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聋人视角的亚文化理论审视及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浅议青少年亚文化及其对青少年道德、心理的影响

浅议青少年亚文化及其对青少年道德、心理的影响
会 的主流文化 。而 不同 的阶层 和群体 往往按 照 自身的活 动特点 和
于 青少年充 满活 力和生机 。 于想 象和尝试 。 敢 他们 的价值观 念和 行 为方式就 更会富于 变化 。 尽管这 些观念 和行 为仍 不够成 熟 , 但也 常 能成 为社会 主文 化的先 导。这样 , 社会 中就 出现 了“ 化反哺 ”即 文 。 成 年人 以青少年 为模仿 对象 的文化作用 方式 。 比如 , 牛仔裤最 先是 由青少年 穿着 的 , 流行歌 曲最先 是由青 少年欣赏 的 , 随后 被成人 社 会 接受 。诸如 “ 争合理 ” 求 自我实 现”“ 扬个性 ”“ 受生 竞 、追 、张 、享 活” 等价 值观念也 常 由青 少年率 先接受 。而且 , 青少年 文化 的超 前
( 中学生语 ) 一 。这体现 了青 少年 的 自主性 、 时代性 和不墨 守成规 。 比如 , 青少年 在生活 方式方 面强 烈地追 求个 性 , 穿戴青 少年 中流行 的服 饰 , 用他们 自己的语 言进行 交流等 。 运
自己的文化创造 , 在总体上形成 了与社会主 文化有别 的青 少年亚 文 化。 当前中国的青少年亚文化承认社会主文化中道德、 习俗 等深层 次 内容 的合理或基本合理 , 而只在包括 闲暇 、 交际 、 消费 、 就业等 的生活 方式 和相 应的价 值观念 方面有所改变。这样 的改变 , 不同性别、 在 不 同年级、 不同地 区的青少年群体 中仍有差异。就我们 的调 查发现 , 在 消费观念 上 , 男生的虚荣心 比女生更强 ; 低年级 中学 生倾 向于考虑国


青少年 亚文化 的特征
在 不同 的时代 , 少年亚 文化有 着不同 的表现和 特征 。当前 , 青
青少年 亚文化 的特征可 归纳如 下 : 独立性 :青少年 亚文化是 在社会 主文化 内与社 会主 文化有一 定偏 离率 的文化表现 形式 ,是 体现 青少年 与众不 同的选择 的一种

关于聋人的具身认知心理学研究

关于聋人的具身认知心理学研究

关于聋人的具身认知心理学研究一、引言聋人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对于他们的具身认知心理过程的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和交流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聋人的具身认知心理学研究,并讨论其对聋人群体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启示。

二、聋人的具身认知2.1聋人的感知和感觉聋人由于听觉缺失,他们对于声音和音乐的感知与听觉正常的人存在较大差别。

然而,他们通过触觉、视觉等其他感官途径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感觉,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具身体验。

2.2聋人的运动与空间认知聋人在运动与空间认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他们往往更加注重触觉和视觉信息的处理。

例如,通过手势语言和面部表情,他们能够更好地感知他人的动作和情感,并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2.3聋人的记忆与认知聋人的记忆与认知也呈现出与听觉正常人不同的特点。

由于缺乏听觉信息的输入,聋人在视觉和触觉方面呈现出更高的记忆和认知能力。

研究发现,聋人在空间记忆和非语言思维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这对于他们在学习和思考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具身认知对聋人的影响3.1聋人的身份认同聋人的具身认知对其身份认同起到重要影响。

聋人通过感知、运动和认知等过程来建立对自身的理解和认同,形成独特的聋文化和社区。

他们基于共同的生活经验和语言方式,形成了紧密的群体联系,这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融合至关重要。

3.2聚焦于教育和康复具身认知的研究对聋人教育和康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了解聋人的感知、运动和认知特点,我们能够更好地设计教育和康复方案,帮助聋人充分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

聋人的具身认知研究为教育和康复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四、未来展望聋人的具身认知心理学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仍存在许多待深入探索的问题。

未来研究可以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如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来探索聋人的感知、运动和认知过程。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聋人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的研究,以促进更全面地了解聋人群体的需求和发展。

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研究

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研究

引导研究》2023-10-29CATALOGUE 目录•研究背景和意义•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亚文化现象及分析•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亚文化的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01研究背景和意义03亚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研究背景01亚文化现象在当代社会中日益凸显,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

02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研究意义深入了解亚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具体方式和程度。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

为社会和谐稳定、文化多元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02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积极心理亚文化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增强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

消极心理亚文化也可能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消极的自我认同和边缘感,过分追求个性化和与众不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亚文化鼓励大学生尝试新事物,拓展社交圈子,提高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积极行为亚文化也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过度追求时尚、攀比消费等不良行为,甚至违法乱纪。

