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设置标准
附件1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设置标准一、基本要求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应当具有全国领先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具有丰富的严重复杂创伤救治经验,在全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中处于引领地位。
配套设施完善,创伤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齐全,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具有能够满足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医疗设施、设备,且有相对成熟合理的创伤中心运行机制。
坚持公益性,认真贯彻落实医改相关工作要求,具备承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救治的能力和经验。
承担全国创伤医学及创伤救治中的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多次组织创伤医学国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引领和推动国家创伤医学发展。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应当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一)创伤中心实体化,规模满足功能定位,具备独立的创伤复单元、创伤病房、创伤重症监护病房,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相关专业固定的医务人员,医院每年向创伤中心投入一定的建设发展经费;(二)建立创伤综合救治团队,由核心科室(专业)和支撑科室(专业)的固定人员组成,其中核心科室(专业)包括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急诊医学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支撑科室(专业)包括心脏大血管外科、烧伤科、整形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精神科、康复医学科、介入放射科、中医科、输血科等;(三)所在城市为航空医疗急救试点城市,医院应当为国家航空医疗急救试点医院,能够承担国家级创伤规化救治培训任务;(四)核心科室(专业)中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个,教育部重点学科≥2个。
二、医疗服务能力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应当具备常见创伤、严重创伤和创伤并发症的综合诊疗能力,掌握严重创伤救治所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
具备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并将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的能力,引领我国创伤医学发展。
已初步建立全国性的创伤救治网络或创伤医联体,建立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推动我国创伤医疗救治的规化、标准化发展。
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与展望
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与展望蒋建新;李磊【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战伤和创伤救治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其发展趋势,提出未来战创伤救治的研究方向、目标和重点.方法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近5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战创伤方面的论著、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等.结果欧美军事强国提出了"医疗与士兵"同在的理念,尤为重视战场前沿大批量伤员快速救治新技术与急救器材的研究,将医疗救援尽量前伸,加强建立无缝隙的医疗救援体系.重视严重战伤院内并发症发生机制与防治、高新武器致伤特点与机制、颅脑伤、损伤组织修复与再生等研究.我军分别在战创伤急救、损伤控制外科、休克复苏、并发症防治以及组织再生修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提升我军现代战争条件下卫勤保障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结论我军未来在战创伤领域应以适应现代战争和执行多种非军事行动条件下卫勤保障需求为立足点,以显著降低战创伤死亡率和伤残率、全面提升军人健康为目标,大力加强战场前沿大批量伤员的快速救治能力,以及三军联合作战条件下战伤救治组织、救治技术和战创伤救治的转化医学研究,不断提升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卫勤保障能力.【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35)007【总页数】4页(P781-784)【关键词】战伤;创伤和损伤;急救【作者】蒋建新;李磊【作者单位】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6.1;R826.61 “十一五”以来国外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伤”是导致部队减员、部队战斗力削弱的重要原因,因而战创伤防治研究一直是军事医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备受各国军队重视。
近5年来,其国外发展状况是:1.1 高度重视战伤早期急救治疗研究据文献[1-3]报道,因大量失血、颅脑伤等阵亡的人数占所有伤亡人数的50%以上,阵亡者中,86%死于伤后30min内。
酶清创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9—4237(2010)Ol一0087—04酶清创的研究进展・87・・综述・胡维,王爱民,王建民(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六室,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军武器杀伤生物效应评估中心,重庆400042)摘要:酶清创是采用某些具有蛋白水解作用的外源性酶类进行伤口清创的非手术方法,在分解清除坏死或失活组织的同时,不损伤邻近正常组织,目前主要应用于烧伤、褥疮和慢性创面的治疗。
作者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刨伤;蛋白酶;清创;感染中图分类号:R456.3;R63文献标识码:AResearchprogressofenzymaticdebridementHUWei,WANGAi—min,WANGJian—rain(Department6,InstituteofSurgeryResearch,DapingHospital。
Thir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42,China)Abstract:Enzymaticdebridementisanonsurgicalmethodtodebfidewounds埘tllexogenousproteinaseswhichhydrolyzenecroticanddevitalizedtissuewithoutdamagingthenormaladjacenttissue.Itisappliedmainlyinthetreatmentofburns-pressureulcerandchronicwounds.Theauthorreviewsthecurrentsituationanditsresearchprogress・Keywords:trauma;proteinase;debridement;infection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清创方式仍是手术清创,其效果取决于手术医师的经验及肉眼对创面污染和坏死组织的判断。
《烧伤康复与创面修复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会通知-IMG[1]
11、 12、 13、 14、 15、
韩春茂 :浙 江大学 医学院附属第二 医院烧伤科教授 李瑾怡 :第 三 军 医大学人 文社 科学院 中文与艺术教研 室主任
Mark Fitzgera1d:澳 大利亚 阿尔弗雷德 医院创伤 中心主任
谢卫 国:武 汉 大学 同仁 医院/武 汉 市第三 医院副院长 郑文 昌 中国台湾 中山医学大学附设 医 大庆院区、中兴院区 高压 氧及 问题伤 口治疗中心 主任 医师 罗高兴 :第 三军医胖 西南医 科
吴军:第 三 军 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科 (全 军烧伤研究所 )所 长
L猁 a1Adigun Ismai1a∶
尼 日 刂 ⅡOrin教 学医院溺 与扔 夕 并亚 阡哮 授
唐
丹 :广 东省 工伤康 复 医院院长 韩 国 DaejeOn OraG1e皮 肤病门诊 医学博士
YongsOo Lee∶
陈建 :第 三 军 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科博士 此次烧伤康 复治疗技术培训班 (WORKSHOP)主 要 面向直接 参 与患者
Uba1∞ ArmatO∶ 意 大利维罗纳 学院人 类组织萑
6、
7、
夏照帆 :第 二 军 医大学长海 医院烧伤外科主任
-胚 胎 学教授
