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的有效衔接
如何进行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如何进行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有效地进行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课题。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一、课程内容衔接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衔接旨在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连贯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顺利过渡到更深入的学习。
在进行课程内容衔接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 温故知新:中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开展新课程教学前,通过复习小学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扩展拓展:中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度扩展小学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渐进推进:中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设置渐进性的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方法衔接教学方法是促进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衔接:1. 任务导向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来促进知识的传授和理解。
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引导学生渐进地学习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
2. 走进生活教学:将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3. 适应个体差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
三、教育环境衔接教育环境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条件。
为了有效进行教学衔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 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中小学教师可以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互相交流经验和教学方法,共同探讨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
同时,学校也应强化教学管理,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环境,支持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点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点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点初一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一抓起。
然而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种严重脱节现象,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明显下降。
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是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因此,作为初一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一)算术数与有理数学生在小学里只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进入初中后,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又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这次过渡,负数的引入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讲清有理数的特点。
为了搞好知识间的过渡,一要淡化概念,如讲代数式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认识各种形式的代数式,再去归纳代数式的概念。
二要务必使学生熟练算术的四则运算,再弄懂符号法则有理数的运算即可轻而易举过关。
(二)数与式初一代数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中,引进了代数式的概念,进而研究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实现了由具体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意义十分重大。
这次过渡,代数式的概念是关键,使学生明确“式”也具有数的一些性质,以及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不过,在小学里学生已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形式,如简易方程中的未知数X,一些定律和公式也用字母表示,初步体会到字母比数更具有一般性,所以教学中应揭示数与式的联系和区别,数可以看成是式的'特殊情况,数的运算可以看成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形,此外还应加深对字母的认识,A可以表示正数、负数,还可以表示0,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式的观点来看待数的问题,便更有居高临下之感。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衔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衔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策略等方面来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首先,在课程内容方面,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内容是相互衔接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小学数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整数、小数、小数计算、几何图形、分数、比例、代数等基本概念和运算。
而初中数学则更加注重数学的抽象性和推导性,内容包括代数方程、函数、概率与统计、数列、三角函数等。
因此,在衔接时要注意将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初中数学的推导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使用连续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及问题解决教学法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提问、示范、猜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发现知识。