消极行为亚文化对大学生的行为影响积极影响亚文化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进他们在专业领域外的兴趣爱好和技能提升。

消极影响亚文化也可能导致部分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忽视学业,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

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业影响03大学生亚文化现象及分析亚文化现象亚文化是指与主流文化相对而言,具有独特特征和价值观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大学生中,亚文化现象表现为多种形式,如网络游戏、二次元文化、摇滚乐等。

亚文化现象的多样性大学生的亚文化现象具有多样性,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亚文化特征。

例如,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一些人热衷于二次元文化,还有一些人喜欢摇滚乐等。

亚文化现象的成因大学生亚文化现象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同龄人影响等。

聋人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聋人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聋人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在参与聋人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聋人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社会等权利的重要性。

与聋人相处和合作,让我对他们的生活情况和需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首先,我认识到聋人文化并不是一种不完整或者有缺陷的文化。

与听觉正常的人相比,聋人的交流方式和表达方式可能不同,但他们同样能够建立起丰富而独特的社交关系。

通过学习手语和观摩聋人社交场合,我更深入地体验到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友谊。

聋人社群之间的互助和支持也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彼此之间的温情和关怀。

其次,参与聋人文化社会实践活动让我认识到聋人在社会中面临的障碍和歧视。

尽管聋人拥有和听觉正常的人一样的权利,但由于缺乏对聋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常常在就业、教育和社交等方面遭遇不公平待遇。

通过与聋人一起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我目睹了他们努力克服这些困难的努力和勇气。

他们通过争取自己的权益以及通过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声音和影响力。

最后,参与聋人文化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对自身在建立包容和平等社会中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一个有声音的人,我应该主动去了解聋人的需要和权益,并为他们争取理解和支持。

我也应该积极为聋人争取平等的机会和资源,推动社会的变革,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和成长机会。

通过参与聋人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聋人文化
的独特魅力和社会等权利的重要性。

我也认识到了自身在推动社会包容和平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我将继续支持和参与聋人文化活动,为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聋人文化的哲学思

聋人文化的哲学思



“文化指的是任何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包 括精神生活方式和物质生活方式两部分。聋人 文化,概言之就是与听不见相适应的,在社会 生活中建立的一系列生活方式的总和。 聋人文化具有三个基本属性:一是表征性;二 是自我确证性;三是发展性;四是融合性
三、基本需要与特殊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七个层 次: 生理需要:呼吸、饮食、衣着、居住、休息、 医疗、性生活等 安全需要:保证、稳定、秩序、法律等 社交需要:交往、友谊、爱情、关怀等 尊重需要:自尊心、自主性、权力、地位等 求知需要 ,求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聋人在基本需要的满足过程中又会产生特殊需 要。这些特殊需要实际上是聋人的特有方式, 与聋人主体的基本需要互洽相适。
四、聋人自治与自我超越


第一次超越:超越强势眼光,摒弃残疾意识, 确立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以独立的姿态立足社 会。 第二次超越:超越强势价值,建设聋人法学, 实现聋人自治。

聋人文化不仅是权利,而且是价值与理想。所 以说,聋人文化是一个自治体。
聋人文化的哲学思考
朱城
一、残疾人观与聋人哲学


残疾人观是人们对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总的看 法和根本观点。 一种残疾人观无论是否文明,都是强势眼光的 产物。
我们的聋人哲学是文化哲学,研究的是聋人文 化自治体,倡导树立的是聋人文意义,是一种文化存在。我们聋人 是文化聋人,而非“身体残障的失能者”。 我们作为文化聋人而拥有聋人文化,因发展聋 人文化而丰富文化聋人的内涵—聋人之为人应 有的内涵。

聋人文化

聋人文化
实际上古希腊哲学家都迫于威胁压力未能明辨以为的的聋人哲学是全新的学聋人的自治自强应该表现出一个自我实现的社会存在丰富而且又韧性
聋人文化
河北大学
两种划分



旧的划分是把人分为健全人和残疾人。残 疾人又分为聋人盲人肢残人。把聋人盲人 和肢残人并列了。新的划分把人划分为健 全人和肢残人。健全人又划分为聋人和健 听人。这是独立立场自主眼光。 不同于旧的划分,把聋人健全人,体现了 文明进步,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旧的划分把聋人视为残疾人,已不为大众 所接受。


古希腊柏拉图等辈将聋人看残了,看愚了, 其遗留影响至今尚未肃清。我们同柏拉图 等辈的斗争是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两条 哲学路线斗争的焦点就是“两种划分”。 我们同欺聋派有着根本立场的不同。 我们的立场是(1)聋人是智力健全人格正 常的健全人。(2) 残疾人就是肢残人,肢 残人就是残疾人。




