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专题题库29

合集下载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练习题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练习题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练习题1.空间中,用a,b,c表示三条不同的直线,γ表示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若a∥b,b∥c,则a∥cB.若a⊥γ,b⊥γ,则a∥bC.若a∥γ,b∥γ,则a∥bD.若a⊥b,b⊥c,则a⊥c答案AB解析根据空间平行直线的传递性可知A正确;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B正确;若a∥γ,b∥γ,则a,b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故C错误;若a⊥b,b⊥c,则a,c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故D错误.2.对于两条不同直线m,n和两个不同平面α,β,下列选项正确的为()A.若m⊥α,n⊥β,α⊥β,则m⊥nB.若m∥α,n∥β,α⊥β,则m⊥n或m∥nC.若m∥α,α∥β,则m∥β或m⊂βD.若m⊥α,m⊥n,则n∥α或n⊂α答案ACD解析对A,令m,n分别为直线m,n的方向向量,因为m⊥α,n⊥β,所以m⊥α,n⊥β,又α⊥β,所以m⊥n,即m⊥n,所以选项A正确;对B,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令平面ABCD为平面α,平面ABB1A1为平面β,直线A1C1为m,直线C1D为n,满足α⊥β,m∥α,n∥β,但m与n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所以选项B错误;对C,若m⊄β,过m作一平面γ分别与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且交线分别为a,b,则m∥a,a∥b,所以m∥b,所以m∥β;若m⊂β,符合题意,所以选项C 正确;对D,若n⊂α,符合题意;若n⊄α,过直线n作一平面β与平面α相交,设交线为b,因为b⊂α,m⊥α,所以m⊥b,又m⊥n,且n,b在同一平面内,所以n∥b,所以n∥α,所以选项D正确.综上,选ACD.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则在该正方体中()A.AE∥CDB.CH∥BEC.DG⊥BHD.BG⊥DE答案BCD解析由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还原正方体如图,连接AH,DE,BG,BH,DG,HC.由图形可知,AE⊥CD,故A错误;因为HE∥BC,HE=BC,所以四边形BCH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H∥BE,故B正确;因为DG⊥HC,DG⊥BC,HC∩BC=C,HC,BC⊂平面BHC,所以DG⊥平面BHC,又BH⊂平面BHC,所以DG⊥BH,故C正确;因为BG∥AH,而DE⊥AH,所以BG⊥DE,故D正确.故选BCD.4.用一个平面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不可能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梯形C.有一个内角为75°的菱形D.正五边形答案BCD解析对于A,如图1,截面的形状可能是正三角形,故A可能;图1图2对于B,首先考虑平面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为梯形,且QR与AA1不平行,如图2所示,不妨假设PQ⊥QR,因为AA1⊥平面A1B1C1D1,PQ⊂平面A1B1C1D1,所以AA1⊥PQ,从而有PQ⊥平面A1ABB1,这是不可能的,故B不可能;对于C,当平面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为菱形(非正方形)时,只有如下情形,如图3,其中P,R为所在棱的中点,易知当菱形为PBRD1时,菱形中的锐角取得最小值,即∠PD1R最小.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PD1=RD1=5,PR=22,则由余弦定理,得cos∠PD1R=PD21+RD21-PR22PD1·RD1=5+5-82×5×5=15<6-24=cos 75°,所以∠PD1R>75°,故C不可能;图3对于D,假设截面是正五边形,则截面中的截线必然分别在5个面内,由于正方体有6个面,分成两两平行的三对,故必然有一对平行面中有两条截线,而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可知这两条截线互相平行,但正五边形的边中是不可能有平行的边的,故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正五边形,故D不可能.综上所述,选BCD.5.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M为AA1的中点,平面α过点D1且与CM垂直,则()A.CM⊥BDB.BD∥平面αC.平面C1BD∥平面αD.平面α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图形的面积为9 2答案ABD解析如图,连接AC,则BD⊥AC.因为BD⊥AM,AM∩AC=A,AM,AC⊂平面AMC,所以BD⊥平面AMC,又CM⊂平面AMC,所以BD⊥CM,故A正确;取AD的中点E,连接D1E,DM,由平面几何知识可得D1E⊥DM,又CD⊥D1E,DM∩CD=D,DM,CD⊂平面CDM,所以D1E⊥平面CDM,又CM⊂平面CDM,所以D1E⊥CM.连接B1D1,过点E作EF∥BD,交AB于F,连接B1F,所以CM⊥EF,又D1E∩EF=E,D1E,EF⊂平面D1EFB1,所以CM⊥平面D1EFB1,所以平面α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图形即梯形D1EFB1.由EF∥BD,BD⊄平面α,EF⊂平面α,得BD∥平面α,故B正确;连接AB1,AD1,易知平面AB1D1∥平面C1BD,而平面AB1D1∩平面α=B1D1,所以平面C1BD与平面α不平行,故C不正确;截面图形为等腰梯形D1EFB1,EF=2,B1D1=22,D1E=B1F=5,所以截面图形的面积S=12×(2+22)×(5)2-⎝⎛⎭⎪⎫22-222=92,故D正确.6.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N为底面ABCD的中心,P为线段A1D1上的动点(不包括两个端点),M为线段AP的中点,则()A.CM与PN是异面直线B.CM>PNC.平面PAN⊥平面BDD1B1D.过P,A,C三点的正方体的截面一定是等腰梯形答案BCD解析对于选项A,如图,连接NC,PC,则A,N,C三点共线.又M为AP的中点,N为AC的中点,所以CM与PN共面,故A错误;对于选项B,因为P为线段A1D1上的动点(不包括两个端点),所以AC>AP.在△MAC中,CM2=AC2+AM2-2AC·AM cos∠MAC=AC2+14AP2-AC·AP·cos∠MAC.在△PAN中,PN2=AP2+AN2-2AP·AN cos∠PAN=AP2+1 4AC 2-AP ·AC cos ∠PAN ,则CM 2-PN 2=34(AC 2-AP 2)>0,所以CM >PN ,故B 正确;对于选项C ,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易知AC ⊥平面BDD 1B 1,即AN ⊥平面BDD 1B 1,又AN ⊂平面PAN ,所以平面PAN ⊥平面BDD 1B 1,故C 正确; 对于选项D ,连接A 1C 1,在平面A 1B 1C 1D 1内作PK ∥A 1C 1,交C 1D 1于K ,连接KC .在正方体中,A 1C 1∥AC ,所以PK ∥AC ,PK ,AC 共面,所以四边形PKCA 就是过P ,A ,C 三点的正方体的截面,AA 1=CC 1,A 1P =C 1K ,所以AP =CK ,即梯形PKCA 为等腰梯形,故D 正确.故选BCD.7.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AA 1=2AB =2,点P 为线段AD 1上一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PB 1∥平面BC 1DB.三棱锥P-BC 1D 的体积为13C.三棱锥D 1-BC 1D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3π2D.直线PB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53 答案 ABD解析 对于A 选项,连接B 1D 1,AB 1,根据正四棱柱的性质可知AD 1∥BC 1,BD ∥B 1D 1,因为BC 1⊄平面AB 1D 1,AD 1⊂平面AB 1D 1,所以BC 1∥平面AB 1D 1,同理得BD ∥平面AB 1D 1,又BC 1∩BD =B ,所以平面AB 1D 1∥平面BC 1D ,又PB 1⊂平面AB 1D 1,所以PB 1∥平面BC 1D ,所以A 选项正确;对于B 选项,易知AD 1∥平面BC 1D ,所以V P-BC 1D =V A-BC 1D =V C 1-ABD =13×12×1×1×2=13,所以B 选项正确;对于C 选项,三棱锥D 1-BC 1D 的外接球即正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的外接球.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4R 2=12+12+22=6,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R 2=6π,所以C 选项错误;对于D 选项,过P 作PE ∥AB ,交BC 1于点E ,则PE ⊥平面BCC 1B 1,连接B 1E ,则∠PB 1E 即直线PB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的角,当B 1E 最小时,∠PB 1E 最大,此时B 1E ⊥BC 1,由等面积法得S △BB 1C 1=12BC 1·B 1E =12BB 1·B 1C 1,解得B 1E =25,在Rt △PB 1E 中,PE =AB =1,所以PB 1=12+⎝ ⎛⎭⎪⎫252=35,所以∠PB 1E 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PE PB 1=53,所以D 选项正确.故选ABD.8.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G 分别为BC ,CC 1,BB 1的中点,则( )A.直线D1D与直线AF垂直B.直线A1G与平面AEF平行C.平面AEF截正方体ABCD-A1B1C1D1所得的截面的面积为9 2D.点A1和点D到平面AEF的距离相等答案BCD解析对于选项A,假设AF与D1D垂直,又D1D⊥AE,AE∩AF=A,AE,AF⊂平面AEF,所以D1D⊥平面AEF.因为EF⊂平面AEF,所以D1D⊥EF,这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假设不成立,故A错误;图1对于选项B,取B1C1的中点N,连接A1N,GN,如图1所示,易知A1N∥AE,又AE⊂平面AEF,A1N⊄平面AEF,所以A1N∥平面AEF.因为GN∥EF,EF⊂平面AEF,GN⊄平面AEF,所以GN∥平面AEF.又A1N,GN⊂平面A1GN,A1N∩GN=N,所以平面A1GN∥平面AEF.因为A1G⊂平面A1GN,所以A1G∥平面AEF,故B正确;对于选项C,连接AD1,FD1,如图2所示,因为AD1∥EF,所以四边形AD1FE 为平面AEF截正方体ABCD-A1B1C1D1所得的截面,又AD1=22+22=22,图2EF =12+12=2,D 1F =AE =12+22=5,所以四边形AD 1FE 为等腰梯形, 高为(5)2-⎝ ⎛⎭⎪⎫222=322,则S 梯形AD 1FE =12×(2+22)×322=92,故C 正确;对于选项D ,连接A 1D ,如图2所示,由选项C 可知A 1D 与平面AEF 相交且交点为A 1D 的中点,所以点A 1和点D 到平面AEF 的距离相等,故D 正确.综上,选BCD.9.已知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M 是B 1C 1的中点,点P 在正方体的表面上运动,且总满足MP ⊥MC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点P 的轨迹中包含AA 1的中点B.点P 在侧面AA 1D 1D 内的轨迹的长为5a4 C.MP 长度的最大值为21a4D.直线CC 1与直线MP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最大值为55 答案 BCD解析 如图,取A 1D 1的中点E ,分别取A 1A ,B 1B 上靠近A 1,B 1的四等分点F ,G ,连接EM ,EF ,FG ,MG ,易知EM ∥FG 且EM =FG ,所以E ,M ,F ,G 四点共面.连接GC ,因为MG 2=⎝ ⎛⎭⎪⎫a 22+⎝ ⎛⎭⎪⎫a 42=5a 216,MC 2=⎝ ⎛⎭⎪⎫a 22+a 2=5a 24,GC 2=⎝ ⎛⎭⎪⎫3a 42+a 2=25a 216,因此MG 2+MC 2=GC 2,所以MG ⊥MC ,易知ME ⊥MC ,又MG ∩ME =M ,MG ,ME ⊂平面MEFG ,所以MC ⊥平面MEFG ,即点P 的轨迹为四边形MEFG (不含点M ),易知点P 在侧面AA 1D 1D 内的轨迹为EF ,且EF =MG =5a4,所以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根据点P 的轨迹可知,当P 与F 重合时,MP 最长,易知FG ⊥平面BB 1C 1C ,则FG ⊥MG ,连接MF ,所以MF =a 2+5a 216=21a4,故C 选项正确;由于点P 的轨迹为四边形MEFG (不含点M ),所以直线CC 1与直线MP 所成的最小角就是直线CC 1与平面MEFG 所成的角,又向量CC 1→与平面MEFG 的法向量CM →的夹角等于∠C 1CM ,且sin ∠C 1CM =a25a 2=55,所以直线CC 1与平面MEFG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5,即直线CC 1与直线MP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最大值等于55,故D 选项正确.10.如图,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 =BC =1,AA 1=2,M 为AA 1的中点,过B 1M 作长方体的截面α交棱CC 1于N ,则( )A.截面α可能为六边形B.存在点N,使得BN⊥截面αC.若截面α为平行四边形,则1≤CN≤2D.当N与C重合时,截面图形的面积为36 4答案CD解析设N0为棱CC1的中点,当N从C1移动到C时,其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如图1,当点N在线段C1N0上时,截面α为平行四边形;当点N在线段N0C上(不包括点N0,C)时,截面α为五边形;当点N与点C重合时,截面α为梯形.图1图2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A,截面α不可能为六边形,所以A错误;对于B,假设BN⊥截面α,因为B1M⊂α,所以BN⊥B1M,所以必有点N,C重合,而BC与平面B1CQM不垂直,所以B错误;对于C,当截面α为平行四边形时,点N在线段C1N0上,则1≤CN≤2,所以C 正确;对于D,当点N与点C重合时,截面α为梯形,如图2,过M作MM′⊥B1C,垂足为M′.设梯形的高为h,B1M′=x,则在Rt△B1MM′中,由勾股定理,得h2=(2)2-x2,①同理h 2=⎝ ⎛⎭⎪⎫522-⎝ ⎛⎭⎪⎫52-x 2,② 由①②,解得x =255,h =65,所以截面α的面积等于12×⎝⎛⎭⎪⎫5+52·h =12×352×65=364,所以D 正确. 综上可知,选CD.。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专题题库19.doc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专题题库19.doc

241. 已知点P 是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外一点,PD ⊥面AC ,PD=AD=l ,设点C 到面PAB 的距离为d 1,点B 到平面PAC 的距离为d 2,则( ) (A )l <d 1 <d 2(B )d 1< d 2<l (C )d 1<l < d 2(D )d 2<d 1<l解析:l d 221=,l d 332=,故d 2<d 1<l ,选D 。

242.如图,正方形ABCD 、ABEF 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ABCD 、ABEF 互相垂直。

点M 在AC 上移动,点N 在BF 上移动,若CM=BN=a ).20(<<a (1)求MN 的长;(2)当a 为何值时,MN 的长最小; (3)当MN 长最小时,求面MNA 与面MNB 所成的二面角α的大小。

解析:(1)作MP ∥AB 交BC 于点P ,NQ ∥AB 交BE 于点Q ,连接PQ ,依题意可得MP ∥NQ ,且MP=NQ ,即MNQP 是平行四边形。

∴MN=PQ,由已知,CM=BN=a,CB=AB=BE=1,∴2==BF AC ,21,21a BQ a CP ==, 即2aBQ CP ==, ∴=+-==22)1(BQ CP PQ MN )20(21)22()2()21(222<<+-=+-a a a a(2)由(1)知: 2222==MN a 时,当,的中点时,分别移动到即BF AC N M ,, 22的长最小,最小值为MN (3)取MN 的中点G ,连接AG 、BG ,∵AM=AN,BM=BN ,∴AG ⊥MN,BG ⊥MN ,∴∠AGB 即为二面角α的平面角。

又46==BG AG ,所以由余弦定理有 ADE31464621)46()46(cos 22-=∙∙-+=α。

故所求二面角)31arccos(-=α。

243. 如图,边长均为a 的正方形ABCD 、ABEF 所在的平面所成的角为)20(πθθ<<。

201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百大经典例题之空间直线(新课标)

201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百大经典例题之空间直线(新课标)

