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辨证要点
咳嗽
四、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1.风寒袭肺
证候要点: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 + 风寒表证 证候要点:咳嗽声重, 病机:风寒袭肺, 病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四、辨证论治
三拗汤: 生姜) 三拗汤:麻黄 杏仁 甘草 (生姜)
1.试述咳嗽的治疗原则? 试述咳嗽的治疗原则? 外感、 2. 外感 、 内伤咳嗽各个证型的治法及代表方 药是什么? 药是什么?
八、病案分析
1.男,24岁,于98年11月25日就诊。主诉: 日就诊。 岁 年 月 日就诊 主诉:
三、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咯痰。 临床特征: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咯痰。 病史: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2.病史: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以咳嗽、咳痰为主。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以咳嗽、咳痰为主。
辅助检查: 3. 辅助检查:
四、辨证论治
3.肝火犯肺
证候:咳嗽气逆,面红目赤,胸胁胀痛, 证候:咳嗽气逆,面红目赤,胸胁胀痛, 性急易怒。怒则咳嗽加剧, 性急易怒。怒则咳嗽加剧,甚则痰中带 血或咳吐鲜血,症状可随情绪波动增减。 血或咳吐鲜血,症状可随情绪波动增减。 病机:肝郁化火,上逆犯肺, 病机:肝郁化火,上逆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方药:黛蛤散合泻白散。 方药:黛蛤散合泻白散。
(1)《内经》对咳嗽做了专篇论述。 内经》对咳嗽做了专篇论述。 素问·咳论 咳论》 皮毛先受邪 皮毛先受邪” 《素问 咳论》“皮毛先受邪” 素问·咳论 咳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素问 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素问·宣明五气篇 五气所病 肺为咳” 宣明五气篇》 五气所病, 《素问 宣明五气篇》“五气所病,肺为咳” 素问·咳论篇 以脏腑命名,将咳嗽分为“肺咳、 咳论篇》 《 素问 咳论篇 》 以脏腑命名 , 将咳嗽分为 “ 肺咳 、 心咳、肝咳、脾咳、肾咳” 心咳、肝咳、脾咳、肾咳”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外感、 (2)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外感、 内伤两类。 最早) 内伤两类。(最早)。
咳嗽的辨证论治
咳嗽的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它脏见证。
2、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而内伤咳嗽中的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或虚中夹实。
另外,咳声响亮者多实,咳声低怯者多虚;脉有力者属实,脉无力者属虚。
二、治疗原则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外感咳嗽,为邪气壅肺,多为实证,故以祛邪利肺为治疗原则,根据邪气风寒、风热、风燥的不同,应分别采用疏风、散寒、清热、润燥治疗。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故以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根据病邪为“痰”与“火”,祛邪分别采用砝痰、清火为治,正虚则养阴或益气为宜,又应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外感咳嗽一般均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俟肺气宣畅则咳嗽自止;内伤咳嗽应防宣散伤正,注意调理脏腑,顾护正气。
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治疗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
三、分证论治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方中用麻黄、荆芥疏风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气;紫菀、白前、百部陈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
咳嗽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痒甚者,加牛蒡子、蝉蜕祛风止痒;鼻塞声重加辛夷花、苍耳子宣通鼻窍;若挟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茯苓、厚朴燥湿化痰;若表证较甚,加防风、苏叶疏风解表;表寒未解,里有郁热,热为寒遏,咳嗽音嘎,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解表清里。
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咳嗽
【诊查要点】
三、相关检查 外感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 性支气管炎、肺炎等,慢性咳嗽常见于 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心病、肺癌 等。可结合病史、病情、体检作相关检 查,如血常规、血沉、痰培养、胸部X线 透视或摄胸片,以资协助诊断。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 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 程长,可伴它脏见证。
【辨证论治】