、
8、
Ⅹ ian(Sean)Li(李 宪昌 ):美 国哈佛 医学院副教授 大城 昌平 (ShOhei Ohgi)∶
9、
李曾慧平 (CeGi1ia Li)∶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教授 日 圣克里斯多夫大学康复 医学院教授 本
(毪
}院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珲菝伤
)副 所长
rank)LI∶ 澳大利亚 c。 nc Nhomakorabeard医 院物理治疗部物理治疗师 Sek Keung σ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设置标准
附件1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设置标准一、基本要求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应当具有全国领先得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具有丰富得严重复杂创伤救治经验,在全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中处于引领地位.配套设施完善,创伤救治相关得诊疗科目齐全,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具有能够满足医疗、教学、科研所需得医疗设施、设备,且有相对成熟合理得创伤中心运行机制.坚持公益性,认真贯彻落实医改相关工作要求,具备承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救治得能力与经验。
承担全国创伤医学及创伤救治中得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得技术指导,多次组织创伤医学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引领与推动国家创伤医学发展。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应当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一)创伤中心实体化,规模满足功能定位,具备独立得创伤复苏单元、创伤病房、创伤重症监护病房,有完善得组织架构与相关专业固定得医务人员,医院每年向创伤中心投入一定得建设发展经费;(二)建立创伤综合救治团队,由核心科室(专业)与支撑科室(专业)得固定人员组成,其中核心科室(专业)包括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急诊医学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支撑科室(专业)包括心脏大血管外科、烧伤科、整形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精神科、康复医学科、介入放射科、中医科、输血科等;(三)所在城市为航空医疗急救试点城市,医院应当为国家航空医疗急救试点医院,能够承担国家级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任务;(四)核心科室(专业)中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个,教育部重点学科≥2个。
二、医疗服务能力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应当具备常见创伤、严重创伤与创伤并发症得综合诊疗能力,掌握严重创伤救治所涉及得各项关键技术。
具备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并将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得能力,引领我国创伤医学发展。
已初步建立全国性得创伤救治网络或创伤医联体,建立以综合医院为核心得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推动我国创伤医疗救治得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企业必知的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
企业必知的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中国青年报全面披露了国内重点高校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情况,这体现了一所高校的科研水平,如果有企业想在技术方面跟这些实验室展开合作,不妨参考一下教育部有关部门向本报提供的各个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具体情况。
清华大学(10个):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8个):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7个):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6个):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5个):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5个):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4个):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4个):三束材料改性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4个):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4个):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4个):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4个):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4个):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3个):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3个):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水质保障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机器人及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3个):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2个):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2个):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2个):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2个):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2个):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2个):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2个):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2个):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2个):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2个):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个):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2个):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1个):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1个):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1个):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1个):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1个):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1个):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1个):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院(1个):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1个):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1个):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1个):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1个):功能有机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1个):作物遗传与种植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军医大学(1个):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