例1 若b a //,A c b = ,则a ,c 的位置关系是( ). A .异面直线 B .相交直线C .平行直线D .相交直线或异面直线 分析: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观察满足已知条件的模型或图形而得出正确结论.解:如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设a B A =11,b AB =,则b a //. 若设c B B =1,则a 与c 相交.若设c BC =,则a 与c 异面.故选D .说明:利用具体模型或图形解决问题的方法既直观又易于理解.一般以正方体、四面体等为具体模型.例如,a ,b 相交,b ,c 相交,则a ,c 的位置关系是相交、平行或异面.类似地;a ,b 异面,b ,c 异面,则a ,c 的位置关系是平行、相交或异面.这些都可以用正方体模型来判断.典型例题二例2 已知直线a 和点A ,α∉A ,求证:过点A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a 平行.分析:“有且只有”的含义表明既有又惟一,因而这里要证明的有两个方面,即存在性和惟一性.存在性,即证明满足条件的对象是存在的,它常用构造法(即找到满足条件的对象来证明);惟一性,即证明满足条件的对象只有..一个,换句话说,说是不存在第二个满足条件的对象.因此,这是否定性...命题,常用反证法. 证明:(1)存在性.∵ a A ∉,∴ a 和A 可确定一个平面α,由平面几何知识知,在α内存在着过点A 和a 平行的直线. (2)惟一性假设在空间过点A 有两条直线b 和c 满足a b //和a c //.根据公理4,必有c b //与A c b = 矛盾,∴ 过点A 有一条且只有一条直线和a 平行.说明:对于证明“有且只有”这类问题,一定要注意证明它的存在性和惟一性.例3 如图所示,设E ,F ,G ,H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的点,且λ==ADAH ABAE ,μ==CDCG CBCF ,求证: (1)当μλ=时,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2)当μλ≠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 分析:只需利用空间等角定理证明FG EH //即可.证明:连结BD , 在ABD ∆中,λ==AD AH AB AE ,∴ BD EH //,且BD EH λ=.在CBD ∆中,μ==CDCG CBCF ,∴ BD FG //,且BD FG μ=.∴ FG EH //,∴ 顶点E ,F ,G ,H 在由EH 和FG 确定的平面内. (1)当μλ=时,FG EH =,故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 (2)当μλ≠时,FG EH ≠,故四边形EFGH 是梯形. 说明:显然,课本第11页的例题就是本题(2)的特殊情况. 特别地,当21==μλ时,E ,F ,G ,H 是空间四边形各边中点,以它们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再加上条件BD AC =,这时,平行四边形EFGH 是菱形.典型例题四例4 已知b a 、是两条异面直线,直线a 上的两点B A 、的距离为6,直线b 上的两点D C 、的距离为8,BD AC 、的中点分别为N M 、且5=MN ,求异面直线b a 、所成的角.分析: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构造成和异面直线b a 、平行的两条相交直线,然后把它们归纳到某一三角形中求解.解:如图,连结BC ,并取BC 的中点O ,连结ON OM 、,∵ON OM 、分别是ABC ∆和BCD ∆的中位线, ∴AB OM //,CD ON //,即a OM //,b ON //.∴ON OM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是异面直线b a 、所成的角. 又∵ 6=AB ,8=CD ,∴3=OM ,4=ON . 在OMN ∆中,又∵5=MN , ∴222MNONM =+,∴ 90=∠MON .故异面直线b a 、所成的角是 90.说明:在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一般要依据已知条件,找出与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平行并且相交于一点的两条直线.但是,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中的点O 一般是在图形中存在着的,需要认真观察分析图形的性质,从而找出这一点和过这一点与两异面直线平行的直线,以得到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在求这个角的大小时,一般是根据平面图形中解三角形的知识求解的.典型例题五例5 已知四面体ABC S -的所有棱长均为a .求:(1)异面直线AB SC 、的公垂线段EF 及EF 的长; (2)异面直线EF 和SA 所成的角.分析:依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的概念求作异面直线AB SC 、的公垂线段,进而求出其距离;对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采取平移构造法求解. 解:(1)如图,分别取AB SC 、的中点F E 、,连结CF SF 、.由已知,得SAB ∆≌CAB ∆. ∴CF SF =,E 是SC 的中点,∴SC EF ⊥.同理可证AB EF ⊥∴EF 是AB SC 、的公垂线段. 在SEF Rt ∆中,a SF 23=,a SE 21=.∴22SE SFEF -=a aa 22414322=-.(2)取AC 的中点G ,连结EG ,则SA EG //.∴EF 和GE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就是异面直线EF 和SA 所成的角. 连结FG ,在EFG ∆中,a EG 21=,a GF 21=,a EF 22=.由余弦定理,得22222124142412cos 222222=⋅⋅-+=⋅⋅-+=∠aa aa a EFEG GFEFEG GEF .∴ 45=∠GEF .故异面直线EF 和SA 所成的角为 45.说明:对于立体几何问题要注意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同时要将转化过程简要地写出来,然后再求值.典型例题六例6 如图所示,两个三角形ABC ∆和'''C B A ∆的对应顶点的连线'AA 、'BB 、'CC 交于同一点O ,且32'''===OC CO OB BO OA AO .(1)证明:''//B A AB ,''//C A AC ,''//C B BC ; (2)求'''C B A ABC S S ∆∆的值.分析:证两线平等当然可用平面几何的方法.而求面积之比则需证两个三角形相似,由于三角形是平面图形,故也可用平面几何的方法证明.证明:(1)当ABC ∆和'''C B A ∆在O 点两侧时,如图甲 ∵'AA 与'BB 相交于O 点,且OB BO OA AO ''=,∴''//B A AB (因为'AA 、'BB 共面). 同理''//C A AC ,''//C B BC .(2)∵''//B A AB ,且''//C A AC ,AB 和''B A ,AC 和''C A 的方向相反,∴'''C A B BAC ∠=∠,同理'''C B A ABC ∠=∠.因此,ABC ∆∽'''C B A ∆. 又32'''==OA AO BA AB ,∴94322'''=⎪⎭⎫⎝⎛=∆∆C B A ABC S S .当ABC ∆和'''C B A ∆在O 点的同侧时,如图乙所示,同理可得(1)(2).说明:此题ABC ∆与'''C B A ∆是否共面并不重要,因为等角定理对各种位置已作说明.典型例题七例7 S 是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BC SA ⊥,CD SB ⊥,SA 与CD 成︒60角,SD 与BC 成︒30角,a SA =,求:(1)直线SA 与CD 的距离; (2)求直线SB 与AD 的距离.分析:要求出SA 与CD 、SB 与AD 的距离,必须找到它们的公垂线段,公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解: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D BC //.∵BC SA ⊥,∴AD SA ⊥.又AD CD ⊥,∴AD 是异面直线SA 、CD 的公垂线段, 其长度为异面直线SA 、CD 的距离.在SAD Rt ∆中,∵SDA ∠是SD 与BC 所成的角, ∴︒=∠30SDA .又a SA =,∴a AD 3=.(2)在矩形ABCD 中,CD AB //,AD SB ⊥,∴AB SB ⊥,又AD AB ⊥,∴AB 是直线SB 、AD 的公垂线段,其长度为异面直线SB 、AD 的距离. 在SAB Rt ∆中,SAB ∠是异面直线SA 与CD 所成的角,∴︒=∠60SAB . 又a SA =,∴260cos a a AB =︒=,∴直线SB 与AD 的距离为2a .说明:(1)求异面直线之间距离的步骤是:①找(作)线段;②证线段是公垂线段;③求公垂线段的长度.(2)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的问题,高考中一般会给出公垂线段.典型例题八例8 a 、b 、c 是三条直线,若a 与b 异面,b 与c 异面,判断a 与c 的位置关系,并画图说明.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异面直线概念及空间直线位置关系的问题,同时也考查了图形语言的表达能力.解:直线a 与c 的位置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形如图:∴直线a 与c 的位置关系可能平行(图中的(1));可能相交(如图中的(2)); 可能异面(图中的(3)).说明:本题也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划分、分类讨论的能力.典型例题九例9 如果两条异面直线称作“一对”,那么在正方体的十二条棱中,共有几对异面直线( ).A .12对B .24对C .36对D .48对分析:一般地,立体几何中的计数问题,是由所数的量的性质,确定一规律,然后按此规律进行计数.正方体的各棱具有相同的位置关系.所以以一条棱为基量,考察与其异面的几对,问题可解.解:如图,正方体中与AB 异面有C C 1,D D 1,11C B ,11D A ,∵各棱具有相同的位置关系,且正方体有12条棱,排除两棱的重复计算成本, ∴异面直线共有242412=⨯对.说明:分析清楚几何体特点是避免重复计数的关键.计数问题必须避免盲目乱数,做到“不重不漏”.典型例题十例10 如图,已知不共面的直线a ,b ,c 相交于O 点,M 、P 是直线a 上两点,N 、Q 分别是b ,c 上一点.求证:MN 和PQ 是异面直线.证法1:假设MN 和PQ 不是异面直线, 则MN 与PQ 在同一平面内,设为α ∵a P M ∈、,α∈P M 、 ∴α⊂a .又a O ∈,∴α∈O .∵α∈N 且b O ∈,b N ∈, ∴α⊂b . 同理:α⊂C∴a ,b ,c 共面于α,与已知a ,b ,c 不共面相矛盾, ∴MN 、PQ 是异面直线.证法2:∵O c a = ,∴直线a ,c 确定一平面设为β. ∵a P ∈,c Q ∈,∴β∈P ,β∈Q , ∴β⊂PQ 且β∈M ,PQ M ∉. 又a ,b ,c 不共面,b N ∈,∴β∉N , ∴MN 与PQ 为异面直线.说明:证明两条直线异面的方法有两种. (1)用定义证明(即定义法):此时需借反证法,假设两条直线不异面,根据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两条直线一定共面,即这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然后,推导出矛盾即可.(2)用定理证明(即定理法):用该法证明时,必须阐述出定理满足的条件:α⊂a ,α∉A ,a B ∉,然后可以推导出直线a 与AB 是异面直线.典型例题十一例11 已知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l ,A ,B 为直线l 上的两点.在α内作直线AC,在β内作直线BD.求证AC和BD是异面直线.已知:平面α 平面β=l,lAC,β⊂A∈,lB∈,αBD,如图.⊂求证:AC、BD是异面直线.证明:假设AC,BD不是异面直线,则它们必共面.∴A、B、C、D在同一平面内.即A、B、C所确定的平面α与A、B、D确定的平面β重合这与平面α 平面β=l矛盾∴AC、BD是异面直线.说明:证明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用反证法往往比较简单.典型例题十二例12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求证它的对角线AC和BD是异面直线.证法一:(反证法)如图假设AC和BD不是异面直线,则AC和BD在同一平面内.∴A、B、C、D在同一平面内,即四边形ABCD是平面四边形,这与已知条件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因此AC和BD是异面直线.证法二:(定理法)过BC和CD作一平面α,则对角线BD在平面α内.对角线AC与平面α交于BD外的一点C,即点C不在直线BD上,且A点在平面α外.∴根据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知:AC和BD是异面直线.说明:判定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的证明问题常用这两种方法,即(1)反证法,(2)用判定定理.典型例题十三例13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AC AB ≠,AE 是ABC ∆的BC 边上的高,DF 是BCD ∆的BC 边上的中线,求证:AE 和DF 是异面直线.证法一:(定理法)如图由题设条件可知点E 、F 不重合,设BCD ∆所在平面α. ∴⇒⎪⎪⎩⎪⎪⎨⎧∉∈∉⊂DF E E A DF αααAE 和DF 是异面直线.证法二:(反证法)若AE 和DF 不是异面直线,则AE 和DF 共面,设过AE 、DF 的平面为β. (1)若E 、F 重合,则E 是BC 的中点,这与题设AC AB ≠相矛盾. (2)若E 、F 不重合,∵EF B ∈,EF C ∈,β⊂EF ,∴β⊂BC . ∵β∈A ,β∈D ,∴A 、B 、C 、D 四点共面,这与题设ABCD 是空间四边形相矛盾. 综上,假设不成立.故AE 和DF 是异面直线.说明:反证法不仅应用于有关数学问题的证明,在其他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看一个有趣的实际问题:“三十六口缸,九条船来装,只准装单,不准装双,你说怎么装?”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可试验做一做. 也许你在试验几次后却无法成功时,觉得这种装法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那么你怎样才能清楚地从理论上解释这种装法是不可能呢?用反证法可以轻易地解决这个问题.假设这种装法是可行的,每条船装缸数为单数,则9个单数之和仍为单数,与36这个双数矛盾.只须两句话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典型例题十四例14 已知E 、1E 分别是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的棱AD 、11D A 的中点. 求证:111C E B BEC ∠=∠.分析:欲证两个角相等,可通过等角定理或其推论来实现. 证明:如图,连结1EE∵1E ,E 分别为11D A ,AD 中点,∴11E A AE ,∴EA E A 11为平行四边形.∴A A 1E E 1.又∵AA 1B B 1,∴EE 1B B 1,∴四边形11EBB E 是平行四边形.∴EB B E //11.同理EC C E //11.又111B E C ∠与CEB ∠方向相同. ∴CEB B E C ∠=∠111.说明:有关证明角相等问题,一般采用下面三种途径:(1)利用等角定理及其推论;(2)利用证三角形相似;(3)利用证三角形全等.本例是通过第一种途径来实现.请同学们再利用第三种途径给予证明.典型例题十五例15 由四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的封面几何体称为正四面体,如图,正四面体ABCD 中,E 、F 分别是棱BC 、AD 的中点,CF 与DE 是一对异面直线,在图形中适当的选取一点作出异面直线CF 、DE 的平行线,找出异面直线CF 与DE 成的角.分析1:选取平面ACD ,该平面有以下两个特点,(1)该平面包含直线CF ,(2)该平面与DE 相交于点D ,伸展平面ACD ,在该平面中,过点D 作CF DM //交AC 的延长线于M ,连结EM .可以看出:DE 与DM 所成的角,即为异面直线DE 与CF 所成的角.如图.分析2:选取平面BCF ,该平面有以下两个特点:(1)该平面包含直线CF ,(2)该平面与DE 相交于点E .在平面BCF 中,过点E 作CF 的平行线交BF 于点N ,连结ND ,可以看出:EN 与ED 所成的角,即为异面直线FC 与ED 所成的角.如图.分析3:选取平面ADE ,该平面有如下两个特点:(1)该平面包含直线DE ,(2)该平面与CF 相交于点F .在平面ADE 中,过点F 作DE FG //,与AE 相交于点G ,连结CG ,可以看出:FG 与FC 所成的角,即为异面直线CF 与DE 所成的角.分析4:选取平面BCD ,该平面有如下特点:(1)该平面包含直线DE ,(2)该平面与CF 相交于点C ,伸展平面BCD ,在该平面内过点C 作DE CK //与BD 的延长线交于点K ,且BD DK =,连结FK ,则CF 与CK 所成的角,即为异面直线CF 与DE 所成的角.如图.说明:(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要求牢固掌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和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刻划两条异面直线相对位置的一个量,是通过转化为相交直线成角来解决的,这里我们要注意: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的范围是︒≤<︒900θ,当︒=90θ时,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键是作出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方法是:将其中一条平移到某个位置使其与另一条相交或是将两条异面直线同时平移到某个位置使它们相交,然后在同一平面内求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值得注意的是:平移后相交所得的角必须容易算出,因此平移时要求选择恰当位置.一般提倡像思考2,那样作角,因为此角在几何体内部,易求.(2)本例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思路开阔、运用知识灵活,对我们解决异面直线所成角问题大有裨益,要认真理解.典型例题十六例16 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A ,2=BC ,AC DA ⊥,AB DA ⊥,若1=DA ,且E 为DA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BE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分析: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点,分别引BE 与DC 的平行线,换句话说,平移BE (或CD ).设想平移CD ,沿着DA 的方向,使D 移向E ,则C 移向AC 的中点F ,这样BE 与CD 所成的角即为BEF ∠或其补角,解EFB ∆即可获解.解:取AC 的中点F ,连结EF ,在ACD ∆中,E 、F 分别是AD 、AC 的中点, ∴CD EF //,∴BEF ∠即为所求的异面直线BE 与CD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在EAB Rt ∆中,1=AB ,2121==AD AE ,∴25=BE .在AEF Rt ∆中,1=AC ,21=AE ,∴22=EF .在ABF Rt ∆中,1=AB ,21=AE ,∴25=BF .在等腰三角形EBF 中,1010254221cos ===∠BEEFFEB ,∴异面直线BE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10.说明:求角或求角的三角函数值的一般步骤是:①找(或作出)角,适合题意,②求角或求角的三角函数值,往往是化归成一个三角形的内角,通过解三角形求得.典型例题十七例17 在正四面体ABCD 中,已知E 是棱BC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AE 和BD 所成角的余弦值.分析:可在平面BCD 内过E 作BD 平行线,可在AEF ∆中求得所成角的余弦值.解:如图,取CD 的中点F ,连结EF ,AF , ∵E 为BC 的中点,∴EF 为CBD ∆的中位线,∴BD EF //,∴AE 与EF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就是异面直线AE 和BD 所成的角. 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由正三角形的性质知,a AF AE 23==,a EF 21=.在AEF ∆中,6321cos ==∠AEEFAEF ,即异面直线AE 和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63.说明:本题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达到平移的目的.这种作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称为中位线平移法.典型例题十八例18 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求正方体对角线1BD 和面对角线AC 所成角的大小.解:如图.取D D 1上中点N ,则有:DN N D =1, 连结BD .令O AC BD = ,则DO BO =, 连结NO ,NA ,NC∵N ,O 分别为D D 1,BD 的中点,∴NO121BD ,∴NOA ∠(或NOC ∠)是异面直线1BD 和AC 所成的角. 在NAD Rt ∆及NCD Rt ∆中, ∵CD AD =,ND ND =, ∴NAD Rt ∆≌NCD Rt ∆, ∴NC NA =,∴ANC ∆为等腰三角形. 又O 为AC 中点, ∴AC NO ⊥,∴异面直线1BD 和AC 所成角为︒90.说明:(1)由于异面直线所成角最大为直角,所以,在把异面直线平移得到的两个夹角中,必须选取其中较小的角为异面直线的所成角.(2)实际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与任意一条面对角线所成角均为直角.典型例题十九例19 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F 分别为1BB 、1CC 的中点,求AE 、BF 所成角的余弦值.分析1:可平移BF 至1EC ,可得到角1AEC ,再解三角形即可.但要注意到1AEC ∠为钝角.解法1:如图,连结1EC ,则BF EC //1,由AE 与1EC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就是AE 与BF 所成的角, 连1AC ,令正方体的棱长为a ,有a EC AE 251==,a AC 31=在1AEC ∆中,515612122cos 22122121-=-=-=-=∠AEAC AEAC AEAEC ,∴1AEC ∠的补角为异面直线AE 与BF 所成角. ∴AE 、BF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51.分析2:连结DB 、FD ,可得DFB ∠即为异面直线AE 和BF 所成的角.进而求其余弦值.解法2:连结DB 、FD ,可证得AE FD //.(∵EF AD ) DFB ∠(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a BF DF 25==,a BD 2=.由余弦定理,有()5125245452525222525cos 222=-+=⋅⋅-⎪⎪⎭⎫ ⎝⎛+⎪⎪⎭⎫ ⎝⎛=∠aa aa a DFB ,∴AE 、BF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51.说明: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90,0(︒︒,当求得某角的余弦值为负值时,则此角的补角是异面直线所成角.典型例题二十例20 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CD AB =,BD AC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求证:线段EF 是异面直线AD ,BC 的公垂线.证明:如图.连结AF 、DF 、BE 、CE . 在ABD ∆和ACD ∆中,CD AB =,BD AC =,AD 公用∴ABD ∆≌ACD ∆. 又E 是AD 中点, ∴CE BE =.在BEC ∆中,F 是BC 的中点, ∴BC EF ⊥. 同理AD EF ⊥,∴EF 是异面直线AD 、BC 的公垂线.说明:证明某一条直线是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须证明以下两点:(1)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2)与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典型例题二十一例21 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 中,四边AB 、BC 、CD 、DA 和对角线AC 、BD 都等于a ,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1)求证:EF 是异面直线AB 、CD 的公垂线.(2)求异面直线AB 和CD 的距离.分析:要证明EF 是异面直线AB 与CD 的公垂线,必须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EF 与AB 、CD 都相交,另一个方面AB 、CD 与EF 都垂直.(1)证明:连结AF 、BF ,由已知BCD ∆和ACD ∆均为正三角形,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BF AF =,AB EF ⊥.同理CD EF ⊥,又EF 与AB 、CD 都相交, ∴EF 为异面直线AB 、CD 的公垂线.(2)解:∵空间四边形各边及对角线AC 、BD 的长均为a , ∴a BF AF 23==,而a AE 21=,∴在AEF Rt ∆中,a AEAFEF 2222=-=.∴异面直线AB 和CD 之间的距离为a 22.说明:(1)求线段的长度一般地要把该线段放到一个三角形中去求解,尤其是放到特殊三角形中去求解,如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2)满足条件的该空间四边形其实质是空间正四面体,该问题实质上是求正四面体对棱之间的距离.典型例题二十二例22 已知a 、b 是异面直线,直线c //直线a ,那么c 与b ( ). A .一定是异面直线 B .一定是相交直线C .不可能是平行直线D .不可能是相交直线解:由已知a 、b 是异面直线,直线c //直线a ,所以直线c 直线b ,否则若b c //,则有b a //与已知矛盾.