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

合集下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寓意,并通过学习感受家国情怀。

2.掌握生僻字和生词的读音、笔画及意思。

3.能够通过阅读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1.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生僻字:郊、薄、陌、忧、鸿、朔、怅、诧、竿、讯、欣、饵、沐、携、仲、斋、菱。

3.生词:坦克、战俘、虎视眈眈、县城、抚顺、忍不住、祝愿、豁然开朗、估计、无情、永别、浩荡、感受、掩护、汪洋。

三、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课文,深刻理解“九月九日”这一特殊节日,感受祖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理解并记忆生僻字、生词的发音、笔画和意思。

3.进一步加深课文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如何将阅读感悟转化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2.如何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生僻字、生词的记忆,提高阅读能力。

五、教学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练习、答疑、对话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采用教师讲课、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和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1. 预习让学生预习本课文,尝试理解其中的生僻字、生词,并按照教师要求完成预习任务。

2. 导入引导学生回想家中祖辈的过去,介绍中秋节和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3. 阅读与学习1.教师宣读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分段阅读,理解含义,尝试朗读及模仿。

3.检查生僻字、生词的读音、笔画和意思。

4.进行篇章分析,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寓意和人物形象。

4. 思考与讨论1.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阅读感悟,并总结归纳出课文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

5. 课堂展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互相展示自己的阅读笔记、心得体会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下自己最深刻的感受和思考,以纪念这场难忘的文化盛宴。

并着重要求学生记忆生僻字、生词的读音、笔画和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个字,会写3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异”字,上下结构,上边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

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

注意“异”字与“导”字区别。

2.背诵课文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

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那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

二、初读古诗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4.我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课件出示: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到汉初。

据说,在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

以求长寿。

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

课件出示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

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避邪、消灾。

)像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口插上一种避邪、消灾的植物一样。

见过吗?设计意图:重阳节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但是通过课件提示这个环节,学生们就很容易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文化。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第【1】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一、说教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蕴涵的思乡之情,作为教学本诗的一个重点;同时由于三年级学生对古诗已不再生疏,对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我认为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而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是教学本诗的难点。

根据本诗的特点,通过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看注释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领会诗文的意境。

3、能正确朗读古诗,掌握朗读古诗的方法。

4、拓展积累其他几首思乡的诗和句子。

二、教学理念1、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

2、古诗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我们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启发学生喜欢古诗,并且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但是由于古诗创作的年代离学生比校久远,所以学生在理解意思,体会意境方面就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是想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齐读课题两遍。

师范读。

(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2.忆:想念,思念。

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

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幻灯片3)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

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自由读)四、读懂全诗。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1、独在异乡为客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

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每:每当。

逢:遇到。

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中传递的情感
2.学习诵读古诗,培养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乡情、亲情的体验和感悟
4.了解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准备
1.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2.课本上的《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录音或视频播放设备
4.黑板、粉笔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传统习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乡过重阳节的经历和感受。

2.观察引入
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诗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标题和插图,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猜猜这首诗是讲什么的?
学习课文
1.音频导入
播放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跟读诗歌。

2.理解诗歌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诗歌,并依次回答问题:诗歌是谁写的?诗歌的题材是什么?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3.分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阅读诗歌,共同回答以下问题:诗歌中提到的。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部编版三下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部编版三下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老师范读,注意停顿和韵律。
(四)认读生字
xiongduyιjia
兄独异佳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通过音序、结构、部首等分步讲解,帮助学生对本课出现的生字掌握和了解。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O
二、古诗赏析
(-)解诗题
1.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一重阳节。在我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如今,这个古老的节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老人节”,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课堂练习
下列红色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C)
A.回忆(y〕)异乡(y〕)
B∙佳节。语)登高(deng)
C.茱萸(y□)兄弟(xi6ng)
独自一人在外的孤寂的感情。
拓展知识面,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拓展思维C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并默写。
2、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诗人情感O
课堂小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独自在外的孤独寂寞及对远方亲人的活动场景的想象,把自己的思乡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C
板书
9.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0-遥知兄弟登高处,、
—点明诗人孤独寂寞的环境。
[—想象重阳亲人欢聚的场景,
遍插茱萸少一人。衬托出思乡情。
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课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试讲稿逐字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试讲稿逐字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试讲稿逐字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我的试讲题目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同学们,我们在研究新课之前,先来玩一个游戏,说一说中国的传统节日,看谁知道的多。