军医大学(1个):创伤、烧伤与复合伤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军医大学(1个):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1个):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1个):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1个):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1个):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1个):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1个):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1个):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个):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1个):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1个):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1个):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学院(1个):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1个):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个):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个):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1个):深部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个):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1个):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个):油气资源与勘探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3个):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治研究进展
.综述.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治研究进展伍芳慧,刘媛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部特殊环境战伤防治研究室,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2【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指个体在遭受强烈的身体和精神创伤后出现行为和精神异常的一种疾病。
其三大核心症状为:创伤事件再体验、警觉性增高以及回避、麻木。
本文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概况、流行病学、致病机制、生物标记物及其预警诊断、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4237.2021.06.016Progr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Wu FanghuijLiu Yua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auma,Bums and Combined Injury,Department of Special War Wound,Research Institute of Surgery,Daping Hospital,Arm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2,China[Abstract]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is a disease,which is caused by intense physical and mental trauma and eventually develops behavioral and mental abnormalities.The three key symptoms of PTSD arereexperience of traumatic events,increased alertness,and avoidance or numbness.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TSD and its progress in epidemiology, pathogenic mechanism,biomarkers,predicting diagnosis andprevention measures.Further,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urrent researches and the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are discussed.[Key words]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athogenesis;early diagnosis;treatment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机体在遭受战场环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严重创伤等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后引发的一组以多种精神行为异常和心理障碍为主,并对个体产生明显的影响,致使其职业能力和社会功能受损的延迟和(或)持久的不良反应[I-3]o其临床的核心表现为创伤事件再体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以及情感麻木及回避行为。
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于1984年开始实施。
截至2003年底,国家重点实验室共计161个,固定人员5000余人,仪器设备总值30多亿元,覆盖了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大部分学科领域。
经过20年的发展和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的实施,对于稳定一支精干队伍,在若干领域攀登科学高峰,推动我国基础研究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性作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拥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向全国开放和共享;促进了国内外科学技术交流和合作,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率先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重视创新文化环境建设,形成了有利创新、鼓励竞争的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为我国科技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科技实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
许多国家已将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发展战略,把建设一流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我国,作为科技创新平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84年开始,我国先后建设了17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从前期的全面建设到一定发展阶段的总量控制,再到现阶段的学科规划布局与质量提升,到目前为止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覆盖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大部分学科领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基础研究的整体部署和协调发展。
点击年份可查历年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录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重大原始创新“摇篮”[科学时报] (2005-01-04 14:57:35)据新华社电我国目前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有161个,基本覆盖了基础研究的重点学科领域,已成为我国重大原始性创新的“摇篮”。
创伤数据库的研制
容 , MSAc es0 0作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 以 cs2 0 运用脚本语言开发创伤数据库。 结果 建立 了包括个人资料、 受伤情况 、 院前情况 、 转送医院 、 入院情况、 院内救治 、 诊断及评分、 并发症与共患病 、 救治质量及出院十个登 录界 面, B S为登录方式的创 伤数 据库 。 以 / 且数据库还具备了特殊 的条件查询 、初步统计 分析 和报表功能 。结论 我们所研制 的创伤数据库较其他创伤数据库有其 自身特点 ,
