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家祸起金融衍生业务

合集下载

近十年央企在衍生金融工具上遭受的重大损失案例

近十年央企在衍生金融工具上遭受的重大损失案例

近十年央企在衍生金融工具上遭受的重大损失案例金融衍生产品的高杠杆化,是造成美国住房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这已为世人所共识。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谈起“金融衍生产品的高杠杆化”,人们大多聚焦于美国及西方国家,殊不知,国内深受其害的企业大有所在。

近些年来不少中央企业(简称央企)为了追逐投资性收益、规避风险、短期投机套利等目的,投资于具有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

其中,确有企业达到了自己的投资目标,实现了套期保值,获得了较好的利益;但不少企业则严重亏损,付出高昂代价。

特别是去年以来接连披露的中航集团和东航集团的航油期权业务、中远集团的远期费用协议合约(FFA)、和的外汇结构性存款业务以及中信泰富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和深南电原油期权合约等等,都发生巨额浮亏和损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什么这些企业投资金融衍生产品会发生如此普遍如此严重的损失?原因何在?企业能否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如何有效防范风险?对此,有必要深刻反省和探讨。

一、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总体情况从目前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央企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呈以下主要特点。

1.参与企业多,业务品种广,亏损数额大。

根据调查统计,目前有68家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主要涉及商品期货、汇率掉期、利率掉期,以及期权、结构性存款等品种。

截至2008年10月底,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合约市值为1250.0亿元,形成了114.0亿元的浮动净亏损(浮盈49.8亿元,浮亏163.8亿元)。

在境内的合约市值为357.4亿元,形成了1.3亿元的浮动净亏损(浮盈4.5亿元,浮亏5.8亿元);在境外的合约市值为894.6亿元,形成了112.7亿元的浮动净亏损(浮盈45.3亿元,浮亏158.0亿元)。

2.非标准化合约多,交易对手集中,交易风险高。

目前有26家央企是自行在境外从事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业务(OTC),且大都与交易对手私下签订的是“一对一”的非标准化合约,交易风险大,透明度不够。

金融衍生品交易合同纠纷的损失计算和违约责任

金融衍生品交易合同纠纷的损失计算和违约责任

金融衍生品交易合同纠纷的损失计算和违约责任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合同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纠纷,其损失计算和违约责任的确定成为解决纠纷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金融衍生品交易合同纠纷的损失计算和违约责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对于金融衍生品交易合同纠纷的损失计算,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明确准确计算由于违约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

这包括未实现的利润或亏损、交易所需的成本、违约方违约金以及受害方的救济费用等。

其次,应注意计算并补偿可能造成的任何间接损失,例如市场信誉的影响、声誉风险等。

最后,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计算违约方应承担的惩罚性赔偿,以强化其违约责任。

其次,对于金融衍生品交易合同纠纷的违约责任,应根据各种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

首先,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违约责任的条款,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责任或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其次,如果合同没有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应根据交易习惯和行业规范进行判断。

再次,如果一方证明对方存在恶意违约或故意造成损失的行为,可以追求违约方的惩罚性赔偿。

最后,还应考虑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际公认的商业原则,以确定违约责任的具体界定。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首先,建议在金融衍生品交易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的具体条款,避免因合同模糊性而产生的纠纷。

其次,为了减少纠纷的发生,建议各方在签订合同之前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了解交易对手的信誉和实力。

再次,倡导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和市场自律机制,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透明度和监管力度,以减少潜在违约风险。

此外,鼓励当事人在发生纠纷时积极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纠纷,减少诉讼的纠纷成本。

在具体操作中,还可以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经验和做法。

例如,可以参考国际商会的推荐做法和解决争议的规则,以确保金融衍生品交易合同纠纷得到公正和高效的解决。

此外,建议金融机构和交易所加强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发布风险揭示声明、设置交易限额和保证金制度等,以减少交易风险和纠纷的发生。

风险管理与金融衍生品法律争议案例分析

风险管理与金融衍生品法律争议案例分析

风险管理与金融衍生品法律争议案例分析尊敬的领导:经过对风险管理与金融衍生品法律争议案例进行细致研究与分析,我将向您呈报以下的调研报告,以供您参考。

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量不断增加。

然而,与此同时,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法律争议也不时涌现。

本次案例分析选取了近年来较为典型的两个案例,分别是美国合伙人理财公司对冲基金公司Amaranth Advisors 和对冲基金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争议案例。

二、案例分析1. Amaranth Advisors案例Amaranth Advisors是一家总部位于底特律的对冲基金公司,在2006年面临了严重的争议。

该公司以石油衍生品交易为主,通过杠杆交易谋取高额利润。

然而,在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下,Amaranth Advisors错误地判断了行情走势,并在交易中产生巨额亏损。

其糟糕的风险管理策略导致了公司的破产,投资者遭受了巨大损失。

2. 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案例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LTCM)是一家享有盛誉的对冲基金公司,其创始人包括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然而,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及俄罗斯经济崩溃后,LTCM的投资组合遭遇重大亏损。

公司的高风险交易策略和高杠杆操作使其陷入了巨大的流动性危机,丧失了长期盈利的能力。

此案例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并几乎引发了金融系统的崩溃。

三、案例分析的启示通过对上述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1.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对于金融衍生品交易非常重要。

公司应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不仅要考虑利润的最大化,还要注重风险的控制,以防止不可预见的亏损。