2.辨证候虚实 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一 般均属邪实。 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其 中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 肺阴亏耗则属正虚,或虚中夹实。 应分清标本主次缓急。
【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 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治以 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并按 本虚标实的主次酌情兼顾。 同时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 脾、治肝、治肾等。
【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其病尚浅而易治,但燥与湿二 者较为缠绵。
因湿邪困脾,久则脾虚而致积湿生痰, 转为内伤之痰湿咳嗽。
燥伤肺津,久则肺阴亏耗,成为内伤阴 虚肺燥之咳嗽,故方书有“燥咳每成痰” 之说。
【病因病机】
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其病 较深,治疗难取速效。
痰湿咳嗽之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反复病 久,肺脾两伤,可出现痰从寒化为饮, 病延及肾的转归,表现为“寒饮伏肺” 或“肺气虚寒”证候,成为痰饮咳喘。
“肺咳之状 , 咳而喘息有音 , 甚则唾血。心咳 之状 , 咳则心痛 , 喉中介介如梗状, 甚则咽肿 喉痹……。”
咳嗽的辨治
第二十九页,共59页。
(七)《岳美中论医集》
外感咳嗽
• 凡治病,应当适应体内之自然抗病力, 因势而利导之,伤风咳嗽咯痰,是体内 驱逐风寒外出之表现,医者从而用药助 其驱逐,令邪外出。所以,治疗伤风咳 嗽,唯一方法,就是宣达剂。
第三十页,共59页。
重症用古方
• 咳嗽口渴, 身热不高, 无其它特殊症状者,
3、清法
• 清热化痰,清咽宁肺汤、清肺化痰汤;
• 清燥养肺,桑杏汤、四汁膏; • 清肺泻火,二母宁嗽汤、清肺降火汤、石膏散;
• 清暑益肺,加减洗肺散、加味玉露散、清肺白虎 汤;
第二十五页,共59页。
(五)焦树德治咳七法
4、温 法
• 温肺化痰,温肺汤、八味款冬花散; • 温肺行气,加减三奇汤; • 温中化痰,半夏温肺汤、加味理中汤;
• 阵发性咳嗽,每为呛咳,严重者一时许 或发作数次,或干咳少痰,或咯出粘痰 少许而咳嗽渐平。
• 嗽咳较甚者,询之多有心烦急躁之状, 咳急或面赤汗出,切其脉左关独弦滑, 我责之为肝侮肺逆所致。
第四十三页,共59页。
2、止咳必借调肝
• 肝和肺有密切的关系,肝属木,主疏泄, 其气上升;肺属金,主肃降,其气下降, 肝升肺降,气机协调。若肝气因热、因郁 而上冲,则肺气浮张,不能肃降,肝侮肺 逆,阵咳不已。
第八页,共59页。
• 《素问·咳论》:“治藏者治其俞, 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第九页,共59页。
二、基础知识
第十页,共59页。
肺在变动为咳
• 1、肺居西方,五行属金,其性为燥,其 色为白,通于秋气。
• 2.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主肃降, 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肺在变动为咳。
中医知识讲座咳嗽
外感咳嗽
(三)燥热咳嗽 • 1. 主症:干咳无痰,或痰粘不易咳出,鼻干
咽燥、咳甚胸痛,或有形寒、身热等表证,舌 尖红,苔薄黄,脉小而数。 • 2. 症候分析:风燥伤肺,津液被灼,故咽痒, 干咳无痰。频频作咳,甚则胸痛,由于燥热伤 肺,肺气不利。初见或见表证,属于风邪外客, 卫气不和。舌尖红,苔薄黄,脉小而数,均为 燥热之证。 • 3. 治法:宜清肺润燥为主。 • 4. 方药:桑杏汤加味
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 2. 症候分析:肝火上升,肺失清肃,自觉气逆于喉,
即阵咳,咳则火升面红,喉间干燥,似有痰梗于喉, 不易咳出。此由肝气郁而化火,气火逆乘于肺,金 虚不能制木,乃成肝火犯肺之咳。胁为肝之分野, 咳则肝气不和而引痛。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 为肺热津亏而肝旺之象。 • 3.治法:宜清肺、平肝、降火。 • 4.方药:泻白散加味
辨证要点
• 首辨外感、内伤 • 次辨虚实、病邪、兼症
常见证型
• 外感咳嗽:
(一)风寒咳嗽 • 1. 主症:初起咳嗽痰稀,鼻流清涕,或兼有头痛,
寒热无汗等表现,舌苔薄白,脉浮。 • 2. 证候分析:咳痰稀薄,鼻流清涕,为风寒犯肺,
郁于气道,肺气不能宣畅所致。头痛,寒热无汗,为 风寒兼伤皮毛,外束肤腠,寒主闭塞之故。舌苔薄白, 脉浮,主邪在肺在表。 • 3. 治法: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 4. 方药:金沸草散
病因病机
• 一、外邪(六淫)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 肺卫受感,于是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影响到肺 气之出入呼吸,因而引起咳嗽。
• 二、他脏有病,累及肺脏所致的咳嗽,属于内因咳嗽,如 脾虚生湿,聚为痰浊,湿痰上渍于肺,影响气机出入,遂 为咳嗽,此即古人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的道理。
七种咳嗽的鉴别方法
七种咳嗽的鉴别方法
七种咳嗽的鉴别方法包括:
1. 风寒咳嗽:常表现为咳嗽、痰稀白或有泡沫、喉痒,伴有风寒感冒症状。
应选用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类中成药。
2. 风热咳嗽:常表现为咳嗽气粗,或咳声嘶哑,痰粘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常伴发热、口干、咽喉疼痛等。
应选用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类中成药。
3. 痰湿咳嗽:痰多黏稠且咽喉出现呼噜声,一般是身体中湿气过重造成的。
4. 燥热咳嗽:一般无痰而且少痰,会出现咽干、鼻干、鼻塞的状况,是属于阴虚火旺引起的。