同学们说出了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和重阳节等。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一首与重阳节相关的唐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现在,老师检查同学们的预情况。

请同学们介绍一下唐朝著名诗人、画家___,并读一读生字词。

同学们齐读生字词,
发现同学们对生字词掌握得很好。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朗读视频。

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诗文,然后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子,并讨论诗歌的大意。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每到过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

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接下来,我们探究第一句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请同学们思考这句诗的含义。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第【1】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文章,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深厚的传统文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表达作者背井离乡在重阳节对故乡对亲人的真挚思念的一首诗。

学习这首古诗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字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说学情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总结概括能力还是较弱。

,要指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生用多种读的方式展开教学把握全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结合新课标对该学段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诗情,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

难点是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

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探究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是导入环节,在上课伊始我将谈话法进行导入,并伴随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每逢佳节亲人相聚一堂,欢乐的气氛难得难忘。

有一个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在他乡苦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与反思第1篇】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背诵古诗。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理解字词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通过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具准备、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夜书所见》,大家一起来背诵一下。

(师生配乐背诵《夜书所见》)《夜书所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表达思念家乡感情的。

(通过背诵学过的古诗,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师借助《夜书所见》这首学生们熟悉的诗,唤起学生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二、学习新课1、介绍诗人的背景和诗的创作背景:王维:唐朝诗人,15岁时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20岁时考上进士。

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会想家,尤其是过节的时候,这种情感更加强烈。

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2、出示诗句,揭题、解题、读诗题,解题。

抓住“忆”字引入诗文学习。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题目?生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大家快速思考讨论一下题目的意思?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来一起看看题目的意思。

师: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在我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公开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公开课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过程方法:通过搜集作者生平资料,了解作者,锻炼搜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体会诗人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设置情境法教具:PPT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导语:亲情是人类最朴实,最动人的的感情。

从古到今多少诗人、作家都赞美过这一人间真情。

诗人李白在一个静寂的月夜,因思念家乡而写下了《静夜思》,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1. 课件出示配图:齐读《静夜思》这首诗。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表达情感的诗。

板书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强调“兄”的读音)2.读课题,强调:读好题目要注意停顿、节奏、重音。

出示课件,思考:“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节日里有什么习俗?读儿歌:九月里,九月九,爬山登高饮菊酒。

戴上茱萸避邪气,吃了花糕多长寿。

学生读儿歌,看重阳的图片,了解习俗,知道重阳节又叫“敬老节”。

3.理解课题。

结合课前预习,说说“忆”“山东”“山东兄弟”的意思。

师:王维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现在的山西永济县),所以把家乡的兄弟叫“山东兄弟”。

4.再读题目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题目,语速慢,声音轻。

师:这样就读出诗的味道,思念的感觉也就读出来了。

二、读中理解、感悟,学习古诗1.自主读诗,整体感知明确: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出示课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如果你认为自己能读好这首诗,就请举手。

2.指名读,交流自己读后这的体会。

板书:思师:哪句诗最直接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在他乡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3.读第一、二句诗,理解感悟。

(1)出示课件:写作背景师: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他的心情会是的?(生:孤独、寂寞、忧愁、忧伤),再读这两句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9课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公开课课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9课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公开课课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活动一:初读古诗
活动任务:讨论“古诗主要写了什么?”
活动流程: 1、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勾画古诗中的生字、词 ,并思考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展示分享:一个小组代表展示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补充、追 问、质疑等)
促忆异 逢 佳 倍插 深 遥遍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
活动三:品味古诗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 亲人的心境?试着理解诗意 2、自主学习:再读古诗,体会诗人的心情,借助注释读懂 诗意 3、小组讨论:小组内进行讨论。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分享。 5、补充、追问、质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在重阳节思念家乡 的兄弟亲人。
1、自主学习:自己朗读古诗,读出古诗所表达的情感,背诵古 诗。 2、小组交流:组内互读,评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代表小组进行 展示。 3、展示分享:小组代表进行分享(补充、追问、质疑等。)
独在异乡为异客, 思念亲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想象情景
诗人孤身一人,独在 异乡,举目无亲,倍 感寂寞,表达了诗人 强烈的思乡之情
体会诗人情感,朗读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 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 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 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 被誉为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 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共21张PPT)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共21张PPT)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谢谢观看
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做他乡的客 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过节了,当王维看到他人出游登高,三
五结对,而他却