2. 杠杆操作的谨慎使用杠杆操作是提高金融衍生品交易利润的常用手段,但同时也增加了风险的承担。

企业在使用杠杆操作时必须慎重,充分考虑风险承受能力,并确保做好风险控制措施。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一、内容综述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日益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在企业和机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种交易的复杂性及其与基础资产市场的紧密关联性也意味着潜在风险的增加。

对于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企业来说,有效地管理这些风险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深入剖析中航油事件这一典型案例,分析其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风险管理失误及其后果,以期为我国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风险,以期实现稳健的投资收益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

通过对中航油事件的分析,呼吁企业及投资者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1. 介绍金融衍生品的重要性和中航油事件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航油事件成为了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案例。

中航油事件涉及的是一家大型石油公司的衍生品交易风险失控事件。

事件的背景是中航油公司参与了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由于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经验,导致交易损失迅速扩大,最终造成了重大的财务危机。

这一事件不仅给中航油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

对中航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提高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探讨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策略,以中航油事件为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提升对金融衍生品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完善风险管理理论。

通过对中航油事件的深入分析,能够揭示出实际交易过程中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为其他投资者提供借鉴和警示。

本研究旨在提出有效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策略。

结合中航油事件,从风险识别、评估、监控、控制等角度提出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方法,为投资者提供实际操作中的指导建议,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本研究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链家地产并购风险分析

链家地产并购风险分析

链家地产并购风险分析作者:徐响来源:《财讯》2018年第03期链家地产企业并购并购风险引言近年来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疯狂发展,与之相关的房地产中介行业也蒸蒸日上。

众多的房地产企业蜂拥而出,争夺着有限的资源。

其中,以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简称“链家”)最为引人注目。

其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展开大规模并购。

链家在疯狂并购的背景下,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上海链家事件、首付贷叫停事件。

问题的出现无疑只是展示出链家风险的冰山一角,其并购具体存在哪些风险又应当如何应对,这十分关键。

背景介绍(1)链家地产简介链家地产成立于2001年,全称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作为一个房地产经纪综合服务商,链家的业务分布广泛,不仅包括二手房交易与新房交易,还包括租赁、装修服务以及金融服务等等。

链家的发展十分迅速,从2004年拥有店面32家到2006年发展到305家。

2007-201 1年,链家厚积薄发,开始其全国化路线。

2014年是链家地产飞速的发展期,到现在为止,链家的业务已经布局到我国中部的省份以及东南沿海城市。

(2)链家地产并购过程链家从2015年年初就开始发起了对全国的进军,连续并购多家公司以及与相关公司展开合作,地域遍及我国的华南、华东、西南等地区。

其2015年重大并购和合作事件如下所示:由表3-1中数据可知,链家的营业收入由2014年的39.3亿到2015年的155.8亿,再到2016年的246.1亿,其成倍的增长幅度令人咋舌。

但是在如此数量的净营业收入之下,链家三年的净利润却分别只有4.1亿元、5.5亿元和13.6亿元,二者差别如此之大。

在经营过程中,除了扣除所得税等,还应该有大额的支出成本,这部分支出便是链家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成本。

经营管理成本高的可能的来源,便是链家的疯狂扩张下的门店数量的大量增加以及经纪人的大量增加。

同时,2014-2015年,链家的净利润率从大于10%降到5%,这说明链家的盈利能力在下降。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案例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案例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案例在现代金融市场中,金融衍生品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提供了风险管理和投资机会。

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高度杠杆效应,金融衍生品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探讨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

案例背景某投资公司A通过购买远期外汇合约来对冲其在未来某个时间点的外汇风险。

公司A预计未来将有一笔外汇兑换需求,为了降低外汇市场的波动风险,他们决定买入一个远期外汇合约。

风险因素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金融衍生品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汇率的大幅波动可能导致合约价格的变化,从而对公司A的投资产生不利影响。

2.信用风险:在衍生品交易中,信用风险是一项重要考虑因素。

如果对方合约方无法或不愿履行合约,公司A将可能承担巨大的损失。

3.操作风险:衍生品交易过程中的错误操作或错误决策可能导致公司A遭受损失。

风险管理措施1.多元化投资组合:公司A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将投资组合中的风险分散到不同的资产类别或市场上。

通过持有多种类型的金融衍生品,可以降低整体的投资风险。

2.实时监测和风险控制:公司A应该实时监测市场情况和合约价格的变化。

他们可以使用风险管理系统来进行实时风险控制,以便及时做出调整。

3.合理设置交易限额:公司A可以设置交易限额,限制每个交易的规模和风险敞口。

通过合理控制交易规模,可以降低潜在的亏损风险。

案例结果在该案例中,公司A成功利用远期外汇合约对冲了未来的外汇风险。

他们及时调整合约,使其与汇率变动相匹配,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市场风险。

此外,公司A还与可信赖的合约方进行了交易,并设定了交易限额。

这样一来,他们成功防范了信用风险,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操作风险。

结论通过本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中,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投资者应该充分了解各种衍生品的特性和风险,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并不断监测和调整投资组合。

同时,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确保市场的稳定和交易的公平性,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金融衍生品引发的经济纠纷解决方法

金融衍生品引发的经济纠纷解决方法

金融衍生品引发的经济纠纷解决方法金融衍生品是一种衍生自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如期权、期货、掉期和互换合约等。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衍生品在金融交易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各种经济纠纷。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金融衍生品引发的经济纠纷,并提出解决这些纠纷的方法。

一、金融衍生品引发的经济纠纷类型1. 合同纠纷:涉及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合同履行问题,包括交易价格、交割时间等方面产生的纠纷。

