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资料
《体育心理学》知识点
体育心理学1.反应时概念、分类、举例概念:是指从刺激的出现到第一个反应开始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间或反映的潜伏期。
分类: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举例:P16简图2.运动动机的种类(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3.迁移的种类、概念种类:千亿哟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概念: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技能迁移4.动作技能的分类,举例分类:(1)封闭性与开放性动作技能(2)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技能(3)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举例:(1)封闭性动作技能有投掷铅球、篮球罚篮;开放性动作技能有乒乓球接发球(2)不连续性技能有投掷铁饼、标枪、举重等;系列性技能有三级跳、跨栏、跳高等;连续性技能有游泳、短跑、滑冰、自行车等(3)低策略性技能有举重、田径、游泳、体操等;高策略性技能有羽毛球等5.焦虑的概念焦虑是指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6.认知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心理技能训练分别有哪些认知理论:表象训练、认知训练、自信训练、暗示训练行为主义理论: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脱敏训练、模拟训练7.表象训练的概念及相关内容概念: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能动作或运动情境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作用:(1)表象训练不仅有利于加快运动技能的学习,巩固和改善已学会的运动技术动作,还有助于演练战术(2)可以帮助练习者加深对运动战术的理解、演练实战中运动技术的运用(3)表象训练具有调节人的情绪以及生理唤醒水平的作用原理:1.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2.符号学习理论 3.唤醒—注意理论应用:1.提高学生和运动员表象能力的方法2.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结合项目的表象训练8.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1)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2)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3)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4)体育活动对应激的影响9.目标定向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内容目标定向概念: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加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体育心理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一,名词解释注意的分配指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伤害他人身心健康为目的,有外显的语言或身体动作的行为。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感觉的联觉指某种感受性因受到其他感觉器官刺激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PST是心理技能训练指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使其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ELLIS的ABC理论:一个人的情绪并不是由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评价引起的。
心理健康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知情意)和稳定的情绪表现(形成原因、持续时间、稳定性、心境平和),是一种能够有效地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练习曲线是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我们将练习的进展反映在坐标轴上,形成表示练习结果的图形。
暗示训练是利用言语、手势、表情等刺激物对训练者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有意后注意是产生在有意注意之后的一种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填空题(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是一种S-R.(认知)心理学理论是一种S-O-R。
心理技能训练遵循的原则有(自觉自愿)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全面性训练)原则。
会骑自行车的人,学骑摩托车容易产生运动技能的(迁移),而学骑三轮车则会产生运动技能的(干扰)。
(身体运动能力)是体育能力的核心,(自我锻炼与评价能力)是体育能力的发展方向。
行为主义对体育学习影响较大的理论首推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学说花瓶人头双管图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特征暗示训练的理论依据包括(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和(符号互动)理论。
表象训练的理论包括(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符号学习理论)、(唤醒–注意理论)意识过程分为(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根据体育能力的差异,我们将学生分为(体育优等生)(体育一般生)(体育差生)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思想。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㈠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任职、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3.追加反馈:指动作执行后所获得的信息是凭借外力和外物对于动作结果所外加的信息。
4.学习曲线:是表示一种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绩效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5.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6.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7.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8.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9.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0.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11.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12.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13.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14.运动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5.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16.表象: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人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7.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2.归因理论: 是对行为与动机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即人们总是力求在自己认知的基础上解释、理解和预测着各种事件。
3.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4.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激力的微弱而持久,但井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5.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话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6.体育锻炼:包括各种与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有关的活动形式,它通常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7.运动智能: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有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体育学习和运动训练的能力。