s o i g , c m p i a i n nd c mo b d te , p r o ma c m p o e e n o p t lo t o e c rn s o l to s a o c r i ii s e f r n e i r v m nt a d h s ia u c m .Co c u i n Th r u n l so e t a ma d t b s e e o e u n tt i n h s c a a t rs i s d f e e t f o o h r t a m a d t b s .I o l p l o t e r — a a a e d v l p d by o r i s iuto a h r c e it c i f r n r m t e r u a a a e t c u d a p y t h e s a c f t a ma a r m o e t e d v l pme to r u a c r n Ch n . e r h o r u nd p o t h e eo n f t a m a e i i a Ke r s r u a y wo d :t a m ;d t a e r git a i n n e f c a a b s ; e s r to x i t r a e
骨科知识介绍 (65)
严重创伤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研究概况作者:刘良明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2【摘要】严重创伤休克等临床重症存在血管低反应性,它严重影响创伤休克的治疗。
近年来针对其发生特点与规律、发生机制与调控以及诱发因素与防治措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重点对这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关键词】休克血管创伤AResearch progress of vascular hyporeactivity following severe traumatic shockLIU Liang mi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auma,Burns and Combined Injury,Department 2,Institute of Surgical Research,Daping Hospital,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2,China Abstract: Vascular hyporeactivity occurs following some critical condition such as severe trauma and shock.It interferes profoundly with the therapy of trauma and shock.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the mechanisms,modulation,the inducer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vascular hyporeactivity have been conducted in recent years.Key words:shock;blood vessel;trauma严重创伤、休克等临床重症存在血管低反应性[1-4],它严重影响创伤、休克的治疗。
重庆大坪医院体检中心概况
一、医院简介重庆大坪医院由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对外称大坪医院)和野战外科研究所合并而成。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坐落在两江环抱、风景秀丽的佛图古关上,南俯长江,北瞰嘉陵,山水辉映,是全军唯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军队医疗卫生机构,为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中央首长来渝指定保健医院,重庆市首批涉外定点医院、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院所占地总面积近20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
拥有目前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先进,集人性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一体的单体病房大楼,总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
二、人才实力重庆大坪医院形成了院士领衔,以领军人才、拔尖人才为骨干,以优秀中青年人才为主体的人才方阵。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200余名;博士、硕士生导师近20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科技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2人;总后“三星人才11人; 重庆市学科学术带头人18人。
三、学科建设重庆大坪医院学科专业齐全,外科学所有三级专业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现有野战外科、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眼科、消化内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军队“2110”重点建设学科(野战外科学)。
有全军战创伤专科中心、全军胸外科专科中心和全军交通医学研究所;高血压代谢病、青光眼病、内耳疾病以及便秘为全军专病中心;妇产科、小儿科、泌尿外科为全军优生优育中心。
战创伤医学、胸心外科、眼科学、神经内科、生物医学工程、肿瘤治疗学为重庆市重点学科,高血压病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交通医学研究所、创伤愈合与组织工程研究所、宫颈癌防治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为重庆市研究所,皮肤科为重庆市高校皮肤组织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创伤烧伤复合伤实验室开放课题
国家创伤烧伤复合伤实验室开放课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创伤烧伤复合伤的治疗和研究也越来越重视。
为了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交流,国家创伤烧伤复合伤实验室决定开放一些课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
以下是本实验室开放的课题列表:1. 创伤内科学研究1.1 重型创伤的早期救治策略研究1.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研究1.3 创伤相关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2. 烧伤医学研究2.1 烧伤伤情评估与烧伤严重度的动态监测2.2 烧伤创面愈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2.3 烧伤后并发症的防治新技术研究3. 曳光药物疗法研究3.1 曳光药物在创伤烧伤复合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3.2 曳光药物的新型合成与改进3.3 曳光药物在疼痛控制和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机制研究4. 伤情远程监测与智能诊断技术研究4.1 伤情远程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4.2 伤情智能诊断系统的开发和评价4.3 基于人工智能的伤情诊断技术研究以上课题的开放旨在吸引国内外具有相关研究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创伤烧伤复合伤领域的前沿问题,加速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我国创伤烧伤复合伤医学领域的发展。
欢迎对以上课题感兴趣的专家学者积极报名参与,同时也欢迎各界人士对课题进行推荐和意见反馈。
我们期待与您共同共享思想,共同开展深入探讨,为创伤烧伤复合伤医学研究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由国家创伤烧伤复合伤实验室开放的一系列课题引发了广泛的研究者关注。
此举打开了通向创伤烧伤复合伤医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之门,并为深入探讨相关医学难题提供了更广阔的评台。
实验室也将为参与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以期望通过集思广益的智慧,推进创伤烧伤复合伤医学领域的发展。
下面将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一部分内容展开更为详细的介绍。
创伤内科学研究是实验室课题的重要方向之一。
重型创伤的早期救治策略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重型创伤病例在急救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影响了治疗效果。
严重多发伤院内急救救治标准(张连阳)