所以c b . ∴应选C .说明:本题考察两直线位置关系和公理4的应用及异面直线定义.典型例题二十三例23 两条异面直线指的是( ). A .在空间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B .分别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C .某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外的一条直线D .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解:对于A,在空间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也可能是平行,应排除A . 对于B ,分别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是异面直线,也可能是相交直线或平行直线,应排除B .对于C ,某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可能是异面直线, 也可能是平行直线,应排除C .∴应选D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对异面直线定义的掌握,特别是对“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含义的理解.典型例题二十四例24 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M 、N 分别为11B A 和1BB 的中点,那么直线AM 与CN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 ).A .23 B .1010 C .53 D .52解:在平面11A ABB 中,过N 点作AM NP //,交AB 于P ,连结PC ,如图,PNC ∠(或其补角)就是AM 与CN 所成的角.设AB 的中点为Q ,则P 是BQ 中点.可求得45=NP ,417=CP ,25=NC .在PNC ∆中,由余弦定理得 522cos 222=⋅-+=∠PNNC PCPNNCPNC .∴应选D .说明:作出平行线PN ,进而在PNC ∆中利用余弦定理求出直线AM 与CN 所成角的余弦值.典型例题二十五例25 如图,1111D C B A ABCD -是正方体,4111111B A F D E B ==,则1BE 与1DF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 ).A .1715 B .21 C .178 D .23解:过A 点在平面11A ABB 内作1//DF AF ,再过1E 在平面11A ABB 内作FA E E //1, 则E BE 1∠(或其补角)即是1BE 与1DF 所成的角. 由已知4111111B A F D E B ==,1111D C B A ABCD -是正方体,所以可求得a BE 4171=(a 为正方体的棱长),又E E AF DF 11==,而11BE DF =,∴a E E 4171=,显然a EB 21=.在E BE 1∆中,由余弦定理,得171541722141722cos 2211221211=⎪⎪⎭⎫⎝⎛⎪⎭⎫ ⎝⎛-⎪⎪⎭⎫ ⎝⎛=⋅-+=∠a a a EE BE EBE E BE E BE . ∴应选A .说明:(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AF 、E E 1.进而在E BE 1∆中解出E BE 1∠的余弦值;(2)考查历届高考试题,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题常以正方体和正四面体为载体,在正方体和正四面体中命题.典型例题二十六例26 在棱长都相等的四面体BCD A -中,E 、F 分别是棱AD 、BC 的中点,连结AF 、CE ,如图所示,求异面直线AF 、CE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连结DF ,取DF 的中点G ,连结EG ,CG ,又E 是AD 的中点,故AF EG //,所以GEC ∠是异面直线AF 、CE 所成角. ∵AF 是正三角形ABC 的高, ∴AB AF 23=,∴AB EG 43=.在FCG Rt ∆中,AB AB FD FG 43232121=⋅==,AB CF 21=,则AB AB AB FCFGCG 4721432222=⎪⎭⎫ ⎝⎛+⎪⎪⎭⎫ ⎝⎛=+=. 在EGC ∆中,AB CE 23=,AB EG 43=,AB CG 47=,用余弦定理可得32cos =∠GEC .∴异面直线AF 、CE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32.说明: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或求所成角的函数值,关键是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一般是:将其中一条平移到某个位置使其也另一条相交也或者将两条异面直线同时平移到某个位置使它们相交,使得这个角在某一个平面的三角形内,进而求出.但要注意:平移后相交所得的角必须容易算出,因此平移时应选择恰当的位置.。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8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8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8.2球的切、接问题题型一特殊几何体的切、接问题例1(1)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外接球半径为________,与它各棱都相切的球的半径为________.答案32a22a解析∵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3a,∴它的外接球的半径为32a,∵球与正方体的各棱都相切,则球的直径为面对角线,而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为2a,∴与它各棱都相切的球的半径为2 2a.(2)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则该圆锥内半径最大的球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2 3π解析圆锥内半径最大的球即为圆锥的内切球,设其半径为r.作出圆锥的轴截面P AB,如图所示,则△P AB的内切圆为圆锥的内切球的大圆.在△P AB中,P A=PB=3,D为AB的中点,AB=2,E为切点,则PD=22,△PEO∽△PDB,故POPB=OEDB,即22-r3=r1,解得r=2 2,故内切球的体积为43π⎝⎛⎭⎫223=23π.思维升华 (1)正方体与球的切、接常用结论 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 , ①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则2R =3a ; ②若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则2R =a ; ③若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相切,则2R =2a .(2)长方体的共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 ,b ,c ,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2R =a 2+b 2+c 2. (3)正四面体的外接球的半径R =64a ,内切球的半径r =612a ,其半径R ∶r =3∶1(a 为该正四面体的棱长).跟踪训练1 (1)(2022·成都模拟)已知圆柱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体积为32π3的球O 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侧面积的最大值为( ) A .4π B .8π C .12π D .16π 答案 B解析 如图所示,设球O 的半径为R ,由球的体积公式得43πR 3=32π3,解得R =2. 设圆柱的上底面半径为r ,球的半径与上底面夹角为α,则r =2cos α, 圆柱的高为4sin α,∴圆柱的侧面积为4πcos α×4sin α=8πsin 2α, 当且仅当α=π4,sin 2α=1时,圆柱的侧面积最大,∴圆柱的侧面积的最大值为8π.(2)(2022·长沙检测)在封闭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若AB ⊥BC ,AB =6,BC =8,AA 1=3,则V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答案9π2解析 易知AC =10.设△ABC 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 , 则12×6×8=12×(6+8+10)·r , 所以r =2. 因为2r =4>3,所以最大球的直径2R =3,即R =32,此时球的体积V =43πR 3=9π2.题型二 补形法例2 (1)在四面体ABCD 中,若AB =CD =3,AC =BD =2,AD =BC =5,则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2π B .4π C .6π D .8π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可采用补形法,考虑到四面体ABCD 的对棱相等,所以将四面体放入一个长、宽、高分别为x ,y ,z 的长方体,并且x 2+y 2=3,x 2+z 2=5,y 2+z 2=4,则有(2R )2=x 2+y 2+z 2=6(R 为外接球的半径),得2R 2=3,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S =4πR 2=6π.(2)(2022·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月考)如图,在多面体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CE ⊥平面ABCD ,AB =2,BC =CE =1,通过添加一个三棱锥可以将该多面体补成一个直三棱柱,那么添加的三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_,补形后的直三棱柱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答案 136π解析 如图添加的三棱锥为直三棱锥E -ADF ,可以将该多面体补成一个直三棱柱ADF -BCE , 因为CE ⊥平面ABCD ,AB =2,BC =CE =1, 所以S △CBE =12CE ×BC =12×1×1=12,直三棱柱ADF -BCE 的体积为 V =S △EBC ·DC =12×2=1,添加的三棱锥的体积为13V =13;如图,分别取AF ,BE 的中点M ,N ,连接MN ,与AE 交于点O ,因为四边形AFEB 为矩形,所以O 为AE ,MN 的中点,在直三棱柱ADF -BCE 中,CE ⊥平面ABCD ,FD ⊥平面ABCD ,即∠ECB =∠FDA =90°,所以上、下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三棱柱的外接球的球心即为点O ,连接DO ,DO 即为球的半径, 连接DM ,因为DM =12AF =22,MO =1,所以DO 2=DM 2+MO 2=12+1=32,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DO 2=6π. 思维升华 补形法的解题策略(1)侧面为直角三角形,或正四面体,或对棱均相等的模型,可以还原到正方体或长方体中去求解;(2)直三棱锥补成三棱柱求解.跟踪训练2 已知三棱锥P -ABC 中,P A ,PB ,PC 两两垂直,且P A =1,PB =2,PC =3,则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7143π B .14π C .56π D.14π答案 B解析 以线段P A ,PB ,PC 为相邻三条棱的长方体P AB ′B -CA ′P ′C ′被平面ABC 所截的三棱锥P -ABC 符合要求,如图,长方体P AB ′B -CA ′P ′C ′与三棱锥P -ABC 有相同的外接球,其外接球直径为长方体体对角线PP ′,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 , 则(2R )2=PP ′2=P A 2+PB 2+PC 2 =12+22+32=14,则所求表面积S =4πR 2=π·(2R )2=14π. 题型三 定义法例3 (1)已知∠ABC =90°,P A ⊥平面ABC ,若P A =AB =BC =1,则四面体P ABC 的外接球(顶点都在球面上)的体积为( ) A .π B.3π C .2π D.3π2答案 D解析 如图,取PC 的中点O ,连接OA ,OB ,由题意得P A ⊥BC ,又因为AB ⊥BC ,P A ∩AB =A ,P A ,AB ⊂平面P AB , 所以BC ⊥平面P AB , 所以BC ⊥PB ,在Rt △PBC 中,OB =12PC ,同理OA =12PC ,所以OA =OB =OC =12PC ,因此P ,A ,B ,C 四点在以O 为球心的球面上, 在Rt △ABC 中,AC =AB 2+BC 2= 2. 在Rt △P AC 中,PC =P A 2+AC 2=3, 球O 的半径R =12PC =32,所以球的体积为43π⎝⎛⎭⎫323=3π2.延伸探究 本例(1)条件不变,则四面体P -ABC 的内切球的半径为________. 答案2-12解析 设四面体P -ABC 的内切球半径为r . 由本例(1)知,S△P AC=12P A·AC=12×1×2=22,S△P AB=12P A·AB=12×1×1=12,S△ABC=12AB·BC=12×1×1=12,S△PBC=12PB·BC=12×2×1=22,V P-ABC=13×12AB·BC·P A=13×12×1×1×1=16,V P-ABC=13(S△P AC+S△P AB+S△ABC+S△PBC)·r=13⎝⎛⎭⎫22+12+12+22·r=16,∴r=2-1 2.(2)在矩形ABCD中,BC=4,M为BC的中点,将△ABM和△DCM分别沿AM,DM翻折,使点B与点C重合于点P,若∠APD=150°,则三棱锥M-P AD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12π B.34πC.68π D.126π答案 C解析如图,由题意可知,MP⊥P A,MP⊥PD.且P A∩PD=P,P A⊂平面P AD,PD⊂平面P AD,所以MP⊥平面P AD.设△ADP的外接圆的半径为r,则由正弦定理可得ADsin ∠APD =2r ,即4sin 150°=2r ,所以r =4.设三棱锥M -P AD 的外接球的半径为R , 则(2R )2=PM 2+(2r )2,即(2R )2=4+64=68,所以4R 2=68, 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R 2=68π.思维升华 到各个顶点距离均相等的点为外接球的球心,借助有特殊性底面的外接圆圆心,找其垂线,则球心一定在垂线上,再根据到其他顶点距离也是半径,列关系式求解即可. 跟踪训练3 (1)一个六棱柱的底面是正六边形,其侧棱垂直于底面,已知该六棱柱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且该六棱柱的体积为98,底面周长为3,则这个球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4π3解析 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x ,高为h , 则有⎩⎪⎨⎪⎧ 6x =3,98=6×34x 2h ,∴⎩⎪⎨⎪⎧x =12,h = 3. ∴正六棱柱的底面外接圆的半径r =12,球心到底面的距离d =32.∴外接球的半径R =r 2+d 2=1.∴V 球=4π3.(2)(2022·哈尔滨模拟)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矩形,其中AD =1,AB =2,平面P AD ⊥平面ABCD ,△P AD 为等边三角形,则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表面积为( ) A.16π3 B.76π3 C.64π3 D.19π3 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 AD ⊥平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P A =PD ,取AD 的中点E ,则PE ⊥AD ,PE ⊥平面ABCD ,则PE ⊥AB ,由AD ⊥AB ,AD ∩PE =E ,AD ,PE ⊂平面P AD ,可知AB ⊥平面P AD , 由△P AD 为等边三角形,E 为AD 的中点知,PE 的三等分点F (距离E 较近的三等分点)是三角形的中心,过F 作平面P AD 的垂线,过矩形ABCD 的中心O 作平面ABCD 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I ,则I 即外接球的球心. OI =EF =13PE =13×32=36,AO =12AC =52,设外接球半径为R , 则R 2=AI 2=AO 2+OI 2=⎝⎛⎭⎫522+⎝⎛⎭⎫362=43, 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表面积为S =4πR 2=4π×43=16π3.课时精练1.正方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 A. 3 B .3 3 C .3 D.13答案 C解析 设正方体的外接球的半径为R ,内切球的半径为r ,棱长为1,则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即2R =3,所以R =32,正方体内切球的直径为正方体的棱长,即2r =1,即r =12,所以R r =3,正方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表面积之比为4πR 24πr 2=R 2r2=3.2.(2022·开封模拟)已知一个圆锥的母线长为26,侧面展开图是圆心角为23π3的扇形,则该圆锥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 A .36π B .48π C .36 D .24 2答案 A解析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由侧面展开图是圆心角为23π3的扇形,得2πr =23π3×26,解得r =2 2.作出圆锥的轴截面如图所示.设圆锥的高为h , 则h =262-222=4.设该圆锥的外接球的球心为O ,半径为R ,则有R =h -R 2+r 2,即R =4-R2+222,解得R =3,所以该圆锥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4πR 33=4π×333=36π. 3.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锥的高为3,体积为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 A .16π B .20π C .24π D .32π 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在正四棱锥P -ABCD 中,O 1为底面对角线的交点,O 为外接球的球心.V P -ABCD =13×S 正方形ABCD ×3=6,所以S 正方形ABCD =6,即AB = 6. 因为O 1C =126+6= 3.设正四棱锥外接球的半径为R , 则OC =R ,OO 1=3-R ,所以(3-R )2+(3)2=R 2,解得R =2. 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22=16π.4.已知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这个球的体积为( ) A.68π B.64π C.38π D.34π 答案 A解析 如图将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B 1-ACD 1放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且正方体的棱长为1×cos 45°=22, 所以正方体的体对角线 AC 1=⎝⎛⎭⎫222+⎝⎛⎭⎫222+⎝⎛⎭⎫222=62, 所以正方体外接球的直径2R =AC 1=62, 所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为 43πR 3=43π×⎝⎛⎭⎫643=68π, 因为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即为正方体的外接球,所以正四面体的外接球的体积为68π. 5.(2021·天津)两个圆锥的底面是一个球的同一截面,顶点均在球面上,若球的体积为32π3,两个圆锥的高之比为1∶3,则这两个圆锥的体积之和为( ) A .3π B .4π C .9π D .12π 答案 B解析 如图所示,设两个圆锥的底面圆圆心为点D ,设圆锥AD 和圆锥BD 的高之比为3∶1, 即AD =3BD ,设球的半径为R ,则4πR 33=32π3,可得R =2,所以AB =AD +BD =4BD =4, 所以BD =1,AD =3,因为CD ⊥AB ,AB 为球的直径, 所以△ACD ∽△CBD ,所以AD CD =CDBD ,所以CD =AD ·BD =3,因此,这两个圆锥的体积之和为 13π×CD 2·(AD +BD )=13π×3×4=4π. 6.(2022·蚌埠模拟)粽子,古时北方也称“角黍”,是由粽叶包裹糯米、泰米等馅料蒸煮制成的食品,是中国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粽子形状多样,馅料种类繁多,南北方风味各有不同,某四角蛋黄粽可近似看成一个正四面体,蛋黄近似看成一个球体,且每个粽子里仅包裹一个蛋黄,若粽子的棱长为9 cm ,则其内可包裹的蛋黄的最大体积约为(参考数据:6≈2.45,π≈3.14)( )A .20 cm 3B .22 cm 3C .26 cm 3D .30 cm 3答案 C解析 如图,正四面体ABCD ,其内切球O 与底面ABC 切于O 1,设正四面体棱长为a ,内切球半径为r ,连接BO 1并延长交AC 于F ,易知O 1为△ABC 的中心,点F 为边AC 的中点.易得BF =32a , 则S △ABC =34a 2,BO 1=23BF =33a , ∴DO 1=BD 2-BO 21=63a , ∴V D -ABC =13·S △ABC ·DO 1=212a 3,∵V D -ABC =V O -ABC +V O -BCD +V O -ABD +V O -ACD =4V O -ABC =4×13×34a 2·r =33a 2r ,∴33a 2r =212a 3⇒r =612a , ∴球O 的体积V =43π·⎝⎛⎭⎫612a 3=43π·⎝⎛⎭⎫612×93=2768π≈278×2.45×3.14≈26(cm 3). 7.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四个顶点都在球O 的表面上,P A ⊥平面ABC ,P A =6,AB ⊥AC ,AB =2,AC =23,点D 为AB 的中点,过点D 作球的截面,则截面的面积不可以是( ) A.π2 B .π C .9π D .13π答案 A解析 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即为以AB ,AC ,AP 为邻边的长方体的外接球, ∴2R =62+22+232=213,∴R =13,取BC 的中点O 1,∴O 1为△ABC 的外接圆圆心,∴OO 1⊥平面ABC ,如图. 当OD ⊥截面时,截面的面积最小,∵OD =OO 21+O 1D 2=32+32=23,此时截面圆的半径为r =R 2-OD 2=1, ∴截面面积为πr 2=π,当截面过球心时,截面圆的面积最大为πR 2=13π, 故截面面积的取值范围是[π,13π].8.(2021·全国甲卷)已知A ,B ,C 是半径为1的球O 的球面上的三个点,且AC ⊥BC ,AC =BC =1,则三棱锥O -ABC 的体积为( ) A.212 B.312 C.24 D.34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因为AC ⊥BC ,所以AB 为截面圆O 1的直径,且AB = 2.连接OO 1,则OO 1⊥平面ABC , OO 1=1-⎝⎛⎭⎫AB 22=1-⎝⎛⎭⎫222=22, 所以三棱锥O -ABC 的体积V =13S △ABC ×OO 1=13×12×1×1×22=212.9.已知三棱锥S -ABC 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SA =1,SB =SC =2,则三棱锥S -ABC 的外接球的半径是________. 答案 32解析 如图所示,将三棱锥补为长方体,则该棱锥的外接球直径为长方体的体对角线,设外接球半径为R ,则(2R )2=12+22+22=9, ∴4R 2=9,R =32.即这个外接球的半径是32.10.已知正三棱锥的高为1,底面边长为23,内有一个球与四个面都相切,则正三棱锥的内切球的半径为________. 答案2-1解析 如图,过点P 作PD ⊥平面ABC 于点D ,连接AD 并延长交BC 于点E ,连接PE .因为△ABC 是正三角形,所以AE 是BC 边上的高和中线,D 为△ABC 的中心. 因为AB =BC =23,所以S △ABC =33,DE =1,PE = 2. 所以S 三棱锥表=3×12×23×2+3 3=36+3 3. 因为PD =1,所以三棱锥的体积V =13×33×1= 3.设球的半径为r ,以球心O 为顶点,三棱锥的四个面为底面,把正三棱锥分割为四个小三棱锥,由13S 三棱锥表·r =3, 得r =3336+33=2-1.11.等腰三角形ABC 的腰AB =AC =5,BC =6,将它沿高AD 翻折,使二面角B -AD -C 成60°,此时四面体ABCD 外接球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2873π 解析 由题意,设△BCD 所在的小圆为O 1,半径为r ,又因为二面角B -AD -C 为60°,即∠BDC =60°,所以△BCD 为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由正弦定理可得,2r =3sin 60°=23,即DE =23,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 ,且AD =4,在Rt △ADE 中,(2R )2=AD 2+DE 2⇒4R 2=42+(23)2=28, 所以R =7, 所以外接球的体积为 V =43πR 3=43π×(7)3=2873π.12.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6个顶点都在球O 的表面上,若AB =AC =1,AA 1=23,∠BAC =2π3,则球O 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32π3解析 设△ABC 的外接圆圆心为O 1,半径为r ,连接O 1O ,如图,易得O 1O ⊥平面ABC ,∵AB =AC =1,AA 1=23, ∠BAC =2π3,∴2r =AB sin ∠ACB =112=2,即O 1A =1,O 1O =12AA 1=3,∴OA =O 1O 2+O 1A 2=3+1=2,即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外接球半径R =2, ∴V 球=43π×23=32π3.。