8.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9.驱力理论:经spense等修订并定型的驱力理论认为运动表现(p)是习惯(H)与驱力(D)的乘积,即P=H×D,在这里习惯是指完成动作技能时个体所处的运动技能掌握阶段,或正确动作、错误动作表达的比例优势。
10.倒u形假说:倒U假说认为,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发改善。
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的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和成绩的下降。
11.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和预测及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他们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12.归因训练: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体育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体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学科。
3.体育心理学的理论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4.实验研究法包括:实验室试验法、自然实验法、准实验法5.Griffith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6.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7.特质焦虑与个体的个性: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术语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8.时间的不确定性是引起焦虑的重要因素9.焦虑的理论:多维焦虑理论。
10.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1.技能练习过程中的一般规律:①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②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③练习的进步先后比较一致④高原现象⑤练习绩效的起伏显现12.按照练习的时间安排,可对技能进行分散练习和集中练习。
根据比例的大小,常把较长的练习加上较短的休息称为集中练习。
而练习间若有较长的休息,则称为分散练习。
13.动作技能间会产生迁移的条件:①个人因素:学习态度、学习的目标、认知结构、认知技能与策略、心理定势;②客观因素:技能间的相似性、有效的指导与示范14.动作技能的各种分类:①封闭性与开放性动作技能;②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动作技能;③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15.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两个重要教学条件为练习和反馈16.体育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17.POMS可以用于诊断过度训练运动员,防止训练过度18.交互作用理论认为,可以用人格和情境来预测运动行为19.常模与自我参照:常模是在标准化环境中测试的结果经过标准化的处理得出的标准化的样本均数。
常模参照是指将成绩与常模参照,这样可以得出个人在整体中的位置。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一、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1.研究对象不同:体育心理学侧重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运动心理学侧重于运动训练与比赛中的心理现象锻炼心理学侧重于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研究目标不同:体育心理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运动心理学的目标是心里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锻炼心理学的目标是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的体育心理学发展:1.古代的体育心理学萌芽2.近代的体育心理学:1926年,马约翰《运动的迁移价值》3.现代的体育心理学: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里专业委员会成立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成立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更为明确2.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进一步细分3.体育心理学的质性研究方法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4.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更加广发二、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是一种S—R(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该理论把环境看做刺激,把伴随刺激产生的行为看作是反应。
斯金纳强化学说的原则:1.小步子原则2.积极性原则3.及时反馈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5.低错误率原则建构主义心理学在体育运动学习中的运用:1.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2.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3.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人本主义心理学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1.重视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2.重视意义学习,强调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3.重视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过程4.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三、运动兴趣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运动兴趣的特性:1.倾向性 2.广泛性 3.稳定性 4.效能性运动兴趣的分类:1.根据内容,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2.根据倾向性,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3.根据广泛性,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4.根据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培养运动兴趣的重要性:1.强大的动力作用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因素:1.运动需要的满足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应性4.成功体验的获得5.融洽的师生关系四、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功能、选择功能、强化功能、维持功能运动动机的种类: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指向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机间接动机: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充分重视和利用各种需要:1.提高内部动机2.激发外部动机(2)提高体育成就动机(3)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4)及时反馈,肯定评价(5)端正体育态度体育态度: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五、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学习目标定向和成就目标定向的差异:1.看待成功2.运动目的3.运动道德和攻击性行为4.运动快乐感5.学习策略目标设置的作用1.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到体育活动任务上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动员其能量,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3.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地坚持参与体育活动4.能够使学生为完成体育活动目标而主动地设计、执行最适合的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手段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1.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2.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3.