5. 风燥咳嗽:常表现为无痰或少痰,或干咳,口、鼻、咽干燥,咳嗽伴有胸痛,头痛,无汗尿黄,大便干燥等。
应选用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类中成药。
6. 痰热咳嗽:痰黄稠且难以咳出,发热、口渴、大便干燥。
应选用清热化痰的药物。
7. 肝火犯肺咳嗽:常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咽干口燥、声音嘶哑等。
应选用清肺泻肝的中成药。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142619)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一、概念: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
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
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
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
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
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
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
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2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治疗感冒暑湿伤表证,应首选( )(2009年第69题)A.荆防败毒散B.银翘散C.新加香薷饮D.参苏饮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感冒的辨证论治,属于识记型考题。
感冒暑湿证临床选用清暑祛湿解表的新加香薷饮治疗,而荆防败毒散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银翘散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参苏饮用于治疗气虚感冒。
故选C。
2.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头昏重胀痛,鼻流浊涕,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白而腻,脉濡。
其证候是( ) (2006年第57题) A.风寒证B.风热证C.暑湿证D.暑热证E.寒湿证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感冒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
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是暑湿伤表、卫表不和的表现,风暑夹湿上犯清空则头身重胀痛,暑湿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暑热内扰、热灼津伤故小便短赤,舌脉均为暑湿之征。
故选C。
3.下列哪项不是感冒的特征( )(2005年第72题)A.恶寒发热B.呈流行性C.头身疼痛D.鼻塞流涕E.喷嚏频作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感冒的特征以及与时行感冒的鉴别,属于理解型考题。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频作都是感冒的特征,而B选项流行性是时行感冒的特征,而非感冒的特征。
故选B。
4.身热,汗少,头昏,肢体酸重,心烦口渴,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宜用( )(2005年第57题)A.荆防败毒散B.藿香正气散C.玉屏风散D.新加香薷饮E.连朴饮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感冒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
夏季感冒,感冒当令之暑邪,暑多挟湿,暑湿伤表,表卫不和,故身热汗少,肢体酸重;暑热内扰,热灼津液则心烦口渴;湿热阻滞,气机不展故胸闷口黏;舌苔黄腻,脉濡数为暑热挟湿之证,临床选用新加香薷饮治疗。
故选D。
5.风寒感冒出现恶寒发热的病理为( ) (1999年第55题)A.热淫肌肤B.邪热入里C.卫阳被遏D.卫气不固E.卫表失和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感冒的病机,属于理解型考题。
中医内科学.咳嗽
第四十一页,共59页。
[治疗原则]: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处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加减应用]: 1.痰湿较重者,咳痰多而稠厚,舌苔厚腻,加
汗。 3.舌象:舌苔薄白。 4.脉象: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 :风寒(fēnghán)袭肺,肺气失宣,肺气上逆
第三十二页,共59页。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处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加减应用]: (1)咳嗽甚者加金沸草祛痰止咳; (2)咽痒者加薄荷、蝉衣、防止以祛风止痒; (3)鼻塞声重者加辛夷(xīn yí)花,苍耳子,宣通肺窍;
喘证
肺痈 肺痨 肺癌
六淫外邪,脏腑 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咳嗽、咯痰 功能失调
宿痰伏肺,遇外 邪饮食、情志劳 倦诱发
痰阻气道,气道挛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 肺失肃降,肺气上逆 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发作
与缓解均迅速