重视严重创伤院内救治质量控制Attaching importance to quality control of in-hospital treatment for severe trauma张连阳(400042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Zhang Lian-yangTrauma Center of PLA,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auma, Burns and Combined Injury,Research Institute ofSurgery/Daping Hospital,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2, PR China. E-mail:hpzhangly@摘要:严重创伤的救治理念有了显著变化,发达国家创伤死亡模式已从3峰曲线转变为单峰曲线,由多学科医师组成的团队全程负责其全程救治成为多发伤救治的标准模式,涉及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的救命手术本身成为复苏的组成。
院内伤情评估应根据不同阶段区分重点,做到“既快又好”。
救治中应注意控制院内术前时间、手术时间和到达复苏终点的时间,实施主动、有计划、分期的损害控制策略,遵循通气(ventilation)、手术(operation)、控制出血(control bleeding)、灌注(infusion)和搏动(pulsation)的救治顺序。
关键词创伤;院内救治;质量Abstract:The treatment concept for severe trauma has significantly chang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rauma mortality pattern has shifted into singlet curve from three-peak curve, resulting in standard pattern in which multidisciplinary surgeons take responsibility of the whole treatment course. Life-saving operations referring to airway, respiratory and circulatory function also belong to resuscitation. Focus on in-hospital traumatic evaluation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in different stages, with the concept of “the faster the better”.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surgeons should control the pre-operation time, surgery time and time to achieve resuscitation endpoints, take planned and staged damage control strategy actively and follow the treatment order of ventilation, operation, bleeding control, infusion and pulsation. Keywords: trauma; in-hospital treatment; quality全球范围内每天1.6万人死于创伤,据WHO预计到2020年创伤将成为第二大常见致残和影响年损失生命数的原因[1]。
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月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称序号实验室名称负责人批准日期学院01 生物饲料安全与污染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刘建新2008年7月动科学院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称序号实验室名称负责人批准日期学院01 二次资源化工国家专业实验室姚善泾1989年6月材化学院02 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吕征宇1989年6月电气学院03 生物传感器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陈裕泉1989年6月生仪学院04 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沈模卫1989年6月理学院[编辑本段]【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详细名单】清华大学12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萃取分离分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分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物理分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分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10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10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分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聚合反应工程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分室)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6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分室)上海交通大学6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分室) 吉林大学6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实验区)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5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分室)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4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4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4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分室)中山大学4华南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4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塑性成形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4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3内燃机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精馏分离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分室)同济大学 3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分室)大连理工大学3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 3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 3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分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分室)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3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机器人及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水质保障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2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2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2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 2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2生物反应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2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2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2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2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2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2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勘探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 