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4.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5.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6.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7.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的特点:1.成员之间相互依存2.成员之间相互协调3.团队以实现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4.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成败负有责任设置团队目标应该注意的问题:1.不要设立高不可攀的目标2.不要低估团队成员的潜力3.设置简洁、可操作的目标4.让所有团队成员知道团队目标六、运动归因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海德的归因理论:行为的结果=个人的力量+环境的力量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可以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进行分类:内外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性维度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这种现象称为协变性原则结果依赖情绪:对结果的“自然反应”,情绪反应中没有归因的成分,运动员对成功的最初反应是愉悦或高兴,对失败的最初反应是失望或悲伤归因依赖情绪:与认识到的结果的起因或理由相联系,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教练或运动心理学家了解运动员的认知活动过程习得性无助感: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或行为习得性无助感的主要心理特征:1.自我效能感低2.消极思维3.情绪失调4.人际关系不良对习得性无助感的教育措施:1.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4.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1)内部因素:1.个性特征2.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4.性别5.年龄(2)外部原因1.社会文化背景特征2.运动项目特征3.训练年限4.比赛结果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1.进行积极的反馈2.增加成功的体验3.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4.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5.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6.强调个人努力7.谨慎的比较个体之间的差距8.实事求是七、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影响人们坚持锻炼的因素:1)个人因素:1.人口统计学变量2.个体生理状况3.个人行为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2)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2.物理环境3.体育活动的特征锻炼行为的理论:(一)健康信念模型:人们健康的个人信念调节者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二)合理行为理论:个体认识到由于自己静止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健康受到威胁时,就会采纳合理建议,做出参加锻炼的决定(三)计划行为理论:个体对锻炼有积极态度和正确认识,但如果他觉得自己无能力或无足够机会去锻炼,那么其锻炼意图就会减弱(四)控制点理论: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有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五)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是预测锻炼行为的重要变量(六)跨理论模型:1.包含了处于不同行为变化阶段的人2.行为的变化时动态进行的,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3.提出了个体行为变化状态的不通过程4.强调除了行为会发生变化以外,其他结果会伴随行为的变化而产生干预的手段:一对一干预、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策略:1.情景安排2.积极反馈3.目标设置4.决策评定5.社会支持八、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1.应激2.动机3.人格4.心理准备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阶段:1.否认2.愤怒3.许愿4.抑郁5.承认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1.调整认知2.设置目标3.积极性思维4.社会支持5.掌握心理应对技能九、注意与运动表现注意的特点:1.选择性2.强度(阈限性)3.注意资源的有限性注意的种类:(1)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1.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3.随意后注意:在随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2)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3)奈德弗的四种注意方式:1.广阔-外部注意(篮球)2.广阔-内部注意3.狭窄-外部注意(射击,斯诺克)4.狭窄-内部注意(体操,跳水)注意控制训练是一种旨在提高多维度注意技能的心理机能训练程序注意控制训练的方法和技术:1.唤醒调节2.设置线索词3.自我谈话4.模拟比赛场景并设置比赛行动的方案5.过度学习技能十、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人格与心境状态的交互作用模式对运动表现的预测:运动行为=人格+情境+人格×情境+误差十一、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唤醒有三种表现:脑电唤醒、行为唤醒、植物性唤醒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倒U形假说:倒U形假说描述了运动表现与唤醒水平的关系(1)总体来说1.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之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2.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之后继续想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逐渐恶化或成绩下降(2)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粗糙简单的运动需要较高的唤醒水平(3)个体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相对外向的人需要的唤醒水平相对较高多维焦虑理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1.当认知焦虑增加时,运动表现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线性关系2.躯体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是倒U形的3.随着自信心增强,运动表现水平提高,二者也成线性关系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1.比赛的重要程度2.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2)个体因素:1.特质焦虑2.自尊十二、心理技能训练概述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心理机能可分为一般心理技能和专门化的心理技能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的训练,已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和类型:1.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与方法、认知理论与方法、体育心理技能训练专用的方法2.格局心理技能训练的内容与专项需要的关系:一般心理技能训练、专项心理技能训练3.根据心理技能实施的复杂程度:单一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成套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4.格局心理技能训练的周期:长期心理技能训练、短期心理技能训练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1.有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2.有利于增强意志品质3.有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4.消除身心疲劳,加速恢复过程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依据:1.训练目标2.起始状态3.训练规律4.训练条件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1.个人评估和明确起点水平2.确定训练任务与目标3.制定具体内容心理技能训练的实施程序:1.