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

合集下载

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 (名词解释)

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 (名词解释)

1.肾单位(nephron) 是尿生成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

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2.致密斑(macula densa)是髓袢升支粗段远端部的一小块由特殊分化的高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

它可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至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分泌。

3.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 ) 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称为管-球反馈。

4.肾小球滤过(glomerular filtration) 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入肾小球囊腔形成超滤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球滤过。

5.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单位时间(每分钟)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125ml/min。

6.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正常约为19%。

7.肾小球有效滤过压(glomerular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减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肾小囊内压之和。

8.重吸收(reabsorption) 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去的过程。

9.肾小管的分泌(tubuler secretion)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小管液。

10.肾糖阈(renal glucose threshold) 将开始出现尿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一般为160~180mg/100ml)。

11.低渗尿( hypotonic urine) 终尿的渗透浓度如低于血浆渗透浓度,称为低渗尿。

表示尿被稀释。

12.高渗尿(hypertonic urine) 如果机体缺水,终尿的渗透浓度将高于血浆渗透浓度,称为高渗尿,表示尿被浓缩。

生理学:第八章_尿的生成和排出

生理学:第八章_尿的生成和排出

⽣理学:第⼋章_尿的⽣成和排出第⼋章尿的⽣成和排出⼈体通过呼吸和消化系统,摄⼊代谢和所需的氧和营养物质。

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氧和能源物质被不断地消耗,为各种⽣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同时产⽣对⼈体⽆⽤甚⾄有害的终产物。

排泄(excretion)……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进⼊体内的异物及过剩不需要的物质经⾎液循环,通过某些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所以,排泄是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的最后⼀个环节,是多系统功能互相协调才得以完成的⼀种重要⽣命活动。

⼈体主要的排泄途径:⽪肤:⽔、盐类、少量尿素、乳酸等。

肺:CO2、H2O、挥发性药物等。

消化道:排泄物混合在粪便中。

Ca、Mg、Fe、P 等电解质、胆⾊素、毒物等。

胆⾊素-肝脏排泄在肠中起变化的胆⾊素(尿胆素、粪胆素)。

⽆机盐-经⼤肠粘膜排出的,如钙、镁、铁等。

唾液腺:碘、铅等。

肾脏:最重要,以尿的形式由肾排出。

所含排泄物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并随机体的不同状态⽽改变尿量和尿中物质的含量。

有:⽔、尿素、尿酸、肌酐、盐类、药物、毒物等。

肾的功能:1) 排泄功能:排出机体的⼤部分代谢终产物及进⼊体内的异物。

2) 调节功能:调节⽔、电解质、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维持稳态。

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液渗透压。

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Na+、K+、Cl-等。

排出过剩 H+维持酸碱平衡。

3) 内分泌功能:产⽣肾素、促红细胞⽣成素等。

尿的⽣成包括肾⼩球的滤过、肾⼩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三个基本过程。

本章主要讨论尿的⽣成过程及其调节机制、肾脏排泄功能的⽣理意义及输尿管和膀胱的排尿活动。

第⼀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流量⼀、肾的功能解剖:(⼀)肾单位和集合管:1.肾单位(nephron)是肾的基本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

⼈两侧肾有170~240万个肾单位。

2.集合管(collecting duct)在胚胎发⽣中起源于尿道嵴,故不属于肾单位,但功能上与远端⼩管密切相关;在尿浓缩过程中起作⽤;每条集合管可收集多条远曲⼩管运来的液体;许多集合管汇⼊乳头管,最后形成尿液经肾盏、肾盂、输尿管⽽进⼊膀胱。

生理学--尿液的生成与排出精品文档

生理学--尿液的生成与排出精品文档

7
(三)近球小体(肾小球旁器) 主要位于皮质肾单位 近球细胞(颗粒细胞):分泌肾素 系膜细胞:吞噬功能
致密斑:感受远曲小管液中氯化钠 含量的变化,将信息传递给
颗粒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
2019/10/16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8
二、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1、血流量大:肾皮质血流量大,约占全肾血流量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34
2019/10/16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35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分泌:肾小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代谢所产生的物质分泌
到小管液中去的过程
排泄:小管上皮细胞将体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转运到
小管液中去的过程
维持血浆中碳酸氢根的浓度,保证血浆缓冲对的 正常功能。
(一) H+的分泌与H+_Na+交换:
肾糖阈:将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浆葡萄糖 浓度称为肾糖阈(180mg/100ml)
糖尿: 葡萄糖的吸收还与钠离子的吸收量有关
葡萄糖重吸收的极限量:人两肾全部肾小管每分钟所 能重吸收的葡萄糖的最大量
2019/10/16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30
葡萄糖重吸收原理:
葡 萄 糖 的 协 同 转 运
重吸收水(10~20%)(受体内缺水与否的影 响;抗利尿激素可调节)、主动转运钠离子,分泌 钾离子、氢离子、 氨。对尿素的通透性高。
2019/10/16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24
*肾小管对几种重要物质的重吸收原理: 1、Na+ 和Cl-的重吸收 近端小管:
Na+:泵-漏模式 Cl- :氯离子顺电位差通过细胞旁路而被动重吸收
2019/10/16