问题解决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学习策略也是衔接的关键。
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的数学活动,例如参加数学竞赛、数学角色扮演游戏等来巩固和拓展数学的基础知识。
同时,学生还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于思考、积极与他人讨论、善于总结和归纳等。
这样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是成功衔接的关键因素。
教师可以向家长传递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初中数学的发展要求,并提供一些家庭作业或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
家长可以在家庭环境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对数学感兴趣,帮助他们解决数学问题,并提供一些适当的数学学习资源。
总之,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环节。
小升初数学如何衔接
小升初数学如何衔接小学和初中的数学研究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衔接。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数学知识点的衔接,这对于正确处理好中小学数学衔接非常重要。
1.算术数和有理数的衔接:小学阶段,学生研究的是算术数,包括正整数、分数、小数和负数。
这些数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得出的。
进入初中后,学生需要研究更广泛的有理数域,并且数的运算也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的研究,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实际例子对初中的知识进行延伸。
同时,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只要弄懂符号法则,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数与代数式的衔接: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数都是从生活中来的。
在初中“有理数”知识中,引进了“式”的概念,从而研究式的运算。
这是从“数”到“一段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研究数学上的一大转折点。
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转变,可以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尝试运用“半代数式运算”的方法进行教学渗透。
3.由算术法则到方程解应用题:小学人教版第9册安排了解方程的内容。
小学生所接触的方程比较简单,但是思维方式实质上还是算术的。
为了让学生后续方程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列方程过程中,重要的是未知数要参与运算,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引导学生思维方式从算术思维逐步向代数思维转变,无疑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内容。
教过浙教版和人教版的教师不难发现,以前解方程,都按四则运算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现在都是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加强这一方面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有利于学生初中阶段能更好的研究稍复杂的方程。
其次,我们还需要注意研究方法的衔接。
小学和初中的数学研究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适应新的研究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通过实际操作研究数学,而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更多地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初中的研究。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自主研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中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衔接
关键词 : 中小 学敖 学 敖与代敖 教 学 内容 衔接
目前 。 中小学数学 教学在一定程度 上
进行 负数教 学 时 .要让 学生理 解有理 数
式乘以多项式和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重
等等。 简单明了。 方便研究问题和 表现出了衔接困难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小 是由两部分组成 :符号部分和数宇部分 要基础) 即算术数) 。这样 。 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 解决 问题 。 这就 是说小学生在学 习具体 的 学生升入中学时成绩不错。 一段时间后部 (
一 ” 的三 种作 准> 所体现的整体设计理念及各个学段的 必须要让 学 生 弄清 楚符 号。 内容和要 求缺乏必要 的了解 。 那么小学教 用。①运算符号。如 5 —3表示 5减 3 . 师就不 知道学生在 初 中将要学 习的内容 。
一
方面 。 要{ J U 练 学生对照- T - -  ̄表达式进行
难 以做 好一些基 础性 的铺垫 ; 而初 中教师 示负 1 , 5 + ( 一 3 ) 表示 5加上负 3 ; ③在某 。 数 与。 式 本身的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进
也 同样 无法找准 切入点 , 做好知识 的有效 个 数 前面 加 上 。 一” 号. 表示 该 数 的相 反
衔 接。 这必然会 出现小 学和初中教师在教 数 .如 一3表 示 3的相 反 数 。 一( 一 3 ) 表 学 内容上衔 接不好 的现象 . 因而在一定程 示 一 3的相反 数 。 一a 表示 8 1 . 的相反 数. 度上增加 了学生的学 习困难 。 面对这样 的 因此 a 表 示有 理数 时 . 可 以是正 数 . 可以
+ ( 一 5 ) 先确定符号为“ 一” 再把数字部分 的符号感 。 在小学他们几乎没有符号感,
而到 了初 中更 主要 的是 研究有理 式 的运 8 。 另外 。 对 于初一对 负数的教学 。 需要加 算 , 这种由。 数。 到。 式 的过渡 。 是学生在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B
D
C
求 圆面积必须知道半径 A B或 A D的 长度 , 哪个数 的平方是 1 0 7 这时 , 学生如果 有“ 半形式化运算” 的经验 , 就可 以作 一个 整体代换 ,用正方形 的面积 1 0代换 圆面 积公式 中的 r 。这 正是具体运算与形式化 运 算 之 问的 衔 接 点 。加 强这 一 方 面 的学 习 体验 , 对 学生 后 继 的学 习是 非 常 有 利 的 。
度。 而在初 中教学时 , 主要论证 : ①一个三