数学一轮复习第8章立体几何第2讲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试题1理

数学一轮复习第8章立体几何第2讲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试题1理

第八章立体几何第二讲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练好题·考点自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B.过三点确定一个平面C.三条直线两两相交确定一个平面D。

若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重合2.[广东高考,5分]若直线l1和l2是异面直线,l1在平面α内,l2在平面β内,l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l与l1,l2都不相交B。

l与l1,l2都相交C.l至多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D。

l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3.若∠AOB=∠A1O1B1,且OA∥O1A1,OA⃗⃗⃗⃗⃗ 与O1A1⃗⃗⃗⃗⃗⃗⃗⃗⃗ 的方向相同,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OB∥O1B1且OB⃗⃗⃗⃗⃗ 与O1B1⃗⃗⃗⃗⃗⃗⃗⃗⃗ 的方向相同B。

OB∥O1B1C。

OB与O1B1不平行D.OB与O1B1不一定平行4.[2017全国卷Ⅰ,6,5分]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A B C D5.[2020长春市第四次质量监测]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点N是棱C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N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6.[2016全国卷Ⅱ,14,5分][理]α,β是两个平面,m,n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m⊥n,m⊥α,n∥β,那么α⊥β。

②如果m⊥α,n∥α,那么m⊥n.③如果α∥β,m⊂α,那么m∥β。

④如果m∥n,α∥β,那么m与α所成的角和n与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拓展变式1。

如图8-2-4所示,E,F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CC1,AA1的中点,试画出平面BED1F与平面ABCD的交线。

2.如图8—2-7为正方体表面的一种展开图,则在原正方体的四条线段AB,CD,EF,GH所在直线中,互为异面直线的有对。

【通用版】高考数学复习专题模拟_立体几何(2)

【通用版】高考数学复习专题模拟_立体几何(2)

立体几何(2)(2011届·嵊州一中高三期中(文))8.已知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和两条不重合的直线m、n,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α⊥mnm,//,则α⊥n②若βαβα//,,则⊥⊥mm③若βαβα⊥⊂⊥则,,//,nnmm④若nmnm//,,,//则=βαα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D ) A.0个B.1个C.2个D.3个(2011届•嵊州一中高三期中(文))19.(本题14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ABCD,四边形ABCD是矩形. E、F分别是AB、PD的中点.若PA=AD=3,CD=6.(I)求证:AF//平面PCE;(II)求点F到平面PCE的距离;(III)求直线FC与平面PCE所成角的大小.[来源:学科网ZXXK]答案:解法一:(I)取PC的中点G,连结EG,FG,又由F为PD中点,则FG//CD 21.又由已知有.//,21//AEFGCDAE∴∴四边形AEGF是平行四边形..//EGAF∴AF又平面PCE,EG.PCE平面⊆PCEAF平面//∴…………5分(II),ABCDPA平面⊥[来源:] ===,//.,.,,3...AF EG PCD AF D CD PD PD AF PD F AD PA CDAF PAD CD AD CD ABCD ABCD PAD 由平面的中点是又平面是矩形有由平面平面⊥∴=⊥∴==⊥∴⊥∴⊥⊥∴ [来源:学科网].,,,.的距离到平面的长就是点则平面由于平面于作过内平面平面PCE F FH PC PCE PCD H PC FH F PCD PCD EG =⊥∴⊥∴…………8分.24321.30,.62,223,23==∴=∠∴⊥===PF FH CPD PAD CD PC PF D P 平面由于由已知可得[来源:学.科.网]243的距离为到平面点PCE F ∴. …………10分(III )由(II )知.所成的角与平面为直线PCE FC FCH ∠1421sin .242,223,6,22==∴=+=∴==∆FC FH FCH FD CD FC FD CD CDF Rt 中在.1421arcsin所成角的大小为与平面直线PCE FC ∴…………14分解法二: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A -A (0,0,0),P (0,0,3),D (0,3,0),E (26,0,0),F (0,23,23),C (6,3,0)…………2分(I )取PC 的中点G ,连结EG ,则).23,23,26(,,.//.//),23,23,0(),23,23,0(PCE EG PCE AFEG AF EG AF 平面平面又即⊆∴==.//PCE AF 平面∴…………6分(II )设平面PCE 的法向量为).0,3,26(),3,0,26(),,,(=-==z y x的距离为到平面故点又得取即PCE F y y x z x ),23,23,0().1,1,6(,1.0326,0326.0,0-=-=-=⎪⎪⎩⎪⎪⎨⎧=+=+-⎪⎩⎪⎨⎧=⋅=⋅.42322|2323|||=--==n d…………10分(III )),23,23,6(-=FC.1421222213|cos |=⨯==><FC∴直线FC 与平面PCE 所成角的大小为1421arcsin. …………14分(2011届·周口市高三期中(文))22.(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O1与⊙O2交于M 、N 两点,直线AE 与这两个圆及MN 依次交于A 、B 、C 、D 、E .求证:AB ·CD =BC ·DE .DCBAP 答案:证明:因为A ,M ,D ,N 四点共圆, 所以AC CD MC CN ⋅=⋅. 同理有BC CE MC CN ⋅=⋅,所以AC CD BC CE ⋅=⋅………………………5分 即(AB+BC)·CD=BC ·(CD+DE),所以 AB ·CD =BC ·DE …………………10分(2011届·双鸭山一中高三期中(理))6.设l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B )(A )若l m ⊥,m α⊂,则l α⊥ (B )若l α⊥,l m //,则m α⊥ (2011届•双鸭山一中高三期中(理))10.过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顶点A使l 与棱AB ,AD ,1AA所成的角都相等,这样的直线l 可以作 ( D )A .1条B .2条C .3条D .4条(2011届•双鸭山一中高三期中(理))16.如图,在三棱锥O ABC -中,三条棱OA ,OB ,OC 两两垂直,且OA OB OC >>,分别经过三条棱OA ,OB ,OC 作一个截面平 分三棱锥的体积,截面面积依次为1S ,2S ,3S ,则1S ,2S ,3S 的 大小关系为 .321s s s <<(2011届•双鸭山一中高三期中(理))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 中,PD ⊥平面ABCD ,PD=DC=BC=1, AB=2, AB ∥DC ,∠BCD=900 求证:PC ⊥BC 求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 答案:(1)略(2(2011届·唐山一中高三期中(文))15.已知S 、A 、B 、C 是球O 表面上的四个点,SA ⊥平面ABC ,AB ⊥BC , SA=2,AB=BC=2,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_.11答案:8π.提示:三棱锥S —ABC 是长方体的一角,它的外接球的直径和该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相同.2R=22224=++,R=2.(2011届•唐山一中高三期中(文))20.(本题满分12分)[来源:学科网]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PA ⊥底面ABC D .异面直线PB 与CD 所成的角为45°.求: (1)二面角B —PC —D 的大小;(2)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的角的大小.[来源:]答案:解:(1)∵AB ∥CD ,∴∠PBA 就是PB 与CD 所成的角,即∠PBA=45°,……1分于是PA=A B .作BE ⊥PC 于E ,连接ED ,在△ECB 和△E CD 中,BC=CD ,CE=CE , ∠ECB=∠ECD , △ECB ≌△ECD ,∴∠CED=∠CEB=90°,[来源:学科网]∠BED 就是二面角B —PC —D 的平面角. ………………………4分设AB=a ,则BD=P B=a 2,PC=a 3,BE=DE=a PC BC PB 36=⨯,cos ∠BED=212222-=⨯-+DE BE BD DE BE ,∠BED=120° 二面角B —PC —D 的大小为120°; ……………………………6分(2)还原棱锥为正方体ABCD —PB1C1D1,作BF ⊥CB1于F, ∵平面PB1C1D1⊥平面B1BCC1,∴BF ⊥平面PB1CD,………………………………8分 连接PF,则∠BPF 就是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 的角.……………………………………………10分BF=a22,PB=a 2,sin ∠BPF=21,∠BPF=30°.所以就是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的角为30°.…………………12分注:也可不还原成正方体,利用体积求出点B 到平面PCD 的距离,或用向量 法解答.(2011届·福州三中高三期中(理))6.m 、n 表示直线,γβα,,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为 ( B )(1)βααβα⊥⊥⊂=则,,,m n n m (2)m n n m ⊥==⊥则,,,γβγαβα (3)αγβγαβα⊥=⊥⊥m m 则,,,(4)βαβα⊥⊥⊥⊥则,,,n m n mA .(1)、(2)B .(3)、(4)C .(2)、(3)D .(2)、(4) (2011届·安徽省河历中学高三期中(理))5、三棱锥S —ABC 中,SA ⊥底面ABC ,SA=4,AB=3,D 为AB 的中点∠ABC=90°,则点D 到面SBC 的距离等于 ( C )A .125B .95C .65 D .35(2011届•安徽省河历中学高三期中(理))6.空间四条直线a ,b ,c ,d ,满足a ⊥b ,b ⊥c ,c ⊥d ,d ⊥a ,则必有 ( C ) A .a ⊥c B .b ⊥d C .b ∥d 或a ∥c D .b ∥d 且a ∥c(2011届•安徽省河历中学高三期中(文))8.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 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 C )A .若,l ααβ⊥⊥,则l β⊂B .若//,//l ααβ,则l β⊂[来源:学+科+网Z+X+X+K]C .若,则l β⊥D .若//,l ααβ⊥,则l β⊥(2011届•安徽省河历中学高三期中(文))10.如图,已知球O 为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内切球,则平面1ACD 截球O 的截面面积为( A )A .6πB .3πC. D.[来源:Z&xx&](2011届•安徽省河历中学高三期中(文))14.一个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正视图、 左视图、俯视图的面积分别是1, 2,4, 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4/3_____________。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立体几何》9-1精品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立体几何》9-1精品
• (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 (包括三垂线定理)
• (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 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精选版ppt
7
• ●命题趋势
• 1.空间几何体
• 空间几何体是立体几何初步的重要内容,高考非常重视 对这一部分的考查.一是在选择、填空题中有针对性地 考查空间几何体的概念、性质及主要几何量(角度、距 离、面积、体积)的计算等.二是在解答题中,以空间 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线面位置关系的推理、论证及有关计 算.
精选版ppt
9
• 3.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理)
• 高考试题中的立体几何解答题,包括部分选择、填空题, 大多都可以使用空间向量来解答.高考在注重对立体几 何中传统知识和方法考查的同时,加大了对空间向量的 考查.给考生展现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 能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 这一部分高考命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精选版ppt
27
• 1°球面被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叫做大圆. • 2°不过球心的截面截得的圆叫做球的小圆.
精选版ppt
28
• (3)球面距离:
• 1°定义:在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就是经过这
两点的 在这两点间的一段
的长度,这个弧
长叫做两大点圆的球面距离.
劣弧
• 2°地球上的经纬线
• 当把地球看作一个球时,经线是球面上从北极到南极的 半个大圆,纬线是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其
• ②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 三角形;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 一个直角三角形.
• 4.棱台的概念及性质
• (1)定义:棱锥被 的部分叫做棱台.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 立体几何(必修2)课后跟踪训练46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 立体几何(必修2)课后跟踪训练46