2. 信息披露纠纷:涉及金融机构或交易对手方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提供不完整或误导性信息,导致投资者或企业蒙受损失。

3. 违约纠纷:一方违背合同约定,未按时或未履行交易义务,导致纠纷的发生。

4. 评级纠纷:评级机构对金融衍生产品进行评级不准确或不公平,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5. 操作错误纠纷:投资者或经纪人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犯下错误,对交易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二、解决金融衍生品纠纷的方法1. 协商解决:当发生经济纠纷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争议。

双方可以通过谈判、调解等方式,共同商议解决方案,以减少诉讼成本和时间。

2. 仲裁解决:仲裁是一种通过独立第三方仲裁机构解决争端的方式。

双方可以通过签署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审理,并接受仲裁结果的约束。

3. 诉讼解决:当争议无法通过协商或仲裁解决时,双方可以将争议提交给法院审理。

法院将根据法律和事实判断,做出裁决并解决纠纷。

4. 行业监管解决:金融衍生品市场通常受到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管。

当发生经济纠纷时,受害方可以向相关监管机构投诉,并要求其进行调查和解决。

5. 引入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正在逐渐应用于金融衍生品交易中。

这些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透明度,有助于减少经济纠纷的发生。

三、加强监管措施防范经济纠纷为了减少金融衍生品引发的经济纠纷,需要加强监管措施,包括:1.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交易双方的权益和义务,提高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

链家经营模式全解剖

链家经营模式全解剖

链家经营模式全解剖前言金庸先生究其一生写就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多部作品,在其造就的主人公中,金庸独爱一人,这个人武功低微,贪玩,不学无术,贪财好色,自私自利,而且没有远大的抱负,也并没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但其玩转各个不同立场,和皇帝成了好友,睡了俄罗斯公主,有7个老婆,3个孩子,最后还功成身退成为人生赢家,这个人就是韦小宝。

韦小宝从一个妓院出生的小痞子,13岁进皇宫,14岁杀鳌拜,17岁任天地会青木堂堂主,34岁时一跃成为一等鹿鼎公,用20年走到了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是怎么实现的?牛逼的人生,靠的就是五个字:信息不对称,韦小宝是一个成功利用信息不对称而辉煌腾达的人,首先利用海大富睁眼瞎获得小桂子的太监身份,然后利用康熙对双方身份信息不对称成为康熙的玩伴,利用鳌拜对其实力的不了解成功制服鳌拜,利用天地会陈近南对其与康熙关系的信息不对称成为其弟子,之后晋级青木堂韦香主,之后利用神龙岛洪教主对其皇上大红人身份的不对称成为白龙使,再利用太监身份的信息不对称睡了建宁公主成为额驸。

百度百科对信息不对称的解释是这样的: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一直以来,几乎所有的传统商业模式最主要的盈利基础都是信息不对称。

万科、绿地等地产商借助成本的信息不对称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股票经纪人凭借股市信息的不对称赚取差价,浑水靠此做空了数十家中概股......很多传统的中介(如地产,甚至服装批发,金融)都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来盈利。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渠道多样化,信息内容多样化,信息获取成本极大降低,有问题百度一下,有选择困难症朋友圈一下,看起来互联网已经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了嘛,真的是这样吗?一、互联网提供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渠道,但加剧了信息不对称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巨大的谎言是:信息是公开透明的,信息不对称已经消失,这也是新兴互联网企业进军传统行业必然宣传的论点,但事实的真相并非如此。

中国的银行 金融衍生品 失败案例

中国的银行 金融衍生品 失败案例

中国的银行金融衍生品失败案例1. 引言1.1 中国银行金融衍生品的普及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大了对这一领域的投入和研究,推动了金融衍生品的进一步发展。

在中国银行体系中,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为银行的盈利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随着金融衍生品的普及,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需要银行和监管机构共同努力,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确保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1.2 金融衍生品存在的风险金融衍生品存在的风险是指在金融市场中使用各种衍生工具所面临的潜在损失风险。

这些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多种方面。

市场风险是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最为普遍和重要的风险之一。

由于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取决于基础资产或指数的波动,因此市场波动可能导致价格波动,从而带来潜在的损失风险。

而且,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增加了市场风险的难以预测性。

信用风险也是金融衍生品交易中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

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通常涉及多方交易,涉及到各方的信用状况。

一旦其中一方不能履行合约义务,可能导致其他交易方蒙受损失。

对信用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也是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常见风险。

操作风险指的是由于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等原因导致的损失风险,而流动性风险则是指市场上某些金融工具难以快速变现导致的风险。

法律风险也需要引起关注。

金融衍生品交易往往涉及复杂的法律合同和监管规定,一旦合约条款不明确或监管政策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法律风险。

对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2. 正文2.1 中国银行金融衍生品失败案例分析案例一:中信银行期权交易失误案例在近年来的金融市场中,中国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发展迅速,但也伴随着一些失败案例的出现。

中信银行曾经发生过一起期权交易失误案例。

据报道,中信银行在一次期权交易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导致了巨额的亏损。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合同纠纷案例分析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合同纠纷案例分析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合同纠纷案例分析案例名称: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合同纠纷案例分析一、案件背景及事件经过事件背景:2010年,中国金融市场逐渐开放,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逐渐普及。

A 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地产开发,为了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决定参与原油期货投资。

