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章末归纳提升学案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2.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素材湘教版选修6(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素材湘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 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素材湘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 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素材湘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相关素材非可再生资源又称不可更新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它生成于漫长的地质年代和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可能再生,所以被认为是不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就是因为它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历史年代,而我们人的生命周期比它短许多,我们等不到它再形成了才利用———-它的形成速度远远大于我们对它的开采利用速度。
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
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它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
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
其中,一些资源可重新利用,如金、银、铜、铁、铅、锌等金属资源;另一些是不能重复利用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当它们作为能源利用而被燃烧后,尽管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作为原有的物质形态已不复存在,其形式已发生变化。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期末复习提升学案 湘教版选修6
自然资源保护一、我国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是指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其主要表现为总量较多,人均拥有量较少;浪费严重;资源的开采利用引发环境污染和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速了资源的耗竭,破坏了资源的再生功能,加大了资源的供需矛盾等。
产生这些资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快,总量多,人口素质不高,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开发方式落后,没有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练习12013年3月22日是第21届世界水日,世界许多国家却在“闹水荒”。
据此回答(1)~(2)题。
(1)全球水危机的表现包括( )①少数热带国家缺水,其他地区不缺水②人口增长快、淡水资源有限的中东和非洲地区缺水问题最突出③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而淡水的消耗量逐渐减少④人口的持续增加,使世界人均淡水消耗量高速增长,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断下降⑤水资源危机是引发政治冲突的重要因素⑥水危机不仅包括淡水供应量的不足,还包括很多人不能拥有干净的饮用水,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⑦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危机A.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⑦C.②④⑤⑥⑦ D.②③④⑥⑦(2)近些年来,有些淡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受到缺水的威胁,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人口膨胀,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增加②气候趋于干旱,降水量减少③水资源受污染,破坏严重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答案(1)C (2)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全球水危机”的理解。
理解全球水危机,要从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人均占有量及人均消耗量、水量与水质、淡水冲突等多方面考虑。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已突破了70亿大关,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较快,需水量大大增加;环境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工业的污水、废渣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水体被污染,水质变坏,使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断减少。
因此,世界有些淡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也会受到缺水的威胁。
二、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练习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9-2020】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章末归纳提升学案湘教版选修6
教学资料范本【2019-2020】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章末归纳提升学案湘教版选修6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备选答案①水资源②土地资源③石油资源④地下采矿⑤煤炭资源⑥植树造林⑦耕地我国能源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1)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2)地区分布不平衡;(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约占70%。
(4)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2.我国能源问题及成因(1)问题:①石油供应紧张;石油进口依存度提高,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②石油进口的可靠性差。
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中国进口的石油一半左右来自中东,1/4来自西非,这些地区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影响我国石油进口的可靠性;③石油进口脆弱性强。
中国石油进口运输方式以油轮为主,大约占90%,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
(2)成因:①我国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发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我国石油储备体系不完善。
3.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1)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2)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产量;(3)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建设;(4)稳妥发展核电;(5)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6)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7)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8)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利用乙醇汽油等。
世界几种能源的分布及特点名称特点分布煤炭优点: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利用技术难度不大;运费较低缺点:发热量与燃烧效率低;污染环境严重我国:北方多,南方少;山西省储量占1/3世界:亚欧大陆煤带、北美煤带、澳大利亚和南非煤带石油、天然气优点:发热量高;便于开采、运输和使用,基本上是无灰燃料缺点:储量比煤少我国:东北和华北;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世界:中东、拉美、俄罗斯、亚洲、北美、西欧水能优点:可再生能源,具有综合效益缺点:分布和利用受地形和气候制约显著我国:西南、中南、西北。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2章第1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教案设计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2.分析了解我国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分析材料、归纳总结的方法。