课后跟踪训练(四十六)基础巩固练一、选择题1.和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异面B.相交C.平行D.异面或相交[解析]当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时,可知两直线异面;当两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时,可知两直线相交,故选D.[答案] D2.如图,α∩β=l,A,B∈α,C∈β,且C∉l,直线AB∩l=M,过A,B,C三点的平面记作γ,则γ与β的交线必通过()A.点A B.点BC.点C但不过点M D.点C和点M[解析]∵AB⊂γ,M∈AB,∴M∈γ.又C∈γ,M、C∈β,∴γ与β的交线必通过点C和点M.故选D.[答案] D3.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BD1的中点,直线A1C 交平面AB1D1于点M,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1、M、O三点共线B.M、O、A1、A四点共面C.A、O、C、M四点共面D.B、B1、O、M四点共面[解析]因为O是BD1的中点.由正方体的性质知,O也是A1C 的中点,所以点O在直线A1C上,又直线A1C交平面AB1D1于点M,则A1、M、O三点共线,A正确.又直线与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所以B、C正确.故选D.[答案] D4.以下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①不共面的四点中,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②若点A,B,C,D 共面,点A,B,C,E共面,则A,B,C,D,E共面;③若直线a,b共面,直线a,c共面,则直线b,c共面;④依次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必共面.A.0 B.1C.2 D.3[解析]对于①,不共面的四点中,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故①正确;对于②,若A,B,C共线时,A,B,C,D,E不一定共面,故②不正确;对于③,b,c也可异面,故③不正确;④是错误的.故选B.[答案] B5.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则异面直线A1B与A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5B.25C.35D.45[解析] 如图,连接BC 1,易证BC 1∥AD 1,则∠A 1BC 1即为异面直线A 1B 与AD 1所成的角或其补角.连接A 1C 1,设AB =1,则AA 1=2,A 1C 1=2,A 1B =BC 1=5,故cos ∠A 1BC 1=5+5-22×5×5=45.故选D. [答案] D二、填空题6.(2019·陕西汉中调研)若直线a ⊥b ,且直线a ∥平面α,则直线b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 如图,在正方体中可知,b 与α相交或b ⊂α或b ∥α.[答案] b 与α相交或b ⊂α或b ∥α7.(2019·广东华山模拟)如图所示,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是AC的中点,AA1∶AB=2∶1,则异面直线AB1与BD所成的角为________.[解析]取A1C1的中点E,连接B1E,ED,AE,在Rt△AB1E中,∠AB1E即为所求.设AB=1,则A1A=2,AB1=3,B1E=32,AE=32,故∠AB1E=60°.[答案]60°8.(2019·江西上饶月考)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为棱C1D1,C1C的中点,有以下四结论:①直线AM与CC1是相交直线;②直线AM与BN是平行直线;③直线BN与MB1是异面直线;④直线MN与AC所成的角为60°.其中正确的结论为________(注: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号都填上) [解析]由题图可知AM与CC1是异面直线,AM与BN是异面直线,BN与MB1为异面直线.因为D1C∥MN,所以直线MN与AC所成的角就是D1C与AC所成的角,且角为60°.[答案]③④三、解答题9.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D1C1,C1B1的中点,AC∩BD=P,A1C1∩EF=Q.求证:(1)D,B,E,F四点共面;(2)若A1C交平面DBFE于R点,则P,Q,R三点共线.[证明](1)如图所示,因为EF是△D1B1C1的中位线,所以EF∥B1D1.在正方体AC1中,B1D1∥BD,所以EF∥BD.所以EF,BD确定一个平面.即D,B,F,E四点共面.(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平面A1ACC1确定的平面为α,又设平面BDEF为β.因为Q∈A1C1,所以Q∈α.又Q∈EF,所以Q∈β.则Q是α与β的公共点,同理,P点也是α与β的公共点.所以α∩β=PQ.又A1C∩β=R,所以R∈A1C,R∈α且R∈β.则R∈PQ,故P,Q,R三点共线.10.(2019·河南许昌模拟)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 -ABC 中,P A ⊥底面ABC ,D 是PC 的中点.已知∠BAC =π2,AB =2,AC =23,P A =2.求:(1)三棱锥P -ABC 的体积;(2)异面直线BC 与A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1)S △ABC =12×2×23=23,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V =13S △ABC ·P A =13×23×2=43 3.(2)如图,取PB 的中点E ,连接DE ,AE ,则ED ∥BC ,所以∠ADE 是异面直线BC 与AD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在△ADE 中,DE =2,AE =2,AD =2,cos ∠ADE =22+22-22×2×2=34. 故异面直线BC 与A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4.能力提升练11.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正投影不可能是( )A .两条相交直线B .两条平行直线C.两个点D.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解析]如图,在正方体ABCD-EFGH中,M,N分别为BF,DH的中点,连接MN,DE,CF,EG.当异面直线为EG,MN所在直线时,它们在底面ABCD内的射影为两条相交直线;当异面直线为DE,GF所在直线时,它们在底面ABCD内的射影分别为AD,BC,是两条平行直线;当异面直线为DE,BF所在直线时,它们在底面ABCD内的射影分别为AD和点B,是一条直线和一个点,故选C.[答案] C12.如图,平面α与平面β交于直线l,A,C是平面α内不同的两点,B,D是平面β内不同的两点,且A,B,C,D不在直线l上,M,N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AB与CD相交,且直线AC平行于l时,则直线BD与l 可能平行也有可能相交B.若AB,CD是异面直线时,则直线MN可能与l平行C.若存在异于AB,CD的直线同时与直线AC,MN,BD都相交,则AB,CD不可能是异面直线D.M,N两点可能重合,但此时直线AC与l不可能相交[解析]对于A,直线BD与l只能平行;对于B,直线MN与l 异面;对于C,AB与CD可能为异面直线.当直线AB与CD的中点M,N重合时,必有直线AC∥l,故不可能相交,综上所述,故选D.[答案] D13.如图所示,在四面体ABCD中,E,F分别为AB,CD的中点,过EF任作一个平面α分别与直线BC,AD相交于点G,H,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①对于任意的平面α,都有直线GF,EH,BD相交于同一点;②存在一个平面α0,使得GF∥EH∥BD;③存在一个平面α0,使得点G在线段BC上,点H在线段AD的延长线上.[解析]当H,G分别为AD,BC的中点时,直线GF,EH,BD 平行,所以①错,②正确;若存在一个平面α0,使得点G在线段BC 上,点H在线段AD的延长线上,则平面α0与CD的交点不可能是CD的中点,故③错.[答案]②14.如图,在四棱锥O-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OA⊥底面ABCD,OA=2,M为OA的中点.(1)求四棱锥O-ABCD的体积;(2)求异面直线OC与MD所成角的正切值的大小.[解] (1)由已知可求得,正方形ABCD 的面积S =4,所以,四棱锥O -ABCD 的体积V =13×4×2=83.(2)连接AC ,设线段AC 的中点为E ,连接ME ,DE ,则∠EMD 为异面直线OC 与MD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由已知,可得DE =2,EM =3,MD =5,∵(2)2+(3)2=(5)2,∴△DEM 为直角三角形,∴tan ∠EMD =DE EM =23=63. 拓展延伸练15.(2018·全国卷Ⅰ)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都相等,则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 A.334 B.233 C.324 D.32[解析]记该正方体为ABCD -A ′B ′C ′D ′,正方体的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都相等,即共点的三条棱A ′A ,A ′B ′,A ′D ′与平面α所成的角都相等.如图,连接AB ′,AD ′,B ′D ′,因为三棱锥A ′-AB ′D ′是正三棱锥,所以A ′A ,A ′B ′,A ′D ′与平面AB ′D ′所成的角都相等.分别取C ′D ′,B ′C ′,BB ′,AB ,AD ,DD ′中点的E ,F ,G ,H ,I ,J ,连接EF ,FG ,GH ,IH ,IJ ,JE ,易得E ,F ,G ,H ,I ,J 六点共面,平面EFGHIJ 与平面AB ′D ′平行,且截正方体所得截面的面积最大.又EF =FG =GH =IH =IJ=JE =22,所以该正六边形的面积为6×34×⎝ ⎛⎭⎪⎫222=334,所以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334,故选A.[答案] A16.(2017·全国卷Ⅲ)a ,b 为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C 所在直线与a ,b 都垂直,斜边AB ,以直线AC 为旋转轴旋转,有下列结论:①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30°角;②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60°角;③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小值为45°;④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60°.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解析]由题意知,AB 是以AC 为轴,BC 为底面半径的圆锥的母线,又AC ⊥a .AC ⊥b ,AC ⊥圆锥底面,所以在底面内可以过点B ,作BD ∥a ,交底面圆C 于点D ,如图所示,连接DE ,则DE ⊥BD ,所以DE ∥b ,连接AD ,设BC =1,在等腰△ABD 中,AB =AD =2,当直线AB 与a成60°角时,∠ABD=60°,故BD=2,又在Rt△BDE中,BE=2,所以DE=2,过点B作BF∥DE,交圆C于点F,连接AF,EF,所以BF=DE=2,所以△ABF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BF=60°,即AB与b成60°角,故②正确,①错误.由最小角定理可知③正确;很明显,可以满足平面ABC⊥直线a,所以直线AB与a所成角的最大值为90°,④错误.所以正确的结论为②③.[答案]②③。

2011届高考数学复习专题模拟:立体几何

2011届高考数学复习专题模拟:立体几何

2012届高考数学复习专题模拟:立体几何(2012届模拟题)立体几何(1)(2011届·成都树德协进中学高三期中)19、(12分)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1==BC AB ,21=AA ,E 是侧棱1BB 中点.(Ⅰ)求直线1AA 与平面E AC 1所成角的大小; (Ⅱ)求二面角B AC E --1的大小; (Ⅲ)求三棱锥11C AD E -的体积.答案:(I )arcsin ,距离与面33AEC )(1515arccos)(3311D III II 61V 11A E C -D =(2011届·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期中(文))4.已知m 、n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βα,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四个命题中,错误的命题个数是 ( A )①n m n m //,,,//则βαβα⊂⊂;②若βαββαα//,//,//,,则且n m n m ⊂⊂网③βαβα⊥⊂⊥m m 则若,,; ④ααββα//,,,m m m 则若⊄⊥⊥A .1B .2C .3D .4 (2011届•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期中(文))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可得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B )A .344+B .544+C .38D .12(2011届•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期中(文))9. 已知3||,22||==q p ,p 与q的夹角为4π,则以 q p b q p a3,25-=+=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长度较小的对角线的长是( A ).A.15B.15 C. 4 D. 14(2011届•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期中(文))19.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1ACA C 1中,底面边长是2,D 是棱BC 的中点,点M 在棱BB 1上,且BM=31B 1M ,又CM ⊥AC 1. (Ⅰ)求证:A 1B//平面AC 1D ; (Ⅱ)求三棱锥B 1-ADC 1体积.答案:提示:)1(连接C A 1,交1AC 于点,E 连接DE ,则DE 是BC A 1∆的中位线,B A DE 1//,又111ADC B A ,ADC 面面⊄⊂DE ,D AC //11面B A ∴.)2(在正三棱锥111C B A ABC -中,BC 是D 的中点,则11B BCC 面⊥AD ,从而MC AD ⊥,又1AC CM ⊥,则1ADC CM 和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1AC AD,都垂直,1ADC MC 面⊥∴,于是1DC CM ⊥,则1CDC ∠与MCB ∠互余,则1tan CDC ∠与MCB ∠tan 互为倒数,易得221=AA , 连结D B 1,∴2211=∆D C B S ,D C B 11面⊥AD , ∴三棱锥11ADC -B 的体积为362. 方法2: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为x 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h BB =1,则)0,0,0(D ,)0,0,1(-B ,0,0,1(C ,)0,3,0(A ,),0,1(1h B -,),0,1(1h C , ),3,0(1h A ,)4,0,1(hM -,→B A 1),3,1(h ---=,),3,1(),0,3,0(1h A C AD --=-=→→,设平面D AC 1的法向量),,(z y x n =→,则⎪⎩⎪⎨⎧=⋅=⋅→→→→010n A C n AD )1,0,(-=⇒→h n ,→→⊥n B A 1 ∴D AC //11面B A)2(),3,1(),4,0,2(1h AC h CM -=-=→→,1AC CM ⊥,=⋅→→1AC CM 0422=+-h ,22=∴h .平面D AC 1的法向量为)1,0,22(-=→n ,)22,3,1(1-=→A B 点)22,0,1(1-B 到平面D AC 1的距离3241=⋅=→→→nd nA B ,233=∴∆ADCS . 3623242333111=⨯⨯=∴-ADC B V .(2011届•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期中(文))20. (本小题满分12分)在数列{}n a 中,).)((2,1*2111N n a a a na a n n ∈+⋅⋅⋅++==+(Ⅰ)求2a 、3a 、4a 及通项公式n a ;(Ⅱ)令n n n a b 12+=,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S n ; 答案:(1)由题意得,4,3,2432===a a a 当2≥n 时,)(2211n n a a a na +++=+ , ①).(2)1(121-+++=-n n a a a a n ②①-②得,2)1(1n n n a a n na =--+ 即,1,)1(11nn a a a n na n n n n +=+=++ ),2(123121123121≥=-⋅⋅=⋅⋅=∴-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又11=a 满足上式,∈=∴n n a n (N *) . (4分)(2)由(1)得∈=+n n b n n (21N *) ,14322232221+⋅++⋅+⋅+⋅=n n n S , ③ .223222122543+⋅++⋅+⋅+⋅=n n n S ④③-④得,2)2222(2215432++⋅-+++++=-n n n n S .42)1(2+-=+n n n S(2011届·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期中(理))6.设,,αβγ是三个不重合的平面,n m ,是不重合的直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 .若γββα⊥⊥,则γα||B .若,//,l αββ⊥则l α⊥C .若αα||,||n m 则//m nD .若αα⊥⊥n m ,则//m n(2011届•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期中(理))12.一个五面体的三视图如下,正视图与侧视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直角梯形,部分边长如图所示,则此五面体的体积为 ▲ .2侧视图22正视图211俯视图2(2011届•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期中(理))16.如图,已知直线1212//,,l l A l l 是之1间的一定点,并且A 到21,l l 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和2,B 是直线2l 上一动点,作AB AC ⊥且使AC 与直线1l 交于点C ,则ABC ∆的面积的最小值是 ▲ 6(2011届•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期中(理))17.下列四个命题:①圆4)1()2(22=+++y x 与直线02=-y x 相交,所得弦长为2;②直线kx y =与圆1)sin ()cos (22=-+-θθy x 恒有公共点;③若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108π;④若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体积为π23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2) (4) 写出所有正确命的序号)(2011届•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期中(理))20(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PAD 是正三角形,平面PAD ⊥平面ABCD ,E 、F 、G 分别是PA 、PB 、BC 的中点.(I )求证:EF ⊥平面PAD ;(II )求平面EFG 与平面ABCD 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答案:解:方法1:(I )证明:∵平面PAD ⊥平面ABCD ,AD AB ⊥,∴⊥AB 平面PAD , …………(4分) ∵E 、F 为PA 、PB 的中点,∴EF //AB ,∴EF ⊥平面PAD ; …………(6分) (II )解:过P 作AD 的垂线,垂足为O ,∵ABCD PAD 平面平面⊥,则PO ⊥平面ABCD . 取AO 中点M ,连OG ,,EO,EM, ∵EF //AB//OG,∴OG 即为面EFG 与面ABCD 的交线…………(8分) 又EM//OP,则EM ⊥平面ABCD .且OG ⊥AO,故OG ⊥EO ∴EOM ∠ 即为所求 …………(11分) 中EOM ∆Rt ,EM =,3OM=1∴tan EOM ∠=,3故 EOM ∠= 60∴平面EFG 与平面ABCD 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是 60 …………(14分)方法2:(I )证明:过P 作P O ⊥AD 于O ,∵ABCD PAD 平面平面⊥, 则PO ⊥平面ABCD ,连OG ,以OG ,OD ,OP 为x 、y 、z轴建立空间坐标M系, …………(2分)∵PA =PD 4==AD ,∴2,32===OA OD OP , 得)32,0,0(),0,2,0(),0,2,4(),0,2,4(),0,2,0(P D C B A --,)0,0,4(),3,1,2(),3,1,0(G F E --, …………(4分)故)32,2,0(),0,4,0(),0,0,2(-===, ∵0,0=⋅=⋅,∴EF ⊥平面PAD ; …………(6分) (II )解:)3,1,4(),0,0,2(-==,设平面EFG 的一个法向量为),,,(z y x =n则⎪⎩⎪⎨⎧=-+=⎪⎩⎪⎨⎧=⋅=⋅03402,00z y x x EF ,即n n , )1,3,0(,1==n 得取z , …………(11分) 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1,0,0(1=n ……(12分) 平面EFG 与平面ABCD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是:21||||,cos |111=⋅>=<n n n n n n ,锐二面角的大小是60; …………(14分)(2011届•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期中(理))21.(本题满分15分)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 +=>>F的距离的最大值为1。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配套课时训练:第七篇 立体几何 第3节 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含答案)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配套课时训练:第七篇 立体几何 第3节 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含答案)

第3节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课时训练练题感提知能【选题明细表】A组一、选择题1.若空间中有两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是“这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的( A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解析:两直线异面⇒两直线没有公共点,反之不然,所以“两直线异面”是“这两直线没有公共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2.有以下命题:①若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则它们只有有限个公共点;②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③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④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B )(A)4 (B)3 (C)2 (D)1解析:将四个命题一一验证知,只有①不正确,故选B.3.以下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B )①不共面的四点中,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②若点A、B、C、D共面,点A、B、C、E共面,则A、B、C、D、E共面;③若直线a、b共面,直线a、c共面,则直线b、c共面;④依次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必共面(A)0 (B)1 (C)2 (D)3解析:①中,假设存在三点共线,则这四点必共面,与题设矛盾,故①正确;②中,若A、B、C三点共线,则A、B、C、D、E有可能不共面,故②错误;③中,如图所示正方体的棱中,a、b共面,a、c共面,而b、c异面,故③错误;④中,空间四边形的四条线段不共面,故④错误,故选B.4.若两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成等角,则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D )(A)平行(B)异面(C)相交(D)平行、异面或相交解析:经验证,当平行、异面或相交时,均有两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成等角的情况出现,故选D.5.如图所示,平面α∩平面β=l,A∈α,B∈α,AB∩l=D,C∈β,C∉l,则平面ABC与平面β的交线是( C )(A)直线AC(B)直线AB(C)直线CD(D)直线BC解析:∵D∈l,l⊂β,∴D∈β,又∵D∈AB,AB⊂平面ABC,∴D∈平面ABC,即D在平面ABC与平面β的交线上,又∵C∈平面ABC,C∈β,∴C在平面β与平面ABC的交线上.从而有平面ABC∩平面β=CD.故选C.6.已知A、B是两个不同的点,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①m⊂α,A∈m⇒A∈α;②m∩n=A,A∈α,B∈m⇒B ∈α;③m⊂α,n⊂β,m∥n⇒α∥β;④m⊂α,m⊥β⇒α⊥β.其中真命题为( C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根据平面的性质,可知①正确,②中不能确定B∈α,③中α与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④中根据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可知正确,故①④为真命题.故选C.7.(2013唐山统考)四棱锥P ABCD的所有侧棱长都为,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CD与PA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B )(A) (B)(C)(D)解析: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CD与PA所成的角即是AB与PA所成的角,即∠PAB,取AB中点M,连接PM.在Rt△PAM中,PA=,AM=1,所以cos∠PAB==.故选B.二、填空题8.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①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②分别和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的两直线异面;③一条直线和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平行,则它和另一条直线不可能平行;④一条直线和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则它们可以确定两个平面.解析:没有公共点的两直线平行或异面,故①错;如果与两异面直线中一条交于一点,则两直线相交,故命题②错;命题③:若c∥b,又c∥a,则a∥b,这与a,b异面矛盾,故c、b不可能平行,③正确;命题④正确,若c与两异面直线a,b都相交,由公理2可知,a,c可确定一个平面,b,c也可确定一个平面,这样a,b,c共确定两个平面.答案:①②9.对于空间三条直线,有下列四个条件:①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共点;②三条直线两两平行;③三条直线共点;④有两条直线平行,第三条直线和这两条直线都相交.其中使三条直线共面的充分条件有.解析:易知①中的三条直线一定共面;三棱柱三侧棱两两平行,但不共面,故②错;三棱锥三侧棱交于一点,但不共面,故③错;④中两条直线平行可确定一个平面,第三条直线和这两条直线相交于两点,则第三条直线也在这个平面内,故三条直线共面.答案:①④10.下列如图所示的是正方体和正四面体,P、Q、R、S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则四个点共面的图形是.(填上图形的序号)解析: 图①中,由于PS∥QR,所以P、Q、R、S四点共面;图②中,如图,容易知道,PMQNRS为六边形,所以图②中四点共面;图③中,易证PQ RS,所以图③中四点共面;图④中,Q点所在棱与平面PRS平行,因此四点不共面.综上可知,四点共面的图形有①②③.答案:①②③11. 如图所示,在三棱锥A BCD中,E,F,G,H分别是棱AB,BC,CD,DA的中点,则当AC,BD满足条件时,四边形EFGH为菱形,当AC,BD满足条件时,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解析:易知EH∥BD∥FG,且EH=BD=FG,同理EF∥AC∥HG,且EF=AC=HG,显然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要使平行四边形EFGH为菱形需满足EF=EH,即AC=BD;要使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需AC⊥BD.答案:AC=BD AC⊥BD三、解答题12. 如图所示,在四面体ABCD中作截面PQR,若PQ、CB的延长线交于点M,RQ、DB的延长线交于点N,RP、DC的延长线交于点K,求证:M、N、K三点共线. 证明:∵M∈PQ,直线PQ⊂平面PQR,M∈BC,直线BC⊂平面BCD,∴M是平面PQR与平面BCD的一个公共点,即M在平面PQR与平面BCD的交线上.同理可证N、K也在平面PQR与平面BCD的交线上.又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所以M、N、K三点共线.13.点A是△BCD所在平面外的一点,E、F分别是BC、AD的中点.(1)求证:直线EF与BD是异面直线;(2)若AC⊥BD,AC=BD,求EF与BD所成的角.(1)证明:假设EF与BD不是异面直线,则EF与BD共面,从而DF与BE共面,即AD与BC共面,所以A、B、C、D在同一平面内,这与A是△BCD所在平面外的一点相矛盾.故直线EF与BD是异面直线.(2)解:如图所示,取CD的中点G,连接EG、FG,则EG∥BD,FG∥AC,所以相交直线EF与EG所成的角即为异面直线EF与BD所成的角. 又由FG∥AC,AC⊥BD,AC=BD知△EG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FEG=45°,即异面直线EF与BD所成的角为45°.B组14.将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CBD,E是CD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与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A )(A) (B)(C)2 (D)解析: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及折叠后图形,取BD中点O,连接OE、AO,则OE∥BC,则∠AEO就是异面直线BC与AE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设正方形边长为2,则OE=1,AO=,由平面ABD⊥平面CBD,平面ABD∩平面CBD=BD,AO⊥DB,知AO⊥平面BDC,则AO⊥EO.在Rt△AOE中,tan∠AEO==.故选A.15. 如图所示,ABCD A1B1C1D1是长方体,AA1=a,∠BAB1=∠B1A1C1=30°,则AB与A1C1所成的角为,AA1与B1C所成的角为.解析:∵AB∥A1B1,∴∠B1A1C1是AB与A1C1所成的角,∴AB与A1C1所成的角为30°.∵AA1∥BB1,∴∠BB1C是AA1与B1C所成的角,由已知条件可以得出BB1=a,AB1=A1C1=2a,AB=a,∴B1C1=BC=a,∴四边形BB1C1C是正方形,∴∠BB1C=45°.答案:30°45°16. 如图所示 ,在四面体ABCD中,E、G分别为BC、AB的中点,F在CD上,H在AD上,且有DF∶FC=DH∶HA=2∶3.求证:EF、GH、BD交于一点.证明:连接GE,FH.因为E、G分别为BC、AB的中点,所以GE∥AC,且GE=AC,又因为DF∶FC=DH∶HA=2∶3,所以FH∥AC,且FH=AC.所以FH∥GE,且GE≠FH.所以E、F、H、G四点共面,且四边形EFHG是一个梯形.设GH和EF交于一点O.因为O在平面ABD内,又在平面BCD内,所以O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因为这两个平面的交线是BD,且交线只有这一条, 所以点O在直线BD上.这就证明了GH和EF的交点也在BD上,所以EF、GH、BD交于一点.。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三板块-立体几何-层级(二)球的切、接问题与动态问题(动点、截面)【课件】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三板块-立体几何-层级(二)球的切、接问题与动态问题(动点、截面)【课件】

