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概念的界定: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是认识教育现象,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p24-28教育学的价值)(1)发展教育理论:通过发展、改造和创新教育理论,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为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
(2)解释教育问题:为解析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视角,为科学解决教育问题提供帮助。
(3)改造教育实践为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水平提供思路和理论指导。
(4)提高教师素质:为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改变“教书匠”的形象,成为“教育家”服务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第一,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从学科归属上属于带有人文学科特点的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目的在于揭示教育规律。
(宏观)第二,作为单一学科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中观)第三,作为课程的教育学是一门师范院校的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向学生传授有关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
(微观)教育学经的发展历了哪里个主要发展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思想、著作是怎样的?(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期的时间范围欧洲:公元前5世纪----公元16世纪我国:公元前6世纪----公元19世纪末2、萌芽期教育学的特点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只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或对教育事实的描述,研究问题还不完整,教育学还包含在哲学体系之中,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萌芽期中西方出现的有关教育的著作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毕达哥拉斯:《金言》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国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老子:《老子》庄子:《庄子》无名氏《中庸》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乐正克:《学记》《雄辩术原理》约写于公元90年前后,又名《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就业方向
教育学专业相近的考研方向主要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教育学专业学生可以从事的行业既包括各类院校、学院,社区服务社,咨询组织,文化组织,还包括司法系 统、国家级协会、委员会、研究与开发中心,政府教育部,甚至是金融机构和传媒行业也同样适合教育学专业的 学生就业 。
开设院校
(资料来源:中国高校之窗;摘录时间:2020年4月20日)
谢谢观看
总学分为140~ 160学分。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诚信、友善,热爱教育事业,关 心爱护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1、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系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具有 创新创业意识。 3、形成教育所需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多学科融合型人才。 4、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较为熟练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
教育考察是学生对特定教育区域或教育机构现状的实地勘察。
教育调查是学生对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工作具体问题的实地调研。
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训练。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可采取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教育、教学和管理案例分 析报告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结合教育实践,在教师指导下规范地开展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内容应符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专业知识。毕业论文 (设计)应遵守学术伦理,符合学术规范。各高校应为本科生指定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 指导教师由各专业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必要时可聘请基础教育学校或其他类型教育机构具有中级及 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或管理人员参பைடு நூலகம்指导。
教育学常考知识点
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概述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指导、培养和促进个体社会化、个性化和职业化的系列活动。
- 教育旨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塑造价值观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2. 教育的目的-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公民。
- 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3. 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促进身心健康、智力开发和道德修养。
- 社会功能:传承文化、促进社会整合和推动社会变革。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与反应的关联。
-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
-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
2. 学习动机- 内在动机:源自个体内部的兴趣和好奇心。
- 外在动机:源自外部的奖励和惩罚。
3. 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如复述、组织和精细加工。
- 元认知策略:如计划、监控和调整学习过程。
- 资源管理策略:如时间管理、环境管理等。
三、教育方法与技术1. 教学模式- 直接教学:教师主导,系统传授知识。
- 探究式学习:学生通过探索和研究主动学习。
-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
2. 教学技术- 传统教学技术: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 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翻转课堂。
3. 评估与反馈- 形成性评估: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旨在指导学习。
- 总结性评估:在学习过程结束时进行,旨在评价学习成果。
- 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建议。
四、教育制度与政策1. 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国家法律规定的基础教育阶段。
- 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教育。
-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特定职业技能的教育。
2. 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确保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 教育质量:通过标准化测试和质量监控提升教育水平。
- 教育改革: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五、教育管理与领导1. 学校管理- 组织结构:明确学校内部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配。
教育学专业理论基础
教育学专业理论基础教育学专业是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人才的学科,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教育学理论体系等方面探讨教育学专业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教育学的定义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解读,比如从学科性质来看,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揭示和规范教育活动的规律;从学科内容来看,教育学包括教育的哲学基础、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从实践性来看,教育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它在研究教育规律的同时,也提供教育实践的指导。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教育被视为一种社会传统,其理论是由教育实践中的智慧总结而成。
到了近代,教育开始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问题,这要求对教育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教育学在19世纪得以确立为独立的学科,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体系。
三、教育学理论体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是教育学专业的核心内容,它由多个重要的理论构成,包括教育的目标论、方法论、内容论以及评价与改革等方面的理论。
1. 教育的目标论教育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最终追求,研究教育目标是教育学的重要内容。
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三个层面,研究者通过分析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规律,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标理论。
2. 教育的方法论教育的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研究教育方法是教育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方法包括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教育管理方法等。
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研究者通过实践和理论探索,提出了多种教育方法。
3. 教育的内容论教育的内容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研究教育内容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内容可以是学科知识、技能训练、道德教育等各种形式,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对象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关的教育内容理论。
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
02
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
根据培养人的客观规律进行文化选择,将经过选择的文 化整合成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
03
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功能