2.通过对资源问题的现象、原因、结果的讨论,启发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地区某一突出资源问题的调查,使学生掌握对地理现象的调查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辩证的、全面的观点认识资源问题。
2.通过对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3.通过对本地区某一突出资源问题的调查,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协调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是时代的需要。
[学情分析]高一必修教材中已经学过自然资源概念、类型,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等相关知识,学生对本课内容并不陌生。
因此本节选修课课应重点通过对资源问题的现象、原因、结果的讨论,启发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我国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的产生与危害[教学难点]根据所得到的资源问题信息分析其原因和危害[教学媒体与教具]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文字、图片、影像等[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2.1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导入:什么叫自然资源?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一、自然资源的涵义(一)自然资源1.概念: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2.意义: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3.分类:(1)非可再生资源(2)可再生资源【课堂探究】:(1)下列几种自然资源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①水②石油③森林④土地⑤铁矿⑥鱼⑦太阳能⑧煤(2)台风、地震、闪电等都具有巨大的能量,是不是它们注定就不会成为自然资源呢?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1.水资源问题(1)总特点: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很少。
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保护第1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学案湘教版选修6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课标解读
1.结合事例判断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2.举例说明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3.案例分析我国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
错误
●新课导入建议2013年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
我国纪念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氷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由此导入
新课——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
自然资源的涵义
1.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1.如何判断某种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
【提示】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资源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一是它的自然属性,即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能量,属于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其二是它的经济属性,即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至于人类尚未认识,或分布过于分散而无开采价值的物质与能量,都不属于资源的范畴。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并不排除它们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资源。
2.分类: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自然资源可分为两类。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学考要求1.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2.理解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1)能源矿产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核燃料。
(2)石油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1)对石油资源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2)我国石油利用的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节油潜力很大。
因此,要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
(3)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4)加强资源勘探,增加探明可采储量还有很大潜力。
石油资源危机与应对措施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石油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并逐渐因消费而耗竭;二是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石油消费日益增加。
两者结合,将使石油供应出现短缺,价格上扬,冲击石化工业,甚至阻碍经济增长,这些均构成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来理解和识记。
(1)“开源”方面①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石油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对其开发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②加强资源勘探,发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保证国内石油的正常供应。
③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2)“节流”方面①节约使用,提高效率。
我国石油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约潜力很大。
要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以达到节约使用石油,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②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表”(Mt:百万吨)。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章末整合学案 湘教版选修6
自然资源保护教材P21活动思考1.水、森林、土地、鱼、太阳能是可再生资源;石油、铁矿、煤是非可再生资源。
2.略。
教材P22活动探究①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②水污染严重,出现水质性缺水;③人口多,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大;④浪费现象严重。
教材P24活动探究1.建设占用、灾毁耕地造成的损失属于实质性的;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造成的损失属于暂时的。
2.有必要。
退耕还林(草),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可以改变局地小气候,减少旱涝灾害。
从而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减少灾毁耕地。
教材P26活动探究1.“人口增长—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只体现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消极影响,这种观点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科技的作用。
“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市场协调”能体现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积极影响,重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科技的作用,人类有能力改变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状况,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观。