角形 , 无论形状如何 , 无论大小怎样 , 它 的 内角和无 一例外都是 1 8 0度 , 这是为什么 呢? ② 有 什 么 办 法 让 我 们 能 确认 所有 的三 角形 ( 包括我们没有去检验 的三 角形 ) 的 内角和都是 1 8 0度 呢? 通过对这两个 问题 的思 考 , 体 会 论 证 的 必要 性 。 3 . 统计和概率领域的衔接。
一
无 论是从 教师 、 学 生 的角度 , 还 是 从 教 材 内 容 的 角度 , 中小 学 教 育教 学 存 在 着 客观差异 。 这种差异使得一部分小学毕业 生 进 入 初 中后 , 不 能 很 快 地 适 应 初 中 数 学 学习, 因此 , 如 何 搞 好 中小 学 数 学 教 学 的 衔接, 帮 助学生无 缝对接 , 是 需 要 中 小 学 数 学 教 师攻 克 的一 个 非 常 现 实 的难 题 。 下 面本人 就小学数 学与初 中数 学的衔 接 问 题谈几点肤浅 的认识 :
2 . 空 间 与 图 形 领域 的衔 接 。
目前 , 新 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 “ 螺 旋 上 展 ” 的模 式 展 开 。因 此 , 习 惯 了 小 学 老 师 的 升、 逐层 深入 ” , 所 以在 中 小 学 教 材 中 , 有 教 学 方 法 的 “ 准 初 中生 ” , 突 然 面 对 初 中 数 很 多 知 识 点 是 分 年 段 逐 层 递进 教 学 的 , 有 学课 堂的抽 象性与快节奏 , 势必有诸 多的 些 甚 至 是 交 叉 出现 的 。 因此 , 我 们 每 位 教 不 适 应 。 面对针对这种状况 , 我觉得 : 小 学 师 必 须 注意 各 个 阶段 的 教 学 目标 , 小 学 不 毕 业 班 教 师 适 时 、适 度 地 往 前 走 一 点 , 更 能 随意拔 高要求 , 避 免与初 中重复 ; 初 中 多 地 关 注 一 下 课 堂 的 信 息 量 与效 率 , 使 数 的起 点 不 能 太 低 , 避 免 与 小 学 重 复 。 如 有 学 课 堂 更 富 有 挑 战 性 ; 而 初 中教 师 则 更 需 关于统计 图表 ,小学 主要 指导学生看懂 、 要 有意地往后退半步 , 特别是初一起 始阶 会识别 ;初 中就要求学生 根据信息选择 、 段 ,老 师 应 充 当 半 个 小 学 教 师 的 角 色 , 适 制作 图表 , 还要理解这些 图表对 展示信息 当放慢教学的节奏与进度 , 适 当增加 些小 有什么作用 。 学数学课 堂的气息 。 4 . 数 学 思 想方 法 的衔 接 。 从 学生的学来看 , 小 学 生 自主学 习 的 数 学 学 习应 该 是 “ 双基 ” 与“ 基 本 数 学 能 力 不 强 , 一 些 小 学 数 学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扶 思想方法 、 基本活动经验” 的统一体 。 在小 得 过 多 , 放得过 少 , 即 使 安 排 了 自主 探 究 学 阶段 , 主要 以渗透 为主 ; 而 中学 阶段则 与合作学习的环节 , 更 多的也是在教 师的 会 有 明确 的要求 : 函数 的思 想 、 样本 估计 预设下按部就班地进行 , 甚至会有做 到哪 客 总体 的思想等 。 如探究 “ 梯形 的面积计算 ” 本 作 业 本 上 等 很 细 致 、很 具 体 的 要 求 , 时, 我 们 通 常 是 把 两 个 完 全 一 样 的 梯 形 拼 观 上 影 响 了 学生 自主学 习能 力 的提 高 。而 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 , 即将梯形 面积计 算转 初 中 数 学 的 教 学 内容 多 ,教 学 时 间 紧 , 加 化 为平 行 四 边形 面 积 。 这 样 , 让 学 生 在 寻 之 在 课 堂 上 对 学 生 又 扶 得 过 少 ,放 得 过 求转化 途径 的过程中 , 有意识地 渗透 了转 多 , 需 要 学 生 有 一 定 的 自主 学 习 能 力 和 学 化 思 想 的运 用 。 习 的 自觉 性 、 主动性 , 一 些 知 识 需 要 通 过 学生的课前预 习、 课后复习等环 节加以掌 二、 重 视 教 与 学 方 式 的衔 接 , 是 做 好 握 与 巩 同 。 衔 接 工 作 的 关 键 三、 关 注 学 习 习惯 、 学 习方 法 的衔 接 , 从 教师的教来看 , 小 学 数 学 教 师 非 常 是 做 好 衔 接 工 作 的 支 撑 重 视学生 的生 活经验 ,常常设 计生 动有 趣、 直观形 象的数学 教学 活动 ; 而 初 中数 I . 学 习 习惯 方 面 学 教 师 则更 注 重 抽 象 的 数 学 模 型 的建 立 , 著名 教育 家叶圣 陶先生说 : “ 什 么 是 往往按“ 问 题 情 境 一 建 立 模 型一 应 用 与拓 教育 , 简单一 句话 , 就 是要培 养 良好 的 习 惯” , 由此 可 见 学 习 习 惯 的 重要 性 。 一 些 小 学 毕 业 生 进 入 初 中学 习 , 感 到 闲 难 的 往 往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中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可以说是所有的学科的基础,而且对孩子们的未来发展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的衔接对于提高孩子们的数学素养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首先,学校及教师应当加强筹备工作,具体而言应当做好三步:第一,学校应当根据特色,制定中小学的课程规划,保证形成一个教学体系;第二,准备针对不同年级的课程材料,避免太多重复教学;第三,有效组织教师的学习工作,提升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以实现有效衔接。
其次,学校应当注重课堂上的教学实践,重视数学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建设,树立数学教学的价值观,代表学生思想水平和能力水平,有效地实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具体的说,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尽可能将课堂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如引入实际场景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二是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能力水平,选择合适教材,适时对教学进行调整。
最后,学校及教师应当重视课后作业和考试,以确保有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
尽可能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考试也可以发挥诊断和指导作用,从定期考试、模拟考试到考研,考试模式的良好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有效衔接。
因此,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学校及教师全面加强筹备,重视课堂教学实践,重视课后作业和考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
高数学水平,并为广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是数学学科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它们之间的有效衔接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而初中阶段则需要学生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有效地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成为了当前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下面就关于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进行探讨。