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在近代民族解放运动 领域有表现。 古希腊哲学的几个派别护聋派e聋派欺聋派 实际上,古希腊哲学家都迫于威胁压力, 未能明辨,以为的的聋人哲学是全新的学 问。 例如柏拉图,他,他就意欺聋。


聋人的自治自强应该表现出一个自我实现 的社会存在,丰富而且又韧性。 我文化聋人与天不老,我聋人文化与国无 疆。这岂是柏拉图等辈所能理解的?
聋人哲学社会科学


聋人哲学是独创体系,是完整的世界体系。 是古希腊哲学的指导,能完整囊括西方哲 学。聋人社会科学也能涵盖中国社会科学。 聋人百科全书是能与四库全书并列的知识 体系,

聋人哲学社会科学是独创的知识体系

聋人文化导论

聋人文化导论
聋人的特有方式是聋人的特殊需要。满足 特殊需要才能实现人的基本需要。

可以说,这种方式对聋人具有重要价值,它 关系到聋人人权的实现,关系到聋人参与 社会的深度和广度。 当今社会倡导多元价值。道并行而不悖,万 物并育而不相害。聋人文化和听文化应遵 循“和而不同”的思想,多元共存,和谐 发展。

确立自己的信仰、价值和传统,坚持文化 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尊,开辟中国聋 人文化的发展前景。
聋人文化导论
精要
朱城


聋是什么?聋是一种 文化存在。 聋人文化是一个自治 体。


文明残疾人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认识成果, 肯定了包括聋人在内的广大残疾人的人生 价值和尊严。 现代文明残疾人观是世界人权运动和女权 运动发展推动下产生的结果。

我的聋人文化导论是站在聋人主体性的立 场上考察问题的主要方向是研究创立自 己的聋人哲学本体论和价值论。


以人为本,核心是尊重人。而人的存在具 有多样性,从听力角度来看,呈现为一个 从健听、近听、重听到聋的序列。聋人就 是以自己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存在的。 这种存在是文化性的,是一种文化存在。 聋人的存在方式与健听人的方式一样,都 是人的本质的具体实现形式。

聋性存在方式具有超越强势眼光的独立价 值,具有表征 自身存在的本体意义。因而, 尊重聋人的方式就是尊重聋人的人权。

从文化的视角探讨聋人语言教育

从文化的视角探讨聋人语言教育

从文化的视角探讨聋人语言教育李尚生(泉州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与特殊教育学系,泉州,362000)《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第1期(总第43期) 48-51回顾人类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聋人的态度经过从鄙视到同情再到关爱的转变,对聋人的安置也经历一个从遗弃到接受再到教育的过程。

残疾人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我们不能否认残疾人的教育所体现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残疾人的教育、康复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脑科学的建立、白内障手术的发展、耳蜗移植术的成功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然而,正当为聋人获得这一切而庆幸的时候,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改变聋人不幸命运的同时,却也在破坏聋人独特的文化;健全人在呼吁聋人回归主流的同时,却也不知不觉在文化上以优等人的姿态企图同化他们。

因此,如何正确对待聋人文化就成了我们必须思考,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

在聋人教育中,语言教育是一个中心问题,如何发展聋人的语言几乎成了几百年聋教育史争论的焦点。

在我国,聋教育界更多的从心理学,生理学和教育学或伦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聋人语言和语言教育问题,而导致了当口语教学法一旦走入困境的时候、对聋人的语言教育便出现无计可施的窘局。

我们认为,如果缺少文化学的关照,对聋人的语言教育可能成为教育者一相情愿的空想。

因此,本文将从语言学、文化学的角度,从聋人的语言特征,聋人的文化特征和聋人语言教育的文化思考来探讨聋人语言教育的问题。

1聋人及其文化特征在人类社会中,聋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聋人的生理、心理基础形成聋人独有的思维、语言、行为习惯,构成独特的聋人文化群体。

在美国,聋人被视为“一个独特的聋人文化群体”、“一个语言上处于少数人地位的群体”、“一个亚文化群”①。

泰勒认为,文化“是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合体”②。

构成这一特殊的群体的文化现象中,除了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外,更有聋人鲜明的心理特征、思维习惯和情感价值观,和由此形成的与众不同的社交方式、生活习惯、艺术形式。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聋人文化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聋人文化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聋人文化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铜山聋校靳军一、认识聋文化的意义。

“文化”的概念,不是一下子可以解释清楚的。

《现代汉语词典》里“文化”词条的解释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这是猛烈狭义上的文化概念。

泰勒在19世纪对“文化”下了一个更广义的定义:“文化是指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社会成员具备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在泰勒的“文化”定义中强调了“社会成员”即作为人对文化所给予的主观性和能动性。