B公司是一家知名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服务。

2010年5月,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原油期货交易合同。

事件经过:1. 2010年5月1日,A公司与B公司签订《原油期货交易合同》,约定交易数量为1000手原油合约,合约期限为3个月。

交易起始日为合同签订日,到期日为三个月后的同一日。

合同约定以NYMEX期货交易所报价为准。

2. 2010年5月2日,A公司向B公司支付了1000万元人民币作为保证金。

3. 2010年5月15日,原油期货价格发生大幅波动,A公司遭受巨大亏损。

A公司随后向B公司提出解除合同并要求返还保证金。

4. 2010年5月20日,B公司拒绝了A公司的要求,称根据合同约定,亏损应由A公司承担。

并指出,A公司未能及时了解和控制市场风险,造成损失应由其自行负责。

5. 2010年6月1日,A公司将B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解除合同并返还保证金,并主张B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法律分析1.合同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的合同,经过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各自以书面形式表示的,合同成立。

根据上述事实,可以确定A公司与B公司之间的原油期货交易合同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

2.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损害了对方利益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鉴于A公司与B公司的合同约定,原油期货市场发生波动不属于B公司的违约行为,A公司要求解除合同并返还保证金的主张可能会受到法院的质疑。

3.不可抗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化与衍生产品

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化与衍生产品
详细描述
MBS将房地产贷款打包成证券,并将其分割成小份额,以供投资者购买。这种证券的 收益来源于房地产贷款的利息。通过购买MBS,投资者可以间接投资于房地产市场,
并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
房地产众筹
总结词
房地产众筹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平台募集 资金的方式,用于购买、建设和开发房 地产项目。
VS
详细描述
房地产众筹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多个投资 者的资金汇集起来,用于购买、建设和开 发房地产项目。这种模式为投资者提供了 参与大型房地产项目的机会,同时也为开 发商提供了更广泛的融资渠道。
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房地产证券 化产品等不断涌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02
房地产市场的衍生产品
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
总结词
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是一种金融工具,通过集合投资者的资金购买、经营和管理房地产。
资产出售风险
在房地产市场金融化过程中,投资者 可能需要随时出售资产以应对流动性 需求,但市场环境变化可能导致资产 难以出售。
政策风险
要点一
监管政策风险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政策可能发生变化,对房地产金 融化产生影响。例如,政府可能出台限制性政策,限制房 地产市场的融资渠道和规模。
要点二
税务政策风险
房地产基金
总结词
房地产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工具,通过集合 投资者的资金投资于房地产市场。
详细描述
房地产基金类似于股票基金或债券基金,通 过集合投资者的资金投资于房地产市场。基 金经理会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策略选择不同 的房地产项目进行投资。投资者可以通过购 买基金份额参与房地产投资,并享受相应的 收益。

链家这个坑-都有谁被坑了?

链家这个坑-都有谁被坑了?

链家这个坑,都有谁被坑了?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堕落的天使链接:链家是一家传统房产中介公司,在北京已经祸害了很多业主,赚了很多钱,现在包装了一下,来到了上海,一夜之间开了1000多家店,上海朋友请千万要小心。

链家合并了上海的德祐地产,合并的时候,德祐还只有200家店,不到三个月链家门店却有了1000家,这么多家店,根据媒体报道,每间店每个月的收佣必须达到20万以上才能保本。

商人无利不起早,这么多钱砸到了上海,链家用什么办法又快,又多,又狠的赚回去呢?现在告诉你们链家赚钱的独家秘诀,基本上就只有五招,无往而不利。

对于一辈子只买卖一次房子的朋友来说,从来没见过,一旦中招,就把自己财产的好大一部分让他们无良的卷走了。

第一招,电话扰如果有一天你接到链家经纪人的电话,你就惨了。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偶然的电话,当你接到第一个电话的时候,你的电话已经进入了链家的房源系统。

无论你怎么精明机智的回答,几天内链家各个门店经纪人的电话都会连绵不绝的打进来。

这种电话骚扰,投诉是没用的,不同的经纪人用不同的手机,一个经纪人的电话你不接了,另一个经纪人的电话又来了。

当你刚刚有点喘息的时候,冷不丁电话就又来了。

你明明不想卖,更不想接电话,但是你投诉没有用。

不管你发多大脾气,电话依然会不紧不慢的打进来。

每个人会和你讲行情,每个人都建议你趁现在行情好赶紧卖掉,每个人都会给你报一个你砰然心动的价格,你不动心,你的房子可以卖掉的价格就会一路涨上去。

每个人都会告诉你,别人都是骗你的,只有他真心为你好,告诉你的才是房子最真实价格。

这一招非常管用,很多人动心了,然后就考虑将自己的房子委托出去了。

房子既然价格能够卖这么高,自己能吃什么亏呢?正是因为很多人都这么想,才导致后面连环的恶果。

于是,你就会去和链家经纪人见面,本来你是不想卖房子的,现在你开始去谈卖房子的事情了。

第二招,给小利只要你肯谈卖房子的事情,链家就开始出第二招了。

链家如何利用“连环单”坑害客户细节

链家如何利用“连环单”坑害客户细节

链家利用“连环单”坑害客户细节链家的堕落《在无良链家买房受骗记》关键词:链家地产力推“连环单”,让业主先买后卖,并保证小房限时卖出。

事后分析:最近我也在网上检索类似的事件,原来种先买后卖的方式叫做“连环单”,天天315上也有过专门针对链家连环单业务给客户造成损失的事件做有分析点评《链家地产连环单被指忽悠人业主钱房两空》,另外网上还有好多起链家连环单交易失败不退还中介费的事件。

疑问:既然链家已经在多起连环单交易中给客户造成损失,为什么不提前告诉客户潜在风险,或者主动签订服务承诺,而是主动隐藏这些细节,不让买方看签约视频,诱导客户签订合同,买卖不成功后,坑害的就是客户。