针对训练
1.(2022·韶关测试)(多选)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点 E,F 分别是棱 AB,
CC1 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命题点(二) 几何体的外接球
空间几何体的外接球是高中数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一
般通过对几何体的割补或寻找几何体外接球的球心两大策略解决此类问题.
[例 1] (2022·新高考Ⅰ卷)已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 l,其各顶点都在同一球
面上.若该球的体积为 36π,且 3≤l≤3 3,则该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 )
由题意及图可得l2=h2+ 22a2, R2=h-R2+ 22a2,
解得
h=2lR2 =l62, a2=2l2-1l48,
所以正四棱锥的体积
V
=13a2h
=13
2l2-1l48×
l62=
l4 18
2-1l28(3≤l≤3 3),所以 V′=49l3-5l54=19l34-l62(3≤l≤3 3),令 V′=0,得 l=2 6,所以当 3≤l<2 6时,V′>0;当 2 6<l≤3 3时,V′<0,所以函数 V=1l482-1l28(3≤l≤3 3)在[3,2 6)上单调递增,在(2 6,3 3]上单调递减,又当
1.已知△ABC 中,AB=4,BC=3,AC=5,以 AC 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旋
转体,则该旋转体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
()
A.4396π B.54796π C.52756π D.32455π 解析:旋转体的轴截面如图所示,其中 O 为内切球的球心,过
O 作 AB,BC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E,F,则 OE=OF=r(r
[答案] AD
方法技巧 1.动点问题的解题关键 在立体几何中,某些点、线、面按照一定的规则运动,构成各式各样的轨迹, 探求空间轨迹与探求平面轨迹类似,应注意几何条件,善于基本轨迹转化. 2.截面形状及相应面积的求法 (1)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求截面问题. (2)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求正方体中截面问题. (3)猜想法求最值问题:“要灵活运用一些特殊图形与几何体的特征动中找 静”,如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三棱锥等. (4)建立函数模型求最值问题:①设元;②建立二次函数模型;③求最值.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知识精讲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知识精讲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本讲主要内容】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立体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及立体几何与其它知识点的综合问题【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融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于平面与几何体中,有计算也有论证。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系统地掌握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深刻理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理解点到面的距离、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概念.2. 立体几何横向可与向量、代数、三角、解析几何等综合.3. 应用性问题、探索性问题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解题方法指导】例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侧面AB1内有一动点P到直线A1B1与直线BC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所在曲线的形状为()解析:P到直线BC的距离等于P到B的距离,动点P的轨迹满足抛物线定义.故选C.例2. 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PB⊥平面ABCD,(Ⅰ)若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60°,求这个四棱锥的体积;(Ⅱ)证明不论四棱锥的高怎样变化,面PAD与面PCD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Ⅰ)解:∵PB⊥面ABCD,∴BA是PA在面ABCD上的射影,又DA⊥AB ∴PA⊥DA∴∠PAB是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PAB=60°,PB=AB·tan60°=3a ,∴ V 锥=3233·3·31a a a =(Ⅱ)证明:不论棱锥的高怎样变化,棱锥侧面PAD 与PCD 恒为等腰三角形,作AE ⊥PD ,垂足为E ,连结CE ,则△ADE ≌△CDE ,因为AE =CE ,∠CED =90o,故∠CEA 是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C 与BD 交于点O ,连结EO ,则EO ⊥AC ,所以a AD AE OA a =<<=22,22a AE <, 在△AEC 中,02222cos 222222222<-=-=∙-+=∠AE a AE AE a AE EC AE AC EC AE CEA 所以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o。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知识点突破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知识点突破训练含答案解析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第八章⎪⎪⎪立 体 几 何第一节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直观图、表面积与体积突破点(一)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基础联通 抓主干知识的“源”与“流”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 多面体 结构特征棱柱 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平行且相等棱锥 有一个面是多边形,而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棱台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几何体 旋转图形 旋转轴圆柱 矩形 矩形任一边所在的直线 圆锥 直角三角形 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圆台 直角梯形或等腰梯形直角腰所在的直线或等腰梯形上下底中点的连线球半圆或圆直径所在的直线(1)三视图的名称几何体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2)三视图的画法①在画三视图时,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表示,重叠的线只画一条,不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虚线表示.②三视图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的正投影图.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是:本节主要包括3个知识点: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3.与球有关的切、接应用问题.(1)原图形中x轴、y轴、z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轴,y′轴的夹角为45°或135°,z′轴与x′轴和y′轴所在平面垂直.(2)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分别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轴和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为原来的一半.考点贯通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例1](1)用任意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各个截面都是圆面,则这个几何体一定是()A.圆柱B.圆锥C.球体D.圆柱、圆锥、球体的组合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多面体是棱柱B.四棱锥的四个侧面都可以是直角三角形C.有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D.棱台的各侧棱延长后不一定交于一点[解析](1)截面是任意的且都是圆面,则该几何体为球体.(2)A错,如图(1);B正确,如图(2),其中底面ABCD是矩形,PD⊥平面ABCD,可证明∠PAB,∠PCB,∠PDA,∠PDC都是直角,这样四个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C错,如图(3);D错,由棱台的定义知,其侧棱的延长线必相交于同一点.[答案](1)C(2)B[方法技巧]解决与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有关问题的三个技巧(1)把握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要多观察实物,提高空间想象能力;(2)紧扣结构特征是判断的关键,熟悉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依据条件构建几何模型,如例1(2)中的A,C两项易判断失误;(3)通过反例对结构特征进行辨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画三视图的规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即俯视图与正视图一样长;正视图与侧视图一样高;侧视图与俯视图一样宽.2.三视图的排列顺序先画正视图,俯视图放在正视图的下方,侧视图放在正视图的右方.[例2](1)(2017·贵州七校联考)如图所示,四面体ABCD的四个顶点是长方体的四个顶点(长方体是虚拟图形,起辅助作用),则四面体ABCD的三视图是(用①②③④⑤⑥代表图形,按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顺序排列)()A.①②⑥B.①②③C.④⑤⑥D.③④⑤(2)(2016·天津高考)将一个长方体沿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截去一个棱锥,得到的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左)视图为()[解析](1)正视图应该是边长为3和4的矩形,其对角线左下到右上是实线,左上到右下是虚线,因此正视图是①;侧视图应该是边长为5和4的矩形,其对角线左上到右下是实线,左下到右上是虚线,因此侧视图是②;俯视图应该是边长为3和5的矩形,其对角线左上到右下是实线,左下到右上是虚线,因此俯视图是③.(2)先根据正视图和俯视图还原出几何体,再作其侧(左)视图.由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图①,故其侧(左)视图为图②.[答案](1)B(2)B[方法技巧]三视图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由几何体的直观图求三视图注意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观察方向;注意能看到的部分用实线表示,不能看到的部分用虚线表示.(2)由几何体的部分视图画出剩余的视图解决此类问题,可先根据已知的一部分视图,还原、推测直观图的可能形式,然后再找其剩下部分视图的可能形式.当然作为选择题,也可将选项逐项代入检验.(3)由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形状要熟悉柱、锥、台、球的三视图,明确三视图的形成原理,结合空间想象将三视图还原为实物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直观图与原图形面积的关系按照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与原图形面积的关系:(1)S直观图=24S原图形.(2)S原图形=22S直观图.[例3]用斜二测画法画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为如图所示的一个正方形,则原来的图形是()[解析]由直观图可知,在直观图中多边形为正方形,对角线长为2,所以原图形为平行四边形,位于y轴上的对角线长为2 2.[答案] A能力练通抓应用体验的“得”与“失”1.[考点一]如果四棱锥的四条侧棱都相等,就称它为“等腰四棱锥”,四条侧棱称为它的腰,以下四个命题中,假命题是()A.等腰四棱锥的腰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B.等腰四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或互补C.等腰四棱锥的底面四边形必存在外接圆D.等腰四棱锥的各顶点必在同一球面上解析:选B因为“等腰四棱锥”的四条侧棱都相等,所以它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到底面的四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故A,C是真命题;且在它的高上必能找到一点到各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故D是真命题;B是假命题,如底面是一个等腰梯形时结论就不成立.2.[考点二]一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下列给出的四个俯视图中正确的是()解析:选B由直观图可知,该几何体由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截角三棱柱组成.从上往下看,外层轮廓线是一个矩形,矩形内部是一条水平线段连接两个三角形.3.[考点二]已知三棱锥的俯视图与侧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视图是有一条直角边为2的直角三角形,则该三棱锥的正视图可能为()解析:选C当正视图为等腰三角形时,则高应为2,且应为虚线,排除A,D;当正视图是直角三角形时,由条件得一个直观图如图所示,中间的线是看不见的线PA形成的投影,应为虚线,故答案为C.4.[考点三]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某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如图,边AB平行于y轴,BC,AD平行于x轴.已知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 2 cm2,则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A.4 cm2B.4 2 cm2C.8 cm2D.8 2 cm2解析:选C 依题意可知∠BAD =45°,则原平面图形为直角梯形,上下底面的长与BC ,AD 相等,高为梯形ABCD 的高的22倍,所以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8 cm 2.5.[考点二](2017·南昌模拟)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是平面A 1B 1C 1D 1内一点,则三棱锥P -BCD 的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面积之比为( )A .1∶1B .2∶1C .2∶3D .3∶2解析:选A 根据题意,三棱锥P -BCD 的正视图是三角形,且底边为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高为正四棱柱的高;侧视图是三角形,且底边为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高为正四棱柱的高.故三棱锥P -BCD 的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面积之比为1∶1.突破点(二)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基础联通 抓主干知识的“源”与“流” 1.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圆柱圆锥圆台侧面展开图侧面积公式S 圆柱侧=2πrlS 圆锥侧=πrlS 圆台侧=π(r +r ′)l圆柱、圆锥、圆台侧面积间的关系:S 圆柱侧=2πrl ――→r ′=rS 圆台侧=π(r +r ′)l ――→r ′=0S 圆锥侧=πrl . 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名称 几何体表面积 体积柱体 (棱柱和圆柱)S 表面积=S 侧+2S 底V =Sh 锥体 (棱锥和圆锥)S 表面积=S 侧+S 底V =13Sh台体 (棱台和圆台)S 表面积=S 侧+S 上+S 下V =13(S 上+S 下+S 上S 下)h球S =4πR 2V =43πR 3考点贯通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例1] (1)(2017·安徽江南十校联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侧视图的下半部分曲线为半圆弧,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4π+16+4 3B .5π+16+4 3C .4π+16+2 3D .5π+16+2 3(2)一个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面体的表面积是( )A .1+ 3B .2+ 3C .1+2 2D .2 2[解析] (1)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正三棱柱和一个半圆柱的组合体,三棱柱的两个侧面面积之和为2×4×2=16,两个底面面积之和为2×12×2×3=23;半圆柱的侧面积为π×4=4π,两个底面面积之和为2×12×π×12=π,所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5π+16+23,故选D.(2)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如图所示,其中侧面ABD ⊥底面BCD ,另两个侧面ABC ,ACD 为等边三角形,则有S 表面积=2×12×2×1+2×34×(2)2=2+3.[答案] (1)D (2)B[方法技巧]求空间几何体表面积的常见类型及思路(1)求多面体的表面积,只需将它们沿着棱“剪开”展成平面图形,利用求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求多面体的表面积.(2)求旋转体的表面积,可以从旋转体的形成过程及其几何特征入手,将其展开后求表面积,但要搞清它们的底面半径、母线长与对应侧面展开图中的边长关系.(3)求不规则几何体的表面积时,通常将所给几何体分割成基本的柱体、锥体、台体,先求出这些基本的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再通过求和或作差,求出所给几何体的表面积.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柱体、锥体、台体体积间的关系[例2] (1)(2016·北京高考)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A.16B.13C.12D .1 (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13+2π B.13π6 C.7π3D.5π2[解析] (1)通过三视图可还原几何体为如图所示的三棱锥P -ABC ,通过侧视图得高h =1,通过俯视图得底面积S =12×1×1=12,所以体积V =13Sh =13×12×1=16.(2)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圆柱和半个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其体积为π×12×2+12×13π×12×1=13π6.[答案] (1)A (2)B [方法技巧]求空间几何体体积的常见类型及思路(1)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柱体、锥体或台体等规则几何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其中,等积转换法多用来求三棱锥的体积.(2)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不规则几何体,则将不规则的几何体通过分割或补形转化为规则几何体,再利用公式求解.(3)若以三视图的形式给出几何体,则应先根据三视图得到几何体的直观图,然后根据条件求解.能力练通 抓应用体验的“得”与“失”1.[考点二](2016·山东高考)一个由半球和四棱锥组成的几何体,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13+23πB.13+23πC.13+26π D .1+26π 解析:选C 由三视图知,四棱锥是底面边长为1,高为1的正四棱锥,结合三视图可得半球半径为22,从而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3×12×1+12×4π3×⎝⎛⎭⎫223=13+26π.故选C. 2.[考点二]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5π3 cm 3 B .2π cm 3 C.7π3cm 3 D .3π cm 3解析:选C 该几何体为一个圆柱挖去半个球得到的几何体,其体积V =π×12×3-12×4π×133=7π3(cm 3).3.[考点一]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表面积为( )A .125+20B .242+20C .44D .12 5解析:选A 由三视图得,这是一个正四棱台,且上、下底面的边长分别为2,4,则侧面梯形的高h = 22+⎝⎛⎭⎫4-222=5,所以该正四棱台的表面积S =(2+4)×52×4+22+42=125+20.4.[考点一]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 )A .8+2 2B .11+2 2C .14+2 2D .15解析:选B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直四棱柱,上、下底面为直角梯形,如图所示.直角梯形斜腰长为12+12=2,所以底面周长为4+2,侧面积为2×(4+2)=8+22,两底面的面积和为2×12×1×(1+2)=3,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8+22+3=11+2 2.5.[考点二]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商鞅督造一种标准量器——商鞅铜方升,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寸):若π取3,其体积为12.6(立方寸),则图中的x 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三视图知,商鞅铜方升由一圆柱和一长方体组合而成,由题意得:(5.4-x )×3×1+π·⎝⎛⎭⎫122x =12.6,解得x =1.6.答案:1.6突破点(三) 与球有关的切、接应用问题1.球的表面积和体积是每年高考的热点,且多与三视图、多面体等综合命题,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解决此类问题时,一是要善于把空间问题平面化,把平面问题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处理;二是要将变化的模型转化到固定的长方体或正方体中.2.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切问题,一种是外接问题.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考点贯通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多面体的内切球问题[例1] 若一个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S 1,其内切球的表面积为S 2,则S 1S 2=________.[解析] 设正四面体棱长为a , 则正四面体表面积为S 1=4×34·a 2=3a 2,其内切球半径为正四面体高的14, 即r =14×63a =612a ,因此内切球表面积为S 2=4πr 2=πa 26, 则S 1S 2=3a 2π6a 2=63π. [答案] 63π[方法技巧]处理与球有关内切问题的策略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要找准切点,通过作截面来解决.如果内切的是多面体,则作截面时主要抓住多面体过球心的对角面来作.多面体的外接球问题处理与球有关外接问题的策略把一个多面体的几个顶点放在球面上即为球的外接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外接的特点,即球心到多面体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的半径.[例2] (1)(2017·抚顺模拟)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6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若AB =3,AC =4,AB ⊥AC ,AA 1=12,则球O 的半径为( )A.3172 B .210 C.132D .310(2)正四棱锥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棱锥的高为4,底面边长为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81π4 B .16π C .9πD.27π4(3)一个正方体削去一个角所得到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图中三个四边形都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该几何体外接球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 (1)如图所示,由球心作平面ABC 的垂线,则垂足为BC 的中点M .又AM =12BC =52,OM =12AA 1=6,所以球O 的半径R =OA =⎝⎛⎭⎫522+62=132.(2)如图所示,设球半径为R ,底面中心为O ′且球心为O , ∵正四棱锥P -ABCD 中AB =2, ∴AO ′= 2. ∵PO ′=4,∴在Rt △AOO ′中,AO 2=AO ′2+OO ′2, ∴R 2=(2)2+(4-R )2, 解得R =94,∴该球的表面积为4πR 2=4π×⎝⎛⎭⎫942=81π4.(3)依题意可知,新的几何体的外接球也就是原正方体的外接球,球的直径就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2R =23(R 为球的半径),∴R =3, ∴球的体积V =43πR 3=43π.[答案] (1)C (2)A (3)43π [方法技巧]与球有关外接问题的解题规律(1)直棱柱外接球的球心到直棱柱底面的距离恰为棱柱高的12.(2)正方体外接球的直径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此结论也适合长方体,或由同一顶点出发的两两互相垂直的三条棱构成的三棱柱或三棱锥.(3)求多面体外接球半径的关键是找到由球的半径构成的三角形,解三角形即可.能力练通 抓应用体验的“得”与“失”1.[考点一]一块石材表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将该石材切削、打磨、加工成球,则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 )A .1B .2C .3D .4解析:选B 该几何体为直三棱柱,底面是边长分别为6,8,10的直角三角形,侧棱长为12,故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底面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其半径为r =2Sa +b +c =2×12×6×86+8+10=2,故选B.2.[考点二]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200πB .150πC .100πD .50π解析:选D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可以由一个长方体截去4个角后得到,此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4,3,所以外接球半径R 满足2R =42+32+52=52,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S =4πR 2=4π×⎝⎛⎭⎫5222=50π,故选D. 3.[考点二](2016·太原模拟)如图,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AD =CD =1,BD =2,BD ⊥CD ,将其沿对角线BD 折成四面体A ′-BCD ,使平面A ′BD ⊥平面BCD ,若四面体A ′-BCD 的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 .3πB.32π C .4π D.34π 解析:选A 由图示可得BD =A ′C =2,BC =3,△DBC 与△A ′BC 都是以B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由此可得BC 中点到四个点A ′,B ,C ,D 的距离相等,即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直径为3,所以该外接球的表面积S =4π×⎝⎛⎭⎫322=3π. 4.[考点二]设一个球的表面积为S 1,它的内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S 2,则S 1S 2的值等于( )A.2πB.6πC.π6D.π2解析:选D 设球的半径为R ,其内接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易知R 2=34a 2,即a =233R ,则S 1S 2=4πR 26×⎝⎛⎭⎫233R 2=π2.[全国卷5年真题集中演练——明规律] 1.(2016·全国甲卷)如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0πB .24πC .28πD .32π解析:选C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圆锥与圆柱的组合体,设圆柱底面圆半径为r ,周长为c ,圆锥母线长为l ,圆柱高为h .由图得r =2,c =2πr =4π,h =4,由勾股定理得,l =22+(23)2=4,S 表=πr 2+ch +12cl =4π+16π+8π=28π.2.(2016·全国丙卷)在封闭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若AB ⊥BC ,AB =6,BC =8,AA 1=3,则V 的最大值是( )A .4πB.9π2C .6πD.32π3解析:选B 设球的半径为R ,∵△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6+8-102=2,∴R ≤2.又2R ≤3,∴R ≤32,∴V max =43×π×⎝⎛⎭⎫323=9π2.故选B. 3.(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下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A.18 B.17 C.16 D.15解析:选D 由已知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截去了一个“大角”后剩余的部分,如图所示,截去部分是一个三棱锥.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三棱锥的体积为V 1=13×12×1×1×1=16,剩余部分的体积V 2=13-16=56.所以V 1V 2=1656=15,故选D. 4.(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已知A ,B 是球O 的球面上两点,∠AOB =90°,C 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 的表面积为( )A .36πB .64πC .144πD .256π解析:选C 如图,设球的半径为R ,∵∠AOB =90°,∴S △AOB =12R 2.∵V O -ABC =V C -AOB ,而△AOB 面积为定值,∴当点C 到平面AOB 的距离最大时,V O -ABC 最大,∴当C 为与球的大圆面AOB 垂直的直径的端点时,体积V O -ABC 最大,为13×12R 2×R =36,∴R =6,∴球O 的表面积为4πR 2=4π×62=144π.故选C.5.(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20π,则r =( )A .1B .2C .4D .8解析:选B 如图,该几何体是一个半球与一个半圆柱的组合体,球的半径为r ,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2r ,则表面积S =12×4πr 2+πr 2+4r 2+πr ·2r =(5π+4)r 2.又S =16+20π,∴(5π+4)r 2=16+20π,∴r 2=4,r =2,故选B.6.(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约有( )A .14斛B .22斛C .36斛D .66斛解析:选B 设米堆的底面半径为r 尺,则π2r =8,所以r =16π,所以米堆的体积为V=14×13π·r 2·5=π12×⎝⎛⎭⎫16π2×5≈3209(立方尺).故堆放的米约有3209÷1.62≈22(斛).故选B. 7.(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 cm),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 cm ,高为6 c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A.1727B.59C.1027D.13解析:选C 原毛坯的体积V =(π×32)×6=54π(cm 3),由三视图可知该零件为两个圆柱的组合体,其体积V ′=V 1+V 2=(π×22)×4+(π×32)×2=34π(cm 3),故所求比值为1-V ′V =1027.8.(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16+8π B.8+8πC.16+16π D.8+16π解析:选A根据三视图可以判断该几何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上面部分为长方体,下面部分为半个圆柱,所以组合体的体积为2×2×4+12×22×π×4=16+8π,故选A.9.(2012·新课标全国卷)已知三棱锥S-ABC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SC为球O的直径,且SC=2,则此棱锥的体积为()A.26 B.36 C.23 D.22解析:选A由于三棱锥S-ABC与三棱锥O-ABC底面都是△ABC,O是SC的中点,因此三棱锥S-ABC的高是三棱锥O-ABC高的2倍,所以三棱锥S-ABC的体积也是三棱锥O-ABC体积的2倍.在三棱锥O-ABC中,其棱长都是1,如图所示,S△ABC=34×AB2=34,高OD=12-⎝⎛⎭⎫332=63,所以V S-ABC=2V O-ABC=2×13×34×63=26.[课时达标检测] 重点保分课时——一练小题夯双基,二练题点过高考[练基础小题——强化运算能力]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各个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三棱锥B.以三角形的一条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绕旋转轴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C.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多边形的边长都相等,则该棱锥可能是六棱锥D.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的连线都是母线解析:选D A错误,如图①是由两个相同的三棱锥叠放在一起构成的几何体,它的各个面都是三角形,但它不是三棱锥;B 错误,如图②,若△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或△ABC 是直角三角形但旋转轴不是直角边,所得的几何体都不是圆锥;C 错误,若该棱锥是六棱锥,由题设知,它是正六棱锥.易证正六棱锥的侧棱长必大于底面边长,这与题设矛盾.2.如图是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正视图、侧视图都是由边长为4和6的矩形以及直径等于4的圆组成,俯视图是直径等于4的圆,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41π3B.62π3C.83π3D.104π3解析:选D 由题意得,此几何体为球与圆柱的组合体,其体积V =43π×23+π×22×6=104π3. 3.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12+4 2B .18+8 2C .28D .20+8 2解析:选D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如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 =2×12×2×2+4×2×2+22×4=20+82,故选D.4.《九章算数》中,将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称为“堑堵”,已知某“堑堵”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中虚线平分矩形的面积,则该“堑堵”的侧面积为( )A .2B .4+2 2C .4+4 2D .6+4 2解析:选C 由题可知,该几何体的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腰长为2,棱柱的高为2.所以其侧面积S =2×2+22×2=4+42,故选C.5.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球的体积为9π2,则正方体的棱长为________.解析:设正方体棱长为a ,球半径为R ,则43πR 3=9π2,∴R =32,∴3a =3,∴a = 3.答案: 3[练常考题点——检验高考能力]一、选择题1.已知圆锥的表面积为a ,且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这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 )A.a2 B.3πa3πC.23πa 3πD.23a 3π解析:选C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由题意知2πr =πl ,∴l =2r ,则圆锥的表面积S 表=πr 2+12π(2r )2=a ,∴r 2=a 3π,∴2r =23πa 3π.2.在梯形ABCD 中,∠ABC =π2,AD ∥BC ,BC =2AD =2AB =2.将梯形ABCD 绕AD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 )A.2π3B.4π3C.5π3D .2π解析:选C 过点C 作CE 垂直AD 所在直线于点E ,梯形ABCD 绕AD 所在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旋转体是由以线段AB 的长为底面圆半径,线段BC 为母线的圆柱挖去以线段CE 的长为底面圆半径,ED 为高的圆锥,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 =V 圆柱-V 圆锥=π·AB 2·BC -13·π·CE 2·DE =π×12×2-13π×12×1=5π3,故选C. 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163B.203C.152D.132解析:选D 该几何体可视为正方体截去两个三棱锥所得,如图所示,所以其体积为23-13×12×2×2×2-13×12×1×1×1=132.故选D.4.已知正四面体的棱长为2,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8π B .12π C.32π D .3π 解析:选D 如图所示,过顶点A 作AO ⊥底面BCD ,垂足为O ,则O 为正三角形BCD 的中心,连接DO 并延长交BC 于E ,又正四面体的棱长为2,所以DE =62,OD =23DE =63,所以在直角三角形AOD 中,AO =AD 2-OD 2=233.设正四面体外接球的球心为P ,半径为R ,连接PD ,则在直角三角形POD 中,PD 2=PO 2+OD 2,即R 2=⎝⎛⎭⎫233-R 2+⎝⎛⎭⎫632,解得R =32,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S =4πR 2=3π. 5.(2017·郑州质检)如图所示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8πB .16πC .32πD .64π解析:选C 还原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一个四棱锥,将该四棱锥补成一个长、宽、高分别为22,22,4的长方体,则该长方体外接球的半径r =(22)2+(22)2+422=22,则所求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r 2=32π.6.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四棱锥P -ABCD 的四个侧面中面积的最大值是( )A .6B .8C .2 5D .3解析:选A 四棱锥如图所示,作PN ⊥平面ABCD ,交DC 于点N ,PC =PD =3,DN =2,则PN =32-22=5,AB =4,BC =2,BC ⊥CD ,故BC ⊥平面PDC ,即BC ⊥PC ,同理AD ⊥PD .设M 为AB 的中点,连接PM ,MN ,则PM =3,S △PDC =12×4×5=25,S △PBC =S△PAD=12×2×3=3,S △PAB =12×4×3=6,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四个侧面中面积的最大值是6.二、填空题7.在棱长为3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在线段BD 1上,且BP PD 1=12,M 为线段B 1C 1上的动点,则三棱锥M -PBC 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BP PD 1=12,∴点P 到平面BC 1的距离是D 1到平面BC 1距离的13,即三棱锥P -MBC 的高h =D 1C 13=1.M 为线段B 1C 1上的点, ∴S △MBC =12×3×3=92,∴V M -PBC =V P -MBC =13×92×1=32. 答案:328.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m 3.。