因为人的差性,性才有了文化的差异性;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才出现了以语言为主要标志的文化差别,就如同我们常识的汉文化,英国文化,美国文化……聋人,作为持有自己独特语言的一个群体,理所当然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这个文化素来被健听人的群体所悉知,但却未必承认。

当然,这是人们对“聋人”认识上的偏见所造成的。

正如加拿大聋教育专家鲍尔.巴图所言:“我们能承认少数民族的语言为什么不能承认在世界上有若大群体的聋人的语言呢?”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在中外许多学者和有识之士都逐渐认同这一个观点。

正如国内著名聋教育专家知名学者赵锡安先生早在1993年就旗帜鲜明地在其论者中提出“手语——聋人的的语言”的观点。

伴着聋教育方法的更新和转变,双语双文化教育思想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的转变,教育聋生接受聋文化的知识和技能,给在学校和社会中的聋人提供服务和帮助,是基于社会科学思想观念上建立的。

因而,为走进聋生,与聋人生活在一起的人和教师不须理解聋文化,这也是双语双文化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聋人文化客观存在“聋人文化”是听力损失或无听力的群体所特有以文化现象。

聋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它由独特的聋人语言、心理、个性、交往、风俗、艺术、文学、价值观等组成。

聋人文化不是存在于真空当中,而是与健听人文化相濡相成的。

它和由正常听力的人组成的多文化世界并驾齐驱,绝非某一文化范畴内的“亚文化现象”。

聋人视角下亚文化理论审视意义论文

聋人视角下亚文化理论审视意义论文

聋人视角下亚文化理论审视意义论文聋人视角下亚文化理论审视意义论文摘要:聋文化作为聋人在交往中形成的群体特征,首先在聋文化研究的缘起中揭示了研究聋文化是为健听人与聋人可以达到有效沟通这一根本目的服务的。

其次主要梳理了“聋文化”观的理论内涵、亚文化的特征和基本构成要素,另外比较中美“聋文化”观的差异,总结了聋文化研究对于聋教育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聋文化;手语;身份认同;聋教育“聋人,在这有声的世界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失去听力及开口说话的能力,自然也就无法正常与外界交流,因此在生活、学习、就业等各方面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由于交流的障碍,听人也就很难理解聋人的困境,更不用说进入聋人的生活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

”[1]P(41)张宁生(2002)认为:“从事聋教育工作的健听人极少对聋人社会有足够的认识,也极少与聋人有真正的沟通。

很少有聋人参与对聋生的教育与康复;相反,都是健听人主导聋人的生活,决定聋人该怎样思考,该用何种语言交流。

”[2]P(164)所以在对待聋人和聋文化的问题上人们更多是站在健听人的角度来思考评价这一问题的,忽略的恰恰是聋人的视角及其他们对自身文化属性的认识与判断。

身为聋人的聋校教师梅芙生(2000)认为:“我们的聋教育无视聋人是手语族。

过分偏重口语教学,虽然教师花费多年苦功,而学生所学的文化知识过于浅陋,毕业后依然使用手语,不足以与健全人社会交往之用,对较高深的科学技术知识,更无条件学习,因而导致了聋人文化危机。

”[3]P(41)因此聋文化作为伴随聋人社会群体产生的社会现象是需要社会学家、语言学家以及从事聋教育的工作者的合力研究的。

对于聋文化探究的实质,也正是为健听人与聋人可以达到有效沟通这一根本目的服务的。

一、“聋文化”观的内涵、特征及其构成要素分析(一)“聋文化”观的理论内涵。

“聋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手语语言学奠基者Stokoe在1965年首先提到了“聋人的社会和文化特征”,但并未细分,此后关注的学者逐渐增多,20世纪80年代出版了一系列探讨聋人社区和聋文化的专著。

聋人题材电影中的文化意义

聋人题材电影中的文化意义

聋人题材电影中的文化意义【摘要】聋人题材电影的兴起带来了对聋人文化的重要认识和探讨。

这些电影通过展示聋人的生活和困境,影响了观众的社会观念,倡导了聋人的权益,体现了多元文化,促进了对残障群体的理解和认知。

聋人题材电影不仅丰富了文化多样性,而且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聋人题材电影的重要性和对文化意义的贡献,同时展望了未来聋人题材电影的发展前景。

这些电影为聋人群体争取了更多的平等权益和社会关注,同时也为整个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文化启示和共鸣。

通过这些电影,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聋人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性。

【关键词】聋人题材电影、文化意义、社会观念、聋人权益、多元文化、残障群体、认知、文化多样性、重要性、贡献、发展前景1. 引言1.1 聋人题材电影的兴起随着社会对多元文化的重视和认可,聋人题材电影在近年来逐渐兴起并备受关注。