过节了,当王维看到他人院内高朋满座,
举杯饮酒,而他却

每当
遇到
加倍,格外
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倍加 思念亲人。
想一想:为什么王维这么思亲?
体会意境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节团圆饭
年夜饭
闹元宵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课外积累 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 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 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

思念,想念
再读知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重阳节习俗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九月初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
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 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节”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 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还有茱萸、菊花节的说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
要求学生提前阅读下一课 的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和 背景知识。
思考相关问题
根据下一课的内容,提出 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 进行深入思考。
搜集相关资料
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网 络等途径搜集与下一课相 关的资料,为课堂学习和 讨论做好准备。
08 教师自我反思
对本节课的总结与反思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能够进行 简单的赏析。
05
教学过程
导入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有关重阳节的视频,让 学生感受节日氛围,并引导学生 谈论自己过重阳节的经历和感受 。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诗人王维和《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的创作背景,帮助 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情感和动机 。
讲授新课
朗读指导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跟读,注意 读准字音和节奏。指导学生读出
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背诵并默写古诗。
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 ,理解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借助多媒体或实物展示,帮助学 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古 诗的主题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01
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教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古诗《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的背景 、作者及诗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氛围的营造
自身素质的提升
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营造了一个积极、 互动的氛围,是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和合作。
教师还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表现,包括语 言表达、课堂组织、教学态度等方面,以 便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06
教学资源
教材与教辅
教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注释
教辅
教学参考书、练习册、习题集
总结词:传授知识
详细描述: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背景 、作者、诗意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这首诗的基本认知。
讨论法
总结词:激发思考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这首诗的主题、意境、表达手法等,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 表达能力。
互动法
总结词:加深理解
详细描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 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31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 • 教学资源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的诗意和基 本创作背景。
了解诗中运用的对比 、借景抒情等表现手 法及其作用。
能够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 诗。
教学PPT制作
标题页
包含标题、作者、教学目标等信 息。
内容页
逐句解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的诗意,配以相关的图片或动画。
总结页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布置作 业和思考题。
相关网络资源
教学视频
可以在各大视频网站上搜索相关的教学 视频,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023年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优秀9篇)

2023年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优秀9篇)

2023年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9月9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9篇2023年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9月9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希望在9月9日忆山东兄弟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月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一1.读准“茱萸”的读音,理解“异乡”、“异客”、“倍”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在理解大意地基础上背诵。

3.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1.看图片,说节日师: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同学们观察图片,说说它们是哪些节日。

(依次出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图片,生猜。

)2.聊重阳,谈习俗3.揭诗题,解题意师:那么,重阳节是哪一天呢?(板书:九月九日)农历的九月节日是重阳节。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就写了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叫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忆山东兄弟)一起读诗题。

师: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没有和亲人在一起,很想念他的亲人,“忆”在这里是“想念”的意思。

“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不一样,它是指华山以东的地区。

再读诗题,注意停顿。

(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读古诗师:这首诗写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所思所想,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要注意“茱萸”读作“zhū yú”。

2.吟古诗师:我们刚才读诗的方法是现代人的读法,那么我们古人运用平长仄短来吟古诗。

(出示平仄)标上平仄,就是这样一首诗。

认真听,老师是怎样吟诗的。

师:谁愿意先来吟给大家听一听?师:在这样的吟诗声里,你有怎样的感受?1.前两句(1) 独在异乡为异客师:重阳节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可诗人却说(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人说了两个相同的字——“异”。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教学课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 很成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 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 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吧!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吃重阳糕、赏菊、饮菊花酒、宴师
入声 仄声
平声
短暂急促

孤独、寂寞
声音绵长
诗人
当春节阖家团圆时,父亲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回家,你 看着那个空出的位置,会情不自禁地说“少一人”。 当中秋全家赏月时,哥哥因为疫情管控远在他乡,你
看着平日他最爱的柚子,会不由自主地说“少一人”。
节日的意义
回家
小结与思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节日的意义是什么呢?
团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 忆 山东兄弟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 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 习惯,用来御初寒、避邪气。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说课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说课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经典古诗。

这首诗出自王维的早期作品,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描绘了游子在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景。

在教材中,这首诗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韵味和魅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初步的阅读能力。

然而,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还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通过多种方式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通过描写重阳节习俗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如播放重阳节的相关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讲课获奖教案D005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讲课获奖教案D005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
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义务教育国家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