1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1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 1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1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 1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1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1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应用有机化学)电子科技大学 2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1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综合业务网理论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火灾科学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1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1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1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1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1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1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1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1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军医大学1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军医大学1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1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 1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军医大学 1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 1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 1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院 1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1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分室) 江南大学 1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分室)南昌大学 1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分室)。
做好烧伤外科“三生”的临床教学探讨
特点
结 合烧 伤 临床特 点 , 针对 学生 各种不 同的实 际情况 ,
做 到 心 中有 数 , 的放 矢 , 有 因人 区 别 施 教 ¨ 。例 如, 对第 一类 学生 , 由于他 们刚 完成包 括外 科在 内的 各 科理 论课 程学 习不 久 , 基础 理论 知识 掌握较 好 。 对
基 础有 限 的研究 生 与进 修 生 , 主要 指 来 自一些 基 层
老 师必须 思索 与面对 的课题 。虽 然各 位学 生层 次参
差不 齐 , 如研 究 生有硕 士与 博士 之分 、 自不 同单 位 来 或不 同地 区 的进 修 生相 互 间的差 距 较 大 , 我 们 在 但 带教 过程 中发现其 均 有 共 性 , 故本 文 就 笔 者 及所 在
进修生 ( 称 为 狭 义 的 “ 生 ” 统 三 。 因广 义 的 “ 三
为此 , 教教 师必须 在三 生人 科前 、 带 进入 治疗 组
之前 , 明确 他们 各 自的来 源 、 习工 作 简 历 、 能 的 学 可
理论 及 临床技 术水 平等 实际情 况 。进入 烧 伤临床 实
践 的三生 大致 可分 为 三 类 : 是几 乎 无 临床 实 践 经 一
研 究 生 、 士研 究 生及 进 修 生 的 临床 带教 工作 。 硕
关键词 : 烧伤外科学 ; 临床教学 ; 三生
中图 分 类 号 : R 4 G 4 64 6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0 08—74 (00 0 0 9 0 2 9 2 1 ) 3— 2 9— 3
验 的研 究生 与进 修 生 , 要 指应 届 本 科 毕 业 即考 取 主
灾害医学救援的分级救治和后送体系
直升机不仅可以直抵灾情严重的核心区域.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救援行动的高峰期均可以有效地突 破交通瓶颈和种种屏障,灵活地展开救援行动。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解放军和武警立即出动进行 抢险救灾,创下解放军军史和中国航空史上单日出动飞机最多、飞行架次最多、投送兵力最多的航空输 送行动纪录。这表明解放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但对于伤病员空运后送,仍应向外军借 鉴学习。如俄军现已研制出特别的分离舱(可装载4~6名伤员)及其与直升机配套的挂接系统,直升机可 不必着陆就可对分离舱进行悬挂式连接,之后继续飞行将伤员运送到目的地后即可脱离分离舱。
(3)第三级:专科治疗。由指定的设在安全地区的地方和军队医院(即后方医院)进行较完善的专科 治疗,继续全面抗休克和全身性抗感染;预防创伤后肾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 碍综合征(MODS)等并发症,对已发生的内脏并发症进行综合治疗,酌情开展辅助通气,心、肺、脑复苏 等,直至伤员治愈。有些伤员治愈后留下残疾,尚需作进一步康复治疗。
首届全国急救与空难救援高峰论坛
253
灾害医学救援的分级救治和后送体系
粱华平王正国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400042)
摘要:战时环境下伤员救治体系与平时条件下灾害医学救援体系存在兼容性与互通性。二者的共同点 包括组织管理、分级救治、独特的医学理论、救治对象为大批伤(病)员、救治条件甚为困难等。本文通过阐述 战伤分级救治体系的起源,延伸到灾害医学救援的分级救治、灾害医学救援的立体后送体系的发展趋势。认 为战时“三区七级”救治体系已经不适应未来灾害医学救援的需求,结合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分级救治的 成功经验及笔者的现场亲身经历,提出未来灾害医学救援分级救治阶梯可分为三级或二级,同时强调了建 立并完善灾害医学救援立体后送体系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外同类研究进展。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三级以上教授
第三军医大学技术三级以上教授黎鳌(1917-1999)湖南浏阳,原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西南医院烧伤中心主任、烧伤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我国我军烧伤医学的奠基人程天民(1927-)江苏宜兴,第三军医大学防原医学与病理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军事预防医学系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名誉所长,原校长兼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文职特级王正国(1935-)福建漳州,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野战外科研究所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张明俊(1894-1976)四川新都,原第三军医大学生物教研室主任,一级教授朱锡华(1922-2008)辽宁沈阳,原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分子免疫学开放实验室主任、全军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微生物和免疫学专家,文职特级,总后“一代名师”刘祚周(1922-2004)辽宁辽阳,第三军医大学神经生理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文琴(1935-)海南文昌,第三军医大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总后一代名师,女刘正津(1927-)江西南昌,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应大君(1946-)????,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秉庸(1920-)吉林延吉,第三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与高原生理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希成(19×-)????,第三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玉章(1963-)????,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全军免