这种类型的电影通过展现聋人特有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带给观众不同于传统电影的新鲜感受和思考。

聋人题材电影的兴起,不仅为聋人提供了展现自己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的平台,也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全新的文化视角。

这些电影以聋人为主角或以聋人社区为背景,探讨了聋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挑战和成就,引发了观众对于聋人文化和聋人权益的关注和思考。

聋人题材电影的兴起,不仅为聋人群体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也为整个社会带来了文化交流和多元发展的机会。

这些电影通过展现聋人特有的沟通方式和文化传统,激发了观众对于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思考,促进了人们对于残障群体的理解和认知。

聋人题材电影的兴起,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创作和探索方向,呈现了多元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这些电影不仅是聋人群体的自我表达和认同,也是社会观念和文化认知的一种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聋人题材电影将会继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影响,推动多元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2 聋人文化的重要性聋人文化的重要性在聋人社区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聋人题材电影中的文化意义

聋人题材电影中的文化意义

聋人题材电影中的文化意义【摘要】聋人题材电影在当代电影界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展现了聋人特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帮助推动聋人文化的传播和认可。

这些电影通过展示聋人社区的生活和挑战,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并对听觉障碍者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聋人文化电影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从过去的刻板印象到现在的多元化呈现,都体现了对聋人群体的尊重和关爱。

通过视觉表现和情感传达,这些电影成功地改变了公众对聋人群体的偏见和误解。

未来,聋人题材电影有望继续推动聋人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为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聋人题材电影, 文化意义, 历史发展, 特点呈现, 社区影响, 自我认同, 社会认可, 视觉表现, 情感传达, 推动传播, 误解偏见, 未来发展传承1. 引言1.1 介绍聋人题材电影聋人题材电影是指以聋人作为主题或角色的电影作品,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展现出聋人生活和文化的特点。

这类电影通常会探讨聋人在面对社会挑战和困难时的坚韧和勇气,以及他们与周围世界的互动和沟通方式。

聋人题材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向观众传递关于聋人生活经验和文化的媒介。

通过这些电影作品,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聋人群体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从而促进人们对聋人的理解和尊重。

聋人题材电影的出现丰富了电影的题材内容,也为聋人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会。

通过观看这些影片,观众可以感受到聋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展现出来的坚韧和勇气,以及他们所拥有的独特文化和价值观。

聋人题材电影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电影市场,也为聋人社区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1.2 探讨电影对于聋人文化的重要性聋人题材电影对于聋人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聋人社区的生活和挑战。

这些电影通常通过展现聋人的日常生活、沟通方式以及他们面对的困难和困境,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聋人世界。

通过这些电影,观众可以对聋人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打破对聋人群体的片面认知和偏见。

结合与聋生交往的经历谈谈聋人文化的特点500字

结合与聋生交往的经历谈谈聋人文化的特点500字

结合与聋生交往的经历谈谈聋人文化的特点500字聋人文化是指聋人在交流、生活和社会参与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

下面我将结合我与聋生交往的经历,谈谈聋人文化的特点。

首先,聋人文化注重视觉交流。

由于聋人无法听到声音,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语言来进行交流。

在与聋人交往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非常擅长观察,善于通过视觉输入来理解和表达意思。

这种强调视觉交流的特点,让聋人文化与一般听觉人群有所区别。

其次,聋人文化非常倡导互助和团结。

由于聋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沟通障碍,他们更容易产生共鸣,并且非常乐于互相帮助。

在我与聋生交往的过程中,我经常看到他们互相照顾和理解的场景。

聋人之间的互助与团结,是聋人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相互支持,并形成一个紧密的社群。

第三,聋人文化具有自主性和自信心。

虽然聋人在一些方面面临困境,但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感到骄傲,并且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聋人通常会通过参与一些聋人组织和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努力争取自己的权益和机会。

与聋人交往期间,我也深受启发,他们坚持追求梦想和努力提升自己的态度令人钦佩。

此外,聋人文化还表现出一种以纯手语为主的独特语言系统。

聋人将手语视为一种正式的语言,它具有丰富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

与一般听觉人群养成的口头语言不同,聋人通过手语进行交流,这种独特的语言特点也成为聋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聋人文化具有视觉交流、互助团结、自主性和自信心等特点,并且以手语为主要语言形式。

通过与聋生交往,我深刻体会到聋人文化的独特之处,也更加尊重和理解聋人的生活方式与情感体验。

聋人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聋人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聋人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聋人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聋人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

无论是从语言沟通、教育、就业机会到社会参与,聋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然而,随着社会对多元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聋人文化逐渐被重视起来。

本文将分享我的聋人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重点关注在了解聋人文化和参与聋人社区活动方面的经历。