如果没有这些先例,那可以理解为特殊案例,既然有那么多先例,还要诱导客户去做那就是赤裸裸的欺骗!诱骗!诈骗!起因:为了孩子上学方便,我太太决定在大兴买套二手房,于2015年3月初在大兴看房,之前只是通过一个小中介看房,后来看到高米店北D口出就有一个链家,抱着问问看的态度进去了,自称店长的桑某(女,身高163左右,31岁上下)接待,介绍链家是如何正规,服务有多好,赢得了我太太的信任(现在想想当时没录音太可惜了,)在此之前,我太太也将我们当时的情况告知桑某:现住房是商住两用房,还未售出,有几十万贷款,一楼,采光和通风很不好,看房的人很少,还有整个小区都被边上的某中介垄断,别的中介进不来,经常有打架事件发生。

由于我的工作行业问题,目前收入极不稳定,太太因为照顾孩子,家里老人身体也不好,目前暂未工作,两个人都无法提供工作流水,贷款都是问题,经济能力有限只能承受总价200万左右的房子。

经过:2015年3月——3月底,链家桑某建议我太太使用类似于“连环单”的先买再卖方式购买二手房,我极力反对这种购买方式,风险过大。

但是太太说桑某很可靠,她们两个经过几天的交流,已经是非常好的姐妹朋友,都达到了主动去请桑某吃饭的亲密关系。

桑某告诉说是买卖不成功中介费退还,风险很小,而且链家还会帮我们卖房,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让我太太尽管放心之类的忽悠和误导,我此时仍是极力反对这种购买方式。

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在融资中的运用

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在融资中的运用

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在融资中的运用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房地产项目融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融资难题常常成为制约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应运而生,通过运用衍生品工具,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在融资中的运用。

一、房地产金融衍生品概述房地产金融衍生品是指基于房地产资产市场的价值波动而产生的金融工具。

它通过引入杠杆、风险转移和套期保值等方式,帮助企业进行融资和风险管理。

常见的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包括房地产期货、房地产期权和房地产掉期等。

二、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在融资中的应用1.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可以通过杠杆效应,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以房地产期权为例,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认购期权或认沽期权,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买方或卖方的权利。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降低融资成本。

2. 提高融资效率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融资效率。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发行房地产期货来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增加项目的融资渠道。

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房地产掉期来进行套期保值,降低项目的价格波动风险,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参与融资。

3. 防范市场风险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可以帮助企业防范市场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

在房地产市场波动大、风险增加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购买房地产期权或掉期等工具,锁定房地产资产的价格,降低项目的风险敞口。

三、房地产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与挑战尽管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在融资中有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挑战。

首先,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操纵市场等问题,这可能导致企业在使用金融衍生品时出现损失。

其次,金融衍生品市场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和专业能力。

此外,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链家遭调查 金融模式存四大悬疑

链家遭调查 金融模式存四大悬疑

链家遭调查金融模式存四大悬疑作者:暂无来源:《中国证券期货》 2016年第2期文 /《中国证券期货》记者雒招霞就上海链家被调查一事,链家回应称,目前上海链家只是暂不承接新的金融业务,目的在于集中精力对作业过程中经纪人是否存在违反业务规范流程的操作行为进行全面核查,一旦核查结束,链家将尽快恢复该项服务近期,因上海业务遭到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和住建委的调查,链家站在了风口浪尖。

而金融业务主体之一的链家理财更陷入停业传闻的漩涡中。

2 月26 日,链家对此回应称,链家坚决不为查封房提供交易。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链家北京地区贷款业务以及理财业务均在正常运作。

但链家金融的资金池、自担保、贷款高杠杆风险以及“理房通”资金使用不透明四大问题仍存悬疑。

上海链家被调查背后涉金融业务2 月23 日,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在通报会上点名链家,通过链家购房的消费者讲述了链家中介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

此后,上海市住建委介入调查。

上海市住建委2 月24 日回应表示,链家公司相关门店存在不规范经营行为,对其已展开正式调查,处理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而上海链家方面也连夜更换窗贴,彻底排查并更新链家门店所有广告窗贴。

在上海消保委披露的两起案例中,上海市民黄先生介绍,链家中介欺瞒了房产的抵押情况和房东的信誉情况,自己支付了七成首付后,房子却接连被三家法院查封,链家更要求自己将父母名下资产作为抵押资产作信用担保才肯继续办理交易。

另外,有市民反映,自己支付了定金后在签订正式协议前才被告知,房屋有 167 万元的抵押贷款,房产证无法办理,而这笔抵押贷款竟然是由链家中介以工作人员名义借给上家、以供其购买其他房产的。

在错综复杂的事件背后,链家的衍生金融被摆到台前,合同中涉及故意隐瞒重要信息,然后利用衍生金融服务阻碍买卖双方正常交易,继而为客户提供各种“有效办法”,比如月利率高达2%的垫付融资服务,金融服务已成了链家最赚钱的业务之一。

目前,链家的金融业务主要有三块:2006 年开始的融信按揭(北京中融信担保)、2014年上线的链家理财、2015 年开始运营的理房通。

与客户发生纠纷频遭质疑与批评 链家矢口否认自担保和资金池

与客户发生纠纷频遭质疑与批评 链家矢口否认自担保和资金池

与客户发生纠纷频遭质疑与批评链家矢口否认自担保和资金池作者:王宇来源:《投资者报》2016年第08期近期,链家面临媒体与投资者的集中质疑。

关于自担保、资金池、加高房市杠杆等等方面的问题,考验着链家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市场信任度的问题近日,链家集团上海子公司被曝与部分客户存在交易纠纷,致使客户承担巨额资金风险。