疫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成基(1931-)上海市人,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督导专家组组长,原副校长,我国著名的防原医学专家,文职一级(88年少将,后改文职)粟永萍(1954-)????,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防原医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复合伤研究所所长,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女余争平(1962-)湖北黄梅,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佳(1962-)????,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大校)周其全(1951-)陕西镇巴,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高原疾病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王仙园(1946-)湖北武汉,第三军医大学护理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女杨恬(1947-)重庆市人,第三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荣卿(1923-)四川新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史景泉(1925-)江苏溧阳,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意生(1926-)江西石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起鸿(1928-2009)江苏高邮,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光夏(1929-)福建厦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宗城(1930-)湖南新化,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本立(1931-)北京市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采朴(1932-)江西南昌,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景修(1932-)山东昆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毕敏(1932-)江苏南京,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手术麻醉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金锡御(1933-)浙江绍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分院荣誉院长,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柳凤轩(1934-)黑龙江宁安,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研究所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吴宗耀(1934-)湖南长沙,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理疗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汪仕良(1935-)上海市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常旭(1935-)重庆市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顾长海(1936-2002)河南省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戴裕光(1937-)北京市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师承制博士生导师张雅萍(1938-)河北昌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研究员、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武存(1939-)福建漳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输血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何振平(1942-)黑龙江依安,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中心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伍素华(1942-)????,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护理培训中心主任,主任护师,女张忠辉(1946- )湖北武汉,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刘为纹(1918-2003)浙江松阳,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内科(全军消化病研究所)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消化病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之一房殿春(1951-)吉林长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08.12 王宪荣(19×-)????,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宇明(1951-)江苏海安,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专科分院院长,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08.12阴正勤(1955-)????,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黄跃生(195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所长,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南烧伤专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国祥(19×-)湖南汨罗,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波(1957-)贵州贵阳,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分院院长、全军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蔡志民(19×-)山东邹平,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普外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程懋坪(1913-2001)江西南昌,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传染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王传芳(1914-2005)云阳昭通,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女徐日兴(1918-2007)江西崇仁,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刘国相(1919-1988)山东益都,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毛宝龄(1919-2010)河南太康,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科原主任,全军呼吸内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职特级,中国“医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蒋克钧(1923-2004)江苏常州,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刘欲团(1924-2001)浙江玉环,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于世远(1924- )贵州贵阳,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郭先健(1928- )湖南湘谭,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祝善俊(1929-)江西上饶,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心血管内科中心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梅芳瑞(1930-2010)江西南昌,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晏才杰(1932- )湖南浏阳,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肝胆外科原主任,主任医师、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