一、聋人文化的性质和特点聋人文化是一种与聋人群体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

它是聋人与听觉有障碍的人们共同体验的一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身份认同。

1.1 语言和视觉沟通在聋人文化中,语言和视觉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其中,手语是一种常用的沟通方式。

手语是一种基于手势和面部表情的语言,聋人通过手势的组合来传达信息。

除了手语,聋人还会使用口语、嘴唇阅读等方式进行沟通。

在聋人社区,这些沟通方式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1.2 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聋人文化还包括了聋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

聋人在面临着一些以听觉为基础的社会标准时,往往会有一种自己独特的文化认同感。

他们通过共享经验、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来形成一个紧密的群体。

对于聋人来说,聋人社会是一个让他们感到自由和平等的地方。

二、参与聋人社区活动的体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积极参与了一些聋人社区活动,这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

2.1 缩小沟通障碍首先,我发现在聋人社区中,沟通不再是一个难题。

与聋人进行交流时,我学会了使用手语和面部表情来传达我的意思。

与此同时,我也学会了倾听和观察,以便更好地参与他们的对话和活动。

2.2了解聋人文化的丰富性通过参与聋人社区的活动,我对聋人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发现聋人社区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文化表达形式,如艺术、音乐和戏剧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聋人的生活,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

2.3 改变固有的偏见和歧视参与聋人社区活动也让我意识到作为听觉正常人士的我,之前对聋人存在一些固有的偏见和歧视。

聋人文化视域下聋校学生青春期教育问题研究

聋人文化视域下聋校学生青春期教育问题研究

收稿日期:2023-07-18作者简介:魏燕珂(1992-),女,福建厦门人,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聋文化与聋教育。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常规课题(FJJKZX22-464)系列成果之一。

聋人文化视域下聋校学生青春期教育问题研究∗∗∗第44卷第1期绥化学院学报2024年1月Vol.44No.1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Jan .2024摘要:文章以聋人文化为视角,在综述聋校学生青春期问题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以语言为核心的文化碰撞阻碍青春期教育有效开展、身份认同的差异造成师生及同伴间文化冲突、社区文化因素影响聋人的认知观念,提出:重视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打破聋听之间语言壁垒;开展身份认同研究,引导聋生树立双文化身份认同;加强聋校文化建设,构建双文化教育环境,助力聋校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关键词:聋人文化;聋校;青春期教育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4)01-0054-03(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福建厦门361009)魏燕珂周翟相对于普通学生而言,由于聋人自身的生理因素以及后天的环境影响等因素,聋校学生的青春期问题更加具有隐蔽性,这也给聋校开展青春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在今天聋教育去“特殊化”的趋势和背景下,重拾聋人文化的内涵,从聋人文化视角出发,探寻文化背后聋校学生青春期问题,对于当下聋校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聋校学生青春期问题的相关研究(一)在研究内容上,“性”教育是热点话题。

昝飞、罗琳指出:“在美国聋生青春期教育中,有三方面的内容一直被关注:性知识、性道德、社会交往技能。

”[1]同时,国内多数专家也以“性教育”为主题开展研究,有学者指出:“聋校性教育的关注点聚焦于青春期及以上阶段,但成果多局限于理论研究、调查性研究、比较研究,实践研究较少。

”[2]部分研究涉及聋生亲子关系问题等。

亚文化群体的认知与理解演讲稿

亚文化群体的认知与理解演讲稿

亚文化群体的认知与理解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亚文化群体的认知与理解”。

亚文化群体,指的是在主流文化之外形成的、具有自己特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群体。

这些群体可能是基于宗教、种族、性取向、兴趣爱好等各种因素而形成的,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亚文化群体往往被边缘化,缺乏被理解和尊重的机会。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亚文化群体进行更深入的认知和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亚文化群体并不是异类,而是社会的一部分。

他们的存在丰富了社会的多样性,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例如,同性恋群体、跨性别群体、各种宗教信仰群体等,他们的存在并不威胁到主流文化,而是为社会增添了更多元的声音和色彩。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存在,并给予他们平等的对待。

其次,我们需要摒弃对亚文化群体的偏见和歧视。

很多时候,人们对于不了解的东西会产生恐惧和排斥,从而形成对亚文化群体的偏见和歧视。

然而,这种偏见和歧视只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和尊重,去了解和接纳不同的群体,而不是将其视为“异类”。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多元的社会环境。

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都应该为亚文化群体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中自由地生活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亚文化群体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存在和特点,从而减少对他们的误解和偏见。

在结束我的演讲之前,我想强调的是,亚文化群体的认知与理解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多元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和尊重亚文化群体的存在,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关于聋人的具身认知心理学研究

关于聋人的具身认知心理学研究

关于聋人的具身认知心理学研究在人类的感知世界中,听觉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对于那些天生聋哑或失去听觉能力的人来说,他们必须借助其他感官来弥补这一缺陷。