2.略。
教材P28活动探究(上)木柴、干草、煤炭(部分)、纺织面料的原料。
教材P34活动实践约旦的植树节是1月15日;西班牙的植树节是2月1日;伊拉克的植树节是3月6日;朝鲜的植树节是4月6日;澳大利亚的植树节是5月的第一个星期五;委内瑞拉1905年决定每年5月23日为植树节;芬兰的植树节是6月24日;印度的植树节是7月的第一周;巴基斯坦的植树节是8月9日;菲律宾的植树节已有70多年历史,他们把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植树节;泰国的植树节是9月24日(也是国庆日);古巴的植树节是10月10日;英国的植树节是11月6日至12日;意大利1898年就决定每年11月21日为植树节。
2.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
为了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直到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本章归纳整合课件 湘教版选修6
解析:对照材料一,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的比例在下降,天 然气的比例在上升,30年后天然气消费比重将超过石油,因为天 然气的环境效益比石油高。日本的石油目前主要是来源于中东地 区,材料三是日本为解决石油来源单一化而做出的努力。从日本 的情况可以供我国借鉴的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实施能源来源多 途径措施,并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答案:(1)天然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 (2)石油来源过分依赖中东(或石油来源单一化) (3)能源结构多元化,能源来源多元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等。
主要分布在西 南、中南(长江 三峡、珠江中 上游)和西北黄 河上游地区
雨日比较少的沙
能量比较分散;
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
漠地区:如非洲
太 投资大、效率
向西南、经北京西侧、
的撒哈拉沙漠、
阳 低、占地广、
兰州、昆明,再折向
美国的西部沙漠、
能 储能难,但有
西藏南部一线以西、
澳大利亚的西部
广阔的前景
以北地区
沙漠地区
非可再生能源;发
瑞拉和墨西哥、非洲
热量高,开采、运
石
的利比亚和埃及、俄
输、使用方便,属
油
罗斯、亚洲的中国和
于高质量的能源;
印尼、北美的加拿大
会产生污染
和美国、西欧的北海
主要分布在东 北和华北地区
地区
可再生能源;不污 水
染环境,为清洁能 能
源
中国水能资源居世界 首位,以下依次为俄 罗斯、巴西、美国、 加拿大等国
本章归纳整合
知识构建
专题整合
主要能源比较
1.煤炭和石油的形成 地质史上有过两个成煤时期。一个是古生代晚期,这个时期 的主要成煤原料是蕨类植物;另一个是中生代,它的主要成 煤原料是裸子植物。 石油主要是由地质时期的一些水生低等生物大量沉积在湖泊 和海洋中,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转变富集而成。
湘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课件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
第二页,共21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7.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8.石油危机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是什么? 9.我国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是什么? 10.矿产开采对环境破坏的表现是什么? 11.矿产开采对环境破坏的防治措施是什么? 12.煤炭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第三页,共21页。
第八页,共21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教材 P25~26 活动 (1)第一种观点反映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消极观点,忽视了 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科技的作用,是不完全正确的。第二种观 点反映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正确观点。 (2)通过科技进步、环境立法、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一定 程度上能够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但仍然需要控制人口的增长。
第十页,共21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教材 P29 活动(中) 在太阳能发电方面,发展较快,但较落后。据统计,自 1990 年 以来,我国太阳能发电市场增长率仅 17%左右,远远低于世界 同期 30%~40%的年平均增长率。在核能方面开发仍较小。在 当前和未来这些新能源可以部分代替石油,但仍然不能全部代 替石油。
第七页,共21页。
栏目 导引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教材 P24 活动 1.我国的耕地损失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建设占用耕地;耕地转 化为其他用途;灾毁耕地。在这些耕地损失中,建设占用耕地 是实质性的耕地损失,耕地因产业结构调整转化为其他用途和 灾毁耕地只是暂时的。 2.退耕还林(草)措施有必要实施。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调整 部分耕地作为林地、草地等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将部分环境 趋向恶化的耕地实行生态退耕,即调整部分耕地作为林地、草 地等,起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达到其他农耕地稳产高产的目 的,这是以退为进提高耕地质量的策略,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措施。
高中地理2.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6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教案 考纲要求:(1)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2)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石油和煤炭的生产和消费知识,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2.认识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的影响,了解我国面临的形势3.认识煤炭开采中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应对的措施4.能通过图表和信息,分析评价保护非可再生资源的措施的优劣(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案例的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不盲目悲观,有保护资源的良好意识与其他三大版本的比较:学法指导:(一) 主要内容:石油耗竭与应对措施;采矿中的环境保护;煤炭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二)重点:1.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与应对措施2.煤炭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三)难点: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保护应对措施,涉及技术性、生产性和社会性等。
教学内容和过程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20世纪50石油时代现在 石油、煤、各种新能源 推动作用 我们正在利用的石油资源,在历史上曾经代替了哪些资源? 根据材料分析总结: 我国石油现状材料一:赶不上国民经济和原油消费量的增长率 由石油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而且进口数量迅速上升 1993年 石油出口量 石 油 进 口 量 材料二: 我国由石油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而且进口数量迅速上升 材料三:目前中国石化企业的石油库存量只能维持 20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100多天的库存水平。
406080100120140160180石油储备(天)材料四:我国目前进口石油的结构是:56%来自中东,14%来自亚太地区,23.5%来自非洲,6.5%来自其他地区。