第九版生理学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泄

第九版生理学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泄
Cl- 阴离子逆向转运 Cl- 细胞途旁径被动重吸收
近端小管的物质转运示意图
生理学(第9版)
2. 髓袢
(1)髓袢降支细段 对水通透:被动重吸收水,AQP1参与 对溶质通透性差:NaCl浓度逐渐升高 (2)髓袢升支细段 对水不通透,被动重吸收Na+、 Cl-
髓袢降支细段对水和尿素的重吸收机制示意图
生理学(第9版)
后,功能性肾单位每10年大约减少10%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内层、囊腔、外层)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
近端小管 髓袢 远端小管
肾单位示意图
生理学(第9版)
2. 集合管
远曲小管与集合管相连接。集合管不在肾单位内。8~10个皮质集合管→髓质集合管→ 大的集合管→经肾乳头→肾盂
生理学(第9版)
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 灌注压20~70mmHg时,肾血流量随肾动脉压升高而升高 ➢ 灌注压70~180mmHg时,肾血流量相对稳定在一个水平不变 ➢ 灌注压>180mmHg时,肾血流量又随肾动脉压升高而升高 关于肾血流量自身调节的机制,两个学说: (1)肌源学说:肾脏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的特性决定 (2)管-球反馈:小管液流量的变化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3)髓袢升支粗段 对水不通透,主动重吸收Na+ 、 Cl- 、K+ (25%),Ⅱ型Na+-K+-
2Cl-同向转运体(NKCC2)抑制剂为呋塞米和依他尼酸(强利尿) ① 上皮细胞基侧膜上的泵是维持细胞内低 Na+浓度的动力,有助于 Na+的重吸收 ② 升支粗段中Na+通过上皮细胞的顶端膜上同向转运体NKCC2,同向 转运1个Na+ 、1个K+和2个Cl③ 进入细胞内的Na+ 通过基底侧膜中的钠泵泵至组织间液,Cl-由浓度 梯度经管周膜中的氯通道进入组织间液,而K+则顺浓度梯度经顶端膜 返回小管液中,并使小管液呈正电位

生理学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

生理学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
⑴通透性 导致滤过膜孔、裂增大)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如: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1.5m2
⑵面积 急性肾炎→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滤过面积↓→GFR↓→尿量↓
2.有效滤过压
构成决定滤过的因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 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也是影响滤过的因素,∴构 成因素中的任一因素发生变化,均会影响GFR。
滤过: 指血液流 过肾小球 时,血浆中 水分和小 分子物质 通过滤过 膜进入肾 小囊形成 原尿的过 程。
滤过三要素: 屏障、动力、阻力
滤过的实验证据:
肾小囊微穿刺 抽取液体分析发 现,除蛋白质外, 所含的成分及其 浓度与血浆基本 一致,而且渗透压 和 pH 值 也 与 血 浆 近似。
原尿 = 血 浆的
消 化 道 钙、镁、铁、磷等无机盐, 胆色素,毒物等
唾 液 腺 重金属、狂犬病毒等 ━━━━━━━━━━━━━━━━━━━━━━━
一、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
肾 肾小球 小 体 肾小囊
近端 小管
肾 小 细段 管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远端 髓袢升支粗段 小管 远曲小管
两种肾单位比较(P134)
(一)滤过屏障—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1.组成:三层 内层:
水分子 毛细血 阳离子 管内皮
葡萄糖
窗孔
中层:毛细血管基 外层:肾小囊 膜 多角行网孔 脏层上皮细胞
决定不同溶质是否 (足细胞)防 通过的重要屏障 止蛋白质漏出
小分子 阴离子
白蛋蛋白白质
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 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

生理学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

生理学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

• 髓袢升支粗段:Na+:2Cl-:K+同向转运模式继发性 主动重吸收NaCl。
速尿、利尿酸作用机制: 抑制Na+:2Cl-:K+同向转运体 的功能,管腔正电位消失, NaCl的重吸收受抑制,干扰尿 的浓缩机制,导致利尿。
3.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12%的NaCl
据水盐平衡进行调节:
Na – 醛固酮;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一) (三) (二) 肾小球 –(血浆胶体 + 囊内压) = 有效 → GFR → 尿量 滤过压 Cap.血压 渗透压 如:大失血→交感N+、NE↑→ Cap.收缩
如:快速大量输液→血浆胶渗压下降
如:结石、肿瘤致尿路梗阻
边学边想
尿的生成包括哪几个过程? 血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血液流过肾小球后,什么成分 进入到肾小囊? 血液流过肾小球的过程叫作 什么? 进入到肾小囊的部分形成了 什么?
水通道
水通道
需要注意的几点
(一)重吸收的部位
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都有重吸收的能力,但以近端小 管 的重吸收能力最强
(二)重吸收的特点
1.选择性:(比较原尿和终尿的成分可见P本102) 2.有限性: 当小管液中某种物质浓度过高,超过上 皮细胞对其重吸收的极限时,则不能被全部重吸收。
例如: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具有一定限度,当 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水平时,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 重吸收达到极限,血糖浓度若再升高,葡萄糖不能 被重吸收而随尿液排出,导致糖尿。 肾糖阈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正常值:8.88~9.99mmol/L
100%葡萄糖被重吸收,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尤其 是前半段; 继发性主动转运:Na-葡萄糖同向转运 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重点知识问答总结-尿的生成和排出(一)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重点知识问答总结-尿的生成和排出(一)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重点知识问答总结-尿的生成和排出(一)我们通过知识问答的形式总结生理学重点知识,今天我们先学习生理学之尿的生成和排出问答(一),具体内容如下:1.简述尿的生成过程。

解答:尿生成有三个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以及它们的分泌三个基本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可以滤入肾小囊的囊腔而形成滤过液。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超滤液进入肾小管后成为小管液。

小管液经过小管细胞选择性的重吸收:水、Na+、K+、HCO3-、Cl-等绝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小部分被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全部被重吸收;对机体无用的多余物质不被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由小管细胞分泌的物质有H+、K+和NH3等;排泄的物质有肌酐、对氨基马尿酸以及进入机体的物质(比如青霉素、酚红)等。

由肾小球滤过的超滤液,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使超滤液的质和量都发生了变化,最后形成终尿排出体外。