一、明确知识点的延伸和拓展小学数学的课程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模块,而初中数学则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了这些知识点。
为了有效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小学数学各个知识点在初中的延伸和拓展,了解小学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小学知识点的精细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通过练习巩固基础知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动手实践,培养数学兴趣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主要通过书本和老师的讲解来了解数学知识,而初中数学则需要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和动手操作。
为了有效衔接两个阶段的数学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实验性的数学教学内容,如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主要侧重于基本数学运算和基础概念的学习,而初中数学则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衔接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量的积累,培养学生形式转换的能力,使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数学问题。
我们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衔接
一、重视中小学数学内容的衔接:1.数与代数领域的衔接“数与代数〞是中小学数学的根本内容.在小学,主要指数与数的运算〔这里的数主要指非负有理数,即所谓“算术数〞〕.在中学,除了数概念扩充到了实数外,更重要的是有了式的运算从小学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到中学进一步研究数字与字母的运算,即研究代数式.在此根底上研究代数式的运算及关系〔相等与不等〕,由此而成的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就构成了初中数学中数与代数的根本局部.于是,从小学到中学,数与代数领域的主要变化就是从数字的具体运算到代数式的形式化运算的转变.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转变,在初中低年级阶段,要积累一些“半形式化运算〞的经验 .止匕外,在数与代数领域,中小学数学的另一个重要衔接点是列简易方程.简易方程是中小学都有的内容,但在小学,由于学生受算术思维的影响,所列出的方程往往不能表达方程的核心思想.假设从做好中小学衔接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得引导学生理解:列方程过程中,重要的是未知数要参与运算.列出像1200+100=x这样的方程,说明学生思维方式实质上还是算术的,而不是代数的.而引导学生思维方式从算术思维逐步向代数思维转变,无疑是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的重要内容.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依赖于载体的,这类看图列方程就是培养学生代数思维方式的重要载体,应该引起数学教师的重视 .面对小学数学中所提到的方程的解法,绝大局部依赖于学生对四那么运算的理解和熟练程度.逆运算在简易方程的解法上占主导地位,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这种解法并不是方程思想的主旨. 所以我们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学生仍然用算术方法考虑列方程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开掘代数思想的优势.2.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衔接在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包括图形的熟悉、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的初步知识,熟悉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直观感知.初中在此根底上,增加了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实等内容 .熟悉方式也从直观感知到“说一点理〞“说理〞,即由直观感知逐步过渡到逻辑论证.要顺利实现这个领域的衔接,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逐步理解说理是必要的,逐步学会怎么说理.首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逐步让学生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比方,“由于这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因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它的两个锐角这和是90度〞,等等.在说理时,可以不那么严密,但一定要注意根本的科学性,其次,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体会推理论证的必要性 .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在小学,学生已经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动,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初中教学这一局部内容时, 主要要渲染这样的事实:一个三角形,无论形状如何,无论大小怎样, 它的内角和无一例外都是180度,这是为什么呢并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在小学时,我们量了一些三角形的内角,发现内角和都是180度,但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三角形拿来一一检验,有什么方法让我们能确认所有的三角形〔包括我们没有去检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体会论证的必要性.第三,初中几何教学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事实上,有很多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在小学都有初步渗透 .如“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在小学,学生通过操作,已经了解了这个结论.于是,在初中教学这一内容时,就应该从这一起点开始,不必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再组织学生进行测量、猜想等.3.统计与概率领域的衔接大家认为,统计与概率领域存在的衔接问题很多.特别是概率领域,由于是新生事物,教材本身在衔接问题上的处理就没有其他内容成熟.我们认为,搞好这一领域的衔接问题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注意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初中的起点不能太低,防止与小学重复.事实上,由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有限,分散在各个学段、年级按“螺旋式上升〞编写的,再加上缺少成熟的编写方案,年级与年级之间相关内容的难度,教学要求之间的差异本来就比拟小.假设不仔细体会,容易出现要求不明,甚至重复的情况 .其次,在教学一些统计量,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时,要注意科学性.即一方面,要揭示用这些统计量来表征一组数据的合理性和优势;另一方面,也要揭示其局限性.小学生可能体会这些统计量的优势作用更多一些,到了初中,由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逐步开展,应该更多的引导他们考虑这些统计量的局限性.。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两个重要的阶段,小学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概念和计算能力,而初中数学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代数、几何等更加抽象的数学内容。