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八)——立体几何

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八)——立体几何

2 1 年 的高考 已经 落下帷 幕 ,综 观全 国各地 的数 学试 卷 , 平面所成 的角 、二面角 的计算问题. 0 1 不难 发现对立 体几何 内容 的考 查 ,都严 格遵 循 《 普通 高 中数 学 课程标准 ( 实验) ( 《 学大纲》 》或 教 )和 O 1 1 年高考考试说 明》
的概念 ;会用几何 法和 向量法解决 异面直 线所成 的角 、直线 与
思维.分析 和研 究 2 1 高考 立体几何试题 的命题特 点、热点 0 1年 容的复 习教 学具有很 好的导向性和前瞻性. 关键 词 :立体几何 ;试题特点 ;命题 意 图;复 习建议
题 型和创 新试题 的命题意 图和解 法 ,对做好 新一轮 立体 几何 内 平行 、垂直 的有 关性质 与判定 ;会 用几何 法和 向量 方法证 明有
好的指导性和前瞻性.

大纲 课程全 国文理卷 、四川文理 卷 、浙 江文理卷 、辽宁文 理卷

分 析 特 点
等 . 有个别试 卷以 “ t 题两 大题 ”的形 式出现 ,分值 为 2 也 -l , 9 分 ,占总分 比为 1 . 45 %,例如 江苏理科卷. 考查难度一般 为中等 ,解答题所处位置基本上 在前 3道题 。
N - 8 01 O7 2 1 —
J u n lo ie e Mah mais E u ain o r a fChn s te t d c t c o
21 0 1年
第 7 8期 —
摘要 :2 1 年 高考数 学已经落下帷幕 ,与 2 1 01 0 0年相 比,各 识别 三视 图所表示 的空 间几何体 ;理解三视 图和直观 图的联系 ,
三视 图 ;球 、柱 、锥 、台 的表 面积和体 积计算 ;空间位 置 离等.解答题 的考法 与往 年类似 ,仍然注重在一个具体 的立体几 关 系的判断与证明 ;空间角 、距离的计 算.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七篇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专题7.3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练习(含解析)-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七篇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专题7.3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练习(含解析)-

专题7.0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考试要求】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有关空间图形的平行关系的简单命题.【知识梳理】1.直线与平面平行(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直线l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则称直线l与平面α平行.(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表示符号表示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平行于此平面a⊄α,b⊂α,a∥b⇒a∥α性质定理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a∥α,a⊂β,α∩β=b⇒a∥b2.平面与平面平行(1)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没有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叫做平行平面.(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表示符号表示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a⊂α,b⊂α,a∩b=P,a∥β,b∥β⇒α∥β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α∥β,a⊂α⇒a∥β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α∥β,α∩γ=a,β∩γ=b⇒a∥b平行关系中的三个重要结论(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即若a⊥α,a⊥β,则α∥β.(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即若α∥β,β∥γ,则α∥γ.(3)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任意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疑误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若一条直线和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2)若直线a∥平面α,P∈α,则过点P且平行于直线a的直线有无数条.( )(3)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4)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或异面.( )【答案】(1)×(2)×(3)×(4)√【解析】(1)若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故(1)错误.(2)若a∥α,P∈α,则过点P且平行于a的直线只有一条,故(2)错误.(3)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或相交,故(3)错误.【教材衍化】2.(必修2P61A1(2)改编)下列说法中,与“直线a∥平面α”等价的是( )A.直线a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B.直线a与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平行C.直线a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不相交D.直线a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答案】 D【解析】因为a∥平面α,所以直线a与平面α无交点,因此a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故选D.3.(必修2P61A1(1)改编)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a,b是两条直线,且a∥b,那么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平面B.若直线a和平面α满足a∥α,那么a与α内的任何直线平行C.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D.若直线a,b和平面α满足a∥b,a∥α,b⊄α,则b∥α【答案】 D【解析】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知,选D.【真题体验】4.(2018·某某模拟)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m∥α,n∥α,则m∥nB.m∥n,m∥α,则n∥αC.m⊥α,m⊥β,则α∥βD.α⊥γ,β⊥γ,则α∥β【答案】 C【解析】A中,m与n平行、相交或异面,A不正确;B中,n∥α或n⊂α,B不正确;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C正确;D中,α∥β或α与β相交,D错.5.(2019·某某月考)若平面α∥平面β,直线a∥平面α,点B∈β,则在平面β内且过B点的所有直线中( )A.不一定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B.只有两条与a平行的直线C.存在无数条与a平行的直线D.存在唯一与a平行的直线【答案】 A【解析】当直线a在平面β内且过B点时,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故选A.6.(2019·十八中开学考试)如图是长方体被一平面所截得的几何体,四边形EFGH为截面,则四边形EFGH 的形状为________.【答案】平行四边形【解析】∵平面ABFE∥平面DCGH,又平面EFGH∩平面ABFE=EF,平面EFGH∩平面DCGH=HG,∴EF∥HG.同理EH∥FG,∴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考点聚焦】考点一与线、面平行相关命题的判定【例1】 (1)在空间中,a,b,c是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若a⊥c,b⊥c,则a∥bB.若a⊂α,b⊂β,α⊥β,则a⊥bC.若a∥α,b∥β,α∥β,则a∥bD.若α∥β,a⊂α,则a∥β(2)(2019·聊城模拟)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C为所在棱的中点,则能得出平面ABC∥平面DEF的是( )【答案】(1)D (2)B【解析】(1)对于A,若a⊥c,b⊥c,则a与b可能平行、异面、相交,故A是假命题;对于B,设α∩β=m,若a,b均与m平行,则a∥b,故B是假命题;对于C,a,b可能平行、异面、相交,故C是假命题;对于D,若α∥β,a⊂α,则a与β没有公共点,则a∥β,故D是真命题.(2)在B中,如图,连接MN,PN,∵A,B,C为正方体所在棱的中点,∴AB∥MN,AC∥PN,∵MN∥DE,PN∥EF,∴AB∥DE,AC∥EF,∵AB∩AC=A,DE∩EF=E,AB,AC⊂平面ABC,DE,EF⊂平面DEF,∴平面ABC∥平面DEF.【规律方法】 1.判断与平行关系相关命题的真假,必须熟悉线、面平行关系的各个定义、定理,无论是单项选择还是含选择项的填空题,都可以从中先选出最熟悉最容易判断的选项先确定或排除,再逐步判断其余选项.2.(1)结合题意构造或绘制图形,结合图形作出判断.(2)特别注意定理所要求的条件是否完备,图形是否有特殊情况,通过举反例否定结论或用反证法推断命题是否正确.【训练1】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两条直线和同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B.若一条直线与两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C.若一条直线与两个相交平面都平行,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D.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2)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Q 分别是棱D 1C 1,A 1D 1,BC 的中点,点P 在BD 1上且BP =23BD 1,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MN ∥平面APC ;②C 1Q ∥平面APC ;③A ,P ,M 三点共线;④平面MNQ ∥平面APC . 【答案】 (1)C (2)②③【解析】 (1)A 选项中两条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或相交;对于B 选项,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平面ABB 1A 1和平面BCC 1B 1与B 1D 1所成的角相等,但这两个平面垂直;D 选项中两平面也可能相交.C 正确.(2)如图,对于①,连接MN ,AC ,则MN ∥AC ,连接AM ,,易得AM ,交于点P ,即MN ⊂平面APC ,所以MN∥平面APC 是错误的. 对于②,由①知M ,N 在平面APC 内,由题易知AN∥C 1Q ,且AN ⊂平面APC , C 1Q ⊄平面APC.所以C 1Q ∥平面APC 是正确的.对于③,由①知,A ,P ,M 三点共线是正确的.对于④,由①知MN ⊂平面APC ,又MN ⊂平面MNQ ,所以平面MNQ ∥平面APC 是错误的. 考点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角度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例2-1】 (2019·东北三省四市模拟)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PA ⊥平面ABCD ,E ,F 分别是线段AD ,PB 的中点,PA =AB =1.【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EF ∥平面PDC ; (2)求点F 到平面PDC 的距离.(1)证明 取PC 的中点M ,连接DM ,MF ,∵M,F 分别是PC ,PB 的中点,∴MF∥CB,MF =12CB ,∵E 为DA 的中点,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DE∥CB,DE =12CB ,∴MF∥DE,MF =DE ,∴四边形DEFM 为平行四边形, ∴EF∥DM,∵EF ⊄平面PDC ,DM ⊂平面PDC , ∴EF ∥平面PDC . (2)解 ∵EF ∥平面PDC ,∴点F 到平面PDC 的距离等于点E 到平面PDC 的距离.∵PA ⊥平面ABCD ,∴PA ⊥DA ,在Rt△PAD 中,PA =AD =1,∴DP = 2. ∵PA ⊥平面ABCD ,∴PA ⊥CB ,∵CB ⊥AB ,PA ∩AB =A ,∴CB ⊥平面PAB , ∴CB ⊥PB ,则PC =3,∴PD 2+DC 2=PC 2, ∴△PDC 为直角三角形, ∴S △PDC =12×1×2=22.连接EP ,EC ,易知V E -PDC =V C -PDE ,设E 到平面PDC 的距离为h , ∵CD ⊥AD ,CD ⊥PA ,AD ∩PA =A ,∴CD ⊥平面PAD , 则13×h ×22=13×1×12×12×1,∴h =24, ∴点F 到平面PDC 的距离为24. 角度2 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定理的应用【例2-2】 (2018·某某模拟)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2,E ,F 分别是棱DD 1,C 1D 1的中点.(1)求三棱锥B 1-A 1BE 的体积;(2)试判断直线B 1F 与平面A 1BE 是否平行,如果平行,请在平面A 1BE 上作出与B 1F 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答案】见解析【解析】(1)如图所示,V B 1-A 1BE =V E -A 1B 1B =13S △A 1B 1B · DA =13×12×2×2×2=43.(2)B 1F ∥平面A 1BE .延长A 1E 交AD 延长线于点H ,连BH 交CD 于点G ,则BG 就是所求直线.证明如下: 因为BA 1∥平面CDD 1C 1,平面A 1BH ∩平面CDD 1C 1=GE ,所以A 1B ∥GE . 又A 1B ∥CD 1,所以GE ∥CD 1.又E 为DD 1的中点,则G 为CD 的中点. 故BG ∥B 1F ,BG 就是所求直线.【规律方法】 1.利用判定定理判定线面平行,关键是找平面内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常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过已知直线作一平面找其交线.2.在解决线面、面面平行的判定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化,即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再到“面面平行”;而在应用性质定理时,其顺序恰好相反.【训练2】 (2017·某某卷)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AB ⊥AD ,BC ⊥BD ,平面ABD ⊥平面BCD ,点E ,F (E 与A ,D 不重合)分别在棱AD ,BD 上,且EF ⊥AD .求证:(1)EF ∥平面ABC ; (2)AD ⊥AC . 【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 (1)在平面ABD 内,AB⊥AD,EF⊥AD, 则AB∥EF.∵AB ⊂平面ABC ,EF ⊄平面ABC ,∴EF∥平面ABC.(2)∵BC⊥BD,平面ABD∩平面BCD=BD,平面ABD⊥平面BCD,BC⊂平面BCD,∴BC⊥平面ABD.∵AD⊂平面ABD,∴BC⊥AD.又AB⊥AD,BC,AB⊂平面ABC,BC∩AB=B,∴AD⊥平面ABC,又因为AC⊂平面ABC,∴AD⊥AC.考点三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例3】 (经典母题)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E,F,G,H分别是AB,AC,A1B1,A1C1的中点,求证:(1)B,C,H,G四点共面;(2)平面EFA1∥平面BCHG.【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1)∵G,H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GH是△A1B1C1的中位线,则GH∥B1C1.又∵B1C1∥BC,∴GH∥BC,∴B,C,H,G四点共面.(2)∵E,F分别为AB,AC的中点,∴EF∥BC,∵EF⊄平面BCHG,BC⊂平面BCHG,∴EF∥平面BCHG.又G,E分别为A1B1,AB的中点,A1B1平行且等于AB,∴A1G平行且等于EB,∴四边形A1EBG是平行四边形,∴A1E∥GB.∵A1E⊄平面BCHG,GB⊂平面BCHG,∴A1E∥平面BCHG.又∵A1E∩EF=E,∴平面EFA1∥平面BCHG.【迁移探究1】在本例中,若将条件“E,F,G,H分别是AB,AC,A1B1,A1C1的中点”变为“D1,D分别为B1C1,BC的中点”,求证:平面A1BD1∥平面AC1D.【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 如图所示,连接A 1C 交AC 1于点M , ∵四边形A 1ACC 1是平行四边形, ∴M 是A 1C 的中点,连接MD , ∵D 为BC 的中点, ∴A 1B∥DM. ∵A 1B ⊂平面A 1BD 1, DM ⊄平面A 1BD 1, ∴DM∥平面A 1BD 1,又由三棱柱的性质知,D 1C 1平行且等于BD , ∴四边形BDC 1D 1为平行四边形, ∴DC 1∥BD 1.又DC 1⊄平面A 1BD 1,BD 1⊂平面A1BD1, ∴DC 1∥平面A 1BD 1,又DC 1∩DM=D ,DC 1,DM ⊂平面AC1D , 因此平面A 1BD 1∥平面AC 1D .【迁移探究2】 在本例中,若将条件“E ,F ,G ,H 分别是AB ,AC ,A 1B 1,A 1C 1的中点”变为“点D ,D 1分别是AC ,A 1C 1上的点,且平面BC 1D ∥平面AB 1D 1”,试求AD DC的值. 【答案】见解析【解析】连接A 1B 交AB 1于O ,连接OD 1.由平面BC 1D ∥平面AB 1D 1,且平面A 1BC 1∩平面BC 1D =BC 1,平面A 1BC 1∩平面AB 1D 1=D 1O ,所以BC 1∥D 1O ,则A 1D 1D 1C 1=A 1OOB=1.又由题设A 1D 1D 1C 1=DC AD, ∴DC AD =1,即ADDC=1. 【规律方法】 1.判定面面平行的主要方法 (1)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线面垂直的性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2.面面平行条件的应用(1)两平面平行,分析构造与之相交的第三个平面,交线平行. (2)两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提醒】 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两平面平行,需要说明是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相交直线. 【训练3】 (2019·某某二模)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AB ∥CD ,AB ⊥AD ,AB =2CD =2AD =4,侧面P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A =PB ,平面PAB ⊥平面ABCD ,点E ,F 分别是棱AB ,PB 上的点,平面CEF ∥平面PAD .(1)确定点E ,F 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2)求三棱锥F -DCE 的体积. 【答案】见解析【解析】(1)因为平面CEF ∥平面PAD ,平面CEF ∩平面ABCD =CE ,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 所以CE ∥AD ,又AB ∥DC , 所以四边形AECD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DC =AE =12AB ,即点E 是AB 的中点.因为平面CEF ∥平面PAD ,平面CEF ∩平面PAB =EF ,平面PAD ∩平面PAB =PA , 所以EF ∥PA ,又点E 是AB 的中点, 所以点F 是PB 的中点.综上,E ,F 分别是AB ,PB 的中点.(2)连接PE ,由题意及(1)知PA =PB ,AE =EB ,所以PE ⊥AB ,又平面PAB ⊥平面ABCD ,平面PAB ∩平面ABCD =AB ,所以PE ⊥平面ABCD . 又AB ∥CD ,AB ⊥AD ,所以V F -DEC =12V P -DEC =16S △DEC ×PE =16×12×2×2×2=23. 【反思与感悟】1.转化思想:三种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其中线面平行是核心,线线平行是基础,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灵活转化.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主要判定方法(1)定义法;(2)判定定理;(3)面面平行的性质.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主要判定方法(1)定义法;(2)判定定理;(3)推论;(4)a⊥α,a⊥β⇒α∥β.【易错防X 】1.在推证线面平行时,一定要强调直线不在平面内,否则,会出现错误.2.面面平行的判定中易忽视“面内两条相交线”这一条件.3.如果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易误认为这两个平面平行,实质上也可以相交.4.运用性质定理,要遵从由“高维”到“低维”,但也要注意,转化的方向总是由题目的具体条件而定,决不可过于“模式化”.【分层训练】【基础巩固题组】(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若直线l 不平行于平面α,且l ⊄α,则( )A.α内的所有直线与l 异面B.α内不存在与l 平行的直线C.α与直线l 至少有两个公共点D.α内的直线与l 都相交【答案】 B【解析】 因为l ⊄α,直线l 不平行于平面α,所以直线l 只能与平面α相交,于是直线l 与平面α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平面α内不存在与l 平行的直线.2.(2019·某某双基测试)已知直线l ,m ,平面α,β,γ,则下列条件能推出l∥m 的是( )A.l ⊂α,m ⊂β,α∥β B .α∥β,α∩γ=l ,β∩γ=mC.l∥α,m⊂αD.l⊂α,α∩β=m【答案】 B【解析】选项A中,直线l,m也可能异面;选项B中,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推出l∥m,B正确;选项C中,直线l,m也可能异面;选项D中,直线l,m也可能相交.故选B.3.(2018·长郡中学质检)如图所示的三棱柱ABC-A1B1C1中,过A1B1的平面与平面ABC交于DE,则DE与AB 的位置关系是( )A.异面B.平行C.相交D.以上均有可能【答案】 B【解析】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A1B1,∵AB⊂平面ABC,A1B1⊄平面ABC,∴A1B1∥平面ABC,∵过A1B1的平面与平面ABC交于DE.∴DE∥A1B1,∴DE∥AB.4.(2018·某某六校联考)设a,b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B.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C.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b,a⊂α,b⊂β,a∥β,b∥αD.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b,a⊂α,b⊂β,a∥β,b∥α【答案】 D【解析】对于选项A,若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则α∥β或α与β相交,若α∥β,则存在一条直线a,使得a∥α,a∥β,所以选项A的内容是α∥β的一个必要条件;同理,选项B、C的内容也是α∥β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对于选项D,可以通过平移把两条异面直线平移到一个平面中,成为相交直线,则有α∥β,所以选项D的内容是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故选D.5.(2019·某某模拟)若平面α截三棱锥所得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则该三棱锥与平面α平行的棱有( )A.0条B.1条C.2条D.1条或2条【答案】 C【解析】如图所示,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则EF∥GH.∵EF⊄平面BCD,GH⊂平面BCD,∴EF∥平面BCD.又∵EF⊂平面ACD,平面BCD∩平面ACD=CD,∴EF∥CD.又EF⊂平面EFGH,CD⊄平面EFGH.∴CD∥平面EFGH,同理,AB∥平面EFGH,所以与平面α(面EFGH)平行的棱有2条.二、填空题6.(2018·某某模拟)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2,E为AD的中点,点F在CD上,若EF∥平面AB1C,则EF=________.【答案】 2【解析】根据题意,因为EF∥平面AB1C,所以EF∥AC.又E是AD的中点,所以F是CD的中点.因为在Rt△DEF中,DE=DF=1,故EF= 2.7.如图,平面α∥平面β,△ABC,△A′B′C′分别在α,β内,线段AA′,BB′,CC′共点于O,O在α,β之间,若AB=2,AC=1,∠BAC=60°,OA∶OA′=3∶2,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23 9【解析】相交直线AA′,BB′所在平面和两平行平面α,β相交于AB,A′B′,所以AB∥A′B′.同理BC∥B′C′,CA∥C′A′.所以△ABC与△A′B′C′的三内角相等,所以△ABC∽△A′B′C′,A′B′AB=OA ′OA =23.S △ABC =12×2×1×32=32,所以S △A ′B ′C ′=32×⎝ ⎛⎭⎪⎫232=32×49=239. 8.(2019·某某调研)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 ⊂α,n ∥α,则m ∥n ;②若α∥β,β∥γ,m ⊥α,则m ⊥γ;③若α∩β=n ,m ∥n ,m ∥α,则m ∥β;④若m ∥α,n ∥β,m ∥n ,则α∥β.其中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填上正确命题的序号).【答案】 ②【解析】①m ∥n 或m ,n 异面,故①错误;易知②正确;③m ∥β或m ⊂β,故③错误;④α∥β或α与β相交,故④错误.三、解答题9.(2019·某某模拟)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侧面PAB ⊥平面ABCD ,E 是棱PA 的中点.(1)求证:PC ∥平面BDE ;(2)平面BDE 分此棱锥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的体积比.【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连接AC ,设AC ,BD 的交点为O ,则O 是AC 的中点. 又E 是PA 的中点,连接EO ,则EO 是△PAC 的中位线,所以PC∥EO,又EO ⊂平面EBD ,PC ⊄平面EBD ,所以PC∥平面EBD.(2)解 设三棱锥E -ABD 的体积为V 1,高为h ,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V ,则三棱锥E -ABD 的体积V 1=13×S △ABD ×h , 因为E 是PA 的中点,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高为2h ,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V =13×S 四边形ABCD ×2h =4×13S △ABD ×h =4V 1, 所以(V -V 1)∶V 1=3∶1,所以平面BDE 分此棱锥得到的两部分的体积比为3∶1或1∶3.10.如图,ABCD 与ADEF 均为平行四边形,M ,N ,G 分别是AB ,AD ,EF 的中点.求证:(1)BE∥平面DMF;(2)平面BDE∥平面MNG.【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1)连接AE,则AE必过DF与GN的交点O,连接MO,则MO为△ABE的中位线,所以BE∥MO.又BE⊄平面DMF,MO⊂平面DMF,所以BE∥平面DMF.(2)因为N,G分别为平行四边形ADEF的边AD,EF的中点,所以DE∥GN,又DE⊄平面MNG,GN⊂平面MNG,所以DE∥平面MNG.又M为AB的中点,所以MN为△ABD的中位线,所以BD∥MN,又MN⊂平面MNG,BD⊄平面MNG,所以BD∥平面MNG,又DE,BD⊂平面BDE,DE∩BD=D,所以平面BDE∥平面MNG.【能力提升题组】(建议用时:20分钟)11.(2019·某某模拟)过三棱柱ABC-A1B1C1的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其中与平面ABB1A1平行的直线共有( )A.4条B.6条C.8条D.12条【答案】 B【解析】如图,H,G,F,I是相应线段的中点,故符合条件的直线只能出现在平面HGFI中,有FI,FG,GH,HI,HF,GI共6条直线.12.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平行B.若m,n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与n平行C.若α,β不平行,则在α内不存在与β平行的直线D.若m,n不平行,则m与n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答案】 D【解析】A项,α,β可能相交,故错误;B项,直线m,n的位置关系不确定,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故错误;C项,若m⊂α,α∩β=n,m∥n,则m∥β,故错误;D项,假设m,n垂直于同一平面,则必有m∥n与已知m,n不平行矛盾,所以原命题正确,故D项正确.13.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P是DD1的中点,设Q是CC1上的点,则点Q满足条件________时,有平面D1BQ∥平面PAO.【答案】Q为CC1的中点【解析】如图所示,设Q为CC1的中点,因为P为DD1的中点,所以QB∥PA.连接DB,因为P,O分别是DD1,DB的中点,所以D1B∥PO,又D1B⊄平面PAO,QB⊄平面PAO,PO⊂平面PAO,PA⊂平面PAO,所以D1B∥平面PAO,QB∥平面PAO,又D1B∩QB=B,所以平面D1BQ∥平面PAO.故Q为CC1的中点时,有平面D1BQ∥平面PAO.14.(2018·某某六市三模)已知空间几何体ABCDE中,△BCD与△CDE均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是腰长为3的等腰三角形,平面CDE⊥平面BCD,平面ABC⊥平面BCD.(1)试在平面BCD内作一条直线,使得直线上任意一点F与E的连线EF均与平面ABC平行,并给出证明;(2)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答案】见解析【解析】(1)如图所示,取DC的中点N,取BD的中点M,连接MN,则MN即为所求.证明:连接EM,EN,取BC的中点H,连接AH,∵△AB C是腰长为3的等腰三角形,H为BC的中点,∴AH⊥BC,又平面ABC⊥平面BCD,平面ABC∩平面BCD=BC,AH⊂平面ABC,∴AH⊥平面BCD,同理可证EN⊥平面BCD,∴EN∥AH,∵EN⊄平面ABC,AH⊂平面ABC,∴EN∥平面ABC.又M,N分别为BD,DC的中点,∴MN∥BC,∵MN⊄平面ABC,BC⊂平面ABC,∴MN∥平面ABC.又MN∩EN=N,MN⊂平面EMN,EN⊂平面EMN,∴平面EMN∥平面ABC,又EF⊂平面EMN,∴EF∥平面ABC,即直线MN上任意一点F与E的连线EF均与平面ABC平行.(2)连接DH,取CH的中点G,连接NG,则NG∥DH,由(1)可知EN∥平面ABC,∴点E到平面ABC的距离与点N到平面ABC的距离相等,又△BCD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DH⊥BC, 又平面ABC⊥平面BCD ,平面ABC∩平面BCD =BC ,DH ⊂平面BCD ,∴DH ⊥平面ABC ,∴NG ⊥平面ABC ,易知DH =3,又N 为CD 中点,∴NG =32, 又AC =AB =3,BC =2,∴S △ABC =12·BC ·AH =12×2×32-12=22, ∴V E -ABC =V N -ABC =13·S △ABC ·NG =63. 【新高考创新预测】15.(【答案】不唯一型)如图所示,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E ,F ,G ,H 分别是棱CC 1,C 1D 1,D 1D ,D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点M 在四边形EFGH 及其内部运动,则M 只需满足条件________时,就有MN ∥平面B 1BDD 1.(注:请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条件即可,不必考虑全部可能情况)【答案】 点M 在线段FH 上(或点M 与点H 重合)【解析】 连接HN ,FH ,FN ,则FH∥DD 1,HN∥BD,易知平面FHN∥平面B1BDD 1,只需M∈FH,则MN ⊂平面FHN ,∴MN∥平面B 1BDD 1.。