教育2.实践3.实施计划4.坚持5.评价6.收获十三、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渐进放松训练: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1.基本渐进放松法的联系2.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3.在不同场地的渐进放松训练自生训练生物反馈训练:通过生物反馈达到控制生理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作用:1.调节应激反应,提高放松效果2.克服放松训练的盲目性3.增加联系着参与训练的能动性系统脱敏训练:是一种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的训练过程程序:1.肌肉放松训练2.建立害怕时间层次3.系统脱敏的实施模拟训练: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作用:1.提高适应性2.提高抗干扰能力3.提高备战针对性4.提高训练质量模拟训练的具体方法:1.对手特点的模拟2.裁判判罚的模拟3.观众的模拟4.比赛关键情境的模拟5.地理、气候模拟法6.时差模拟法十四、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表象训练: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是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表象训练的原理:1.心理神经肌肉理论2.符号学习理论3.唤醒-注意理论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手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暗示训练的形式与方法:1.自我暗示2.他人暗示3.表情和体态暗示4.环境暗示5.标志暗示自信训练方法:1.通过暗示法树立自信心2.通过理性情绪疗法重建自信3.通过设置适宜的目标增强自信4.通过对最佳操作的表象训练提高自信5.通过对成败的正确归因增强自信6.用积极思维替代消极思维法增强自信7.通过成功体验的认知积累增强自信心十五、体育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团体凝聚力:团体在追求目标的了过程中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直倾向的动态过程。
体育心理学资料(.doc)
一单选题1.心理技能(psyschlogical skill)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以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相关的,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
2.心理技能训练的程序包括:(1)教育阶段:(针对很多运动参与者不了解心理技能的实际情况心里技能训练首先进行的工作是教育)(2)获得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所需的心理技能,如放松、注意集中、目标设置、焦虑控制和合理认知等技能)(3)练习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大量练习是的心理技能自动化,指导运动参与者把心理技能融入运动表现时的假想情境)3生物反馈:是利用仪器将与机体内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某些生物学信息进行选择性处理,并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们(即信息反馈)4学习体育与心理学的意义(一)体育实践工作的需要(1)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广泛的。
①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要这有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②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③可采用一些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运动技能和调节情绪状态。
可采用表象训练法帮助学生掌握、改进、提高运动技术,采用放松方法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等。
④它有助于体育教师更深的了解学生的各种状态并采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机水平。
⑤体育心理学有助于体育教师了解学生产生各种现象的原因,并采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机水平。
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采用目标设置方法,让学生达到一个个具体、明确的目标。
(2)学校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的需要;(3)体育科研的需要。
5.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1898年完成的。
1925年Griffith创建了世界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1926年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本运动心理学教材《教练心理学》,1928年又出版了《运动心理学》,还是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咨询师。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出现暂时停顿的想象。
2、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3、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4、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5、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6、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7、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8、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9、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技能迁移。
10、领导: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11、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2、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得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的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13、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活动的具体方式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需要的心理特征14、运动需要:主要是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15、自然反馈:方信息不是有外界的人或物提供,而是在个体完成动作后,通过自身感觉系统提供有关动作信息,就是自然。
二、填空1 动机的种类: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2 影响运动员赛前焦虑的环境因素:比赛的重要程度、比赛结果的不可预知性3 体育教学物理环境的构成因素:运动场地、器材的设施、场馆的色彩、温度。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心理表现以及影响这些表现的因素的学科。
它不仅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和表现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体育教练和管理者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体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是运动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重点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特点、心理表现以及心理训练等方面。
体育心理学的发展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和困难,提高竞技状态。
二、运动员心理素质1. 注意力控制:注意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表现。
运动员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精力在比赛需要的事物上,提高比赛的专注度。
2. 自信心:自信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信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比赛的压力,并且更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3. 动机:运动员的动机是参与运动比赛的动力源泉,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积极性和表现。