随后,在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上海市房产中介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中,链家集团成为被批评对象。

一时间,链家的经营模式受到广泛质疑,链家网旗下的互联网房产金融平台链家理财也受到舆论的集中关注。

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投资者以及媒体对于链家金融的质疑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链家理财产品“定期宝”是否存在资金池问题,中融信担保与链家理财是否涉嫌自担保,链家的第三方支付“理房通”是否存在冻结资金使用不透明的问题,以及链家的“首付贷”是否存在加高房市杠杆的嫌疑。

对于这四大质疑,记者联系链家理财方面相关人士进行问询,链家理财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定期宝”不存在理财资金池的问题,同时链家理财也否认自担保与“理房通”存在冻结资金使用不透明的问题。

链家集团董事长左晖表示,链家的首付贷只有3亿元的成交总量,其中有1.2亿的存量。

链家配不了资,更不具备加高中国房市杠杆的能力。

高速增长的链家理财链家理财官网资料显示,从成立至今,链家理财投资用户规模已经突破30万,累计成交金额超过180亿。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4年11月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仅仅400多天的时间,链家理财就拥有如此令业内诸多同行望尘莫及的成就,那么链家理财业绩高速增长的秘诀是什么呢?对此,链家理财方面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取得目前成绩的原因主要基于链家理财五个独有的特征:1. 基于真实房产交易。

真实的标准:真实交易人、真实交易房产、真实交易价格、真实交易行为,即基于真实的买卖双方,所达成的真实房屋交易。

在此基础上,我们保证了4个真实性。

2. 借款多为短期(近九成为90天以内借款)。

金融衍生品交易失败案例二 日本住友商社铜期货巨亏

金融衍生品交易失败案例二 日本住友商社铜期货巨亏

金融衍生品交易失败案例二日本住友商社铜期货巨亏另一个与巴林银行事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衍生品交易巨亏事件是日本住友商社在伦敦铜期货市场上所遭受的灾难性巨亏。

住友事件之所以不如巴林事件那么有名,是因为巴林银行最终倒闭了,而住友商社则凭藉住友财团的巨大财力而延续了下来。

然而,从违规越权操作的角度来看,住友商社事件甚至更为恶劣。

住友商社在伦敦铜期货市场的首席交易员滨中泰男(Yasuo Hamanaka)不仅利用公司的名义为私人账户进行期铜交易,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定,而且,还漠视规范交易的条款及规定,试图利用住友财团的巨大财力来操纵全球铜市,导致全球铜市一度低迷。

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金融市场的法规,破坏了金融市场秩序,从而受到了监管故们及法律的严厉惩罚。

1、滨中泰男与住友财团住友财团是日本集金融、贸易、冶金、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和纺织为一体的一家超大型集团。

在全球500强企业中,一度排名第22位。

在冶金方面,财团通过控股或参股等形式在全球拥有众多矿山和冶炼厂。

住友商社是住友财团的核心企业,主要从事国际间金属、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纺织等领域的贸易活动,是日本四大贸易商之一。

住友商社有著几百年做铜生意的经验,很早就参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金属交易,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铜交易上有很大影响力。

伦敦金属交易所成立于1877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其价格和库存对世界范围的有色金属生产和销售有著主要的影响。

伦敦金属交易所公布的成交价格被广泛作为世界金属贸易的基准价格。

伦敦金属交易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铜期货交易市场。

据估计,世界上全部铜生产量的70%是按照伦敦金属交易所公布的正式牌价为基准进行交易的。

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影响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滨中泰男于1970年进入住友商社,1975年开始涉足铜的交易,1987年在住友商社有色金属交易部中担任铜交易团队的负责人,负责住友集团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上的交易。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崩盘与连锁反应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崩盘与连锁反应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崩盘与连锁反应在金融市场中,衍生品是一种与基础资产相关的金融工具,其价值源于基础资产的表现。

衍生品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和投机交易的重要场所。

然而,衍生品市场的崩盘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对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衍生品市场的崩盘一般指的是市场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导致投资者的损失进一步扩大。

这种市场崩盘往往源自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经济衰退、政策调整、市场恐慌等。

其中,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杠杆交易是一把双刃剑。

杠杆交易可以让投资者以较小的资金控制较大数量的资产,获得更高的回报。

然而,在市场出现波动时,杠杆交易也会让投资者承担更大的风险。

当市场价格大幅下跌时,杠杆交易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损失急剧放大,进而引发市场的恐慌情绪。

衍生品市场的崩盘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

首先,市场的恐慌情绪会迅速传导,导致投资者纷纷抛售衍生品,进而进一步推动市场价格的下跌。

这种连锁反应可能会在金融市场中迅速扩散,波及到其他相关市场,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

其次,市场崩盘可能会对金融机构带来重大压力,尤其对于那些参与大量衍生品交易的金融机构而言。

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可能会因为衍生品市场的崩盘而出现严重扭曲,从而影响它们的短期流动性和长期盈利能力。

最后,衍生品市场的崩盘还可能引发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如果某个大型金融机构无法承受衍生品交易带来的巨大损失,可能会导致该机构的破产,从而引发金融体系的连锁反应。

为了预防和化解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崩盘和连锁反应,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减少操纵市场的可能性。

其次,加强市场风险管理和监测,建立起灵敏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市场异常波动的迹象。