如何使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有效衔接,是广大教师和家长关心的问题。
下面将从数学课程的连贯性、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课程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初中数学课程则更加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转变,要从传统的讲解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注重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也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注重将小学数学内容与初中数学内容进行有机衔接,通过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需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接受能力较强,但由于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不够,可能会造成初中数学学习的困难。
家长和教师需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在小学阶段,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主动求知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阶段,要引导学生逐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
要通过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引导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悟,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做到知识衔接无缝隙,顺利完成学业。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结果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无论是课堂上的数学教学还是课后家庭作业,教师必须有一个清晰有效的衔接计划来指导学生进行尊重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该体系不仅能够指导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还能够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有效教学策略。
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类教学工具,如课堂活动、实物实验、实景演示、课程设计和教学设备等,把课堂教学活动与家庭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有效的衔接。
再次,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情况,更好地把握学习规律,完成课业任务。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相互帮助,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和掌握一些实用的学习技巧和知识,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有效。
综上所述,要实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教师必须具备清晰的数学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加强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科学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并且让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相互帮助,完成学习任务。
有效的衔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结果,也是教师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熟练掌握各类有效衔接的方法,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融为一体。
在理论上,教师应对数学知识有清晰的把握,能够灵活把握教材内容;在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方式,把数学知识贯穿于课堂和家庭作业中,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数学,逐步提高学习效果。
虽然有效衔接数学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教师本着既让学生了解数学基础知识,又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原则,就可以实现有效的衔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实现有效的衔接,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科学设计合理的衔接方案,把课堂教学活动与家庭作业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得到全面、有效的学习。
中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衔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中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学生终身学习重要基础基础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奠基工程,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需要通过科学课程、科学的教学才能实现。
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明确提出“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义务教育数学教学肩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水平等重要使命。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