理解和激发运动员的动机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心理训练方法1. 想象训练:想象训练是一种通过大脑的“幻想”来加强体育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方法。
运动员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2.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放松身体和心理来减轻紧张和压力的方法。
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比赛的稳定性。
3. 目标设定: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训练和比赛计划,并激励自己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四、应对比赛中的心理压力1. 管理焦虑:比赛中的焦虑是运动员面临的常见问题,它会影响运动员的专注力和表现。
运动员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如积极思考、自我放松、寻求支持等来减轻焦虑。
2. 处理失败:失败是体育竞技中常常会遇到的挫折,运动员需要学会应对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保持乐观态度,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训练计划。
运动心理学
篮球是一项非常注重集体配合的体育比赛, 尤其是在进攻中,如果一味靠个人突破,成功率 很是有限,一般需要与队友传、拉、切等配合中 得分或为同伴创造得分机会。但有的运动员在场 上往往看不见队友的有利位置而贻误战机,究其 原因有三:
(1)队员的技术不过硬。
(2)比赛紧张造成队员的视野比较狭窄。
(3)队员之间配合不默契。
2024/8/8
21
活动对抑郁病人的益处主要体现在:
①活动能够使人感觉变好。由于活动以后, 不再专注于自身的不良感觉,所以能够适当 减弱抑郁的感觉。
②活动能减轻疲乏感。因为长时间不活动, 呆坐度日,肌肉极易疲劳。而且由于血液流 动缓慢,疲劳恢复更加慢。而一旦活动起来, 血流畅通,疲乏的感觉会随之减轻。
2024/8/8
7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通过研究逐渐形 成运动行为的信息程序论,层次控制论、行 为系统模式论等理论学说。随着认知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 健康心理学的发展,运动行为的研究更深入 到运动心理学联系着技能学习与控制和技能 发展的研究。
2024/8/8
8
在研究方法上也从实验室的对单个动作 的研究,发展到联系运动实践、提高运动效 能的研究。随着运动实践的发展更进一步扩 大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发展到有关认 识,解释和主动影响运动行为的研究,也就 是提高运动效能的理论性研究。
2024/8/8
14
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的应用
一、乒乓球运动员对付赛场的噪音 二、在比赛中注意掌握并利用观众心理 三、教练员赢得到队员的尊重 四、运动是抑郁自救的基础
2024/8/8
15
一、乒乓球运动员对付赛场的噪音
乒乓球运动员除视觉外,他们的听 觉也是判断来球力量、速度旋转的信息 渠道。克服赛场噪音干扰的办法: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研究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研究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研究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举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填、判、名解)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成就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偶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接纳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造就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体育 心理学
1、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所产生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2、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3、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4、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5、追加反馈:指动作执行后所获得的信息是凭借外力和外物对于动作结果所外加的信息。
6、表象: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7、随意后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不需要意识努力的注意8、心理技能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9、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
10、体育团体凝聚力:是指为了实现目标和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体粘合在一起、保持一致性倾向的动态过程。
11、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小点:1、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1898年完成的。
他调查了一个今天被称作“社会促进”的现象,他发现自行车选手在同他人比赛时速度会更快。
2、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在体育学习中,体育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接触最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3、建构理论里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和模式。
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健康、充实、快乐的人。
5、学习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坏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6、成绩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心理敏捷性:指善于捕捉和发现问题、反应迅速,能当机立断。
2.运动记忆:体育活动中由多种记忆形成共同实现的记忆。
3.本体运动感知觉:是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运动觉、平衡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
4.体育动机: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
5.反馈:是通过对技能操作或学习结果的评定,评价及自我知觉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并对后继行为进行调节的过程。
6.两侧性迁移:指身体一侧器官的学习向另一侧器官的迁移。
7.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
8.体育团体:是指由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的聚合。
具体说,是指由体育教师、学生、运动员、教练员等人在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调工作的组织形式。
9.观察法:是指在心理现象自然发生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并不加任何干涉地对心理或行为进行观察,以了解其特点或规律的方法。
二.填空题1.运动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25年,科曼格里菲思在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第一个体育心理学实验室。
2.体育活动中思维的种类:操作思维、预测思维、战术思维、创新思维。
3.特殊情绪体验:高峰表现、流畅体验、跑步者高潮。
4.目标定向的种类:任务参与、自我参与。
5.认知类型: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6.自我效能产生的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书本知识或他人经验、本人的身心状态。
7. 运动迁移的种类:两侧性迁移、语言—运动迁移、运动—运动迁移。
8. 模拟训练的种类:实景模拟、语言图像模拟。
9. 攻击性行为的种类:敌意性的攻击、工具性的攻击。
10. 攻击性行为的理论名称:本能论、挫折-攻击论、社会学习理论。
三.简答题1.原始体育的产生?答:原始体育的产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手的形成和发达使人类有了肢体语言,这是体育产生的根本原因。
与人的心理活动关系十分密切的社会文化活动也推动了体育的产生。
体育心理学知识汇总
不完整图形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 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稳定性。 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的形