第三,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鼓励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和多元化投资。

最后,加强信息披露和沟通,及时向市场发布重要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扰动。

上海链家金融事件的几点思考

上海链家金融事件的几点思考

上海链家金融事件的几点思考廖俊平【期刊名称】《中国房地产》【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1页(P8)【作者】廖俊平【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房地产咨询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2月23日,新闻媒体曝出链家集团上海子公司与部分客户存在交易纠纷,致使客户承担巨额资金风险。

本刊的截稿日期一般是上月20日,所以在2月23日看到媒体报道的时候,笔者刚把3月份的专栏文章发给杂志社,没能来得及在专栏中及时评论这个事件。

一方面,月刊的时效性不如报纸,但另一方面,恰好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以后,尘埃落定,回头审视事件经过,“远观”和静思能带来另外的收获。

这个事件的细节在事件发生之后的一个星期之内已经基本上由媒体披露得很充分,这里不赘述,也不拟就细节进行探讨,只讨论一些“题外”的话。

一是媒体的关注度。

拿这次事件和之前的一些事件做个对比,这次媒体对链家的“攻击火力”非常猛烈,这很容易理解,回顾过往类似的事件,越是大公司、跨地域的公司,媒体越关注;地区性的小公司出了问题,最多也就是当地媒体关注。

二是公众的关注度。

媒体关注度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关注度,也会对公众关注度起导向作用,但二者毕竟还是不同。

其实从媒体报道也可以看出,公众对这次事件的关注度并不高,道理很简单:公众认为类似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乃至自己身边的概率并不大。

三是业界关注度。

其实,自2014年以来,链家在全国的扩张给小型经纪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紧迫感,但小公司对链家的反感程度远不如对另一家著名公司的反感乃至抵制程度。

这次上海链家事件发生之后,业内基本上都了解内情:链家在上海收购了一家当地的公司,以这家公司为母体,又持续收购了多家小公司和门店,这样的公司出现问题,本质上和链家的“老底子”队伍出问题还是有所不同的。

当然可以说是链家的管控体系还未能在新公司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而且,这次事件过程中的一些主要行为(为客户提供贷款)已经查明是公司员工的个人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家祸起金融衍生业务
作者:刘君
来源:《新金融观察》2016年第07期
事发上海
上海地产中介的老大链家这次遇到麻烦了。

上海市消保委2月23日召开上海市房地产中介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发布会,通报房产中介服务中存在的四大乱象,重点通报了上海链家的两起案件。

从通报情况看,两起案件均涉及购房人在非知情情况下购买了抵押房或查封房,链家未尽到中介服务应尽的责任。

上海市住建委2月24日约谈了链家公司相关负责人,初步发现链家公司相关门店存在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已决定开展正式调查,调查期间将暂停链家公司涉事门店和相关经纪人员的网上签约资格。

一时间,无论是上海的官方媒体,还是网上的诸多自媒体,都将链家事件视作房产中介业鱼龙混杂、服务不规范的典型案例。

大家都在问一个问题,连一直标榜“真实价格,真实房源”,以行业引领者自居的链家都出现不规范经营问题,中介行业还有多大公信力?
针对上述质疑,上海链家公开回应称是员工在交易过程中的不严谨,导致了消保委公布的两起案例的服务瑕疵。

对于卖方拖欠庄先生的80万元定金,链家已进行了全额先行垫付退还,并将积极配合客户通过法律诉讼等方式明确违约责任,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此外,针对上海链家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中出现的疏漏,将根据公司制度进行相应处罚。

另外客户黄先生反馈的案源,已于2月19日完成房屋交易,并对未按公司规定执行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相应处罚,客户对此结果表示满意。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查封应该是发生在初步签约之后过户之前,从这一点说,链家只是遇到了一个行业的惯例问题,并不能说是它卖了抵押房。

但在链家的高收费对应的承诺下,是有签订意向金协议前、签订后以及签订正式合同前的“产调”,上海链家的回应也有这部分内容,所以责任是逃不了的。

两起案例中,卖方都曾向链家寻求贷款并进行房屋抵押,而在其后的交易中,这些抵押都影响到了房屋的交易,都有损消费者的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个案例的抵押贷款方居然是链家的一个经纪人。

中介业业内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表示,背后真正的借款方或许是上海链家,用个体经纪人的身份给卖房人借款,而非企业身份,避免了业务风险和法律责任。

如此一来,在交易过程中上海链家未向买房人告知该房产的抵押情况就显得颇为蹊跷了。

根据媒体爆料,上海链家的金融产品已经全线暂停,橱窗展示房源信息也已下架。

针对上述信息,新金融记者向链家总部求证,链家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在截稿前并未给出回复。

扩张隐忧
此次链家在上海出事,或许与其去年疯狂扩张后管控能力出现不足有关。

链家真正的崛起,始于2008年的房地产调控。

凭借灵敏的市场嗅觉、稳准狠的扩张策略和踏实肯干的企业文化,链家在当年的市场调控中于北京市场成功完成逆袭,一举成为北京区域地产中介业的老大。

不过相对于北京的成功,在全国其他区域链家的知名度并不高。

去年开始,链家在资本支持下,开始了全国化扩张的步伐。

2015年2月9日,链家地产与成都伊诚地产合并,布局西南市场;3月1日,链家地产与上海中介行业排名第二的德佑正式宣布合并,成为上海最大的房产中介企业;3月18日,链家和中联地产通过“股权置换”正式合并,进军深圳市场;9月1日,链家宣布与济南孚瑞不动产达成战略合作。

