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诗歌整体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 白:孤傲狂放,洒脱浪漫 杜 甫: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苏 轼:豪迈奔放,豁达开朗 白居易:平实浅显,通俗质朴 陶渊明、王维:悠然自得,闲适自在 陆游、辛弃疾:感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3.读注释: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
注释内容 介绍疑难词语、地名 介绍写作背景 作用 帮助读懂诗句 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古典诗歌中的特殊意象 一、送别意象:南浦、长亭、渡头、杨柳 二、植物意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芭蕉、梧桐:凄苦忧愁 梅兰竹菊:高洁清高;
松柏:孤傲正直;
三、动物意象: 乌鸦:衰败荒凉。 杜鹃:悲苦,乡愁乡思; 蝉:高洁; 猿啼:悲伤凄凉; 鹧鸪:衬托心情的惆怅; 大雁、青鸟、鲤鱼:传书的信使,表达思乡 念亲之情; 四、其他:羌笛、胡笳、琵琶等:表达将士 戍边之苦及思乡之情。
(2)抓情语
诗词中那些直抒胸臆的句子,最能 表现作者的情感及态度,揣摩情语可以 使我们更快地理解诗歌。标志性词语: 涕泪、愁、恨、嗟叹、孤、独、苦、 闷......
试手经典 实战强能
(P 116 这样练手) 第1、2题
(P1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① 目。 早秋山中作 [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 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②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③ 草间蛩 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 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 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 汉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来用 作不以家事自累的典故。③蛩:蟋蟀。
介绍相关诗句出处
介绍作者 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 放之际”类似的注释。
暗示本诗的用典
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 风格 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 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 深层原因有关。
4.读诗句
(1)抓意象
典型意象:生活中的物象在古
诗词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被作者赋 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了解典型意 象的象征有利于我们分析理解诗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E 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 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 这是反语,埋怨自己满腹才华却不被重用。 B.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 等意象,交代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 C.诗歌符合律诗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山里”, “蛩响”对“蝉声”。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 D.颈联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 声悲,照应题目,写出了早秋山中的安静空寂,给人一种萧 索落寞的感受。 E.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反语、 没有比喻 用典、以动衬静、渲染、比喻等。
专题十 古诗词鉴赏
第1节 古代诗歌整体阅读
如何读懂诗歌
四读:读题目、读作者、 读注释、读诗句
1.读题目
题目:交代写作的时间、地点、对 象、事件、主旨、题材。
2.读作者:知人论世
不同的作家其人生道路、所处时代等不同, 因而他们的作品所表现的感情,所体现出的风格 也不同,这就为我们鉴赏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P11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玉楼春·白莲 王夫之①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绿 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②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 心窥晓镜。 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注】①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年轻时 参加抗清复明斗争,失败后隐居山林,潜心 著述。②檀:红色。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①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抱怨之情。首句“无才不敢 累明时”是反语,埋怨自己满腹才华却不被圣明 的时代重用。 ②对世事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颔联 两个典故,表明诗人厌倦世事,渴望像尚子平一 样早日摆脱俗世的烦扰,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山林。 ③独守空林的孤独寂寞之情。颈联的景物描写渲 染凄凉的氛围,烘托作者悲凉的心境,尾联的 “寂寞”“空”“独”更是直接表达了这种情感。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D E ) A.一、二句描写莲塘秋夜的清幽景色:弯月当空,低照池塘, 波光闪动,把读者带入一个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美丽境界。 B.三、四句描写白莲的清雅风姿:莲叶茂盛,恰如冉冉绿云; 莲花初绽,好似刚刚匀就脂粉的美人,散发出阵阵馨香。 C.五、六句描写白莲的孤独情态:荻花纷飞,秋水生寒,白 莲独自抱着红蕊映照湖画,仿佛在对着镜子窥视自己的晨妆。 “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不恰当。应为一种 D.七、八句转写对白莲命运的关心:将来白莲的芳魂会归向 缥缈朦胧的境界,暗示白莲将消失得无影无踪,难觅芳魂。 何处?末句营造出一种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 “由虚到实”不恰当,应为由实到虚。 E.这首词由虚到实,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章法严谨,写景 细致入微,感情含蓄蕴藉,体现出十分高超的艺术技巧。
(2)这首词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②诗歌写了不论秋波、玉露如何冰冷,秋 风如何萧瑟,白莲依旧清香如故。 ③词人借白莲寄托自己情志,抒发了自己 在明亡之后依然保持民族气节、洁身自好、 不与异族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