通过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等途径创造新的文化成果。
教育与科技进步
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通过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等方式促进科技进步。
教育手段
定义 语言手段 实践手段 艺术手段 电化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 的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总称。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教育活动中最 基本的手段。
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是巩固和运 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
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能够丰富学生的 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量。
教育与人口质量相互促进
03
高质量的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而合理的人
口结构又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04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概述
01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
规定。
02 03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 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 向,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古 代的教育思想萌芽,到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再到现代 教育学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教育学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 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学科,其基本原理和理论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指导和指引。
在本文中,将会介绍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为读者提供教育学的概览。
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主要关注教育的本质、目标、方法和效果。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各个领域,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
它通过研究教育的规律和原则,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 个体差异原理教育学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背景、兴趣、才能和学习风格。
因此,教育学强调个体差异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建构主义原理建构主义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是通过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来实现的。
根据建构主义原理,教育工作者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环境,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提出观点、参与合作和解决问题。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具有社会和文化的本质,学习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
基于这一理论,教育学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习得新行为的过程,主要关注学习者的外部行为和刺激反应。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有组织的教学和及时的反馈,引导学生学习和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学习者的思维和知识结构,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意义的和构建知识的过程。
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前知识和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框架和促进认知发展。
3. 社会交往理论社会交往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过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参与,学习者可以共同构建知识和发展个人能力。
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学的任务是探讨和揭示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从而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益。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以及教育规律。
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如上课、师生之间的交流、自学、考试等。
教育问题则是人们关注并试图解决的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疑难。
教育规律则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萌芽阶段,到独立阶段,再到多样化阶段和理论深化阶段。
在独立阶段,教育学开始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学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如心理学、社会学等,使其研究方法和内容更加多样化和深入。
教育学的价值在于它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指导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改进教育方法和策略。
教育学不仅关注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旨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学
教育学1、教育最早含义:《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2、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3、广义的教育:凡是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4、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的活动。
5、教育是一种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的活动、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
6、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学鼻祖7、《学记》:最早的教育学专著8、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马无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个人本位论主要代表人物:法国卢梭(自然教育说,自然人是完全为自己而生活的人,他是整数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体,只同他自己与他的同胞才有关系)、瑞士佩斯泰洛齐(强调教育在促进人的既然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到人的社会性的发展)、德国康德、福禄培尔(教育就是顺应人的本能,活动、认识、艺术、宗教的本能,给予适当的教育,以游戏、教育等方法促进儿童的发展。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柏拉图(理想的国家是各阶层的社会成员各司其职)、荀子(教育应以“礼”来对人们进行约束和改造,规范言行)、孔德(真正的人不存在,存在人类,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迪尔凯姆(强调人对社会的适应)、纳托尔普(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决定价值,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目的)、凯兴斯坦纳(成为“国家至上”的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典型,国家的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造就公民)9、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四有、两精神。
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育学讲义(完整版)
引言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学方法、教育体系、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本讲义旨在系统概述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并提供教育实践中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评估以及教育管理这五个大点展开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教育的定义1.1教育的概念和特征1.2教育的目标和意义1.3教育的类型和层次1.4教育的主要环节和过程1.5教育与其他社会实践的关系2.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1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2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3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教育特点与需求2.4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连结2.5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互动关系3.教学理论与方法3.1教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3.2教学方法的分类和特点3.3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关系3.4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风格的匹配问题3.5创新教育方法的实践与应用4.教育评估4.1教育评估的概念和意义4.2教育评估的目的与要求4.3教育评估的类型和方法4.4教育评估与课程改革的关系4.5教育评估结果的运用与反馈5.教育管理5.1教育管理的概念和内涵5.2教育管理的目标与职能5.3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5.4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与领导5.5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与创新总结本文综述了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教育的定义、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评估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有效的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切实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