这是一首羁旅诗,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

重阳节那天,作者独自一人在外,非常想念家人,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自然而然地表达出他四年家乡亲人的情感。

诗人一开头就直接表达了自己孤身一人在他乡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后两句,诗人不再写自己如何思念家乡,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远方,想象着家乡的亲人们都佩戴着茱萸登高,却发现少了一个人,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给人无尽的想象。

【设计理念】
国家提出:传统文化进校园。

统编教材增添了很多传统文化篇目,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扮演好重要的角色。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认识是古诗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要真正理解古诗,就应。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水平。

3.分析诗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4.感受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关爱亲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情感。

2.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念过远方的亲人或朋友?这种思念的心情如何表达呢?b.学生分享思念亲人的经历和感受。

2.学习诗歌a.自读诗歌,注意朗读节奏和韵律。

b.教师指导朗读,强调重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c.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分析诗歌a.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b.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

c.学生讨论:诗人在何时、何地、为何思念家乡和亲人?4.感悟情感a.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b.学生分享自己思念亲人的感受,与诗人产生共鸣。

5.实践活动a.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方式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如绘画、写作、唱歌等)。

b.各组展示成果,分享自己的思念之情。

b.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和收获。

四、作业布置1.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写一篇关于思念家乡和亲人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学生理解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关爱亲人的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意思:教师提问:“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异乡”和“佳节”分别代表了什么?诗人为何在这样的时刻倍感思念?2.感悟诗人情感:教师提问:“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少一人”指的是谁?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意象:教师引导:“茱萸”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思考后,教师解释:茱萸在古代被认为有驱邪避灾的作用,诗中用来象征兄弟间的深厚情谊和对亲人的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蕴涵的思乡之情,作为教学本诗的一个重点;同时由于三年级学生对古诗已不再生疏,对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我认为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而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是教学本诗的难点。

根据本诗的特点,通过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看注释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领会诗文的意境。

3、能正确朗读古诗,掌握朗读古诗的方法。

4、拓展积累其他几首思乡的诗和句子。

二、教学理念
1、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

2、古诗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我们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启发学生喜欢古诗,并且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但是由于古诗创作的年代离学生比校久远,所以学生在理解意思,体会意境方面就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是想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总之在整个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始终有一条清晰的脉络,那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古诗,通过层层诵读的方法去指导学生体会它独特的意韵美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

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三、教学方法
1.三年级学生学习古诗已有一定的基础。

以往的串讲串问,效果不理想。

所以我打算运用情境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学习,运用多媒体,动用多种感官,进入到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句的意境美。

2.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寓学法指导于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这首诗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学习古诗的基础,我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揭题,读题,解题
古诗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诗人写作视角的小结,直接揭示本课课题,学生也很明确这是一首思乡诗。

诗歌的学习要在课开始就先声夺人,抓住情感的基调,因此在读题上加以强化:“读诗要从读题目就开始入情入境。

”题目中的“忆山东兄弟”中“山东”地理位置是个难点,采用板画形式,直观形象地画出诗人家乡蒲州、华山以东、长安的简单示意图,突破难点,同时也了解了诗人写作背景。

(二)诵读,理解意境
毛苌曰:“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鲁迅先生也指出:“诗歌是本以发抒自己的热情的,发讫即罢。

”这都在说明诗是情感的载体。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读(或吟诵)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

所以古诗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反复朗读。

本课朗读,我设计了“字正腔圆”去初读,让学生读准诗句;“有板有眼”去认真读,让
学生注重节奏;“原汁原味”去吟诵,让学生把握情感基调。

在此诵读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走近诗人,走进古诗,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诗的意思。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通过“诗人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入情入境。

在分析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学生展开想像翅膀,从“独”、“异乡”、“异客”中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从“每逢”、“倍”体会诗人的思乡思亲。

通过描绘意境小结第一句诗,让学生对读诗句,加深了学生对千古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想像王维和兄弟互相牵挂对方,更深层地体会作者思乡的伤感。

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师生通过韵译、诗文的反复对读,充分感受诗歌的艺术力量。

(三)古今乡愁诗歌拓展,学以致用。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

本中拓展了两首古诗:一首是苏轼的《水调歌头》,另一首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通过对古今文人墨客诗作的欣赏,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本课中还设计了一个“古诗今用”,把千古名句巧妙地运用到现代意境中,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也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四)总结课文,共勉学生
课的最后,赠送一首勉励诗于学生,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