体育心理学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教研室 邓淑红
绪论 第一章 体育与感知觉 第二章 体育与记忆 第三章 体育与思维 第四章 体育与注意 第五章 体育与情绪 第六章 体育与个性 第七章 体育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第九章 运动技能学习 第十章 心理技能训练 第十一章 体育教学心理 第十二章 体育比赛心理 第十三章 体育社会心理 第十四章 体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四、运动知觉
1、定义 对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位移的知觉。 2、分类 (1)真正运动知觉 似动 (2)客体运动知觉 本体运动知觉 (3) 专门化运动知觉
真正运动知觉: 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 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 运动的知觉。 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在静止的物 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 了连续的运动。 动景运动 诱发运动 自主运动 运动后效
二、视觉的基本现象
1、明度
决定因素:物体照明强度、物体表面反射系数、与环境对比
2、颜色 3、视觉的空间因素
视觉对比(明暗对比、颜色对比)、边界突出和马赫带、视敏度
4、视觉的时间因素
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后像、闪光融合、视觉掩蔽、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引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的学科。
它综合运用心理学和体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提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体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技巧。
第一部分: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运动员的认知、情绪、动机和自我调节等方面,以及如何通过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2.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包括个性、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等方面。
个性特征影响着运动员对竞技体育的适应性和抗压能力;态度决定着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的态度和期望;动机是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驱动力;注意力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情绪对运动员的体力和技能发挥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部分:体育心理学的理论1.自信心理学理论自信心理学理论认为,自信是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信心理学理论主张通过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理,可以增强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和情绪控制等能力,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2.动机理论动机理论研究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和动力来源。
常见的动机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当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人们的行为需要来自内在驱动力而非外界压力。
3.注意力理论注意力理论研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策略。
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提出的窄化注意力理论认为,运动员在高压、高竞争的情境下,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任务上,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第三部分:实践技巧1.积极心理训练积极心理训练是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包括目标设定、自我激励、想象练习、情绪调节等。
运动员通过设立具体可行的目标,并采取积极的自我激励方式来提高自信心和动机;想象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脑海中重现比赛场景,提高技巧和表现;情绪调节则是通过各种技巧来调节情绪,保持冷静和专注。
体育心理学
• 评估运动员的个性潜力: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点,评估其在特 定运动项目中的潜力
• 针对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训练: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制定 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方法,提高竞技水平
பைடு நூலகம்
体育心理学在运动员潜力评估 中的应用
• 运动团队领导的心理策略包括领导风格、激励方法、沟通能力等方面 • 领导风格: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如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等,提高团队成员的满意度和团队凝聚力 • 激励方法:运用适当的激励方法,如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自我激励等,提高团队成员的内在动机和自我驱动 力 • 沟通能力:加强团队领导与成员之间的沟通,提高团队成员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团队凝聚力
• 自我暗示:通过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 理暗示,提高自信心和竞技水平 • 放松训练:通过肌肉放松、呼吸调节 等手段,降低运动员的紧张情绪 • 心理技能训练:通过心理技能训练, 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能力,应对比赛 压力
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技巧包括建立目 标、培养习惯、激发潜能等方面
• 建立目标:帮助运动员明确目标,提 高其内在动机和自我驱动力 • 培养习惯:通过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 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其竞技水 平 • 激发潜能:关注运动员的个体差异, 激发其潜能,提高竞技水平
体育心理学在运动中的应用与价值
• 体育心理学在运动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运动员心理选拔、心理训练、心理康复等方面 • 运动员心理选拔:通过体育心理学的方法,评估运动员的心理特质与心理素质,为选拔运动员提供依据 • 心理训练:运用体育心理学原理,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其竞技水平 • 心理康复:针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运用体育心理学的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和康复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0.高原现象 :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 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 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 :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 PST ):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 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学生的) 反馈 、(教师的)
13.归因理论中对成败的原因分类的三个维度:内外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维度。 14.运动表象 从感觉通道上分为: 视觉表象(前提) 、动觉表象(关键) ; 从表象中自己所处 的视角来分 :内部表象、外部表象。
15.动作技能的分类方法: 封闭性与开放性动作技能;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动作技能; 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
三.选择
1. 学习目标定向比成绩目标定向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2. 一般高学习 / 低成绩的目标定向比低学习 / 高成绩的目标定向更有利于个体在体育活动中 的积极表现、努力程度、持续性和运动效果。
3. 合理的(积极的)归因是将结果归因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即努力。