希望本讲义能成为读者的重要学习资料,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也希望读者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其定义可概括为:教育学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以研究教育规律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根据研究内容和方法的不同,教育学可分为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教育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具有实践性。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实践,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
第二,具有系统性。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的意义、目的、原理、方法和制度等。
第三,具有独立性。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其独特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二、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最根本的目标。
教育的本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传承文化和促进社会变革。
教育的目的是指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愿景。
教育的目的包括个体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三个层面。
三、教育的过程和要素教育的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主要环节和流程。
教育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法的设计、教育评价和反馈等。
教育的要素是指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教育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
四、教育学发展史教育学发展史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和当代教育学等。
古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希腊罗马古代教育思想和印度古代教育思想等。
近代教育学主要包括启蒙时期的教育思想、德国教育学派和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等。
现代教育学主要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
当代教育学主要包括生态学派和后现代教育学等。
总之,教育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教育基本理论和原则的学科,其主要知识点包括教育学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的过程和要素,以及教育学发展史等。
通过学习教育学概论,可以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
教育学
教育学第一章绪论1、教育学:教育学是观察教育事实,研究教育问题,探讨教育规律,提炼教育原理和方法,积累教育理论知识的学科,是教育科学群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2、教育学研究对象?三方面内涵:1教育学是观察一般的教育事实、教育活动,研究各级各类教育的共性和一般性问题的。
2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的一般规律的。
3教育学是积累教育理论知识的。
3、教育学的基本任务:1发展教育理论2解释教育问题3改造教育实践4提高教师素质4、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5、教育学研究目的:教育学对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的研究,达到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的目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
6、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辑录他言论的《论语》里。
7、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孔子、孟子教育思想。
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尊师重道”、“教学相长”、|“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卬,开而弗达”、“禁于未发”、“不陵节而施”等重要教育主张。
8、夸美纽斯:主要贡献:1、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世界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为近代教育学体系建构了基本框架。
2提出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天性,这一思想主张对尊重儿童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3特别强调普及义务教育4倡导“泛智教育”,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
5提出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初步设想,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9、赫尔巴特:突出贡献主要表现:1建立了规范教育学。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世界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被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认为教育学的类型可分为:提示教学、分析教学、综合教学。
2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为教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3传统教育“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教育学专业学什么
教育学专业学什么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到人类认知、学习、发展和教育相关方面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为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涵盖着教育认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学等各个方面。
教育学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内容:一、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和原则等问题,是教育学理论的基础。
在教育哲学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哲学基本知识及其在教育中的运用,如自然观、人性观、价值观、教育目的和原则等。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学习、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学科。
在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情感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育方法学教育方法学是教育学的应用学科,它主要研究教学中的方法、策略和技术等问题。
在教育方法学中,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开展课题设计,实施教学实践和对教学实践进行评估和调整。
四、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组织管理和领导等方面的学科。
在教育管理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教育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各种管理模式,教育政策,以及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五、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师如何运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门学科。
在教育技术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各种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方法和效果评估,例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育、虚拟现实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各个方面构成了教育学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整体而言,教育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都是以培养和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为目标,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环节的能力培养。
同时,面对当前教育变革和全球化挑战,教育学专业也要注重国际化学习和研究,掌握与时俱进的教育科技,完善教育研究的领域、方法和应用。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学科。
它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整体素质。
教育学基础知识是理解教育学核心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教育学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研究与探索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方法和影响。
教育学的特征包括: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和系统性。
它通过分析教育现象和评价教育成果,为改进和创新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二、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分为多个学科分支,其中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和教育法学等。
每个分支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教育问题,丰富了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
三、教育学的核心概念1. 教育目标:教育活动的宗旨和发展方向,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 教育内容:涵盖了学科知识、技能、文化、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教育课程的制定和实施。
3. 教育方法:指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等。
4.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和教育成果进行客观评判和反馈,帮助教育实践持续改进。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教育问题,常见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研究者需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选择和运用。
五、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学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帮助教育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规律,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 促进教育改革: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引导教育制度的创新和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
3. 培养教育专业人才:教育学作为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教育思维和专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
六、教育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教育学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教育学趋势包括:注重个性化教育、技术融入教学、创新教育模式和跨文化教育等。