因此,聋人的具身认知心理学研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在过去,人们常常认为聋人在感知和认知方面存在着不足。

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聋人其实具有与听觉正常的人类相似甚至更加发达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例如,聋人在视觉和触觉方面常常会有更加敏锐的感知,这也使得他们在某些领域表现出色。

具身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不仅仅关注聋人在感知上的特殊能力,更着眼于他们在认知过程中的表现。

研究表明,聋人在空间认知、时间感知以及物体概念等方面可能会有不同于正常听觉人群的思维方式。

这种差异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缺乏听觉输入,更可能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和社会环境有关。

在教育方面,聋人往往会接受手语教育或口语教育。

这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认知发展。

一些研究发现,接受手语教育的聋人在空间认知和物体概念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而口语教育的聋人则在语言处理和逻辑推理方面有一定优势。

这也说明了教育环境对聋人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除了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聋人在与正常听觉人群的交流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挑战。

这种社会压力可能会对他们的认知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建立一个包容和理解的社会环境对于聋人的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聋人的具身认知心理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感知和认知方式。

通过深入研究聋人的认知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发展潜能,实现自我实现和社会融合的目标。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关注聋人的认知心理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浅谈社会亚文化论文

浅谈社会亚文化论文

浅谈社会亚文化最近一段时间社会上一直在声称要抵制打击低俗文化。

偶然翻开文化漫谈的课本,看到了这篇名为“亚文化”的文章,终于对这种低俗文化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亚文化,又叫次文化或副文化,是指社会中少数人群所独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认同心理等。

它是在主流与大众文化或主流大众视野之外的少部分人的文化群体和文化现象。

它与主流文化既相互沟通融合,又相互抵触。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5000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下,也难以逃脱被亚文化侵染的命运。

放眼社会,很多的不良之风,很多的低俗文化,严重地污浊着我们原本澄澈的心灵。

这些不良的文化使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偏离。

与此同时,这些文化的产生也阻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国家的进步。

比如现在很热的“山寨”文化。

山寨这词一出来,山寨手机,山寨电脑,山寨明星,山寨电影之类的恶搞文化纷纷兴起,山寨文化很快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这些东西在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之余,我们是否曾反思一下,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少思想文化内涵在里面?除了课本上谈及的几种亚文化,我这里还想再着重讨论两类亚文化:网络亚文化和大学亚文化。

何谓网络亚文化?这究竟是怎样一种区别于传统的文化现象?三言两语似乎说不清楚。

但你不得不承认,网络亚文化的基础是开放,它的核心在于分享,它的价值在于精炼浓缩,无需触及灵魂,却又简单明了。

直接,大胆,令人躲避不及。

网络亚文化也在告诉那些顽固不化的老古董,今天的世界跟昨天真的不一样了。

今天,不足20岁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认知五彩斑斓的世界,在这美好得让人一塌糊涂目不暇接的虚拟世界里,何以传情?唯有网络流行语。

PLMM、“很傻很天真”、“打酱油”、“做俯卧撑”等新兴词汇层出不穷。

在父辈的眼中,下一代的生活完全没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束缚。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感觉任谁见了都会嫉妒一把,羡慕一下。

年轻人不再满足于简简单单上上课念念书,谈场恋爱,打打游戏,他们会用网络的方式,表达自我,张扬内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多年苦功, 而学生所学的 文化知识过于浅陋, 毕业后依然 《 美国 聋文 化》 中 尝试 对聋文 化进行 较为细 致的定 义, 并提出聋
使用手语 , 不足以与健全人社会交往之用 , 对较高深的科学 文化的主要内容是“ 聋人的文化价值观——价值观规定了聋人 技术知识 , 更无条件学习, 因而导致了聋人文化危机。 ” p u 因 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相信什么, 主张什么” Ⅲ 。上世纪 9 0 年代
的, 忽略的 恰恰是聋人的 视角及其他们 对自 身文化属性的 认 年首先提到了“ 聋人的社会和文化特征” , 但并未细分, 此后关 识与判断。 身为聋人的聋校教师梅芙生( 2 0 0 0 ) 认为: “ 我们的 注的学者逐渐增多, 2 0 世纪 8 O 年代出版了一系列探讨聋人社
聋教育无视聋人是手语族。过分偏重1 2 I 语教学 , 虽然教师花 区和聋文化的专著。1 9 8 0 年, 语言研究学者、 聋人 P a d d e n 在