由于受应试教育、传统教学和历史原因的影响,我镇数学教学出现成绩倒挂等现象。
2.中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措施XX市XX中教48号文《关于调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设置的通知》和xx市2013中教121号文《关于发xx市2013-2014学年初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的通知》,为了进一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执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中考将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为计分科目,总分530分,而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设置为等级考查科目,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为考核科目,等级考查科目和考核科目按不同层次学校录取要求过关后,将以计分科目总分由高到低录取。
而计分科目当中,理科中的数学、物理、化学总分为250分,理科又是我镇的弱项,其中数学又是理科的基础,数学又是我镇理科中最弱的科目。
所以抓好数学教学是突破我镇初中教育发展瓶颈中的瓶颈。
同时,国家和广东省己启动高考和中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XX 9月 3日国发(2014) 35号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目的在于克服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等问题,xx市2014 教体通65-《关于深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的通知》有利于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有利于促进初、高中教学衔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中小学衔接阶段数与代数式的教学探讨
中小学衔接阶段"数与代数式"的教学探讨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在六年级的时候,会有总复习的部分,其属于小学时期的最终部分,也是初中阶段学习数学的基础,起着承先启后的价值。
而两个阶段间的过渡,与义务教育质量紧密相连,对其质效的呈现,起着相当厚重的作用。
而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其要在内容、教法、学法层面进行顺利性的过渡,以衔接性的前提,做好中小学阶段的关联。
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材出发,其代数层面的内容,关键性的探索对象是“数与代数式”,基于此,本文就从小学数学教师的视角出发,依照学生过渡期的认知能力,探究中小学衔接阶段“数与代数式”的知识内容。
关键词:中小学衔接阶段;数与代数式;教学探究;启发策略;身为数学教师,在长期性的教学路径里,其要深层感知数学教育对学生的关键性。
小学数学不单单肩负着搭建学生数学基础的前提,而且还承担着对学生思维层面的启发和核心素养的培育。
从衔接探讨的原因角度出发,初中数学教育与小学阶段的教育,有着强烈的差异性,不少学生在进入到初中阶段以后,会由于方法和内容的不同,而产生无法适应的情绪,这种情绪的出现,一般和小学阶段的衔接教学相连。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具备三个层面的特点,一是思考习惯的变换、二是知识量的增添、三是学习压力的添加。
除上述缘由以外,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生活学习中,还会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心理的影响,这种主观和客观要素的融合,恰恰就彰显了探讨中小学衔接阶段的重要性。
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来说,这既是一项挑战,又是一项责任。
而沿着“初中阶段”的数学认知教育出发,本文就结合“数与代数式”的具体内容,进行衔接层面的探索。
一、数学知识的顺利衔接(一)对知识网络的脉络绘制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不单单要了解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还要熟知中学阶段的教育内容。
初中的基础知识本源在于小学,中学则是对小学知识内容的延伸与持续。
小学教师只有了解了中学阶段的教育内容,才可以有效性地践行拓宽与深化。
无缝对接,实现中小学数学学习的平稳过渡
无缝对接,实现中小学数学学习的平稳过渡
中小学数学学习的无缝对接,首先需要从教学内容上进行考虑。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内
容上,应该注重前后课程的衔接和过渡。
对于初中数学课程来说,适当地延续和巩固小学
数学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进入初中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和理解新的知识点。
这样就可以避
免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数学学习中出现“知识断层”的情况,从而实现无缝对接。
中小学数学学习的无缝对接还需要从教学方法上进行考虑。
在小学数学阶段,教师应
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和潜能。
而在初中数学阶段,教师则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无缝对接的关键在于教师要
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适时地进行过渡和衔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会出现明显的断层感,从而实现平稳过渡。
中小学数学学习的无缝对接还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家长在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应该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导和关心,帮助学生及时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
学校也应该加强学生的学习管理和学科过渡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新的学习环境,实现无缝对接。
实现中小学数学学习的无缝对接,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校家长的多方面进
行努力。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帮助中小学生实现数学学习的平稳过渡,使他们在数
学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
希望未来,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可以更好地