2.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和生理意义如何?解答:肾脏的血液循环的特点有:(1)肾血流量大,占心输出量的20%-25%,为各种排泄物及时经肾排出提供了重要条件;(2)肾血流的分布不均,皮质血供占94%;髓质占6%,为皮质的滤过功能提供了充分的条件;(3)两个串联的毛细血管网,且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高,有利于滤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较低,有利于吸收;直小血管的双向流动有利于肾髓质高渗透压的维持;(4)肾血流量主要由于自身的调节作用,基本维持稳定,这对肾小球的滤过率的恒定是非常重要的。

3.肾脏的泌尿功能在维持体内环境稳定中有何生理意义?解答:肾脏泌尿功能的生理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可以:(1)排除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中产物,如尿酸、尿素、肌酐等含氮物质。

生理学本科尿生成与排出课件

生理学本科尿生成与排出课件

12
34
✓ 机制:通过刺激肾小管上
✓ 影响因素:心房钠尿肽的
皮细胞上的钠钾泵,促进
分泌受血压、血容量、肾
钠离子和水的再吸收
血流量等因素的影响
尿生成的异常情况
尿量异常
01
尿量过多:可能由肾功能亢 进、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 引起
03
尿液颜色异常:可能由尿液 中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 等成分异常引起
05
细胞等含量异常
尿液颜色和性质异常
01
尿液颜色异常: 如红色、棕色、 绿色等,可能 与尿液中的血 红蛋白、胆红 素、胆绿素等 有关
02
尿液性质异常: 如尿液浑浊、 泡沫多、有异 味等,可能与 尿液中的蛋白 质、糖分、细 菌等有关
03
尿液量异常: 如尿量过多或 过少,可能与 肾脏功能、尿 道阻塞等有关
04
肾小球滤过作用是尿生成的第一步, 也是尿生成的主要动力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01
肾小管是尿生 成的重要器官,
负责重吸收水 分和电解质
03
肾小管重吸收 的主要方式是 主动运输和被
动扩散
02
肾小管重吸收 的主要功能是 维持体内水和 电解质的平衡
04
肾小管重吸收的 主要物质包括水 分、钠离子、钾 离子、氯离子等
A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受血 浆渗透压的影响
C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受血 压的影响
E
B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 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D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受血 容量的影响
F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受肾 功能的影响
心房钠尿肽的调节作用
✓ 心房钠尿肽是一种由心 房肌细胞分泌的激素
✓ 作用:调节尿液生成和 排出,维持体内水和电 解质平衡

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 (问答题)

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 (问答题)

202.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1)肾小球的滤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血浆蛋白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的囊腔形成超滤液。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超滤液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

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某些成分又通过小管上皮细胞转运至血液中。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小管上皮细胞可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

小管液经过上述过程后形成的尿液称为终尿。

203.简述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机制。

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机制可因部位不同而不同:(1)近端小管前半段Na+的重吸收是①与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相耦联;②与H+的分泌相耦联。

由Na+主动吸收建立起电化学梯度,小管液中Na+与葡萄糖、氨基酸等经同向转运体耦联转运进入上皮细胞而被重吸收,或由管腔膜上的Na+-H+交换体进行逆向转运。

(2)近端小管后半段Na+的重吸收通过①跨上皮细胞途径:过程同前半段,经Na+-H+交换转运入细胞;②细胞旁路:由于近端小管HCO3﹣和水的重吸收多于Cl﹣的重吸收,使后半段小管液中Cl﹣高于管周组织间液,Cl﹣顺浓度梯度经细胞旁路(通过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被重吸收回血。

由此造成电位梯度,Na+便顺电位差而被动重吸收。

204.试述肾小管泌H +的意义肾小管分泌H +的意义:(1)促进NaHCO3的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每分泌1个H+,就可使1个HCO3-和1个Na+重吸收回血,Na+和HCO3-再组成的NaHCO3是体内重要的碱储。

(2)促进NH3的分泌分泌的H+可降低小管液的pH值,使NH3容易向小管液中扩散。

分泌的NH3与H+结合生成NH4+,并进一步与强酸盐(如NaCl)的负离子结合为铵盐随尿排出。

强酸盐的正离子(如Na+)则与H+交换后和细胞内的HCO3-一起被转运回血。

因此,H+的分泌具有排酸保碱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生理学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生理学

● 速尿、利尿酸等可抑制Na+:2Cl:K+同向转运体得功能,管腔正电位消 失,NaCl得重吸收受抑制从而干扰尿 得浓缩机制,导致利尿。
● 髓袢升支粗段对水得通透性很低, 水重吸收量很少,造成小管液低渗, 组织间液高渗,有利于尿液得浓缩和 稀释(后述)。
三、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中得物 质转运
● 可根据机体需要重吸收约12%得NaCl、 不同量得水;分泌不同量得K+ 、H+。
● 正常人尿液得渗透压可变动在501200mOsm之间,椐此可了解肾得浓缩和稀释 能力,这对维持体液平衡和渗透压恒定有重 要得生理意义。
一、尿液得稀释
●原因:小管液中得溶质被重吸收而水不易 被重吸收
●部位:主要在髓袢升支粗段,此外,远曲小管 和集合管由于ADH 而对水通透性得下降 也有助于稀释。
二、尿液得浓缩
肾小管和球旁细胞 调节肾血流量、 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得重吸收和肾素释放。
肾得各种感受器 肾神经 脊