“ 聋 文化 ”观 的 内涵 、特征 及 其构成 要素分
与 康复; 相反, 都是健听人主导聋人的生活, 决定聋人该怎样
思考 , 该用何种语言交流。 ” 哳 以在对待聋人和聋文化的 ( 一) “ 聋文化” 观的理论内涵。 “ 聋文化“ 一词最早出现在 问题上人们更多是站在健听人的角度来思考评价这一问题 2 0 世纪 6 0 、 7 0 年代 ,美国手语语言学奠基者 S t o k o e 在1 9 6 5
黄龙斌 靳 开宇
( 绥化 学 院
黑龙江绥 化
1 5 2 0 6 1 )
摘 要: 聋文 化作为聋 人在交 往中 形成的 群体特征, 首先在聋文化研究的 缘起中 揭示了 研究聋文化是为健听 人与聋人
- . j -  ̄ 达到有效沟 通这一根本目 的 服务的。 其次主 要梳理了 “ 聋文化” 观的 理论内涵、 亚文 化的 特征和基本构成要素, 另外比 较
: I c 第 3 5卷 第 1期
Vo 1 . 35 NO. 1
绥 化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u i h u a Uni v e r s i t y
2 0 1 5年 1月
J a n .2 01 5
基 于聋人视 角的亚文化理论 审视及 其现 实意 义
活动。
因此 长期以 来人们普遍接受了 聋人是生理缺陷 者这一看法, 文化的一种, 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 针对聋人这一群体聋教育界开展的 是相应的 补偿或矫 ( 三) “ 聋文化” 的基 本构 成要素。沈玉 林在《 论聋文 化与 正教 育,目 的 是通过口 语的 大量操练使其进入主流社会; 而 聋教育》 一文中对聋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了 较为全面的分
“ 聋人, 在这有声的世界中, 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失去听 此聋文化作为伴随聋人社会群体产生的 社会现象是需要社 力及开口说话的能力 , 自然也就无法正常与外界交流, 因此 会学家、 语言学家以及从事聋教育的工作者的合力研究的。
在 生活、 学习、 就 业等 各方面 都会遇到 很大的困 难。 由于 交流 对于聋文化探究的实质, 也正是为健听人与聋人可以达到有
聋人文化观则是从人类学视野出发, 提出聋影响着人行为的 析 , 实际上这些具体表现也可以看作是“ 聋文化” 的基本构成
诸多方面, 只有在正视手语交际地位的前提下 , 才能更好地 要素。
理解聋人社会的复杂性。对于聋文化的认识 , 我国著名聋教
1 . 聋文化的前提构成要素——聋人手语。 张松柏等
中美“ 聋文化” 观的差 异, 总结了 聋文化 研究对于聋 教育的影响 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聋文化; 手 语; 身 份认同; 聋教育
中图分类号 : G 7 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5 — 0 4 3 8 ( 2 0 1 5 ) 0 1 — 0 0 6 7 — 0 3
6 7
以 后, 有 关聋人群体的 “ 文化” “ 身 份” 与“ 种族” 等问 题的 讨论 社会心理环境, 其影响力往往比主文化更大, 它能赋予人一
逐渐深化, 与此同时各国普遍开展了双语双文化的教育实践 种可以 辨别的身份和属于某一群体或集体的特殊精神风貌
和气质” I ” 。由 于具有与众 不同的 手语沟 通方式, 使得聋人 群体的文化特征得以显现。但是聋文化和其他亚文化一样, 聋文化观首先体现在如何对待“ 聋人” 和“ 聋文化” 的 认 低一等 文化, 而是浸渗在主流社会文化中的 多元 识上, 在S t o k o e 之前, 人们主要是从医学角度界定耳聋现象, 并不是一种
育专家张宁生 教授的 看法较为客观, 在《 聋人文化概论》 一书 ( 2 o l o ) 认为“ 和聋人文化观相伴相生的, 是聋人语言观的革 的序言中,他谈到聋人要在主观上具备一大一下两个 D ( d ) 命。 传统的 语言观站在听力正常人的 立场上, 否 认手语的语 的 转化观点: 聋首先是听不到, 因 此不能用文 化上的 聋( D ) 来 言地 位, 对于手语的现 实视而不见” 。聋文化首先正视了
的障碍, 听人也就很难理解聋人的困境 , 更不用说进入聋人 效沟通这一根本 目的服务的。 的生活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 【 ) 张宁生( 2 0 0 2 ) 认为:
“ 从事聋教育工作的健听人极少对聋人社会有足够的 认识,
也极少与聋人有真正的沟通。 很少有聋人参与对聋生的教育 析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6 — 2 3
作者简 介 : 黄龙斌 ( 1 9 8 5 一 ) , 男, 黑龙江依安人, 绥化学院宣传统战部助理研究员, 文学硕士 , 研究方 向: 聋文化 、 文化语言学。
基金项 目 : 2 0 1 4年 黑龙 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 学项 目“ 手语语 言学研 究探 索” (1 2 5 4 4 1 0 8 ) 阶段研 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