练习: 2004年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 ) A 、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经营 B 、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C 、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D 、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E 、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二)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 节约用油,提高利用率 • 加强地质勘探,增加探明可采储量 • 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市场• 开发新能源• 进一步扩大石油进口渠道[思考分析]2006年1月23日,中国、沙特阿拉伯两国达成在海南建大型储油基地的合作协议,这一合作协议可为中国提供1亿吨的石油储备能力。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化石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学案 湘教版选修6-湘教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
化石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考点精讲】
4. 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典例精析】
例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矿产可开采寿命的减少与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消费量占绝大多数的是________国家。
(3)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资源________,减少浪费,延长资源________。
思路导航:从图中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消费水平提高,矿产开采寿命衰减,消费增长率越大,矿产开采寿命衰减得越多。
所以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矿产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延长耗竭时间。
目前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3/4的矿产资源。
答案:(1)消费增长率大的矿产,其开采寿命也衰减得较多
(2)发达
(3)最优耗竭,提高利用率耗竭时间
随堂练习:下列关于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都集中在西部,东部很少
B. 西部的石油集中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C. 我国四大天然气区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陕甘宁地区
D. 西气东输主干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到珠江三角洲
思路导航:我国的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东部和西部,东部集中分布在大庆、胜利、辽河、大港、中原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西部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
西气东输主干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到长江三角洲的上海。
答案:C
【总结提升】
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章末归纳提升学案湘教版选修6
备选答案
①水资源②土地资源③石油资源④地下采矿⑤煤炭资源⑥植树造林⑦耕地
我国能源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1)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2)地区分布不平衡;(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约占70%。
(4)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2.我国能源问题及成因
(1)问题:①石油供应紧张;石油进口依存度提高,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②石油进口的可靠性差。
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中国进口的石油一半左右来自中东,1/4来自西非,这些地区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影响我国石油进口的可靠性;③石油进口脆弱性强。
中国石油进口运输方式以油轮为主,大约占90%,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
(2)成因:①我国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
探、开发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我国石油储备体系不完善。
3.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
(1)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2)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产量;(3)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建设;
(4)稳妥发展核电;(5)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6)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7)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8)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利用乙醇汽油等。
世界几种能源的分布及特点
图甲和图乙为我国两区域的可利用风能时数线图。
读图回答
下列问题。
图甲图乙
(1)简要说明图甲和图乙所示区域风能蕴藏特点,试比较其形成的原因。
(2)填表比较图甲和图乙所示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
(3)
【解析】第(1)题,从图中风能时数线数值可以看出,两区域该数值均达到5 000,说明两区域风能资源丰富。
原因可结合两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图甲所示区域为新疆,靠近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冬季风力较大,而图乙所示区域位于低纬沿海地区,夏季东南季风盛行,台风频繁且受海陆风影响,风力较大。
第(2)题,地形应结合区域地形类型进行比较,新疆“三山夹两盆”,东南地区多丘陵;气候要根据气候类型不同进行比较,新疆深居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南地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文可从内外流河、流量、结冰期、汛期等方面比较;植被应结合降水特征和自然带类型进行比较,新疆降水少,多山地草原和荒漠,东南地区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3)题,分析区域风能开发的有利条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该区域风能资源蕴藏丰富;另一方面,该区域具备风能开发条件,比如能源需求旺盛,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
图乙所示
区域为我国东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能源需求旺盛且具备风能资源开发的各种条件。
【答案】(1)特点:两区域风能蕴藏丰富。
原因:新疆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从西伯利亚吹向东南。
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夏季受东南季风和台风影响,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和夜晚还有海风和陆风出现。
(2)
达,能源需求量大;经济发达,为风能开发提供资金保证;科技较发达,为风能开发提供技术保证。
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世界各地区化石能源消费结构图(2006年)
主要国家经济水平与能源消费关系图(2006年)
(1)油气资源在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中居世界首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最大的三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和中国。
(2)太阳能、风能是清洁能源,我国下列省区中,太阳能和风能都很丰富的是( )
A.福建B.黑龙江
C.四川D.甘肃
(3)荷兰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分析荷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解析】第(1)题,油气资源在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中居世界首位的地区是中东地区,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最大的三个国家是美国、日本和中国。
第(2)题,四个选项中,我国太阳能和风能都很丰富的是甘肃,多晴天。
第(3)题,荷兰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荷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是①地处西风带;②地势低平;③位于大陆西岸。
【答案】(1)中东地区美国日本
(2)D
(3)原因:①地处西风带;②地势低平;③位于大陆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