中枢 调节血压和水盐平衡。
●肾至今未发现副交感神经支配。
(五)肾得血液供应
腹主动脉 肾动脉 叶间动脉 弓形动脉 小叶间动脉 入球动脉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出球小动脉 肾周毛细血管网 小叶间静 脉 弓形静脉 叶间静脉 肾静脉
● 严重缺氧等 交感神经 肾血浆流量
GFR
尿量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
得转运功能
● 肾小球滤过生成得滤过液进入肾小 管后称为小管液
● 小管液中99%得水、100%得G及不同 量得钠、尿素等被重吸收;肌酐、尿酸、 钾等被分泌入小管腔。
● 重吸收:指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 血液中。
● 分泌: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得物质 或血液中得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

生理学 尿的生成和排出

生理学 尿的生成和排出
与肾脏局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以及局部产生 的腺苷,NO和前列腺素也可能参与调节
18
二 肾血流量神经-体液调节:
①神经支配: 肾交感神经兴奋→ 肾血管收缩→肾血流↓
②体液因素: NE、E、VP、AⅡ分泌↑→肾血管收缩→RBF↓, 肾组织生成的PG、NO、缓激肽引起肾血管舒张 意义: 运动或异常 如高温、出血缺氧时 :通过神经、体液 调节使血流量减少,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流供应,
屏障
肾小囊足细胞层:裂孔4-11nm
27
三层滤过膜: Cap内皮细胞层: 唾液酸蛋白 基膜层: 硫酸肝素/蛋白聚糖 肾小囊足细胞层: nephrin
电屏障
两种屏障使滤过膜对血浆中物质通过具有高度选择性, 对原尿的质量起着决定作用,
28
决定物质通过滤过膜的因素: 1.物质分子有效半径大小: 中性物质有效半径小于2nm自由滤过;2-4.2nm 随半径增加,滤过降低;大于4.2nm不能滤过 2.物质所带电荷: 在有效半径相同的条件下,正电荷易通过,负电荷 不易通过,主要限制带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通过, 而其他带负电荷的微小物质如Cl- HCO3- HPO42SO42-也可顺利通过,
细胞侧面和基地部称基底侧膜
45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 质的重吸收与分泌
①近端小管重吸收: 65% Na+ Cl-、H2O,85% HCO3-以及全部磷酸盐、葡萄 糖、氨基酸及滤过的少量蛋白, ②髓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也 有重吸收功能, 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还有分泌 功能,
46
一 Na+、Cl-、H2O的重吸收 1.近端小管:吸收65-70% 定比吸收,等渗
②<80mmHg,平滑肌舒张达极 限
>180mmHg,平滑肌收缩达极 限
∴ 肾血流量随血压的波动而变

《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输尿管
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至膀胱 的管道。
膀胱
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 平滑肌具有伸缩性。
尿道
将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的管道 。
尿的生成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01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
小囊腔,形成超滤液。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02
超滤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大部分水和溶质被重吸收回血
02
肾小球滤过作用及影响因素
肾小球滤过膜结构与功能
滤过膜组成
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 膜和肾小囊脏层足细胞及其裂孔 膜构成。
滤过膜功能
具有分子大小和电荷选择性,可 阻止血浆蛋白滤出,仅允许小分 子物质如水和部分溶质通过。
肾小球滤过率及其影响因素
01
02
03
肾小球滤过率定义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 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组 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 静水压和肾小囊内压之间 的差值。
滤过系数
取决于滤过膜的面积和滤 过膜的通透性,与肾脏血 液灌流量密切相关。
肾小球滤过作用在尿生成中的意义
维持水平衡
通过调节肾小球滤过率 ,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排泄代谢产物
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 和毒物随尿排出体外。
《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目 录
• 尿的生成与排出概述 • 肾小球滤过作用及影响因素 •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及影响因素 • 尿液浓缩与稀释机制及影响因素 • 排尿反射及影响因素 • 尿的生成和排出异常与疾病关系
01
尿的生成与排出概述
泌尿系统结构与功能
01
02
03
04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解析 08尿的生成和排出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解析 08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考查内容:1. 肾的功能解剖特点,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2.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3.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4.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及其影响因素。

5. 尿生成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尿生成调节的生理意义。

6. 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意义。

7. 排尿反射。

知识点1:肾的生理功能和解剖一、肾的生理功能尿的生成: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内分泌功能: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化Vit D3;激肽;前列腺素A型题1.(1994)有关肾脏分泌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其产生部位,下列哪项不正确:A 肾素-肾小球旁器B 促红细胞生成素-肾小球旁器C 前列腺素-肾皮质和髓质D 激肽释放酶-肾髓质E 1-羟化酶-肾脏间质答案:D 层次:记忆考点:肾脏的内分泌功能解析:肾脏分泌的活性物质包括激肽,而非激肽释放酶。

2.(200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肾小球病性高血压发生机制的是:A 钠、水潴留B 血管内皮素分泌增多C 肾素分泌增多D 肾内激肽释放酶-激肽生成减少E 前列腺素生成减少答案:B 层次:应用考点:肾脏功能解析:肾小球性高血压主要是肾脏的尿生成功能(选项A正确)和内分泌功能(选项C、D、E正确)异常导致的血压升高。

而内皮素非肾脏合成的生物活性物质,不属于肾小球性高血压发生机制。

3.(2008)下列选项中,属于肾分泌的非血管活性激素是:A 红细胞生成素B 肾素C 前列腺素D 激肽类答案:A 层次:记忆考点:肾脏的内分泌功能解析:肾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红细胞生成素、肾素、前列腺素和激肽,其中红细胞生成素主要作用于骨髓晚期红系祖细胞,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属于非血管活性激素。

4.(2016)活性最高的1,25-二羟维生素D3的最终生成部位是:A 皮肤B 肠道C 肝脏D 肾脏答案:D 层次:记忆考点:维生素D3的活化解析:维生素D3的合成和活化依次发生于皮肤、肝脏和肾脏。