外感六淫,内伤 邪壅于肺,宣降失司;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 饮食情志,劳欲、 肺不主气,肾失摄纳 不能平卧 久病
痰:热痰、寒痰 (五)病理(bìnglǐ)因素
火:实火、虚火
第十页,共59页。
(四)、病因(bìngyīn)病 机概述
外感 口鼻皮毛 六淫 入侵 (饮rù食qīn)肺损脏伤脾胃 痰浊内生 不节 脾失健运 上犯于肺
情志(qínɡ zhì) 肝气郁滞 火气循经 肺抑病郁自病气郁肺化阴火不足上犯于肺
日久不愈 肺气亏损
1. 辨外感与内伤
第二十一页,共59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肺系病证感冒1各家学说:○1北宋*杨士赢《仁斋直指方》首见“感冒”之名。
○2元*朱丹溪提出病位在肺,创立辛温、辛凉两大治法。
○3明清时期将感冒与伤风互称。
○4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对虚人感冒提出“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并明确提出“时行感冒”。
2病证特点: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头痛,脉浮。
3病因病机:六淫、时行病毒侵犯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4病位:肺卫。
5病证鉴别:○1风温—病势急、寒战高热,神昏谵妄。
○2流感—症状重、发病急、传变快,具有流行性与传染性。
6辨证要点:○1辨风寒、风热、暑湿。
○2辨时行与普通感冒。
○3辨体虚感冒—气虚与阴虚。
7病证治则:解表达邪或解表宣肺。
8病证分治:○1风寒束表: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苔薄白,脉浮紧—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鼻塞喷嚏,流稠涕,发热或高热,微恶风,汗出口干,咽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小便短赤合六一散或加赤茯苓)。
○4虚体感冒:(1)气虚感冒:恶寒较重,或发热,热势不高,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倦怠乏力,咳嗽咯痰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浮—益气解表—参苏饮。
(2)阴虚外感:身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津,脉细数。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9预防调护:○1慎起居适寒温。
○2注锻炼强体质。
○3易感者每天按迎香穴、冬春服贯众汤、夏暑服藿佩汤。
○4时感流行可服贯众、板兰根、生甘草汤预防;室内食醋熏蒸消毒、加热消毒2小时每日一次。
○5发热者适当休息,饮食宜清淡。
○6药煮沸后5—10分钟即可,趁温热服。
○7得汗、脉静、身凉为病邪外达之象。
咳嗽1各家学说:○1“咳嗽”病名首见于《内经》。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所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
临床上一般为痰声并见,故合称咳嗽。
【范围】西医学中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表现以咳嗽为主症时,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
究其成因不外外感、内伤二途。
其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一、病因’1·六淫外邪侵袭肺系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侵袭犯肺,是引起外感咳嗽的主要病因,但由于四时主气之不同,故人体感受的病邪亦有区别。
因风为六气之首,外邪致病多以风为先导,故外感咳嗽有风寒、风热、风燥等不同的证候,其中尤以风寒为多。
2.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脏自病或它脏有病及肺,均可引起内伤咳嗽。
(1)肺脏自病多由于肺脏的其它疾病迁延日久,耗损肺气,灼伤肺阴,而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2)它脏有病及肺多因饮食不节,嗜酒过度,过食辛辣肥甘,酿生痰热;或过度劳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或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日久化火,气火上逆犯肺;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阴则虚火上炎,损伤肾阳则阳虚内寒,皆可导致内伤咳嗽。
二、病机1.发病外邪侵袭犯肺,发病较急;内伤致咳,发病多较缓慢。
2.病位病变主脏在肺,并与肝、脾、肾密切有关。
(1)肺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
由于肺体清虚,不耐寒热,故称娇脏,内外之邪侵袭后易于为病,病则宣肃失司,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为咳嗽。
(2)肝脾肾肝主疏泄,“肝脉布两胁上注于肺”,若肝郁化火,木火偏旺,或金不制木,木反侮金,则气火上逆犯肺而咳;脾主运化,脾为肺之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若脾运不健,痰浊内生,上渍犯肺,则肺失清肃,上逆为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若久咳肺虚,金不生水,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逆为咳为喘。
第二讲:咳嗽
4.肺阴亏虚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
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
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滋养肺阴,甘草 —甘缓和中;贝母、甜杏仁—润肺化痰;桑白皮、 地骨皮—清肺泻热。