可成(1933-2005)四川资中,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王东武(1936-)河南南阳,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何作云(1939-)辽宁大连,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心血管内科中心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钱桂生(1945-)上海奉贤,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原主任,全军呼吸内科研究所原所长,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隆贵(1945-)江西波阳,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心血管内科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高云华(1950- )四川巴中,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超声诊断科(全军超声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女肖颖彬(1964- )河南洛阳,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全军心血管外科中心)主任兼外科学和野战外科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彤翰(1947-)山东莱州,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肝胆外科原主任,主任医师、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蒋耀光(1933-)四川大足,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胸外科(全军胸外科中心)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国家临床药学研究基地主任、创伤专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竹钦(1936-)湖南长沙,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女朱佩芳(1934-)上海市人,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女廖维宏(1937-)广东五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三级教授杨志焕(1938-)江苏武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德耀(1940-)江西南昌,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邹咏文(1941-)湖南南县,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外科、伽玛刀中心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祝之明(1963-)????,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全军高血压代谢病中心主任、高血压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怀琼(19×-)????,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光耀(1933-)江苏苏州,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陈曼娥(1931-)辽宁海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女刘兆华(1938-)江苏扬州,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曙光(1956-)????,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九研究室主任靳风烁(1955-)河北宁晋,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泌尿外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建新(19×-)????,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金融信息化技术研究
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促进上海市金融信息化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能力的持续提高,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上海市重点实验室资源优势,促进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上海市金融信息化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由上海复旦金仕达计算机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为实验室提供资金、技术、后勤、人才等支援和保障。
第三条实验室根据本身的研究领域,接受研究课题申请,对于通过的,给予设备仪器使用的方便和一定的经费,并视情况配给本实验室研发人员。
第二章开放对象
第四条实验室对国内外和上海市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实行全方位开放。
凡国内外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以及产业部门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科技工作者均可申请课题和资助,并参与实验室的有关研讨会;中级技术职称以及获得硕士学位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也可提出申请。
本重点实验室会根据申请择优资助。
第三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由依托单位提名,并报市科委备案。
主任聘请副主任3人,协助主任进行技术规划和实验室管理,设立专职研究人员20人左右,共同贯彻实验室的科研计划和科研方向。
第六条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组成的主任办公会决定实验室重大事项。
第六条实验室设立学术委员会,聘请领域内资深专家一人任主任,三人任副主任,聘请委员若干名,负责为实验室提供技术咨询、研究方向咨询、研发合作咨询等咨询功能。
第七条实验室主任可根据研究需要设立研究室若干,并聘请研究室主要负责人和研究人员。
第四章经费的使用及管理
第八条实验室经费来源于研发成果转让、政府资助款项和依托单位资助款项,全部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九条实验室经费使用方向:
1. 科研工作使用的仪器、软硬件、材料、测试费、资料费;
2. 实验室主要成员研发期间的工资、奖金。
3.实验室主要成员必要的业务出差、参加学术会议的费用;
4.客座人员的交通、津贴费用。
第十条实验室实验用房占用费,实验水电气费,公用仪器的运行费等由依托单位统一垫付,年末汇总并从实验室经费中扣除。
第十一条实验室主任办公会年初制订预算,年末实行决算,一次超过万元的支出,必须经过主任审批,超过10万元的支出,必须经过主任办公会的审批。
第十二条年末实验室负责人提交预算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经费使用结算报告,送依托单位和学术委员会进行审查。
结余经费转入下年度继续使用。
在下一年度拨款中予以相应的增减。
对于进展不良或不按实验室有关规定执行的开放课题,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可中断或取消其经费的使用。
第五章课题管理
第十三条课题申请以每年1到2月为主,重要的项目可随时申请。
申请资料经过主任办公会初审,并咨询学术委员会,确定最终入选课题。
第十四条经实验室评审决定资助的项目,项目承担者每年年底填写《开放课题年度进展报告》,介绍课题进展情况,列出当年发表的技术报告、论文、鉴定或获奖的成果,并提供论文原件(或复印件)、成果简介、鉴定或获奖证书的复印件;若申请的课题跨年度,凭年度报告参加下一年度开放课题的评审,决定是否继续资助。
第十五条实验室对各项研究课题的进度进行定期检查,年终提交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由实验室汇总,分送学术委员会进行书面评审,视评审结果给予表彰或批评。
第十六条课题完成后需写出总结报告并进行答辩,由学术委员会对课题完成质量和学术水平进行评价,写出鉴定意见报上级有关部门,并通报研究人员原所在单位。
实验室对完成课题优秀的申请者按有关规定实行奖励,特别优秀的可以连续申请并给予资助。
第十七条若需组织成果鉴定的项目,可向实验室提出申请,所需费用由实验室负担。
第六章成果管理
第十八条由实验室列题并全额资助的课题研究成果,其知识产权为实验室所有。
第十九条主要由本室资助的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由本室和研究者原在单位共有,各自权益在课题资助合同中标明。
第二十条自带课题及经费,在本实验室做了一部分工作,研究成果以其所在单位为主。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05年6月1日起实施。
以往有关通知或规定如有与本“管理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本实验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