生理学第七版校对版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生理学第七版校对版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生理学第七版校对版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肾是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

通过尿的生成(urine formation)和排出(excretion),肾实现排出机体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机体过剩的物质和异物,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调节体液渗透压,体液量和电解质浓度,以及调节酸碱平衡等功能。

尿生成包括三个基本过程:①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滤过,形成超滤液(ultra-filtrate);②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经过选择性重吸收(selective reabsorption);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最后形成尿液。

肾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可合成和释放肾素,参与动脉血压的调节;可合成和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索等,调节骨髓红细胞的生成;肾的1α-羟化酶可使25-羟维生素D3转化为1,25-二羟胆骨化醇(1,25-dihydroxycholecalciferol),从而调节钙的吸收和血钙水平;肾脏还能生成激肽、前列腺素(PGE2,PGI2),参与局部或全身血管活动和机体多种活动的调节。

此外,在长期饥饿时肾还是糖异生的场所之一。

可见,肾具有多种功能。

本章重点讨论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肾为实质性器官,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皮质位于髓质表层,富有血管,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

髓质位于皮质深部,血管较少,由15~25个肾锥体(renal pyramid)构成。

锥体的底朝向皮质髓质交界,而顶部伸向肾窦,终止于肾乳头(renal papilla)。

在肾单位和集合管生成的尿液,经集合管在肾乳头处开口进入肾小盏(minor calyx),再进入肾大盏(minor calyx)和肾盂(pelvis),最后经输尿管进入膀胱。

肾盏、肾盂和输尿管壁含有平滑肌,其收缩运动可将尿液驱向膀胱。

在排尿时,膀胱内的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一、肾的功能解剖(一)肾单位的构成人类每个肾约有100万个肾单位(nephron)。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同步试题第七单元尿的生成和排出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同步试题第七单元尿的生成和排出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同步试题第七单元尿的生成和排出第七单元尿的生成和排出一、A11、肾小球滤过率是:A.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B.一个肾生成的原尿量C.两肾生成的原尿量D.两肾生成的终尿量E.一个肾生成的终尿量2、肾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A.肾血管血压变化B.肾血流Na+变化C.肾小管内压变化D.肾小管液Na+含量变化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3、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A.致密斑B.系膜细胞C.间质细胞D.颗粒细胞E.感受器细胞4、给家兔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和尿量迅速减少,该动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肾小囊内压升高C.肾小囊内液胶体渗透压降低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肾血流量减少5、某患者服用对髓袢升支粗段NaCl主动重吸收有抑制作用的速尿后,尿量增多,尿渗透压下降,该患者排低渗尿的原因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A.对Na+主动重吸收减少B.对Cl-主动重吸收减少C.对水的通透性降低D.管腔外渗透压梯度降低E.管腔内溶质浓度增加6、某患者服用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后出现尿液NaCl、水、HCO3-排出增多,以及代谢性酸中毒。