3.风燥伤肺
症状: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 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 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 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病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 。本方清宣凉润,用于风燥伤津, 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桑叶、薄荷、豆豉疏风解 表;杏仁、前胡、牛蒡子肃肺止咳;南沙参、大贝 母、天花粉、梨皮、芦根生津润燥。
部分中老年患者,通过异地生活可以自愈。部分儿
童、青少年至成年时,肾气日盛,正气渐充,辅以
药物治疗,可以终止发作。若哮喘大发作,持续不 解,可能转为喘脱或内闭外脱,预后较差,应及时 中西医结合救治。
[结语]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以喉中哮
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临床特征。病理因素以痰
为主,痰伏于内,因感引发。发作时,痰阻气道,
分证论治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
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鼻塞,流 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病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麻黄——宣肺散寒;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 皮、金沸草—宣肺利气,化痰止咳。
中医内科学__第1章第二节咳嗽
风燥咳嗽(燥热、凉燥)
(一)单方验方 1.桑叶煎 2.百合款冬花饮 (二)中成药 1.养阴清肺丸 2.蜜炼川贝枇杷膏
膏 4、急支糖浆 (三)简易治疗技术 1.刮痧 2.拔罐
3.雪梨
痰湿咳嗽 1.二陈丸 2.半夏露 3.半贝丸 痰热咳嗽 1.蛇胆川贝液 2. 清金止咳化痰丸 阴虚咳嗽 1.琼玉膏 2. 玄麦甘桔颗粒 气阴两虚咳嗽 咳速停糖浆 慢性咽炎咳嗽 蒸汽吸入疗法 虚寒型咳嗽:穴位贴敷疗法
分类
1.外感咳嗽 2.内伤咳嗽
三、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咳嗽,或伴有咯痰。 2.病史: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可伴有寒热等表
证 内伤咳嗽,起病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伴
相应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
3. 相关检查:
(1)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2)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 听诊:两肺野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辨痰
少痰:燥热、气火、阴虚
痰多:湿痰、痰热、虚寒
痰白而稀:风、寒
咳吐血痰:肺热、阴虚
脓血相兼:痰热瘀血互结
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味:痰热
味甜:痰湿
味咸:肾虚
(二)、论治要点
外感咳嗽:祛邪利肺 不宜早用收涩、镇咳药
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顾 发作时:祛邪止咳 缓解时:扶正补虚 调理脏腑(注意治脾、治肝、治 肾)。
(三)、分证论治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主症: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咳痰稀薄色白 兼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
热,无汗, 舌脉象: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基本病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三拗汤:宣肺散寒 止嗽散:疏风润肺
中医治疗咳嗽辩证法
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风热、风寒、痰湿、痰热、阴虚燥热五个证型,治疗时根据各证型表现不同,选用成药也有区别。
一、风寒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稀,气急咽痒,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稍有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
一般选购:1、通宣理肺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20毫升。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2、解肌宁嗽丸:口服,每日两次,1岁每次服半丸;两岁以上每次服1丸。
适用小风寒咳嗽。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二、风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痰粘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常伴发热、口干、咽喉疼痛等。
一般选用:1、川贝止咳露: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毫升。
服药时,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糖尿病患者禁用。
2、川贝清肺糖浆: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30毫升。