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教育学
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教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学科。
它以人类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旨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教育学的定义及特点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它既是一门学术研究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指导的学科。
教育学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但总体来说,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教育的影响和作用等。
教育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用性:教育学研究的是与人类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问题,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综合性:教育学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多个层面的研究,全面把握教育的本质及其相关问题。
3. 发展性:教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教育的不断进步,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二、教育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目标与价值观研究:研究教育的目的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探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以及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什么。
2. 教育内容与课程研究:研究教育的内容体系和课程设置,包括教育的学科、领域以及跨学科的综合内容。
3. 教育方法与教学研究:研究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探索教育的有效实施方式。
4. 教育评价与质量研究:研究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评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5. 教育心理与发展研究:研究教育对个体心理和发展的影响,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
三、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教育学对个体和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学研究人类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教育促进个体在知识、能力、品德、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2. 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学通过研究教育的规律和方法,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 探索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学研究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施策略。
教育学完整版PPT幻灯片课件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身教育体 系的建构。
06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概述
课程定义与本质
探讨课程的内涵、外延及其在教 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历史与发展
梳理课程理论的演进脉络,展示 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观及其变革。
课程目标与功能
阐述课程目标的设定、表述及实 现方式,分析课程在促进学生全
科学性
教育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 规律。
时代性
教育内容应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需 求。
适用性
教育内容应适合受教育者的年龄特 征和认知水平。
教育手段
语言手段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 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手段。
艺术手段
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是 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的有效手段。
定义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为实现教 育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方 法的总称。
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个 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能够促进 个体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01
02
03
04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 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
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 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 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
德育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道德行为,形成健全的 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性。
德育的内容
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 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 教育、家庭美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等。
德育过程与原则
德育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和行为过程,通过这四个过程的相互 作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 展。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第二章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
任何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社会。
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等问题。
从实践上看,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学校生活的中心,就不可能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的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3、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
受教育者: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承认学生。
教育中介系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教育的这几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学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4、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学校教育逐渐普及,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5、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人的发展:生理发展,即人的体制机制生理功能的发展;心理发展,即认知的发展,意向的形成,个性的完善;社会发展,即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
2024年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基础一、引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在我国,教育学基础研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梳理教育学基础的相关概念、理论体系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参考。
二、教育学基础的概念与内涵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为基础,关注教育实践,探讨教育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关系。
2.教育学基础:教育学基础是指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它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分支学科,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教育学基础研究:教育学基础研究是指对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研究。
它关注教育现象的本质、教育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旨在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育学基础的理论体系1.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本质、目的、价值、方法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探讨教育与社会、个体之间的互动。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等方面,为教育实践提供心理依据。
3.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教育制度、教育公平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与社会结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互动,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经济效益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投入与产出、教育市场、教育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经济依据。
四、教育学基础的发展趋势1.跨学科研究:随着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增加,教育学基础研究逐渐呈现出跨学科趋势。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教育与其他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的交叉研究,以揭示教育现象的多元规律。
2.实证研究:教育学基础研究越来越注重实证研究方法。
研究者们通过实验、调查、统计分析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教育数据,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教育学
教育学●教育的概念定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计划、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3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
)●教育的起源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产生教育的最基础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另一个重要的社会条件。