##
4. 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受期望的驱使, 而 期望 的改变又与个体的归因, 特别是 与归因 的稳定性
19.协变性原则 : 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
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
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
20.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学(psychology):指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认识(知)、情绪(感)和意志三种过程。
个性(personality):指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包括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价值观等)和自我(意识)三个部分。
体育心理学(狭义):是研究人们在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课外体育比赛、课余体育锻炼等)中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体育学习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及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
体育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及体育学习及身体锻炼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动因。
体育学习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专门化运动知觉是某一专项活动所特有的知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约束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练习曲线(或学习曲线)是表示一种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效果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运动技能迁移是指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
正迁移(技能迁移)是指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新运动技能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负迁移(技能干扰)是指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新运动技能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系统脱敏训练(疗法)是指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目的的训练方法。
期望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能激活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获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及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能力(ability)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体育心理学及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三者研究的共同点:(1)研究对象都是参及身体练习活动的人;(2)研究内容都涉及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3)研究方法基本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心理学资料名词解释:1、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2、学习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3、成绩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4、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5、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货参与体育运动的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6、成就动机:成就懂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货有价值的获得,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7、社会性动机: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活动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或继发性动机。
8、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9、内外源:据此可把导致成败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10、稳定性: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原因11、可控性: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还可再细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
12、主观幸福感:是指描述个体目前体验到的幸福程度的综合指标,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惊醒的整体性评价。
13、跑步者高潮:在跑步过程中出现愉快轻松的感觉通常会突如其来地出现,这对有规律的锻炼者来说是一种很普遍的体验。
14、流畅体验:这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它来源于人们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满足。
15、健康信念理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它的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健康的个人信念,这些信念调节着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
16、跨理论模型:是从认知、行为和时间等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行为的变化过程,不同类型的认知在锻炼行为改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重要性也不同。
跨理论模型包括变化阶段、变化过程、决策平衡和自我效能。
17、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18、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与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以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相关的,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
19、心理技能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20、渐进放松训练: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21、生物反馈训练:又称“内脏学习”或“自主神经学习”,是通过生物反馈达到控制生理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
22、系统脱敏训练:是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习惯的技术。
23、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24、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25、认知训练: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
26、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27、自信训练:是一种心理干预,通过对一个人“优点轰炸”“悦达自我”和“积极的心理暗示”等方式,引导一个人寻找对自己的积极感受。
28、气质: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29、心理型体育差生:心理型体育差生可以分为智力型差生和非智力型差生两类。
智力型体育差生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
非智力型体育差生除了生理因素与认知能力是造成学业不良的原因外,一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求知欲、信念、意志坚持性、好胜心、性格等是促进人的学习、工作积极性的动力系统,一旦某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培养,就直接影响到对知识、技术的掌握、成绩的提高。
30、团体凝聚力又称为内聚力。
体育团体凝聚力是指为了实现目标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体粘合在一起、保持一致性倾向的动态过程。