不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大便溏泄患者及婴儿最好不用。
寒咳、胃寒呕吐、糖尿病患者禁服。
三、痰湿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早晨咳嗽咯痰尤甚,喉间常呼噜呼噜作响,胸闷吐清水,不想吃东西等。
一般选用:1、橘红片: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6片。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寒咳、虚咳不宜服。
2、苏子降气丸:口服,成人每日1-2次,每次6克。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肥腻食物;避免风寒;热咳、虚咳、干咳无痰患者禁用。
四、痰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声连连,痰少质粘,难以咯出,发热咽干口渴,胸闷胁痛气喘等。
一般选用:1、二母宁嗽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
风寒咳嗽、痰量多而持续咯痰的患着不宜服;忌辛辣食物。
2、止嗽定喘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10毫升。
患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慎用本品。
五、阴虚燥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不易咯出,咽干或疼痛等。
一般选用:1、养阴清肺膏:口服,成人每日2-3次,每次10-20毫升。
忌辛辣油腻食物;咳嗽痰多患者不宜服用;孕妇、糖尿病患者禁服。
2、百合固金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ppt课件
(四)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为病。 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脏益伤,逐渐转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在气候转冷时尤为明显。久则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实转虚
(五)咳嗽的转归及预后。 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其病尚浅而易治,但燥与湿二者较为缠绵。因湿邪困脾,久则脾虚而致积湿生痰,转为内伤之痰湿咳嗽。燥伤肺津,久则肺阴亏耗,成为内伤阴虚肺燥之咳嗽。 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治疗难取速效。痰湿咳嗽之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反复病久,肺脾两伤,可出现痰从寒化为饮,病延及肾的转归,表现为“寒饮伏肺”或“肺气虚寒”证候,成为痰饮,咳喘。至于肺阴亏虚咳嗽,虽然初起轻微,但如延误失治,则往往逐渐加重,成为劳损。 部分患者病情逐渐加重,甚至累及于心,最终导致肺、脾、肾诸脏皆虚,痰浊、水饮、气滞、血淤互结而演变成为肺胀
3、风燥伤肺证 (1)症状: 主症: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 兼症: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 苔脉: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2)证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3)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4)方药:桑杏汤加减 。本方清宣凉润,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1、它脏及肺 饮食不调:嗜烟好酒,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炙煿,酿湿生痰;或脾运不健,痰湿内生,上渍于肺。 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 2、肺脏自病 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小青龙汤分析: 外寒 里饮 君 麻黄\发散风寒 臣 干姜\温肺化饮 桂枝/宣肺平喘化饮 细辛/助君药散寒 佐 白芍:和营养血,制约麻桂, 佐 五味子 敛肺,防肺气耗散半夏,和胃 以防发汗太过 止呕,止咳化痰 佐使 甘草:理气和中,调和诸药
22考研中内知识点之咳嗽
22考研中内知识点之咳嗽1.咳嗽的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2.咳嗽的历史沿革(1)有关咳嗽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气所病……肺为咳。
”指出咳嗽的病位在肺。
对咳嗽病因的认识,《素问·咳论》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说明咳嗽不只限于肺,也不离乎肺。
(2)明·张景岳执简驭繁地将咳嗽归纳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对于咳嗽的治法,《景岳全书·咳嗽》指出:“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
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夹实,亦当兼清以润之。
”提出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疗原则,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容。
(3)《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
”(4)《医学心悟》亦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为了祛邪外达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