①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②以制造和利用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③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④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⑤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教育制度发展经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中国近代完备的教育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学制)将学制制度全面实施为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学制)●非制度化教育:重要体现是提出了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
●义务教育特点: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夸美纽斯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1619年德国的《魏玛教育章程》为世界上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规问世。
普鲁士最早公布强制性教育法令且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古代教育: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特点: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文艺复兴运动包含:人文主义文化和宗教改革。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人的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的发展。
儿童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成人的过程。
4、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5、教育目的:指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之前预先设想和确定的关于教育活动最终期望达成的结果。
具体说来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7、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8、课程: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教育存在9、学科课程:指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学科,彼此独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10、活动课程:也叫经验课程。
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
11、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12、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
13、直观性原则:指再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以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其感性知识,为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理性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条件。
14、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互作用的手段和方式。
15、讲授法:指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诸种教学方法的总称。
16、谈话法:指教师按一定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回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
17、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也被称作课堂教学。
18、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以搜集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师生的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19、形成性评价:又称“即时评价”,是指在活动过程中检查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并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的评价。
20、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21、说服:指通过说理传道,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以培养学生道德认知的方法。
22、陶冶: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23、榜样:指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二、解答题:1、现代教育有哪些特点?(1)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2)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3)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4)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5)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6)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7)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2、影响人的发展有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各起什么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的外部条件;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4)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哪些规律?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1)顺序性,教育必须循序渐进;(2)阶段性,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3)不均衡性,教育必须抓好最佳期;(4)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5)整体性,教育必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5、教师劳动的特点。
(1)示范性;(2)复杂性;(3)超时空性;(4)创造性。
6、《教师法》对教师权利和义务分别作了哪些规定?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署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法制、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教育,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能力、体制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7、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2)加强教师培训;(3)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4)进行教育行动研究。
8、现代学生观的内容。
(1)学生是主体性的人;(2)学生是发展性的人;(3)学生是完整性的人;(4)学生是个性化的人。
9、教学过程的本质。
(1)从教学的形态起源看,教学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2)从教学的形态存在看,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3)从教学的师生关系看,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师生间的“我—你”交往关系。
10、启发性教学原则。
指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讲清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要求,又是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的反映。
12、一堂好课的标准。
(1)教学目标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2)教学内容组织得当;(3)教学方法选择运用贴切;(4)教学评价完善。
13、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有利于高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4)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缺点:(1)不利于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差异;(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3)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4、德育过程的特点。
7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19、《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什么?今后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什么?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20、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精神的“五个必须”指的是什么?(1)必须优先发展教育;(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3)必须坚持改革创新;(4)必须促进教育公平;(5)必须重视教育质量。
三、论述或案例分析(2*15’=30’): 1、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1)高尚的师德:①对事业无私奉献;②对学生真诚热爱;③对同事团结协作;④对自己严格要求。
(2)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①以所教学科为中心,扎实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②掌握所教学科的学科发展史知识;③了解所教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④知识面宽,文理互补,对哲学、艺术等有所了解。
(3)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A. 教育教学理论素养:①教育学、教育史知识;②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知识;③课程与教学理论、学科教学法知识。
B. 教育教学工作能力:①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敏锐观察能力;②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③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④运用教育机智的能力;⑤自我控制能力。
(4)良好的心理素质:①优良的智力品质;②丰富而深刻的情感;③坚强的意志品质;④8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
2、什么是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征是什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哪些策略? 含义: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特征:(1)民主平等,和谐亲密;(2)尊师爱生,尊师爱生;(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同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素养,健全自己的人格。
3、阐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