201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百大经典例题之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判定和性质(新课标)

201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百大经典例题之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判定和性质(新课标)

典型例题一例1下列图形中,满足唯一性的是().A.过直线外一点作与该直线垂直的直线B.过直线外一点与该直线平行的平面C.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D.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空间线线关系和线面关系,对定义的准确理解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注意空间垂直并非一定相关.解:A.过直线外一点作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由于并没有强调相交,所以这样的垂线可以作无数条.事实上这无数条直线还在同一个平面内,这个平面为该直线的一个垂面.B.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一条而且仅能作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但可以作无数个平面和该直线平行.C.过此点作平面内任一直线的平行线,这条平行线都平行于平面.所以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应有无数条.D.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是有且仅有一条.假设空间点A、平面α,过点A有两条直线AB、AC都垂直于α,由于AB、AC为相交直线,不妨设AB、AC所确定的平面为β,α与β的交线为l,则必有lAC⊥,又由于AB、AC、l都在平面βAB⊥,l内,这样在β内经过A点就有两条直线和直线l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经过一点有县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相矛盾.故选D.说明:有关“唯一性”结论的问题,常用反证法,或者借助于其它已证明过的唯一性命题来证明.在本书中,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有且仅有一条,同时,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面也是有且仅有一个.它们都是“唯一性”命题,在空间作图题中常常用到.典型例题二例2已知下列命题:(1)若一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则该直线必垂直于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2)平面内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的直线互相平行;(3)若平面外的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垂直,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4)若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且其中的一条平行一个平面,另一条是这个平面的斜线,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垂直.上述命题正确的是().A.(1)、(2)B.(2)、(3)C.(3)、(4)D.(2)、(4)分析:本题考查的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简单应用.应用这两个定理时要特别注意“平面内”这一条件,同时要注意各种不同位置的两定理的基本图形及其变式图形.解:(1)已知直线不一定在平面内,所以不能用三垂线逆定理来判断垂直关系;(2)平面内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的直线必定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所以它们之间也平行;(3)根据三垂线定理可证明直线与另一直线的射影垂直,但不能进一步说明直线和直线垂直;(4)根据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和空间两直线所成角的概念,不难证明此命题的正确性. 故选D . 说明:(3)中若一直线与另一直线的射影垂直,则有另一直线必与这一直线的射影垂直.如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F E 、分别为棱1AA 和1BB 上的点,G 为棱BC 上的点,且1BB EF ⊥,EG FC ⊥1,求FG D 1∠.典型例题三例3 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是1BB 的中点,O 是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求证:⊥OE 平面1AC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要证明⊥OE 平面1ACD ,只要在平面1ACD 内找两条相交直线与OE 垂直.证明:连结D B 1、D A 1、BD ,在△BD B 1中, ∵O E 、分别是B B 1和DB 的中点, ∴D B EO 1//. ∵⊥11A B 面D D AA 11,∴1DA 为1DB 在面D D AA 11内的射影. 又∵D A AD 11⊥, ∴11DB AD ⊥.同理可证,C D D B 11⊥.又∵111D CD AD = ,1AD 、⊂C D 1面1ACD , ∴⊥D B 1平面1ACD . ∵EO D B //1, ∴⊥EO 平面1ACD .另证:连结CE AE 、,O D 1,设正方体1DB 的棱长为a ,易证CE AE =. 又∵OC AO =, ∴AC OE ⊥.在正方体1DB 中易求出:a a a DODD O D 2622222211=⎪⎪⎭⎫ ⎝⎛+=+=,a a a OBBEOE 232222222=⎪⎪⎭⎫ ⎝⎛+⎪⎭⎫⎝⎛=+=, ()a a aEB B D E D 232222212111=⎪⎭⎫⎝⎛+=+=.∵21221E D OE O D =+,∴OE O D ⊥1.∵O AC O D = 1,O D 1、⊂AC 平面1ACD , ∴⊥OE 平面1ACD .说明:要证线面垂直可找线线垂直,这是立体几何证明线面垂直时常用的转化方法.在证明线线垂直时既要注意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也要注意有时是从数量关系方面找垂直,即勾股定理或余弦定理的应用.典型例题四例4 如图,在△ABC 中,90=∠B ,⊥SA 平面ABC ,点A 在SB 和SC 上的射影分别为N M 、,求证:SC MN ⊥.分析:本题考查的仍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相互转化思想.欲证MN SC ⊥,可证⊥SC 面AMN ,为此须证AN SC ⊥,进而可转化为证明⊥AN 平面SBC ,而已知SB AN ⊥,所以只要证BC AN ⊥即可.由于图中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关系较多,所以本题也可以利用三垂线定理和逆定理来证线线垂直.证明:∵⊥SA 面ABC ,⊂BC 平面ABC , ∴BC SA ⊥.∵90=∠B ,即BC AB ⊥,A SA BA = , ∴⊥BC 平面SAB . ∵⊂AN 平面SAB .∴AN BC ⊥.又∵SB AN ⊥,B BC SB = , ∴⊥AN 平面SBC . ∵⊂SC 平面SBC , ∴SC AN ⊥,又∵SC AM ⊥,A AN AM = ,∴⊥SC 平面AMN . ∵⊂MN 平面AMN . ∴MN SC ⊥.另证:由上面可证⊥AN 平面SBC . ∴MN 为AM 在平面SBC 内的射影. ∵SC AM ⊥, ∴SC MN ⊥.说明:在上面的证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证明线线垂直常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而证明线面垂直又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立体几何中的证明常常是在这种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实现的.本题若改为下题,想想如何证:已知⊥SA ⊙O 所在平面,AB 为⊙O 的直径,C 为⊙O 上任意一点(C 与B A 、不重合).过点A 作SB 的垂面交SB 、SC 于点N M 、,求证:SC AN ⊥.典型例题五例5 如图,AB 为平面α的斜线,B 为斜足,AH 垂直平面α于H 点,BC 为平面α内的直线,θ=∠ABH ,α=∠HBC ,β=∠ABC ,求证:θαβcos cos cos ⋅=.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线面角的定义和计算.要证明三个角余弦值之间关系,可考虑构造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三个角的余弦值,再代入验证证明,其中构造直角三角形则需要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明:过H 点作HD 垂直BC 于D 点,连AD . ∵α⊥AH ,∴AD 在平面α内射影为HD . ∵HD BC ⊥,α⊂BC , ∴AD BC ⊥.在Rt △ABH 中有:BA BH =θcos ① 在Rt △BHD 中有:BH BD =αcos ② 在Rt △ABD 中有:BABD =βcos ③由①、②、③可得:αθβcos cos cos ⋅=.说明:由此题结论易知: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若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角为θ,则斜线与平面内其它直线所成角β的范围为⎥⎦⎤⎢⎣⎡2πθ,.典型例题六例6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4,⊥CG 平面ABCD ,2=CG ,F E 、分别是AD AB 、中点,求点B 到平面GEF 的距离.分析:此题是1991年高考题,考查了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等位置关系以及逻辑推理和空间想像能力.本题是求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可用转移法将该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求另一点到该平面的距离.为此要寻找过点B 与平面GEF 平行的直线,因为与平面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证明:连结AC BD 、,EF 和BD 分别交AC 于O H 、,连GH ,作GH OK ⊥于K .∵ABCD 为正方形,F E 、分别为AD AB 、的中点,∴BD EF //,H 为AO 中点. ∵EF BD //,⊄BD 平面GFE , ∴//BD 平面GFE .∴BD 与平面GFE 的距离就是O 点到平面EFG 的距离. ∵AC BD ⊥,∴AC EF ⊥.∵⊥GC 面ABCD ,∴EF GC ⊥. ∵C AC GC = ,∴⊥EF 平面GCH . ∵⊂OK 平面GCH , ∴OK EF ⊥.又∵GH OK ⊥,H EF GH = , ∴⊥OK 平面GEF .即OK 长就是点B 到平面GEF 的距离. ∵正方形边长为4,2=CG , ∴24=AC ,2=HO ,23=HC .在Rt △HCG 中,2222=+=CGHCHG .在Rt △GCH 中,11112=⋅=HGGC HO OK .说明: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常用三种方法:一是直接法.由该点向平面引垂线,直接计算垂线段的长.用此法的关键在于准确找到垂足位置.如本题可用下列证法:延长CB 交FE 的延长线于M ,连结GM ,作ME BP ⊥于P ,作CG BN //交MG 于N ,连结PN ,再作PNBH平面GFE,BH长即为B点到平面EFG的距离.二是转BH⊥于H,可得⊥移法.将该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三是体积法.已知棱锥的体积和底面的面积.求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可逆用体积公式.典型例题七例7如图所示,直角ABC∆所在平面外一点S,且SCSA==.SB(1)求证:点S与斜边AC中点D的连线SD⊥面ABC;(2)若直角边BCBA=,求证:BD⊥面SAC.分析:由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得到线线垂直,从而得到线面垂直.证明:(1)在等腰SACSD⊥.∆中,D为AC中点,∴AC取AB中点E,连DE、SE.∵BCDE⊥.BC⊥,∴ABED//,AB又ABAB⊥.SE⊥,∴AB⊥面SED,∴SD∴SD⊥面ABC(AB、AC是面ABC内两相交直线).(2)∵BCBD⊥.BA=,∴AC又∵SD⊥面ABC,∴BDSD⊥.∵D,∴BD⊥面SAC.SD=AC说明: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在于寻找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寻找途径可由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垂直,可由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可由线面垂直得线线垂直等.典型例题八例8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已知:b⊥b.a.求证:α⊥a//,α分析: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只需在α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b垂直即可.证明:如图所示,在平面α内作两条相交直线m、n.∵αa⊥.a⊥,n⊥a,∴m又∵ab⊥.b//,从而有mb⊥,n由作图知m 、n 为α内两条相交直线. ∴α⊥b . 说明:本题的结论可以作为判定线面垂直的依据,即当要证的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不明确或不易证出时,可以考虑证明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与平面垂直.典型例题九例9 如图所示,已知平面α 平面β=EF ,A 为α、β外一点,α⊥AB 于B ,β⊥AC 于C ,α⊥CD 于D .证明:EF BD ⊥.分析:先证A 、B 、C 、D 四点共面,再证明EF ⊥平面ABCD ,从而得到EF BD ⊥. 证明:∵α⊥AB ,α⊥CD ,∴CD AB //. ∴A 、B 、C 、D 四点共面.∵α⊥AB ,β⊥AC ,EF =βα ,∴EF AB ⊥,EF AC ⊥.又A AC AB = ,∴EF ⊥平面ABCD . ∴BD EF ⊥.说明:与线面平行和线线平行交替使用一样,线面垂直和线线垂直也常互为条件和结论.即要证线面垂直,先找线线垂直;要证线线垂直,先找线面垂直.本题证明“A 、B 、C 、D 四点共面”非常重要,仅由EF ⊥平面ABC ,就断定BD EF ⊥,则证明是无效的.典型例题十例10 平面α内有一半圆,直径AB ,过A 作SA ⊥平面α,在半圆上任取一点M ,连SM 、SB ,且N 、H 分别是A 在SM 、SB 上的射影.(1)求证:SB NH ⊥;(2)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线面垂直关系? (3)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直角三角形? (4)这个图形中有多少对相互垂直的直线?分析:注意利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有关知识进行判断.(1)证明:连AM 、BM .如上图所示,∵AB 为已知圆的直径,∴BM AM ⊥. ∵SA ⊥平面α,α⊂BM ,∴MB SA ⊥. ∵A SA AM = ,∴BM ⊥平面SAM .∵AN ⊂平面SAM ,∴AN BM ⊥.∵SM AN ⊥于N ,M SM BM = ,∴AN ⊥平面SMB .∵SB AH ⊥于H ,且NH 是AH 在平面SMB 的射影,∴SB NH ⊥.解(2):由(1)知,SA ⊥平面AMB ,BM ⊥平面SAM ,AN ⊥平面SMB . ∵AH SB ⊥且HN SB ⊥,∴SB ⊥平面ANH , ∴图中共有4个线面垂直关系.(3)∵SA ⊥平面AMB ,∴SAB ∆、SAM ∆均为直角三角形. ∵BM ⊥平面SAM ,∴BAM ∆、BMS ∆均为直角三角形.∵AN ⊥平面SMB ,∴ANS ∆、ANM ∆、ANH ∆均为直角三角形.∵SB ⊥平面ANH ,∴SHA ∆、BHA ∆、SHN ∆、BHN ∆均为直角三角形. 综上,图中共有11个直角三角形.(4)由SA ⊥平面AMB 知,AM SA ⊥,AB SA ⊥,BM SA ⊥. 由BM ⊥平面SAM 知,AM BM ⊥,SM BM ⊥,AN BM ⊥. 由AN ⊥平面SMB 知,SM AN ⊥,SB AN ⊥,NH AN ⊥. 由SB ⊥平面ANH 知,AH SB ⊥,HN SB ⊥. 综上,图中共有11对互相垂直的直线.说明:为了保证(2)(3)(4)答案不出错,首先应找准(2)的答案,由“线⊥面”可得到“线⊥面内线”,当“线⊥面内线”且相交时,可得到直角三角形;当“线⊥面内线”且不相交时,可得到异面且垂直的一对直线.典型例题十一例11 如图所示,︒=∠90BAC .在平面α内,PA 是α的斜线,︒=∠=∠60PAC PAB .求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分析:求PA 与平面α所成角,关键是确定PA 在平面α上射影AO 的位置.由PAC PAB ∠=∠,可考虑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来确定AO 位置,构造直角三角形则需用三垂线定理.解:如图所示,过P 作α⊥PO 于O .连结AO ,则AO 为AP 在面α上的射影,PAO ∠为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 作AC OM ⊥,由三重线定理可得AC PM ⊥. 作AB ON ⊥,同理可得AB PN ⊥.由PAC PAB ∠=∠,︒=∠=∠90PNA PMA ,PA PA =, 可得PMA ∆≌PNA ∆,∴PN PM =.∵OM 、ON 分别为PM 、PN 在α内射影,∴ON OM =. 所以点O 在BAC ∠的平分线上.设a PA =,又︒=∠60PAM ,∴a AM 21=,︒=∠45OAM ,∴a AM AO 222==.在POA ∆中,22cos ==∠PAAO PAO ,∴︒=∠45PAO ,即PA 与α所成角为︒45. 说明:(1)本题在得出PA 在面α上的射影为BAC ∠的平分线后,可由公式βαθcos cos cos ⋅=来计算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此时︒==∠60θPAC ,α=∠PAO ,︒==∠45βCAO .(2)由PA 与平面α上射影为BAC ∠平分线还可推出下面结论:四面体ABC P -中,若PAC PAB ∠=∠,PBC PBA ∠=∠,则点A 在面ABC 上的射影为ABC ∆的内心.典型例题十二例12 如图所示,在平面β内有ABC ∆,在平面β外有点S ,斜线AC SA ⊥,BC SB ⊥,且斜线SA 、SB 分别与平面β所成的角相等,设点S 与平面β的距离为cm 4,BC AC ⊥,且cm AB 6=.求点S 与直线AB 的距离.分析:由点S 向平面β引垂线,考查垂足D 的位置,连DB 、DA ,推得AC DA ⊥,BC DB ⊥,又︒=∠90ACB ,故A 、B 、C 、D 为矩形的四个顶点.解:作SD ⊥平面β,垂足为D ,连DA 、DB .∵AC SA ⊥,BC DB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有:AC DA ⊥,BC DB ⊥, 又BC AC ⊥,∴ACBD 为矩形.又∵SB SA =,∴DB DA =,∴ACBD 为正方形, ∴AB 、CD 互相垂直平分.设O 为AB 、CD 的交点,连结SO ,根据三垂线定理,有AB SO ⊥,则SO 为S 到AB 的距离.在SOD Rt ∆中,cm SD 4=,cm AB DO 321==,∴cm SO 5=.因此,点S 到AB 的距离为cm 5.说明:由本例可得到点到直线距离的作法:(1)若点、直线在确定平面内,可直接由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和垂足的距离即为所求. (2)若点在直线所在平面外,可由三垂线定理确定:由这点向平面引垂线得垂足,由垂足引直线的垂线得斜足,则这点与斜足的距离为点到直线的距离.(3)处理距离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作、证、算,即作出符合要求的辅助线,然后证明所作距离符合定义,再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典型例题十三例13 如图,ABCD 是正方形,SA 垂直于平面ABCD ,过A 且垂直于SC 的平面交SB 、SC 、SD 分别于点E 、F 、G ,求证:SB AE ⊥,SD AG ⊥.分析: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以及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由于图形的对称性,所以两个结论只需证一个即可.欲证SB AE ⊥,可证⊥AE 平面SBC ,为此须证BC AE ⊥、SC AE ⊥,进而转化证明⊥BC 平面SAB 、⊥SC 平面AEFG .证明:∵SA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 ∴BC SA ⊥.又∵ABCD 为正方形, ∴AB BC ⊥.∴⊥BC 平面ASB . ∵⊂AE 平面ASB , ∴AE BC ⊥.又∵⊥SC 平面AEFG , ∴AE SC ⊥.∴⊥AE 平面SBC . 又∵⊂SB 平面SBC ,∴SB AE ⊥,同理可证SD AG ⊥.说明:(1)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有:同一平面内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三垂线定理与它的逆定理,以及与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就与另一条垂直.(2)本题的证明过程中反复交替使用“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相互联系,充分体现了数学化思想的优越性.典型例题十四例14 如图,求证: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已知:BAC ∠在平面α内,点α∉P ,AB PE ⊥,AC PF ⊥,α⊥PO ,垂足分别是E 、F 、O ,PF PE =.求证:CAO BAO ∠=∠.证明:∵α⊥PO ,∴OE 为PE 在α内的射影. ∵PE AB ⊥,α平面⊂AB ,∴OE AB ⊥.同理可证:OF AC ⊥.又∵α⊥PO ,PF PE =,OF OE =, ∴CAO BAO ∠=∠.说明:本题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题目,与此题类似的有下面命题:从一个角的顶点引这个角所在平面的斜射线,使斜射线和这个角两边的夹角相等,则斜射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由此结论和上一个例题很容易求解下面这道题:已知︒=∠90ACB ,S 为平面ACB 外一点,︒=∠=∠60SCB SCA ,求SC 与平面ACB 所成角.典型例题十五例15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号,不正确的打“×”号. (1)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它就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 (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 (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第三边.( )(4)过点A 垂直于直线a 的所有直线都在过点A 垂直于α的平面内.( )(5)如果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 )解:(1)直线与平面平行,则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外乎有两种①平行 ②异面,因此应打“×”号(2)该命题的关键是这无数条直线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①若为平行,则该命题应打“×”号;若为相交,则该命题应打“√”,正是因为这两种情况可能同时具备,因此,不说明面内无这数条线的位置关系,则该命题应打“×”号.(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所在的平面,由线面垂直定义的逆用,则该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的第三边,∴该命题应打“√”.(4)前面介绍了两个命题,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根据第一个命题知:过点A 垂直于直线a 的平面惟一,因此,过点A 且与直线a 垂直的直线都在过点A 且与直线a 垂直的平面内,∴该命题应打“√”号.(5)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设为a ,b ,c 且a ,b ,c 共点于O ,∵b a ⊥,c a ⊥,0=c b ,且b ,c 确定一平面,设为α,则α⊥a ,同理可知b 垂直于由a ,c 确定的平面,c 垂直于由了确定的平面, ∴该命题应打“√”号. 说明:本题是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等知识来解答的问题.解答此类问题必须作到:概念清楚、问题理解透彻、相关知识能灵活运用.典型例题十六例16 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C BC =,BD AD =,引CD BE ⊥,E 为垂足,作BE AH ⊥于H ,求证:BCD AH 平面⊥.分析:若证BCD AH 平面⊥,只须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AH 垂直平面BCD 中两条相交直线即可.证明:取AB 中点F ,连CF 、DF , ∵BC AC =,∴AB CF ⊥.又∵BD AD =,∴AB DF ⊥,∴CDF AB 平面⊥, 又CDF CD 平面⊂,∴AB CD ⊥又BE CD ⊥,∴ABE CD 平面⊥,AH CD ⊥, 又BE AH ⊥,∴BCD AH 平面⊥.典型例题十七例17 如果平面α与α外一条直线a 都垂直b ,那么α//a . 已知:直线α⊄a ,b a 直线⊥,α⊥b .求证:α//a .分析:若证线面平行,只须设法在平面α内找到一条直线'a ,使得'//a a ,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证.证明:(1)如图,若a 与b 相交,则由a 、b 确定平面β,设'a =αβ .αααβαα////,,'''''a a a a a ab a a b ab a b ⇒⎪⎭⎪⎬⎫⊄⊂⇒⎪⎭⎪⎬⎫⊂⊥⊥⇒⎭⎬⎫⊂⊥又∵. (2)如图,若a 与b 不相交,则在a 上任取一点A ,过A 作b b //',a 、'b 确定平面β,设'a =αβ .αααβααα////,,////'''''''''''a a a a a a ab a b a b b b a b a b b b b ⇒⎪⎭⎪⎬⎫⊄⊂⇒⎪⎪⎭⎪⎪⎬⎫⊂⊥⇒⎭⎬⎫⊥⊥⇒⎪⎭⎪⎬⎫⊂⊥⇒⎭⎬⎫⊥又又∵又∵. 典型例题十八例18 如图,已知在ABC ∆中,︒=∠60BAC ,线段A B C AD 平面⊥,DBC AH 平面⊥,H 为垂足.求证:H 不可能是DBC ∆的垂心.分析:根据本题所证结论,可采用反证法予以证明.证明:如图所示,假设H 是DBC ∆的垂心,则DC BH ⊥. ∵DBC AH 平面⊥,∴AH DC ⊥,∴ABH DC 平面⊥,∴DC AB ⊥. 又∵ABC DA 平面⊥,∴DA AB ⊥, ∴DAC AB 平面⊥,∴AC AB ⊥,这与已知︒=∠60BAC 矛盾, ∴假设不成立,故H 不可能是DBC ∆的垂心.说明:本题只要满足︒≠∠90BAC ,此题的结论总成立.不妨给予证明.典型例题十九例19 在空间,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 ). 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垂直于不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 .仅②不正确 B .仅①、④正确 C .仅①正确 D .四个命题都正确分析:①该命题就是平行公理,即课本中的公理4,因此该命题是正确的;②如图,直线a ⊥平面α,α⊂b ,α⊂c ,且A c b = ,则b a ⊥,c a ⊥,即平面α内两条直交直线b ,c 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a ,但b ,c 的位置关系并不是平行.另外,b ,c 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异面,如果把直线b 平移到平面α外,此时与a 的位置关系仍是垂直,但此时,b ,c 的位置关系是异面.③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易知A B C D B A 平面//11,ABCD D A 平面//11,但11111A D A B A = ,因此该命题是错误的.④该命题是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因此是正确的. 综上可知①、④正确. ∴应选B .典型例题二十例20 设a ,b 为异面直线,AB 为它们的公垂线 (1)若a ,b 都平行于平面α,则α⊥AB ;(2)若a ,b 分别垂直于平面α、β,且c =βα ,则c AB //.分析:依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α⊥AB ;证明线与线的平行,由于此时垂直的关系较多,因此可以考虑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c AB //.图1 图2证明:(1)如图1,在α内任取一点P ,设直线a 与点P 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为'a , 设直线b 与点P 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为'b∵α//a ,α//b ,∴'//a a ,'//b b又∵a AB ⊥,b AB ⊥,∴'a AB ⊥,'b AB ⊥, ∴α⊥AB .(2)如图2,过B 作α⊥'BB ,则a BB //', 则'BB AB ⊥又∵b AB ⊥,∴AB 垂直于由b 和'BB 确定的平面.∵β⊥b ,∴c b ⊥,α⊥'BB ,∴c BB ⊥'.∴c 也垂直于由'BB 和b 确定的平面.故AB c //.说明:由第(2)问的证明可以看出: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线与线的平行,其关键是构造出平面,使所证线皆与该平面垂直.如题中,通过作出辅助线'BB ,构造出平面,即由相交直线b 与'BB 确定的平面.然后借助于题目中的其他垂直关系证得.典型例题二十一例21 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F 为异面直线D A 1与AC 的公垂线,求证:1//BD EF .分析:证明1//BD EF ,构造与EF 、1BD 都垂直的平面是关键.由于EF 是AC 和D A 1的公垂线,这一条件对构造线面垂直十分有用.证明:连结11C A ,由于11//C A AC ,AC EF ⊥, ∴11C A EF ⊥.又D A EF 1⊥,1111A C A D A = , ∴D C A EF 11平面⊥. ①∵11111D C B A BB 平面⊥,111111D C B A C A 平面⊂, ∴111C A BB ⊥.∵四边形1111D C B A 为正方形, ∴1111D B C A ⊥,1111B BB D B = , ∴D D BB C A 1111平面⊥,而D D BB BD 111平面⊂,∴111BD C A ⊥. 同理11BD DC ⊥,1111C C A DC = , ∴D C A BD 111平面⊥. ② 由①、②可知:1//BD EF .典型例题二十二例22 如图,已知P 为ABC ∆外一点,PA 、PB 、PC 两两垂直,a PC PB PA ===,求P 点到平面ABC 的距离.分析:欲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可先过点作平面的垂线,进一步求出垂线段的长. 解:过P 作ABC PO 平面⊥于O 点,连AO 、BO 、CO , ∴AO PO ⊥,BO PO ⊥,CO PO ⊥ ∵a PC PB PA ===,∴PAO ∆≌PBO ∆≌PCO ∆, ∴OC OB OA ==, ∴O 为ABC ∆的外心.∵PA 、PB 、PC 两两垂直, ∴a CA BC AB 2===,ABC ∆为正三角形,∴a AB AO 3633==,∴a AOPA PO 3322=-=.因此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a 33.说明:(1)求点到平面距离的基本程序是:首先找到或作出要求的距离;然后使所求距离在某一个三角形中;最后在三角形中根据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出距离.(2)求距离问题转化到解三角形有关问题后,在三角形中求距离常常用到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函数知识.(3)点到平面距离是立体几何中一个重要内容,高考命题中出现较多,应充分注意,除了上面提到方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以后学习的等积法,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不断总结.典型例题二十三例23 如图,已知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棱51=AA ,12=AB ,求直线11C B 和平面11BCD A 的距离.分析:求线面距离,其基本方法是在线上选一点,作出点面距,距离然后根据求点面距的有关方法求解.解:如图,∵BC C B //11,且1111BCD A C B 平面⊄,11BCD A BC 平面⊂, ∴1111//BCD A C B 平面.从而点1B 到平面11BCD A 的距离即为所求. 过点1B 作B A E B 11⊥于E ,∵11ABB A BC 平面⊥,且B B AA E B 111平面⊂, ∴E B BC 1⊥. 又B B A BC =1 , ∴111BCD A E B 平面⊥. 即线段E B 1的长即为所求, 在B B A Rt 11∆中,13601251252211111=+⨯=⋅=BA BB B A E B ,∴直线11C B 到平面11BCD A 的距离为1360.说明:本题考查长方体的性质,线面距离的概念等基础知识以及计算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进而转化为点线距离,再通过解三角形求解,这种转化的思想非常重要,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将复杂转化为简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从而求解.典型例题二十四例24 AD 、BC 分别为两条异面直线上的两条线段,已知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30,cm AD 8=,BC AB ⊥,BC DC ⊥.求线段BC 的长.分析:首先依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平移,将异面直线AD 、BC 所成的角、垂直关系转化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平面内,应用平面几何有关知识计算出BC 之长.解:如图,在平面α内,过A 作BC AE //,过C 作AB CE //,两线交于E . ∵BC AE //,∴DAE ∠就是AD 、BC 所成的角, ︒=∠30DAE .∵BC AB ⊥,∴四边形ABCE 是矩形.连DE ,∵CD BC ⊥,CE BC ⊥,且C CE CD = , ∴CDE BC 平面⊥.∵BC AE //,∴CDE AE 平面⊥.∵CDE DE 平面⊂,∴DE AE ⊥. 在AED Rt ∆中,得34=AE ,∴)(34cm AE BC ==.说明:解决空间问题,常常将空间关系转化一个或几个平面上来,只有将空间问题归化到平面上来,才能应用平面几何知识解题,而平移变换是转化的重要手段.。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3)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3)

1 AD , CD AD ,平面 PDC 平面 2
3. (山东省淄博市 2011 年 3 月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理科) (本题满分 12 分) 已知在四棱锥 P ABCD 中,底面 ABCD 是矩形,且 AD 2 , AB 1 , PA 平面
ABCD , E 、 F 分别是线段 AB 、 BC 的中点.
(Ⅰ)证明: PF FD ; (Ⅱ)判断并说明 PA 上是否存在点 G ,使得 EG ∥平面 PFD ; (Ⅲ)若 PB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为 45 ,求二面角 A PD F

的余弦值.
4.(山东省烟台市 2011 年 1 月“十一五”课题调研卷理科)(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 P—ABCD 中, AD∥BC , ABC 90 , PA 平面
V1 : V2 的值.
M 是 CE 和 AD 的交点,AC BC , 8. 如图, 正方形 ACDE 所在的平面与平面 ABC 垂直, 且 AC BC . (1)求证: AM 平面 EBC ; (2)求直线 AB 与平面 EBC 所成的角的大小; (3)求二面角 A EB C 的大小.
ABCD, PA 3, AD 2, AB 2 3, BC 6.
(1)求证: BD 平面 PAC; (2)求二面角 P BD A 的大小.
5. ( 2009 年 福 建 省 理 科 数 学 高 考 样 卷 第 18 题 ) 如 图 , 在 棱 长 为 2 的 正 方 体
ABCD A1B1C1D1 中, E、F 分别为 A1D1 和 CC1 的中点.
1.(山东省济南市 2011 年 2 月高三教学质量调研理科)(本小题满分 12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1. 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2a,BA =CA =AA 1=a,A 1在底面ΔABC 上的射影O 在AC 上。

(1)求AB 与侧面AC 1所成的角
(2)若O 恰是AC 的中点,求此三棱柱的侧面积
解析: (1)A 1O ⊥面ABC ,BC ⊂面ABC ,∴BC ⊥A 1O ,又∵BC =CA =a ,AB =2a,∴Δ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 ⊥AC ,∵BC ⊥面AC 1,故∠BAC 为BA 与面AC 1所成的角,则有∠BAC = 45°,即AB 与侧面成45°角。

(2)若O 恰为AC 中点,∵AA 1=a,AC =a,∴AO =2a ,A 1O =2
3a,11B BCC S =a 2,作OD ⊥AB 于D ,连结A 1D ,由三垂线定理得A 1D ⊥AB ,在Rt ΔAOD 中,OD =OAsin ∠BAC =
2a ·22=42a 2,在Rt ΔA 1OD 中,A 1D =221OD O A +=2
27a ,11A ABB S =227a ·2·a =27a 2,∴三棱柱侧S =2
1(2+3+7)a 2 342. 已知异面直线a 、b 成6︒0角,过空间一点p ,与a 、b 也都成6︒0角的直线,可以作(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解析:C
343. 已知α -l -β 是直二面角,直线a
α ,直线b β ,且a 、b 与l 都不垂直,那么( ).
A .a 与b 可能平行,也可能垂直
B .a 与b 可能平行,但不可能垂直
C .a 与b 不可能平行,但可能垂直
D .a 与b 不可能平行,也不可能垂直
解析:B .当∅=l a ,∅=l b 时,a ∥b ,即a 、b 可能平行,假设a ⊥b ,在a 上取一点P ,作PQ ⊥l 交l 于Q ,∵ 二面角α -l -β 是直二面角,∴ PQ ⊥β ,∴ PQ ⊥b .∴ b 垂直于α 内两条相交直线a 和PQ ,∴ b ⊥α ,∴ b ⊥l .这与已知b 与l 不垂直矛盾.∴
b 与a 不垂直
344. 直线l 、m 与平面α 、β 满足l ⊥平面α ,m β ,以上四个命题:
①α ∥β ⇒l ⊥m ;②α ⊥β ⇒l ∥m ;③l ∥m ⇒α ⊥β ;④l ⊥m ⇒α ∥β . 其中正确的两个命题是( ).
A .①与②
B .③与④
C .②与④
D .①与③
解析:D .
345. 如图9-45,二面角α -l -β 的平向角为120°,A ∈l ,B ∈l ,AC
α ,BD β ,AC ⊥l ,
BD ⊥l .若AB =AC =BD =1,则CD 长为( ). A .2 B .3 C .2 D .5
解析:B .在平面β 内作AE ∥BD ,DE ∥BA ,得交点E .则∠CAE 为二面角α -l -β 的平面角,故∠CAE =120°,于是22
=CE .在Rt △CED 中可求CD 长. 346. SA 、SB 、SC 是从S 点出发的三条射线,若4π=∠=∠ASC ASB ,3π=∠BSC ,则 二面角B -SA -C 的大小为( ).
A .3π
B .4π
C .2π
D .6
π 解析:C .在SA 上任取一点E ,作EF ⊥SA 交SC 于F ,作EG ⊥SA 交SB 于G ,连结FG ,则∠GEF 为二面角B -SA -C 的平面角.
347. 线段AB 长为2a ,两端点A 、B 分别在一个直二面角的两个面上,AB 和两个面所成的角为45°和30°,那么A 、B 在棱上的射影间的距离为( ).
A .2a
B .a
C .a 2
2 D .2a 解析:B .如图答9-39,设直二面角为α -l -β ,作AC ⊥l 于C ,BD ⊥l 于D ,则AC ⊥β ,BD ⊥α ,连结AD 、BC ,∴ ∠ABC 为AB 与β 所成的角,∠BAD 为AB 与α 所成的角,∴ ∠ABC =30°,∠BAD =45°,∵ AB =2a ,∴ AC =a ,a AD 2=.在Rt △ACD 中,2222a AC AD CD =-=,∴ CD =a .
图答9-39
348. 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二面角11C BD A --的大小的余弦值为( ).
A .0
B .31
C .21
D .5
3 解析:B .取BD 中点O ,连结1OA 、1OC
,则BD OA ⊥1,BD OC ⊥1,∴ 11OC A ∠为二面角11C BD A --的平面角,设为θ ,设正方体棱长为a ,则a C A 211=,+=2121AA OA
,222222232122a a a a a OA =+=⎪⎪⎭
⎫ ⎝⎛+=∴ ,1123OC a OA ==
∴ .31232)2(2323cos 222
2=⎪⎪⎭
⎫ ⎝⎛⋅-⎪⎪⎭⎫ ⎝⎛+⎪⎪⎭⎫ ⎝⎛=a a a a θ 349. 立体图形A -BCD 中,AB =BC =CD =DB =AC =AD ,相邻两个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 ,则( ). A .31cos =θ B .31sin =θ C .33sin =θ D .3
3cos =θ 解析:A .任取一个二面角,如A -BC -D ,取BC 中点E ,可证AE ⊥BC ,DE ⊥BC ,∴ ∠AED 是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设AB =1,则,2
3==DE AE DE AE AD DE AE ⋅-+=2cos 222θ.312
323212323222=⋅⋅-⎪⎪⎭⎫ ⎝⎛+⎪⎪⎭⎫ ⎝⎛= 350. 如图9-46,二面角α -AB -β 的棱AB 上有一点C ,线段CD α ,CD =100,∠BCD =30°,点D 到平面β 的距离为325,则二面角α -AB -β 的度数是________.
解析:60°.作DH ⊥β 于H ,DE ⊥AB 于E ,连结EH ,则EH 是DE 在平面β 内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HE ⊥AB ,∴ ∠DEH 为二面角α -AB -β 的平面角.在Rt △DCE 中,
CD =100,∠BCD =30°,∴ DE =CD sin30°=50,在Rt △DEH 中,325=DH ,
DEH ∠sin ,2
350325===DE DH ∴ ∠DEH =60°,即二面角α -AB -β 等于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