实现中小学数学学习的无缝对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从数与代数知识教学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从数与代数知识教学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摘要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在教育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良好,可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教育的统一性和连续性,让数学教学的质量能够进行提升。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数与代数的知识衔接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学;数与代数;衔接引言数学是中小学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关于数与代数的知识比较简单,到了中学,知识就变难了。
思维方式和小学数学教学大不相同,学生很难改变。
要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小学和中学的数与代数教学非常重要,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以便他们能够快速适应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一、数学概念的衔接一个数学概念从形成到发展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对现实和具体对象的理想化、抽象化和简化,然后上升到数学世界中,二是数据概念的发展是网络化的,系统的。
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小学数学概念有很多未定义的概念,有些概念并没有一下子展现在学生面前。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分析和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学生需要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拓展,这也是中小学数学进行衔接的重要内容。
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对数学概念的归纳和总结,构建一个完整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数学概念体系。
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例如,在对《数的知识》进行学习时,老师可以画数轴,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数、零、小数、分数的位置。
据此,老师问:“零的左边应该是什么数?” 面积是8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应该在数轴上的那个位置?”这样,不仅可以对“数”有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还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为学生右后的数学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二、学习内容的衔接小学数学课的数字和代数知识的特点是既是具体的又是有限的数字,而中学数学课的数字多是抽象的、多变的字母。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之我见-以数与代数为例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之我见—以数与代数为例【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课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课程衔接工作,有利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所以本文主要以数与代数为例,对中小数学教学的衔接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教学措施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以后,会发现数学学习难度会加大,这样就会使得许多学生不适应,对数学学习兴趣减退,无法保证数学学习效果。
中小数学教学衔接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初中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保证初中数学学习效果。
因此这就显得中小数学教学的衔接至关重要。
1数学概念的衔接数学概念形成到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将现实、具体的事物理想化、抽象化以及单纯化,之后再上升到数学世界,二是数据概念的发展呈网络化以及体系化。
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于小学数学概念,具有较多的不定义的概念,且部分概念未一次性展示在学生面前。
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学生的认识能力、分析以及理解能力逐渐提升,需要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延伸,这也是中小数学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就要求教师应注重对数学概念的归纳以及总结,将存在内在关联的数学概念构建成完整体系,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画一条数轴,引导学生说出自然数、零、小数和分数都在什么位置。
在此基础之上,教师提出延伸问题:“零的左边应该是什么数?”“除了自然数、零、小数和分数以外,还存在别的数吗?”“面积为2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正方形应该在数轴的什么位置?”。
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更加系统、深刻的认识了“数”,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认识新的“数”奠定了良好基础。
2数的运算与式的运算的衔接数与式的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要接触的是数的运算,进入到初中以后,就开始接触代数式的运算,使得学生认识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中小学数学衔接研究
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我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九年级全部教过,今天我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课程标准》虽然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了三个学段,但这更揭示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连续性,说明三阶段的教学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个阶段性的、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推进过程。
这就需要小学教师了解中学数学课程,提前孕伏,适当拓展铺垫;中学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与类比。
所以,我们首先要认清中小学教材之间的联系,下面我分三大板块来说。
(1)《数与代数》主要表现为由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实数,由数运算扩充到式运算,由加减乘除运算扩充到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