31、任务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作出的努力程度,它是与完成团体目标和成绩指标相联系的。
32、社交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彼此喜欢和彼此愉快地交往的程度,它涉及友谊、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等影响因素。
33、领导者:领导者是指实施领导过程的人。
34、领导行为:教练员通过自己的言行对运动员施加影响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称之为领导行为。
35、教练员的领导方式:就是教练员在行使教练员职权时的方式方法,亦即教练风格。
36、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37、敌意性攻击:是指由攻击者的愤怒而产生的、具有使人受伤害的意图和引起他人痛苦的攻击性行为。
38、工具性攻击:是指由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并通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
39、果断行为:是指在商定的规则之内、无伤害他人的意图,为达到目标,全力以赴、积极拼抢的行为。
40、应激:指某种外力作用于物体而产生的反应改变。
41、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42、特质焦虑: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
43、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44、冰山剖面图:是指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
45、倒U形假说:指当一个人处于轻度兴奋时,能把工作做得最好。
当一个人一点儿兴奋都没有时,也就没有做好工作的动力了;相应地,当一个人处于极度兴奋时,随之而来的压力可能会使他完不成本该完成的工作。
46、交互作用模式:(找不到)47、POMS: (找不到)48、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想象称为“高原现象”。
49、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技能的影响称作技能迁移。
50、心理气氛: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51、心理学评价:1、团体规模:6人组活动最好,3人组其次,9人组最差。
来自管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成员数量为7人左右的团体在执行任务时,更为有效。
2、体育团体凝聚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一)明确并认同团体目标与成员角色(二)建立良好的团体规范(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四)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3、了解下315页的应用与操作12--14、领导的特征:(一)权威性(二)服务性(三)超前性与战略性(四)超脱性与全局性(五)情感性5、教练员的影响力:是指教练员为实现团队目标,在同运动员的接触和指导过程中,对运动员的心理、行为、运动技能以及成绩水平产生影响的程度。
6、教练员影响力的种类:根据影响力的性质,可分为强制性影响力和自然性影响力。
(一)强制性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也被称为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组织任命后而获得教练员职务与运动队中的地位和权力后所形成的。
(二)自然性影响力:自然性影响力也被称为非权力影响力,是通过人自身具备的能力特点和威信来影响别人,从而起到领导的作用。
7、教练员的领导方式与效果的关系:按照以上两种领导方式,有的研究者把其分为四种类型,即目标达成型(Pm)、团结维持型(Mp)、两者结合型(PM)和两者均低型(pm)。
研究结果发现,采用两者结合型的领导方式,团队的效率最高,而且对团队的信任程度也最高,目标达成型和团结维持型居中间。
8、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教练员领导方式的比较领导方式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领导行为特征以取胜为中心发号施令定向于任务的以运动员为中心合作态度的定向于运动员的无中心不参与、不过问听之任之、无所谓9、运动中的道德认识的形成和发展:道德认识,亦称道德观念。
它由道德知识、道德信念和道德评价能力几个方面组成。
10、运动中的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
11、运动中道德意志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体按照一定的道德要求拟定和执行行动计划,并表现为实现目标而自觉地克服困难的过程。
12、攻击性行为的分类:(一)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二)特质性攻击和状态性攻击13、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内外部因素:(了解下P344)(一)个体内部的因素:1、唤醒 2、内疚 3、人格特征(二)个体外部的因素:1、环境的温度 2、噪音 3、拥挤的人群4、对受害者意图的感知5、害怕报复6、比赛的结构14、Maehr(1980)年认为,除了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以外,还应该将社会目标定向纳入到成就目标定向理论中。
15、成就目标定向可以分成三个因素:成绩—趋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和学习目标。
16、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一)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二)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三)设置既有挑战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四)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五)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六)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七)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17、目标分解环节:“SMART”原则是英文当中五个英文的第一个字母,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称为“SMART”原则。
“S”即明确性;“M”即衡量性;“A”即可接受性;“R”即实际性“T”即时限性。
1运动兴趣的品质:①运动兴趣的倾向性②运动兴趣的广泛性③运动兴趣的效能2.运动兴趣的分类:①根据运行兴趣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②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
3.运动动机是指有运动目标引发,推断学生参与体育学校与身体锻炼获得的内部心理动因。
4.运动动机的功能:①发动功能②选择功能③强化功能④维持功能5.什么是态度?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对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有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6.态度的构成:①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的知觉、理解和睇啊有评价意义的观念或信念。
②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评价后产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③态度行为意向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行为反应情绪,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其程度取决于态度的认知和情感成分。
7.体育价值观就是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
表4-1weiner的归因模型内部外部稳定的不稳定的稳定的不稳定的可控的自己稳定的努力自己不稳定的努力他人稳定的努力任务难度他人不稳定的努力运气不可控的能力情绪、健康任务难度运气表4-2 与不同的结果和归因组合有关的情感结果成功失败内外源内部自豪自尊满意自豪减少自尊减少满意减少外部没有关于自我的情感没有关于自我的情感可控性可控的自信胜任羞辱负罪沮丧不可控的感激同情对手愤怒差异惊讶稳定性稳定的满怀希望没有希望不稳定的不确定满怀希望1.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一)内部因素①个性特征②成就动机③自我效能感④性别⑤年龄(二)外部原因①社会文化背景特征②运动项目特征③训练年限④比赛结果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1.个人因素(1人口统计学变量,2个体生理状况,3个人行为,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2. 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2,唔理环境,3体育活动的特征)变化阶段是行为变化发生的时间维度,它根据个体过去的行为和未来的计划将锻炼行为分为5个不同的阶段:前意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