此外,广州满堂红、北京高策等各地老牌中介企业也成为链家的收购对象。

这种被外界称为“扫货”式并购的手段,使链家在各地的线下店面数量和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

以上海为例,链家和德佑合并为上海链家后,门店数量从2015年年初的220家迅速扩大到年末的1000多家,基本站稳上海二手房交易市场占有率老大的位置,上海链家总经理邵非更是喊出“2016年门店规模将达到1500-2000家,预计3年内实现上海市场占有率超50%”的目标。

一位曾在链家工作过的员工表示,链家的作风就是一旦高层的目标确立,下属一定不惜代价完成。

“以寻找新开门店的地点为例,链家新进入的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的底商往往都有租户,这时候链家会给出2-3倍的租金,并给原租户和房东一笔不菲的转让费。

目的只有一个,完成链家在该区域开店数量的任务。

”其表示,链家不计成本开店的背后,有一套成熟的逻辑。

在中介行业,一个城市的店面数量能为品牌溢价和口碑效应带来几何级的推动作用,只要店面数量够多,市场占有率自然上升,反过来又能提升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有更多钱支持新一轮扩张。

一份链家的内部资料显示,链家告诫内部员工,线下争夺就是“0和有”的游戏,自己多做一套,竞争对手就少做一套。

链家采取的收购和新开门店相结合的方式,使其在各个进入城市的市场份额迅速做大,借助去年地产市场回暖的大势,可以说赚得盆满钵满。

只是这种扩张模式是一把双刃剑。

不同企业文化融合并没有那么容易,并购后原企业的员工培训、统一价值观需要时间,这对链家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提出很高要求。

此次出事的上海链家,就是链家与德佑地产合并的产物。

祸起金融
链家近两年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在资本支持下加快全国化扩张,二是在房地产交易的金融衍生品领域进行创新,打造房产O2O生态圈。

链家多名高管均曾提及,链家的目标不再只是一家地产经纪公司,而会是一家具有全产业链能力的服务提供商,未来要打造房地产经纪行业亿万级O2O大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链家在上海出事与这两项战略均有关联。

快速扩张带来管控力不足,而发力金融板块则使其面临监管质疑。

据了解,链家的金融版图包括中融信担保、链家理财和理房通。

链家在官网表示,其首创房产买卖—支付—理财的房产金融闭环模式,实现互联网平台、支付、担保和线下业务的全面布局。

通俗点说就是链家通过售卖理财产品的方式从各个客户手中融资,转而以抵押方式放贷给其他客户。

链家则在其中赚取高额的利率差。

2014年11月29日正式上线的链家理财,上线不足10个月累计超90亿元交易额。

截至目
前累计交易总额177亿元,投资用户规模31.3万人。

在业内人士看来,链家的金融衍生产品
来源于其掌握的大量买卖房源的客户需求,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银行不愿干,又客观存在的市场需求。

在二手房买卖过程中,如果卖家的房子贷款还未还清,需要买家先付首付,卖家拿到首付款到银行偿还余下贷款后,解除抵押,然后进行交易。

在房子越来越贵的背景下,如果首付款不足以付清之前的抵押贷款,则需要有过桥资金。

链家金融即诞生于满足这部分过桥需求,来推动交易。

如果在交易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难题时,链家也会提供短期的资金借款。

不过为了让借款保证收回,链家也会将拟出售的房子先抵押,再放款给购房人。

有时链家还会将手中资金发放给能够抵押房子的客户。

链家对外发布的数据是,金融部分已经占据链家收入的15%,未来的3年里做到20%、在未来5年里做到50%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上海市消保委公布的两起案例均与链家提供的金融服务相关。

业内人士表示,对链家来说有利可图的金融衍生服务,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买卖双方的资金流向不明确,蕴含了交易纠纷的风险。

链家推出的理财产品应该如何界定,也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

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如果要推出一款借贷功能的金融产品,必须要进行备案,否则属于违法经营。

有消息显示,在上海市消保委和住建委的约谈中,链家未能提供相关备案内容,其合法性尚未得到相关部门明确答复。

行业痼疾
对于链家此次的负面舆论风波,有业内人士表示其实是在为整个行业“背书”。

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表示,中介行业里面的“黑中介”长期存在,相比之下链家已经很“白”了,但基层人员素质确实有待提高。

张大伟也表示,链家的服务的确是处于行业的平均水平线以上。

之所以链家出负面消息之后在网上影响这么大,缘于很多人对中介行业长期积累的不满情绪。

信息不透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不规范、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都导致中介行业形象不佳。

链家也曾为扭转行业形象做出许多努力,力推真房源,规范服务流程,推广手机APP等,都取得一定效果。

不过此次链家在上海爆出的负面案例,势必将极大影响其品牌形象。

受此影响,链家在企业管控方面将投入更多精力,内部员工的培训和规范将更为严厉。

中房信研究总监薛建雄对新金融记者表示,此次链家在上海被查,既有利于其从企业制度和员工考核角度进行反省,也有利于整个上海中介市场的净化。

丁祖昱则表示,高速扩张中出现问题受到社会监督,对链家和整个中介行业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

“对于所有地产人来说,当下最需要的或许是在火爆市场下冷思考的能力。


作为行业龙头的链家冤么?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来说,也冤也不冤。

“链家是行业老大,虽然在行业内操作相对规范,但是在整个行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一旦出现问题肯定
会引爆大家的怨气。

此外,链家为代表的中介业也成为本轮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推手之一,在官方通报之后引来舆论批评并不意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