(5)《医宗必读·咳嗽》谓:“大抵治表者,药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解,变生他病,故忌寒凉收敛”。
(6)《证治汇补·咳嗽》谓:“肺居至高,主持诸气,体之至清至轻者也。
外因六淫,内因七情,肺金受伤,咳嗽之病从兹作矣。
”咳嗽的病因病理 1.病因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2.病机咳嗽的病变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不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1)外感六淫之邪,侵袭肺系。
多因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导致肺失宣降。
咳嗽辩证分析范文
咳嗽辩证分析范文咳嗽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通常是由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中医理论认为咳嗽与肺、脾、肾、胃等多个脏腑有关,因此需要进行辩证分析,了解咳嗽的病因病机,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1.肺热咳嗽肺热咳嗽是指由于肺部受热邪侵袭,导致肺气燥热,引起咳嗽症状。
症状表现为咳嗽剧烈,咳痰黄稠,甚至带血,舌红绛,苔黄腻等。
治疗应重点清热降火,润肺化痰。
常用方剂有瓜蒌膏、川贝雪梨膏等。
2.肺寒咳嗽肺寒咳嗽是指肺部受寒邪侵袭,导致肺气不畅,引起咳嗽症状。
症状表现为咳嗽时感觉寒冷,嗓子痛,咳痰清稀,舌苔白等。
治疗应重点温肺散寒,化痰止咳。
常用方剂有苓桂朮甘汤、防风通圣散等。
3.目火咳嗽目火咳嗽是指由于肝火上扰,影响肺气的宣降,引起咳嗽症状。
症状表现为咳嗽多为干咳,伴有口干、目赤等症状,舌红绛,苔黄腻等。
治疗应重点清肝泻火,润肺化痰。
常用方剂有柴胡桂枝汤、玄龟甘桔丸等。
4.脾虚咳嗽脾虚咳嗽是指由于脾气虚弱,无法运化水湿,导致湿邪内停,阻碍肺气宣降,引起咳嗽症状。
症状表现为咳嗽黏稠痰多,甚至久咳不止,舌质淡白,苔白腻等。
治疗应重点健脾化湿,润肺止咳。
常用方剂有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5.肾虚咳嗽肾虚咳嗽是指由于肾精亏损,无法保持肺气的下降功能,导致咳嗽症状。
症状表现为咳嗽声低弱无力,甚至伴有气短,腰膝酸软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等。
治疗应重点补肾益气,润肺止咳。
常用方剂有肺养生膏、杞菊地黄丸等。
根据不同的辩证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可以加速病情康复。
值得注意的是,咳嗽症状持续时间过长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
感冒咳嗽知识测试题答案
感冒咳嗽知识测试题答案
1.古书中有言:燥咳每成()。
A.虚B.哮C.悸D.痧E.喘正确答案:D
2.内伤咳嗽治宜()。
A.祛邪B.扶正C.扶正补虚D.补虚E.标本同治正确答案:C
3.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是()。
A.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B.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C.痰可郁而化火D.火能炼液灼津为痰E.上述都是正确答案:E
4.可参照咳嗽进行辨证论治的疾病是()。
A.肺炎B.支气管炎C.支气管扩张D.上呼吸道感染E.以上都可以正确答案:E
5.咳嗽的辨证要点是()。
A.风寒风热,表虚表实B.内伤外感,证候虚实c.气虚血虚,阴虚阳虚D.痰色痰质,痰多痰少E.内火外火,实火虚火正确答案:B
6.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下列哪项无鉴别诊断意义()。
A.感邪的不同B.起病的缓急c.病程的长短D.属实属虚的不同E.咳痰的多少
正确答案:E
7.外感咳嗽属于()。
A.邪实正虚B.邪实C.正虚
D.邪实正不虚E.邪不实正虚正确答案:B
8.外感咳嗽的病机及转化是()。
A.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B.风寒化热C.风热化燥D.肺热蒸液成痰E.上述都是正确答案:E
9.外感咳嗽的病因是()。
A.六淫B.七情c.外伤D.劳倦E.饮食正确答案:A
10."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此语出于()。
A.《素问》
B.《诸病源候论》c.《景岳全书》D.《医学三字经》E.《河间六书》正确答案:A。
风寒咳嗽辨证要点
风寒咳嗽的辩证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辨外感与内伤: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伴有表证,多属实证。
内伤咳嗽发病缓,病情长,多兼有不同程度的里证,可虚实互见,虚证多见。
2.辨寒热:寒咳多见怕冷、痰稀白、舌质淡等症状;热咳则多见发热、痰黄、大便结、苔黄等症状。
3.辨咳声:咳嗽重浊,多属风寒或夹湿;咳声粗亢,多属风热;咳声嘶哑,多属燥热;咳而喉痒,多兼风邪。
4.辨痰液:白稀属寒痰;黄稠属热痰;白黏、量多、易咯出属湿痰;白黏少、难咯出属燥痰;痰夹泡沫属风痰;白稀夹泡沫属风寒;黄黏夹泡沫属风热;干咳无痰属燥火。
5.辨舌苔和脉象: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通常提示风寒咳嗽。
综上所述,对于风寒咳嗽的辩证,需要考虑外感与内伤、寒热、咳声、痰液、舌苔、脉象等多个方面。
根据具体症状和体征,可以得出准确的辩证结果,从而指导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的辨证要点》
肺若有病,无论是何原因,必见咳喘之症。
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此症虽属常见,实则千头万绪,变化莫测。
易治者,二三剂药即可痊愈;难治者,经年累月,病症犹存。
诸多名医,亦常有为之束手者。
擅治咳喘者,治肺之道尽矣!
