mí徒靡弹药, 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C形容词mǐ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D副词mǐ天高地迥, 号呼靡及(无, 不。

语文必修3苏教版专题二版块二《五人墓碑记》精品教案(一)(第2课时)

语文必修3苏教版专题二版块二《五人墓碑记》精品教案(一)(第2课时)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版专题二板块二《五人墓碑记》精品教案(一)(第2课时)导语设计诗词导入对联创作交流(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五个普通却又伟大的人物,作者张溥为我们记录下了这一切。

在上节课结束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让大家尝试为五位烈士写一副对联。

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范例:学生对联作品①自作孽必死,一独夫臭名遗千载激于义而发,五壮士浩气干九霄②一夫谋于私而缢,死轻于鸿毛五贤激于义而发,亡重于泰山③万群众激昂除奸邪,人民功绩千秋颂五壮士慷慨赴刑场,英雄名烈万古流④五豪杰驱恶殁身明正义千秋事永铭人心万古流明确:对联应该注意上下两联的对仗,同时,也要注意内容上应该对五烈士的事迹加以歌颂。

文本解读信息筛选内容深层理解1.文章几次将五人的作为与其他人对比?试找出两三处,说说它们的作用。

明确:本文三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第2段里,把无所作为的“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同五义士相比,反衬五义士死义的皎如白日,而那些庸人“疾病而死”是“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第5段里,把“大阉之乱”时变节易志的缙绅同五义士对比,反衬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高风亮节,而那些缙绅虽受“诗书之训”却“易其志”,是可叹可鄙的。

在第6段里,把列入阉党的一些大官,在阉党倒台后一旦抵罪时的种种表现,同五义士对比,反衬五人死义的重于泰山,而那些大官的表现是“辱人贱行”,自作自受。

他们的死是轻如鸿毛的。

作者站在反对阉党,支持群众抗暴斗争的政治立场上,通过这三个对比,热烈歌颂了五位平民“激于义而死”的可贵精神,也批判了官僚士大夫中不能仗义斗争,甚至甘心依附阉党的那些人,显示了轻重大不相同的两种生死价值。

疑问探讨解答(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点拨)1.作者构思这篇墓碑记的出发点是什么?明确:《五人墓碑记》是一篇墓碑记。

这种文体,通常是记述死者的姓氏、籍贯、出身、经历、生卒、年寿等大概情况的。

如果按照这种文体的一般写法,那就容易写得平淡无奇、立意不高。

《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五人墓碑记》的基本情节、主旨和文学特色。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自我意识,提高情感认知和自我决策能力。

二、教法措施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大量阅读、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实践教学法:通过参观墓葬、写作和演讲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五人墓碑记》的基本情节和主旨。

2.《五人墓碑记》的文学特色和背景知识。

3.《五人墓碑记》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4.《五人墓碑记》的写作与表达。

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了解并探究学生有关墓地和死亡的文化与认知背景。

提问:为什么人们建造墓地?你对死亡有什么想法?2.阅读教学(1)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并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

(2)带领学生深入分析主人公的性格、言行和命运,以及小说的主题和文学特色。

(3)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各种隐喻、象征和反思,比如“枫叶”、“银杏”等自然景观,以及“鬼魂”、“蝉”等文化或宗教符号。

3.写作教学(1)以《五人墓碑记》为主题,让学生自由创作短篇小说、诗歌或散文,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2)鼓励学生根据小说情节和文学特色,进行表达和演讲,以提高学生的口语和表达能力。

4.实践体验(1)组织学生参观墓地,感受人生短暂、生死相依的主题,了解人类对死亡与命运的各种印记。

(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人类命运与社会关怀类的志愿者活动,体验志愿者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笔试成绩:分析学生对小说情节、主题、文学特色的把握和理解情况。

2.实践表现:观察学生参观墓地、进行实践活动和演讲的表现和创新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指南录后序》[学习要求]1. 学习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为……所”被动句式。

2.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3. 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文言基础知识]1. 字词解析①注音释义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吕师孟构恶(â)于前(恶:坏事。

构恶:做坏事。

)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迥:远)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

)境界危恶(â)(恶:困难。

)②通假字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

全,都,作副词。

)层见错出(见,通“现”。

)③词性活用A.名词作状语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

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B.名词作动词道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④一词多义[间]A名词jiān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间(之间)B动词jiàn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C量词jiān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副词jiàn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靡]A动词mǐ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B动词mí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C形容词mǐ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D副词mǐ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

靡及:达不到)[如]A动词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B介词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愚公移山》)⑤古今异义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

今:单调,没有价值。

)以至于永嘉(古:到达。

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十分激烈。

今:大方。

)为巡船所物色(古:搜寻。

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几彷徨死(古:走投无路。

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⑥偏义复词不复顾利害(偏指“害”,危害)⑦源于本文的成语痛定思痛——悲痛过后再回想痛苦的情景。

含有令人感慨深思的意思。

定:平静、止住。

2. 句式解析①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

莫知计所出(此句活译为“谁都想不出办法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住的……”,作“舍”的定语)②“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为巡船所物色为巡徼所陵迫死3. 难句解析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一”,是动量词。