分析该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原因是由于:A.肾小管K+一H+交换增加B.肾小管H+一Na+交换减弱C.近球小管K+的重吸收增加D.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肾小管Na+重吸收减少7、肾脏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A.释放肾素B.分泌醛固酮C.释放血管升压素D.排泄钠、氯离子E.浓缩与稀释尿液8、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体循环动脉压下降B.醛固酮分泌增多C.肾血流量减少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9、代谢性酸中毒常伴有高血钾是由于肾小管:A.H+-Na+交换减弱B.H+-K+交换增强C.K+-Na+交换减弱D.K+重吸收增加E.NH4+一K+交换减弱10、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A.肾小球滤过率增高B.肾血浆流量增大C.血浆蛋白浓度高D.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增大E.滤过膜上带负电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11、可促进醛固酮分泌的因素是:A.血Na+增多B.血K+增多C.血量增多D.血压升高E.血管紧张素Ⅱ减少12、可致肾素分泌增多的因素是:A.入球小动脉血压降低B.交感神经活动降低C.血Na+降低D.血K+升高E.致密斑活动降低13、致密斑感受器直接感受下列哪项变化:A.肾小球滤过率B.流经致密斑的钠量C.循环血量D.动脉血压E.血K+14、关于肾小管HCO3-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在近端小管重吸收B.与H+的分泌有关C.HCO3--是以CO2扩散的形式重吸收D.HCO3-重吸收需碳酸酐酶的帮助E.Cl-的重吸收优先于HCO3-的重吸收15、肾糖阈是:A.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的浓度B.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C.肾小球开始吸收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D.肾小球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E.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的临界尿糖浓度16、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调节:A.自身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负反馈调节D.正反馈调节E.前馈调节17、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A.全身动脉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C.囊内压D.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18、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A.保K+排Na+B.保Na+排K+C.保Na+保K+D.保Na+排H+E.保K+排H+19、血管升压素对肾脏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台管对水的通透性B.增强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C.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D.促进近端小管对水重吸收E.保Na+、排K+,保水20、球管平衡是:A.近端小管对滤过率的重吸收率为65%~70%B.肾小球滤过率等于肾小管重吸收率C.肾小管的重吸收率为65%~70%D.肾小球滤过率随肾小管吸收率而变化E.远曲小管重吸收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21、肾髓质高渗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是:A.近端小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B.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C.远端小管,集合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D.髓袢升支粗段对尿素的主动重吸收E.远端小管,集合管对尿素的主动重吸收22、肾小管对H+分泌增加不引起:A.Na+吸收增加B.HCO3-重吸收增加C.NH3分泌增加D.K+分泌增加E.水排出增加23、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A.以HCO3-的形式吸收B.以CO2的形式吸收C.主要在远曲小管进行D.滞后于Cl-吸收E.不依赖于H+的分泌24、近端小管对小管液的重吸收为:A.低渗性重吸收B.等渗性重吸收C.高渗性重吸收D.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E.受醛固酮的调节25、肾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于:A.近球小管B.髓袢C.远球小管D.集合管E.各段肾小管26、近端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的关键途径是:A.基侧膜上的Na+泵B.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C.腔膜上的逆向转运D.管腔膜上的电中性转运E.管腔膜上的生电性转运27、.滤过分数指下列哪一项比值: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123下一页二、A21、已知碘锐特在流经肾循环后可被完全清除,给某人静脉注射碘锐特后,肾每分钟可将660ml血浆中碘锐特完全清除,该数值等于:A.肾小球滤过率B.肾血流量C.肾血浆流量D.肾小管分泌率E.肾小管重吸收率2、给家兔静脉注射血管升压素后尿量减少,尿液渗透压增高,该动物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A.对水通透性增高B.对Na+重吸收增多C.对尿素重吸收增多D.管腔内溶质浓度降低E.管腔外渗透压升高3、给某患者静脉注射20%葡萄糖50ml,患者尿量显著增加,尿糖定性阳性,分析该患者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A.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B.肾小球滤过率增大C.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D.肾小管对Na+吸收减少E.血容量增大4、某慢性低氧血症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但血压正常,分析该患者血钾增高:A.肾小管K+一Na+交换减弱B.肾小管H+一K+交换增强C.肾小管Na+重吸收减少D.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近端小管K+的吸收增加三、B1、A.血管升压素B.醛固酮C.肾上腺素D.血管紧张素ⅡE.肾素lt;1、调节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B.C.D.E.lt;2、可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A.B.C.D.E.2、A.水利尿B.渗透性利尿C.尿崩症D.尿失禁E.尿潴留lt;1、一次饮用大量清水导致尿量增多称A.B.C.E.lt;2、下丘脑视上核受损引起A.B.C.D.E.lt;3、静脉滴注甘露醇引起A.B.C.D.E.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须知:1、2012年全国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准考证领取时间汇总、准考证打印入口2、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时间7月1日—7月15日3、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考试时间9月8日、9日4、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历年真题共3页:上一页123下一页答案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A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867】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865】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尿的生成和排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81862】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859】5、【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856】6、【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853】7、【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850】8、【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尿的生成和排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81848】9、【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845】10、【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840】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836】1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尿的生成和排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81833】13、【正确答案】:B【答疑编号100081830】1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826】1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821】16、【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808】17、【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804】18、【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801】19、【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800】2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795】2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793】2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789】2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784】2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780】2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777】26、【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771】27、【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768】二、A2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尿的生成和排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81889】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886】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81882】4、【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尿的生成和排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81872】三、B1、【答疑编号100081904】lt;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尿的生成和排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81907】lt;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尿的生成和排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81910】2、【答疑编号100081892】lt;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尿的生成和排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81895】lt;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尿的生成和排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81896】lt;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尿的生成和排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81899】。

生理学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生理学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机制:单纯扩散
泌NH3的意义: 促进泌H+ 促进HCO3-重吸 收 排酸保碱
谷氨酰胺
集合管分泌NH3示意图
(四)K+的重吸收和分泌
◆K+大部分在近端小管主动重吸收,尿中的K+ 主要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K+分泌伴随Na+的重吸收(Na+-K+交换)。
◆ Na+-K+交换与Na+-H+交换竞争抑制。
及平行逆流特点 物质基础: NaCl和尿素(再循环)
髓质高渗的保持
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ADH的浓度
二、影响尿液浓缩的因素
(一)肾髓质高渗梯度
1.髓袢结构与功能 2.利尿剂(速尿)——外髓高渗 3.尿素浓度——内髓高渗 4.直小血管血流
(二)血液ADH的浓度——尿崩症
垂体性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
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
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FF):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正常值:125/660 ×100% =19%
535 660
125
一、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的改变 (1)通透性的改变 (2)总面积的改变
滤过率↓(大失血) 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 滤过率↓(结石、肿瘤) 滤过率↓(中毒性休克)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
Transport of substances through renal tubules and collecting ducts
重吸收(reabsorption): 物质从小管液中转运到血 液中。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考点:尿的生成和排出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考点:尿的生成和排出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考点:尿的生成和排出2017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考点:尿的生成和排出尿又称尿液或小便,是人类和脊椎动物为了新陈代谢的需要,经由泌尿系统及尿路排出体外的液体排泄物。

以下是店铺带来的详细内容,欢迎参考查看。

1、尿量正常值:1000~2000ml/d;多尿>2500ml/d;少尿<400ml/d;<100ml/d。

2、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球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水的重吸收----主要受ADH调节,Na和K 的转运-----主要受醛固酮调节)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1、正常成年人肾小球滤过率平均值为125ml/min。

2、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19%3、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效率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内压。

4、有些肾脏疾病因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使电学屏障减弱,白蛋白滤过量会显著增多,出现蛋白尿。

另一些疾病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作用减弱,使正常不能被滤过的大分子蛋白质甚至红细胞滤出形成蛋白尿或血尿。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1、人两肾每天生成原尿180L,99%被重吸收,1%被排出体外。

2、CL、Na主要在近端小管重吸收;近球小管对NaCl的吸收分主动重吸收(占2/3)和被动重吸收(占1/3)两部分,水的重吸收是被动,随Na盐的等物质的多少变化(女人是水,跟着男人盐走)。