具体来说:1、小学六年级下册学习负数的认识,包括数轴及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扩充了学生对数的认识,为七年级《有理数》这一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小学五、六年级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如果掌握得好,那八年级19章《分式》就很轻松,分式有无意义、值为0、分式性质、约分通分、最简公分母、最简分式、分式四则运算等等概念都只须换一个字就行了。
3、小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及逆运算与八年级第15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中提取公因式联系紧密。
4、五年级上册学习的简易方程,与七年级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联系紧密,小学解方程的解法主要是利用等式的性质,但还有部分老教师可能会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讲解法,这种解法应淡化。
但小学没有提移项。
5、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对中学数学整体思想、方程思想的影响极大,整式的加减也可以从整数的加减类推。
6、六年级下册学的正比例、反比例的定义与中学的函数定义是一至的,并对正比例函数图像有一定的认识。
(2)《空间与图形》这一板块从小学到中学,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主要学习常见图形的性质及面积体积计算,而中学除了更深一层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还要求说理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 与代 数作 为义 务教育 阶段一 块 重要 的学 习 内 容 ,如何在小学与初 中的教学 中寻找一个衔接点 , 慢 慢 渗透 , 减少 学生对 初 中数学 的陌生感 , 帮助 学生 顺 利 过渡尤为重要 。经过 探研 , 针对第 二 、 三学段 , 我们 从 以下几个衔接点对教学进行 了思考——
对策 4 :评 价机 制多样 化。合 作学习的评价要 多 样化 。 评价一般 在每次课 堂合作学习活动完成后及 时 进 步的信心与勇气 。
1 9
进行 , 由教师 、 小组 、 学生个人 评价 结合进 行 , 并及 时 反馈 给学生 。一般来说 , 小组成绩不 能等 同于个 人成 绩, 两者应该分 开评 价并分开奖励 。如可 以设立 最佳 合作 小组奖 , 作为对合 作任务完成 得出色 的小组进 行 奖励 , 这 项荣誉 为该合作 小 组 的全 体组 员享有 ; 对 于 个人 , 可 以设 立最佳表现奖 、 优秀个人等 。 对合 作小组 的评价直着重于过程, 而对个人的评价应偏重于结果。 在 适 当的时候 , 教 师可以根据老师 的评 价及学 生 个 人评价 、 小组评 价甚 至家长 评价 的情况 , 给 优秀个 人、 优 秀小组 以适 当的奖励 。为保证奖励对 学生 的吸 引力 , 教 师要根据 学生年 龄 和喜好 , 制订 相应 的奖励 形式 。 奖励形式不仅包括物质 的( 如铅笔 、 本子等学 习 用品) , 也包 括精 神 的( 如小 红旗 、 奖状等) , 或 者娱乐 性 的( 如小组娱乐 时间 ) , 教师可 以灵活运 用。这些评 价手 段的丰富 , 使得小 组 内每个成员树 立起 明确 的责 任 意识 , 体验 自己在小组 合作 学 习中 的价值 , 感受 自 己对小组 的贡献 , 增强 了 自信心 和成就感 , 产 生继续
在数与代数领 域 , 中小学数学教学 内容 的衔 接主 设计 : 要 表现 为 由算术 数到 有理数 、 实数 , 是通 过六 年级 下 唱儿歌 —— 《 数 青蛙》 : 册“ 负数 的初 步认 识 ” 来 进行 衔接 的 。对 于 负数 的认 只青蛙一 张嘴 , 两只眼睛四条 腿。 识 ,小 学新课标 的要求是 : “ 在熟悉 的生活环境 中 , 了 两只青蛙两 张嘴 , 四只l l t l H  ̄ / t . 条腿。 解 负数 的意义 , 会 用负数表示 日常生活 中的一些量 。 ” 三只青蛙三 张嘴 , 六 只眼睛十二 条腿 。 初 中 的要求 是 : “ 借助数 轴理 解相反 数 和绝对 值 的意 义, 掌握求有理数 的相 反数与绝对值 的方法 。” 因此 , 学生边拍 手边有节奏地 哼唱 , 与此 同时课 件不断 直到 多得数不清 。 这时老师会 问 : 还 我们认 为在教学整数 的概念时 , 要 给数的发展 留下余 显示更多 的青蛙 , 地, 可 以尝试用 集合 图表示整 数 的范 围 , t i 然 数 只是 能唱 吗?学 生感 到有 困难 了 , 于是教师发给学 生每人 其 中的一部分 , 让 学生知道整数 除 自然数外还有 其他 个小纸条 , 试着写一写 。 的数 。 此外 , 教学 “ 负数 的认识 ” 一课 时 , 让学生充 分理 学生在练习纸上填 : 解相 反意义 的量 , 要有 意识地为进一 步学习负数 做好 生1 : 无数只青蛙无数张嘴, 无数只眼睛无数条腿。 铺垫 。 生2 : a只青蛙 b 张嘴 , c 只眼睛 d条腿 。 二、 “ 数” 到“ 式” 的过 渡 生3 : a 只青蛙 a 张嘴 , b只眼睛 c 条腿 。 从 确定 的数过渡 到用 字母 表示数 , 引进 代数式 是 生4 : a 只青蛙 a 张嘴 , a a 只眼睛 a a a a 条腿 。 生5 : a 只青蛙 a张嘴 , 2 a只眼睛 4 a 条 腿。 次飞跃 。其过渡 的衔 接环节 应该 是五 年级 上册 的 通 过倾 听学生 的发 言与交 流 , 展现 了学生不 同的 “ 字母表示数 ” 。 小学 的课标要求是 : “ 在具体情境 中能
系, 教 师要充 当“ 平 等 中的首席 ” , 充分 发挥 学生 的 自 主性 , 尊重学 生的意见 , 宽容学生 的误会 , 鼓励 学生 的 创见 , 真 正理解 学生 , 让 每 一 个 学 生 都 能 体 验 到 合 作 学习的成功与喜悦 , 从而产生进一 步合作学 习的
欲望 。
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的转变过程刚开始可能显得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简单的数量关系用算术方法操作起来更为容易但在解简单方程时老师们仍旧需要关注用等式性质的思路一方面它体现着代数方法的本质另一方面也是与第三学段方程学习的重要衔接
2 0 1 3年第 7期 ・总第 l 3 9期
斛 研 纵 一 Hale Waihona Puke 中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的有效衔接
一 一 一
。
。
与c
=
每
每
c 每
供适 当 的 、 带 有一 定挑 战性 的学 习对 象或 任务 , 把学 生领进 “ 最 近发展 区” , 作好 “ 领路 人 ” ; 合作学 习的 “ 问 题” ,可 以是教师 在教学 的重点 、难 点处设计 的探究 性、 发 散性 的 问题 , 也可 以是学 生在质 疑 问难 中主 动 提 出的问题 。 但一节课 中不宜安排过多 的小组合作学 习次 数和时 间 , 教 师要把握 好合 作学 习 的时机 , 防止 随意性与形式化 。 对策 3 :合作环境 民主化。在 数学课 堂 中要让学 生积极主 动地 置身 于合作 学习中 , 就必须 为其 创设一 个 和谐 、 民主 、 宽松 、 平等 、 愉悦 、 理解 、 信任 的学 习环 境。 教师要把师生关 系转化 为一种亲密合作 的伙伴关
一
、
数 的 扩 充
用字母 表示数 ; 结合 简单 的实际情景 , 了解 等量关 系 , 并能用字母表示 。 ” 中学 的要求是 “ 借助现实情境 了解 代数 式 , 进 一步理 解用字母 表示 数 的意义 ; 能 分析具 体 问题 中的简单数 量关 系 , 并 用代 数式表示 。 ” 学生从 算术思 维 向代数思维过 渡 , 是认 知发展 的飞跃 。小学 阶段在 教学“ 用字母表示 数” 一课时 , 我们 常常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