“一行”,是走一趟意思。

“谓……为……”是“说……是……”的意思。

全句译作“大家说我走一趟是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的。

”②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爱”,吝惜。

“意”估计。

“北”,元军方面。

“尚”,追。

“可以”,可以凭借。

“口舌”,代“言辞”。

“动”,说动。

全句译作“国家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不能吝惜自己的生命,(而且)估计元军方面也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言语说动的”。

③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将”,将要。

“以”介词,凭。

“以”后省略了表示“隐忍以行”意思的宾语。

“为”,读wãi,作为。

全句的意思是:(正如)古人所说:“将要凭(隐忍而行)的做法有所作为。

”④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逐不可收拾。

吕师孟是南宋的兵部侍郎,在文天祥出使元军之前就投降了元军,“构恶于前”,就是“在……之前已干了什么坏事”。

贾余庆是南宋的右丞相,和文元祥一道出使元军,但他背着文天祥向元军献媚请降,并向元军献计囚系文天祥。

“羁縻”,是“被扣留”的意思。

⑤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庄子》中有“死生为昼夜”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的话。

意思是:死和生,就像有昼有夜的自然现象一样平常。

文天祥这样讲是表现他在生命面临危险面前泰然自若。

全句译作:死与生,如同有昼有夜一样是极平常的事,死就死了。

可是危难险恶的处境不断出现,(真)不是人生在世能够忍受的。

[内容主旨]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段)自叙出使元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

其中1~3段重在记叙,第4段以抒情为主。

第1自然段中,先讲自己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再讲自己当时的心情是:“不得爱身”,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

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第2自然段中至北营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

”第三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最后讲本来是“分当引决”的,但仍“隐忍以行”是为了“将以有为也”。

第3自然段写北行路中得脱的行程。

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至京口……中兴机会,庶几在此”,写得脱后的喜悦。

第三层,“已而得舟,……以至于永嘉。

”写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

第4自然段,以抒情为主,表明爱国、忧国的心志。

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此句引出“及于死”的危难,总起下文。

第二层,“诋大酋当死;……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共用17个排比句。

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再现了文天祥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

第三层,“呜呼!……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进一步抒发了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

第二部分(5—6段),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的目的,题名。

这部分告诉我们文天祥是“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至)“今存其本不忍废”而得以保存。

文天祥将诗结成集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写作特点]1. 本文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

表现在:①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

例如第2段,写被驱北上时,指出“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

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

②在叙事的前后,用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情。

例如第4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

③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

如第3段,既写出了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2.语言生动而准确,特别是动词的使用。

如文中表现行踪的动词,表示离开某地用“去(京口)”表示前往某地用“如(扬州)”“趋(高邮)”;表示到达某地用“至(海陵)”,“来(三山)”;表示经由某处用“过(瓜州扬子桥)”,“道(海安、如皋)”,“历(吴门毗陵)”。

此外,动词“奔”“变”“诡”“行”“宿”“出”“没”“穷饿”“呼号”“避”“渡”“入”“展转”都准确地表明了活动地点,也表达了作者心情急切、紧张和经历的坎坷。

《五人墓碑记》一、学习目的:1. 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2. 了解词的活用,区别感叹句和疑问句;3. 了解明末苏州人民反抗阉党迫害的正义行为和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

二、基础知识积累:读音:阉yān(指太监)湮yān(埋没)敫jiǎo(本指玉石洁白、显耀、明亮)赀zī(同资)缇骑tíjì(指明代锦衣卫)曷hã(同何)缳huán(绳索的套子)暴pù(同曝,显露)谥shì(死后追封的称号)牖yǒu(窗洞)詈lì(骂)•名词活用如动词:旌:旗的一种→表彰。

例:以旌其所为。

墓:坟墓→建墓。

例:去今之墓而葬焉。

函:木匣→用木匣装起来。

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古今异义的词语:私人:党羽。

例: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首领:指头颅。

例: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眠之下。

非常:超出寻常。

例:非常之谋难于碎发。

视:比例。

例: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三、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

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响很大。

张溥是知识分子中进步阶层的代表,他所领导的“复社”活动,在当时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四、时代背景: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

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

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

此时,魏阉党羽遍布天下,异己崐、排斥殆尽。

明神宗(万历帝)时,统治者又向各地派出大批“税监”加征税赋。

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多次进行抗暴斗争。

本文所写,就是其中一次。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

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

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

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

天启七年,魏阉用圣旨逮捕了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

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

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

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庭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

不到一年,魏阉被明思宗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

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

苏州人民倡议公葬五位义士,一夜之间,把毛一鹭为向魏忠贤献媚而监造的魏忠贤生祠夷为平地,在它的废基上修建了五义士的墓。

五、文章解析:1. 第1、2段,交代为五人修墓的由来,说明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

强调字词:当道除旌去今之墓而葬焉疾病皦皦强调句子: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判断句)激于义而死(被动句)呜呼,亦盛矣哉!(感叹句)这两段的写作思路是:由五人之死引出埋葬他们,再引出“立石于其墓之门”,最后用对比手法将五人与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相比,一个“激于义而死”,后人“旌其所为”,立碑作记,他们虽死不朽,而另一种人“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与草木同腐。

感情鲜明,更加突出了五人死得不同寻常,作者叙中有议,并在段尾提出“何也”,引起下文。

2. 第3、4段主要记叙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的经过。

这两段以叙述为主,意思明确,可由学生口头翻译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