凡治咳嗽,必详察如下要点:
1、是急性咳嗽,还是慢性咳嗽。
急性咳嗽,病发突然,多外感所至;慢性咳嗽,多旧病复发。
2、咳嗽分外感与内伤二大类,故治疗咳嗽,必先审其有无外感症状,如: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
3、痰的特点:有痰无痰?痰多痰少?清稀或黄稠?无痰或量少者,重在降肺气;有痰且量多者,重在祛痰涎;痰涎清稀或呈泡沫状者,多寒饮内伏,当温肺化饮;痰涎黄稠者,多已化热,当清肺化痰。
4、咳嗽的程度:偶尔咳嗽几声,声音低微者,多属虚证。
持续剧烈咳嗽,声音重浊者,多属实症。
5、咳嗽的时间:或白天加重;或夜间加重;或定时发作。
昼发夜止者,多阳气胜;夜发昼止者、多阴邪胜;定时发作者,从脏腑经络,五行相生相克论治。
常见症型及治法:
1、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无汗,此风寒束表,肺气上逆所致,治当解表散寒,麻黄汤类方予之,汗出则热退、咳止。
2、咳嗽,发热,汗出,脉浮缓,此伤风,营卫不和,治当调和营卫,兼降肺止咳,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予之。
3、咳嗽,发热,口渴,咽喉红肿而痛,此外感,风热蕴肺,当辛凉解表,银翘散、桑菊饮加减治之。
4、咳嗽,汗出而喘、鼻翼扇动,舌红脉数,此邪热迫肺,麻杏石甘汤加味治之。
5、咳嗽,咽痒、声嘶,舌淡苔白,此风寒未尽,治当温肺解表,甘草干姜汤加苏叶、荆芥、白芥子等治之。
6、干嗽无痰,咳则不止,咽干咽痒,多饮,舌红少苔,脉细数,此肺肾阴虚,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汤加减治之。
7、咳嗽剧烈,发则连咳数十声,甚则涕泪交流,欲呕,此肝气犯肺,治当平肝,随症用药,芍药甘草宜重用之。
8、咳嗽,少痰,夜间加重,多梦易醒,睡时偶发脚痉挛,此血虚,肝气上逆,肺气不降,二陈汤加当归、白芍、郁金等治之。
9、咳嗽,每夜子时定时发作,子时为胆经为主,肝胆相表里,故此为肝气犯肺,小柴胡汤加减治之。
10、咳嗽,少气懒言,食少纳呆,倦怠乏力,此久咳伤气,或气阴两虚,补中益气汤、生脉饮稍加降气化痰之品以治之。
11、咳嗽,夜间为甚,痰多而稀,舌淡苔滑,此寒饮内伏,治当温肺化饮,小青龙汤、甘草干姜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类方加减治之。
12、咳嗽,胃脘痞胀不适者,从胃论治,半夏泻心汤类方治之;或三拗汤加保和丸治之;或大柴胡汤、三子养亲汤加减治之。
13、咳嗽,少腹胀满不适者,从腹论治,已椒苈黄汤、甘遂半夏汤等诸多方剂随证选用。
14、咳嗽,便秘,数日不解者,必先通其大便,咳乃止。
此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也,腑浊不降,肺亦难降。
15、咳嗽,多痰涎,从痰饮论治,木防已汤、停苈大枣汤、控涎丹、巴豆霜等,随证治之。
16、咳嗽,两肋胀痛,情志抑郁、易怒,喜叹息,此肝郁,肺气不降,逍遥散,柴胡汤类方加减治之。
17、咳嗽,舌下脉络粗涨紫暗,胸胀闷,多恶梦,此瘀血内滞,气机升降出入受阻,血府逐瘀汤加减治之。
18、咳嗽,胸闷,心悸痛,此心肺同病。
肺主气,气能行血;心主血,血能载气;气滞者,血亦瘀;肺病者,心亦损。
《素问-咳论》云:“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
久患哮喘而转为肺心病者,亦属此类。
当降气活血。
19、咳嗽,苔腻,胸闷恶食,肢体困重,大便粘滞,此湿浊蕴肺,三仁汤类方加减治之。
20、咳嗽,呛咳不止,时喘息,自汗出,此宣散太过,肺气不敛,治当敛肺止咳,定喘汤加减治之。
以上所举,尚属大概,若细分解之,则更为繁复,故咳嗽难治,并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