3、NaCl在髓袢的重吸收部位在升支粗段,是一个主动重吸收NaCl、KCl的过程;速尿和利尿酸能抑制Na-2Cl-K转运,使NaCl重吸收减少,而利尿。

4、水的重吸收主要受ADH的调节,Na、K主要受醛固酮调节。

5、HCO3重吸收是以CO2扩散的形式进行的,所以重吸收优于Cl的重吸收。

6、肾糖阈: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超过180mg/100ml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将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浓度称为~。

生理学 尿的生成与排放

生理学 尿的生成与排放

(二)尿液的理化性质
1、颜色:正常新鲜尿液为淡黄色透明液体。颜色主 要来自胆色素的代谢产物,大量饮水后,尿液稀释, 颜色变淡,机体缺水,尿量减少等,颜色变深
2、渗透压:尿液渗透压一般高于血浆渗透压 3、酸碱度:尿液通常为酸性,PH介于5.0-7.0之间。
素食者由于植物酸在体内氧化,酸性产物比较少,故 尿液呈碱性
以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为125ml计算,正常成人每天生 成的原尿约有180L,而我们排出的尿液只有1.5L左右, 表明原尿中99%的水分被吸收,其他物质同时伴随吸收
(一)重吸收的部位 吸收以近端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最强。 正常情况下,小管夜中的G、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几乎全部在近 端小管重吸收;水、无机盐类大部分也在此吸收 (二)重吸收特点:选择性;
(一)滤过的结构基础
1.滤过膜的组成: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直径50-100nm。 基膜:4-8nm多角形网孔。 肾小囊的上皮细胞:直径4-14nm的孔。
2.滤过膜的通透性: 机械屏障: —有效半径:2.0nm ~ 4.2nm 随着半径增加,滤过增加。 电学屏障: —各层带负电荷
3.滤过面积:1.5m2 / 两肾。
渗透压感受器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 神经垂体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血容量回升
水重吸收增多 尿量减少
血浆晶体渗透压恢复
(三) 醛固酮
• 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分泌的一种调节水盐代谢的激素, 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有保钠、保水、 排钾的作用,可使血钠增高、血钾降低,尿量减少,血容 量增加。
2.作用 以血管素紧张Ⅱ作用最强
(1)血管紧张素Ⅱ
①全身微A收缩 、
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 外周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 17
三、影响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
⑴通透解酶的释放 导致滤过膜孔、裂增大)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如: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1.5m2 ⑵面积 急性肾炎→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滤过面积↓→GFR↓→尿量↓
2.有效滤过压
∵构成决定滤过的因素,也是影响滤过的因 素,∴构成因素中的任一因素发生变化,均会影 医学 响GFR
18
2.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 血浆胶体 Cap.血压 – 渗透压 – 囊内压 = 有效 滤过压 → GFR → 尿量
如:大失血→交感N+、NE↑→ Cap.收缩 高Bp病晚期→肾A入硬化而缩小
医学 21
复习思考题
1.尿是如何生成的? 2.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医学
22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 转运功能
概述 重吸收: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 分泌:上皮细胞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 运至肾小管腔内 ●重吸收和分泌的证据:
①比较下表原尿与终尿中成分的质和量可见: 蛋白质、葡萄糖原尿中有→终尿中无(=重吸收); 肌酐、氨原尿中微量→终尿中大量(=分泌)
排 泄 器 官 排 泄 物 ─────────────────────── 肾 脏(主要) 水、尿素、肌酐、盐类、 药物、毒物、色素等 肺 脏 co2、水、挥发性药物等 皮肤及汗腺 水、盐类、少量尿素等 消 化 道 钙、镁、铁、磷等无机盐, 胆色素,毒物等 唾 液 腺 重金属、狂犬病毒等
━━━━━━━━━━━━━━━━━━━━━━━ 2 医学
医学 8
2.肾血流量的调节方式
⑴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80mmHg— 180mmHg)变动时,肾血流量仍然保持相对恒定 ①肌源学说:当A压↑→A管壁平滑肌紧张性↑而收 缩→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持稳定
②管 - 球反馈: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致 密斑感受到远曲小管液 [Na+][Cl-]↑→致密斑将此信 息反馈至肾小球→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 通过致密斑感受器 肾内产生的前列腺素、腺苷和儿茶酚胺等也参与管球反馈
(三)肾脏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
肾交感神经:递质是NE,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未发现肾有副交感神经支配。
肾的血液供应
腹主A→叶间A→弓形 A→小叶间A→入球小A→肾小球Cap网 →出球小A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或直小血管→小叶间V→弓形 V→叶间V →肾V
两套毛细血管网 1.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特点:血压高(40-60%ABP),利于滤过。 2.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特点:血压低,利于重吸收。
①内皮细胞上的小孔(窗孔70-90nm ) 防止血细胞通过。 ②基膜:是主要的屏障。微纤维网的网 孔( 2-8nm )允许水和部分溶质通过。 ③肾小囊的上皮细胞:滤过裂隙膜上有 直径4 -11nm的孔,是滤过的最后一道 屏障。
医学 15
滤过屏障的通透性特征:
①机械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的半径不同,通透性不同:
医学 29
●同向转运体模式:
管腔膜上有Na+:2Cl-:K+同向转运体→Na+、Cl-顺电-化学梯 度,K+逆电-化学梯度同向转运入细胞内。 进入细胞内的: Na+由管周膜Na+泵泵出,Cl-经管周膜Cl-通 道、K+经管腔膜K+通道顺浓度梯度易化扩散出细胞。 ●影响同向转运体转运的因素: ①应用圭巴因选择性阻断 Na+ 泵时, Cl- 和 Na+ 的重吸收就明 显减少。说明管周膜 Na+ 泵的活动对管腔膜同向转运体的转运 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将 Na+ 泵的活动称原发主动,而将同向 转运体的转运称继发主动;故 Cl- 在髓袢升支粗段的重吸收是 主动的。 ②同向转运体对速尿和利尿酸很敏感,即它们能与Cl-竞争 结合位点,从而抑制 Na+ 、 Cl- 、 K+ 的同向转运,干扰尿浓缩机 制(后述),导致利尿。因此,将速尿称髓袢利尿剂
②比较原尿与终尿量: 原尿量=125ml/min×60×24=180L/d 终尿量=1-2L/d(=重吸收) 医学
23
一、物质转运方式
1.方式 被动: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 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 2.途径
(泵、转运体)
跨细胞转运:小管液
中的物质→管腔膜→肾 小管上皮细胞→基侧膜 →组织间隙
细胞旁转运:小管液
②静电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所带电荷的不同,通透性不同
带正电荷的溶质最易通过;中性溶质此之;负电荷溶质 不能通过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出现蛋 白尿
医学 16
二、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 压+肾小囊内压)
滤过平衡:有效滤过压下降到0
特点: ①正常时,毛细血管压和囊内压基本不变,胶 体渗透压易变(胶体物质滤不出) ②正常时,出球段除血浆流量快时外,一般无 滤出,故为滤过的贮备段
医学
25
二、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
(一)Na+、CI-和水的重吸收 1.近端小管
重吸收 70% Na+ 、CI- 、K+ 和水,85%的HCO3- ,葡萄糖、氨基酸 全部被重吸收;泌H+。 重吸收的动力: Na+泵
Na+的重吸收 ● 前半段:主动过程
①管腔膜:大部分Na+与Gs、aa同向转运、与H+逆向转运主动重吸收 ②管周膜:Na+-K+泵
医学 20
小结:影响滤过的因素
影响因素 ①滤过膜 滤过膜的孔径↑ 滤过膜带负电荷↓ 滤过膜面积↓ ②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 ③肾小球血浆流量↓ 滤过率的变化
滤过率↑(血尿) 滤过率↑(蛋白尿) 滤过率↓(肾炎)
滤过率↓(大失血) 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 滤过率↓(结石、肿瘤) 滤过率↓(中毒性休克)
*肾脏的功能
(一)泌尿: (主要) ①排除代谢终产物、过剩的电解质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 ③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尿生成过程:①滤过 ②重吸收 ③分泌 (二)内分泌: ①肾素:对血容量和血压起调节作用 ②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红细胞的生成 ③激肽、前列腺素:参与局部或全身血管活动的调节 ④ 1,25-二羟VitD3:调节钙的吸收和血Ca2+平衡
医学
3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
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 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两侧肾 约有170万-240万个肾单位。。
医学
4
集合管: 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 作用,每一集合管接受多条远曲小管 运来的液体。许多集合管又汇入乳头 管,最后形成的尿液经肾盏、肾盂、 输尿管而进入膀胱,由膀胱排出体外。
血浆与原尿比较
原尿 = 血浆的超滤液
医学 13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度量指标
1.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
的超滤液量,体表面积为1.73m2的个体,其肾小球滤过率为 125ml/min = 180L/d/1.73m2 测定方法:用测定菊糖的血浆清除率代表GFR(见本章第六节)
2.滤过分数(glomerular filtration fraction ,GFF)
医学
28
H2O的重吸收
●机制 : 被动过程(渗透 作用) ,此段是等渗重吸收 ●重吸收途径:①细胞旁 路; ②H2O通道 ●重吸收特点: ①类同 Na+ ,具球 - 管平 衡现象,即重吸收量始终为滤 过量的65~70%(后述) ②重吸收量不随机体的需 要而被调节,故近曲小管水的 重吸收量对终尿量的影响不大, 而终尿量主要取决于远曲小管 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
●后半段:被动过程
Cl- 顺浓度差经紧密连接处重吸收→管两侧电位差→ Na+ 顺电位差经紧密连 接处重吸收
医学 26
Na+ 重吸收特点:存在泵-漏现象 (即:净Na+重吸收量=主动重吸收量-回漏量) 管腔膜Na+易化扩散入上皮细胞内 管周膜Na+泵将Na+泵出上皮细胞 细胞间隙内[Na+]↑→渗透压↑ H20顺渗透压进入上皮细胞间隙 细胞间隙内静水压↑ 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被撑开
如:快速大量输液→稀释胶渗压 肾病综合症
如:结石、肿瘤 医学
19
3.肾小球血浆流量
●由图可见:沿着毛细血
管全长,随着水和溶质的滤出, 胶体渗透压渐↑→有效滤过压 渐↓(=0时称滤过平衡)→滤过 平衡的位臵决定着毛细血管滤 过的长度。 ●由图可见: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不同肾小球血浆流量(RPF)时血浆胶 体渗透压(COP)上升的斜率。 曲线A: RPF↓→ COP↑速快 曲线C: RPF↑→ COP↑速慢 曲线B:≈正常RPF时COP↑速 结论: RPF快→COP↑速慢→滤过平衡位 臵近出球A端→GFR↑;反之则GFR↓。
概念:GFR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 GFF= GFR÷肾血浆流量×100% = 125÷660 × 100%= 19% 说明当血液流入肾脏时,约4/5的血浆经滤过进入肾小 囊腔 生成原尿
肾小球滤过率大小决定于滤过系数和有效滤过压。
滤过系数:即滤过膜的面积及其通透性的状态
医学 14
滤过膜的三层结构:组成机械屏障
医学 10
复习思考题
1.肾血流量的特点是什么?
2.试述肾脏的生理功能。
医学
11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滤过:
指血液流经肾 小球毛细血管 时 , 除蛋白质分 子外血浆中其 他成分通过滤 过膜进入肾小 囊腔形成原尿 的过程
滤过三要素:屏障、动力、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